君主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_第1页
君主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_第2页
君主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_第3页
君主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_第4页
君主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杨忠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

大河2汉武帝秦始皇汉武帝秦始皇3唐太宗宋太祖唐太宗宋太祖4成吉思汗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帝王,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占有显著而醒目的一页,他们开创的政治制度,给中国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成吉思汗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是中5基本要求:1、了解皇帝制度的确立和特点。2、掌握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的演变及发展趋势。3、掌握监察制度的基本情况。4、通过选官制度的发展概况,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影响。5、掌握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变化,认识行省制度的作用。基本要求:1、了解皇帝制度的确立和特点。6本课结构:皇帝制度丞相制度监察制度选官制度地方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本课结构:皇帝制度丞相制度监察制度选官制度地方制度君主专制政7史料链接: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用这样的话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

1)“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分别是什么意思?2)历朝皇帝制度是否继承了这一特点?为什么?“法令出一”: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意志。“别黑白而定一尊”:皇帝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这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历代官僚体制虽有所变化,但是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史料链接:“法令出一”: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人的8一、皇帝制度确立(法令出一)1、确立:2、特点:3、弊端:(1)君国关系:君主影响国家,国家变成一个人的国家。(2)君臣关系:是“主子”和“奴才”关系。嬴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后世称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秦始皇皇权至高无上一、皇帝制度确立(法令出一)1、确立:2、特点:3、弊端:9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阅读与思考: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10二、丞相制度(君权和相权)1、相和相权:宰相、丞相——帝王助手2、汉代帝相矛盾的发展(1)汉初,丞相位尊权重汉景帝时期,相权膨胀。窦太后欲封王后的哥哥王信为侯。景帝却说:“此得与丞相计之”,但周亚夫以高祖时”无功而不得侯”的理由反对。景帝漠然而又沮丧之色。最后只得等到周亚夫死了以后才封侯。(2)汉武帝削弱相权①频繁更换丞相②设“中朝”压制相权汉武帝二、丞相制度(君权和相权)1、相和相权:宰相、丞相——帝王助11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汉武帝设“中朝”牵制“外朝”示意图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

中朝外朝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汉武帝设“中朝”牵制“外朝”示意图皇帝尚123、唐代:三省六部制执行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礼仪、科举军政刑狱国家的工程建设等政事堂草拟审核尚书省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户籍、土地、赋税议政唐朝中央行政机构示意图3、唐代:三省六部制执行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吏部官吏的任13皇帝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起草政令)(执行政务)(审核政令)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特点:三省六部的运转机制①三省六部职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②三省分工使相权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皇帝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起草政令)(执行政务)(审核政144、宋代:(1)设中书门下,行使宰相职权。(2)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3)增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事权。

(4)增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权。(计相)

王安石(1069年任参知政事)4、宋代:(1)设中书门下,行使宰相职权。(2)增设“参15度支盐铁户部同平章事(宰相)枢密院(西)(三衙)侍卫马军司殿前司侍卫步军司皇帝(财政机构)(行政机构)(军事机构)三司使中书门下(东)参知政事宋代中央政治制度:“二府三司”度支盐铁户部同平章事(宰相)枢密院(16相权削弱皇权加强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秦汉宋明唐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三省六部制增参知政事废除丞相制归纳:相权的演变相权削弱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秦汉宋明唐三公九卿制中、外17该剧被誉为国内首部古装纪实悬疑电视剧。《大宋提刑官》根据宋代法医名家宋慈的专著《洗冤集录》改编,《洗冤集录》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法医检验专著,也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这部专著迄清代数百年来一直被奉为法医检验的经典。该剧被誉为国内首部古装纪实悬疑电视剧。18三、监察体制1、监察机构的设置(1)秦朝:①中央:御史大夫②地方:郡监察史(2)西汉:

①中央:御史大夫②地方:州设刺史汉朝官服三、监察体制1、监察机构的设置(1)秦朝:(2)西汉:

19(3)唐朝:御史台(4)宋朝:提点刑狱司(5)元朝:御史台(6)清朝:都察院(1)积极性:对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防止官员贪脏枉法,发挥过积极作用。(2)局限性:是君主专制的工具。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2、评价(3)唐朝:御史台(4)宋朝:提点刑狱司(5)元朝:御史台(20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世官制:官位世袭(世卿世禄制)先秦2、察举制:以官举士(1)汉武帝创察举制:德、才(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德才——门第(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大体经历几个阶段,各有何特点?想一想,哪种方式更有利于公正、公平地选拔真正的人才。思考: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世官制:官位世袭(世卿世禄制)先21材料一:(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毂(牢宠、圈套)中矣。”——王定保《唐摭言》材料阅读与思考

材料二: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日知录集释》材料三: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元·高明《琵琶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材料一:(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223、科举制:考试选官(1)创立:隋唐(2)实质:②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3)局限性:①考试科目和内容,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3、科举制:考试选官(1)创立:隋唐(2)实质:②被23(4)积极性:①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②保证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③提高官员的素质和政府的行政效率。④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⑤追求公平公正。(4)积极性:①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②保证政府行政人24选官制度实行时间特点评价世官制先秦时期官位世袭下层人士一般没有参政的机会。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

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科举制

隋唐至明清时期考试选官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为中下层地主知识分子提供了机会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化选官制度实行时间特点评价世官制先秦时期官位世袭251、秦汉唐宋的地方行政区划(1)秦代:郡、县(2)汉代:州、郡、县(3)唐代:道、州、县(4)宋代:路、州、县五、行省制度——地方行政区划1、秦汉唐宋的地方行政区划(1)秦代:郡、县(2)汉代:州、262、元朝行(中书)省的设置:(1)行省的设置①全国设十行省:②中书省直辖“腹里”:③宣政院辖区:山西、河北、

北京、山东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④省下行政区:路、府、州、县2、元朝行(中书)省的设置:(1)行省的设置①全国设十行省:27元代的行省蒙古:东北:云贵:台湾:岭北行省辽阳行省云南行省澎湖巡检司元代的行省蒙古:东北:云贵:台湾:岭北行省辽阳行省云南行省澎28(2)行省受中央节制①民政——中书省②军政——枢密院③觐见制④监察制⑤互迁制3、明清沿用行省制度(1)明代:省、府、县(2)清代:省、道、府、县(2)行省受中央节制①民政——中书省②军政——枢密院③觐见制294、行省设置的意义:(1)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3)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行省设置的意义:(1)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30朝代地方行政机构秦朝郡、县二级制

汉初郡、县二级制

汉中后期州、郡、县三级制

唐道、州、县三级制

宋路、州、县三级制元省、路、府、州、县明省(承宣布政使司)、府、县清省、道、府、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