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_第1页
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_第2页
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_第3页
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_第4页
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以“地理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对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加实践力量和创精神。正确把握地理学科特点,乐观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育学生乐观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全面进展和终身发展奠定根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5篇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1《地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多方面培育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力量,使学生领悟把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把握地图学问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学问和力量]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根底学问。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推断地势凹凸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在各种地图上,学会推断地势起伏凹凸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力量。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教学重点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经纬网地图上区分方向。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分层设色地形图。教学难点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在经纬网地图上区分方向。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教学设计[导入课]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根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猎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需生疏和生疏地图的“语言”——图例。板书地图的根本因素——图例[讲授课]提出问题什么是图例?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组织活动让学生看课本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自己想方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沟通记忆的好方法。教师赐予指导启发,如点状的符号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地理事物?线状的呢?面状的呢?等等。教师可用电脑逐个展现各种图例,让学生识别,也可用课前准备的“图例卡片”,进展“找朋友”或“对号入座”等玩耍。组织学生进展绘制自己居住房间平面图的竞赛,看谁画的又符合实际又美观,图上要有比例尺、方向以及自己设计的图例等要素。评价点拨展现假设干学生绘制的平面图,点拨评价后说明记住图例固然很好,但地图一般都附有图例,所以也不需去死记硬背,关键是要把握识图的方法和步骤。结合绘图中的问题,强调在绘图和填图时,图例要规范准确,特别是注记,应当字体清楚匀正,大小适宜,排列应“横写自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点状事物不离点,线状事物也是线,面状事物不出面。小结过渡同学们,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三个根本要素,只有娴熟把握了这些阅读地图的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才能很好地与地图“对话”,从地图上猎取信息。板书二、从地图上猎取信息提出问题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利用地图之外,还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争论沟通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9第1和第3自然段以及阅读材料“地图家族一览”,以学习小组争论沟通,列举说明。评价点拨教师依据学生发言状况评价后小结点拨。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地图,如气候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工业区或工业城市分布图、铁路、大路分布图、旅游景点分布图、商业中心分布图、政区图、军事地图等。②依据地图的内容,通常可以划分为一般地图和专题地图两类。一般地图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概括程度高,多为小比例尺地图。专题地图则是依据特地用途着重反映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地图。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特别是计算机在地图绘制中的广泛应用,消灭了很多型的地图,地图家族中贵族不断涌现,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使传奇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成了现实,人们能够更快、更准确地传输和猎取地理信息,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④依据目的和需要,选择和使用地图,查找和获得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好习惯。特别是地理课的学习过程中更是离不开地图,正如人们说的那样:“地图是地理的眼睛”,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地图学好地理呢?争论引导教师组织学生争论沟通地图在自己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体会后进一步引导:运用地图的方法——上课时要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养成读图、用图的好习惯。运用地图的步骤:①看和指——在图上找到所学地名,指出它的位置。②读和写——生疏地名反复读,同音、近形、近义的地名要多写。③想和说——看到的事物要多动脑想,想好以后要表达出来,能够“看图说话”,把“哑图”变为“活图”。④变和画——变是指在地图上猎取的信息,要擅长迁移应用(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画是指要多动手进展画图练习。如照着画、默着画、反着画(如图上画的是南半球某种现象,你就画北半球相反的某种现象)、繁化简、图配文、创画等。总之,学地理,在脑海里时时、事事都要装有一幅活地图,逐步建立空间概念。反响练习电脑展现下面三件事,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一件事,让各小组去组织安排的活动,看看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地图,为什么?各小组再去韩国汉城乘坐地铁,让学生完成课本P21活动2。[课堂小结]依据以下电脑展现,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地图根本要素的内容,强调养成运用地图的好习惯。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每个学习小组,用16开纸把学校的平面图设计出来,以“我为学校提建议”为形式设计将来的学校建设方案;或以“我铺张时间了吗”为主题,结合现有城市地图分析本组同学上学的路线是否最为简捷。地图上要有自己设计的图例及其他要素,以及绘图小组同学的姓名,一周后,大家评比,看哪个组绘的最准确、最美观。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2《天气》【课题】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课型】授课【课标要求】●区分“天气”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洁的天气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目标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分,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初步生疏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洁的天气图。(重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天气现象,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依据供给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天气与气候的概念。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人类活动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保护大气的重要性分析,增加环境保护意识和,逐步养成关心疼惜环境的行为习惯。【教学模式】目标导学【教学方法】讲授法、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教具预备】教学课件【学生课前预备】收看中心电视台天气预报【教学反思】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是世界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局部,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天气与生活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包括天气与生活、看图识天气、让天空更蓝三局部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特点,如何描述天气、常用的天气符号,简洁分析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后面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类型、影响天气的因素、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依据皮亚杰认知进展理论,初一学生位于认知进展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具备肯定依靠于具体事物或形象的规律思维力量,是智力进展和力量培育的重要阶段。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及天气对其生活的影响,亦在小学阶段通过其他学科了解到一些天气谚语。本节课我主要承受了讲授法、活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学科,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联系实际生产、生活,设计多处角色扮演情景及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生疏有关概念和根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根本的技能和力量。本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了一个教学课件。多媒体直观性和交互性,能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地理问题,从而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依据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及学习内容,承受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角色扮演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体验获得学问,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及合作沟通力量。【板书设计】简洁天气符号、卫星云图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分《地球的运动》一.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育学生的分析力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问的学习兴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根本特征。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缘由,地方时差计算方法。三.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缘由?(地球是个不透亮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耀,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经度时差)(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8(135°E-73°E=62°62°/15°=4.1348四.板书设计:地球的自转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一天)地理意义:昼夜更替经度时差地方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8135°E-73°E=62°62°/15°=4.1348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3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说教材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进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根底学问和根本理论。本课是在前四课的根底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动身,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消灭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第四单元气象灾难台风、寒潮等的学习供给理论根底。说教学目标确实定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学问和认知力量,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把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分,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2、力量目标: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力量。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力量。3、德育目标: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力量。说教材重、难点确实定1、教学重点: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4《中国人口》一、说教材《中国人口》是地理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表达我国人口的根本国情和人口分布的状况。是中国地理中格外重要的人文地理学问,是学生学好中国地理,尤其是学好我国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等学问以及分区地理学问的根底。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根本国情,只有从这一根本国情动身,才能合理布局工业、农业、交通和城市。因此,学好本节教材,把握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将为学好后面各章节打下坚实的根底。二、说教学目标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2、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并简陋分析建国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缘由。3、学会制作人口增长曲线图4、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概况5、使学生明白实行打算生育是我国的根本估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出路,也是我们每一位公民必需履行的义务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我国人口的根本国情和人口分布是本节教材的重点,为我国人文地理的学习打根底。如何交换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作图是本节的难点。本节教材消灭了四种类型的图表:如扇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线状统计图、人口密度分布图,因此,如何教会分析上述图表和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是本节的难点。四、说学情经过七年级世界地理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肯定的地理学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尤其是世界地理中世界人口的学习,使学生已经具备了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诞生率、死亡率等根本概念和人口分布图的阅读力量,这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肯定的根底。但八年级的学生散漫、不勤于思考和不重视地理课也将使本节课的难点突破具有肯定的挑战。五、说教法、学法计算机多媒体关心创设肯定的情境下,主要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加以点拨。六、说教学过程课导入:情境创设:第13亿个公民诞生的图片资料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中国人口》的学习课学习:活动一感受130000000多媒体展现《2023年世界人口构成饼状图》,中国占21.2%多媒体展现《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图》找出5000万以上人口大省,9生活中人口拥挤的画面:下班的路上、海滨浴场、春运的候车室说明:让学生感受13亿不再空洞、不再抽象。直观地在他们的脑海中建立起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形成为我国的根本国情之一,从而解决了本节的一个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活动二我们来觉察:我国人口达13亿,那么我国人口的进展状况如何呢?展现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公元0年----公元2023年的变化状况,这主要让学生自己去觉察。归纳:慢较快飞速进展(根本国情),解决了教与学的重点。师生共同完成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的曲线图,教会学生作人口增长曲线图,从而突破了教学难度。这个难点的突破表达师生互动、师生合作的教学理念。在自制的我国建国后人口增长曲线上进展自主分析,自主觉察问题:1949-19901990-2023化变慢,缘由:打算生育d.打算生育的国策说明:整个活动中,主要是学生自主活动,去动手做,去观看,去觉察,不仅力量得到了培育,而且也初步树立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口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三探讨人口分布的特点13亿人口在我国有的地区多,有的地区少,分布如何呢?人口密度的复习:比较中、俄、美、世界。横向比,我国的人口密度大展现各省级单位的人口密度图,找出d小大的省区、分布概况。c.展现人口密度图归纳总结:东多西少以上探究的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使由简---难,由分析、推想---科学证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又突破了教学的另一个重点人口分布特点。课后拓展延长:探究为什么我国人口东多西少我国人口过多带来了哪些人口问题七、说板书一、人口多,是世界第一1、人口多2、人口增长快、缘由国情→国策3、国策:打算生育二、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要求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限。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的比较,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构造分析教材的其次节和第三节是在第一节教学内容的根底上,进一步明确四大地区的区域特征。本节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内容涉及“总论”中的根底学问,主要包括中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中国主要的河流以及中国的农业生产等学问。1.本节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同属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与西部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对于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并没有一一排列,而是用比较的方法,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两个方面进展了阐述。2.本节教材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以下要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本节安排2课时。【引入课】中国区域地理学问是在中国总论的根底上表达的,因此,所涉及的内容中很多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抓住这一点,尽量承受简明生动的启发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区域学问的构建。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直观地感到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我国地域宽广,区域差异明显,在教学中要突出区域特色。【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展现不同区域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录像资料。提出问题:从图片或录像资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哪些差异?如何用科学的地理方法表述它们?为什么会有差异?这局部教材中的图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景观图,包括图5.9中的“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图5.10的“东北林海雪原”、图5.11的“海南岛热带风光”。另一类是地理图表,包括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的年内各月气温顺降水量图,长江和黄河的流量过程线图,这局部教学活动应留意学生读图力量的培育。指导学生分别阅读哈尔滨和北京的年内各月气温顺降水量图,引导学生得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严寒枯燥”的气候特征。再将这样的特点与武汉和广州的气候进展比照,生疏到南方比北方冬季气温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而且年降水量多。同时为分析河流流1由降水的特点引导到河流流量分析。首先让学生明白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来源主要是靠自然降水补给,由于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区多,所以造成了长江流量比黄河流量大。进一步帮助学生发现,河流流量的变化与降水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河流的流量随着降水的变化而变化,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