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6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6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6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6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6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3-考纲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4.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了解ΔH=H(生成物)-H(反应物)表达式的含义。

5.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6.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4-基础梳理考点突破考点一

焓变与反应热1.焓变化学反应放出或吸收的能量,符号:ΔH,单位:kJ·mol-1。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5-基础梳理考点突破(2)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分析。(3)从反应类型角度记忆。常见的放热反应有: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④大多数化合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或过程有:①盐的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②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③C与CO2、C与H2O的反应,④大多数分解反应。-6-基础梳理考点突破3.燃烧热(1)定义: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单位kJ·mol-1。(2)注意:①量——可燃物为1mol。②产物——元素完全燃烧时对应的稳定氧化物,C:CO2(g);H:H2O(l);S:SO2(g)。-7-基础梳理考点突破4.中和热(1)定义:稀的强酸溶液与稀的强碱溶液中和时生成1

mol水时放出的热量。

(2)注意:①量——生成物为1mol水。②中和反应的对象——稀的强酸与稀的强碱溶液。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均小于57.3kJ,浓硫酸或浓氢氧化钠溶液参加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均大于57.3kJ。-8-基础梳理考点突破自主巩固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2013天津理综)1molH2燃烧放出的热量为H2的燃烧热

(×)(2)(2012安徽理综)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环保、安全的储氢方法,其原理可表示为NaHCO3+H2 HCOONa+H2O。储氢、释氢过程均无能量变化

(×)(3)(2012浙江理综)利用太阳能在催化剂参与下分解水制氢是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绿色化学方法

(√)-9-基础梳理考点突破-10-基础梳理考点突破1.理解焓变的“四”注意(1)任何化学反应都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焓变不取决于部分反应物能量和部分生成物能量的相对大小。(3)物质的物理变化过程中,也会有能量的变化,但不属于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在进行反应热的有关计算时,必须要考虑到物理变化时的热效应,如物质的三态变化。(4)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发生的条件没有必然联系。如吸热反应Ba(OH)2·8H2O与NH4Cl在常温常压下即可进行,而很多放热反应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2.熟记反应热ΔH的基本计算公式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ΔH=各反应物的键能之和-各生成物的键能之和-11-基础梳理考点突破例1(2015上海化学,8)已知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B.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的平衡转化率C.H2O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2O2H2O+O2+Q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催化剂能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的热效应,A项错误;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使平衡移动,故无法提高转化率,B项错误;热化学方程式中要标出各物质的聚集状态,C项错误;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

D-12-基础梳理考点突破例2(2014上海化学,4)标准状况下,气态分子断开1mol化学键的焓变称为键焓。已知H—H、H—O和OO键的键焓ΔH分别为436kJ·mol-1、463kJ·mol-1和495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答案解析关闭-13-基础梳理考点突破方法技巧:解答能量变化图像题的“三”关键(1)注意活化能在图示中的意义。①从反应物至最高点的能量数值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②从最高点至生成物的能量数值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2)催化剂只影响正、逆反应的活化能,而不影响反应的ΔH。(3)涉及反应热的有关计算时,要切实注意图示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14-基础梳理考点突破跟踪训练

1.(2015北京理综,9)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15-基础梳理考点突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答案解析解析关闭A项,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因此正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B项,根据状态Ⅰ、Ⅱ、Ⅲ可以看出整个过程中的CO没有断裂成C和O,B错误;C项,CO2中的共价键是不同的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因此是极性键,C正确;D项,状态Ⅰ→状态Ⅲ表示的是CO与O形成CO2的过程,D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16-基础梳理考点突破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答案解析关闭-17-基础梳理考点突破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答案解析关闭-18-基础梳理考点突破答案解析解析关闭ΔH=旧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新键形成放出的总能量,ΔH=(348+412×2)kJ·mol-1-(612+436)kJ·mol-1=+124kJ·mol-1。答案解析关闭+124-19-基础梳理考点突破考点二

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2.意义: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如C(s)+O2(g) CO2(g)

ΔH=-393.5kJ·mol-1表示在25℃,101kPa时,1mol固体碳和1mol氧气反应生成1

mol

CO2气体,同时放出393.5kJ的热量。

-20-基础梳理考点突破3.书写:写—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标—标出各物质的状态和反应时的温度、压强|注—注明ΔH的正负号、数值和单位-21-基础梳理考点突破自主巩固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对于SO2(g)+O2(g) SO3(g)

ΔH=-QkJ·mol-1,增大压强平衡右移,放出的热量增大,ΔH减小

(×)(2)已知N2(g)+3H2(g) 2NH3(g)

ΔH=-akJ·mol-1,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后,放热为akJ(×)-22-基础梳理考点突破(3)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一种反应原理如下:CH3OH(g)+H2O(g) CO2(g)+3H2(g)

ΔH=+49.0kJ·mol-1①1LCH3OH蒸气与1L水蒸气反应生成1LCO2气体与3L氢气吸收热量49.0kJ(×)②1个CH3OH分子与1个水分子反应生成1个CO2分子与3个H2分子吸收49.0kJ热量

(×)③相同条件下1molCH3OH(g)与1molH2O(g)的能量总和小于1molCO2(g)与3molH2(g)的能量总和

(√)④1molCH3OH蒸气与1mol液态水反应生成1molCO2气体与3mol氢气吸收的热量小于49.0kJ(×)-23-基础梳理考点突破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六注意”-24-基础梳理考点突破2.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标注(1)对于同素异形体,除注明聚集状态外,还要注明名称。因为同素异形体虽然组成元素相同,但属于不同物质,其本身具有的能量不同,所以反应中的ΔH也不同。(2)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ΔH的数值以及符号可能不同。等物质的量的同一物质,气态时能量最大,其次为液态,最小的为固态。3.ΔH与反应的“可逆性”可逆反应的ΔH表示反应完全时的热量变化,与反应是否可逆无关,如N2(g)+3H2(g) 2NH3(g)

ΔH=-92.4kJ·mol-1,表示在298K时,1molN2(g)和3molH2(g)完全反应生成2molNH3(g)时放出92.4kJ的热量。但实际上1molN2(g)和3molH2(g)充分反应,不可能生成2molNH3(g),故实际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2.4kJ。-25-基础梳理考点突破例3(1)(2015贵州七校联考)根据如图所给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26-基础梳理考点突破(2)已知AX3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93.6℃和76℃,AX5的熔点为167℃。室温时AX3与气体X2反应生成1molAX5,放出热量123.8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在25℃、101kPa下,已知13.5g的Al固体单质在O2气体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放热419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7-基础梳理考点突破-28-基础梳理考点突破(2)因为AX3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93.6

℃和76

℃,AX5的熔点为167

℃,室温时,AX3为液态,AX5为固态,生成1

mol

AX5,放出热量123.8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X3(l)+X2(g) AX5(s)

ΔH=-123.8

kJ·mol-1。(3)13.5

g铝的物质的量为0.5

mol,燃烧后放热419

kJ,故4

mol

Al燃烧后放热3

352

kJ。-29-基础梳理考点突破思维建模: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的“五审”一审“+”“-”—放热反应一定为“-”,吸热反应一定为“+”↓二审单位—单位一定是“kJ·mol-1”,易错写成“mol”或漏写↓三审状态—物质的状态必须正确,特别是溶液中的反应易写错↓四审数值对应性—反应热的数值必须与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即化学计量数与ΔH的绝对值成正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的绝对值与正反应的反应热的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五审是否符合定义—如燃烧热、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30-基础梳理考点突破跟踪训练

1.(2015宁夏银川一中考试)化学反应N2+3H2 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答案解析关闭-31-基础梳理考点突破2.(1)(2015安徽理综,27节选)NaBH4(s)与H2O(l)反应生成NaBO2(s)和H2(g)。在25℃、101kPa下,已知每消耗3.8gNaBH4(s)放热21.6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2014天津理综,7节选)晶体硅(熔点1410℃)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由粗硅制纯硅过程如下:写出SiCl4的电子式:

;在上述由SiCl4制纯硅的反应中,测得每生成1.12kg纯硅需吸收a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2-基础梳理考点突破(3)(2014安徽理综,25节选)CuCl(s)与O2反应生成CuCl2(s)和一种黑色固体。在25℃、101kPa下,已知该反应每消耗1molCuCl(s),放热44.4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4)(2013北京理综,26节选)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N2和O2反应,其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3-基础梳理考点突破-34-基础梳理考点突破-35-基础梳理考点突破考点三

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能源1.盖斯定律(1)内容: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2)意义:可间接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定的反应的反应热。-36-基础梳理考点突破(3)应用:-37-基础梳理考点突破2.能源

-38-基础梳理考点突破自主巩固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化石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不影响可持续发展

(×)(2)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可以降低空气中PM2.5的含量

(√)(3)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可燃冰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4)低碳生活注重节能减排,要尽量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5)太阳能是清洁能源

(√)(6)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

(√)-39-基础梳理考点突破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40-基础梳理考点突破例4(1)(2015重庆理综,6)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已知:碳的燃烧热ΔH1=akJ·mol-1则x为(

)

A.3a+b-c

B.c-3a-bC.a+b-c

D.c-a-b-41-基础梳理考点突破(2)焙烧产生的SO2可用于制硫酸。已知25℃、101kPa时:则SO3(g)与H2O(l)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3)(2015江苏化学,20节选)烟气(主要污染物SO2、NOx)经O3预处理后用CaSO3水悬浮液吸收,可减少烟气中SO2、NOx的含量。O3氧化烟气中SO2、NOx的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2-基础梳理考点突破-43-基础梳理考点突破例5(2016北京朝阳日坛中学期中)利用反应A可将释放的CO2转化为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产品。已知:(1)反应Ⅱ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原因是

(2)反应A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44-基础梳理考点突破-45-基础梳理考点突破易误警示:(1)根据盖斯定律计算ΔH时,要带着符号、数值、单位运算,即进行代数运算。(2)在比较反应热(ΔH)的大小时,带符号比较。对于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ΔH反而越小。(3)当热化学方程式乘、除以某一个数时,ΔH也应乘、除以同一个数;方程式进行加减运算时,ΔH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算,且要带“+”“-”符号,即把ΔH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4)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逆向书写时,ΔH的符号也随之改变,但绝对值不变。(5)在设计反应过程中,会遇到同一物质的三态——固、液、气的相互转化,状态由固→液→气变化时,会吸热;反之会放热。-46-基础梳理考点突破跟踪训练

1.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发展前景良好。氢能具有的优点包括(

)①原料来源广②易燃烧、热值高③储存方便④制备工艺廉价易行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氢气是易燃烧、热值高、原料来源广的新能源;但它也有储存难、制备成本高等缺点,故选A。答案解析关闭A-47-基础梳理考点突破2.(2014全国Ⅱ,13)室温下,将1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ΔH1,将1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Δ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 CuSO4(s)+5H2O(l),热效应为ΔH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ΔH2>ΔH3 B.ΔH1<ΔH3C.ΔH1+ΔH3=ΔH2 D.ΔH1+ΔH2>ΔH3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答案解析关闭-48-基础梳理考点突破3.(1)(2015福建理综,24节选)已知:由Al2O3、C和Cl2反应生成AlCl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2015山东理综,30节选)贮氢合金ThNi5可催化由CO、H2合成CH4的反应。温度为T时,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已知温度为T时:-49-基础梳理考点突破(3)“洁净煤技术”研究在世界上相当普遍,科研人员通过向煤气化炉中交替鼓入空气和水蒸气的方法,连续产出了热值高达12500~16000kJ·m-3的煤炭气,其主要成分是CO和H2。CO和H2可作为能源和化工原料,应用十分广泛。已知:则反应CO(g)+H2(g)+O2(g) H2O(g)+CO2(g)

ΔH=

kJ·mol-1。标准状况下的煤炭气(CO、H2)33.6L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CO2和H2O,反应过程中转移

mole-。

-50-基础梳理考点突破(4)合成氨用的H2可以甲烷为原料制得。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51-基础梳理考点突破-52-基础梳理考点突破-53-基础梳理考点突破-54-1.测定原理c=4.18J·g-1·℃-1=4.18×10-3kJ·g-1·℃-1n为生成H2O的物质的量中和热的测定

-55-2.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56-例题(2016北京房山区重点中学期中)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57-(1)大小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实验中改用6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用5mL0.5mol·L-1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均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8-

答案:(1)保温隔热,减小热量损失(2)偏小(3)不相等相等因中和热是指稀的强酸与稀的强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4)偏小无影响解析:(1)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或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将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偏小;-59-(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若用60

mL

0.50

mol·L-1盐酸与

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题中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增多,但是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稀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用60

mL

0.50

mol·L-1盐酸与

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中和热数值相等;(4)氨水为弱碱溶液,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稀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用5

mL

0.50

mol·L-1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对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无影响。-60-跟踪训练

1.(2016北京海淀区重点中学期中)分别取40mL的0.50mol·L-1盐酸与0.55mol·L-1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请回答下列问题:(1)理论上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写出表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61-(2)A为泡沫塑料板,上面有两个小孔,分别插入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两个小孔不能开得过大,其原因是

;反应需要测量温度,每次测量温度后都必须

(3)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实验时,还需测量的数据有

A.反应前盐酸溶液的温度B.反应前盐酸溶液的质量C.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D.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E.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F.反应后混合溶液的质量-62-(4)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为ΔH=

(5)假定该学生的操作完全同上,实验中改用100mL0.50mol·L-1盐酸跟10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或“不相等”)-63-(2)减少热量散失用水将温度计上的液体冲掉,并擦干温度计(3)ACE(4)-51.8kJ·mol-1(5)不相等相等-64-解析:(1)已知稀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时放出57.3

kJ的热量,稀硫酸和氢氧化钠稀溶液都是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由图可知,A为泡沫塑料板,上面有两个小孔,分别插入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若两个小孔开得过大,会导致散失较多的热量,影响测定结果;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计上的酸与NaOH溶液反应放热,会使测得的中和热偏差增大,所以每次测量后用水将温度计上的液体冲掉,并擦干温度计。(3)由Q=cmΔT可知,测定中和热需要测定的数据为:反应前盐酸溶液的温度、反应前NaOH溶液的温度和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65-(4)第1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05

℃,反应后温度为23.2

℃,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5

℃;第2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3

℃,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

℃;第3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55

℃,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05

℃;40

mL的0.50

mol·L-1盐酸与40

mL的0.5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m=80

mL×1

g·cm-3=80

g,c=4.18

J·(g·℃)-1,代入公式Q=cmΔT得生成0.02

mol的水放出热量即生成0.02

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036

kJ,所以生成1

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036

kJ×=51.8

kJ,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51.8

kJ·mol-1。-66-(5)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若用100

mL

0.50

mol·L-1盐酸跟10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题中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加,所放出的热量增多,但是中和热指的是强酸和强碱稀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用100

mL

0.50

mol·L-1盐酸跟10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进行实验,测得中和热数值与题中实验相等。-67-2.(2016陕西西安七十中期中)50mL0.50mol·L-1盐酸与1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68-(1)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实验中改用60mL0.50mol·L-1盐酸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得的中和热

(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已知氨水电离时吸热)。

(5)在题述反应条件下,测得反应前盐酸和NaOH溶液的温度均为25.43℃,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温度为28.85℃。已知反应前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均为1.0g·cm-3,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试写出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69-答案:(1)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2)偏小(3)不相等相等因为中和热是指强酸跟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l)所放出的热量,与酸和碱的用量无关(4)偏小-70-解析: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是指1

mol

H+和1

mol

OH-在水溶液中结合生成1

mol

H2O(l)时放出的热量。该实验中应不断搅拌,同时防止热量的散失。用不同量的酸、碱反应所得的中和热的结果是相同的。n(HCl)=0.050

L×0.50

mol·L-1=0.025

moln(NaOH)=0.050

L×0.55

mol·L-1=0.027

5

mol。反应中NaOH溶液过量。生成水的物质的量是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