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这座千年的古城里,我逗留了几天,观看了轻歌①(màn)舞的表演,欣赏了绚丽多彩的美景。②的游客们登临着这座城市的亭台楼阁,眺望着周围的湖光山色。夜幕降临时,由于灯火辉煌的亭台楼阁在月光下熠熠生辉,让人不禁驻足观赏。来来往往的游客、载歌载舞的人们,矗立在岸边的高楼大厦和船只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置身其中,时间仿佛静止了,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好、那么宁静。(1)文中加点字“绚”的读音正确的是______
A.xiàn
B.xuàn
C.xún
D.xùn(2)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______
A.漫
B.慢
C.曼
D.蔓(3)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______
A.前呼后拥
B.姗姗来迟
C.纷至沓来
D.突如其来(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夜幕降临时,由于灯火辉煌的亭台楼阁在月光下熠熠生辉,不禁驻足观赏。
B.夜幕降临时,灯火辉煌的亭台楼阁在月光下熠熠生辉,不禁驻足观赏。
C.夜幕降临时,灯火辉煌的亭台楼阁在月光下熠熠生辉,让人不禁驻足观赏。
D.夜幕降临时,因为灯火辉煌的亭台楼阁在月光下熠熠生辉,让人不禁驻足观赏。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诚哉斯言,英雄是时代的脊梁,是时代的楷模。
②谁能否认,杨利伟的“太空一日”,既是个人价值的实现,也是社会价值的实现;
③时代洪流静狂都是常态,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对社会的无私奉献非矛盾对立,英雄可在追求家国理想中实现个人价值,个人价值实现之时常常也有利于国家。
④他们不仅志存高远,更甘于奉献,无所保留,他们就是时代的脊梁,他们就是时代的楷模!
⑤谁又能否认,老将苏炳添以9秒83刷新了亚洲纪录,既突破了自我,又振奋了时代精神。
⑥时代洪流或静或狂,英雄自是勇立潮头,乘风踏浪,奋楫笃行,指引着人们的精神航向。A.⑤⑥②③④① B.④⑤①③②⑥ C.②④①⑤⑥③ D.①⑥③②⑤④3.八(2)班开始了以“和为贵”为主题的名言征集活动,意在选出精美的名言张贴在校园里,以此营造“和”的校园人文环境,下列名言不符合活动主题的是()A.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C.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朱熹)
D.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晚泊浔阳望庐山
孟浩然
挂席①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②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③近,日暮空闻钟。[注]①挂席:扬帆。②远公:指东晋高僧慧远。③东林精舍:即东林寺,慧远创建。(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全诗主要写诗人“晚泊浔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
B.颔联中的“始”字呼应首联中的“名山都未逢”,也从侧面写出了诗人漫游之久。
C.尾联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来描写,其中“日暮”点明闻钟的时刻,“闻钟”又渲染“日暮”的气氛,加深了意境。
D.本诗前两联重在抒情,略带叙事,色彩淡素,落笔空灵;后两联以情带景,可谓寓情于景。(2)本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孙逖,幼而有文,属思警敏,援笔成篇。开元二年,举手笔俊拔、哲人奇士隐沦屠钓及文藻宏丽①等科,第一人及第。玄宗引见,擢②左拾遗,集贤殿修撰。逖善诗,古调今格,悉其所长。
刘慎虚,姿容秀拔。九岁属文,上书,召见,拜童子郎。性高古,脱③势利,啸傲④风尘。后欲卜隐庐阜,不果。交游多山僧道侣。为诗情幽兴远,思雅词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
卢鸿,博学,善八分书,工诗,兼画山水树石。开元初,玄宗备礼征再三。鸿遂至东都,谒见不拜。宰相问状,答曰:“礼者,忠信所薄。臣敢以忠信见帝。”召升内殿,置酒。拜谏议大夫,固辞,复下诏许还山。(节选自《唐才子传》)【注】①手笔俊拔、哲人奇士隐沦屠钓及文藻宏丽:这些都是唐朝设立的考试科目。②擢:提拔。③脱:放任;不拘束。④啸傲:轻慢不拘。(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悉______
②果______
③遂______(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诗情幽兴远,思雅词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
②拜谏议大夫,固辞,复下诏许还山。(3)班级准备把选文中的人物故事编成剧本“唐才子传”,需要能够出演孙逖、刘慎虚、卢鸿的人物,作为应聘的一员,你打算应聘谁?你准备表现人物的什么特点,结合内容说说原因。6.班上举行课内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之声情并茂诵诗文比赛,你作为主持人写了这样一段开场白,请在空缺处填上合适的诗句,使之完整。
诗文景致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洞庭美景;(1)“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给我们渲染了一片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墨黑的秋天雨前景象。诗文情思长,“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出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2)“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高度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力量。诗文志趣丰厚,(3)“______,______”(《桃花源记》)是陶渊明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怀揣着对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面对自己的破屋,兼济天下的美好理想。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读出如画美景,可以读出人生情愁,可以读出丰厚志趣。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桃花源记
汪曾祺①汽车开进桃花源,车中一眼看见一棵桃树上还开着花,只有一枝,四五朵,通红的,如同胭脂。十一月天气,还开桃花!这四五朵红花似乎想努力地证明:这里确实是桃花源。
②有一位原来也想和我们一同来看看桃花源的同志,听说这个桃花源是假的,就没有多大兴趣,不来了。这位同志真是太天真了。桃花源怎么可能是真的呢?《桃花源记》是一篇寓言。中国有几处桃花源,都是后人根据《桃花源诗并记》附会出来的。先有《桃花源记》,然后有桃花源。不过如果要在中国选举出一个桃花源,这一个应该有优先权。这个桃花源在湖南桃源县,桃源旧属武陵。而且这里有一条小溪,直通沅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是这样说的么:“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③刚放下旅行包,文化局的同志就来招呼去吃擂茶。闻擂茶之名久矣,此来一半为擂茶,没想到下车后第一个节目便是吃擂茶,当然很高兴。茶叶、老姜、芝麻,加盐,放在一个擂钵里,用硬杂木做的擂棒“擂”成细末,用开水冲开,便是擂茶。吃擂茶时还要摆出十几个碟子,里面装的是炒米、炒黄豆、炒绿豆、炒包谷、炒花生、砂炒红薯片、油炸锅巴、泡菜、酸辣头……边喝边吃。擂茶别具风味,连喝几碗,浑身舒服。佐茶的茶食也都很好吃,荞头尤其好。我吃过的荞头多矣,江西的、湖北的、四川的……但都不如这里的又酸又甜又辣,桃源荞头滋味之浓,实为天下冠。桃源人都爱喝擂茶。有的农民家,夏天中午不吃饭,就是喝一顿擂茶。问起擂茶的来历,说是:诸葛亮带兵到这里,士兵得了瘟疫,遍请名医,医治无效,有一个老婆婆说:“我会治!”她熬了几大锅擂茶,说:“喝吧!”士兵喝了擂茶,都好了。这种说法当然也只好姑妄听之。我总怀疑,这种喝茶法是宋代传下来的。《都城纪胜•茶坊》载:“冬天兼卖擂茶。”《梦粱录•茶肆》载:“冬月添卖七宝擂茶。”
④上午在山上桃花观里看了看。进门是一正殿,往后高处是“古隐君子之堂”。两各有一座楼,一名“蹑风”,用陶渊明“愿言蹑轻风”诗意;一名“玩月”,用刘禹锡故实。楼皆三面开窗,后为墙壁,颇小巧,不俗气。观里的建筑都不甚高大,疏疏朗朗,虽为道观,却无甚道士气,既没有一气三清的坐像,也没有着手掌放掌心雷降妖的张天师。楹联颇多,联语多隐括《桃花源记》词句,也与道教无关。这些联匾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一看山的老人摘下藏了起来,没有交给“破四旧”的红卫兵,故能完整地重新挂出来,也算万幸了。
⑤下午下山,去钻了“秦人洞”。洞口倒是有点像《桃花源记》所写的那样:“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洞里有小小流水,深不过人脚面,然而源源不竭,蜿蜒流至山下。走了几十步,豁然开朗了,但并不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后面有一点平地,也有一块稻田,田中插一木牌,写着“千丘田”,实际上只有两间房子那样大,是特意开出来种了稻子应景的。有两个水池子,山上有一个擂茶馆,再后就又是山了。如此而已。因此不少人来看了,都觉得失望,说是“不像”。这些同志也真是天真。他们大概还想遇见几个避乱的秦人,请到家里,设酒杀鸡来招待他一番,这才满意。
⑥看了秦人洞,便扶向路下山。山下有方竹亭,亭极古拙,四面有门而无窗,墙甚厚,拱顶,无梁柱,云是明代所筑,似可信。亭后旧有方竹,为国民党的兵砍尽。竹子这个东西,每隔三年,须删砍一次,不则挤死;然亦不能砍尽,砍尽则不复长。现在方竹亭后仍有一丛细竹,导游的说明牌上说:这种竹子看起来是圆的,摸起来是方的。摸了摸,似乎有点棱。但一切竹竿似皆不尽浑圆,这一丛细竹是补种来应景的,和我在成都薛涛井旁所见方竹不同,——那是真正“的角四方”的。方竹亭前原来有很多碑,“文化大革命”中都被红卫兵椎碎了,剩下一些石头乌龟昂着头,空空地趴在那里。据说有一块明朝的碑,字写得很好,不知还能不能找到拓本。
⑦旧的碑毁掉了,新的碑正在造出来。就在碎碑残骸不远处,有几个石工正在丁丁地斫治。一个小伙子在一块桃源石的巨碑上浇了水,用一块油石在慢慢地磨着。碑石绿如艾叶,很好看。桃源石很硬,磨起来很不容易。问:“磨这样一块碑得用多少工?”——“好多工啊!哪晓得呢?反正磨光了算!”这回答真有点无怀氏【注】之民的风度。
⑧晚饭后,管理处的同志摆出了纸墨笔砚,请求写几个字,把上午吃擂茶时想出的四句诗写给了他们:
红桃曾照秦时月,
黄菊重开陶令花。
大乱十年成一梦,
与君安坐吃擂茶。⑨作了一日武陵人,临去,看那个小伙子磨的石碑,似乎进展不大。门口的桃花还在开着。(选自《湘行二记》,有删改)【注】一作“亡怀氏”,传说中我国远古时期部落名。相传那里的人民安居乐业,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其游踪是:下车吃擂茶——看桃花观——钻秦人洞——观赏方竹亭。
B.作为同题散文,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虚幻的,而本文所写的桃花源则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
C.文章结尾说“那个小伙子磨的石碑,似乎进展不大”,对年轻人的工作态度提出了委婉的批评。
D.“无怀氏之民的风度”在文中是淳朴自由、随意自然、率性而为,不受外物束缚的意思。(2)本文是篇山水游记,在阅读文章时,有同学认为第③段作用不大,可以删去,请写出你的观点,并说说原因。(3)本文语言雅俗共赏,以平时质朴为主,但也不乏典雅语言,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赏析。(4)结合材料,从选材这个角度对文章进行简要分析。
材料:
汪曾祺的散文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张延国《古今<桃花源记><岳阳楼记>之比较——兼及汪曾祺散文的意义和限度》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会“行走”的瀑布
刘汉斌①瀑布,也叫河流跌水,是河流演化中一种常见的形式,也是河流演化的一个阶段。大部分河流在形成演化中都会形成瀑布,然后逐渐退缩,到最后夷平,然后进行新一轮的退缩与循环。在我们看来,这其中的退缩就是瀑布在后退;不过,由于人类的生命太过短暂,在河流演化史中只占短短的几十年,导致人类无法以肉眼窥见瀑布的后退。幸好,古人用文字帮我们记录了下来。以壶口瀑布为例,《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凿河导流时,孟门紧连壶口,而今天的孟门在壶口瀑布下游约5000米处。在几千年的时光中,壶口瀑布从孟门逐渐退缩到目前的位置。假如时间按5000年计算,那么壶口瀑布“行走”的速率就是每年1米。
②上述推算是否可信?瀑布真的会“行走”吗?这背后又有什么地学知识呢?
③原来,一切都是河流溯源侵蚀的杰作。河流为什么会发生溯源侵蚀?
④这是因为河流在形成演化过程中由于构造抬升或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会形成一个个河道断面或者河道台阶;之后,随着河流的演化,河水会逐渐磨平或者说夷平这些断面。河流磨平或者夷平这些断面的过程就是溯源侵蚀的过程。这些断面或者台阶在地貌上的表现就是瀑布,它们在地质上又被称为河流的裂点。换句话说,河流的溯源侵蚀是以河流裂点后退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因而,每一条瀑布都是河流的一个裂点。我国的壶口瀑布、黄果树瀑布、云台山瀑布无不如此。必须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瀑布都是裂点。如庐山瀑布,只是庐山山麓的季节性水流,并不是河流的裂点。
⑤那么,裂点的地质作用又有哪些呢?裂点在河流地貌中较为常见,它们在河道中常以急流、跌水、瀑布等形式出现,对河流地貌的演化具有重要作用。理想条件下,河流河床的纵剖面为一条平缓圆滑的下凹曲线;但当构造抬升或侵蚀基准面下面相对下降时,河床会突然抬升,形成一个新的侵蚀基准点,并由此开始溯源侵蚀。新形成的较陡的河段和早期形成的平缓河段之间的缓陡坡段间的转折处即成为裂点。裂点的出现表明河流开始溯源侵蚀,裂点的后退则标志着溯源侵蚀的过程,裂点的消亡即代表河流溯源侵蚀结束。河流溯源侵蚀的结果就是河流的加宽、加深与延长。像黄河壶口段“十里龙槽”的出现,就是黄河溯源侵蚀导致河道加深、延长的结果。
⑥回顾壶口瀑布的历史,你会发现,大约100万年前,壶口瀑布并不在山西吉县和陕西宜川交界处,而是远在下游65千米的龙门。由于地壳运动,龙门岩层发生断裂,形成东西方向的断层,自北向南流淌的黄河水在经过断层时形成了瀑布。自形成开始,河水裹挟着泥沙,就像一块流动的砂纸,不断打磨河床的台阶,使得瀑布的基点一直往上游移动。换句话说,每一秒壶口瀑布都在发生着变化。据估算,在溯源侵蚀作用下,壶口瀑布仍以每年三四厘米的速度不停向上游移动。
⑦孟门曾经是昔日壶口瀑布所在的位置。由于溯源侵蚀,裂点不断沿河向上游推移,壶口瀑布下的深潭由此延伸成“十里龙槽”。如今,这段黄河的裂点已到达龙王辿,即今之壶口瀑布;而孟门山就是较近地质时期裂点后退与河流下切时遗留在河床的两个石岛。壶口瀑布、“十里龙槽”乃至孟门山,都是黄河水流冲刷出来的。
⑧未来,随着继续的溯源侵蚀,黄河壶口段的河道将继续加宽。到那时,“十里龙槽”将不复存在,而壶口瀑布也将最终消亡。(选自《百科知识》2023年第3期,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本文题目是“会‘行走’的瀑布”,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新颖,既点明说明对象,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发读者的思考。
B.文章第①段在说明瀑布会“行走”这一现象时,运用了引资料、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每一条瀑布都是河流的一个裂点。我国的壶口瀑布、黄果树瀑布、云台山瀑布、庐山瀑布无不如此。
D.本文与《恐龙无处不在》都运用了逻辑顺序,都是从现象到本质再到具体分析。(2)假如你是学校此次去壶口瀑布研学的一位小导游,当你说到“《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凿河导流时,孟门紧连壶口,而今天的孟门在壶口瀑布下游约5000米处。”前来研学的同学表示对于此句话很困惑,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解答。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材料一】
ㅤㅤ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剪纸的产生和发展,与古代的风俗有着直接的关系。人们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还广泛应用到刺绣、印染、陶瓷等工艺制作中。
ㅤㅤ我国剪纸内容丰富,充满生活气息和吉祥喜庆的气氛。多年以来经过民间艺人不断推陈出新,剪纸的表现形式多样,大体上可分为简刻和繁刻两类。北方以粗犷豪放、造型简练著称,南方则以构图繁茂、精巧秀美闻名。南北剪纸各有所长,它们以朴素的装饰情趣成为人们美化生活的最实惠的饰物。
知识小贴士剪纸的定义剪纸是作者运用剪刀、刻刀等工具,用纸进行剪、刻、镂空等艺术加工,使之达到造型目的,成为有装饰情趣的平面造型艺术品。剪纸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风景、吉祥图案等。剪纸的样式有窗花、墙花、门笺、喜花、鞋花、枕花、衣袖花、礼花等。剪纸的表现形式单色剪纸:各地的民间剪纸,数量最多的是单色剪纸。美化居室、喜庆节日的剪纸,多以红色为主。彩色剪纸:是在同一画面上有两种以上颜色的剪纸。它通过点、套、拼贴等手法来实现。(摘编自《美术》,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材料二】
ㅤㅤ国家级非遗项目高密剪纸的传承人李金波介绍,创作剪纸最基本的要求便是平、快、顺。“平”就是剪刀的开刀要平行,“快”就是剪刀刃要锋利,“顺”就是从剪刀根部的交叉到尖部没有一点杂音,中间不能有打磨时留下的切口。在创作作品时,右手拿剪刀,左手握纸进行剪制,脑海里要有一定的内容,从什么地方开剪,什么地方收剪,线条要相连,不能断开,要处理好整幅作品的黑白灰关系,寓意要吉祥,重点要突出。(刊载于2022.6,有删改)【材料三】
ㅤㅤ近年来,在剪纸非遗界,刮起一股“创新现代剪刻纸”之风,脱离中国传统民间剪纸基因和语言,推销“去民间化”的所谓专业“西洋化”“商品化”等创作理念,一时造成剪纸非遗界在传承与创新关系等理念上的混乱,极其不科学。
ㅤㅤ据非遗有关文件规定,当代非遗传承人的职责首先是要坚持在“民间”。守护住“民间”这条正道和底线,才能进行传承与创新。
ㅤㅤ非遗剪纸的传承,首先应强调“原汁原味”地、“真实无误”地、“全面系统”地“传承”,而不是“创作”。这种整体性的传承是守正的真正含义,也是传承的头等任务!
ㅤㅤ传承要守的“正”不是泛指一般的艺术创作规律,而是非遗传承的规律。传承要“传”的不仅是把自己的手艺传给下一代,更多的是一种艺术精神,是把历代相传的技艺和图样等“不走样”“不变味”地复原传下去。比如,潮州剪纸拥有许多巧夺天工的技法:罗瑞瑜剪(刻)公鸡鸡冠,独创了暗刀法,又称压刀法,能造成浮雕似的立体感;杨雪友剪公鸡、丹凤,在羽毛处理上则创造了独具匠心的技艺手法——用特小的剪刀进行“切丝”(即锯齿状刀法);李木林也创造了“双面一样花”的技法……他们创造的技法里,深藏着的敬业精神和智慧,都是当下剪纸必须传承不能丢弃的灵魂和生命。(刊载于2022.4,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我国剪纸北方以粗犷豪放、造型简练著称,南方则以构图繁茂精巧秀美闻名。
B.剪纸是作者运用剪刀、刻刀等工具,用纸进行剪、刻、镂空等艺术加工,以人物、动物、植物、风景、吉祥图案等为题材,使之达到造型目的,成为有装饰情趣的平面造型艺术品。
C.在剪纸时,要处理好整幅作品的黑白灰关系,寓意要吉祥,重点要突出。
D.非遗剪纸的传承,最重要的是创新历代相传的剪纸技艺和剪纸图样。(2)结合材料,谈谈我们该如何实现剪纸这一技艺的传承。10.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B.《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一部纪实性作品,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C.朱自清是按照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来撰写《经典常谈》的,列如讨论儒家经书时,破除“经书都是圣人所作”的传说。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和达雅因为共同的革命追求产生了情感,又由于误会和保尔的固执而感情中断。11.班上启动了《经典常谈》名著阅读活动,在导读课上,你明白了可用“选择性阅读”来阅读《经典常谈》,其中选择性阅读有兴趣选择、目的选择。课后你将运用哪一种选择性阅读方法来阅读《经典常谈》中的什么内容?12.什么是英雄?《人民日报》这样解释:“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保尔就是如此,请你联系生活,谈谈如何才能像他一样“拥有一颗伟大的心”。1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阅读古典名著、学习欣赏传统艺术(书法、国画、蹈舞、器乐、戏曲……)、享受民俗活动(放风筝、品茶、剪纸、篆刻、中国结……)、穿着传统服饰、共度传统节日……我们在其中徜徉流连,陶冶浸润,自信传承。
你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过怎样的亲密接触,或者你对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怎样的看法,请任选一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答案和解析1.【答案】【小题1】B【小题2】C【小题3】C【小题4】C【解析】答案:
(1)B
(2)C
(3)C
(4)C
(1)本题考查字音。
绚丽:xuàn
lì,灿烂美丽。
故选:B。
(2)本题考查字形。
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音乐,柔和优美的舞蹈。
故选:C。
(3)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B.姗姗来迟:形容慢腾腾地来的很晚。
C.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D.突如其来: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
此处表达的语意是游客们纷纷前来。应用“纷至沓来”。
故选:C。
(4)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A.有误,缺少主语,应去掉“由于”,“不禁驻足观赏”前面加上“让人”;
B.有误,“不禁驻足观赏”的主语不是“灯火辉煌的亭台楼阁”,前面应加上“让人”;
C.正确;
D.有误,缺少主语,应去掉“因为”。
故选:C。
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答案】D【解析】①句直接亮明观点“英雄是时代的脊梁,是时代的楷模”,为首句。
⑥句中的“时代洪流或静或狂”紧承①句中的“时代”一词,为第二句。
③句中的“时代洪流静狂都是常态”紧承⑥句中的“时代洪流或静或狂”,为第三句。
根据②句中的“谁能否认”和⑤句中的“谁又能否认”可知,第四句和第五句是②⑤。运用举例论证对③句中的观点进行证明。④为末句。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3.【答案】D【解析】A.句意是:君子能和谐相处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这里体现了孔子“和”的思想,符合活动主题;
B.句意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这里强调了“和”的重要性,符合活动主题;
C.句意是: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人没有乖悖违戾的心思,附和他人的人怀有阿谀奉承、与他人攀比的心思。这里肯定了“和”的行为,符合活动主题;
D.句意是:乐曲的格调越高,跟着唱的越少。这里“和”的意思是:跟唱、附和。与活动主题不符。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常见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
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4.【答案】【小题1】D【小题2】【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能力。
ABC.正确;
D.有误,“本诗前两联重在抒情”表述有误。首联“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意思是写船行了很远的距离,但一座名山也没有见到,颔联“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山”意思是写诗人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从首联到颔联,由船行很远到泊舟浔阳。所以,前两联重在叙述。
“后两联以情带景”表述有误。颈联“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写诗人曾经读过慧远公的小传,这是借回忆往事表达诗人的怀念之情。尾联“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但诗人却觉得傍晚的钟声听到也徒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高人的怀念与崇敬之情。所以,后两联主要是借事、借景来抒情。
故选:D。
(2)本题考查主旨情感。
依据首联“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意思可知,这是叙述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隐约露出诗人的失落感;依据颔联“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的意思是写诗人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表达了诗人喜悦的人心情;颈联“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的意思可知,面对着香炉峰上烟云缭绕,诗人的思绪也随之飘忽.他想起了曾经在香炉峰麓建造“东林精舍”,带领徒众“同修净业”的高僧慧远。他读过慧远的传记,深深地倾慕与怀念这位高僧弃绝尘俗的幽踪,这隐约流露出作者隐逸的情怀;依据尾联“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可知,这时,夕阳斜照,忽然隐隐约约听到从远处的东林寺里传来阵阵钟声。东林精舍近在眼前,而远公早作古人,高人不见,空闻钟声,心中不禁兴起一种无端的怅惘之情。
答案:
(1)D
(2)①首联写诗人在东南一带寻访名山大川,却始终不遇,此时诗人的心情带有一种失落感;②颔联一个“始”字流露出诗人对庐山向往已久终得见到的喜悦之情;③颈联借对山中高士的仰慕与怀念,流露出浓厚的隐逸思想;④尾联写诗人虽已快到远公的栖息之所,但物是人非,先前的喜悦又被淡淡的惆怅笼罩,何去何从,诗人感到矛盾和迷茫。
译文:
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
《晚泊浔阳望庐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上半首叙事,略微见景,稍带述情,落笔空灵;下半首以情带景,以空灵之笔来写内在的情感。全诗简淡自然、空灵无迹,颇有随笔的味道,而在随意挥写间,不但勾画了江山风景,而且抒发了倾慕高僧慧远、向往隐居胜地的隐逸情怀。
诗词鉴赏理解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5.【答案】【小题1】全,都【小题2】实现【小题3】于是【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都是他所擅长的。悉,都。
②句意:没有实现。果,实现。
③句意:卢鸿于是到了东都。遂,于是。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①情幽兴远,情感兴趣幽远。雅,高雅。奇,惊奇。听,听闻。
②拜,授予。固,坚决。复,又。许,允许。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开放类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表述应聘理由即可。
如:应聘人物:孙逖。根据“幼而有文,属思警敏,援笔成篇”可知,他构思精警敏捷。根据“逖善诗,古调今格,悉其所长”可知,他擅长作诗,无论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都有所长。这启示我们一定要发现并发展自己的特长,将自己的特长发展为自己的名片。
答案:
(1)①全,都
②实现
③于是
(2)①(刘慎虚)作诗情感兴趣幽远,思想高雅词句惊奇,忽然有所得,就惊动大家的听闻。
②皇帝授予他谏议大夫的官职,卢鸿坚决推辞,又下诏书同意(卢鸿)归隐山林。
(3)示例一:应聘人物:孙逖
人物特点及启示:构思精警敏捷,且擅长作诗,无论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都有所长。这启示我们要抓住自己感兴趣或擅长的方面,将其发展为自己的名片。
示例二:应聘人物:刘慎虚
人物特点及启示:淡泊名利,随性洒脱,这是他的精神追求,也是他的乐观天性,交往众多山僧道侣,这是他的交友选择。这启示我们高洁的品性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出来。
示例三:应聘人物:卢鸿
人物特点及启示:学问渊博,志趣广泛,坚守初心,面对皇帝坚守忠信之人的做法,面对功名利禄不为所动。这启示我们无论境况如何,都要坚守自我,不忘初心。
参考译文:
孙逖,博州人。幼年时就有文才,构思精警敏捷,拿起笔就成篇。开元二年,参加手笔俊拔、哲人奇士隐沦屠钓、文藻宏丽等制科考试,以第一名及第。玄宗接见了他,提拔他为左拾遗、集贤殿修撰。孙逖善于作诗,无论是古体诗还是今体诗,都是他所擅长的。
刘慎虚,容貌美好,姿态挺拔。九岁就善于写文章。上书,得到皇帝的召见,拜为童子郞。性情高古,不拘束于名利,在凡俗间轻慢不拘。后来想要隐居于庐阜,没有实现。他交游的多是山僧道侣。刘慎虚)作诗情感兴趣幽远,思想高雅词句惊奇,忽然有所得,就惊动大家的听闻。
卢鸿,学识广博,擅长八分书,工于诗歌,还擅长画山水树石。开元初年,玄宗准备好礼物再三征辟他。卢鸿于是到了东都,参见皇上却不叩拜。宰相询问原因,他回答说:“礼仪,不能与忠信相比。我愿意用忠信来进见皇上。”皇上在内殿召见他,摆下酒宴。皇帝授予他谏议大夫的官职,卢鸿坚决推辞,又下诏书同意(卢鸿)归隐山林。
文言文翻译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看是不是补充上了省略的句子成分;二是要注意调整语序;三要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四要抓住关键词(一般以多义词为主),联系语境,重点突破。
6.【答案】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解析】答案:
(1)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2)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3)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重点字:髫
)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7.【答案】【小题1】C【小题2】【小题3】【小题4】【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ABD.正确;
C.有误,“那个小伙子磨的石碑,似乎进展不大”,不是对年轻人的工作态度提出委婉的批评,而是突出其“无怀氏之民的风度”,表现出武陵人淳朴自由、随意自然、不过分追求功利的生活态度。
故选:C。
(2)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首先确定答题区域,文章第③段,对其内容进行细读,勾画出关键语句。通过“闻擂茶之名久矣,此来一半为擂茶,没想到下车后第一个节目便是吃擂茶,当然很高兴”得知,作者对擂茶很感兴趣,交代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吃擂茶;
“茶叶、老姜、芝麻、米,加盐,放在一个擂钵里,用硬杂木做的擂棒‘擂’成细末,用开水冲开,便是擂茶。吃擂茶时还要摆出十几个碟子,里面装的是炒米、炒黄豆、炒绿豆、炒包谷、炒花生、砂炒红薯片、油炸锅巴、泡菜、酸辣藠头……边喝边吃”,“擂茶别具风味,连喝几碗,浑身舒服。佐茶的茶食也都很好吃,藠头尤其好。我吃过的藠头多矣,江西的、湖北的、四川的……但都不如这里的又酸又甜又辣,桃源藠头滋味之浓,实为天下冠。桃源人都爱喝擂茶。有的农民家,夏天中午不吃饭,就是喝一顿擂茶。问起擂茶的来历,说是:诸葛亮带兵到这里,士兵得了瘟疫,遍请名医,医治无效,有一个老婆婆说:‘我会治!’她熬了几大锅擂茶,说:‘喝吧!’士兵喝了擂茶,都好了”可看出擂茶做法讲究、别具风味,充分体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写出了喝擂茶时的舒适随意,身心愉悦,为后文的随意自然、淳朴自由的武陵人出场做铺垫。同时因为穿插了小故事,提高了文章的可读性。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语言品析。
结合②段中“有一位原来也想和我们一同来看看桃花源的同志,听说这个桃花源是假的,就没有多大兴趣,不来了。这位同志真是太天真了。桃花源怎么可能是真的呢?”,⑦段中“问:‘磨这样一块碑得用多少工?’——‘好多工啊!哪晓得呢?反正磨光了算!’”这回答真有点无怀氏之民的风度”的内容可知,文章多处使用浅显易懂,口语化的语言,使文章如话家常,具有平实质朴的语言特点;
结合②段中“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是这样说的么:‘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③段中“我总怀疑,这种喝茶法是宋代传下来的。《都城纪胜•茶坊》载:‘冬天兼卖擂茶。’《梦粱录•茶肆》载:‘冬月添卖七宝擂茶’”,⑥段中“看了秦人洞,便扶向路下山。山下有方竹亭,亭极古拙,四面有门而无窗,墙甚厚,拱顶,无梁柱,云是明代所筑,似可信……每隔三年,须删砍一次,不则挤死;然亦不能砍尽,砍尽则不复长”的内容可知,;文章多处引用诗词,运用文言表达方式,如“闻擂茶之名久矣”“砍尽则不复长”等语句,使文章读起来典雅而有韵味。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选材分析。围绕“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的内容,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结合③段中“刚放下旅行包,文化局的同志就来招呼去吃擂茶。闻擂茶之名久矣,此来一半为擂茶,没想到下车后第一个节目便是吃擂茶,当然很高兴。茶叶、老姜、芝麻,加盐,放在一个擂钵里,用硬杂木做的擂棒‘擂’成细末,用开水冲开,便是擂茶。吃擂茶时还要摆出十几个碟子,里面装的是炒米、炒黄豆、炒绿豆、炒包谷、炒花生、砂炒红薯片、油炸锅巴、泡菜、酸辣头……边喝边吃。擂茶别具风味,连喝几碗,浑身舒服。佐茶的茶食也都很好吃,荞头尤其好。我吃过的荞头多矣,江西的、湖北的、四川的……但都不如这里的又酸又甜又辣,桃源荞头滋味之浓,实为天下冠。桃源人都爱喝擂茶。有的农民家,夏天中午不吃饭,就是喝一顿擂茶”的内容可知,作者闻擂茶之名很久了,此次来的目的有一半是为了擂茶,而且擂茶的做法、吃法都很讲究,能充分体现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文化内涵,是游记内容倡导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地域色彩;
结合⑦段中“旧的碑毁掉了,新的碑正在造出来。就在碎碑残骸不远处,有几个石工正在丁丁地斫治。一个小伙子在一块桃源石的巨碑上浇了水,用一块油石在慢慢地磨着。碑石绿如艾叶,很好看。桃源石很硬,磨起来很不容易。问:‘磨这样一块碑得用多少工?’——‘好多工啊!哪晓得呢?反正磨光了算!’这回答真有点无怀氏之民的风度”的内容可知,结尾“临去,看那个小伙子磨的石碑,似乎进展不大”,这句话表现出武陵人淳朴自由、随意自然、不过分追求功利的生活态度。
综上分析可知,汪曾祺善于选取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如“吃擂茶”和“磨石碑”,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话家常,娓娓道来。
答案:
(1)C
(2)不能删去,第③段写下车吃擂茶以及擂茶的来历和做法,写出了擂茶是当地名饮,作者久闻擂茶之名、对擂茶颇有兴趣,此次来目的之一就是吃擂茶;点明了擂茶做法讲究、别具风味,充分体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也写出了喝擂茶时的舒适随意,身心愉悦,为后文的随意自然、淳朴自由的武陵人出场作铺垫。
(3)文章多处使用浅显易懂,口语化的语言,如“这位同志真是太天真了”“好多工啊!哪晓得呢?反正磨光了算!”等使文章如话家常,具有平实质朴的语言特点;文章多处引用诗词,运用文言表达方式,如“闻擂茶之名久矣”“砍尽则不复长”等语句,使文章读起来典雅而有韵味。
(4)选取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如“吃擂茶”和“磨石碑”,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话家常,娓娓道来。如写吃擂茶,表现出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地域色彩;写小伙子磨石碑,表现了武陵人淳朴自由、随意自然、不过分追求功利的生活状态。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全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在桃花观,秦人洞,方竹亭所看到的的景物,作者时而着眼生活的实景,时而倾吐内心的感受,有虚有实,虚实相生,表达灵活多变。
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8.【答案】【小题1】C【小题2】【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根据第④段“如庐山瀑布,只是庐山山麓的季节性水流,并不是河流的裂点”可知,这里“庐山瀑布都是裂点”错误。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文章第③段“一切都是河流溯源侵蚀的杰作”和第④段“这是因为河流在形成演化过程中由于构造抬升或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会形成一个个河道断面或者河道台阶。之后,随着河流的演化,河水会逐渐磨平或者说夷平这些断面。河流磨平或者夷平这些断面的过程就是溯源侵蚀的过程。这些断面或者台阶在地貌上的表现就是瀑布,它们在地质上又被称为河流的裂点。换句话说,河流的溯源侵蚀是以河流裂点后退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因而,每一条瀑布都是河流的一个裂点”可以看出,壶口瀑布发生了河流溯源侵蚀;
第⑥段“据估算,在溯源侵蚀作用下,壶口暴布仍以每年三四厘米的速度不停向上游移动”,第⑦段“孟门曾经是昔日壶口瀑布所在的位置。由于溯源侵蚀,裂点不断沿河向上游推移”,第①段“在几千年的时光中,壶口瀑布从孟门逐渐退缩到目前的位置。假如时间按5000年计算,那么壶口瀑布行走的速率就是每年1米”可以看出,5000年前,黄河在孟门处形成了河流的裂点,随着时间流逝,河水不断磨平、夷平这一裂点,让裂点进行溯源侵蚀,并且每年大概溯源侵蚀1米,今天的壶口瀑布已经溯源侵蚀到了孟门上游5000米处。
答案:
(1)C
(2)是因为壶口瀑布发生了河流溯源侵蚀,5000年前,黄河在孟门处形成了河流的裂点,随着时间流逝,河水不断磨平、夷平这一裂点,让裂点进行溯源侵蚀。并且每年大概溯源侵蚀1米,今天的壶口瀑布已经溯源侵蚀到了孟门上游5000米处。
文中采用逻辑顺序,首先提出“瀑布在后退”的现象,接着设问并指出瀑布“行走”是由于河流溯源侵蚀,具体说明了发生溯源侵蚀的原因及结果,再用壶口瀑布的例子证明了溯源侵蚀的作用。
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9.【答案】【小题1】D【小题2】【解析】(1)ABC.正确;
D.有误,根据材料三“据非遗有关文件规定,当代非遗传承人的职责首先是要坚持在‘民间’。守护住‘民间’这条正道和底线,才能进行传承与创新”可知,当代非遗传承人的首要职责是坚持在“民间”,是“守正”,选项“最重要的是创新历代相传的剪纸技艺和剪纸图样”与原文不符。
故选:D。
(2)根据“我国剪纸内容丰富,充满生活气息和吉祥喜庆的气氛。多年以来经过民间艺人不断推陈出新,剪纸的表现形式多样”可知,让人们熟练掌握剪纸技艺,让剪纸与更多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同时切合时代发展,不断更新主题。根据“传承要守的‘正’不是泛指一般的艺术创作规律,而是非遗传承的规律。传承要‘传’的不仅是把自己的手艺传给下一代,更多的是一种艺术精神,是把历代相传的技艺和图样等‘不走样’‘不变味’地复原传下去”可知,要在“守正”的基础上传承与创新,同时,传承要“传”的不仅是把自己的手艺传给下一代,更多的是一种艺术精神,是把历代相传的技艺和图样等“不走样”“不变味”地复原传下去。
答案:
(1)D
(2)①让人们熟练掌握剪纸技艺,让剪纸与更多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同时切合时代发展,不断更新主题;
②要在“守正”的基础上传承与创新,同时,传承要“传”的不仅是把自己的手艺传给下一代,更多的是一种艺术精神,是把历代相传的技艺和图样等“不走样”“不变味”地复原传下去。
材料一说明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剪纸的产生和发展,与古代的风俗有着直接的关系;材料二说明创作剪纸最基本的要求便是平、快、顺;材料三说明近年来,在剪纸非遗界,刮起一股“创新现代剪刻纸”之风,脱离中国传统民间剪纸基因和语言,推销“去民间化”的所谓专业“西洋化”“商品化”等创作理念,一时造成剪纸非遗界在传承与创新关系等理念上的混乱,极其不科学。第一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第二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概括。
信息筛选与辨析,要研读文章内容,梳理总结,归纳分析。
10.【答案】D【解析】ABC.正确;
D.“达雅”有误,应为:丽达。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
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1.【答案】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方法。根据题目要求,结合阅读经验,组织合理的语言回答即可。
示例:兴趣选择。读整本书,不妨首先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例如读《经典常谈》,如果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先读《诗第十二》或《文第十三》。《诗第十二》从汉乐府说起,说到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晋的玄言诗,谢灵运的山水诗,一直到唐代的律诗绝句,重点介绍了诗的本质、诗的简述、诗学与美学的关系。《文第十三》从商代的卜辞说起,说到战国时期的议论文,记叙文长足的进步,汉时的辞赋,韩愈、欧阳修和苏轼的散文,明清的话本小说,一直到新文化运动后的白话文。
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可以从《<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读起。《<战国策>第八》,战国时期诸国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起,担负外交的策士开始受到重用。当时各国所重的是威势,策士所说原不外战争和诈谋;但要因人因地进言,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都是不可少的。汉代刘向在汉初著名说客蒯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些策士的说辞,编成了《战国策》。《<史记><汉书>第九》,说起《史记》《汉书》,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是因为这两部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可称为正史的源头;二是因为这两部书都成了文学的古典。《史记》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列传,但列传占了全书的过半数。司马迁的史观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他最长于描写,靠了他的笔,古代许多重要人物的面形,至今还活现在纸上,实称得上“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书》是一本记录汉朝各项大事的断代史,起于汉高祖,终于平帝时王莽之诛。记录范围更为广大,涉及天地、鬼神、人事、政治、道德、艺术、文章,包罗万象。虽然两部书内容不同,但其博大精深和精彩绝伦确实相通的,并称为良史也绝不是偶然。
答案:
示例一:兴趣选择。读整本书,不妨首先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例如读《经典常谈》,如果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先读《诗第十二》《文第十三》两篇。当然,在兴趣选择阅读时,也可以注意寻找新的兴趣点,由此扩展到其他部分,比如在读《文第十三》的过程中,对战国时期的说客产生了兴趣,那不妨回过头去读对这个群体有着更详细介绍的《<战国策>第八》。
示例二:目的选择。我们是带着某个具体目的去阅读的,如与课内学习沟通衔接,或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某个问题,或为正在开展的研究打开思路、寻找资料等等。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根据目的去选择书中你最需要的内容来阅读。比如学过《<诗经>二首》之后,你希望拓展了解关于《诗经》的更多知识,就可以去读《经典常谈》中的《<诗经>第四》。【解析】《经典常谈》作者朱自清,这本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2.【答案】本题考查名著评价。要结合人物形象和自身实际来谈。
示例:保尔只是一位普通的战士,在一次战斗中头部受到重伤,死里逃生后开始投入国家建设,从事共青团和肃反工作。在波耶卡窄轨铁路快要修筑完成时,保尔患上伤寒并引发了肺炎,并被误传死讯。痊愈之后,保尔重回工作岗位并加入联共(布)。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和久病缠身,保尔最终失去工作能力,被党组织解除工作并住院治疗。到1927年时,保尔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他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笔作为武器,开始新的生活。保尔•柯察金展现了一个符合时代呼唤和精神的英雄形象。我们应自强不息,我们应奋斗不止,我们应砥砺前行,我们应为了远大的目标而奋力拼搏。即使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没有贫富的差距与疾病的折磨,我们也应当像保尔那样,以钢铁般的意志面对困难,直面挫折,从中吸取经验、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首都师大附中教师招聘笔试真题
- 定做帆布合同范本
- 家电合作合同范本
- 物资入股合同范本
- 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第三版)(微课版)第三章教案2
- 化工 代工合同范本
- 父母带娃劳动合同范本
- 《针康法对APP-PS1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 小学教育学 习题答案 项目八
- 暑期工社会实践报告范文(5篇)
- 新车提车验车表4页
- 郑州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研究
- 安全工器具试验标准及周期表
- 简单交通事故图解快速处理PPT课件
- 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个性化作业设计案例
- 家长会邀请函模板
- 小儿腹股沟疝详解PPT课件
- 造林技术规程
- 急性阑尾炎.PPT.ppt完整版
- 杭州嘉隆组合式干燥机说明书
- 孙子兵法与兵家智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