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概论2版第5章课件_第1页
物联网概论2版第5章课件_第2页
物联网概论2版第5章课件_第3页
物联网概论2版第5章课件_第4页
物联网概论2版第5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联网概论(第2版)点击此处结束放映1概况1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概况2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概况3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整体概况2物联网概论(第2版)点击此处结束放映电子教案物联网概论(第2版)3物联网概论(第2版)第5章

物联网通信点击此处结束放映4物联网概论(第2版)通信是物联网的主要功能,物联网通信构成了物与物、物与人互联的基础。

物联网通信几乎包含了现在所有的通信技术,形成了大规模的信息化网络。本章将介绍无线通信网络,包括无线接入网和移动通信网。本章将介绍有线通信网络,包括有线接入网和光网络。点击此处结束放映5

无线通信网络概述5.1无线接入网5.2移动通信网络5.3有线接入网5.4光网络5.5物联网概论(第2版)点击此处结束放映6物联网概论(第2版)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无线通信网络概述5.17物联网概论(第2版)

1.无线通信网络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无线通信网络能够满足所有的场合和应用需要,因而技术的多元性是无线网络的一个基本特征。依通信覆盖范围的不同,无线网络从小到大依次为无线个域网(WPAN)、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城域网(WMAN)和无线广域网(WWAN)。无线网络覆盖的范围如图5.1所示。点击此处结束放映8物联网概论(第2版)

1.无线通信网络点击此处结束放映9物联网概论(第2版)

1.无线通信网络(1)WPAN

(2)WLAN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10物联网概论(第2版)

1.无线通信网络(3)WMAN

(4)WWAN点击此处结束放映11物联网概论(第2版)

2.频谱的划分由于应用领域众多,对频谱的划分有多种方式。较为通用的IEEE频谱分段法见表5.2。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12物联网概论(第2版)点击此处结束放映

2.频谱的划分

13物联网概论(第2版)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无线接入网5.214物联网概论(第2版)无线接入网5.2.1ZigBee5.2.2蓝牙5.2.3

UWB5.2.460GHz通信5.2.5WLAN5.2.6

WiMAX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15物联网概论(第2版)5.2.1

ZigBee

ZigBee的中文译名通常称为“紫蜂”。ZigBee是近距离、低功耗、低复杂度、低速率的无线通信技术。

1.ZigBee的起源

2.ZigBee的技术特点点击此处结束放映16物联网概论(第2版)5.2.1

ZigBee

3.ZigBee的网络特点

ZigBee支持3种拓扑结构:星形、网状和簇状树形结构,如图5.2所示。ZigBee是一个最多可由65000个节点组成的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平台。点击此处结束放映17物联网概论(第2版)5.2.1

ZigBee

4.ZigBee协议ZigBee协议的基础是IEEE802.15.4,但ZigBee联盟扩展了上述协议的范围,对ZigBee的网络层(NWK)协议和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进行了标准化。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18物联网概论(第2版)5.2.1

ZigBee5.ZigBee的应用场景(1)无线传感器网络

(2)其他应用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19物联网概论(第2版)5.2.2蓝牙

蓝牙技术的宗旨是提供一种短距离、低成本的无线传输应用技术,使短程无线通信技术标准化。1.蓝牙的起源2.蓝牙的技术优势点击此处结束放映20

物联网概论(第2版)5.2.2蓝牙

3.蓝牙的各种技术

蓝牙技术支持点对点、点对多点的业务,采用灵活的无基站组网方式,所有设备的地位都是平等的。蓝牙微微网一个主设备(master)可以同时与7个从设备(slave)进行通信。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21物联网概论(第2版)5.2.2蓝牙4.蓝牙的协议体系

5.蓝牙的应用场景(1)居家(2)工作(3)途中点击此处结束放映22物联网概论(第2版)5.2.3

UWB

超宽带(UWB)是在宽频带上发送一系列非常窄的低功率脉冲,能在10m左右的范围内实现Mbit/s的无线数据传输速率。1.UWB的起源

2.UWB的工作原理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23物联网概论(第2版)5.2.3

UWB

3.UWB的技术特点4.UWB的应用场景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24物联网概论(第2版)5.2.4

60GHz通信

1.60GHz通信的起源2.60GHz通信的特点和应用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25物联网概论(第2版)5.2.4

60GHz通信

3.60GHz通信的标准化工作

60GHz通信技术和标准。工业界有WirelessHD和WiGig联盟,标准化组织有ECMA、IEEE802.15.3c(TG3c)和IEEE802.11ad(TGad)小组。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26物联网概论(第2版)点击此处结束放映5.2.5

WLAN

无线局域网(WLAN)是一种利用无线信号在空中传输数据、话音和视频的技术。1.WLAN的起源1990年IEEE成立802.11WLAN标准工作组。1997年,WLAN第一个标准IEEE802.11诞生了。1999年,工业界成立了Wi-Fi联盟。工作在2.4GHz,5.8GHz。2.WLAN的技术特点具有灵活性和移动性。安装便捷。适合于个人终端和小规模网络应用。WLAN无线信号很容易被监听,容易造成信息泄漏。27物联网概论(第2版)点击此处结束放映5.2.5

WLAN3.WLAN的标准

28物联网概论(第2版)5.2.6

WiMAX

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也称为IEEE802.16无线城域网,它是一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传输距离可达50km。1.WiMAX的起源

2003年由Intel牵头,包括西门子、富士通、AT&T等公司成立了推进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的WiMAX论坛。现在IEEE802.16标准已被统称为WiMAX。2.WiMAX的技术特点实现更远的传输距离。提供高速的宽带接入。如果高速移动,WiMAX达不到无缝切换的要求。点击此处结束放映29物联网概论(第2版)5.2.6

WiMAX3.标准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30物联网概论(第2版)点击此处结束放映移动通信网络5.331物联网概论(第2版)移动通信网络5.3.1第一代(1G)移动通信5.3.2第二代(2G)移动通信5.3.3第三代(3G)移动通信5.3.4第四代(4G)移动通信5.3.5第五代(5G)移动通信点击此处结束放映32物联网概论(第2版)5.3.1第一代(1G)移动通信1G(FirstGeneration)表示第一代移动通信,1G是以模拟技术为基础的蜂窝无线电话系统。大哥大手机。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33物联网概论(第2版)5.3.1第一代(1G)移动通信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34物联网概论(第2版)5.3.2第二代(2G)移动通信2G移动通信系统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以传输语言和低速数据业务为目的,又称为窄带数字通信系统,典型代表是GSM和IS95。1.GSM/GPRS/EDGE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35物联网概论(第2版)5.3.2第二代(2G)移动通信2G移动通信系统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以传输语言和低速数据业务为目的,又称为窄带数字通信系统,典型代表是GSM和IS95。2.IS-95点击此处结束放映36物联网概论(第2版)5.3.3第三代(3G)移动通信

第三代(3G)移动通信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信,具有采用2Mbit/s的高速率接入。2000年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公布了3G标准。2009年,我国分布并施行《第三代移动通信服务规范(试行)》。与原来的移动通信相比,3G核心网在电路域(CS)的基础上增加了分组域(PS)。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37物联网概论(第2版)5.3.3第三代(3G)移动通信3G的3种标准是WCDMA、CDMA2000、TD-SCDMA,其中TD-SCDMA是我国制定的3G标准。点击此处结束放映38物联网概论(第2版)点击此处结束放映5.3.4第四代(4G)移动通信ITU认为:4G是基于IP协议的高速蜂窝移动网,无线通信技术从现有的3G演进而来,4G的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0Mbit/s。2005年10月,ITU给了4G技术一个正式的名称IMT-Advanced。2009年,ITU在全球征集IMT-Advanced候选技术,ITU共征集到6个候选技术,其中一类是基于3GPP的长期演进(LTE)技术,另外一类是基于IEEE802.16m的技术。2013年12月,我国工信部下发4G牌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均获得TD-LTE牌照,三大电信运营商全面开展4G应用。

39物联网概论(第2版)5.3.4第四代(4G)移动通信

4G的特点

4G核心技术

4G网络结构点击此处结束放映40物联网概论(第2版)点击此处结束放映41物联网概论(第2版)5.3.5第五代(5G)移动通信

目前5G还没有推出。5G将不仅具有更高速率、更大带宽和更强能力的空中接口技术,而且是面向用户体验、业务应用和行业应用的智能无线网络。5G的研究进程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42物联网概论(第2版)5.3.5第五代(5G)移动通信5G的技术特点点击此处结束放映43物联网概论(第2版)点击此处结束放映有线接入网5.444物联网概论(第2版)有线接入网5.4.1基于双绞线传输的接入网5.4.2基于光传输的接入网5.4.3混合光纤/同轴接入网点击此处结束放映45物联网概论(第2版)5.4.1基于双绞线传输的接入网

1.HDSLHDSL采用多对双绞线进行并行传输,将T1或E1(1.5Mbit/s或2Mbit/s)的数据流分开在两对或三对双绞线上传输,降低每线对上的传信率,增加传输距离。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46物联网概论(第2版)5.4.1基于双绞线传输的接入网

2.ADSL

3.VDSL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47物联网概论(第2版)5.4.2基于光传输的接入网1.光纤接入网特点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48物联网概论(第2版)点击此处结束放映5.4.2基于光传输的接入网1.光纤接入网特点

49物联网概论(第2版)5.4.2基于光传输的接入网2.光纤接入网基本构成光纤接入网是指用光纤作为主要传输媒质,实现接入网的信息传送功能。光纤接入网包括局端设备(光线路终端)和远端设备(光网络单元),它通过光线路终端(OLT)与业务节点相连、通过光网络单元(ONU)与用户连接,OLT与ONU则通过传输设备相连。点击此处结束放映50物联网概论(第2版)5.4.2基于光传输的接入网3.光纤接入网技术4.光纤接入网应用前景点击此处结束放映51物联网概论(第2版)5.4.3混合光纤/同轴接入网混合光纤/同轴(HFC)是一种基于频分复用的宽带接入技术,它的主干网使用光纤,采用频分复用方式传输多种信息,分配网则采用树形拓扑和同轴电缆,用于传输和分配用户信息。HFC是将光纤逐渐推向用户的一种新的演进策略,可实现多媒体通信和交互式视频图像业务。目前,包括ITU-T在内的很多国际组织和论坛正在对下一代的HFC系统进行标准化,这必将进一步推动其发展。

点击此处结束放映52物联网概论(第2版)点击此处结束放映光网络5.553物联网概论(第2版)光网络5.5.1光纤的发明5.5.2光网络的诞生及发展历程5.5.3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5.5.4光网络的发展趋势点击此处结束放映54物联网概论(第2版)5.5.1光纤的发明

1966年,英/美籍华裔物理学家高琨博士发表了论文《Dielectric-fibersurfacewaveguidesforopticalfrequencies》,从理论上证明了用高纯度石英玻璃纤维(即光纤)作为传输媒介实现长距离、大容量通信的可能性,并论述了实现低损耗光纤的技术途径,从而奠定了光纤通信的基础。高锟则成为“光纤之父”,获颁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康宁公司和贝尔实验室分别于1970年和1974年研制出损耗为20dB/km和1.1dB/km的低损耗光纤。点击此处结束放映55物联网概论(第2版)5.5.2光网络的诞生及发展历程

现在,光纤通信的单通道速率已超过1Tbit/s,单光纤传输容量可达100Tbit/s,光网络已经经历了三代的发展历程,链路也由早期的单跨段,发展到今天的多跨段、可自由切换的透明波分网络和弹性波分网络。1.光网络的三代发展历程(1)第一代光网络SDH、波分复用。点到点传输的光网络,需进行光-电-光转换。(2)第二代光网络全光透明交换。人工配置的建路方法。(3)第三代光网络自动交换光网络。点击此处结束放映5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