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地理复习要点(广东版)_第1页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要点(广东版)_第2页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要点(广东版)_第3页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要点(广东版)_第4页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要点(广东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七年级上地理复习要点(广东版)(结合地图理解记忆)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地球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证据例举: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海上看帆船;月食现象;北极星高度的变化;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2、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陆地1.49占29%,海洋3.61占71%)地球大小: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刘三起义);3、地轴:地球自转的轴。它是一个假想的轴。5、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地轴对着北极星的一端是北端)6、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7、经线与纬线:不论经线、纬线,它们都有无数条。经线:又称子午线,在地球仪表面上连接南、北极点的连线。特点:a、每条经线只形成半个圆。b、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等长约为2万千米)。c、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纵向)d、与纬线垂直。纬线:垂直于经线的线圈。特点:a、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b、纬线长度不相等,其中赤道最长,向两极变短。c纬线提示东西方向。(横向)。8、如何辨别经纬度:东经:0度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E表示,西经:0度经线以西为西经,用W表示。经度最大180度。(度数分布规律:东经向东增大,西经向西增大)。赤道的纬度为0度,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以南为南纬度,用S表示。纬度最大90度。(度数分布规律:北纬向北增大,南纬向南增大)9、特殊经线:0度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人们规定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度经线。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组合成经线圈:是东西半球分界线。东半球:西经20度(20°W)以东到东经160度(160°E)为东半球。(小小东:小于20°W,小于160°E为东半球)西半球:西经20度(20°W)以西到东经160度(160°E)为西半球。(大大西:大于20°W,大于160°E为西半球)(切记:0°-20°W虽为西经,但是在东半球;160°E—180°虽为东经,但是在西半球。)180度经线:东经180度经线和西经180度经线重合为180度经线。10、特殊纬线:赤道:即0度纬线:是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90度,为北极点。南纬90度,为南极点。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分(约23.5度)南回归线:南纬23度26分(约23.5度)北极圈:北纬66度34分(约66.5度)南极圈:南纬66度34分(约66.5度)地球五带: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北寒带(66.5°N--90°N)北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北温带(23.5°N--66.5°N)无太阳直射,无极昼极夜,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热带(23.5°N--23.5°S)一年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南温带(23.5°S--66.5°S)无太阳直射,无极昼极夜,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南寒带(66.5°S--90°S)南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热带与温带分界线是南北回归线,纬度为23.5°S和23.5°N,温带与寒带分界线是南北极圈,纬度为66.5°S与66.5°N。11、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度为低纬度30—60度为中纬度60—90度为高纬度12、经纬网:经度和纬度,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北纬40度,东经116度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符号(0度纬线、经线、180度经线不需要代号)13、地球运动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永不停息地旋转叫作地球自转。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俯视: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自转周期(自转一圈时间):一天(约24小时)自转产生现象:1、昼夜更替(周期24小时),2、时间差异(地球上不同的经度地点时间不同,东边比西边早)地球公转:地球以太阳为中心永不停息地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公转周期(公转一周的时间):一年(365天),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公转产生的现象:1-四季更替(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明显)2、昼夜长短变化另外:极昼极夜现象判断晨昏的办法:面对昼半球,西晨东昏五带划分:各地一年中获得太阳热量不同,自北向南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第二章、学用地图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比例尺: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表示方式:a数字式b文字式c线段式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比例尺换算,注意千米和厘米的换算注意5个0关系,即:千米换算到厘米,后面添加5个0,由厘米换算到千米,后面去掉5个0。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方向:平面上有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地图上方向表示:A、指向标:箭头方向是北方B、经纬网:经纬线指示的方向及经纬度的变化。C、没有指向标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图例和注记图例即符号,注记即文字和数字。第三章陆地和海洋1、基本概念: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大洲: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组成的区域。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水域的狭窄水道。边缘海又称“陆缘海”,简称“缘海”或“边海”。濒临大陆,被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开的海,如黄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等,澳大利亚东面的珊瑚海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陆间海是位于两个大陆之间的海,如地中海、红海为陆间海。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海域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公里。内海是伸入大陆内部,仅有狭隘水道与边缘海或者大洋相接的海,如我国的渤海。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海。海湾指海或洋伸进陆地的一小部分。是一片三面环陆的海洋,另一面为海,有U形及圆弧形等,通常以湾口附近两个对应海角的连线作为海湾最外部的分界线。与海湾相对的是三面环海的海岬。海湾所占的面积一般比峡湾为大。2、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东半球陆地多于西半球,北半球陆地多于南半球,无论怎样平分地球,任何一半球内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3.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①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北冰洋被北美洲、欧洲、亚洲包围;②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南极洲被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包围。4、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简记: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5、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北冰洋与南极洲跨经度360度。七大洲和四大洋是相对的。如被三大洋包围的洲是南极洲,被五大洲包围的洋是有哪些?6、洲界:A、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B、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红海C、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D、非洲和欧分界: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7、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点连接成线。8、等高线地形图:通过等高线来表示的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形图。山体不同形态等高线是不一样的。9、等高线地形图特点:A、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B、同一等到高线上任何一点高度相等。不同等高线上的高度不一定不相等。C、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是陡坡,稀疏的地方是缓坡。10山体形态:陡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有多条等高线重合。山顶(山峰):多条等高线的高度由外向内递增。盆地(洼地):由外向内递减。山脊:等高线由海拔高处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山脊一般是登山路线,也是为分水岭。山谷:由海拔低处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山谷是翻山路线,一般通向鞍部,是集水区,通常是小溪源头和河流源地。鞍部:两个山顶之间。山脊相对,山谷相对是地方。11、地形类型山地:海拔很高,一般500米以上,地形起伏特征:峰恋起伏,坡度陡峻。高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形起伏特征:内部平坦,边缘陡峻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形起伏特征:地面平坦,起伏小。丘陵: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下,地形起伏特征: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盆地:海拔高度没一定标准,地形起伏特征:四周高,中间低。世界最大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最长山脉:安第斯山脉,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拉系。(亚洲: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等等很多。欧洲: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非洲:阿特拉斯山脉北美洲:由洛基山脉等多个平行山脉构成的“科迪勒拉山系”,还有较低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大洋洲:大分水岭)12、分层设色地形图: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13、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14.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15、大陆漂移假说德国魏格纳1912年提出大陆漂移假说。后来学者用古地磁证实学说正确。

16、板块构造学说①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是由多个板块拼合而成的。地球由七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②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易形成火山、地震。

17、世界两大系列火山地震带: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日本地震也多。第四章天气和气候1、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风雨、冷热、阴晴、干湿等大气状况。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3、天气预报:气象专家通过卫星云综合分析后对未来天气所作出的预测,通过媒体向公从发布。4、常用天气符号的意义(见书)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域区。白色程度越浓,降雨往往就越大。5、风向:风尾、风旗代表风吹来的方向,每一风尾代表2级风,每一风旗代表8级风。6、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0~50优51~100良101~200轻微污染200~300中度污染300以上重度污染7、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气象台预报的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中的温度计测得的。百叶箱距离地面1.5米,对气温观测每日四次,一般是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8、影响气温因素:(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A、纬度位置(水平分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南北两极)递减。(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B、海陆位置(水平分布):北半球: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高,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低。南半球相反。(北半球:1月份等温线:陆地上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等温线:陆地上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南半球相反。)C、地形因素(垂直分布):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OC)D、洋流因素:同纬度地区有暖流经地方气温高,有寒流经过地方气温低。9、①最炎热的大陆:非洲北部②最寒冷的大陆:南极洲。③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亚洲。10、气温的时间变化:A、日变化: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气温的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B、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气温时间相反。气温的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朋平均气温的差。11、等温线: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低温中心,高温中心)㈠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㈡等温线在北半球比较弯曲,在南半球比较平直。(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地表起伏大,气温变化幅度在,南半球海洋面积大,气温变化幅度小)12降水类型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13.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①空气上升冷却到水气凝结;②空气中有凝结核;③云滴增大变成水滴和冰晶降落到地面。14、降水过程:①水汽上升②冷却凝结③降水主要降水类型:①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雨。②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③锋面雨: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15、影响降水因素:A、纬度位置(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海陆位置(南北回归线大陆西部和内陆降水少,中纬度内陆降水少)C、地形(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D、洋流(暖流多雨,寒流少雨)16、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②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中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③中纬度地区陆地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②中纬度地区大陆的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③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地球的“雨极:”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印度洋暖湿气流,沿喜马拉雅山南麓爬升形成迎风坡降水。)世界“干极”:南美的阿塔卡马沙漠。(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寒流影响)。世界“湿极”:怀厄莱珂莱。①全年多雨区:赤道附近降水多。②全年少雨区: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大陆西部和内陆降水少,中纬度内陆降水少。③夏季多雨区:中纬度南北纬30-40度大陆东岸降水多。(亚洲东部)④冬季多雨:南北纬30-40大际西岸。(主要在地中海)⑤全年湿润区:分布在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主要欧洲)17、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气候现象的主要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①纬度位置②海陆分布③地形地势④洋流⑤人类活动。18、四季和昼夜长短:春季:3、4、5月(春分: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相等);夏季:6、7、8月(夏至: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秋季:9、10、11月(秋分:9月23日,太阳直射在赤道,北半球昼夜相等);冬季:12、1、2月(冬至:12月22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与夏至相反)。19、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直射北回归线(夏至),白昼一年中最长。(南半球相反)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到直射南回归线(冬至),白昼一年中最短。(南半球相反)20、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赤道附近地区的亚马逊平原、马来群岛、刚果盆地)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旱、雨季。(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非洲的面积最大)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季。(亚洲的印度半岛与中南半岛)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干燥,降水稀少。(回归线附近内陆与大陆西岸,非洲的面积最大)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1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上)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洲东北部一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40度的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均匀。(中纬度400C—600C的大陆西岸)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且夏季较集中。(主要在亚欧大陆与北美洲)寒带气候(冰原气候苔原气候):这两个气候都是终年寒冷,长冬无夏。(极圈附近及以内)高山高原气候: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山顶终年低温。(青藏高原、南美安地斯山脉、非洲埃塞俄比亚高原)第五章居民与聚落1、人口增长过快:1830年世界人口为10亿;100年后的1930年为20亿;30年后的1960年为30亿,15年后的1975年为40亿;过13年1987年7月11日达到50亿;再过12年到1999年10月12日达到60亿,又12年后2011年突破70亿。2、衡量人口增长速度的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国家或一个地区一年内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出生率=出生人数÷总人数×1000%O人口死亡率=死亡人数÷总人数×1000%O3、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人口密度:一般指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人口数(人/千米2)即: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5、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均匀:人口稠密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和北美洲东部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原因: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资源丰富且开发较早)。人口稀疏: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险岭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原因:自然条件恶劣)。6、人口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口增长过多过快,使我们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人均资料越来越少,对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产生巨大压力;二是城市化过快,带来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人、治安等问题。(当前人口增长过快主要出现在发展中国家。欧洲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非洲教育程度与人口增长成反比,贫困程度与家庭人口数量成正比。7、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带来的问题:交通堵塞、住房条件差、就业困难、生活贫困、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人口不断减少或停止增长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国家用于老年人的社会养老等费用增加等。8、如何解决人口问题: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人类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9、世界三大人种:世界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划分依据: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划分为: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北美洲北部,南美洲部分地区)。肤色淡黄色、头发黑直、嘴唇较厚、体毛很少。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肤色白色或浅色、头发金色棕色、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厚、体毛少。10、世界六大语言: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汉语(中国东南亚部分地区)、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南部、大洋洲)、法语(法国非洲一些国家)、俄语(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西班牙语(西班牙、除巴西外的拉丁美洲)、阿拉伯(西亚、北非)。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11、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发源地亚洲西部,产生于公元1世纪,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现在建筑:教堂。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半岛,产生于公元7世纪,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伊斯兰教信徒称为穆斯林。现在建筑:清真寺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经典为《金刚经》,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现在建筑:寺庙12、聚落:不仅是人类居住地,且是人们进行劳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聚落的演变:村庄、集镇、小城镇、城市。13聚落分布: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平坦的地形、便利的交通、丰富的自然资源、适宜的气候地区。如四大文明发祥地:中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埃及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和印度恒河流域等地区是早期聚落集中地区。14聚落的形式:东南亚高架屋、西亚村庄、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黄土高原的窖洞、傣族的竹楼、内蒙古的蒙古包、西亚地区圆顶屋。15、保护有价值的聚落:意大利的威利斯城、法国的巴黎塞纳河畔、巴西的巴西尼亚、中国云南丽江古城、山西的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黟县西递和宏村第六章发展差异与国国际合作1、国界:地图上是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地区”: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领土: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领空总称领土。海陆位置:临海国(中国、美国等),内陆国(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岛国(日本、英国等)。国际关系准则:国家不论大小,地位一律平等。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一般是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世界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爆炸、资源危机、环境污染。国际合作指:资源、技术、人才、信息等逐渐成为全球共享。2、不同国家的差异:一是面积大小不同(世界上国家和地区200多个。面积前六名的国家,俄罗斯(1707平方千米),加拿大(998)、中国(960)、美国(937)、巴西(851)、澳大利亚(768),面积最小的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