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_第1页
新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_第2页
新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_第3页
新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_第4页
新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新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ugrave,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来源:]周善敷(陈述)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面有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周病消渴(消渴病)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节选自《新唐书》)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的是A、乡人以无细谨,薄之薄:接近B、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感激:内心愤怒不已C、遣使者四辈敦趣趣:通“促”,催促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除:官阶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周乃去,客密州/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B、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今以钟磬置水中C、岑文本谓所亲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逆旅主人不之顾/上官大夫与之同列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①资旷迈②悠然独酌,众异之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④客,忠孝人也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A、①④⑥B、③⑤⑥C、①②⑤D、②③④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资助到了长安。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13、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3分)(2)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4分)(3)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3分)参考答案:9、A(看不起)10、D(A“乃”,连词,于是;副词,竟然。B“以”,连词,表因果;介词,把。C“所”,所字短语,表示“的人”;与“者”构成固定结构,表凭借。D“之”,都是代词,他)11、B(①是个性;②不为人所理解的表现;④是道德)12、B(三百匹丝帛是赏赐给常何的)13、(1)赵仁本认为他才气高,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重点词语:高、厚、装)(2)马周为他列举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询问常何。(重点词语:条、切、怪)(3)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做这样的事。(重点词语:暴、过、名)参考译文: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幼年丧父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他被补任做了州里的助教官,人事关系处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列举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段时间还没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了四次。等到马周前来拜见,与他谈话,太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接受了命令,并且很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官做了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并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新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二」新唐书王铎传王铎,字昭范。会昌初,擢进士第,累迁右补阙、集贤殿直学士。咸通后,仕浸显,历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所取多才实士,为世称挹。十二年,繇礼部尚书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韦保衡缘恩幸辅政,始由铎得进士,故谨事之。虽窃政权,将大斥不附者,病铎持其事,不得肆,搢绅赖焉。铎亦上疏祈解,乃以检校左仆射出为宣武节度使。僖宗初,以左仆射召。始,铎当国,练制度,智虑周密,时论推允。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乾符六年,贼破江陵,宋威无功,诸将观望不进,天下大震。朝廷议置统帅,铎因请自率诸将督群盗。帝即以铎为侍中、荆南节度使、诸道行营都统,封晋国公。绥纳流冗,益募军,完器铠,武备张设。未几,召拜太子少师,从天子入蜀,拜司徒,加侍中。复以太子太保平章事。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时中和二年也。乃以检校司徒、诸道行营都统、判延资户部租庸等使。先是,诸将虽环贼,莫肯先。及铎檄至,号令殷然,士气皆起,急欲破贼,故巢战数蹙。宦人田令孜策贼必破,欲使功出于已,乃构铎于帝,罢为检校司徒。铎功危就,而谗见夺,然卒因其势困贼。后数月,复京师,策勋居关东诸镇第一。铎世贵,出入袭马鲜明。过魏,乐彦祯子从训心利之。李山甫者,数举进士被黜,依魏幕府,内乐祸,且怨中朝大臣,导从训以诡谋,使伏兵高鸡泊劫之,铎及家属佐三百余人皆遇害。朝廷微弱,不能治其冤,天下痛之。题目: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B.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C.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D.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搢绅即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转用为称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B.疏,上奏皇帝的一种奏章;上疏是臣子向帝王献策言事的重要途径。C.檄,古代一种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D.文中的关东是指自古以来以山海关为分水岭的广大东北地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铎很有威信。韦保衡受到宠幸而辅佐政事时,企图大举排斥不依附自己的人,但因为王铎主事,韦保衡不敢轻举妄动。B.王铎积极请缨。贼军攻破江陵之时,宋威没有打赢,各路将领都观望不进军之时,王铎向皇上请求率领众将剿灭群盗。C.王铎能干实事。在被封为晋国公时,他能够安抚收纳流民,招募军队,充实兵器甲胄,完善军事设施,随时应对各项战事。D.王铎遭伏遇害。李山甫怨恨朝中大臣,在高鸡泊设伏兵抢劫从魏州经过的王铎,并杀害了王铎及其家属、随从三百多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5分)(2)铎功危就,而谗见夺,然卒因其势困贼。(5分)新唐书·王沛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新唐书·元澹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新唐书·崔涣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新唐书·毕诚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新唐书·杨恭仁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答案:10.A11.D12.D13.(1)恰逢河南盗贼起事,天下人都翘足盼望王铎进入朝廷辅政,郑畋又多次上言说他贤能,他再次担任平章事。(2)王铎大功将要告成,却因遭受诬陷而被剥夺权力,但最终还是乘他的胜势而使贼兵陷于困境。(得分点:就、见、园、团各1分;句意1分)新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①王忠嗣,华州郑人。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尝曰:“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功名。”帝方事石堡城,诏问攻取计,忠嗣奏言:“吐蕃举国守之,若屯兵坚城下,费士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雠所失,请厉兵马,待衅取之。”帝意不快。会董延光建言请下石堡,诏忠嗣分兵应接,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延光不悦。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入说曰:“大夫爱惜士卒,有拒延光心,虽名受诏,实夺其谋。然大夫已付万众,而不立重赏,何以贾士勇?且大夫惜数万段赐,以启馋口,有如不捷,归罪大夫,大夫先受祸矣。”忠嗣曰:“吾固审得一城不足制敌,失之未害于国。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沮兵。②又安禄山城雄武,扼飞狐塞,谋乱,请忠嗣助役,因欲留其兵;忠嗣先期至,不见禄山而还。数上言禄山且乱,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帝怒,贬汉阳太守。后哥舒翰引兵攻石堡,拔之,死亡略尽,如忠嗣言,故当世号为名将。初,在朔方,至互市,辄高偿马直,诸蕃争来市,故蕃马浸少,唐军精。迄天宝末,益滋息。③赞曰: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会董延光建言请下石堡()(2)吾固审得一城不足制敌()(3)后哥舒翰引兵攻石堡,拔之()(4)辄高偿马直()18.把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1)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延光不悦。(2)数上言禄山且乱,李林甫益恶之。19.下列两句中“以”字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②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功名A.①②中的“以”都是介词B.①中的“以”是介词,②中的“以”是连词C.①②中的“以”都是连词D.①中的“以”是连词,②中的“以”是介词20.第③段画线句句中应有三处停顿,请用“/”标出。(2分)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21.皇帝正谋划攻打石堡城,但王忠嗣却不愿,请具体分析其原因。(3分)参考答案:(五)(17分)17.(1)恰逢,适逢(2)知道(3)攻取(4)同“值”,价钱(4分)18.(1)王忠嗣不得已而出兵,但士卒并没有奖励制度,董延光不高兴。(而、赏格)(3分)(2)(王忠嗣)多次上书说安禄山将叛乱,李林甫更加嫉恨他。(省略、数、恶)(3分)19.B(2分)20.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错一处扣1分,2分)21.(1)石堡城险固,吐蕃坚守;(2)攻取石堡城伤亡太大;(3)得不偿失,于国家益处不大。(3分)【参考译文】王忠嗣,华州郑人。本来以勇敢自负,等做了将领,却能做事稳重,使边境安宁,不无事生非,曾说:“我不想倾尽中原的人力、物力来取得功名。”皇帝正谋划夺取石堡城,下诏询问攻取之计,忠嗣上奏说:“吐蕃倾全国之力守卫石堡城,如果屯兵坚固的城池之下,耗费士卒数万人,然后才能夺取它,恐怕所得不能抵偿所失去的,请厉兵秣马,等时机成熟再夺取它。”皇帝心里不高兴。正赶上董延光上书请求攻下石堡城,下诏忠嗣分兵接应,忠嗣不得已而出兵,但士卒并没有奖励制度,董延光不高兴。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前来游说说:“大夫爱惜士卒,有抗拒延光之心,虽名义上接受诏书,实际想耽误他的计划。可是大夫已派出士卒万人,却不立重赏,凭什么鼓舞士气?况且大夫吝惜几万匹赏赐,而给奸人留下进谗言的把柄,如果不能取胜,归罪于大夫,大夫就先受祸害了。”忠嗣说:“我当然知道得一城不足以制敌,失一城对国家没有妨碍。我忍心拿几万人的性命换取一个官职吗!”延光过期没能攻克,果然向皇帝诉说忠嗣阻挠进兵。另外安禄山在雄武筑城,扼守飞狐要塞,阴谋叛乱,请求忠嗣协助筑城,趁机想留下他的军队;忠嗣先期到达,不见禄山而返回。(王忠嗣)多次上书说安禄山将叛乱,李林甫更加嫉恨他,暗中派人诬告他。皇帝大怒,贬忠嗣为汉阳太守。后来哥舒翰引兵攻打石堡城,占领了它,死亡将尽,像忠嗣所说,因此当世号称忠嗣为名将。当初,在朔方郡,每到互市时,忠嗣总是把买马的价钱给的很高,众蕃人争相前来交易,因此蕃马渐渐减少,唐军战马精壮。到天宝末年,繁衍生息的更多了。赞曰:凭忠嗣的才干,攻战必破,攻取必克,预计攻取石堡所得不能抵偿所损失的,用高价买马以便使敌人战马匮乏,断定安禄山有叛乱迹象,可说是深谋远虑了。新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四」王铎,字昭范。会昌初,擢进士第,累迁右补阙、集贤殿直学士。咸通后,仕浸显,历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所取多才实士,为世称挹。十二年,繇礼部尚书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韦保衡缘恩幸辅政,始由铎得进士,故谨事之。虽窃政权,将大斥不附者,病铎持其事,不得肆,搢绅赖焉。铎亦上疏祈解,乃以检校左仆射出为宣武节度使。僖宗初,以左仆射召。始,铎当国,练制度,智虑周密,时论推允。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乾符六年,贼破江陵,宋威无功,诸将观望不进,天下大震。朝廷议置统帅,铎因请自率诸将督群盗。帝即以铎为侍中、荆南节度使、诸道行营都统,封晋国公。绥纳流冗,益募军,完器铠,武备张设。未几,召拜太子少师,从天子入蜀,拜司徒,加侍中。复以太子太保平章事。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时中和二年也。乃以检校司徒、诸道行营都统、判延资户部租庸等使。先是,诸将虽环贼,莫肯先。及铎檄至,号令殷然,士气皆起,急欲破贼,故巢战数蹙。宦人田令孜策贼必破,欲使功出于已,乃构铎于帝,罢为检校司徒。铎功危就,而谗见夺,然卒因其势困贼。后数月,复京师,策勋居关东诸镇第一。铎世贵,出入袭马鲜明。过魏,乐彦祯子从训心利之。李山甫者,数举进士被黜,依魏幕府,内乐祸,且怨中朝大臣,导从训以诡谋,使伏兵高鸡泊劫之,铎及家属佐三百余人皆遇害。朝廷微弱,不能治其冤,天下痛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B.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C.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D.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搢绅”即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转用为称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B.疏,上奏皇帝的一种奏章;上疏是臣子向帝王献策言事的重要途径。C.“檄”,古代一种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D.文中的“关东”是指自古以来以“山海关”为分水岭的广大东北地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铎很有威信。韦保衡受到宠幸而辅佐政事时,企图大举排斥不依附自己的人,但因为王铎主事,韦保衡不敢轻举妄动。B.王铎积极请缨。贼军攻破江陵之时,宋威没有打赢,各路将领都观望不进军之时,王铎向皇上请求率领众将剿灭群盗。C.王铎能干实事。在被封为晋国公时,他能够安抚收纳流民,招募军队,充实兵器甲胄,完善军事设施,随时应对各项战事。D.王铎遭伏遇害。李山甫怨恨朝中大臣,在高鸡泊设伏兵抢劫从魏州经过的王铎,并杀害了王铎及其家属、随从三百多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会河南盗起,天下跂铎入辅,又郑畋数言其贤,复拜平章事。(5分)(2)铎功危就,而谗见夺,然卒因其势困贼。(5分)参考答案10.A(原文标点:是时,诛讨大计悉属骈,骈内幸多难,数偃蹇,而外逗挠。铎感慨王室,每入对,必噫呜流涕,固请行)11.D(“关东”,明朝之前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明朝时才以“山海关”为界,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12.D(应是乐从训受李山甫奸计引诱而设伏抢劫杀害了王铎及其家属、随从)13、(1)恰逢河南盗贼起事,天下人都翘足盼望王铎进入朝廷辅政,郑畋又多次上言说他贤能,他再次担任平章事。(2)王铎大功将要告成,却因遭受诬陷而被剥夺权力,但最终还是乘他的`胜势而使贼兵陷于困境。参考译文:王铎,字昭范。会昌初年,考上进士科,多次升迁任右补阙、集贤殿直学士。咸通年间以后,官职逐渐显贵,历任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选取的人士大多有真才实学,受到世人的称颂。十二年,从礼部尚书进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韦保衡因受宠幸而辅佐治理政事,他当初是经由王铎而考中进士,所以侍奉王铎十分恭谨。虽然窃取朝廷大权,企图大举排斥不依附自己的人,但是王铎主事使他有所顾忌,不能为所欲为,士大夫们都有赖于王铎。王铎又上疏祈请解职,于是以检校左仆射,出任宣武节度使。僖宗即位之初,以左仆射将他召回朝廷。当初,王铎执政时,由于熟悉典章制度,思虑周详,受到时论的推崇。恰逢河南盗贼起事,天下人都翘足盼望王铎进入朝廷辅政,郑畋又多次上言说他贤能,他再次担任平章事。乾符六年,贼军攻破江陵,宋威没有取胜,各路将领都观望不进军,天下大震。朝廷商议设置统帅,王铎随即请求亲自率领众将剿灭群盗。皇帝当即任命王铎为侍中、荆南节度使、诸道行营都统,封晋国公。他安抚收纳流民,招募军队,充实兵器甲胄,完善军事设施。不久,朝廷将他召入任太子少师,随从天子入蜀,拜授司徒,加授侍中。又以太子太保任平章事。当时,征讨大计都交付高骈,高骈内心希望祸难频繁,屡次对朝命傲慢不逊,而对外因怯阵远远观望按兵不动。王铎感慨朝廷衰微,每当入宫议事时,都要抽泣流泪,坚决请求统兵出征。这时是中和二年。于是任为检校司徒、诸道行营都统、掌管延资户部租庸等职。此前,各路将领虽已包围了贼军,但无人肯率先进兵。等王铎的檄文传送到了,号令雷厉风行,士气大振,争相要打败贼军,因而黄巢连战连败。宦官田令孜预料贼军必败,企图将战功窃为己有。于是向皇帝诬告王铎,王铎被罢职为检校司徒。王铎大功将要告成,却因遭受诬陷而被剥夺权力,但最终还是乘他的胜势而使贼兵陷于困境。数个月后,收复京城,论功居关东各镇之首。王铎世代显贵,出出进进衣装车马豪华。经过魏州时,乐彦祯的儿子乐从训一心想要夺取他的财产。李山甫,多次应考进士没有考中,投靠了魏州幕府,他幸灾乐祸,并怨恨朝中大臣,就用奸计引诱乐从训,派伏兵在高鸡泊抢劫王铎,王铎及家属僚佐三百多人全都遇害。朝廷权势微弱,不能追查惩治这一冤案,天下人为此感到痛惜。新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五」崔祐甫,字贻孙,太子宾客孝公沔之子也。以礼法为家,世闻。第进士,调寿安尉。安禄山陷洛阳,祐甫冒矢石入私庙,负木主以逃。自起居舍人累迁中书舍人。性刚直,遇事不回。时侍郎阙,祐甫摄省事,数与宰相常衮争议不平。衮怒,使知吏部选,每拟官,衮辄驳异,祐甫不为下。会朱泚军中猫鼠同乳,表其瑞,衮率群臣贺,祐甫独曰:“可吊不可贺。”问状,对曰:“今猫受畜于人,不能食鼠而反乳之,无乃失其性邪?猫职不修,其应若曰法吏有不触邪,疆吏有不捍敌。”代宗异其言,衮益不喜。帝崩,衮入临,遣从吏扶立殿墀上,祐甫指之谓众曰:“臣哭君前,有扶礼乎?”衮不胜怒,乃劾祐甫率情变礼,挠国典,请贬潮州刺史。德宗以为重,改河南少尹。子仪、泚言祐甫不宜贬。帝以衮罔上,以衮河南少尹,而拜祐甫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衮当国,凡奏请一杜绝之,惟入第乃得进,然无所甄异,贤愚同滞焉。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帝尝谓曰:“人言卿拟官多亲旧,何邪?”对曰:“陛下令臣进拟庶官,夫进拟者必悉其才行,如不与闻知,何由得其实?”帝以为然。淄青李正己畏帝威断,表献钱三十万缗,以观朝廷。帝意其诈,未能答。祐甫日:“正己诚诈,陛下不如因遣使劳其军,以所献就赐将士。若正己奉承诏书,是陛下恩洽士心;若不用,彼自敛怨,军且乱。又使诸藩不以朝廷为重贿。”帝曰:“善。”正己惭服。时议者韪其谟谋,谓可复贞观、开元之治。甍,年六十,赠太傅,谥曰文贞。故事,门下侍郎未有赠三师者,帝以其有大臣节,特宠异之。(节选自《新唐书·崔祐甫传》,选入时略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B.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C.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D.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木主,是最早的已故之人的替身物。用木简单地剥雕成人形木偶,以象征死者,上书死者姓名及图案,用以长久祭拜。B.三师,是辅导太子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官的合称,也称“东宫三师”,常为位高权重的实职,也用来追赠死去的重臣。C.藩,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各藩镇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民政、财政,形成地方割据,常与朝廷相抗衡。D.缗,绳子的一种,先前用它来串联物品,后来也用此种绳子穿铜钱,因每串一千文,故“缗”也指一千文钱即一贯钱。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崔祐甫深谙谋略。李正己假献巨款试探朝廷,崔祐甫劝皇帝顺水推舟,一举多得,广受称赞。B.崔祐甫深受宠遇。他的建议,多被皇帝重视,死后依然破例以门下侍郎追赠太傅,尽享殊荣。C.崔祐甫唯才是举。他秉政时只要是人才,就举贤不避亲旧,凭公正行事,选拔了大批人才。D.崔祐甫性情刚直。他多次与宰相常衮交锋,毫不退让,故意激怒常衮,终被贬为潮州刺史。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猫受畜于人,不能食鼠而反乳之,无乃失其性邪?(5分)(2)正己诚诈,陛下不如因遣使劳其军,以所献就赐将士。(5分)参考答案10.C11.B(“常为位高权重的实职”错误。“三师”一般由位高望重的大臣兼任,是一种带有高级荣誉的虚衔)12.D(“故意激怒常衮”错误,于原文无据,属于无中生有;“终被贬为潮州刺史”与原文内容不符,“贬为潮州刺史”是常衮的奏请,皇帝最终“因为常衮欺骗皇帝,任命常衮担任河南府少尹,任命崔祐甫担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13。(1)现在猫被人喂养,(猫)不吃老鼠反而给老鼠喂奶,难道不是丧失了猫的本性吗?“受于”(被动句式),“畜”(动词,喂养),“反”(副词,反而),“乳”(动词的为动用法,给喂奶),“无乃邪”(表示一种委婉商量的语气,偏重于反问,难道不是吗)五处,一处1分。(2)李正己确实是假意,皇帝不如趁机派使者慰劳他的军队,把他说要献的钱转赐众将士。“诚”(副词,确实),“因”(副词,趁机),“劳”(动词,慰劳),“以”(介词,把),“赐”(动词,转赐)五处,一处1分。【文言文参考译文】崔祐甫,字贻孙,是太子宾客、孝公崔沔的儿子。以礼法治家,世代闻名。(他)考中了进士,调任寿安县县尉。安禄山攻陷了洛阳,崔祐甫冒着危险进入家祠,背着木制的先人牌位跑了出来。(他)从起居舍人多次升迁后任中书舍人。(他)性格刚烈直率,遇事不退缩。当时中书侍郎空缺,崔祐甫代管中书省事务,多次和宰相常衮争议不妥协。常衮发怒了,派(他)分管吏部铨选官员,每当(崔祐甫)拟定了任职人选,常衮总是驳斥反对,崔祐甫也不愿居(常衮)之下。适逢朱泚军中有猫给小老鼠喂奶,(朱泚)上表称吉兆,常衮率百官道贺,唯独崔讳甫说:“(这事)应警觉而不应祝贺。”(有人)问他原因,他说:“现在猫被人喂养,(猫)不吃老鼠反而给老鼠喂奶,难道不是丧失了猫的本性吗?猫没有尽到(捕鼠)的职责,这预兆的应验好像是说执法的官吏有不敢触犯邪恶小人的,边境将领有不敢抵御敌人的。”唐代宗(李豫)对他的话感到惊异,常衮更不高兴了。唐代宗(李豫)去世,常衮进殿(哀悼),派手下人扶着(他)(在殿上)站立,崔祐甫指着他对百官说:“臣下在皇帝面前哀悼,有搀扶的礼节吗?”常衮怒不可遏,就弹劾崔祐甫随意改变礼制,扰乱国家典章,请求贬(崔祐甫)为潮州刺史。唐德宗(李适)认为(处分)过重,(让崔祐甫)改任河南府少尹。郭子仪、朱泚说崔祐甫不应贬官。皇帝因为常衮欺骗皇帝,任命常衮担任河南府少尹,任命崔祐甫担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常衮掌管国政,凡是有人上奏请求为官的一律加以拒绝,只有考中科举才能任官,但是(这样做)没有区别人与人的`不同,贤才和愚人一同得不到推荐任用。等到崔祐甫(任宰相),推荐的只要是人才,就毫不猜疑畏惧,秉持公心推举人才,不到一年,任命官吏将近八百人,没有不和谐得当的。皇帝曾经对他说:“别人说你任命官员多用亲近故友,为什么呢?”(崔祐甫)回答说:“皇上令我选拔各种官吏,那么我一定要详尽地知道这些人的才能和品行,如果不与他们交往,不熟悉了解,凭什么去掌握他们的真实情况呢?”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畏惧皇帝的威严和果断,上奏章进献三十万贯钱,来试探朝廷(对他的态度)。皇帝估计他是假意,没办法答复他。崔祐甫说:“李正己确实是假意,皇帝不如趁机派使者慰劳他的军队,把他说要献的钱转赐众将士。如果李正己奉命遵从诏令,这就使皇上的恩德深入到士卒心里;如果(他)不遵从(诏令),他自己就聚敛了(士卒对他的)怨气,军队将乱。又能使其它各位藩镇将帅不认为朝廷看重钱财。”皇帝说:“好。”李正己(对此)自愧折服。当时评论的人都认为他的谋略正确,认为可以恢复贞观、开元年间的太平盛世。(崔祐甫)去世,享年六十岁,(朝廷)追赠为太傅,赐谥号文贞。按惯例,门下侍郎没有追赠为三师的,皇帝因为他有重臣的节操,特别优宠他。新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六」关于《新唐书张建封传》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客隐兖州。少喜文章,能辩论,慷慨尚气,自许以功名显。李光弼镇河南,盗起苏、常间,残掠乡县。代宗诏中人马日新与光弼麾下皆讨。建封见中人,请前喻贼,可不须战。因到贼屯开譬祸福,一日降数千人,纵还田里,由是知名。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①。李希烈既破梁崇义,跋扈不臣,寿州刺史崔昭与相闻,德宗召宰相选代昭者,杞仓卒不暇取它吏,即白用建封。希烈数败王师,张甚,遂僭即天子位。是时,四方尚多故,乃缮陴隍,益治兵,四鄙附悦。希烈使票帅悍卒来战,建封皆沮衄之。贼平,进封阶。是时,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又邀阍闼②?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易之,又取它费,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有司执之以闻,帝黜宦人,赐农帛十匹,然宫市不废也。谏臣交章列上,皆不纳,故建封请间为帝言之,帝颇顺听。会诏书蠲民逋赋,帝问何如,答曰:“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治徐凡十年,躬于所事,一军大治。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义感激,故下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许孟容、韩愈皆奏署幕府,有文章传于时。(选自《新唐书张建封传》)【注】?①马燧、李灵耀、杨炎、卢杞均为人名?②阍闼:宫门。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慷慨尚气,自许以功名显显:显扬B.希烈数败王师,张甚张:张狂C.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何:怎样D.欲亟去,不许亟:赶紧5.对文中加点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B.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C.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D.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建封慷慨豪迈,洞察事理。李光弼奉命讨伐苏、常一带的盗贼时,张建封认为不必交战,只要晓谕祸福就能令盗贼投降,果如所料。B.张建封文武双全,治军有方。李希烈叛乱,派精兵强将攻打寿州,张建封修壕练兵严加抵拒,叛军最后被平;治理徐州时,全军大治。C.张建封关心民生,体恤民情。宦官主持宫市,欺行霸市,一农夫反抗被拒,张建封向皇帝求情,并趁机请求废除宫市,皇帝欣然应允。D.张建封待人宽容,礼贤下士。张建封善容人过,对恶人也法内宽容;喜欢延揽人才,不管贤能与否均同礼相待,士人也觉得宾至如归。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又邀阍闼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5分)(2).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5分)参考答案:4、C(通“呵”,同《过秦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中“何”)5、A(原文标点: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6、C(农夫被拘,皇帝查明缘由后,罢免宦官,赏赐农夫十匹帛,而非张建封求情)7、(1)又要索取宫门进俸和脚力钱,甚至有满载货物来到市集结果空手而回的。(得分点:邀、佣、重荷、徒,句意1分)(2)残余拖欠的赋税日积月累,绝没有可以收回的,即使免除,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好处。(得分点:残逋、积负、敛、虽,句意1分)参考译文: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客居在兖州。小时候喜爱文章,能言善辩,性格豪达崇尚气节,自以为能以功业扬名。李光弼镇守河南,盗贼在苏州、常州出没,残害抢掠乡助。代宗下诏命宦官马日新与李光弼部下一起去征讨。建封见过宦官,请求前去晓谕盗贼,可以不用交战。于是到盗贼驻地晓谕祸福,一天就使数千人投降。朝廷就将他们放归乡里,张建封也因此出名。当时马燧任三城镇遏使,向来了解张建封,上表朝廷举荐他任判官,升监察御史。马燧讨伐李灵耀,军中事务大都向他咨询。杨炎想让他担任要职,卢杞不喜欢他,出任岳州刺史。李希烈打破梁崇义以后,专横跋扈不遵守臣下礼仪,寿州刺史崔昭与他互通消息,德宗召见宰相吩咐他选取替代崔昭的人,卢杞仓促之间来不仅挑选其他官吏,就禀告德宗任用张建封。李希烈多次打败官军,非常嚣张,于是越分即天子位。当时天下还有很多变乱,张建封于是修缮城壕,加紧练兵,四境归附悦服。李希烈派遣猛将强兵前来交战,张建封都使他们遭受挫败。叛贼平定,建封加官晋爵。当时,宦官主持宫市,没有诏文验证,只要说是宫市就没有敢盘问,大致给的钱不抵原价的十分之一。又要索取宫门进俸和脚力钱,甚至有满载货物来到市集结果空手而回的。有农夫卖一驴车柴,宦官用数尺帛交换,又索要其他费用,并且赶驴入宫,农夫交出柴而不收帛,想赶紧离去,宦官不允许,农夫发怒道:“只有死路一条了。”于是痛殴宦官。有关部门拘捕了农夫上奏,皇帝罢免了宦官,赐给农夫十匹帛。然而宫市并没有废除。谏官不断上书论谏,皇上都不采纳,因此张建封趁机会向皇帝陈述此事,皇帝欣然接受,又赶上皇帝下诏书免除老百姓拖欠的赋税,皇帝询问怎么样,张建封回答说:“残余拖欠的.赋税日积月累,绝没有可以收回的,即使免除,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好处。”张建封治理徐州十年,亲自处理政务,全军都治理得很好。善于容忍他人过失,即使最狡猾的人也绝不枉法宽免他(即在法内宽免)。他的言辞忠义激奋,因此部下都心悦诚服。他生性喜爱贤士,无论贤能与否游历他的门下他都同礼相待,因此来到他这里的人就如同到了家一样。许孟容、韩愈都是他从幕府中上奏给朝廷的人,有文章在当时流传。新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七」王忠嗣,华州郑人。父战死,忠嗣时年九岁,入见帝,伏地号泣,帝抚之曰:“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更赐今名,养禁中。肃宗为忠王,帝使与游。及长,雄毅寡言,有武略,上与论兵,应对蜂起,帝器之。试守代州别驾,大猾闭门自敛,不敢干法。数以轻骑出塞,忠王言于帝曰:“忠嗣敢斗,恐亡之。”由是召还。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尝曰:“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功名。”帝方事石堡城,诏问攻取计,忠嗣奏言:“吐蕃举国守之,若屯兵坚城下,费士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雠所失,请厉兵马,待衅取之。”帝意不快。会董延光建言请下石堡,诏忠嗣分兵应接,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延光不悦。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入说曰:“大夫爱惜士卒,有拒延光心,虽名受诏,实夺其谋。然大夫已付万众,而不立重赏,何以贾士勇?且大夫惜数万段赐,以启谗口,有如不捷,归罪大夫,大夫先受祸矣。”忠嗣曰:“吾固审得一城不足制敌,失之未害于国。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沮兵。又安禄山城雄武,扼飞狐塞,谋乱,请忠嗣助役,因欲留其兵;忠嗣先期至,不见禄山而还。数上言禄山且乱,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忠嗣尝养宫中,云吾欲奉太子”。帝怒,贬汉阳太守,卒,年四十五。后哥舒翰引兵攻石堡,拔之,死亡略尽,如忠嗣言,故当世号为名将。初,在朔方,至互市,辄高偿马直,诸蕃争来市,故蕃马浸少,唐军精。迄天宝末,益滋息。赞曰: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自古忠贤,工谋于国则拙于身,多矣,可胜道哉!(选自《新唐书》卷六十八)4.(3分)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将:搀扶B.大猾闭门自敛,不敢干法干:违犯C.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沮兵沮:阻挠D.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阴:暗中5.(3分)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B.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C.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D.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6.(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忠嗣年纪稍大,雄毅寡言,有武略,深得皇帝器重。担任代州别驾时,多次率领轻骑兵出塞,忠王担心他作战勇猛过早失去他,建议皇帝将其召回。B.对于攻打石堡城,王忠嗣有所顾虑,向皇帝建言等时机成熟再来夺取。皇帝不听劝谏,下诏书让王忠嗣协助董延光攻城,这使得董延光心里很不高兴。C.安禄山在雄武筑城,扼守飞狐要塞,阴谋叛乱,王忠嗣识破其阴谋,多次上书说安禄山将叛乱,招致李林甫的嫉恨,因此,借机诬告王忠嗣。D.王忠嗣有勇有谋,但由于受奸人陷害,最终死于被贬之地。史家评论说:“自古忠臣贤良,大多善于治国,却不善于保身”。7.(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夫爱惜士卒,有拒延光心,虽名受诏,实夺其谋。(2)吾固审得一城不足制敌,失之未害于国。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参考答案:4.A5.C6.B7.(1)大夫爱惜士卒,有抗拒延光之心,虽名义上接受诏书,实际想耽误他的计划。(2)忠嗣说:“我当然知道得一城不足以制敌,失一城对国家没有妨碍。我忍心拿几万人的性命换取一个官职吗!”【解析】4.“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根据句义“这是像霍去病一样的遗孤啊,等成年后须任命为将军。”“将”应该译为“任命为将军”,动词词性。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这段话断句的标志有:先看虚词“矣”,人名字“忠嗣”,“当”指“抵挡,抵得上”、“高”指“出高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论”译为“论定,判断”、“然”表示与前句转折,“战必破,攻必取”是对称句式,根据这些内容即可断开。联系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凭忠嗣的才干,攻战必破,攻取必克,预计攻取石堡所得不能抵偿所损失的,用高价买马以便使敌人战马匮乏,断定安禄山有叛乱迹象,可说是深谋远虑了。然而不能自免于谗言,最终死在流放之地。”6.B项,“皇帝不听劝谏”与文意不符;“这使得董延光心里很不高兴”,不高兴的原因是因为王忠嗣消极备战,对士卒没有形成奖励制度。7.(1)大夫爱惜士卒,有抗拒延光之心,虽名义上接受诏书,实际想耽误他的计划。(2)说:“我当然知道得一城不足以制敌,失一城对国家没有妨碍。我忍心拿几万人的性命换取一个官职吗!”【参考译文】王忠嗣,华州郑人。父亲战死,忠嗣这一年九岁,入宫见皇帝,伏在地上大声哭号,帝皇抚摸着他说:“这是像霍去病一样的.遗孤啊,等成年后须任命为将军。”又赐给现在的名字,养在宫中。当时肃宗为忠王,皇帝让忠王与王忠嗣交往。等到年纪稍大,雄毅寡言,有武略,皇上和他谈论用兵之法,应对流畅自如,滔滔不绝,皇帝器重他。试着让他任代州别驾,豪强恶霸闭门不出,收敛行迹,不敢犯法。多次率领轻骑兵出塞,忠王对皇帝说:“忠嗣勇猛善战,恐怕会失去他。”因此召回京城。忠嗣本来以勇敢自负,等做了将领,却能做事稳重,使边境安宁,不无事生非,曾说:“我不想倾尽中原的人力、物力来取得功名。”皇帝正谋划夺取石堡城,下诏询问攻取之计,忠嗣上奏说:“吐蕃倾全国之力守卫石堡城,如果屯兵坚固的城池之下,耗费士卒数万人,然后才能夺取它,恐怕所得不能抵偿所失去的,请厉兵秣马,等时机成熟再夺取它。”皇帝心里不高兴。正赶上董延光上书请求攻下石堡城,下诏忠嗣分兵接应,忠嗣不得已而出兵,但士卒并没有奖励制度,延光不高兴。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前来游说说:“大夫爱惜士卒,有抗拒延光之心,虽名义上接受诏书,实际想耽误他的计划。可是大夫已派出士卒万人,却不立重赏,凭什么鼓舞士气!况且大夫吝惜几万匹赏赐,而给奸人留下进谗言的把柄,如果不能取胜,归罪于大夫,大夫就先受祸害了。”忠嗣说:“我当然知道得一城不足以制敌,失一城对国家没有妨碍。我忍心拿几万人的性命换取一个官职吗!”延光过期没能攻克,果然向皇帝诉说忠嗣阻挠进兵。另外安禄山在雄武筑城,扼守飞狐要塞,阴谋叛乱,请求忠嗣协助筑城,趁机想留下他的军队;忠嗣先期到达,不见禄山而返回。多次上书说安禄山将叛乱,李林甫更加嫉恨他,暗中派人诬告说“忠嗣曾养在宫中,说我想奉太子为帝”。皇帝大怒,贬忠嗣为汉阳太守,四十五岁去世。后来哥舒翰引兵攻打石堡城,占领了它,死亡将尽,像忠嗣所说,因此当世号称忠嗣为名将。当初,在朔方郡,每到互市时,忠嗣总是把买马的价钱给的很高,众蕃人争相前来交易,因此蕃马渐渐减少,唐军战马精壮。到天宝末年,繁衍生息的更多了。赞曰:凭忠嗣的才干,攻战必破,攻取必克,预计攻取石堡所得不能抵偿所损失的,用高价买马以便使敌人战马匮乏,断定安禄山有叛乱迹象,可说是深谋远虑了。然而不能自免于谗言,最终死在流放之地。自古忠臣贤良,精通谋划国事就拙于谋身,这样的例子多了,可以说得尽吗!新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八」关于新唐书·列传·文艺上阅读答案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公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九。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基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占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崔融与张说评勃等曰: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思考题解释下列里字的意思(1)都督大宴滕王阁(宴)(2)遣吏伺其文辄报(遣)(3)不易一字(易)2、用现代汉语写出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的意思3、都督开始为什么对王勃的欣然接受不高兴?后来又为什么改变了态度?4、王勃的创作过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答案1宴:设宴遣:派遣易:改动2于是拿出纸和笔遍请在场的宾客做序文,没有人敢接过来写。3因为开始的时候在场的宾客都不赶写,到了王勃那里,他却好不谦让,就接过来写,因此都督不高兴;后来看到王勃写的文章写的很精彩,也就高兴了。4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事发,当诛,会赦除名。当:应当,应该B.据此,是交构之渐构:构陷,陷害C.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物:世间所有事物D.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寤:睡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B.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C.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D.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3.下列原文的叙诉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勮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B.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文》严厉批评储王,结果差点被诛杀。C.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当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时,他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时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4.下列各项推断,不能解释王勃短短一生却屡遭不幸的原因是()A.王勃才华横溢,自幼就被赞誉包围,故不容易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清醒的判断。B.王勃对官奴曹达一事的处理,甚为怪异。可见王勃处事浮躁、幼稚,不够镇定。C.王勃写《檄英王鸡文》《滕王阁序》时,都显的过于炫耀自己的才华,容易遭人妒忌。D.王勃才能不足以居四杰之首,又恃才傲物,这使议论者特别是杨炯十分不服。杨便制造舆论,认为王的排名在己之前是种耻辱。这也导致了王后来的处境不顺。5.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选自《唐摭言》(卷五)⑴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3分)⑵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3分)译文:⑶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2分)译文:新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郭子仪,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十四载,安禄山反,子仪收静边军,斩贼将周万顷,击高秀岩河曲,败之。贼陷常山,河北郡县皆没。会李光弼攻贼常山,拔之。子仪引军下井陉,与光弼合,破贼史思明众数万。禄山益出精兵佐思明。子仪曰:彼恃加兵,必易我;易我,心不固,战则克矣。士殊死斗,遂破之。于是昼扬兵,夜捣垒,贼不得息,气益老。思明跳奔博陵。河北诸郡往往斩贼守,迎王师。会哥舒翰败,天子入蜀,太子即位灵武,诏班师。子仪与光弼率步骑五万赴行在①。时朝廷草昧,众单寡,军容缺然,及是,国威大振。拜子仪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总节度。肃宗大阅六军,鼓而南,至彭原。贼安守忠壁永丰仓,子仪遣子旰与战,多杀至万级,旰死于阵。进收仓。俄从元帅广平王率蕃、汉兵十五万收长安。老幼夹道呼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王休士三日,遂东。贼以二百骑掩军,未战走,子仪悉军追,横贯其营。贼张两翼包之,官军却。嗣业率回纥从后击,尘且坌②,飞矢射贼,贼惊曰:回纥至矣!遂大败,僵尸相属于道。入朝,帝劳之曰:国家再造,卿力也。有诏还东都,经略北讨。子仪围卫州。庆绪分其众为三军。将战,子仪选善射三千士伏壁内,诫曰:须吾却,贼必乘垒,若等噪而射。既战,伪遁。贼薄营,伏发,注射如雨。贼震骇。鱼朝恩素疾其功,谮之,故帝召子仪还,以赵王代子仪领朔方兵。子仪虽失军,无少望③。时帝不豫,群臣莫有见者,子仪请曰:老牙受命,将死于外,不见陛下,目不瞑。帝引至卧内,谓曰:河东事一以委卿。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唐史臣裴垍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节选自《新唐书》,有改动)【注】①行在:指帝王所到之地。②坌:bèn,尘土飞扬。③望:埋怨。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彼恃加兵,必易我易:轻视B.贼安守忠壁永丰仓壁:修饰墙壁C.遂大败,僵尸相属于道属:附属D.贼薄营,伏发薄:淡薄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子仪引军下井陉,与光弼合竖子不足与谋B.心不固,战则克矣入则无法家拂士C.鼓而南,至彭原某所,而母立于兹D.尘且坌,飞矢射贼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郭子仪忠或勇的.一组是(3分)①彼恃加兵,必易我②破贼史思明众数万③子仪与光弼率步骑五万赴行在④子仪悉军追,横贯其营⑤有诏还东都,经略北讨⑥不见陛下,目不瞑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④⑤D.①④⑤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郭子仪,武举出身。安禄山谋反,郭子仪与李光弼军一起击退周万顷、史思明的数万敌军。他还善于分析贼军的骄傲心理,同时诱使叛军采取疲劳战术。B.唐军作战失利,玄宗幸蜀,肃宗即位,局势险恶。主将郭子仪也不是一帆风顺,时而受重用,时而遭冷落,甚至一度失去军权,但他没有一点怨恨。C.郭子仪智勇双全,转战疆场,屡建奇功。他儿子郭旰也不畏强敌,最后喋血沙场,为国捐躯。D.本文重点记叙唐军平定安史之乱的英勇事迹,涉及的唐军及同盟军的代表人物有郭子仪、广平王、哥舒翰、嗣业等,叛军首领有安禄山、史思明、安守忠等。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唐史臣裴垍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王休士三日,遂东。(3分)②贼张两翼包之,官军却。(3分)新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十」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率军与君廓偕来,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太子谢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历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侍游燕,但检校阁中。”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善以父死事

死:使死B.太子谢之

谢:道歉,谢罪C.密赞其谋

赞:辅助D.时二张怙宠

怙:依仗【答案】.A(死:为而死)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及善有大臣节的一组

(3分)(

)①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

②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③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

④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⑤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⑥及善数裁抑之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答案】.D(①说的是王及善的父亲。③是武后对王及善治国方略的赞赏。⑤表现王及善很受重用。)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及善因为父亲为国捐躯的军功被授予朝散大夫,并袭邢国公爵。B.皇太子李弘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后来高宗又提升他任三品要员,特许他佩带大横刀在身边侍卫。C.王及善认为来俊臣胡作非为,滥杀无辜,是祸乱的元凶,必须予以严惩。武后采纳了他的建议。D.二张由于受武后厚宠,在侍宴时全然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指责他们,武后很生气,便罢了他的职。【答案】.D(武后虽然不高兴,但并未免他的职。)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5分)(2)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5分)译文:(1)逆贼侵犯边境,卿虽有病,可以带上妻子儿女每天走三十里,(慢慢地去上任),替朕治理好边境,使它成为抵御敌人的屏障。(“盗”、“妻子”、“屏蔽”各1分,句子通顺2分。)(2)来俊臣凶残狡猾,不合仁义,带领亡命之徒,诬陷杀戮善良的.大臣,天下人都很痛恨他。(“不道”、“引”、“疾”各1分,句子通顺2分。)【参考译文】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王君愕。深沉有智谋。高祖率领义军入定关中的时候,他与王君廓率部万人来降,被拜为大将军,后被封为新兴县公,升迁左武卫将军。王君愕跟随太宗征辽东,兼领左屯营兵马,与高丽战于驻跸山,王君愕冲锋陷阵,力战而死。被赐予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王及善因父死于王事而授朝散大夫,袭爵邢国公。高宗时,调任左奉裕率。太子在宫中宴饮时命宫内大臣倒行而舞,轮到王及善时,他拒绝说:“殿下自有乐官,臣只应当守自己的本职,这倒行而舞不是臣的任务。臣如奉命,恐怕不属对殿下辅佐之事。”太子道歉而让他离开。高宗听到此事后而特加奖慰,赐绢百匹。不久,又授右千牛卫将军,高宗对他说:“朕因为你忠心谨慎,所以授你三品要职。其他人非征召不能到朕的处所,卿佩带大横刀在朕身边,卿知道这个官尊贵吗?”不久,因病免职,后又起用任卫尉卿。垂拱年中(687),王及善任司属卿。当时,山东饥荒,王及善任巡抚赈给使。不久,任春官尚书,调任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并加授光禄大夫。因年老多病请求告老还乡。后来,契丹作乱,山东不安,又起用他为滑州刺史。武则天对他说:“逆贼侵犯边境,卿虽有病,可以带上妻子儿女每天走三十里,(慢慢地去上任),替朕治理好边境,使它成为抵御敌人的屏障。”趁此时武则天又询问朝廷得失,王及善详细陈述了治乱之宜十余条,武则天说:“那是小事,这才是根本大事,卿不可前去。”于是留在朝廷任内史。来俊臣犯事被逮捕入狱,被有司判为极刑,武则天想赦免不杀他。王及善奏道:“来俊臣凶残狡猾,不合仁义,带领亡命之徒,诬陷杀戮善良的大臣,天下人都很痛恨他。臣认为如果不除掉首恶,恐动摇朝廷,祸患没有穷尽。”武则天接纳了他的意见。不久,武则天将要立庐陵王为太子,庐陵王回来后,王及善帮助他谋划。等到庐陵王成了太子,王及善又请太子到外朝来抚慰人心,武则天听从这意见。王及善虽无学术,在职总是以清正自持,临事坚定不改变,有大臣之节。当时,张易之兄弟依仗受宠,每次内宴,都无人臣之礼。王及善多次上奏要制止这种行为,武则天不高兴,对王及善说:“卿已年高,不适宜参与这类游乐,只检校阁中事就可以了。”王及善上疏称病一个多月,武后没有过问。乞请还乡,仍未得到允许。圣历二年(699),拜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不到十天)就去世。享年八十二岁。(废朝三天哀悼,)追赠益州大都督,谥号为贞,陪葬乾陵。新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十一」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①寖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②。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佗③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曰:“已议。”即皆报可。(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注】①帑廥: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②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③佗:他。试题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明经第:考取。B.子无为嫌嫌:疑忌。C.俾其守约束俾:使。D.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方:仿效。16.D(方:比拟、比作。)【解析】该类题最好用代入法试试。A项的“第”在文言中一般都作副词“只、但”和名词“住宅”,但在“第明经,补并州参军”的语境中,是动词,用“考取”代入语境,也符合。B项的“嫌”在现代汉语中就有“嫌疑”的意思,代入语境也通顺。C项的“俾”有两种读音bǐ、pí,前者如“俾众周知”,后者如“裨将”,平时备考中也是常见常考。D项的“方”解释为“仿效”,“仿效”为贬义词,而语境中说张文瓘“执法平恕”,应是赞颂他的行为,显然与语境不合。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所不及B.因极推引公之逮所由使也因为长句,歌以赠之C.逸则富以康D.保邦于未危醉则更相枕以卧室西连于中闺17.B(B项的“因”都是表承接“于是”。A项的“所”都是助词,与后面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但它们指代的意义有所不同,前者指“的人”,后者指“的事”;C项的“而”,前者表并列,后者表修饰;D项的“于”,前者是介词“在”,后者是介词“与、同”。)【解析】此题A项的两个“所”它们的用法都是所字结构,无非是所指代的内容不同而已,作为虚词用法不同的选项,迷惑性太强,也不适合作为“意义和用法”不同的选项。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是()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B.文言文描写了李勣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D.文言文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18.D(“张文瓘贬谪移职”错,原文是“拜侍中,兼太子宾客”,指升官。)【解析】对该内容的概括题,可以在读完全文后最先做,对全文有所了解,答这一类题时注意设题陷阱,一是人物是否张冠李戴。二是时间是否前后倒置。三是事情经过是否有无中生有或颠三倒四。四是对词语是否故意曲解。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此题难度不大,只要读懂原文,注意上下语境,即可解决。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19.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先根据“故”(句首语气词),“者”,“曰”及一些人物名词初步断开,然后细读。这段文言断句,前三句简单,后面有点纠缠。关键要抓住人物名词及“曰”等标志,逐层断句。20.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3分)(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4分)20.(1)至于你的才华,没有什么不能干好的,哪里需要用赠物(的方式来警策)?(2)我愿意去安抚他们,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我们)不能不省察。新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十二」刘文静,字肇仁,父韶,仕隋战死,赠上仪同三司。文静以死难子,袭仪同。倜傥有器略。大业末,为晋阳令,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咤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高祖为唐公,镇太原,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又见秦王,谓寂曰:“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帝、魏太祖之徒钦!殆天启之也。”寂未谓然。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顾它无可与计者,私入视之。文静喜,挑言曰:“丧乱方剡,非汤、武、宣、光不能定。”王曰:“安知无其人哉?今过此,非儿女子姁姁相忧者。世道将革,直欲共大计,试为我言之。”文静曰:“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大连州县,小阻山泽,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王笑曰:“君言正与我意合。”乃阴部署宾客。将发,恐唐公不从,文静谋因裴寂说,胁寂曰:“公为监,以宫人侍客,公死何憾,奈何累唐公?”寂惧,乃劝起兵。唐公乃开大将军府,以文静为司马(因功)转大丞相府司马,进光禄大夫、鲁国公。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与弟散骑常侍文起饮酣,有怨言,拔刀击柱曰:“当斩寂!”会家数有怪,文起忧,召巫夜披发衔刀为禳厌。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对曰:“昔在大将军府,司马与长史略等。今寂仆射,居甲第,宠赉不赀,臣官赏等众人,家无赢,诚不能无少望。”帝曰:“文静此言,反明甚。”李纲、萧瑀明其不反;秦王亦以文静首决非常计,事成乃告寂,今任遇弗等,故怨望,非敢反,宜赐全宥。帝素疏忌之,寂又言:“文静多权诡,而性猜险,忿不顾难,丑言怪节已暴验,今天下未靖,恐为后忧。”帝遂杀之,年五十二。籍其家。文静临刑,抚膺曰:“高鸟尽,良弓藏,果不妄。”(《新唐书?列传第十三》有删节)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直欲共大计只是B.召巫夜批发衔刀为禳厌镇压C.文静喜,挑言曰挑逗D.李纲、萧瑀明其不反明白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文静以死难子,袭仪同B.安知无其人哉臣以奉养无主,辞不奉命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C.文静谋因裴寂说D.须真主取而用之因宾客至相如门死而有知,其几何离11.下列言行全都表现刘文静有才略远见的一项①如君言,豪英所资也②文静多权诡③丧乱方刻,非汤、武、宣、光不能④唐公子,非常人也⑤(文静)深自结⑥高鸟尽,良弓藏,果不妄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④⑤D.③⑤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