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法》案例_第1页
《以案说法》案例_第2页
《以案说法》案例_第3页
《以案说法》案例_第4页
《以案说法》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案说法》案例---“3·8”专题:结合离婚纠纷浅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几大亮点基本案情:原告李某某与被告王某某于2009年经人介绍认识,当年共同到昆明打工并同居生活,于2012年4月25日补办结婚登记手续。双方未生育孩子,无共同财产,无债权债务。在共同生活期间,被告王某某赌博成性,双方共同挣来的钱几乎全部被其用于赌博,而且经常因家务琐事殴打原告李某某,实施家庭暴力。2013年10月15日早上,原告李某某在上厕所时,被告王某某手持两把菜刀将其砍伤,伤情经**县公安局鉴定已构成轻伤,原告李某某认为被告王某某的行为已造成双方感情完全破裂,请求法院判决原告李某某与被告王某某离婚。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原、被告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被告王某某长期为家务琐事殴打原告,对原告实施家庭暴力,被告王某某因殴打原告致原告轻伤,构成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可认定双方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如勉强维持双方的夫妻关系,只会给双方造成痛苦或带其他严重后果,应准予双方离婚。关于子女的抚养问题,因被告王某某在服刑期不便抚养,子女由原告抚养为宜。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之规定,原审判决:准予原告李某某与被告王某某王某某离婚。案件受理费人民币100元,由原告李某某负担。案情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四)因感情不合分居满两年的;(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在本案当中,是否判决原告与被告离婚的关键问题是原告李某某与被告王某某的夫妻感情是否破裂且无修复可能。被告2013年10月15日将原告李某某砍伤,经**县公安局鉴定已构成轻伤,其行为在刑事案件范畴已经构成故意伤害,并且已因此被法院判处刑罚。在民事案件范畴,其行为属于实施家庭暴力,完全符合我国婚姻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准予原告李某某与被告王某某王某某离婚”。案件评析:根据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离婚纠纷”关键词可知,目前已经公布的关于“离婚纠纷”的法律文书就达到1137265份,也就是说1137265对夫妻诉讼离婚,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在诉讼离婚中以“一方实施家庭暴力”为诉讼理由的案件达到受理案件的80%。那么,对于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收集关于“家庭暴力”的证据以及在家庭暴力后如何寻求救济就尤为重要。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5年12月27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该法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该法将在以后的生活中及司法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案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1、什么行为才称得上是“家庭暴力”?律师解答:《婚姻法解释一》中对家庭暴力的解释多了“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将原来模糊不清的“其他行为”进行了具体说明。《反家庭暴力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2.家庭暴力的加害人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律师解答:家庭暴力情节较轻,依法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法中对情节轻重的界定未作具体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亮点解读:引子:据2月25日的《法制日报》报道,持甩棍殴打、用水果刀刺伤脚踝、辱骂恐吓……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的李某,结婚3年来被丈夫毒打20多次,痛不欲生。近日,雨花区人民法院向李某发放人身安全保护令,使这起“反家暴全国第一案”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今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越来越多的家暴受害者将像李某一样有新法“撑腰”。2015年3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4个部门联合发布我国首个反家暴刑事司法指导性文件——《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据全国各反家暴联运机制试点法院不完全统计,意见发布后,各地家暴犯罪案件均有不同幅度上升。家庭暴力给当事人造成的伤害,给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毋庸讳言。首先,作为受害人,要摆脱传统世人俗观念,敢于维护权利。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流行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文化,使得受害人,尤其是女性往往忍气吞声。希望有了法律撑腰的受害者,要善于利用法律武器,保卫自己的权益。其次,第三方保护机制要迅速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各地可单独或者信托救助管理机构设立临时庇护场所,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临时生活帮助,很多城市已经行动起来,这是反家暴的重要环节,有了这种落在实处的庇护,受害者的勇敢才能有所依据。最后,反家暴的相关法律知识要广泛宣传,争取在全社会形成强大声势,包括矫正传统观念、明确法律责任等,让反家暴法真正接上地气。亮点一:精神暴力纳入家庭暴力范畴什么是家庭暴力?在很多人的概念里,家庭暴力就是丈夫打老婆。事实上,据全国妇联调查,妇女、老人、小孩、残疾人等都是我国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在暴力形式上,尽管殴打等身体侵害仍是家庭暴力的主流,但辱骂、恐吓等精神暴力的严重性也越来越凸显。因此,反家暴法首次对家庭暴力的范畴予以法律形式明确,“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均属家暴。亮点二:同居关系也适用反家庭暴力法在现实生活中,未婚同居的现象已经较为常见;而由于住房紧张等原因,有许多离婚家庭双方“离婚不离家”。反家暴法对这部分群体的权益专门进行了规定和保护。明确规定: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反家暴法规定执行。亮点三:监护人失职撤销其监护资格虽然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通则》等法律中都有撤销监护人资格的条款,但表述较为笼统,司法实践中鲜有被剥夺监护人资格的案例。反家暴法首次明确了“暴力侵害”的特征,让法律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反家暴法规定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法院可根据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居委会、村委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单位的申请,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同时要求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加害人,继续负担相应的费用,以防出现失职监护人故意“甩包袱”的现象。亮点四:发现家暴不报案要担责“官不究,民不举”,这是我国当前反家暴工作的一大障碍。反家暴法规定,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委会、村委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若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家暴或疑似遭受家暴,须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要对报案人的信息保密。未依照规定向公安机关报案,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本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有反家庭暴力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亮点五:人身安全保护令是一利器反家暴法的一大利器,是设立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人身安全保护令将反家暴工作从事后惩治变为了事前预防。反家暴法规定,当事人若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即可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保护令包括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等措施。亮点六:警方告诫书可作家暴证据我国有句古话,叫“清官难断家务事”。过去,警方等执法部门对于家暴问题很困惑,因为不能给予明确处罚。而反家暴法对家庭暴力的处置做了明确规定。反家暴法规定,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可根据警方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也就是说警方出具的告诫书可以成为法院审判家庭暴力案件的证据。亮点七:实行临时庇护制度遭遇家庭暴力,不敢回家怎么办?别怕!按照家暴规定,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暴,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家庭暴力身体受到严重伤害、面临人身安全威胁或者处于无人照料等危险状态的,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可设立临时庇护场所,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临时生活帮助。家庭暴力几大误区误区一:“两口子打架是家务事,不需要别人插手和干涉”、“家丑不可外扬”。事实:1.家庭暴力不是家务事,而是违反人权的社会问题2.家庭暴力是违法行为,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村)民委员会、所在单位领导应予以劝阻、调节,公安机关应予以制止。3.及早帮助有问题的家庭,就能将一个有问题倾向的家庭挽救过来。误区二:“只有没有知识的人才会打老婆”、“家庭暴力在农村比较普遍”。事实:1.家庭暴力的发生不分城市与农村,社会上各种层次的男人都有虐妻的可能,包括那些有学识、有地位、在公共场合或朋友面前彬彬有礼、做事干练的人。2.家庭暴力反映的是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误区三:“男人打老婆常常是被女人的唠叨逼出来的”。事实:1.女人唠叨挨打,有些女人不唠叨也挨打,“唠叨”只是男人打老婆的借口。2.即使唠叨也不该被打,很少有唠叨的男人被女人打的现象。3.使用暴力是施虐者的选择方式,人们处理家庭矛盾有不同的方法,暴力并不能解决问题。能够正确处理家庭矛盾的恰恰是具有男女平等意识的人。误区四:“夫妻床头打架床尾和”、“打打闹闹活到老”、“两口子忍一忍就过去了”。事实:1.这是淡化暴力受害人寻求帮助的借口。2.一般施暴者都是通过暴力来达到控制配偶的目的,他们通常不会自动改变施暴行为,假如被虐妇女一味忍受,只会促使丈夫形成打人的习惯,甚至暴力行为一次比一次严重。3.受害者应清楚而坚决地表示:决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暴力!必要时积极寻求外界帮助。误区五:“宁愿有一个常常殴打妈妈的爸爸,也比父母离异好”。事实:1.“好”或“不好”不在于表面上维持一个完整的家,而在于哪一种环境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2.长期生活在暴力家庭中,会使孩子产生紧张和恐惧感,养成使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习惯。3.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离异家庭并非等于有问题的家庭,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案件启示:1.受害人要摈弃家庭暴力是私事的陈旧观念,遭遇家暴大胆说出来。2.遭遇家暴时,不要以刺激性的语言再挑衅、攻击、激怒对方,以免暴力升级。3.拨打110报警,警官到场后,要求警官拍摄现场照片、伤情照片、制作谈话笔录或接处警记录,伤情严重的可要求立即就诊、伤情鉴定。查明事实的要求公安机关出具家庭暴力告诫书。4.若因报警可能遭受保护性施暴的,可向妇联、当地街道求助,至庇护所居住一段时间,待情绪冷静后回家。5.不要因为伤情轻微就放弃报警或到医院就诊,这样是心理学上的一种暗示,默许对方伤害你,且未留下任何证据线索,在对方否认施暴的情况下,导致举证困难,相关部门也无法对你进行有效保护。6.记住每次报警的时间、出警警官姓名、警号,保管好每次伤情照片、医院就诊病历资料,如家中不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