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第十七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_第1页
青岛第十七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_第2页
青岛第十七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_第3页
青岛第十七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_第4页
青岛第十七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十七中2021届高三10月阶段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最近,一档全新的原创文化类节目《上新了,故宫》成为现象级电视节目,引发全民关注。《上新了,故宫》打破了大众对故宫的刻板印象,让文物“活”了起来,既有内容,又有产品,“零距离”走进大众视野,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年轻人传递文物的温度与文化的内涵。节目将静默的文物转化为富含精神文化内涵的文艺产品。每期节目都有一个主题,明星嘉宾围绕主题探寻文物的前世与今生,挖掘文物背后的价值与精神内核;通过与国内设计师和高校设计专业学生合作,设计与时代接轨的“年轻化”文创产品,让“旧文物”焕发“新生机”,实现深层次的“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故”在探寻故宫未知领域,“新”在获得文化新认知;另一方面,“故”在感知文化记忆与历史内涵,“新”在打造全新文创产品。节目实现故宫与创新的完美结合,打开了故宫文化的另一种解读方式。它通过将文物变为文创、文创变为产品的方式,让故宫文化以具象化的文化产品被更多年轻人“带回家”,打通了观众与传统文化双向互动的新通道。“故”与“新”、“旧文物”与“新文创”的平衡实现了观众与古老文明的对话,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为优秀文化的弘扬开启了新纪元。(摘编自滕华琳《从〈上新了,故宫〉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材料二:“超级网红”故宫又一次登顶热门话题。从故宫“紫禁城元宵灯会”的吸睛式宣传,到网友对活动质量的褒贬不一,再到网媒、专家对“故宫开发利用的边界”的广泛讨论,一系列话题让我们意识到,当故宫顶着闪耀了600年的历史光环走到当下,变得可亲可近时,文物保护与文化创新的冲突正在悄然酝酿着。不可否认,故宫作为皇家文化代表,在文创研发上,其占有的资源无可匹敌。故宫文创品类从朝珠耳机、书签等“小玩意”拓展到珠宝、美妆等多个领域,融入当下生活场景。显然,故宫文创自成一派,也带动了中国各地博物馆的文创之风。不过,对于以传承传统文化为责任的文物文创,再创作的尺度依据什么测量?是否需要建立行业标准?这些问题需要故宫作为“龙头”有所作为。一些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质量不够好等问题,也需高度重视。既然是文创产品,也应当符合商品价值的一般规律,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既要有适合普通大众所需的生活小玩意,也需要有追求高端品位的精致工艺品。供给以创意审美为底线,无论是趣味化还是高雅范,自内而外新生的力量才是艺术表达的本真诉求和创新方式。故宫作为文创的先行者,在文创传播方式上常有突破。从“雍正卖萌图”开始,故宫的文物有了“深入民间”的温度和“与民同乐”的态度,故宫持续的“花式卖萌大法”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流行表达。但当沉默的文物变得热闹起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时,是以突破传统保护的方式达到展示价值和传播需求,还是以更安全的方式爱惜羽毛般保存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些过火的宣传提醒我们,过于迎合观众的设计可能非但不能达到目的,还会给人留下缺少自信的印象。如果说文物创新是一种对历史文化的现代创造,那么,文化顺应时代趋势被创造和利用的方式应当更加自信。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活化都是一条被认为能激活文化价值生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呈现,开放的底线却难以衡量。对于故宫而言,关乎的是历史,是标志,“过去”的姿态固然重要,但现在以及未来更值得思考。在市场热闹、消费者追捧的背景下,引发争议的文创可能带来了传统文化的新生,但也让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物保护陷入盲目发展态势。文创商品的复制雷同、传播方式的低俗献媚,都会丧失文化传承的根本需求。相比于热度,文物资源的开发需要“保护和利用”的冷思考。无论是用受众喜欢的艺术方式来表达文化审美内涵,还是通过满足商业价值来实现文化创意的结果,文化遗产再创造的最终意义还是要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摘编自岑梅玲子《从故宫文创看文化遗产创意边界》)材料三:近年来故宫推出的文创产品多成了爆款,让“束之高阁”的文物走入寻常生活,收获市场美誉度的同时,也成功引领了国内博物馆做大做强文创产业的热潮。这已然说明,故宫的跨界正在让沉睡的历史博物馆迈向苏醒,不仅对激活内在丰富的文化价值、盘活传统文化和故宫超级IP(知识财产)作出了重要贡献,更为现代商业体系带来一股清流。一项近40万人参与投票的调查显示,超半数投票者反对故宫取消年夜饭。在某种程度上,故宫火锅、故宫年夜饭等越来越接地气的载体,体现了现实中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其实,在不影响文物保护的前提下,类似的创新之举价值几何,没有具体的判定标准,最终还应取决于市场的效果导向。不管是此前被叫停的“故宫火锅”,还是此次被取消的“故宫年夜饭”,只要在保证文化传承、创意融合的同时,保持质量稳定,与民众生活贴近,得到大众认可,皆是可以接纳的。支持“故宫年夜饭”,并不是意味着鼓励高价消费,而是给予消费者选择的自由。(摘编自孔德淇《“故宫年夜饭”该不该取消,让市场效果说话》)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些故宫文创以具象化的文化产品打通观众与传统文化互动的新通道,在深层次上对文化“温故知新”。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物保护陷入盲目发展,导致文创产品复制雷同,让文物保护和文化创新存在冲突。材料二认为,故宫作为行业领袖的应有担当是让文创融入当下生活场景,进而带动各地博物馆的文创之风。材料三认为文创价值的大小没有具体判断标准,最终还应取决于市场效果,这与材料二观点是截然相反的。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上新了,故宫》引发人们关注,部分原因是节目在内容上让观众获得文化新认知的同时打造了全新的文创产品。故宫为遗产活化探索出了不少有效方式,但在传播方式上,因为对开放的底线不够自信,也存在低俗献媚等非议。在故宫文创掀起一波波网络热潮时材料二站在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角度上进行冷思考,表现出了理性思维。不管文创产品与商业应该保持何等的距离,通过创新激活文物内在的丰富文化价值、盘活传统文化应是基本共识。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文创产品作为博物馆文化的载体,正以不同的方式与形式,履行公共教育的职能,进入寻常百姓的消费视野,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一定的影响和改变。从某种程度来看,文创的底线思维和高线思维都是基于文化遗产的守候:不利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事儿坚决不做,有利于文化遗产传承的事儿都敢于推动。火锅店以乾隆《紫光阁赐宴图》为主题,推出皇宫特色的“圣旨菜单”以及“万寿菊花锅”,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宫廷文化,开张后一座难求。一座博物馆的价值,不仅在于拥有悠久历史、丰富藏品,更在于应用这些文化资源为人们做些实实在在的贡献,在于将这些文化资源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材料二是如何一步步地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4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原先家家都张贴的年画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某年画博物馆想就年画的传承与发展开展文创活动,请结合文本内容,为他们提三条建议。(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端午的阳光熊红久(1)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2)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3)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4)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5)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生命肉体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灌洗的灵魂,恍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6)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7)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8)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于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到“楚辞”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系起来。这使得整个贫乏的生活,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就像枯枝间的苞蕾,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9)现在看来,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成为精神上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闾大夫叩谢。对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那种甜腻的感觉,一直泛舟舌津。(10)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殇》和汨罗江,知道了每年这一天,人们蜂拥江岸,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竞龙舟,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热热闹闹,轰轰烈烈。(11)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潭一样——它是汨罗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这种弯道,对河流而言,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对三闾大夫而言,却是以生命为笔,填充了历史的章节,引领了情感的走向。许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弯道,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述更具悲情。明白了这一点,再品尝粽子时,心情会沉重许多。(12)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而其中蕴含的真谛,却很少探究了。因为时空的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好在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却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距离,聆听到了一条河流古老的潮汐。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13)我知道,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让人们从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映像。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文章通过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来证明名家名作对于名胜的重要意义,正如欧阳修之于醉翁亭、范仲淹之于岳阳楼,表现了山河与文化血肉相连。B.文章第(8)-(10)段写“我”对端午节的认识过程。“我”最初只喜欢端午节的粽子,后来慢慢了解到端午节里面蕴含着沉淀的文化。从童年印象写起,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第(11)(12)段,写作者对如何正确认识历史的弯道和应该怎样对待一种传统的看法,升华了端午节文化的内涵。文章末段赞颂了屈原伟大的品格,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不足,促使我们反思并不断提升自己,强化了屈原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九第(4)段独句成段,承上启下•这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粽心”即“核心”,点明了端午节的核心就是缅怀屈原精神,表达敬仰之情,做好文化的传承、精神的弘扬。第(10)段有“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竞龙舟”式一致的动宾短语,描写了后人纪念屈原的热闹场景。文中诗一般的语言,意蕴深厚,充满张力,“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一句,巧妙写出了屈原在中国文化中开创性的作用。文章以“端午节”为线索组织材料回顾了“我”对端午节的认知过程,对自己最初只喜欢端午节粽子的浅薄而感到惭愧,对世人将悲情渲染成欢悦而感到不满。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从全文看,“端午的阳光”有几重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班)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骡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著述意。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固又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廟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皆客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诏以谴责兢,抵主者吏罪。’°°论.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①,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②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彪、固讥迁,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呜呼,古人所以致论于目睫也。(节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注]①抑抗:缩小与夸张。②亹亹(wQi):不倦。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从文化常识看句中的“永平”“建初”等年号表示时间,所以“固自永平中始”与“至建初中”后都应该断开。从句意看,“潜精积思二十年”是“诏”的具体内容,所以“受诏潜精积思二十年”是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C•从语法角度分析,“重”形容词用作动词],作“当世”的谓语,与“其书”构成动宾结构,故“其书”后要断开。D.从句间关系看,“重其书”是“当世”“莫不讽诵焉”的原因,所以“莫不讽诵焉"前应断开。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尧是传说中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史记》记载其为“五帝”之一,是儒家推崇的圣明君主。宾客是指古代同宗族出身的或投靠依附王侯贵族并为其效命的门客文中指窦氏的族人。《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论是附在史传后面的评语,多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有时也是作者的讽喻或感慨。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班固聪颖多才,年轻有为。他九岁时就能写诗作文长大后博览群书,不拘泥于一家学说;刚成年就向刘苍荐才并被接纳。班固经历磨难,矢志修史。他被人举报私修官史而遭遇了牢狱之灾;在班超营救澄清冤情后,被皇帝召到校书部继续著书。班固潜心著述,享誉当时。他追溯记述帝王的功德,私下里撰写他们的本纪人们称赞他与司马迁都具有优秀史官的才能。班固治家无方,牵连被害。班固疏于管教家人,因奴仆醉酒冒犯种兢而被其怀恨在心,后来遭到种兢挟私报复,被害致死。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著述意。(4分)(2)会南匈奴掩破北庭,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4分)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汉书》的优点和不足。(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李贺其一箨落①长竿②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其四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③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注]①箨(tu°)落:笋壳落掉。②长竿:新竹。③茂陵:地名。《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君看母笋是龙材”和《李凭箜篌引》中“空山凝云颓不流”皆属侧面描写。“鸟重一枝入酒尊”句,言鸟栖竹枝之景映入酒樽,表现出清冷孤寂的心境。两首诗中都运用比喻,一状新竹之形,一摹老竹之声,生动形象,耐人寻味。相较于第二首中“惹碧云”的古竹,作者更喜欢第一首中“抽千尺”的新竹。竹是诗歌常见意象,寄托诗人情志。两首诗都写到了竹子,请分别分析“新竹”与“古竹”这两个意象,并简要概括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成长启示。(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人善于用典。在《春江花月夜》中,“,。”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2)李白《蜀道难》中,使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搬来山屋,已非一朝一夕,渐渐爱了它的幽静。傍山人家,是颇有情趣的。阳春三月,微微煦暖的天气,使你干什么都感到几分慵倦;再加整天的忙碌,到晚上你不会疲惫得像一只晒腻了太阳的猫么?一头栽到床上,打打舒身都嫌烦,甲。熟睡中,梦味儿都是淡淡的。寅卯时分,你的梦境不是忽然透出了一丝绿莹莹的微光么,—①像东风吹过经冬的衰草似的,展眼就青到了天边.恍恍惚惚的。②屋前屋后有一片啾唧晰晰的闹声,像是竹乐嘈杂,像是姑娘们吵嘴,又像一群活泼泼的孩子在乱唱:兀的不知怎么一来.哪里“支幽”一响,你就醒了。立刻听到了满山满谷的鸟叫。你睁开了眼,不远处窗帘后一缕明亮,给了你一个透底的清醒。靠左边一点,石工们在叮咚的凿石声中,说着呜呜噜噜的话;稍偏右边,得得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轻的撒上了山去。一切带来的是个满心的欢笑啊。那时你还能躺在床上么?乙,③那窗外笑着的阳光一扑就扑了你个满怀.清冽甘甜的空气一下子就沁入了你的心脾。那阳光洒下一屋的愉快,你自己不是都几乎笑了么?那山上一抹嫩绿的颜色,使你深深地吸一口气,清爽是透到脚底的。④瞧着那窗外的一丛迎春花,你自己也仿佛变作了它的一枝。18•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形象描摹出梦境之神奇,突出了梦中情境变幻之快。②句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清晨山中鸟叫声音的清脆、热闹,情趣盎然。③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阳光的明媚可爱、朝气蓬勃写得神态毕现,富有表现力。④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地表现出对山中无限春光的喜爱之情,情感表达真挚。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左边传来石工们边凿石边说话的声音,右边传来一匹马上山的声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请联系语段说明原因。(4分)请在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