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本阅读到课外阅读_第1页
从文本阅读到课外阅读_第2页
从文本阅读到课外阅读_第3页
从文本阅读到课外阅读_第4页
从文本阅读到课外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文本阅读到课外阅读------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拓展性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每册教材的课文约为30篇,每篇平均800字左右。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量不到30万字。30万字是怎样一个概念呢?不足一部《安徒生童话》,是四分之一部《三国演义》。这和《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中小学生“九年课外的阅读量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应完成100万字以上的阅读量)的要求相差甚远。课程标准在“附录”部分虽然提到了“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但是推荐的读物太少,太一般化,缺少层次性。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以文本为基点,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把文本以外的内容纳入学生的视野,使课内外阅读联系起来。目前,仅仅靠三四十万字的阅读量,要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课内阅读以精读指导为主,因为不适合进行泛读指导。所以极少有泛读指导。而泛读,常常是日常阅读的主要方式。国学大师吕淑相先生也早就指出:“语文教育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而扩展性阅读就是对学生对内容素材的横向相关进行阅读的过程。学习一篇课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地理、历史、人文、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拓展,这些丰富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拓展性材料,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通过开展小学语文课本拓展性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阅读和写作能力都会有明显的突破。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的生活,使阅读成为照耀孩子精神生命的阳光,成为孩子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是我在语文教学中一直追求的目标。在我眼里,那些历经岁月淘洗的佳作美文,都是浩瀚文化海洋中的珍品,一篇美文就是一个闪光的情感的瓷片,就是一段人生,甚至就是一段历史。如果一个孩子热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本中丰富、充实、深化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观察、感受与思考,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去净化自己的心灵,书中的人物往往就成为他生活的旗帜,书中的道理往往就会成为他人生的坐标。如学习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万里长城》,学生除了知道长城的是我国古代雄伟的建筑物以外,对于其他的知识知之甚少。于是我鼓励学生上网搜寻一些和长城内容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资料。比如“长城历史”、“长城关口”、“长城民间故事”等材料,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给予了一定的思维空间。学生有兴趣读而且读得懂,这样他们对长城的了解就比较全面,而不是单单囿于文本。学生制作的各式各样的“文摘卡”既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再现。因此,教学实践中,应立足课内,注目课外,依托智慧型课堂阅读,点燃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语文课本拓展阅读充满智慧的探险。一、让学生智慧地阅读,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是语文教学的根本。1、以兴趣引导学生读书兴趣入手,使学生想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的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语)。”因此,激发小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使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觉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我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经常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我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便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向学生布置新课的预习时,除了布置常规的预习任务外,还可以有目的的创设悬念,诱发学生阅读兴趣。如布置《草船借箭》的预习时,可围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或他与周瑜的年龄这两方面创设悬念,让学生查找有关介绍诸葛亮方面的书(如《三国演义》、《我国古代军事家-----诸葛亮》等),学生在查找课外读物时,发现原来诸葛亮原来比周瑜年龄还小,还在查找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关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看课外书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不同的阅读方式也是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关键之一。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我不仅采用了指名读、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还采用了游戏、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2、以自主形式促进学生探究利用每一节阅读课进行自主阅读。要实现让学生“学会阅读”这一目标,必须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在阅读课上努力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提倡阅读的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和主体性。此外,开设课内阅读课、读书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进行分层指导,逐步实施,开拓读书空间,享受读书乐趣,培养读书习惯。二、进行课内外链接阅读充满智慧的课内阅读总不会脱离课内文本而孤立存在。课内外阅读要链接好,应以课文为基点辅以课外读物,最终形成以课文为中心向周围呈辐射式阅读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拓宽了视野,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一)、课外拓展延伸,增加“量”1、阅读内容的拓展在教材中,阅读的内容、题材都非常丰富,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指导阅读相关的文章,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需要,在课前或课后布置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文章,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习《爬山虎的脚》之前,我们让学生读了介绍作家叶圣陶的文章,了解叶圣陶。适时地向孩子们推荐了叶圣陶的一系列儿童文学作品,如《稻草人》等;学习《月球之迷》前,布置学生阅读有关介绍月球和登月计划的有关文章。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去读,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语感,增加阅读量。2、阅读形式的拓展课外阅读不应该仅仅限于书本的阅读,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把阅读的时空范围扩大化。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一边阅读优美的文字,一边欣赏美丽的图片,学生感到阅读是一种享受。带领学生去学校阅览室,鼓励学生上网阅读,去书店寻找有关读物,在班级内组成读书小组,师生共读,在家庭里和父母共读……阅读形式的拓展,使阅读变得更加随意,使之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件乐事,乐在其中,得益于其中。3、阅读方法的拓展课外阅读,不能认为仅仅是阅读文本,它应该包括围绕读书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我在教学中,总是灵活机动地给学生创造读书的机会,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演讲比赛、小书虫评比等活动,通过多种读书的方式,找到学生读书的兴奋点,促进学生爱读书,多读书。(二)、找准结合点,提升“质”课内阅读,就是要读好教材,是以学习、积累语言,学习阅读方法为主的阅读,而课外阅读则是重在理解文本。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绝不能局限于课本,要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外辐射,课内阅读需要精读,课外阅读则可以博读。如何把二者有机地衔接起来,提高阅读的质量?我个人认为,课内阅读是基础,只要找准课内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就能提高阅读的质量,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宽加厚。以课文背景为基点,向同年代作品拓展教材中的有些课文年代久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单纯从课文出发,学生很难体会到作者的深层情感,因此可以围绕文本拓展相关的背景资料,扩大学生视野,帮助或辅导学生介入阅读情境。例如:五年级下册《将相和》一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由于作品年代久远,学生对史记了解甚少,两个人物的鲜活形象,很难在学生的头脑中树立起来。于是,在进行拓展阅读时,司马迁、史记、战国故事等背景资料,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以同一写法为基点,向同类作品拓展小学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表达形式的的学习和模仿,教师可以推荐和课文表达相类似的内容,引导学生主动阅读。针对一些浅显的,写作特点明显的课文,我在课内结合课文实例向学生介绍写作特点,然后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与此相同的写法的文章。五年级下册《桥》一课,作者用短小的篇幅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形象。文章在表达方法上独具特色,设置悬念,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结构安排,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学完这课,拓展阅读《丰碑》。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体会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同时领悟与《桥》相同的表达方法,巩固了课上所得。再如:《白杨》一课,作者采用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歌颂了边疆建设者的奉献精神,学完后推荐阅读秦牧的作品《仙人掌》,学生深刻领悟了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为习作、实践奠定了基础。3、以课文的体裁为基点,向同类作品拓展小学语文教材有童话、寓言、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种体裁。同一题材的作品,在内容上有相关性。从某篇课文的阅读带出同题材的一组课文阅读是拓展阅读的有效方法。教学《丰碑》一课,课前向学生介绍毛主席的《长征》,课后拓展阅读《草地夜行》《金色的鱼钩》等名篇。

学习了寓言故事,指导学生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寓言故事,向学生推荐阅读《伊索寓言集》;学习了《女娲补天》,向学生介绍《月亮姑娘》《牛郞织女》等民间传说……这样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去体会各种体裁文章的特点,从而使阅读多样化,语言积累多样化。4、以某一作品为基点,向该作家的其它作品拓展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文质兼美,不乏名家名篇,学生正是在品味语言魅力的同时,与作家进行亲密接触。从《和时间赛跑》中认识林清玄,从《穷人》中初识列夫托尔斯泰,从《鸟的天堂》中熟识巴金……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深入了解国内外的名家奠定了基础。学了著名作家的某一篇著作后,学生往往有全面了解该作家,想进一步读他的作品的愿望,这时我们抓住有利时机,拓展阅读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六年级上册学习了“初识鲁迅”单元后向学生推荐同步阅读中有关鲁迅的文章,学生不仅沉浸在鲁迅先生诙谐、幽默的文学世界里,而且深切地感受到他“痛切的呐喊”,无不被这位为中国文坛做出卓越贡献的作家深深折服。5、以课文的空白点为基点,向相关阅读材料拓展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文字是一种符号,文字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内容,包含着许多方面的不确定与空白,这种空白令人遐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这些不被人注意的空白点,展开拓展阅读,既能深刻地感受文本,又能引发学生共鸣,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老舍在《猫》这篇文章中,把对猫的喜爱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课上抓住课文中的空白点,引起学生思考:“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猫为什么这样倔强呢?原来老舍的文章中是有答案的。老舍在一篇散文中写道:猫的确是倔强的。看吧,大马戏团里什么狮子、老虎、大象、狗熊,甚至于笨驴都能表演一些玩意,可是谁见过耍猫呢?教学了《太阳》一课,有学生问:“太阳的中心温度为什么这么高”教师引导学生去看阅读教材中《太阳的热》,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又让他们尝到解决疑难的乐趣。这样的拓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6、以课文的某一知识点为基点,跨学科拓展

发现语文课文与其它学科的融合点,进行跨学科拓展。如《瑞雪》这一课,描写了冬天下雪后一副壮丽雄伟、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老农眉开眼笑,小孩子欢呼雀跃都夸雪,因为冬雪给庄稼带来了好处,“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学生从常识课文阅读中获得的冬雪给庄稼保暖、冻死害虫、供给庄稼等知识,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前,让学生提前阅读社会教材中介绍《水上城市威尼斯》的图片和短文,作为预习内容,让学生对威尼斯这一城市的特点建立感性认识。如学习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万里长城》,学生除了知道长城的是我国古代雄伟的建筑物以外,对于其他的知识知之甚少。于是我鼓励学生上网搜寻一些和长城内容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资料。比如“长城历史”、“长城关口”、“长城民间故事”等材料,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给予了一定的思维空间。学生有兴趣读而且读得懂,这样他们对长城的了解就比较全面,而不是单单囿于文本。学生制作的各式各样的“文摘卡”既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再现。7、以名著选段为基点,向原著拓展教师往往低估或不放心学生的阅读能力,事实上象《哈里.波特》这样很厚的书,学生都能够阅读和理解,读整本的书有利于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巩固和发展已有的阅读技能。学习节选文章时,提供原著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可以从更广阔的知识背景处理解课文,同时把课文学习到的知识在原著中得到印证和强化,从中丰富语言,积累语文感性体验,扩展信息。如:学完三年级下册《争吵》一文,带领学生拓展阅读《爱的教育》,感受这部名作无法抗拒的魅力。8、以校本教材为基点,向古典名篇拓展2004年起,我校研发了“以国学底蕴培养学校底蕴,以国学魅力提升学校魅力”的《国学》校本教材,把《三字经》《论语》《宋词》《诗经》等传统经典篇目作为学生校本课程。结合学校开展的“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活动,让学生广泛涉猎千古传诵的经典范文,此类文章文辞优美,能直通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读这样的文章,语言和精神的修养都会得到提高。另外,我校环境建设也紧紧围绕“传统文化”及“古诗文经典”来做文章,提高文化品位,营造书香氛围。学校墙壁上图文并茂的“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时时提醒师生,使学校更有诗意,更有品位。楼梯墙壁上,介绍传统文化的“国粹”展板独具特色、古朴典雅、书香四溢,京剧脸谱、剪纸、篆刻、中国结、竹简字等民族艺术作品,彰显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文名篇错落有致地悬挂在各楼层,使学生举步移目受到了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