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1a94c26b336eb6183ae4483afb511c2/d1a94c26b336eb6183ae4483afb511c21.gif)
![文言文专题(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1a94c26b336eb6183ae4483afb511c2/d1a94c26b336eb6183ae4483afb511c22.gif)
![文言文专题(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1a94c26b336eb6183ae4483afb511c2/d1a94c26b336eb6183ae4483afb511c23.gif)
![文言文专题(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1a94c26b336eb6183ae4483afb511c2/d1a94c26b336eb6183ae4483afb511c24.gif)
![文言文专题(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1a94c26b336eb6183ae4483afb511c2/d1a94c26b336eb6183ae4483afb511c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年
份考查篇目考查形式考查知识点及分值解释词语翻译句子划分节奏理解内容/分析手法分析感情/概括主旨谈启示及感悟2020《爱莲说》、《咏菊》(诗文)对比阅读13.(4分)14.(4分)—15.(2分)16.(6分)—2019《出师表》、《十渐不克终疏》对比阅读13.(5分)14.(4分)—15.(2分)16.(4分)——2018《曹刿论战》、《国语》(节选)对比阅读15.(5分)16.(4分)—17.(2分)18.(4分)——2017《陋室铭》、《论语·子罕》(节选)对比阅读15.(5分)16.(4分)—17.(2分)18.(4分)—2016《桃花源记》(节选)、《醉翁亭记》(节选)对比阅读14.(5分)15.(4分)—16.(2分)17.(4分)—20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单篇阅读15.(5分)16.(4分)—17.(4分)18.(2分)——2014《爱莲说》单篇阅读14.(5分)15.(4分)—16.(2分)17.(4分)—2013《三峡》单篇阅读15.(5分)16.(4分)—17.(2分)18.(4分)——2012《曹刿论战》(节选)、《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对比阅读14.(5分)15.(4分)—16.(2分)17.(4分)——2011《马说》单篇阅读15.(5分)16.(4分)—17.(3分)18.(3分)—2010《醉翁亭记》(节选)、《岳阳楼记》(节选)对比阅读15.(4分)16.(4分)—17.(4分)18.(3分)—2009《鱼我所欲也》(节选)、《过零丁洋》(诗文)对比阅读15.(4分)16.(4分)17.(2分)—18.(5分)—2008《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单篇阅读14.(3分)15.(4分)—16.(2分)17.(3分)—18.(3分)2021安徽中考命题预测安徽中考在文言文阅读这一板块紧扣课标要求,阅读材料立足于课内,考查范围一般为课标规定的基本文言篇目。近几年,安徽文言文阅读一直考查对比阅读,分值为15或16分。考查的主要内容有:解释文言词语的含义,翻译重要语句,理解与概括文意,把握文段主旨,分析写作手法等。根据近几年的考试规律推测,2021年安徽中考文言文命题依然会体现“稳中少变”的特点,注重对文言基础知识和文意理解的考查,但课外篇目的字数也有所增加,在难度上略有增加。考生应重点关注近几年安徽中考未考查的课内文言文篇目,如《送东阳马生序》《岳阳楼记》《马说》等。图片导入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孔子孔庙大成殿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山东曲阜“三孔”孔林孔子墓地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2.扫清文字障碍,能流利朗诵课文及背诵。3.参照注释,抓住关键字词从而把握文章内容。4.理解文章的深刻道理,领悟《论语》深刻的内涵。《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2)30—50岁,欲仕不能。(3)50—55岁,在鲁从政。(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1)政治思想孔子创立了以“仁”(即仁爱、爱人)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孔子思想孔子思想(2)教育思想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论语》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知识链接“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因为《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处世方法。
论语
说
愠
传三省
逾矩
罔
殆
箪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诲人不倦
曲肱
笃志
哉dàihuì
juàn
dǔzāilúnyuèyùnwǎng“悦”的古字,愉快gōng生字音形xǐngchuányúdānhào
jǔ
译文赏句老师范读第一章,强化解读文意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字词解读法:单”变“双”。如:学——学习朋——朋友乐——快乐温——温习师——老师思——思考知——知道择——选择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其他章节的意思,将不懂之处圈出来。1.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亦
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按时先生,指孔子“悦”的古字,愉快生气,发怒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代指学习的内容也、也是了解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志同道合的人表顺接,然后表转折,却复习,温习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理解:讨论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不断实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2.曾子曰:“吾日
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我每天泛指多次反省自己wèi忠心,尽心真诚,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谋划,商量办法理解:我们应怎样做人?要有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诚实守信、童叟无欺,做到慎独。3.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同“又”表顺承,就迷惑、疑惑独立做事情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越过、超过规范能听得进不同意见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理解:4.子曰:“温故
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做,成为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旧的知识温习可以凭借表承接,就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旧课,领悟新知。5.子曰:“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却迷惑表转折,却疑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害。”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品质高尚能忍受乐趣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相当于现在的碗理解: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学习态度)7.子曰:“知之
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代词,学问……的人喜欢、爱好以……为乐趣名词意动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理解: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顶真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思考: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则论语的哲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学问也是一样,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效果,那就要对学习产生热爱之情。8.子曰:“饭疏食
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
其中矣。不义
而
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粗粮冷水弯着胳膊表顺承乐趣正当手段对于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吃饭。名词作动词理解正确的人生态度: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追求吃穿住的享受,“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这样朴实平淡的生活,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9.子曰:“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
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几个在其中表顺承跟从、学习走路一定选择好的方面,优点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理解: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河、河流流逝这舍弃讲学习态度角度:是孔子感叹时光易逝,如滔滔江水,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理解: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11.子曰:“三军
可夺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也。”军队普通人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理解: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哲理:三军之勇,可以劫取首领,而普通的人,却不可夺其志气。形容一个人志气的重要。12.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问
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广泛表并列坚守恳切仁德表并列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理解:
本节子夏阐述了治学之道。博学与笃志是基础,切问与近思是方法,能够做到这四点,就可以达到儒家所提倡、追求的“仁”了。通假字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高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知识积累古今异义
不亦君子乎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可以为师矣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古今异义饭疏食饮水古:粗劣今:疏通、疏散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吾日三省吾身古:多次今:数词,三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天天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传不习乎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饭疏食饮水饭:名词-动词,吃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以……为乐一词多义为: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知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当、做替了解懂得
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其仁在其中矣其不善者而改之转折顺承并列它的他人表示转折表示修饰关系表示并列关系“而”的基本用法有四种:表示承接关系学而不思则罔默而识之
敏而好学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厌特殊句式省略句: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判断句: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3)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4)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5)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6)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7)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8)富贵浮云: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成语归纳《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学习检测
孔子,名
,字
,
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张
,鼓励人们
,即“出来做事”。开
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
人,身通六艺者
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丘仲尼儒仁礼治入仕私人三千七十二常识填空《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和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合称为“四书”。语录弟人再传弟子大学中庸孟子(1)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解释红字词语。
2.翻译这两则《论语》。
诲:教导知:通“智”,聪明。其:大概(1)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2)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解词译句理解默写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
来表达。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
4.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不知而不愠5.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朋友,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十二章《论语》分别阐述了哪几个方面的道理?
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内容归纳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3.传不习乎?(第二章)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
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学思结合)
学习态度: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七章)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第九章)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第十章)(谦虚好学)(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验,又要从反面吸取教训。)(珍惜时间)(以学为乐,培养兴趣)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6.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品德修养:(修身做人)(宽以待人)
(忠实守信)(顺心而为)(安贫乐道)(安贫乐道)(坚守志向)(博学仁德)1.“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的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深入探究2.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受不住诱惑或经不住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
3.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是怎么看待“箪食瓢饮”的?
观点一: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真是不容易,所以说,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观点二: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因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终迷失了自我。观点三:我不十分赞同上述意见。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摈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好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4.宋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所学《论语》十二则,说说你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5.《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我们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学习《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本国的文化传统。编者按:本书标有“[2006]”字样的均为该题在安徽省中考中的考查年份。6.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010]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012](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留有疑惑。(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008]几个人一同走路,在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013](我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那些缺点就要改正。(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广泛地学习并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里面了。(获奖课件)文言文专题(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ppt分析(下载)(获奖课件)文言文专题(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ppt分析(下载)二、理解性默写1.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表达你的心情。
2.《论语》中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人不知而不愠”。
3.《论语》中,曾子每天反省自己的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获奖课件)文言文专题(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ppt分析(下载)(获奖课件)文言文专题(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ppt分析(下载)4.《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论语》中论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待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获奖课件)文言文专题(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ppt分析(下载)(获奖课件)文言文专题(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ppt分析(下载)7.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的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在本课中,孔子对此的类似的表述是“择其善者而从之”。
9.《论语》中,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志向并矢志不渝的句子是“匹夫不可夺志也”。
(获奖课件)文言文专题(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ppt分析(下载)(获奖课件)文言文专题(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ppt分析(下载)三、课文内容探究(一)理解文章内容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具有怎样的交友态度?“朋”指志同道合的人。交友态度:视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乐事。(获奖课件)文言文专题(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ppt分析(下载)(获奖课件)文言文专题(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ppt分析(下载)2.“学而时习之”与“温故而知新”都提到温习旧知识这一问题,二者强调的重点是否相同?不相同。二者虽谈论的都是学习方法,但各有侧重。“学而时习之”强调的是“时习”,即学习后要按时温习;“温故而知新”强调的是“知新”,即温习旧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强调的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获奖课件)文言文专题(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ppt分析(下载)(获奖课件)文言文专题(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ppt分析(下载)3.“贤哉,回也!”一则中表现了颜回怎样的精神品质?颜回坚持不断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这体现了颜回贫贱不移、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4.学与思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实际加以分析。“学”能引导“思”,“思”能促进“学”。“学”与“思”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获奖课件)文言文专题(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ppt分析(下载)(获奖课件)文言文专题(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ppt分析(下载)(二)阅读启示探究1.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你认为作为“君子”还应有哪些风范?示例:应当具有高尚的道德、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襟等。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矛盾吗?为什么?不矛盾。二者角度不同,“温故而知新”强调的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着重在修己。“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随时学习他人的长处,以他人缺点为戒,着重在知人。(获奖课件)文言文专题(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ppt分析(下载)(获奖课件)文言文专题(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ppt分析(下载)3.孔子把“不义而富且贵”视作“浮云”,应怎样理解“浮云”这一比喻义?“浮云”聚散无常,瞬间即逝,指不义得来的富贵极为短暂;浮云在天,高不可及,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与己无关,用不着汲汲而求之;浮云至轻至淡,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无足轻重。孔子在这里用“浮云”表明了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4.你认为孔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示例: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追求财富要符合道义,不义之财,虽贫不取。(获奖课件)文言文专题(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ppt分析(下载)(获奖课件)文言文专题(七年级上册)11《论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入团申请书800字以上
- 初级银行管理-银行专业初级《银行管理》模拟试卷7
- 台湾个人游申请书
- 羽毛球协会申请书
- DB2111-T 0034-2024 日光温室碱地柿子套种玉米技术规程
- 管道设备采购分包合同(2篇)
- 山东省临沂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 一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题库资料练习含【答案】卷12
- 外研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四册UNIT6 Period6课件
- Module1Unit1Therewasntaclockherebefore2023-2024学年五年级英语
-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
-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 人机料法环测5M1E分析法
- 游泳社会指导员专项理论考试复习题库汇总(附答案)
- 《简单教数学》读书-分享-
- 口腔颌面外科学 功能性外科
- 脊椎动物学知识点归纳各纲特征
- GB/T 27476.5-2014检测实验室安全第5部分:化学因素
- 一级医院基本标准1
- 霍乱病例分析课件
- 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