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2023/7/27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本章讲授的主要内容: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周期宏观经济学第十讲2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第一节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经济增长: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增长S.库兹涅茨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基础上的。宏观经济学第十讲3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1、经济增长集中体现在商品供应量的不断增长。实际GDP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核心;人均实际GDP增长是较好的衡量。
2、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3、制度和意识的调整——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需要,制度创新才能有效保证技术创新实现。一、含义:宏观经济学第十讲4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二、特征产量增长率、人口增长率、人均产量增长率均相当高;生产率的增长率也很高——技术进步的标志;经济结构的变化速度是高的;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迅速改变;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但很不平衡。宏观经济学第十讲5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四、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1)存在性问题,即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存在着一种长期增长的可能性?(2)稳定性问题,即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存在着一种稳定增长的可能性?(3)恢复性问题,即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果偏离正常的增长轨道,怎样才能使其恢复?宏观经济学第十讲6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三、经济增长的成本与收益收益:财富增加了人们的选择的范围,商品总量↑,就业机会↑,收入↑人们自由空闲↑,服务↑,人们生活质量改善。
成本:资源(能源、水)的耗竭;环境的污染;人们精神上的高度紧张;制度变迁的适应程度。↑宏观经济学第十讲7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一、决定因素的基本分类
1776年Adamsmith:劳动投入量的增加;资本(包括土地和自然资源)投入量的增加;技术进步引起的全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索洛等的数学分析:
两边对时间求导:
第二节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技术创新,管理改进,教育水平的提高,知识、经验的积累宏观经济学第十讲8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二、增长因素的具体分析生产要素投入量:劳动力数量与质量的提高;资本(包括土地)数量上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劳动力等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的节约;知识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宏观经济学第十讲9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丹尼森分析美国1948-1981年间经济增长源泉宏观经济学第十讲10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第三节哈罗德-多马模型(有效需求原理)按照凯恩斯理论,国民收入一方面形成总供给,另一方面形成总需求。社会就业量取决于国民收入的均衡状态,即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由于总供给等于消费与储蓄之和,总需求等于消费与投资之和,所以,国民收入的均衡实际上取决于投资是否等于储蓄。换言之,只要投资等于储蓄,国民收入就会趋于均衡状态。但是,哈罗德认为,凯恩斯的分析只适用于短期,而不适用于长期。从长期来看,投资的增加不仅会增加需求,而且会增加生产能力,从而增加供给。这样,凯恩斯就没有解决长期中经济均衡的实现问题。为此,需要把凯恩斯的理论长期化、动态化。
宏观经济学第十讲11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一、哈罗德模型1、假定:a、社会全部产品只有一种,或用作消费或用作投资,故称一部门增长模型;b、规模报酬不变;c、资本-产量比(K/Y)、劳动-产量比(L/Y)、资本-劳动比(K/L)保持不变;d、技术状态是既定的,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存量为K,不存在折旧。宏观经济学第十讲12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2、三个方程式
①经济增长率公式:(即生产一个价值单位所需要的资本量,亦称资本系数)宏观经济学第十讲13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②有保证经济增长率这是均衡增长所必需的条件,要有足够的有效需求,增长所需的引致投资(Gw*vr)=意愿储蓄率(sd)宏观经济学第十讲14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3)自然增长率
宏观经济学第十讲15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自然增长率(续)考察Gw和Gn的关系当Gw>Gn,意愿增长率超过了劳动增长率和技术进步所允许的程度,企业家压缩投资,从而引发停滞趋势;当Gw<Gn,意愿增长率尚未达到劳动增长率和技术进步所允许的程度,增长不会受阻,企业家扩大生产,出现经济扩张----通胀。当Gw=Gn,资源充分利用,实现均衡增长,保证充分就业,最理想的状态:G=Gw=Gn,但很难实现,几乎是不可能的。有效需求
投资意向劳动增长与技术进步宏观经济学第十讲16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二、多马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十讲17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三、贡献将凯氏理论动态化,发展了凯氏理论;说明了经济波动的原因,解释经济长期增长条件;强调了资本积累的作用;阐明了国家干预的重要性。宏观经济学第十讲18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四、模型中存在的问题1、存在问题即经济沿着均衡途径增长的可能性是否存在的问题,或者说,就具体的经济活动来说,是否存在一条均衡增长的途径问题。2、稳定性问题即经济活动一旦偏离了均衡增长途径,其本身是否能够自动趋向于均衡增长途径的问题。宏观经济学第十讲19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五、此后的发展改变了劳动力市场的假设。放弃了充分就业的假设,主张逐步增加的失业并不与经济的增长相抵触;认为只要s/v≤n就是一条稳态均衡增长的路径。——失业均衡模型改变技术状况的假设。放弃要素比例不变的假设,要素可以相互替代,资本-产出率可以调整,使得s/v=n.——新古典模型改变关于储蓄率的假设。收入状况变化将导致s的变化,这样就可以保证s/v=n。——新剑桥模型宏观经济学第十讲20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第四节新古典增长模型
(索洛模型)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和斯旺提出具有代表性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并成为了外生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核心模型。Solow模型同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1)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资本—劳动比率和资本—产出比例都是固定不变的;而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这两个比率都可以根据条件要求进行变化和调整;(2)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资本变量和劳动变量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实际工资和资本收益水平分别由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决定,因此可以同时处理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均衡;而哈罗德—多马模型没有过多地涉及劳动力市场;
宏观经济学第十讲21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3)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包含技术进步过程。但是,为了模型可以处理,通常假设技术进步过程是具有固定趋势的变化过程。另外,Solow模型给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率来源的分解公式,经济增长率的Solow分解,已经成为判断经济增长过程中各种要素贡献程度的主要方法。虽然目前的现代经济增长模型同原始的Solow经济增长模型出现了假设条件、模型结构和模型结论上的很多差异,但Solow经济增长模型和Solow分解依然成为了经济增长模型的雏形和基石。从Solow模型中能够得到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传统的要素(劳动和物质资本)并不能解释全部经济增长。(
不能由劳动和物质资本解释的经济增长部分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索洛剩余”或“索洛残差”。事实上,20世纪50,60年代增长理论文献的核心就是围绕将“索洛剩余”内生化而展开的研究。)也就是,经济系统中物质资本的累积既不能解释人均产出上的巨大增长,也不能解释人均收入上巨大的地区和地理差异。因此,Solow模型说明,除了资本累积之外,还有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促进力的重要因素。为此他们引入了一个外生的技术进步因素,并认为技术进步是比物质资本、劳动更为重要的经济增氏的决定因素。这为提出和建立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提供了支持和帮助。宏观经济学第十讲22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衡量经济增长GDP增长率人均GDP的增长倍数假定:资本和劳动力两种要素可以相互替代(H-D模型中K/L固定);要素充分利用,无闲置(H-D模型中无此假设);经济处于完全竞争;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有重大的贡献。宏观经济学第十讲23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取决于生产要素的积累,特别是资本,以及技术进步。这一点,通过生产函数可以看出:Y=AF(K,L)其中,Y代表产出水平,K代表资本,L代表劳动,A代表技术水平。更多的投入意味着更高的产出。技术水平越高,既定的投入所生产的产量也就越多。有时也把A叫做“全部要素生产率”,或TEP。宏观经济学第十讲24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一、资本积累索洛模型:资本存量的增长、劳动力的增长、技术进步相互作用影响一国的总产出。1、物品的供求▲物品的供给与生产函数宏观经济学第十讲25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生产函数说明1、该生产函数每一点的斜率是资本边际产量k增加1单位y增加MPk个单位
2、该生产函数随k增加越来越平坦,
表明:资本的边际产量递减
f(k)1MPkyk0宏观经济学第十讲26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物品的需求与消费函数
人均消费c、人均投资i由需求方程Y=C+I导出:y=c+i(不考虑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1-s)y(储蓄率为固定)y=(1-s)y+i即i=sy(人均投资=人均储蓄)宏观经济学第十讲27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人均产出y
人均消费c
人均投资i
2、资本存量增长与稳定状态人均投资是人均资本存量的函数i=sf(k)对于任何一个k0值,产出由生产函数决定:y=f(k)i=sf(k)c=(1-s)f(k)yk0k0宏观经济学第十讲28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2、资本存量增长与稳定状态(续1)投资k0k1k2k1i1k2i2宏观经济学第十讲29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2、资本存量增长与稳定状态(续2)宏观经济学第十讲30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例题宏观经济学第十讲31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解答宏观经济学第十讲32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3、储蓄如何影响增长↑s1f(k)
→s2f(k)曲线上移,投资增多;资本存量、折旧量仍未变;i>,资本存量逐步增加直到新的稳定状态宏观经济学第十讲33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s是稳定状态资本存量的关键决定因素
如果s高,经济就有大量资本存量和高产出水平;如果s低,经济就有少量资本存量和低产出水平。当政府预算赤字(G)国民储蓄,I(挤出效应)较低的资本存量和较低的国民收入因此,长期预算赤字政策不好经济含义s加快经济增长,但这只是暂时的,达到新的稳态为止高储蓄率高资本存量+高产出水平但不能永远保持高经济增长率。宏观经济学第十讲34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二、资本的黄金规则水平1、多种稳定状态相比较:决策者的目标——社会的个人福利最大化个人的目标——个人消费(物品和服务)最优(效用最大化)使消费最大化的稳定状态值k称为资本的黄金规则水平,用k*gold表示。宏观经济学第十讲35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1、多种黄金状态相比较该图表明,存在一个可以使消费最大化的资本存量水平使人均消费达到最大
k*稳定状态的人均资本存量f(k*)稳定状态的人均产量稳定状态投资等于折旧在稳定状态的人均消费:
宏观经济学第十讲36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黄金规则资本水平的条件生产函数的斜率是资本的边际产量MPk折旧线的斜率是两者在k*gold处相等,因此MPk*=在资本的黄金规则水平时,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折旧率宏观经济学第十讲37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黄金规则资本水平的条件(续)决策者可以选择一种特定的储蓄率,支持黄金规则稳定状态的达到宏观经济学第十讲38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例题宏观经济学第十讲39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2、向黄金规则稳定状态的过渡从资本太多开始,即初始稳态资本存量高于黄金律水平,即k*>k*gold政策选择:降低s,以便减少资本存量,直接引起消费↑和投资↓。由于投资急剧下降,导致投资会低于折旧,资本存量会不断下降以达到新的稳态。当资本存量会不断减少时,产出、消费和投资都会逐步下降,一直到新的稳态形成。新的稳态水平与旧的稳态水平相比,消费增加,而产出和投资下降。
宏观经济学第十讲40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向黄金规则稳定状态的过渡(续)
从资本太少开始,即初始稳态资本存量低于黄金律水平,即k*<k*gold新的稳态水平与旧的稳态水平相比,消费增加。宏观经济学第十讲41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三、人口增长1、人口增长的稳定状态,人均资本存量的变动是::收支相抵的投资,保持人均资本存量不变的投资量:资本折旧;:为新工人提供资本的投资量;人口增长减少k的方式是与折旧类似;人口增长通过把资本存量更少地分散到大量工人中而减少k。这个过程称:资本的广化●资本深化:△k——为现存的每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即实现内涵式的经济增长。●资本广化:(n+δ)k——为每一增加的人口配备应得的资本设备,并替换报废的资本(报废的资本用折旧资本来表示)。即实现外延型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第十讲42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人口增长的稳定状态(续)宏观经济学第十讲43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2、人口增长的影响加入n宏观经济学第十讲44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学第十讲45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四、索洛模型中的技术进步1、劳动效率Y=F(K,L)在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Y=F(K,EL)E——劳动效率:随着技术进步,劳动效率提高;EL——衡量效率工人的人数,L——工人数E——工人的效率,EL——效率工人的数量技术进步劳动效率E以某种不变的比率增长,引起产出增加,类似劳动力增加一样[劳动扩大型进步]L按n的比率增长,劳动效率E按g增长,
效率工人的数量按n+g的比率增长。宏观经济学第十讲46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2、技术进步时的稳定状态把技术进步表述为劳动扩大类似于口的增长符号有所区别:k=K/(L*E)——每个效率工人的资本y=Y/(L*E)——每个效率工人的产出同样可得:宏观经济学第十讲47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2、技术进步时的稳定状态(续)收支相抵,投资包括:宏观经济学第十讲48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3、技术进步的影响在有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中稳定状态增长率:效率工人的资本k=K/(E*L)0效率工人的产出y=Y/(E*L)=f(k)0人均产出Y/L=y*Eg总产出Y=y*E*Ln+g宏观经济学第十讲49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技术进步的影响(续1)①在稳定状态时,效率工人的人均资本k*不变(稳定的)效率工人的人均产出y不变(稳定的)∵每个实际工人效率以g的效率增长∴实际人均产出按g比率增长,总产出按(n+g)的比率增长。可见,技术进步人均产出持续增长,
生活水平长期上升。n只解决新增工人的资本量,g解决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宏观经济学第十讲50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技术进步的影响(续2)②技术进步改变黄金规则的标准资本的边际净产出应该等于总产出的增长率()要实现消费最大化的条件是:宏观经济学第十讲51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4、促进增长的政策如何比较储蓄率的高?低?如果经济是在资本小于黄金规则稳态下运行,由于边际产量递减法则,就有①储蓄率评价宏观经济学第十讲52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例子,以美国为例资本存量约为GDP的2.5倍,资本折旧约为GDP的10%,资本收入约为GDP的30%,但是目前美国n+g=3%可见目前美国经济资本存量大大小于黄金规则存量水平,美国应适当提高储蓄率以提高消费宏观经济学第十讲53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②如何改变储蓄率国民储蓄宏观经济学第十讲54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③鼓励技术进步索洛模型表明,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必定来自技术进步。(模型中外生)政策:专利制度给R&D减税NSF直接资助大学基础研究宏观经济学第十讲55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缺陷一是生产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与事实越来越不相符合。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由于资源配置合理化、部门协调效率较高、信息传递有效等,其经济资源的利用率高,产生了规模报酬递增的现象,而发展中国家则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规模报酬递减的状况。二是该模型无法对劳动力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做出解释,也未能对控制人口增长、提高技术进步速度提出相应的建议。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稳态增长率即人口增长率是外生变量,但人口增长率与技术进步率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所以,许多西方学者认为增长率的外生化是新古典增长模型在理论上的主要缺陷。三是新古典增长理论在解释现实方面显得无力。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具有相同的技术和相同人口增长率的不同国家的增长率具有趋同性,但许多国家的增长率存在着较大或相当大的差异的现实却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趋同论相悖。宏观经济学第十讲56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解决新古典增长理论在理论上和经验上存在的问题,必须修正原先假定的生产函数形式,一定程度上允许自我持续——内生——的增长。在新古典模型中,储蓄线与投资线之所以相交,从而出现经济的稳态均衡,关键在于资本的边际产品是递减的。如果假定资本的边际产品是不变的,则生产函数与相应的储蓄线就变成直线。由此,储蓄就会到处大于必需的投资,储蓄率越高,储蓄与必需的投资之间的差距就越大,增长也就越快。宏观经济学第十讲57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ykOy=f(k)sf(k)宏观经济学第十讲58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Solow模型的政策启示
Solow模型认为形成人均产出差异的主要来源,既可以是时域上的,也可以是地域上的;增长率的差异主要在于人均资本上的差异和劳动力效率A上的差异。通过模型分析已经得到结论,只有在劳动力效率上的持久增长才能够形成人均产出上的持久增长,并且一般情形下,人均资本上的变化对人均产出的变化的影响是适度的,因此只有有效劳动效率上的差异才是解释不同国家经济增长率在时域和地域上巨大差异。特别地,Solow模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如果以市场资本收益率作为资本对产出的贡献率,那么物质资本累积中的变动既无法解释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率上的差异,也无法解释世界各国之间人均收入上的差异。宏观经济学第十讲59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在Solow模型中,有效劳动的规模和程度也是导致人均产出变差的潜在的解释原因。将生活水平上差异归因于劳动有效性上的差异,并不需要在人均资本和收益率上的巨大差异。例如,沿着均衡经济增长路径,资本的增长率基本同产出的增长率相同,资本的边际产出可以是常数。但是,Solow模型假设劳动有效程度的增长是外生的:模型中假设了变量的给定行为并将其作为增长的驱动力量。因此,如果能够动态地描述劳动有效性的作用和机制,则需要将劳动有效性内生化,这成为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宏观经济学第十讲60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五、超越索洛模型:内生增长理论宏观经济学第十讲61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索洛一斯旺模型,无法维持内生经济增长的根源在于生产函数有资本边际报酬递减的特性。因此要克服不存在内生增长的缺陷,关键是消除生产要素的报酬递减。在不存在报酬递减模型中,有一个最简单的模型就是AK模烈,除了生产函数为Y=AK外,其它方面仍采用索洛一斯旺模烈假设。将生产函数关系式表述为Y=AK,A是反映一定技术水平的常数,K代表资本。表面看,产出与资本存量旱正相关,似乎不太恰当;但如果将K视为包括人力资本、知识和公共设施在内的广义资本,其中位产量为Y=AK,它揭示了产出与资本存量的线性递增关系,从而否定了资本收益递减的假定。在Y=AK模式下,经济可以持续增长。因此,各国经济从长期来看不会出现趋同,这就很好地解释了前面所述的新古典理论遗留下来的两个问题。宏观经济学第十讲62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内生增长的简单代数模型:
假定资本的边际产品为固定不变的常数a,并且资本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则有:Y=aK又假定储蓄率也恒定不变为常数s,并且人口没有增长,资本没有折旧,所有储蓄均用来增加资本存量。于是,△K=sY=saK或△K/K=sa这表明资本增长率与储蓄率成比率。由于产出与资本也成比率,故有:△Y/Y=sa
该式说明,储蓄率越高,产出增长率越高。宏观经济学第十讲63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但是,假定资本的边际产品不变是对微观经济学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侵犯。而且,如果仅仅是资本的规模报酬不变,那么对于所有的要素结合在一起就会是递增的规模报酬。这意味着厂商规模越大效率就越高,最终有可能出现一个厂商主宰着整个经济的现象。这又与现实明显不符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将资本的私产报酬与社会报酬分离。投资不仅产生新机器,而且产生新的工作方式,后者同样也会导致效率的提高。厂商可以攫取新机器的收益,但不能获得由于新的生产方式带来的全部好处,因为方法与思想容易复制。既然厂商不能获取资本的全部收益,就不会出现一家厂商垄断整个经济的情况。宏观经济学第十讲64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扩展的内生增长模型假定生产中使用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更优越的技术是资本投资的副产品,即技术与总体经济中每个工人的资本水平成正比例,于是有:A=aK/N=ak△A/A=△K/K-△N/N=△k/k
又假定技术进步是劳动加强型的,因此生产函数可以写成:Y=F(K,AN)
将上述技术进步决定公式代入人均GDP增长方程△y/y=∂×△k/k+△A/A中得:△y/y=∂×△k/k+(1-∂)△k/k
△y/y=△k/k
宏观经济学第十讲65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由于△k=sy-(n+d)k,故△k/k=sy/k-(n+d)△y/y=△k/k
=sy/k-(n+d)
又因为y/k=F(K,AN)/K=F(K/K,AN/K)=F(1,a)≡a
所以△y/y=△k/k
=sa-(n+d)该式同样说明,高储蓄率产生高增长率,而高人口增长率与高折旧率,则导致低增长率。宏观经济学第十讲66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上述结论的成立是以经济中存在着相当大的资本外部报酬为基础的。这里的资本是哪一种资本呢?如果资本是一部实物机器,则结果可能不会如此,因为机器带来的好处绝大部分还是为其主人所获得。但是,如果考虑人力资本的作用,结果就不同了。无论是创造一台机器还是存在一个新思想都耗资甚巨。但是,机器的复制品与第一台机器所耗成本差不多,而思想的复制则所费甚少或者无需费用。正是由于新知识——新发明和新发现——的贡献,只是部分地为创造者所攫取,就可能存在相当大的外部报酬。而且,各种新思想使下一个新思想成为可能,即知识能够无限增长。所以,一般的人力资本投资和具体的研究与开发是理解长期增长的关键。宏观经济学第十讲67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2、其他模型阿罗模型(边干边学)(1962年)罗默模型(知识溢出)(1986年)卢卡斯(人力资本溢出)(1998年)政策含义:对R&D提供补贴,发展教育宏观经济学第十讲68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阿罗(1962)假定,技术进步或牛产率提高是资本积累副产品(即新投资具有溢出效应),不仅进行投资的厂商可以通过积累经验而提升其生产率,其他企业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提高生产率。据此,阿罗将技术进步解释为由经济系统(这里指投资)决定的内生变量。谢辛斯基(1967)对阿罗模型进行了简化和扩展,提出了一个简化的阿罗模型,人们将两者合称为阿罗一谢辛斯基模型。虽然这一模型仍无法摆脱与新占典增民模型一样的“令人不愉快的结果”,但其在将技术进步内牛化、建立收益递增与竞争性均衡动态模型方而的贡献,为内生增长理论的产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宏观经济学第十讲69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罗默在1983年写的题目为《外部因素、收益递增和无限增长条件下的动态竞争均衡》罗默的新增长理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承认知识是一个生产要素,与获得资本一样,知识必须通过放弃当前的消费才能得到。二是过去投入的资本可以使知识得到积累,并且知识又能刺激投资,投资的持续增长能够永久地提高一国的经济增长率。三是知识能够提高投资收益。四是资本、人力资本、非熟练劳动、专利等都属于生产要素,这些生产要素的组合使得规模报酬递增。五是国际贸易有利于将新技术、新知识及人力资本引入一个国家,会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使世界经济具有持续的增长动力,各国经济增长的差别源于不同的知识、人力资本等。宏观经济学第十讲70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罗默在1990年强调,决定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是经济主体利润极大化的投资决策行为的产物,由专门生产思想的研究部门生产,并且其具有独特的性质,即知识不是传统的私人经济品,也不是一般的公共品,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具有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的产品。这种新知识以两种方式进入生产:一方而技术会介于中间产品,并进而通过,中间产品数量和种类的增氏提高最终产品的产出;另一方而技术变化会增加总的知识量,通过外溢效应提高研究部门的人力资本生产率,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宏观经济学第十讲71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卢卡斯(1988)依据人力资本理论,沿着罗默的思路,通过引入人力资本积累因素(主要是人力资本的外部性与人力资本生产中的正反馈)来解释技术进步和经济增氏的内生性生产中的正反馈)来解释技术进步和经济增氏的内生性。进一步研究了一般的人力资本与个人的、特殊的人力资本的区别,提出“私人人力资本积累带动经济增长”的卢卡斯模式,认为必须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重视包括在职训练、边学边干等形式的教育,不断积累人力资本,多对研究与发展进行投资。这样,一国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均衡的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第十讲72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3、内生增长理论的核心观点第一,把人力资源,即人口增长和人力资本投资,都作为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单位(即家庭和个人)选择控制的内生变量。他们认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人力资本的形成,而人力资本形成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事。当第一代人作出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后,其效果要到下一代才能显示出来。如果这一理论成立,就可以解释亚洲四小龙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原因:他们的上一代在国民教育这个最关键的人力资本形成的因素上都下了大血本。第二,把技术进步产生的经济增长作为企业决策的结果,是企业的赢利动机使得技术发展转化成经济增长。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同样是科学技术都很发达的美国和原苏联,其经济增长、人均收入、人均消费和人均资本积累率点却存在如此大的悬殊。原因就是在原苏联的经济中,企业没赢利动机,不能把现有的高科技转化为经济效益。宏观经济学第十讲73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第三,把政府的经济政策引入增长模型分析,认为政府的税率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投资决策,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这一理论可以用于解释为什么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之间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趋势也各不相同,以美国的数据分析为例,每当所得税上升1%,经济增长率就会下降大约1.6%,这是由于税率提高后促使人们作出减少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综上所述,内生增长理论实际上指出不能把经济增长单纯地归结为技术进步的结果,经济制度极端重要,经济制度的合理与否才是增长的最终源泉,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宏观经济学第十讲74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第五节经济周期理论扩张为什么结束?经济为什么会走向衰退而不是简单的达到平衡,衰退时决定经济下跌程度的是什么?为什么收缩迟早会结束而复苏会开始?更进一步的研究,要对收入变动的动态分析;这种变动即扩张与收缩交替出现,是经济周期理论要研究的。宏观经济学第十讲75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1、定义阶段所谓经济周期(商业循环)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西方经济学家一般把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繁荣,生产不断增长,需求日益旺盛,就业日趋充分,物价变动平缓;衰退,过渡阶段;萧条,生产停滞,需求萎缩,严重失业,物价下跌;复苏,过渡阶段。繁荣,顶点衰退扩张复苏潜在GDP宏观经济学第十讲76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1、定义阶段(续)以上是传统的经济周期定义。另一种定义是:在经济活动的扩张中,仅仅是增长率的减慢或停滞,而不是绝对的减少或倒退形成一个衰退时期。宏观经济学第十讲77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2、经济周期的分类
西方经济学家根据经济周期的时间长短分为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
①1860年,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在《在法国、英国和美国:商业危机及其发生周期》一书中首次提出经济周期的概念,经济社会不断面临的三个连续阶段繁荣、危机、清算平均每个周期约9-10年。这就是中周期,称为朱格拉周期宏观经济学第十讲78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2、经济周期的分类(续1)②1923年,美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经济周期实际有大周期与小周期两种,小周期平均长为40个月,大周期包括两到三个小周期③1925年,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耶夫在《经济生活中的长波》一书中认为有一种较长的循环,平均长度约为50年左右。宏观经济学第十讲79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2、经济周期的分类(续2)④熊彼特把以上各种观点概括,并根据他自己的创新理论提出,长周期为48-60年(包括6个中周期)中周期为9-10年(包括3个短周期),短周期为40个月⑤库兹涅茨的光波理论,15-25年长期消长过程,平均为20年宏观经济学第十讲80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3、对经济周期原因的解释
外因——战争、革命、政治事件、黄金的发现、新能源的发现、创新、人口增长率;内因——经济体系内投资、储蓄、政府支出、货币供给和企业心理;在内因中,投资与储蓄因素特别重要,因为由此导出的乘数理论与加速原理,被认为是经济周期的根源宏观经济学第十讲81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其他理论①纯货币理论:经济周期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的增减是经济发生波动的唯一原因。货币数量的增减是银行体系交替扩张和紧缩信用造成的。②投资过度理论:这种理论强调供给一方生产资料生产过多引起经济周期
货币因素引起的结构失调新发明、新市场、新发现引起的结构失调宏观经济学第十讲82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其他理论(续1)③消费不足论:萧条产生的原因是消费不足,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的增长,消费不足的根源主要有在于国民收入与分配不平均造成的私人储蓄过渡。④心理理论:当任何一种原因刺激了投资活动,引起高涨后,资本家对未来的乐观预期一般总超过合理的程度,于是导致过多的投资,形成繁荣。而当这种过度乐观情绪所造成的错误被察觉了以后,又变成了合理的过度悲观预期。宏观经济学第十讲83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其他理论(续2)⑤创新理论:熊彼特认为经济周期是创新所引起的旧均衡破坏和向新均衡的过渡。⑥太阳黑子理论:太阳黑子—农业减产—影响到工业、商业、工资、购买力、投资等方面—经济萧条宏观经济学第十讲84第二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二、乘数—加速理论
乘数理论所观察的是投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问题;而加速原理所观察的收入增加引起投资增加的问题。1、加速原理一般来讲,国民收入与资本量之间有一种比例关系。这种资本与生产量之间的比率称为资本—产出比率,亦称资本系数资本—产出比率=资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现代农业项目融资借款合同3篇
- 2024年度高端服装品牌代理与分销合同2篇
- 2024年农业节水灌溉装置安装合同3篇
- 2024年户外运动场所租赁合同范本版B版
- 暖通空调工程招标合同三篇
- 2024年度量子计算机技术转让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高档住宅区门窗安装工程合同2篇
- 2024年出租汽车服务标准合同模板
- 2024年专属:高级管理人员聘用协议3篇
- 2024年版教育软件开发与授权许可合同6篇
- 《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任务(1-6)试题答案解析
- (高级)插花花艺师(三级)技能鉴定考试题库-下(判断题)
- 护理学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书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共5套
- 2023年中航集团(国航股份)财务业务储备岗招聘考试真题
- 品质异常(8D)改善报告
- 更换天沟维修施工方案(共8页)
- 光伏发电项目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
- 山东浅谈鉴定肩撞击综合症伤残1例
- 蟾蜍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 ProE5.0全套教程(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