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总课时10.2《师说》课件(23张PPT)_第1页
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总课时10.2《师说》课件(23张PPT)_第2页
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总课时10.2《师说》课件(23张PPT)_第3页
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总课时10.2《师说》课件(23张PPT)_第4页
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总课时10.2《师说》课件(23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总课时10.2《师说》课件(23张PPT)(共23张PPT)

简介

韩愈(768-824)

字退之,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因在散文创作方面有突出成就,被后人尊为八大散文家之首。韩愈提倡儒家思想,他在文学上最大的功绩是倡导古文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优秀散文传统,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代古文的基础。

一、初读课文,正字音

孰()

无长()无少()

嗟()乎

句读()

乐()师

谀()

欤()

郯()子

苌()弘

老聃()

蟠()

经传()

贻()

shú

zhǎng

shào

jiē

dòu

yuè

tán

cháng

dān

zhuàn

pán

二、解读标题,明文体

说:是一种议论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三.文本解读,记文言

四、重构文本,析内容

(一)思考: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文章那个自然段有交代?

1、第四段交待写作的缘由是什么?

作师说赠李蟠

2、为什么赠李蟠《师说》?(用原文回答)

不拘于时

好古文

年十七

学于余

行古道

3、你认为当代的优秀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4、“不拘于时”指的是什么?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

耻学于师

师道之不复也久矣

(二)思考: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并批评这种风气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择师教子——自身耻师

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

对象从师的态度结果论述中心

1“今之众人”

通过论证方法,论证了的重要性。

“古之圣人”

2于其子

于其身

3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国子馆学生三百人,皆取文武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三品以上曾孙补充:太学馆学生五百人,皆取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从三品以上曾孙补充;四门馆学生五百人,皆取七品以上及侯伯子男子补充。

韩愈《请复国子监生徒状》

时代背景

“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时代背景

1.士大夫之族既然耻学于师,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孩子拜师呢

(三)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圣人无常师

2、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第三自然段举出备受封建文人推崇的孔子的例子,意在证明怎样的观点?

孔子事例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证明观点

每个人都有老师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4、人为什么要从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5、要从怎样的师?

6.如果不从师会有怎样的结果

圣益圣,愚益愚。

(四)思考:韩愈面对“耻学于师”的现状,是如何做的呢?

对比韩愈、柳宗元二人“为师”态度,你能感受到韩愈怎样的精神?

“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柳宗元《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

现象:

根源:

后果:

解决方法:

学写时评文:

时评文:以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为评论对象、或褒扬、或批评、或分析,阐发其现实意义,属于议论文,但在对事件作出理性判断分析时不排斥情感。亦情亦理。

最近河南洛阳一名9岁小学生写的作文火了。“爸爸每天都从吃早饭、起床、睡觉等时间来玩他的宝贝——手机,好像没了手机就活不下去了一样;又像一只饿了三天三夜的恶狼正盯着一块又大又肥的肉一样……爸爸,只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