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地下工程结构物的
工作环境
如概论所述,在地下结构体系中,地层起主导作用。地下工程的一切活动包括:①能否顺利地建成,②使用中是否会出现问题,③建设工期长短,投资多少等都与它所赋存的工作环境——地质条件息息相关。
第2章地下工程结构物的
工作环境如概论所述,在地下结构作为一个设计者,施工的管理者,始终要认识的关键问题是:①围岩具有多大的自支护能力?自稳的时间是多少?这涉及到对围岩稳定性的判定。②需要人工支护?用什么类型的人工支护和怎样支护,才能保证坑道在施工期间的暂时稳定和运营期间的长期稳定?
作为一个设计者,施工的管理者,始终要认识的关键问题是:因此,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理论和实践认识:围岩的稳定性;评价围岩稳定性的标准——围岩分级;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
因此,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理论和实践认识:本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地下工程赋存的地质环境;掌握初始地应力场的组成、特征及影响因素;掌握岩体的工程性质;掌握围岩稳定性的评价标准——围岩分级。掌握基本概念:与地下工程相关的地质环境,围岩的稳定性。
本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地下工程赋存的地质环境;地下工程赋存的地质环境地层特征;地下水状况;开挖洞室前就存在于地层中的原始地应力状态;地温梯度等。但最关心的问题则是地层被挖成洞室后的稳定程度。
地下工程赋存的地质环境地层特征;围岩的稳定性:地层被挖成洞室后的稳定程度称为洞室围岩的稳定性。是一个反映地质环境的综合指标。例如:陕北的窑洞、岩石隧道;裂隙岩体中的洞室;通过断层破碎带的隧道等。
围岩的稳定性:地层被挖成洞室后的稳定程度称为洞室围岩的稳定性洞室围岩的稳定性问题包括:围岩破坏或稳定的规律;影响围岩稳定的主要因素;标志围岩稳定性的指标和判断准则;分析围岩稳定性的方法;为维持围岩稳定而必须采取的工程措施等。
洞室围岩的稳定性问题包括:围岩破坏或稳定的规律;本章提纲:2.1围岩初始应力场2.2围岩的工程性质2.3地下洞室的围岩分级及其应用本章提纲:2.1围岩初始应力场2.1围岩初始应力场
初始应力场是开挖前围岩内的应力状态;是开挖后一系列现象(变形或破坏)的形成因素——是初始应力场发展的延续;是影响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2.1围岩初始应力场初始应力场是开挖前围岩内的应力状态初始应力场的概念:由于岩体的自重和地质构造作用,在开挖隧道前岩体中就已存在的地应力场,人们称之为围岩的初始应力场。它是经历了漫长的应力历史而逐渐形成的,并处于相对稳定和平衡状态。
初始应力场的概念:由于岩体的自重和地质构造作用,在开挖隧道前1、初始应力场的组成
围岩初始应力场的形成与岩体的结构、性质、埋藏条件以及地质构造运动的历史等有密切关系。因此,根据地应力场的成因将其分为:自重应力场;构造应力场。1、初始应力场的组成围岩初始应力场的形成与岩体的结构、性质(1)自重应力场
是指上覆岩体自重所产生的应力场,它是地心引力和离心惯性力共同作用的结果(1)自重应力场是指上覆岩体自重所产生的应力场,它是地心引(2)构造应力场
是指地壳各处发生的一切构造变形与破裂所形成的地应力,按形成的时间,可以分为:①构造残余应力:由过去的地质构造运动,但现在仍残存在岩体中的应力;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热力和构造作用引起的,虽经过风化、卸载部分释放,但现在仍残存着的原生内应力。②新构造应力:现在正在活动和变化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应力。地震的产生正是新构造应力的反映。
(2)构造应力场是指地壳各处发生的一切构造变形与破裂所形成目前主要研究的是:由岩体的重力形成的应力场,而其他因素只认为是改变了由重力造成的初始应力状态。目前主要研究的是:由岩体的重力形成的应力场,(1)自重应力场
(1)自重应力场侧压力系数和泊松比侧压力系数和泊松比岩体自重应力场的变化规律为①地应力是随深度呈线性增加的;②水平应力总是小于垂直应力,最多也只能与其相等(μ≤0.5,0.15~0.35)。③地壳构造运动改变了重力应力场的状态,如背斜、断层;
④深度对初始应力状态有重大影响;其应力状态可视围岩的强度不同分别处于弹性的、隐塑性的及流动的3种状态。岩体自重应力场的变化规律为①地应力是随深度呈线性增加的;背斜初始应力场的影响背斜初始应力场的影响断层对初始应力场的影响断层对初始应力场的影响(2)构造应力场
形成构造应力场的原因非常复杂,属于非稳定的应力场。(空间分布极不均匀)
但对工程结构物的使用期限来说,可以忽略时间因素,将它视为稳定的。
需要理解由于构造应力场的存在,使自重应力场发生的变化。(2)构造应力场形成构造应力场的原因非常复杂,属于非稳定的构造应力场的变化规律
①地质构造形态的变化不仅改变了自重应力场,除了以各种构造形态获得释放外,还以各种形式积蓄在岩体内。
②构造应力场在不深的地方已普遍存在,最大构造应力的方向多近似为水平,且水平应力普遍大于自重应力场中的水平应力分量,甚至也大于垂直应力分量。
构造应力场的变化规律①地质构造形态的变化不仅改变了自重应垂直应力与平均水平应力随深度的变化
垂直应力与平均水平应力随深度的变化③构造应力场很不均匀,它的参数无论在空间上、时间上都有很大变化,特别是它的主应力轴的方向和绝对值有很大变化。水平主应力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且具有很强的方向性
③构造应力场很不均匀,它的参数无论在空间上、时间上都有很大(3)影响围岩初始应力场的因素第1类因素有重力、地质构造、地形、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地温等经常性的因素;第2类因素有新构造运动、地下水活动、人类的长期活动等暂时性的或局部性的因素。
①地形和地貌。②岩体的力学性质。③地温变化。④人类活动。
(3)影响围岩初始应力场的因素第1类因素有重力、地质构造、地2023/7/2625第3章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
涉及到洞室开挖后的应力场特征,包括无支护坑道的破坏形态;围岩应力状态的弹、塑性分析;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围岩压力2023/7/2425第3章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涉2023/7/26263.1基本概念:1、初始应力场
洞室开挖前,地层处于静止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是由于岩体的自重和地质构造作用,在经历了漫长的应力历史逐步构造而成的。通常我们把由于岩体自重和漫长的地质构造作用逐步形成的,在洞室开挖之前就已经存在着的处于相对稳定和平衡状态中的应力场称为初始应力场或原岩应力场。2023/7/24263.1基本概念:1、初始应力场洞室2023/7/2627基本概念:2、二次应力状态
洞室开挖后,由于围岩在开挖面处解除了约束,破坏了这种平衡,洞内各点的应力状态发生了变化,其结果引起洞室周围各点的位移,从而适应应力的这种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应力重分布。把重新分布后的应力状态叫做二次应力状态或围岩应力状态。2023/7/2427基本概念:2、二次应力状态洞室开挖后2023/7/2628基本概念:3、围岩通常我们把洞室周围发生应力重分布的这部分岩体叫做围岩;而在此范围以外仍保持在初始应力状态。2023/7/2428基本概念:3、围岩通常我们把洞室周2023/7/2629基本概念:4、收敛与约束收敛由于二次应力状态的作用,使围岩发生向洞内的位移,称之为收敛。其结果有二:若岩体强度高,整体性好,断面形状有利,岩体的变形到一定程度就将自行终止,围岩是稳定的。反之,岩体的变形将自由地发展下去,最终导致隧道围岩整体失稳而破坏。2023/7/2429基本概念:4、收敛与约束收敛2023/7/2630约束在这种情况下,应在开挖后适时地沿隧道周边设置支护结构,对岩体的移动产生阻力,形成约束。相应地,支护结构也将承受围岩所给予的作用力,并产生变形。2023/7/2430约束在这种情况下,应在开挖后适时地沿隧2023/7/26315、三次应力状态
一个力学上稳定的隧道结构体系如何形成的?
2023/7/24315、三次应力状态
一个力学上稳定的隧2023/7/2632
在二次应力状态下,围岩的收敛和支护结构的约束过程中:支护结构变形后所能提供的阻力会有所增加----阻力增加而围岩却在变形过程中释放了部分能量,进一步变形的趋势有所减弱,----变形减弱如果支护结构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会一直延续到支护所提供的阻力与围岩作用力之间达到平衡为止.2023/7/2432在二次应力状态下,围岩的收敛和支护结2023/7/26336、三次应力场的影响因素
①围岩初始应力状态,或称一次应力状态;②开挖洞室后围岩的二次应力场和位移场;③判断围岩二次应力场和位移场是否符合稳定性条件即围岩稳定性准则。2023/7/24336、三次应力场的影响因素①围岩初2023/7/2634④设置支护结构后围岩的应力状态,亦称围岩的三次应力场和位移场,以及支护结构的内力和位移;⑤判断支护结构安全度的准则,一般可写成2023/7/2434④设置支护结构后围岩的应力状态,亦称2023/7/2635设计框图注意安全度的判断准则2023/7/2435设计框图注意安全度的判断准则2023/7/2636本章重点掌握:二次应力场的特征;无支护坑道的破坏形态;洞室开挖力学效应的模拟方法;围岩压力的概况及计算方法。了解:二次应力状态和三次应力状态分析原理。2023/7/2436本章重点掌握:二次应力场的特征;2023/7/26373.2洞室开挖后的应力状态特征及力学效应
1.洞室开挖后围岩应力状态的特征及破坏形态(1)洞室开挖后围岩应力状态的特征及影响因素(2)无支护坑道围岩失稳的形式2023/7/24373.2洞室开挖后的应力状态特征及力2023/7/2638(1)洞室开挖后围岩应力状态的特征及影响因素①初始应力场的影响主应力的方向和数值:最大主应力的方向不同,洞室的变形和破坏特征不同;洞周应力的分布特征不同。2023/7/2438(1)洞室开挖后围岩应力状态的特征及影2023/7/2639②在一定初始应力场中,开挖断面形状的影响与开挖断面的高跨比有关图中表明的是洞周的切向应力。2023/7/2439②在一定初始应力场中,开挖断面形状的2023/7/2640③岩体结构特性的影响与裂隙的倾角有关2023/7/2440③岩体结构特性的影响与裂隙的倾角有关2023/7/2641④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最大主应力小于岩石的强度——弹性应力状态最大主应力大于岩石的强度——塑性应力状态2023/7/2441④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最大主应力小于岩2023/7/2642⑤洞室开挖后围岩应力的空间效应隧道端部开挖面对围岩应力释放和变形发展很大的约束作用——是空间坐标的函数。2023/7/2442⑤洞室开挖后围岩应力的空间效应隧道端2023/7/2643⑥时间效应的影响二次应力状态也是时间的函数,是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完成的——流变特性。⑦施工方法的影响开挖方式(爆破或非爆破)和开挖方法(全断面或分部开挖法)的影响;好的开挖作业可减少对遗留岩体的破坏。2023/7/2443⑥时间效应的影响二次应力状态也是时间2023/7/2644(1)洞室开挖后围岩应力状态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小结)①初始应力场的影响②开挖断面形式的影响——人为影响③岩体结构特性的影响④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⑤洞室开挖后围岩应力的空间效应⑥时间效应的影响——⑦施工方法的影响——人为影响2023/7/2444(1)洞室开挖后围岩应力状态的特征及影2023/7/2645(2)无支护坑道围岩失稳的形式①脆性破坏——岩爆,发生在高地应力场中的硬岩。②块状运动——沿结构面产生的松弛、滑移和坠落,发生在块状,有不利结构面的岩体。③弯曲折断破坏,发生在层状(薄层)岩体。④松动解脱,发生在破碎松散岩体。⑤塑性变形和剪切破坏,塑性岩体,发生过度位移2023/7/2445(2)无支护坑道围岩失稳的形式①脆2023/7/2646②块状运动。③弯曲折断破坏④松动解脱⑤塑性变形和剪切破坏
2023/7/2446②块状运动。2023/7/26472.坑道开挖力学效应的模拟方法
(1)计算围岩二次应力场和位移场假定前提:①视围岩为均质的、各向同性的连续介质;②只考虑自重形成的初始应力场;③坑道形状以规则的圆形为主;④坑道位于地表下一定深度,问题简化为无限平面中的孔洞问题。2023/7/24472.坑道开挖力学效应的模拟方法(12023/7/2648(2)计算围岩的二次应力场和位移场的步骤①开挖前围岩的初始应力状态;②开挖后,可向具有初始应力的围岩,在隧道周边上反方向施加与初始应力相等的释放应力;2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设计教育与设计师
- 全肺灌洗术的护理
- 胫骨截骨术的护理
-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3月月考化学试题理试卷含解析
- 甘肃省临夏地区夏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中新课程高三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
- 福建省厦门市2025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AutoCAD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临床检验仪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法语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达标名校2025届全国中考招生统一考试中考化学试题模拟试题(2)含解析
- 新《医院财务制度》课件
- 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2023版自行检测规则
- 反假货币《外币美元》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重庆大轰炸优秀课件
- 专题01《水银花开的夜晚》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 外贸客户报价单中英文格式模板
- 中药学中药性味归经功效归纳
- 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书
- GB/T 13911-1992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
- GB/T 13452.2-2008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 【泉州南音传承与发展研究(论文72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