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文学常识回顾: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
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主要作品是《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有很高的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
,下至
共
的历史。分
表、
书、
本纪,
世家,
列传,
篇50余万字。《史记》又有很高的
,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鲁迅称之为“
”.西汉纪传体通史史学价值
三千年黄帝汉武帝太初四年130文学价值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08123070史记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按年代记叙帝王言行和政绩。记叙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物的事迹。记叙各类名人的生平和事迹。按年代谱列各时期重大事件。记录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读书时期1.读书时期他的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多年,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天文、历法、诸子等无所不通,司马迁少年时代在父亲的指导下专心学习,十岁诵古文,后来又向著名学者孔安国学习《尚书》,向董仲舒学习《春秋》,受到良好的教育。游历时期2.游历时期
20岁以后,司马迁在读万卷书的基础上,开始行万里路,司马谈要求他儿子来进行一次为期两年多的一次全国的漫游。他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搜寻史料,研究社会,为他以后写《史记》准备了丰富的材料。比如他漫游到汨罗江畔,在当年屈原投江自沉的地方,他高声朗诵着屈原的诗,他痛哭流涕,所以他写《屈原列传》写得深沉悲怆;再比如,在曲阜他去瞻仰了孔子的墓,还和孔子故乡的一些儒生在一起揽衣挽袖,一步一揖,学骑马,学射,学行古礼,以此表达他对孔子的纪念。遍历名山大川,饱览了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了司马迁的性情,从而也提高了他的文学的表现力
。司马迁的漫游,也是《史记》实录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
变故时期
3.变故时期
漫游回国之后,出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有机会阅览汉朝宫廷所藏的一切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的机会,他一边整理史料,一边参加改历。太初元年,编订完《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开始撰写《史记》。
公元前98年,李陵兵败投降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辨解(“矢尽道穷,救兵不至”欲得其当而报汉”),触怒了汉武帝,被下狱,受宫刑(腐刑)。“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司马迁《报任安书》)
他极度愤懑,但为了著史,忍辱生活,仍努力写史。著书时期
4.著书时期太始元年(前96年)汉武帝改元大赦天下,司马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这时,五十岁的司马迁承受着巨大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继续完成《史记》的创作。公元前92年左右,司马迁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不朽巨著《史记》,人又称其书为《太史公书》。郑樵评价说:“六经之后,唯有此作”。
除《史记》外,还有《报任安书》和《悲士不遇赋》等优秀散文辞赋。对于司马迁的死,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使得卒年无法确定,死因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司马迁一直到汉昭帝年间善终,有人认为司马迁完成《史记》之后,便隐居山野,不知所终,故无从查考。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对于司马迁的死,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使得卒年无法确定,死因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司马迁一直到汉昭帝年间善终,有人认为司马迁完成《史记》之后,便隐居山野,不知所终,故无从查考。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语录
1.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3.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4.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6.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7.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正字正音缪贤遗赵王书肉袒(miào姓氏)(tǎn
脱去上衣,露出肩膀)(jù
傲慢)(nì斜看)可予不列观(guàn
建筑物的一种)(fǒu
同“否”)甚倨睨柱(Wèi
送给)渑池缪公汤镬孰计盆缶颈血不怿皆靡(mù
同“穆”即秦穆公)(huò
古代煮食物的大锅)(fǒu瓦制的打击乐器)(miǎn地名)(mǐ
退却)(yì
高兴)(jǐng
脖颈子)(shú
同“熟”仔细)避匿虽驽案图诈佯广成传衣褐(yì
hè
穿着粗布衣服)(nú
愚劣、无能)(àn
同“按”审察、察看)(yáng
装作)(zhuàn招待宾客的馆舍)(nì
躲藏)蔺相如燕王夫赵强而燕弱曲在赵舍人臣语曰璧有瑕奏瑟
间至赵欲毋行与王诀
度道里yānlìnfúqūshèyùxiásèjiànwújuéduó蔺相如廉颇整体感知第一部分:完璧归赵第三部分:负荆请罪整体感知第二部分:渑池相会整体感知
请口头翻译《和氏献璧》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楚国→赵国→秦国统一,成为秦始皇的专用玉玺→秦二世投降,交给刘邦→东汉十常侍作乱,遗失→孙坚从井中捞出的宫女身上得到→袁术抢走→曹操→西晋灭亡,流落北方少数民族之手→东晋→隋唐→五代后唐,李从珂兵败自焚,玉玺下落不明。和氏之璧25本文知识点课堂检测!1、词类活用⑴名词活用作动词臣乃敢上璧()使其从者衣褐()左右欲刃相如()于是相如前进缶()⑵名词作状语怒发上冲冠
()相如奉璧西人秦
()间至赵矣
()卒廷见相如
()1、词类活用⑴名词活用作动词臣乃敢上璧(上,献上。)使其从者衣褐(衣,穿)左右欲刃相如(刃,杀)于是相如前进缶(前,上前)⑵名词作状语怒发上冲冠
(上,向上)相如奉璧西人秦
(西,向西)间至赵矣
(间,从小路;一说,间,秘密地)卒廷见相如
(廷,在朝廷)⑶动词的使动用法宁许以负秦曲
(
)毕礼而归之
(
)以绝秦望
(
)辱其群臣
(
)归璧于赵
(
)秦王竟酒
(
)⑶动词的使动用法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承担)毕礼而归之
(毕,使…完毕
归,使…回去)以绝秦望
(绝,使……断绝)辱其群臣
(辱,使……受辱)归璧于赵
(归,使……归回)秦王竟酒
(竟,使……完毕)(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且庸人尚羞之
(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6)形容词作动词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且庸人尚羞之
(用法同上)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先,以……为先)
(后,以……为后)(6)形容词作动词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待)2、古今异义双音节:(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3)、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4)、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2、古今异义双音节:(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亲戚:古——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今——旁系亲属。(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所以:古——表原因的虚词。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3)、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古——歌伎、宫妃。
今——美貌女子。(4)、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古——皇帝左右的侍臣。
今——表示两个方向,左边、右边;表示约数;支配;动词:控制。
(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10)、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11)、明年复攻赵。
(1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3)、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因而:古——趁此(机会)今——表示结果的连词。(10)、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前进:古——前,走上前去;进,奉献。
今——向前行进,思想进步。(11)、明年复攻赵。
明年:古——第二年。
今——“今年”的下一年。(1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鄙贱:古——地位低下,见识浅薄。
今——卑鄙下贱。(13)、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宾客:古——指门客。
今——客人(总称)。3、通假字:通假字本字
例
句解释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
不奉庭案缪熟否捧廷按穆孰文言句式1.判断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2.被动句:
而君幸于赵王.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3.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君何以知燕王.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③状语后置:拜送书于廷
文言句式3.省略句:
1.()固请2.相如闻()不忍与()会。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4.请奉盆缶()秦王5.()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6.今君乃亡()走()燕1.主语,秦王2.宾语,这件事;介宾短语的宾语,廉颇3.谓语,厉害4.介词,给5.主语,廉颇和蔺相6.赵国,341.求人可使报秦者(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大王见臣列观(
)5.徒见欺(
)6.以勇气闻于诸侯(
)7.何以知之(
)8.而君幸于赵王(
)9.且相如素贱人(
)10.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11.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1.定语后置句2.判断句3.被动句4.省略句5.被动句6.介词结构后置句7.宾语前置句8.被动句9.判断句10.省略句11.判断句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何种句式。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扩外拓展扩外拓展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都难不倒他,但是并不称赞他。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曰∶“打仗,是生死攸关的地方,而赵括太轻率的讨论它了。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打败赵军的人一定是赵括自己。”
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的任用军官。秦国的将军白起听说以后,指挥奇兵,假装打败撤退,而断绝赵军的粮道,把赵军一分为二,赵军士气不能统一。被困四十多天,赵军非常饥饿,赵括亲自指挥精兵博战,秦军用箭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赵军投降了秦国,秦国全部将它们活埋了。37宁许以负秦曲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决负约不偿城肉袒负荆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负屈衔冤久负盛名动词,使承担,动词,辜负动词,依仗,依靠动词,违背动词,背负名词,失败动词,靠动词,蒙受动词,享有一词多义38一词多义而君幸于赵王则幸得脱矣而君幸赦臣相如因持璧却立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宠幸侥幸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于是
由此,趁此通过,经由连词,倘若,假如副词,必定不一定39一词多义1.璧有瑕,请指示王
2.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3.诸将请所之
4.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5.曹刿请见引赵使者蔺相如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相如引车避匿引见,延请牵、拉拉[车],引申为掉转1.请允许我
动词(谦词2.请你
动词(敬词)3.请示
动词4.动词,拜访(本义)
5.动词,请求40一词多义1.宁许以负秦曲(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3.时人莫之许也(
)
4.曳屋许许声(
)
5.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1.答应
动词2.左右
不确定数词3.赞同
动词4.象声词hǔ5.处
名词41一词多义1.乃设九宾礼于廷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3.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1.使人遗赵王书
2.秦御史前书曰
3.军书十二卷1.计未定
2.廉颇蔺相如计曰
3.可计日以待也1.安排
动词
2.部署
动词
3.假设
连词1.信
名词
2.书写
动词
3.文书
名词1.计策
名词
2.谋划
动词
3.计算
动词42古文翻译易错点!文句翻译例句:令秦王怒而戮相如于市译成:让秦王愤怒地在市曹杀掉蔺相如(×)判断翻译正误:例句: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译成:蔺相如的完璧归赵,人人都称颂他。(×)解错词义该删不删例句: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文句翻译判断翻译正误:译成:秦王非常高兴,把璧传给妃嫔和侍从,侍从都高呼希望大王万寿无疆。例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译成:现在大王应该斋戒五天(×)(×)词语漏译不必译出例如: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文句翻译(×)判断翻译正误:(×)例如: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译成:蔺相如捧着那和氏璧斜眼看着柱子,想要撞击柱子译成:于是派他的随从故意穿着粗布衣服装作乞丐,怀揣那和氏璧,偷偷地从小路逃走,把璧送回到赵国。漏译省略胡乱增添文句翻译(×)判断翻译正误:(×)例如:一胜而相如族。译成:一次胜利蔺相如就会灭族。不合语法例句: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译成:(秦王)拿城来换取和氏璧而赵国不允许,理亏在赵国。以今释古口头翻译下面几个句子1、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赵国给秦国和氏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在秦国。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秦国的要求)而让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2、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译:秦国从缪公以来(经历了)二十多个国君,从来没有坚守信约的.
3、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译:终于在朝堂上(设九宾之礼)接见相如,完成各项礼节让他回去.
口头翻译下面几个句子4、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译: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的下面!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我之所以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6、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
口头翻译下面几个句子7、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8、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译: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老师忠告:注意积累学会迁移知识回顾灵活掌握51古文学习要注意与写作结合起来!本文写作借鉴多角度审题立意:如何提取——1、一个人物一个角度,人物之间的关系角度2、善于思考,挖掘出有意义的话题3、组织语言正确表述,斟酌观点的准确性、深刻性、新颖性。文章可供选择的几个角度:一、蔺相如的角度(从他处理与廉颇的关系角度立论)二、廉颇的角度(从他与蔺相如的关系角度立论)三、秦王的角度四、赵王的角度五、宦者令缪贤的角度(从他推荐蔺相如的角度)……具体而论一、从蔺相如处理与廉颇的关系角度立论:1、从蔺相如处理关系的动机来看:(可提炼观点:凡事要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2、从蔺相如处理关系的结果来看:(可提炼观点:多一点宽容。)二、从廉颇与相如的关系角度立论:1、从廉颇与相如最终和解的结局立论:要勇于认错、改过。2、从廉颇起初负气寻衅可能导致的后果来看:廉颇位居高位,自恃功高,贬损相如。如果他遇到的对手不是相如,或者相如听了门客的劝告而与之闹翻,造成龙虎相斗的局面,难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可见,身居高位者一言一行干系重大,稍有不慎就会危及国家利益。对他们因计较个人名利地位等原因而犯下的错误,是不能原谅的。——不能为满足私欲而犯不能姑息的错误——领导者戒之三、从缪贤推荐蔺相如的角度来立论:1、从事件本身来看:(1)在事关赵国国家尊严而君臣又束手无措的情况下;(2)如果推荐的人不能担此重任,那么缪贤难逃罪责;(3)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为国分忧。可提炼观点:举荐人才要有胆有识。2、从缪贤举荐过程来看:缪贤不惜公开“隐私”,不顾及自身利益,不惜贬损自身形象。这个心底无私、襟怀坦白的宦者令确实令人击节赞叹。可提炼观点:祖国的尊严高于一切。3、从举荐的结果来看:一般说来,高风险应有高回报。可是,缪贤除损失一位足智多谋的门客之外,不曾有廉颇那样的嫉妒之心。应该说,是缪贤玉成了相如,使之脱颖而出。这种成人之美、不思图报的品德及部下出己之右而无嫉妒之心的胸襟,令人感奋,油然而生敬意。可提炼观点:付出不图回报古代交友习语贫贱之交
指在贫困时结交的朋友杵臼之交
指交友不分贵贱布衣之交
指普通百姓相交竹马之交
指幼年之友忘年之交
不计年岁长幼,以才能德行为主的交往。君子之交
指表面很平淡,实际很重道义的朋友车笠之交
指不以贵贱而异相交的朋友忘形之交
指彼此以心相许,不拘形迹的朋友金石之交
指友谊深厚,如金石之坚固刎颈之交
指即使掉脑袋也不会变心的朋友再世之交
指父子两代都与人结为朋友莫逆之交
指彼此情投意合的朋友总角之交总角之角指童年时结交的朋友。患难之交指同在一起共过忧患艰难的朋友。金兰之交指友情契合如兄弟般的朋友。八拜之交旧称异姓结拜的兄弟妹妹为八拜之交。款
交
指真诚相待的朋友平昔之交
指往日结交的朋友59学习一下《完璧归赵论》吧!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道他,而我却不认为这件事是好的。秦国用十五座城的空名,来欺骗赵国,并且勒索它的和氏璧,这时说它要骗取璧是实情,但不是想要借此窥视赵国。赵国如果知道了这个实情就不给它,不知道这个实情就给它;知道了这个实情而害怕秦国而给它,知道这个实情而不害怕秦国就不给它。这只要两句话就解决了,怎么能够既害怕秦国又去激怒秦国呢?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况且,秦国想得到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工承揽意向合同范本
- 出让合同范本
- 买砖合同范本
- 儿女抚养合同范本
- 农村租房建基站合同范本
- 代建合同范本政府盖章
- 世界500强合同范本
- 会务代办合同范本
- 供货定金合同范本
- 别墅门窗出售合同范本
-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课件与练习
- 2025年中考英语时文阅读 6篇有关电影哪吒2和 DeepSeek的英语阅读(含答案)
- 修高速土方合同范例
-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高品质小区沥青路面翻新施工与道路绿化合同2篇
- 2024年形势与政策复习题库含答案(综合题)
- 工程项目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 2024三农新政策解读
- HGE系列电梯安装调试手册(ELS05系统SW00004269,A.4 )
- 酒店前台绩效考核表
- 水利工程水库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