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份宣传手册用稿示范材料_第1页
三份宣传手册用稿示范材料_第2页
三份宣传手册用稿示范材料_第3页
三份宣传手册用稿示范材料_第4页
三份宣传手册用稿示范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份宣传手册用稿示范材料材料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传承七十年深厚的历史底蕴、引领电能源和电气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一百多年前,电能源的发明利用,开创了人类文明全新的纪元。电能是一种能量密度高、可控性能好的二次能源,电能占能源消耗的比重表明了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发展程度。庞大的电力网是目前世界上结构最复杂、规模最大的人造系统,由于电能的高速传输,一个局部的严重故障可能在几毫秒内使电网崩溃,导致大面积的停电。在现代社会里,停电就意味着人类社会活动和生产的停止,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因此,电网安全已上升为国家安全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电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并且电气设备已经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创新的电气产品已成为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引导力量,所以电能的生产、传输、利用已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基础产业。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对电能领域内的技术发展和创新充满着期望,也提供着广阔的空间。进入新的世纪,电能源和电气技术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前景,清华电机系将一如既往地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将本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和计算机、信息通讯、信号处理、材料等新兴技术相结合,全面开拓能源、环境、国防、医疗、材料等广泛的应用领域。电机人正怀着“振兴中华、从我做起”的坚强决心,实践着“行胜于言”的清华校风,演绎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在清华大学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历程中,再创电机系新世纪的辉煌。·专业内涵目前,电机系的学科领域涵盖“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及下属的全部五个二级学科,分别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系拥有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内全国唯一的“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与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电机系的学科建设始终紧扣国家电力发展的需求,瞄准国民经济主战场。目前我国电力工业正在超常规地发展:如针对电力需求与能源分布的不平衡,正在建设“西电东送”和南北互供的全国大电网;针对电力工业市场化运行的发展趋势,正在国家、大区和省等不同层面上建立类似于证券交易所的基于电子商务的电力交易平台;为了保证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正在积极研究和开发基于绿色能源(风能、太阳能等)的分布发电技术;为了满足航天和军工的需要,世界各国都在研究狭小空间内高电能密度的电力供电系统;为了防止电网出现灾变,我们正在研究令数学家们望洋兴叹的庞大电力系统的稳定与控制模型和计算方法;由于发电和用电是瞬时平衡的,必须综合利用现代卫星通讯、现代控制、电力电子、超导储能、计算机并行计算等技术,以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我们正在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实现对大电网控制的柔性化;为了处理千家万户的用电计费、电力客户服务中心的业务、各级电力企业的财务运行、电力市场交易等等海量的信息,电力行业迫切需要采用最先进的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以信息化带动电力工业的现代化,全面提升电力工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为了对付瞬息万变的电网运行情况,我们正在研究基于机器人原理的电网调度软指挥系统;为了提高输电效率,保证“西电东送”的战略实施,我们从材料和化学学科的角度,研究在特高电压下绝缘性能良好的材料,形成更高电压等级的输电系统;目前我国电能的浪费还很严重,我们开发出基于新材料和控制技术的节能高科技。·师资队伍目前,电机系的150名教工队伍中,有中科院院士卢强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韩英铎教授、IEEEFellow蔡宣三教授等名师。拥有教授、博士生导师47名,另外聘请了海内外知名的10位兼职教授和9位客座教授。教师队伍中,8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50%以上具有博士学历。电机系的教师队伍是一支学识渊博、为人为学、朝气蓬勃、富有爱心、团结进取的团队。·课程体系电机系的本科生教育特点是强电与弱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信息与能量相结合。本科生主要学习电工电能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通讯、计算机技术等专业知识。对高年级学生还开设一些适应性强、覆盖面广的有关学科前沿科技发展的选修课程。在本科期间,主要课程有(1)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涵盖政治、经济、管理、英语;(2)自然科学基础类课程:涵盖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3)工程技术基础类课程:涵盖电路原理、电子技术、电磁场、自动控制、工程力学等;(4)专业课程:涵盖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微机原理与数据结构等多门课程,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工程、电机学、电力电子、运筹学、通讯技术与网络应用、单片微机嵌入式系统、电力市场、数字信号处理、DSP实验等30多门必修和选修课程。为了锻造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创造型人才,电机系还为学生量身订制了大量的实践环节,包括电子工艺实习、电子专题实践、计算机实践、综合论文训练、生产实习等。·交流与合作电机系与一些国内外著名大学和企业建立了联合研究所,形成了一些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在科研和教学方面有合作关系的国外大学和企业包括: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加州理工大学、英国的曼彻斯特理工大学、俄罗斯的莫斯科动力学院、德国的阿亨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德国西门子公司、法国电力公司、英国阿尔斯通公司、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TC)、日本的日立公司、松下公司、东芝公司、三菱公司、五十菱公司等。成立了清华大学—惠普公司联合电子实验室、清华大学—美国德州仪器联合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清华—日立单片机应用联合试验室、清华日立工业控制器培训中心、清华大学—松下电工联合实验室、平高清华联合研究所、许继清华联合研究所、清华天威联合研究所、清华南自联合研究所、清华四方联合研究所、清华大学—阿尔斯通联合研究所等。·科研成果近二十多年来,电机系更是硕果累累,出版各类专著65本,发表论文1000多篇,荣获国家科技奖26项、省部级科技奖100多项,全系科研经费逐年快速增长,2001年以来,连续达到3000万元以上。在1989及2002年的全国重点学科评审中,电机系的四个二级学科均以最优异的成绩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在2003年全国一级学科评审中,电机系的“电气工程”不仅荣获同类学科总分第一,而且所有单项都荣获全国第一。在基础理论方面,我们创立了电力大系统的非线性最优控制和大电网防灾变理论、处理更复杂随机过程的序列运算理论与方法、基于市场规律与电网运行规律相结合的电力经济理论与方法、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理论、基于麦克斯韦电磁变换理论和计算机图形处理的现代电磁场分析方法、电机多回路瞬变理论、沿无机/有机介质表面放电理论等等。在应用研究方面,我们取得了以下的标志性成果。基于网络、计算机图形技术、数据库、并行计算信息技术、电网运行的数学模型、大规模非线性微分方程计算理论、大规模非线性和整数代数方程的计算理论、现代控制理论、信号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卫星通讯技术、现代经济理论,我们将庞大电网的运行浓缩于实验室,建立了现代大电网物理和数字仿真系统,形成了对大电网运行规律探索的数字实验平台;建立了发电厂和变电站仿真系统,大大缩短了运行人员的培训时间,利用计算机再现各种历史故障和预想各种可能的事故;研制了电网实施监控和智能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大电网海量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决策的自动化、科学化和敏捷化,全面提升了电网在线的安全与经济运行水平;研制了大型发电机安全检测系统,被称为大型发电机的守护神;研制了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电力市场交易系统和培训电力交易的操盘手电力市场模拟系统;研制了基于行波通讯原理的电力系统新型元件保护装置。在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柔性输电技术方面有重大突破,研制成功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20Mvar静止无功补偿器,成为全世界第四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研制了基于超导技术的新型电力系统储能装置,为大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了最新的技术。我们参与设计的我国第一条紧凑型输电线路—500kV昌房紧凑型线路,提升线路自然功率30%,压缩线路边相距离70%,大幅度节约了土地资源,创造了巨大的环境效益;应用最新的材料和化学技术,我系成功研制了硅橡胶合成绝缘子,成为我国电网的主流产品,极大提高了超高压交直流电网抵御环境污染的绝缘水平,创造了极大的经济与安全效益。电磁环境技术研究开拓了电磁环境评估与防护的新方向。脉冲功率技术研究为国防事业做出了贡献。等离子体技术研究开拓了环境保护与材料表面处理的新方向。我们研制成功了电力电子装置控制的现代电机驱动系统,成为零排放、低噪音、无污染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我们创造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新技术,研制成功基于高效变频调速电机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太阳能扬水与照明综合应用系统,已安装在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首都体育馆以及我国广大西部地区,为我国边疆的无电村、无电乡点燃了希望之光。基于电力线为载体的扩频技术,使电力线成为通讯的载体,提升了电力线的价值,更可为千家万户极大地降低通讯成本。这些成果表明了电机人对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更展示了电机系毕业生站在科学技术的高端,具有扎实的基础、综合的知识、创业的能力。·教学成果与人才培养七十多年来,清华电机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高级知识人才。至今已有一万多名毕业生,约占清华大学全部毕业生的十分之一,其中包括朱镕基、黄菊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以2002年国家最高自然科学奖获得者金怡濂院士为代表的30多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1997年电机系以“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高质量电工学科高层次人才”的优异成果荣获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2005年,“优化理论课程,强化实践环节――电力系统本科专业课改革”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电机精神电机系在人才培养方面,一贯“为学”与“为人”并举。五十多年前,系主任章名涛教授在一次会上讲过这样一段话:“你们来到清华,既要学会怎样为学,更要学会怎样为人,青年人首先要学‘为人’,然后才是学‘为学’。为人不好,为学再好也可能成为害群之马。学为人,首先是当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学长朱镕基总理在系庆六十周年时为电机系写下了赠言:“为学在严,严格认真,严谨求实,严师可出高徒。为人要正,正大光明,正直清廉,正己然后正人。清华电机系行年六十,弟子七千,为人为学,人才辈出。”·就业前景与毕业去向选择国民经济基础行业的专业是提高就业质量和价值发挥的有效途径之一。基础产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表明了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为了保证国家的基础产业发展,国家必然制定相关政策以吸引最好的人才。进入国家基础产业专业学习,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占有资源的基础产业的待遇和工作的稳定性越来越有吸引力。国家基础产业为现代信息、通讯、材料等先进技术提供了用武之地,先进技术只有与国家的需求相结合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我国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为电机系的毕业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系的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多年来一直受到各大电网公司、发电公司及电力设备制造企业、IT公司的青睐。被录用的学生秉承了清华大学“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和电机系“为学为人”的传统精神,经过基层的锻炼大多成为用人单位的业务和高级管理骨干。扎实的基础课训练和强弱电相结合的教学培养模式更为电机系的毕业生们提供了广泛的就业选择。各大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IT行业、民营企业等等到处都活跃着电机人的身影,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供求关系比例连年超过1:10。学术大师、治国之士、兴业之才将是电机学子终身奋斗的目标!材料二:中国语言文学系北大中文系是全国中文学科中规模最大、学科最全、总体实力最强的系,也是北大文科历史悠久的名牌大系。本系本科设4个专业:中国文学、汉语语言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是教育部最早确认的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全系拥有7个博士点: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古典文献、比较文学、语言学,11个硕士点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全系97名教授、副教授,其中有43名具有博士研究生指导资格的教授,是北大文科院系中教授和博士导师数量最多的院系。平均5个本科生拥有一位专业导师。中文系教学和科研并重,目前有5个研究所,4个研究中心,一个文科实验室,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古典文献、汉语语言学);尤其值得提及的是,本系拥有6个全国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一个系同时拥有6个重点学科,全国独此一家。应该说,无论从学科建制、学术基础、师资力量、研究环境还是学习氛围来讲,都具有整体领先的优势。在2004年的一级学科评估中,北大中文系名列全国第一。由于中文系本科多数学生毕业后将进入研究生阶段深造,因此,中文系本科各专业的学生在校四年期间,要求系统掌握本专业的相应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初步具备进行专业研究或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同时具备较高的整体文化素养,有坚实的文史基础和宽广的文化视野,有过硬的语言文字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有不断获取新知识和适应新情况的能力。中文系应用语言学专业(与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联合培养)兼收理科学生,着重为国家培养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方面的专门人材。中文系目前是按全系大专业招生,前两年不分专业,统一组织同学系统学习。第四学期开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报名选择专业,本系充分考虑学生的志愿,并按照上述四个专业的知识结构要求,安排同学从第三学年开始进入不同的专业学习。同学毕业之后,仅在本系就有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民间文学、文艺理论、比较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文献学、文字学等23个可供选择的研究生专业方向,通过免试推荐和报考的方式获得继续深造机会。百年学术,薪火相传。从京师大学堂的"中国文学门"开始,北大中文系历经多次学科调整和系名更迭,但严谨求实、守正创新的学风理念始终如一。历史上,鲁迅、胡适、王力、游国恩等众多大师名家任教于此,秉承"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文信念和学术理想,为学科建设、学术传承、文化进步乃至民族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每一个在北大中文系求学的学子,不仅可以浸润陶冶于前辈学者的人格魅力和学术积淀,更可真切地感受袁行霈、裘锡圭、陆俭明、钱理群等当代名师和一大批有为中青年学者的个性风采,得到知识和思想的双重滋养。北大中文系的本科教学非常注重打基础,资深教授主讲低年级基础课是坚持多年的传统。多学科多层次办学的结构完整合理,为本科开设的选修课门数之多居各校中文系之冠,其中部分还是国家级精品课。本系所属多家教学研究机构,包括一些国家级的研究中心,都承担有面向本科教学的任务,为同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科课程全面打通,拓展学生知识面,到高年级自由选择专业,因材施教,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创造充分的条件。中文系学生都是来自全国的青年才俊,最多年份一届有7名省级文科状元跨进本系的大门,此外每年均有几十个国家上百名留学生在本系求学,每学期都有几十名国内外著名的学者前来讲学,形成持续不断的带有国际化特点的非常活跃的学习环境。同学还可以通过本系与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外名校和港台著名大学的联合培养计划,获得各种出国出境交流学习和深造的机会。此外,大多数同学在学期间都有获得各种奖学金、助学金和科研基金的机会。本系9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都可获得免试推荐本校(包括本系和外系)以及清华、复旦、南京大学等名校研究生的资格。出国深造也是有兴趣和有志向同学毕业之后的重要选择之一,众多同学去了哈佛、加州大学、普林斯顿、康奈尔、芝加哥等世界著名大学,他们的知识功底和刻苦精神在欧美等地的世界名校中享有良好声誉,许多国外大学都乐于接受北大中文系学生。愿意就业的学生就业情况良好,近年就业率在100%到98%之间,高于全校平均水平,甚至超过一些应用型热门专业。同学在择业方面也有较大的选择范围,可以去国家党政机关、科研部门、新闻媒体、出版机构、广播影视机构、地方高校、军队、企业等等,中文系毕业生以其"名牌"声望,加上扎实的基础和全面的素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和欢迎。随着我国加入世贸,中文信息处理、中国文化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人才急需,北大中文系的毕业生为很多机构和部门所看好。北大中文系还以其优秀的学生社团和丰富的文体活动闻名遐迩。如五四文学社、我们文学社、科幻协会、现代音乐协会、整体健康协会等学生社团和《启明星》、《北社》等学生刊物,蜚声燕园,在全国高校也有影响。一年一度的未名诗歌朗诵会和中文系学术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校内外的众多关注,而在北大每年的歌咏比赛、文艺汇演和运动会等常规活动中,中文系也都踊跃参加,不断展现本系的风采。更有本系特色的是,每年都为从事古典文献、方言和民间文学考察研究的学生组织各类实习活动,东抵苏杭、西至敦煌、南下桂林、北上兴安岭等等,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为同学提供了游历祖国大好河山,获得宝贵人生体验的机会。凤栖于梧,鱼游于渊。北大中文系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优越的条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加入其中。亲爱的考生!我们真诚地期待在2005年的金秋,你能够前来和我们一同收获成功、分享喜悦!中文系的详细介绍参见网页:材料三:新闻与传播学院招生专业:新闻学●发展概况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先生——既是杰出的学术大师,也是享誉海内外的新闻人,对开创中国现代新闻传播事业做出首屈一指的突出贡献。后来,一大批清华大学的学子也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大家高手,包括抗战时期新闻评论界著名的“北乔”——做过新华社社长和人民日报社社长的政治家胡乔木和“南乔”——做过外交部部长的外交家乔冠华,以及人民日报名记者、朱自清先生的亲炙弟子柏生、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曾建徽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艾知生等。《红岩》里刘思扬的原型、编辑《挺进报》的革命烈士刘国鋕,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声震长空》里“延安新华广播电台”领导人的原型等,也都曾在清华园留下其生命足迹。清华大学正式创立新闻传播学科始于改革开放年代:1985年创办科技编辑专业;1995年获新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组建传播系;2000年增列传播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人民日报》前总编辑范敬宜任院长;2003年获传播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经过5年的发展,学院综合实力已进入全国前列,在国际传播、影视传播、新媒体传播、文化产业等领域跻身前沿。2004年有关权威机构评估显示,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在国内排名第三位。在发展过程中,学院始终坚持“素质为本、实践为用、面向主流、培养高手”的育人目标;坚持国际化、开放式的办学理念;坚持控制规模、优化质量的发展策略。●师资队伍目前,学院共有全职教师25人,其中教授13人(包括“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7人,讲师5人,拥有博士学位者占64%,拥有媒体实践经验者占教师队伍的一半左右。另有校内双聘教授和校外兼职教授10人,包括原英文《中国日报》总编辑朱英璜等;高级访问学者3-5人,包括凤凰卫视资深新闻评论员曹景行等。师资队伍具有如下特点:专业精深教师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院长范敬宜教授曾任《经济日报》和《人民日报》总编辑;李希光教授曾任新华社高级记者并入选首届“百佳新闻工作者”;刘建明教授曾丹东市广播电视局局长和国际关系学院新闻系系主任;熊澄宇教授曾应邀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尹鸿教授是我国电影学第一位博士;郭镇之教授是我国新闻学第一位女博士等等。科研突出仅2002年建院以来,已获得78项科研项目,包括1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项目、5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等。教师人均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在国内同类院系中居于领先地位,许多科研成果达到领先水平。国际背景拥有海外一年以上工作或学习经历者占70%以上。其中有5位教师在美国、英国和日本获得博士学位,另有多位教师曾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名牌学府访学。●人才培养学院教学注重厚基础、宽口径、国际化。近一半课程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通识类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新闻传播学理论、中外新闻传播史、广播电视系列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报刊编辑、新闻摄影、新媒体理论与实践、媒介经营与管理、广告与公共关系等。其中,“新闻采访与写作”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学院绝大多数教授均为本科生开设专业课,同时学院经常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和业界骨干开设讲座,包括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新华社总编辑和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南振中、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杨正泉、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和韬奋新闻奖获得者翟惠生,以及敬一丹、杨澜、闾丘露薇等。人才培养上,学院一方面强调“读万卷书”,倡导学贯中西,融会古今,要求学生打下广博而坚实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重视“行万里路”,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面向基层,关注国计民生,了解国情民情。近年来,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新闻实践足迹已涉及新疆楼兰古城、内蒙古草原、太行山老区、红军长征路、罗布泊、珍宝岛、北大荒等,收到良好效果。2001级赵晶同学,在新华社实习期间发表的有关报道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