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1.默写古诗文。(1)纵我不往,______?(《诗经•子衿》)(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______,______。(《诗经•蒹葭》)(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一车炭,千余斤,______,______,系向牛头充炭直。(白居易《卖炭翁》)(6)王勃送友人,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句,使读者感受其开阔的胸襟,豁达的情怀;李白送友人,面对离别来临的时刻,“______,______”。(《送友人》),借用动作和声音描画分离的场面,意蕴深远,令人回味无穷。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在山麓、gōuhè______、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2)名人强词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jiǎobiàn______了。(3)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fēnzhìtàlái______。(4)同时,它们也是那些即将在bàofēngzhòuyǔ______中诞生的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走到门口,姑娘们互相推搡着,谁也不肯先进去。

B.面对纷繁冗杂的信息,这个高水平的团队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工作。

C.学校晚会的表演精彩纷呈,我饶有兴趣地袖手旁观。

D.我们说话、做事都应老老实实,不要阳奉阴违。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加快5G发展,深化5G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应用,将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在“经济”后加上“结构”)

B.设计者将“福”文化、“福”元素等融入商品设计开发中时,切忌文化与产品不要貌合神离。(把“不要”删掉)

C.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两大习俗主题是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所组成的。(把“所组成的”删掉)

D.过去一周,广东地区陷入大部分被雨水支配的无奈,广东街坊也成功变身全国最“潮”的仔。(把“变身”改为“化身”)5.班级将举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ㅤㅤ“飞花令”是古代的一种酒令,属“雅”令,因“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故名“飞花令”。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根据示例,写出符合要求的诗句。(提示:留意关键字在句中的位置)(1)“春”:春城无处不飞花——江春入旧年——______——草树知春不久归(2)“花”:花褪残红青杏小——______——春风花草香——日出江花红胜火6.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从两方面概括出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南、北极冰川开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据预测,按现在的速度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水温升高将导致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7.关于《经典常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B.这本书的作者是朱自清,本书写于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

C.这本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

D.在讨论儒家经书时,该书肯定了“经书都是圣人所作”的传说。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当医生提议再做一次手术时,保尔•柯察金冷冷地拒绝了。“不用了。我已经做够了。我已经把我的一部分鲜血献给了科学,剩下的留给我自己派点别的用场吧。”

这段话中“派点别的用场”具体指什么?你对保尔生动幽默的回答有什么感悟?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甲】ㅤㅤ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选贤与能______

②讲信修睦______

③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乙】ㅤㅤ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节选自《资治通鉴》)(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上与群臣论止盗______

②费广则赋重______(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5)实现大同社会是每个人的愿望。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大同社会?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ㅤㅤ材料一:

ㅤ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塑料开始被大量生产并进入人类生活。当前,塑料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大环境挑战之一,和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一起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环境。数据显示,每年都有多达1200万吨塑料垃圾最终流入海洋,预计至2040年将增加两倍。

ㅤㅤ尽可能减少塑料污染,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加强塑料制品的回收再利用,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已为此作出了长足努力。除此之外,还应开拓新的减少塑料使用的生活方式,降低塑料制品在人们生活中的占比,让人们能够选择更为绿色环保的材料制品来替换塑料制品。“以竹代塑”可以增加绿色竹产品的使用比例,减少塑料污染。(摘编自《光明日报》2022年11月14日)ㅤㅤ材料二:

ㅤㅤ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研究显示,竹子的最高生长速度是每24小时1.21米,2-3个月即可完成高生长和粗生长。竹子成熟快,3-5年即可成林,且年年出笋再生,产量高,一次造林可永续利用。竹子分布广泛,资源规模可观。全球已知竹类植物1642种,已知有39个国家竹林面积总计5000万公顷以上,年产竹材超过6亿吨。

ㅤㅤ竹制品用后可完全自然降解,更好地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有数据表明,竹林的固碳能力远超普通林木,是杉木的1.46倍、热带雨林的1.33倍。中国竹林每年可实现减碳1.97亿吨、固碳1.05亿吨,减碳固碳总量达到3.02亿吨。如果全球每年使用6亿吨竹子替代PVC产品,预计将减少4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ㅤㅤ竹木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老一辈人的坚持,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战场,其背后是新一代消费群体、商业群体的观念变迁。

ㅤㅤ科技加速了这个行业的更新迭代,随着新人的加入,竹材下游的消费者正在不断更新。

(摘编自《落实以竹代塑”倡议应该这样做》2022年11月23日)ㅤㅤ材料三:

ㅤㅤ“以竹代塑”不仅能够起到美化环境、减碳固碳、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等作用,还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当前,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全球可持续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以竹代塑”倡议更具时代意义。这一倡议高度契合国际社会对减排减碳的共同期待,同时也顺应了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方向,有助于各国抓住绿色转型的发展契机,以创新为驱动,促进绿色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摘编自《读懂“以竹代塑”倡议的时代意义》2022年11月9日)ㅤㅤ材料四:

ㅤㅤ“以竹代塑”有两个相辅相成的环节,一是生产上“以竹代塑”,二是消费上“以竹代塑”。近年来,碳排放更低的竹制品正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然而在我国的消费环节,“以竹代塑”却做得远远不够,竹制品的市场占有率、认可度还明显不足,塑料制品依然占据绝对优势。何以如此?生产成本高导致使用成本高,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制约因素。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消费,更青睐成本低廉的塑料制品。

ㅤㅤ因此,要让“以竹代塑”在治理塑料污染上发挥重要作用,就有必要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降低消费成本。据专家介绍,当前导致“以竹代塑”产品成本较高的问题根源,在于技术还不够成熟,生产还没有大批量、规模化,更何况,目前我国从事竹产品生产、加工的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质量效益不高、资源利用不充分、政策保障不到位、创新能力不强,它们迫切需要各地政府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协助企业开展融资和技术攻关,使“以付代塑”产品的技能成熟起来、规模化生产搞上去,这样生产成本才能降下来,市场占有率也才会高起来。(摘编自《齐鲁晚报》2022年11月13日)(1)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意思相符的一项是______

A.加强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选择绿色环保的材料制品来替换塑料制品都能减少塑料污染。

B.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竹材行业已步入快速成长的发展阶段,并且其发展前景是极为广阔的。

C.“以竹代塑”倡议完全契合国际社会对减排减碳的共同期待,也顺应当前产业变革大方向。

D.碳排放更低的竹制品正在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其市场占有率、认可度已颇具优势。(2)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______

②______(3)“以竹代塑”有哪些优势?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11.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故乡的元宵

汪曾祺①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

②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会”——赛城隍时才有,元宵是没有的。很多地方兴“闹元宵”,我们那里的元宵却是静静的。

③有几年,有送麒麟的。上午,三个乡下的汉子,一个举着麒麟——一张长板凳,外面糊纸扎的麒麟,一个敲小锣,一个打镲,咚咚当当敲一气,齐声唱一些吉利的歌:格炸炸,格炸炸,麒麟送子到你家……

④我对这“格炸炸”印象很深。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状声词?状的什么声呢?送麒麟的没有表演,没有动作,曲调也很简单。送麒麟的来了,一点也不叫人兴奋,只听得一连串的“格炸炸”。“格炸炸”完了,祖母就给他们一点钱。

⑤街上掷骰子“赶老羊”的赌钱的摊子上没有人。六颗骰子静静地在大碗底卧着。摆赌摊的坐在小板凳上抱着膝盖发呆。年快过完了,准备过年输的钱也输的差不多了,明天还有事,大家都没有兴致。

⑥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孙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等等。

⑦北市口有捏面人的。青蛇、白蛇、老渔翁。老渔翁的蓑衣是从药店里买来的夏枯草做的。

⑧到天地坛看人拉“天嗡子”——抖空竹,拉的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

⑨到泰山庙看老妈妈烧香。一个老妈妈鞋底有牛屎,干了。

⑩一天快过去了。

⑪不过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灯,才算。元宵元宵嘛。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灯节要过几天,十三上灯,十七落灯。“正日子”是十五。

⑫各屋里的灯都点起来了。大妈(大伯母)屋里是四盏玻璃方灯。二妈屋里是画了红寿字的白明角琉璃灯,还有一张珠子灯。我的继母屋里点的是红琉璃泡子。一屋子灯光,明亮而温柔,显得很吉祥。

⑬上街去看走马灯。连万顺家的走马灯很大。“乡下人不识走马灯——又来了。”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圈。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乾隆的走马灯并不“走”,只是一个长方的纸箱子,正面白纸上有一些彩色的小小人,小人连着一根头发丝,烛火烘热了发丝,小人的手脚会上下动。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要不,叫它什么灯呢?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整个画面表现的是《西游记》唐僧取经。

⑭孩子有自己的灯。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下面安四个轱辘,可以拉着走。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绣球灯、马灯都是买的。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两个轱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马灯是两段,一个马头,一个马屁股,用带子系在身上。西瓜灯、虾蟆灯、鱼灯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孩玩的。

⑮有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硬木长方框,约三尺高,尺半宽,镶绢,上画一笔演义小说人物故事,灯节前装好,一堂围屏约三十幅,屏后点蜡烛。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看围屏有两处,一处在炼阳观的偏殿,一处在附设在城隍庙里的火神庙。炼阳观画的是《封神榜》,火神庙画的是《三国》。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

⑯街上有人放花。有人放高升(起火),不多的几支,起火升到天上,嗤——灭了。

⑰天上有一盏红灯笼。竹篾为骨,外糊红纸,一个长方的筒,里面点了蜡烛,放到天上,灯笼是很好放的,连脑线都不用,在一个角上系上线,就能飞上去。灯笼在天上微微飘动,不知道为什么,看了使人有一点薄薄的凄凉。

⑱年过完了,明天十六,所有店铺就“大开门”了。我们那里,初一到初五,店铺都不开门。初六打开两扇排门,卖一点市民必需的东西,叫做“小开门”。十六把全部排门卸掉,放一挂鞭,几个炮仗,叫做“大开门”,开始正常营业。年,就这样过去了。

(选自《汪曾祺全集》,有删改)(1)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介绍了故乡灯节中各种灯的什么特点。(任选其中两种灯介绍即可)(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①段的作用。(3)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4)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这句话的理解。12.请以“万物贵其真”为开头,写一篇文章。

ㅤㅤ要求:

(1)题目自拟;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答案和解析1.【答案】【小题1】子宁不嗣音【小题2】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小题3】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小题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小题5】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小题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解析】答案:

(1)子宁不嗣音(重点字:嗣)

(2)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重点字:溯)

(3)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重点字:磬)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重点字:庇)

(5)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重点字:萧)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答案】【小题1】沟壑【小题2】狡辩【小题3】纷至沓来【小题4】暴风骤雨【解析】答案:

(1)沟壑

(2)狡辩

(3)纷至沓来

(4)暴风骤雨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3.【答案】C【解析】ABD.正确。

C.有误,“袖手旁观”意思是把手揣在袖子里站在旁边看。形容置身事外,不加过问或不予协助。本句是形容自己观看晚会,该词使用属于望文生义。

故选:C。

本题考查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此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答案】D【解析】ABC.正确;

D.有误,语序不当,将“大部分”调至“地区”的前面。

故选:D。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通读所给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通过压缩句子,分析主要成分之间的搭配情况,来找出病因。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5.【答案】【小题1】二月春风似剪刀【小题2】杨花落尽子规啼【解析】示例:(1)二月春风似剪刀(或:夜静春山空、随意春芳歇)

(2)杨花落尽子规啼(或:桃花潭水深千尺、乱花渐欲迷人眼)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6.【答案】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两方面”“低碳生活的必要性”是题目的审题点,我们要认真阅读材料内容,把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提取出来,如“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从供水体系到……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两点“低碳生活的必要性”:只有低碳生活,才能减缓海平面升高的速度、抑制水体污染引发的疾病。

答案:

只有低碳生活,才能减缓海平面升高的速度、抑制水体污染引发的疾病。【解析】本题考查语段概括压缩。要注意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语段主要的信息,并将其按要求概括表达出来,语言简洁明了。

压缩语段是将长文读短的基础,是语文阅读的重要能力。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具体表现为三点: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料中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概括与表达。

7.【答案】D【解析】ABC.正确;

D.有误,在讨论儒家经收时,该书破除“经书都是圣人所作”的传说,从古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状况去认识这些典籍的形成,提出了许多精彩的见解。

故选:D。

本题考查名著常识与内容的识记。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作答。

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8.【答案】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的把握能力。语段中“派点别的用场”具体是指从事写作或文学创作,这也表明主人公已经从过去的绝望或精神危机中解脱出来,重新开始规划新的生活。保尔乐观豁达的态度告诉我们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和磨难都要坚强乐观地生活。

答案:

这段话中“派点别的用场”具体指从事写作。保尔乐观豁达的态度告诉我们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和磨难都要坚强乐观地生活。【解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般战士。

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对重点的人物及其情节进行重点记忆。

9.【答案】【小题1】同“举”,推举【小题2】培养【小题3】兴起【小题4】禁止【小题5】费用【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①句意: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同“举”,推举。

②句意: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修:培养。

③句意: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作:兴起。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重点词语有:恶,憎恨;藏,私藏;力,力气;不必,不一定。句意: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3)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

①句意:(唐太宗)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止:禁止。

②句意:费用增大,赋役就会繁重。费:费用。

(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裕国家就灭亡。断句: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见解阐述。本题作答时,可以抓住[甲]文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和[乙]文的“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等语句,围绕善于纳谏,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中的任意一点来谈即可。

答案:

(1)①同“举”,推举;②培养;③兴起。

(2)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3)①禁止;②费用。

(4)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5)示例:要实现大同社会,当政者要去掉奢侈的花费,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选拔德才兼备的人,一心为公的人。全社会要行动起来,都能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做到人人都能诚信做事,和睦相处,相互宽容。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让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乙】唐太宗和群臣讨论如何禁止盗贼。有人请求用严格的法令来禁止,太宗面含嘲笑着说:“百姓之所以成为盗贼,是因为赋税劳役繁重,官吏贪污,民众饥寒切身,所以才不顾廉耻的。朕应当捐弃奢华,减少费用,轻徭薄赋,任用清廉的官员,让百姓衣食有余,自然就不做盗贼了,哪里需要用重法!”这样过了几年以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遗,外面的大门都不用关闭,商旅之人可以在荒郊野外露宿(都不用担心治安问题)。(唐太宗)皇上又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裕而国家灭亡。所以,君主的忧患,不是来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欲望兴盛,费用就会增大;费用增大,赋役就会繁重;赋役繁重,民众就会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会危急;国家危急,君主就会丧失政权。我常常思考这些,所以就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了。”

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0.【答案】【小题1】A【小题2】竹子成熟快、产量高、环境污染小。【小题3】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协助企业开展融资和技术攻关。【解析】(1)A.正确;

B.有误,由[材料二]中的图表可知中国竹材行业销售额逐年稳定递增,市场规模正在扩大,选项“表明中国竹材行业已步入快速成长的发展阶段”,表述不严谨;

C.有误,根据[材料三]中“以竹代塑倡议更具时代意义。这一倡议高度契合国际社会对减排减碳的共同期待,同时也顺应了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方向”可知,“完全契合”表述有误;

D.有误,根据[材料四]中“竹制品的市场占有率、认可度还明显不足,塑料制品依然占据绝对优势”可知,“其市场占有率、认可度已颇具优势”表述有误。

故选:A。

(2)第①空要求我们从[材料二]中找出“以竹代塑”的原因,通读[材料二],由“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一次造林,可永续利用。竹子分布广泛,资源规模可观……年产竹材超过6亿吨”“竹制品用后可完全自然降解,更好地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可以概括出其原因是:竹子成熟快、产量高、环境污染小。第②空要求我们找出政府推动“以竹代塑”的做法,通读四则材料,可定位到[材料四],由“它们迫切需要各地政府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协助企业开展融资和技术攻关”可得出答案。

(3)题干已经给出答题范围是[材料三],从中找出关键句子整理概括即可。由“‘以竹代塑’不仅能够起到美化环境、减碳固碳、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等作用,还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可以概括出前两点。由“这一倡议高度契合国际社会对减排减碳的共同期待,同时也顺应了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方向,有助于各国抓住绿色转型的发展契机,以创新为驱动,促进绿色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可以概括出后两点。

答案:

(1)A

(2)①竹子成熟快、产量高、环境污染小。

②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协助企业开展融资和技术攻关。

(3)能起到美化环境、减碳固碳、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等作用;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有助于促进各国绿色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助于各国培育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本文是以“以竹代塑”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分析,第二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第三题考查材料内容分析。

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11.【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题干要求写出各种灯的特点,根据⑪段内容可知,本段为过渡段,开启下文关于“灯”的话题。根据⑫段“各屋里的灯都点起来了”和“一屋子灯光,明亮而温柔,显得很吉祥”可知,本段描写的是屋里的灯,特点是明亮而温柔;根据⑬段“上街去看走马灯”和“走马灯很大”“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可知,本段描写的是街上的灯,特点是大而多样;根据⑭段“孩子有自己的灯”和“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孩玩的”可知,本段描写的是孩子的灯,特点是富有童趣;根据⑮段“有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和“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可知,本段描写的是围屏,特点是透亮;根据⑰段“天上有一盏红灯笼”和“看了使人有一点薄薄的凄凉”可知,本段描写的是天上的红灯笼,特点是凄凉。选取以上两点介绍即可。

(2)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从内容上看,首段“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点出主题“故乡的元宵节”,让读者对主题清晰明了,用“并不热闹”形容,交代了故乡的元宵节的特点,使读者进一步对故乡的元宵有初步的认知;

从结构上看,首段与文题“故乡的元宵”相互照应;独句成段,有突出强调的作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联系第②段“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会’——赛城隍时才有,元宵是没有的”等语句可知,首段有引出下文故乡元宵节的内容。

(3)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表达效果。修辞手法:连续运用五个“没有……”的句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气势,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点明“故乡的元宵并不热闹”;联系第⑪段“不过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灯,才算。元宵元宵嘛。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第⑬段“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圈。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第⑭段“孩子有自己的灯。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等语句可知,此句与后文灯节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根据第⑮段“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联系“一处在炼阳观的偏殿,一处在附设在城隍庙里的火神庙。炼阳观画的是《封神榜》,火神庙画的是《三国》”可知,作者对围屏观看的地点和表演的节目了如指掌,表现出了看围屏在故乡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风俗,每个人每年都要看;根据⑮段中“有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可知,看围屏是作者故乡特有的习俗,一提到看围屏就会想起故乡,所以深层次上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留恋与怀念。

答案:

(1)①屋里的灯明亮而温柔②街上走马灯大而多样③孩子们的灯充满童趣④围屏透亮⑤天上飘的红灯笼凄凉

(2)内容上:开门见山,点明故乡元宵的特点。结构上:独句成段,既照应标题,又引出下文对故乡元宵的描写。

(3)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用5个“没有”,突出故乡的元宵并不热闹,与下文灯节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4)表面上写故乡的人年年过灯节都看围屏,表明看围屏已经成为故乡元宵的一个重要风俗;实际上写出了作者对故乡元宵节的留恋与怀念。【小题2】【小题3】【小题4】【解析】本文记叙了故乡灯节中各种灯的特点:屋里的灯:明亮而温柔;街上的走马灯:大而多样;孩子们的灯:多样且充满童趣;围屏:透亮;天上飘的红灯笼:会让人感到凄凉。文章流露出作者对故乡习俗的怀念和对美好岁月流逝的感慨。

句子理解赏析类试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语法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子的修饰成分所起的作用;②修辞分析。从修辞的本身特点去赏析;③情感分析。文学作品常常以情动人,言简意赅,把握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理解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