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上课用1分解课件_第1页
阁夜上课用1分解课件_第2页
阁夜上课用1分解课件_第3页
阁夜上课用1分解课件_第4页
阁夜上课用1分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云游四方(731—74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2.困守长安(746—755)“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3.流亡时期(756—759)4.漂泊西南(760—770)杜甫生平:(712-77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

杜甫一生经历坎坷,青年时代是在盛唐社会中度过的,他经历了壮游生活的激情和梦想,也经历了十载旅居长安的悲辛,体会到了天宝中期危机四伏的社会形势。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期间,杜甫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曾经一度落入叛军之手,后被唐肃宗授官为左拾遗,很快又被贬。乾元二年(759)秋,47岁的杜甫弃官入蜀,开始了晚年漂泊西南的生活。杜甫暮年生活穷困潦倒,病痛缠身,客居天涯,心情沉郁。

杜甫一生经历坎坷,青年时代是在盛唐社会中度过的,他经历了壮游生活的激情和梦想,也经历了十载旅居长安的悲辛,体会到了天宝中期危机四伏的社会形势。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期间,杜甫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曾经一度落入叛军之手,后被唐肃宗授官为左拾遗,很快又被贬。乾元二年(759)秋,47岁的杜甫弃官入蜀,开始了晚年漂泊西南的生活。杜甫暮年生活穷困潦倒,病痛缠身,客居天涯,心情沉郁。《阁夜》的体裁●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

杜甫一生经历坎坷,青年时代是在盛唐社会中度过的,他经历了壮游生活的激情和梦想,也经历了十载旅居长安的悲辛,体会到了天宝中期危机四伏的社会形势。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期间,杜甫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曾经一度落入叛军之手,后被唐肃宗授官为左拾遗,很快又被贬。乾元二年(759)秋,47岁的杜甫弃官入蜀,开始了晚年漂泊西南的生活。杜甫暮年生活穷困潦倒,病痛缠身,客居天涯,心情沉郁。因声求气吟咏诗韵(1)押韵(2)节拍(3)对仗(4)平仄(5)感情

(参照诵读提示)节拍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2---2--1---22---2--1---2对仗

颔联“五更”与“三峡”、“鼓角”与“星河”名词相对,“声悲壮”与“影动摇”主谓结构的词组相对;颈联“野哭”与“夷歌”、“千家”与“数处”名词相对,“闻”与“起”动词相对,“战伐”、“渔樵”名词相对;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押ao韵偶句押韵押韵

“阁夜”,即西阁之夜。杜甫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共住了一年零九个多月(765~767),先后在赤甲、西阁、瀼西、东屯居住。《阁夜》就是大历元年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整个社会还很动荡,巴蜀地区也陷入了战乱之中。永泰元年(765)闰十月,剑南节度使郭英乂与西山都知兵马崔旰互相残杀,导致蜀中大乱。《阁夜》就是在这样一种动荡的时代背景中创作出来的,社会的苦难和个人生活的坎坷,在杜甫忧国爱民的胸怀中流淌出充满悲慨气息和深厚历史感的诗句。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

当时,蜀中军阀连年混战,吐蕃不断侵袭蜀地,加之好友李白、严武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岁暮:指冬季。明写时序,暗含自己已届暮年之意。短景:指冬天日短。此处深意是说光阴苦短。催:这一动词,逼真地写出衰年岁暮,久客不归,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相催。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万里漂泊之意。

“催”和“寒”两个字,既是写景,又有作者的人生感受。光阴催促着每一天的日升月落,而作者自己也被光阴催促着步入了暮年,国事家事天下事,忧心的事情很多,想做的事情很多,可是时光的流逝让人不得不产生一种来日无多的紧迫感。冰天雪地固然寒冷,对于贫病交加、漂泊天涯的杜甫来说,心境的凄寒也和这个冰天雪地的寒宵融为一体了。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岁暮时节,冬日傍晚,刚刚放晴的太阳好像被催促着似的匆匆收敛了最后一抹余辉。夜晚来临了。这是一个霜雪初停的寒夜,无边无际的霜雪好像蔓延到天边,银白色的雪光散发出阵阵寒意,衬托得这个夜晚越发冷寂了。这两句诗虽然没有一个词提到作者的心境,但是作者孤寂的心境已经蕴含其中了。

首联点明写作时间,环境,借雪夜初霁之景,烘托出诗人凄苦悲凉的心境。這一联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痛的笔调。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鼓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五更:古时将一夜分为五更,即接近天明了。此时,愁人不寐,那鼓角之声更显得悲壮感人。从侧面烘托出兵革未息、时局动荡、战争频仍的气氛。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天上星河虽然壮观无比,但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这似乎与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写诗人冬夜闻见之景。形象鲜明,音律铿锵,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寓情于景,借眼前雄浑伟丽之景传达出诗人此际沉郁悲慨的心情。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后汉书·祢衡传》云:“(曹操)闻衡善击鼓,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击鼓之法,也指用此法击鼓)蹀躞而前,容态各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

《汉书·天文志》云:“元光(武帝年号)中,天星尽摇,上以问候星者,对曰:‘星摇着,民劳也。’后伐四夷,百姓劳于兵革。”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联系这两个典故,“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之中则有一番深意:悲壮的鼓角声是国家失序、民有怨气的表现,星河动摇是百姓劳顿的反映,战乱频仍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不言而喻。请对颔联的写作手法进行赏析视听结合:前一句写听觉,后一句写视觉。对偶:五更—三峡鼓角—星河声悲壮—影动摇用典:星河影动(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此两句形象鲜明,音律铿锵,寓情于景,借眼前雄浑伟丽之景传达出诗人此际沉郁悲慨的心情。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荒野中此起彼伏的哀哭声,使诗人深刻地意识到战争带给人民的无穷灾难;天还未大亮,山城四处已飘荡起打渔砍柴人的歌声,更使诗人意识到当地百姓为生计而操劳的艰辛。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夷

写拂晓前所闻,真实刻画夔州偏远凄凉的景象,“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写“野哭”而多至千家,是战乱而致。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上下句形成对比,有人忧有人愁。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此时的蜀中,外有吐蕃军队的侵扰,内有军阀的混战,战祸绵延多年,人民死伤无数。

惨痛的哭声和凄凉的歌声交汇于诗人胸中,使这位忧国忧民的仁者心情异常沉重。但自己现在是天涯羁旅、衣食不给之客,又怎么有能力去涤荡乾坤,救民水火呢?

这两句诗写得异常凄凉悲怆,作者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怀溢于言表。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卧龙:指诸葛亮。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杜甫曾屡次咏到他:“公孙初据险,跃马意何长?”(《白帝城》)“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上白帝城二首》)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尾联写诗人在知交零落、存者音信不通的情况下,聊以公孙述、诸葛亮终归“黄土”自解,一世之雄,而今安在?他们不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吗!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尾联借古人贤愚同归于尽聊以自慰,感慨深沉,更显示出内心的凄苦万状。现实生活中,征、诛、掠更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在死亡,我眼前这点寂寥孤独,又算得了什么呢?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一、文脉梳理凄凉忧惧无奈悲天悯人伤时感世所见、所闻、所感

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感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探究阁

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此诗写了诗人多种感慨。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此诗向来被誉为杜律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诗人、文士如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之伦更足以代表当时“社会的良心”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肯尼斯·雷克斯罗思(KennethRexroth,1905-1982),被称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第一位重要的诗人。雷科斯罗思19岁的时候,开始对杜甫产生了兴趣。从那时起,他对杜甫以及中国诗歌的热情与日俱增。他对杜甫诗中表现出的一种悲愁和感伤的情绪是有着认同的,他认为杜甫的诗解决了“人在孤寂之时如何自处”的重大问题。

清人云:“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所谓地才之于杜甫,是指那地负海涵般的博大心胸和兼善众体集其大成的创作实绩。

如果说李白的一生主要是在漫游中欢度,杜甫的一生大半是在漂泊中苦熬,所以李白成了太平盛世的首席领唱,他是对辉煌盛唐青春的歌唱,而杜甫则成了人间苦难和苦难人生的首席歌者,他唱出了历经动乱后的悲凉之音。

杜甫诗中对君国安危的忧心烈烈、赤心拳拳,对民族存亡的诚心惦念、焦心牵挂,对黎庶忧乐的痴心关注、真心同情,都毕其一生没有丝毫衰减。

——梁启超又呈吴郎诗作于大历二年(767)秋。吴是杜甫的亲戚,杜甫在夔州瀼西草堂迁居东屯后,将原住房借给了新来的司法参军吴郎居住。他院内有几株枣树。邻居有个寡妇很贫困,每年都来打枣子度日。吴郎把院子插上了篱笆以防外人进入,那位寡妇找杜甫,求他写信给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杜甫的牵挂太多,家国、人民、亲朋以至于隔壁的邻居,他为苦难而生而议论而抒情,心情的郁结导致诗的郁结,心境的悲凉带来了风格的悲凉,一种独特诗风——沉郁顿挫,在时代悲风苦雨的浸染下,在遍地刀兵水火的锻造中,在人民血泪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