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大鹏新区自然灾害救助_第1页
深圳市大鹏新区自然灾害救助_第2页
深圳市大鹏新区自然灾害救助_第3页
深圳市大鹏新区自然灾害救助_第4页
深圳市大鹏新区自然灾害救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圳市大鹏新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深圳市大鹏新区应急管理局2020年7月-1-一、总则(一)编制目的为妥善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建立健全新区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灾害救助行为,提高灾害救助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进一步提升新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特制定本预案。(二)编制依据在遵照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广东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深圳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深圳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深圳市大鹏新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总体要求基础上,本预案编制重点依据自然灾害救助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政府规范性文件。表1专项编制依据序号专项领域相关指导、规范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5《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务院令第577号)6《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办函〔2016〕25号)7《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条例》8《广东省防震减灾条例》9《广东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粤府令第246号)10《广东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粤府函〔2017〕53号)11《深圳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深府办函〔2016〕197号)12《深圳市防台风预案》(2019年修订版)13《深圳市防汛预案》(2019年修订版)14《深圳市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深应急规〔2019〕3号)15《深圳市救灾物资储备指引(试行)》(三)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救助的首要任务,及时向受灾人员提供食品、饮用水、临时住所、医疗救治等应急救助,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2.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在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新区应急管理局牵头组织协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办事处夯实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等自然灾害救助的前沿阵地,条块结合构建指挥统一、分工明确、协调有序、配合密切、运转高效的灾害救助机制。3.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坚持鼓励支持、引导规范、效率优先、自愿自助原则,完善政府与社会力量协同救灾联动机制,鼓励支持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公益性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全方位参与常态减灾、安置灾害、恢复重建等工作,构建多方参与的社会化防灾减灾救灾格局。(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大鹏新区范围内发生的水旱灾害、台风、暴雨、高温、寒冷、大风、冰雹、雷电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需要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适用本预案。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事件造成人员伤亡或威胁人员安全,需要实施紧急转移、避险安置、临时生活救助的,可参照本预案执行。(五)新区自然灾害及救助现状1.新区自然灾害风险分析(1)台风深圳市平均每年受到4.2个台风影响,台风影响大鹏新区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2012年至2018年,深圳市气象局共发布大鹏新区台风预警信号92次,其中,白色预警43次,蓝色预警32次,黄色预警10次,橙色预警4次,红色预警3次。台风引发的强风危害范围很广,包括各类危旧住房、厂房、工棚、在建工程、市政公用设施等因强风倒塌后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海上船只、陆上交通、输电线路、通讯设备、供水设施均会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同时台风的出现多数伴有暴雨、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易造成城市内涝、房屋损毁、人员伤亡、渔业损失等。(2)暴雨大鹏新区地处深圳市东南部,三面环海,受热带季风影响较大,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2300毫米左右。2012年至2018年,深圳市气象局共发布大鹏新区暴雨预警信号229次,其中,黄色预警191次,橙色预警35次,红色预警3次。参考《深圳市主要气象灾害风险提示》(深应急〔2019〕222号),新区各办事处达到以下降雨阈值时,路面及地势低洼地段易发生积水,有道路堵塞、人车被困的风险:葵涌办事处:半小时雨量≥40mm或1小时雨量≥60mm或3小时雨量≥90mm;大鹏办事处:半小时雨量≥45mm或1小时雨量≥65mm或3小时雨量≥100mm ;南澳办事处:半小时雨量≥45mm或1小时雨量≥65mm或3小时雨量≥110mm 。同时,暴雨易引发洪涝,洪水漫溢河道或造成堤防溃决时会淹没河道两侧、沿海地势低洼地区,造成人员伤亡、房屋损毁、道路淹没中断、企业停工等;电力设备遭遇水浸时可发生漏电、电力供应中断;危房、边坡、简易工棚、挡土墙等受暴雨影响可能出现垮塌,并造成人员伤亡;此外,暴雨还可诱发滑坡、崩塌、地陷、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3)雷电根据2012年至2018年深圳市雷电监测预警数据显示,大鹏新区雷电预警次数总计549次。大鹏新区森林覆盖率高、能源设施众多,雷电灾害引起的强大的电流、炙热的高温、强烈的电磁辐射以及猛烈的冲击波等物理效应,易造成电力、通讯等设备设施的干扰,高层建筑的电路中断等问题,甚至可能击中危险化学品储存等能源设施装置。(4)高温大鹏新区气温普遍偏高,年平均温度22.5℃左右。根据深圳市气象局发布的监测预警信息,2012年至2018年,新区高温预警共发布79次,其中,黄色预警72次,橙色预警7次。高温天气易造成使用电量大幅增加、城市居民中暑人数上升,由于高温导致的身体不适人数而晕倒的人数也较多,且易发生林区枯枝等干燥物自燃,进而衍生次生灾害。(5)寒冷大鹏新区寒冷气候相对较少,2012年至2018年,仅发布寒冷黄色预警47次,橙色预警7次。低温天气易造成市民使用燃气增加,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明显增多,大风降温容易引发感冒、气管炎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此外,大鹏新区还面临其他自然灾害(如地震、森林火灾等)风险,各类灾害均可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新区自然灾害救助现状大鹏新区灾害救助工作主要集中在汛期(台风、暴雨灾害)。2012年至2018年,新区转移安置人数最多的5个台风分别是:2018年“山竹”8444人;2016年“海马”2634人;2016年“妮妲”2075人;2017年“天鸽”1417人;2017年“苗柏”1230人。大鹏新区共有37个室内应急避难场所,可容纳6570人(其中,南澳办事处12个,可容纳2300人;大鹏办事处12个,可容纳2600人;葵涌办事处13个,可容纳1670人)。场所分布设立在学校、文体中心、社区、敬老院、社区活动中心等区域(其中,学校4个,文体中心2个,社区25个,敬老院1个,社区活动中心3个)。场所总面积为11560平方米,其中葵涌办事处3340平方米,大鹏办事处3420平方米,南澳办事处4800平方米。(因南澳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场地被定为危房,暂时未对外开放;大鹏文体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因2018年“山竹”台风影响篮球馆损坏,暂未对外开放。)新区建有一个区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位于大鹏办事处王母第一工业区,仓库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按照区级转移安置0.5–0.7万人的规模标准,储备了三大类物资,包括生活保障物资类、应急救灾物资类、管理维护物资类,具体明细见附件。二、组织机构及职责(一)组织架构在大鹏新区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新区应急委”)的领导下,成立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协调新区自然灾害救助及相关保障工作。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新区应急管理局,承担专项指挥部日常工作。总指挥:由新区管委会分管应急管理工作的新区领导担任,负责全面主持新区灾害救助工作。副总指挥:由新区应急管理局主要负责人、受灾地办事处主要负责人担任,负责全面了解相关情况,协调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协助总指挥开展工作。执行总指挥兼现场指挥官:由新区应急管理局分管灾害救助工作的局领导担任,履行现场决策、指挥、调度等职责。成员单位:新区应急管理局、新区综合办公室、新区统战和社会建设局、新区政法办公室、新区发展和财政局、新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新区科技创新和经济服务局、新区住房和建设局、新区水务局、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新区群团工作部、新区建筑工务署、各办事处、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大鹏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大鹏管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大鹏监管局、大鹏公安分局、大鹏交警大队、大鹏新区消防救援大队、大亚湾海事局、市燃气集团公司大鹏分公司、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大鹏分公司、市水务集团公司大鹏分公司、南澳自来水公司等。(二)各部门和单位职责1.新区应急管理局(1)负责编制和修订新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负责新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灾情报告制度,健全自然灾害信息资源获取和共享机制,统一发布灾情信息;(3)承担灾情的统计、核查、损失评估等灾害救助需求分析工作,并向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提出灾害救助相关工作建议;(4)传达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关于自然灾害救助的指令,并组织落实;(5)组织协调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6)组织、指导、协调新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灾时统一发布应急避难场所启用指令;(7)组织编制新区救灾物资储备规划、品种目录和标准并组织实施,负责新区救灾物资的收储、轮换和日常管理;(8)牵头建立救灾物资调拨制度,在救灾时根据需要统一调度;(9)组织开展救灾捐赠工作,因灾毁损房屋恢复重建的补助和受灾群众生活的救助,按权限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10)向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市应急管理局等报告新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进展;(11)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交办的自然灾害救助其他相关工作。2.新区综合办公室提出救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意见,指导相关单位有序开展新闻发布,收集网络舆情动态,指导相关单位开展网络舆情应对。3.新区统战和社会建设局(1)负责新区残疾人、老龄人、三无人员等社会脆弱性目标群体(困难群体)的登记建档;(2)协助相关部门区属福利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开放和管理工作;(3)配合灾害救助中涉及港澳台同胞、侨胞、民族宗教事务的信息核实与协调处置;(4)协助与市殡仪馆联系做好遇难人员遗体处理;(5)必要时协调驻新区部队参与救灾工作;(6)当自然灾害救助结束后,受灾群众仍未得到基本生活保障时,负责后续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工作。4.新区政法办公室负责为受灾群众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服务。5.新区发展和财政局(1)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有关工作经费,列入新区年度财政预算予以保障;(2)负责救灾资金的预算安排、资金拨付,保证救灾资金及时到位,并会同有关部门对救灾资金监管有关财政财务法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6.新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1)合理调配医疗卫生资源,及时组织医疗卫生队伍赴灾区做好医疗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为受灾群众提供医疗卫生保障;(2)组织开展灾区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等公共卫生的监督管理,以及灾区疫情监测工作;(3)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结束后,做好灾区防疫消杀工作;(4)组织指导新区学校对学生、幼儿进行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演练工作;(5)组织落实新区学校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6)组织、指导灾区学校灾后恢复教学工作,协调有关单位共同做好灾后校舍恢复重建。7.新区科技创新和经济服务局(1)协调新区供电部门、各运营商尽快恢复受损的供电设施、通讯设施;(2)协调加油站对手续完备的应急设备、设施等给予优先加油;(3)协调市场供应渠道,保证灾区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8.新区住房和建设局(1)指导、协调、督促有关企业尽快恢复受破坏的城市燃气供应设施;(2)做好在建工程安全防范工作,检查、督促各办事处落实危(旧)房内人员等避灾对象转移安置工作。9.新区水务局(1)组织水情、汛情监测,水资源的调度;(2)组织指导城市供水工程设施的抢修工作,尽快恢复供水;(3)组织为灾区安置救助提供应急供水保障,确保灾区饮用水安全。10.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1)指导新区各旅游景区景点、文体场馆、酒店及相关企业和单位做好游客的安全疏散、避险安置工作;(2)组织落实新区文体场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11.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1)指导新区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2)做好职责范围内灾后损毁市政设施、环境卫生的清理与恢复工作。12.新区群团工作部组织新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志愿者队伍参与协助灾害救助、灾区群众心理辅导等工作。13.新区建筑工务署负责新区交办的重大防灾及灾后建设项目实施。14.各办事处(1)组织制定本辖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开展自然灾害救助知识宣传、教育、培训、应急演练等工作;(2)负责本辖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开展灾情的收集、统计、损失评估,按要求及时上报灾情信息;(3)对辖区脆弱性目标、困难人群进行登记,掌握辖区危险区域人口分布情况,负责本辖区灾害救助需求分析;(4)组织落实本辖区市属、区属以外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灾时组织本辖区应急避难场所启用开放及安置救助工作;(5)组织落实本辖区救灾物资储备,灾时组织本辖区救灾物资调拨使用;(6)组织本辖区自然灾害救助预警响应和应急响应,做好受灾人员疏散避险安置工作;(7)负责对新区既有危旧房屋进行登记建档;(8)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交办的自然灾害救助其他相关工作。15.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大鹏管理局(1)组织次生地质灾害排查,加强监测预警,防范次生地质灾害;(2)及时接收转发上级海洋部门对新区沿海海啸灾害的预测预警信息;(3)及时收集、统计、评估新区林业、渔业受灾情况,核报相关受灾信息,指导灾后林业重建工作;(4)指导协调新区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工作;(5)指导新区灾后重建规划。16.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1)负责灾区突发环境事件监测、监控与评估工作;(2)会同新区水务局做好灾区饮用水环境的监测监督,指导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17.市交通运输局大鹏管理局(1)组织、指挥、协调抢修管养范围内损毁的道路、桥梁、隧道、码头等设施;(2)组织协调运力,做好抢险救灾人员、应急物资、撤离人员的紧急运输工作。18.深圳市公安局大鹏分局(1)负责灾区的治安秩序维护,协助组织灾区群众的紧急转移工作;(2)协助做好遇难人员信息核对;(3)查处散布谣言、制造恐慌的违法行为。19.大鹏交警大队负责灾区交通管制和疏导工作,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20.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大鹏监管局(1)会同各办事处及时收集、统计、评估新区农业受灾情况、核报相关受灾信息;(2)加强市场监管,维护灾区市场稳定;(3)组织各办事处进行灾区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4)负责灾区食品、药品安全应对处置工作。21.大鹏新区消防救援大队(1)组织实施综合应急救援和消防应急抢险救灾工作;(2)负责灾区消防安全管理,督促有关单位灾后清除消防安全隐患。22.大亚湾海事局(1)组织海难搜寻救助、海上救助与抢险打捞等应急处置工作;(2)协助水上交通管制工作,维护水上交通秩序。23.市燃气集团公司大鹏分公司负责燃气设备和设施抢险、抢修工作,防范次生灾害,尽快恢复燃气供应。24.大鹏供电局负责管辖范围内的电力系统恢复及电力设施的抢险、抢修、紧急供电设备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电力供应。25.市水务集团公司大鹏分公司、南澳自来水公司确保所管辖范围内自来水供应、雨水收集与排放、污水收集与处理正常。三、监测预警(一)预警信息接收新区应急管理局组织建立健全自然灾害信息资源获取和共享机制,依托新区应急指挥中心(新区应急行政值班中心),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工作制度,及时接受气象、水利、国土、海洋、地震等部门发布的各类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新区应急管理局在接到上级发布的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后,立即向相应的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报告,并通报新区自然灾害救助有关部门和单位。(二)预警信息传播新区自然灾害救助有关部门和单位组织将灾害预警信息在本辖区、本行业、本领域内进行传播。各办事处组织通过电子显示屏、宣传栏、宣传车、物业广播、电话与传真等方式及时传播灾害预警信息,指导监督社区将有关预警信息逐门逐户传播通知到位,特别对于老年人、残障人员、非汉语人群等特殊人员,以及医院、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通信盲区,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通知方式。(三)预警响应行动新区应急管理局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灾害预警信息,会同新区自然灾害救助有关部门和单位,结合新区自然、地理、人口、社会经济等综合情况,对可能出现的灾情进行预评估,分析灾害救助需求,并向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报告,提出启动自然灾害救助预警响应建议。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根据预警预报与灾害防御工作需要,决定启动自然灾害救助预警响应,组织自然灾害救助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下列一项或多项措施:1.向社会发布规避自然灾害风险的警告,宣传避险常识和技能,提示公众做好自救互救准备;2.组织加强对重点区域、场所、部位巡查排查,加强对易受自然灾害危害的社区以及公共场所的安全保障;3.组织核实渔船渔排、暴潮巨浪高危区、洪涝高危区、地质灾害隐患点、老旧屋村、危房、砖瓦房、在建工地、活动板房、简易工棚、临时厂房等危险区域人口情况,评估疏散转移和安置救助需求;4.督促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单位加强值班值守、应急救灾队伍加强备勤,保持联络畅通;5.核查新区、办事处、社区、应急避难场所救灾物资储备情况,提前调拨救灾物资并预置到位,做好基本生活救助的准备;6.根据避险安置工作需要,提前启用开放应急避难场所,组织危险区域人员进行预防性疏散、转移和安置;7.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单位建议采取的其他措施。(四)灾情报告新区应急管理局根据《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和《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建立新区灾情报告制度,组织协调新区自然灾害救助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灾情信息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和共享工作。新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值班电话;值班传真1.灾情报告制度(1)灾情初报新区范围内发生自然灾害后,各办事处应第一时间了解掌握本辖区灾情,并于灾害发生后30分钟内电话报告、60分钟内书面报告新区应急管理局。对于较大以上灾害,各办事处核实情况后应在20分钟内电话报告、45分钟内书面报告新区应急管理局。新区应急管理局在灾害发生后的2小时内,将反映灾害基本情况的主要指标向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市应急管理局报告。接到上级应急管理部门要求核报灾情信息的指令后,新区应急管理局应及时反馈。对具体情况暂不清楚的,应先报告事件大概,随后抓紧了解反馈详情。原则上,电话反馈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书面反馈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2)灾情续报灾情续报可以报多次。在灾情稳定前,新区应急管理局、各办事处均须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24小时零报告制度是指在灾害发展过程中,每24小时须上报一次灾情和救援救灾工作动态,即使数据没有变化也须上报,直至灾害过程结束。各办事处每天上午8时前将截至到前一天24时的灾情向新区应急管理局报告,新区应急管理局每天上午9时向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市应急管理局报告。遇到特别重大灾情或灾情变化,根据需要随时报告。(3)灾情核报灾害结束或灾情稳定后,新区应急管理局组织自然灾害救助有关部门和单位,全面开展灾情核定工作,并逐级上报。各办事处在灾害结束或灾情稳定后3日内,将经核定的本辖区灾情和救援救灾工作数据报告新区应急管理局。新区应急管理局在灾害结束或灾情稳定后5日内,将经核定的新区灾情和救援救灾工作数据,向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市应急管理局报告。2.灾情报告的内容灾情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灾害发生时间、灾害种类、地点、受灾范围、灾害造成的损失以及救灾工作开展情况。灾情初报时,报告内容应包括反映灾害基本情况的主要指标:受灾人口、因灾死亡失踪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需紧急生活救助人口。根据《自然灾害灾情统计第1部分:基本指标》(GB/T24438.1—2009)和《自然灾害灾情统计第2部分:扩展指标》(GB/T24438.2—2012),反映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主要指标包括以下几类:(1)人口受灾:包括受灾、死亡、失踪、伤病、紧急转移安置人口、被困人口等。(2)房屋受灾:包括倒塌、严重损坏、一般损坏房屋户数。(3)农、林、牧、渔业受灾。(4)工矿企业受灾。(5)基础设施受灾:包括交通、水利、海洋、电力、市政公用、通信等设施。(6)社会事业损失:包括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社会福利等系统。(7)其他损失:如公园绿地、城市行道树、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自然文化遗产等受灾。新区自然灾害救助指挥部协调各成员单位做好灾情信息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和共享工作。新区应急管理局负责做好自然灾害救助的值班值守、信息综合、上传下达工作,其他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收集和提供灾害损失以及防御等情况报告新区自然灾害救助指挥部;新区办事处以及相关社区将收集的灾情以及先期处置情况进行上报。四、应急处置(一)先期处置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地办事处立即组织力量开展先期救助工作:1.控制并监测灾害现场,防止灾害继续扩大,或发生次生、衍生灾害;2.组织应急救援力量和工作人员,营救并转移受灾人员;3.启用开放应急避难场所,集中安置受灾群众,提供衣、食、住、医等基本生活救助服务;4.发动辖区企事业单位人员、基层干部、群众,开展自救互救;5.维护好灾害现场和应急避难场所内秩序;6.按要求收集并向新区应急管理局报告灾情信息。(二)应急响应启动1.应急响应分级按照新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实际需求,并与市级应急响应启动条件相衔接,将新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划分为I级、II级、III级、IV级4个等级。其中,I级为最高响应等级,II级、III级、IV级等响应等级逐级降低,对应的自然灾害影响程度逐级降低。根据《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划分基本要求》(GB/T29425—2012),对于同一次自然灾害过程,新区响应级别应比市级响应级别高一级,即:新区III级、II级应急响应分别衔接市级IV级、III级应急响应,新区I级应急响应衔接市级II级以上应急响应。参照《深圳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的市级应急响应启动标准,明确新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具体分级启动条件如表2所示。表2新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分级启动条件应急响应级别启动条件IV级1)自然灾害对新区造成的影响达到以下任一条件:①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在200人以下;②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40间或12户以下;2)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认为需要启动本级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其他情况。III级1)自然灾害对新区造成的影响达到以下任一条件:①死亡(含失踪)3人以下;②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在200人以上,1200人以下;③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40间或12户以上,80间或24户以下;2)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启动全市IV级灾害救助应急响应;3)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认为需要启动本级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其他情况。II级1)自然灾害对新区造成的影响达到以下任一条件:①死亡(含失踪)3人以上,10人以下;②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在1200人以上,2000人以下;③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80间或24户以上,200间或60户以下。2)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启动全市III级灾害救助应急响应。3)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认为需要启动本级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其他情况。I级1)自然灾害对新区造成的影响达到以下任一条件:①死亡(含失踪)10人以上;②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2000人以上;③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200间或60户以上。2)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启动全市II级以上灾害救助应急响应。3)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认为需要启动本级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其他情况。注:应急响应分级启动条件中,“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2.应急响应实施(1)当达到IV级响应启动条件时,由新区应急管理局启动相应级别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由受灾地办事处负责指挥灾害救助工作。受灾办事处在负责灾害救助的同时,及时向新区应急管理局报告救灾工作情况。新区应急管理局可派出工作组至受灾地,指导办事处灾害救助工作;必要时,可报请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提级指挥。(2)当达到III级响应启动条件时,由新区应急管理局向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提出启动相应级别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建议,经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同意后组织实施,由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灾害救助工作。(3)当达到II级、I级响应启动条件时,由新区应急管理局向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提出启动相应级别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建议,经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同意后,报告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由市级以上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决定启动相应等级响应并发布启动应急响应程序的指令。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在上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或其派驻工作组的指导协调下,统一组织、指挥、协调新区自然灾害救助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灾害救助工作。(三)应急响应措施1.IV级响应措施新区应急管理局视情况派出工作组,指导受灾地办事处组织协调开展本辖区灾害救助工作。受灾地办事处在先期救助工作基础上,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应急响应措施:(1)立即启动办事处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向本辖区相关危险区域、单位、人员发布公众防范措施和应急避难场所启用公告;(2)实行24小时值守,随时与新区应急管理局保持通讯畅通;(3)以社区为单元,并进一步划分责任网格区,对危险区域人员实行有组织的避险转移,引导疏散至应急避难场所或其他安全地带;(4)指定责任人和联络员负责本辖区应急避难场所安置救助工作的现场指挥与联络,组织做好避难人员信息登记与核对,场所接收和发放物资清点、登记与核对;(5)紧急调拨、运输办事处储备的救灾物资,统筹调配本辖区各社区、各应急避难场所所需救灾物资;(6)协调辖区派出所调配安全保卫力量,做好应急避难场所启用后的安全保卫工作;(7)协调辖区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应急避难场所灾时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工作;(8)组织向受灾(避难)人员发放食品、饮用水、衣被等应急救助物资,保障人员基本生活,即:有饭吃、有衣服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所(休息)、有医疗救治;(9)抚慰受灾(避难)人员,关注思想情绪变化;(10)受灾地办事处分析评估本辖区灾情趋势和灾害救助需求,采取其他必要的救助措施。2.Ⅲ级响应措施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新区应急管理局具体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在采取IV响应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应急响应措施:(1)新区应急管理局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召开会商会,分析辖区受灾形势,研究制定具体灾害救助措施;(2)根据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需要,新区应急管理局牵头成立新区灾害救助现场工作组,前往灾区组织协调受灾(避难)人员基本生活救助和相关善后处置工作;(3)新区应急管理局汇总灾情信息,按要求向新区管委会、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报告;(4)新区应急管理局统一调度新区储备的救灾物资,根据需要紧急调拨、运输至灾区、应急避难场所或其他安置点;(5)根据紧急避险及转移安置工作实际需要,各办事处可在本辖区协调指定符合要求的安全场所作为临时应急避难场所;(6)当应急避难场所受到安全威胁、超过可容纳人数上限或出现其他需要进行转移安置的情况时,新区应急管理局统筹新区应急避难场所资源,组织协调紧急转移受灾(避难)人员至其他可用应急避难场所或安全地带;(7)新区应急管理局会同新区群团工作部、各办事处,广泛发动、引导、协调社会力量参与灾害救助工作;(8)公安、消防、卫生、城管、交通、水务(供水)、供电、通信,按照职责分工,组织落实灾区和应急避难场所启用后的安全保卫、消防安全、紧急医疗、卫生防疫、垃圾清理、交通运输、供水、供电、通信保障等工作;(9)必要时,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可以向社会征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人力等资源,用于保障受灾(避难)人员转移避险及基本生活;(10)新区自然灾害救助有关部门和单位经会商后,认为有必要采取的其他救助措施。3.Ⅱ级响应措施在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的指导、协调下,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组织自然灾害救助相关部门和单位,在采取III级响应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应急响应措施:(1)协调新区有关部门和单位参与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组织召开的会商会,分析灾区形势,研究救灾支持措施;(2)为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派出的工作组前往灾区了解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救灾工作,做好各项保障工作;(3)新区自然灾害救助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工作职责,按照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或其派出工作组的救灾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落实各项灾害救助及相关保障工作;(4)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根据灾情发展与灾害救助需求,提请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协调调拨市级救灾资金、物资装备、人员队伍支持新区灾害救助工作;(5)新区应急管理局根据需要,报请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新区管委会同意后,组织开展新区辖区内的救灾捐赠活动,并报市应急管理局备案;(6)落实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的其他工作指示。4.I级响应措施在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的指导、协调下,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在采取II级响应措施的基础上,全力配合协助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落实国家、省自然灾害的救助工作要求。(三)灾情信息发布按照分级响应原则,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负责启动新区IV级、III级灾害救助应急响应时的信息发布工作。在新区综合办公室的协调指导下,按照及时、准确、客观的要求,由新区应急管理局负责起草信息稿件并统一发布。信息发布的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中有关人员伤亡情况、受灾损失情况、抗灾救灾的动态及成效、下一步安排、需要说明的其它问题等。(四)应急终止灾情稳定,救助应急工作结束,经评估短期内灾害影响不再扩大或已经减轻后,由启动应急响应的机构宣布降低应急响应级别或终止应急响应。五、灾后救助和恢复重建原则上,较大和一般级别自然灾害的救助和恢复重建资金由新区财政解决,特别重大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救助和恢复重建资金由市、新区两级财政共同分担。(一)灾后救助1.过渡性生活救助灾害结束或灾情稳定后,新区应急管理局组织新区自然灾害救助有关部门和单位,评估灾区过渡期生活救助需求情况,可根据特殊情况,临时制定短期过渡性救助政策,并落实相关过渡性生活救助措施。新区发展和财政局及时拨付过渡期生活救助资金。新区应急管理局指导有关部门和受灾地办事处做好过渡期生活救助的人员核定、资金发放等工作。灾害发生半年后生活仍然有困难的灾民,符合条件的可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新区应急管理局负责监督检查灾区过渡期生活救助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定期通报灾区救助工作情况,在过渡期生活救助工作结束后组织绩效评估。2.冬春救助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当年冬季、次年春季,新区管委会为生活困难的受灾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救助。由新区应急管理局按照冬春生活救助有关要求,核查、确认救助对象,编制工作台账,制定救助工作方案,经新区发展和财政局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市应急管理局备案。根据新区灾情评估情况,新区管委会向市财政和应急管理部门提出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申请,上级资金下拨后,专项用于帮助解决新区冬春受灾群众吃饭、穿衣、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难。3.救灾捐赠全区性救灾捐赠活动,由新区应急管理局报请新区管委会同意后组织实施,并报市应急管理局备案。新区应急管理局依照国家、省、市有关救灾捐赠管理工作的法律规章,结合新区实际,制定严格的救灾捐赠工作流程,严明工作纪律,建立责任制度,指导和监督救灾捐赠款物接收机构和有关慈善组织,做好捐赠款物接收管理工作,做到手续完备、专账管理、专人负责、账款相符、账目清楚,并向捐赠人出具由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救灾捐赠款物使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章程的规定,坚持尊重捐赠者意愿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符合国家、省、市、新区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有关要求。在统筹安排各类救灾捐赠款物时,对有明确捐赠意向的,按捐赠人意向安排使用;对重复集中于同一地区或同一项目的定向救灾捐赠款物,按照规划要求,在与捐赠人协商后调整使用;对无明确捐赠意向(非定向)的救灾捐赠款物,优先用于民生项目,同时兼顾地区之间、项目之间投资规模和建设标准的基本均衡。(二)恢复重建1.倒损房屋重建新区应急管理局组织核定灾后倒损住房情况,建立因灾倒塌房屋台账。倒损住房重建采取自建、援建和帮建相结合的方式,要尊重群众意愿。倒损房屋重建工作由规划部门统一规划,住房建设等部门共同参与,由受灾地办事处负责组织实施。重建资金可通过政府救助、社会互助、自行借贷、政策优惠等多种途径解决。重建规划和房屋设计要因地制宜,科学安排项目选址,避开地震断裂带、地质灾害隐患点、泄洪通道等,提高抗灾设防能力,确保安全。2.其他恢复工作新区自然灾害救助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具体组织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灾后修复,组织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市场经营、教育教学秩序。(三)保险赔付充分发挥深圳市巨灾保险的灾害风险转移和损失补偿作用,自然灾害发生后,新区应急管理局协调巨灾保险承保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及时对受灾群众开展保险理赔服务工作,各办事处按照深圳市巨灾保险救助保险理赔程序配合做好保险理赔工作。启用应急避难场所对群众进行安置救助时,新区应急管理局要及时指导各办事处,按照《巨灾保险工作规程》有关报案和理赔手续,通过巨灾保险承保机构,及时索赔保险安置救助资金。六、保障措施(一)人力保障新区自然灾害类各专项应急指挥部,按照不同灾害类型及抢险救灾工作要求,加强灾害应急专业队伍建设。新区自然灾害救助相关部门和单位,组织建立本辖区、本行业、本领域抢险救灾工作力量。鼓励相关部门和单位通过签订应急救援合作协议,与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建立合作机制。新区应急管理局负责新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各办事处负责本辖区灾害信息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加强灾害信息员培训工作,建立健全覆盖新区、办事处、社区的灾害信息员队伍网络。鼓励社区和企事业单位设立专职或者兼职灾害信息员。各部门和单位可视情况给予灾害信息员必要的交通、通信等费用补贴。培训、发展和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鼓励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二)资金保障应急避难场所日常维护、救灾物资储备等灾害救助应急准备工作所需经费,按照部门和属地归口管理的原则,由新区发展和财政局列入新区年度财政预算予以保障。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保障经费,由新区发展和财政局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规范给予相应资金支持。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提供物资、资金、技术支持和捐赠。(三)通信保障灾害发生后,中国电信大鹏分公司、中国移动大鹏分公司、中国联通大鹏分公司立即组织对社会基础通信设施设备及线路进行抢修,尽快恢复灾区基础通信保障。新区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要建立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在发挥社会基础通信设施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把有线电话、卫星电话、移动手机、无线电台、通信指挥车、互联网等有机结合起来,必要时可调用有关部门的通信系统,为灾区提供有力的通信保障。(四)物资保障新区应急管理局组织建立和完善新区、办事处、社区三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立救灾物资调拨制度,在救灾时根据需要统一调度。各级救灾物资储备部门和单位通过实物储备和商业代储等多种方式,储备本级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建立物资维护管理制度,定期对储备物资进行巡视、维护、补充、更新,防止储备物资出现受潮、受损、变质及过期。应急避难场所根据场所功能和安置规模储备适量的基本生活救助物资。一次灾害过程结束后,各级救灾物资储备部门和单位及时对救灾物资进行清点和补充,尽快恢复基本救灾物资储备保障水平。鼓励和引导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家庭储备基本的自然灾害应急自救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五)应急避难场所保障新区应急管理局组织、指导、协调新区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快推进辖区应急避难场所规范化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场所现有基础条件进行改造,或结合场所设施建设计划,增加和完善应急避难功能。新区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组织落实本辖区、本行业、本领域应急避难场所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场所日常维护管理单位建立日常巡视检查制度,定期对场所周边环境、场地条件、主体建筑、电气线路、指示标识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和应急避难功能设施进行巡视检查维护,确保配置完善、正常可用。场所灾时启用开放前,应指派工作人员对场所进行安全性核查,确认安全后方可开启场所及设施设备。(六)社会动员保障新区应急管理局进一步完善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工作预案和操作流程。对于基层科普宣教、风险排查、培训演练等常态防灾减灾工作,应急避难场所日常维护与启用运行管理,灾区需求评估、抢险救灾、转移安置、灾情核查评估、灾后恢复重建等灾害救助相关工作,适合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新区自然灾害救助相关部门和单位,可通过向社会购买有偿服务和公开招募志愿者等方式,有效引导和支持有关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作为政府防灾减灾救灾力量的有力补充。七、监督管理(一)预案管理本预案由新区应急管理局组织修订,报新区管委会批准后公布实施,并报市应急管理局备案。各办事处根据工作职能,制定本辖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并报新区应急管理局备案。(二)宣传、培训和演练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充分利用“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全国科普日”、“全国消防日”和“国际民防日”等活动,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积极推进减灾示范社区建设,组织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培训。新区应急管理局、各办事处应当根据本预案,并充分结合新区各类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每年组织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演练。可将人员紧急疏散、转移避险、应急避难场所启用、救灾物资调拨、安置救助等工作充分结合,一同纳入应急演练科目。(三)责任与奖惩对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对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和虚报、瞒报灾情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责任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附件1深圳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启动标准1.Ⅰ级(特别重大灾害)应急响应启动标准:(1)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可启动Ⅰ级响应:a.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10万人以上;b.死亡(含失踪)30人以上;c.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万间或3000户以上。(2)其他突发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级响应。(3)市政府决定启动本级响应的其他情况。2.Ⅱ级(重大灾害)应急响应启动标准:(1)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Ⅱ级响应:a.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5万人以上,10万人以下;b.死亡(含失踪)10人以上,30人以下;c.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5千间或1500户以上,1万间或3000户以下。(2)其他突发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级响应。(3)市政府决定启动本级响应的其他情况。3.Ⅲ级(较大灾害)应急响应启动标准:(1)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Ⅲ级响应:a.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在3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b.死亡(含失踪)3人以上,10人以下;c.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2千间或600户以上,5千间或1500户以下。(2)其他突发事件造成较多人员伤亡,需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级响应。(3)市政府决定启动本级响应的其他情况。4.Ⅳ级(一般灾害)应急响应启动标准:(1)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Ⅳ级响应:a.紧急转移安置人口5000人以上,3万人以下;b.死亡(含失踪)3人以下;c.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千间或300户以上,2千间或600户以下。(2)其他突发事件造成较多人员伤亡,需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级响应。(3)市政府决定启动本级响应的其他情况。新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处置流程图附件2新区各相关单位联系通讯录姓名所属单位职务潘传贤新区管委会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罗元元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冯合昌应急管理局局长局长李志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大鹏管理局副局长黄现略深圳市大鹏新区消防救援大队副大队长陈艳清统战和社会建设局副局长罗文臻新区政法办公室副主任黎俊峰发展和财政局副局长张勋怀教育和卫生健康局调研员张学东科技创新和经济服务局副局长柳长顺住房和建设局副局长陈俊水务局副局长翁松龄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刘剑林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练建平群团工作部副部长黄利平葵涌办事处副主任胡伟大鹏办事处副主任何经玮南澳办事处副主任刘武新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副调研员张瑞洪市交通运输局大鹏管理局调研员熊春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大鹏监管局副局长唐清平大鹏公安分局综合处处长卢坤杰大鹏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洪汇勇大亚湾海事局副局长刘惠聪大鹏供电局副局长陈若宁市燃气集团输配分公司副总经理赵占军市水务集团大鹏分公司副经理李巍南澳自来水公司副总经理附件3新区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序号单位/公司联系人职务联系电话地址队伍救援

类型1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石欣队圳市福田区园岭街道八卦二路47号鹏基八卦岭工业区南区2栋东座403室合救援杨传奇秘书长186889381412深圳市大鹏新区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高圳市大鹏新区奔康工业区A14栋103合救援黄伟明秘书长135096476783深圳市大鹏新区山地户外运动协会巩霄翔会圳市大鹏新区奔康工业区A14栋117办公室地救援刘威4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鲍震圳市大鹏新区大鹏街道布新村工业大道A栋1楼103室水域救援夏嘉祥秘书长186662238635深圳市盐田区方舟救援队黄永圳市盐田区梅沙街道盐葵路60-6水域救援6深圳市摩托艇运动协会柳军会圳市大鹏新区大鹏办事处布新社区滨海二路3号A栋305域救援7深圳市大鹏新区潜水协会会长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街道滨海二路大鹏海洋生物产业园B区202件4新区及各办事处救灾物资储备清单序号单位具体装备物资名称物资数量储存地点(具体到门牌号)仓库联系人联系电话备注1新区科技创新和经济服务局饼干15000公斤龙岗区平湖街道富安路华润万家配送中心占乃欣158755369972方便面6000公斤3饮用水60000升4日用品30000套每套含纸杯1个,纸巾1卷,毛巾1条5新区应急管理局新区应急管理局新区应急管理局保温毯6000大鹏新区迎宾路王母第一工业区1楼大鹏新区迎宾路王母第一工业区1楼大鹏新区迎宾路王母第一工业区1楼胡文晖胡文晖胡文晖1331691268813316912688133169126886救灾帐篷1507折叠床5008便携式雨衣59859太阳能手摇应急灯24010大号蜡烛60011撬棍5012军工铲5013喊话筒5114棉被199015多功能充电收音机5016单人睡袋98817军大衣100018毛巾被149019竹席100020雨衣9021雨鞋9022防潮垫148023雨伞5024烘干机825长线排插1026柴油发电机627应急水袋39028大型净水器129预过滤芯(净水器)630功能过滤芯(净水器)231激光笔532多功能工具5033折叠餐桌4034塑料垃圾袋10035发光背心30036强力探照灯4537防核辐射套装5038应急标示标牌6039半面罩呼吸面具5040灭火毯20041消防斧5042泛光灯243迷彩服30044救援防滑手套60045登山靴30046急救绳5047手电筒10048橡皮船(配带马达)149救生投抛器1505.0L气瓶151充气机152救生衣5053便携式辐射监测仪(α、β表面污染仪)154葵涌办事处葵涌办事处葵涌办事处葵涌办事处雨衣22葵政东路54号一楼葵政东路54号一楼葵政东路54号一楼葵政东路54号一楼高光辉高光辉高光辉高光辉1342893146313428931463134289314631342893146355夜光雨衣12856雨伞39657雨鞋12858马甲18159防水大衣5060救生圈6561救生衣13462红色安全帽19363防滑手套50064应急包10065医疗箱766应急物资袋3067对讲机568号筒扬声器1069激光测距仪370MP3数字放车载播放器1071智能安全分析检测仪1572AH9T90救生抛投器373生命探测仪174液压手动拔175手摇报警器37614寸三翻斗工具箱977伸缩梯378小型灭火器579编织袋240080铁架681长钢管2682小型发电机583大型发电机284冲锋舟485橡皮艇1186抽水泵387机头9882冲程机油14894冲程机油1690雪糕桶1891沙袋692帐篷893手提式防爆探照灯994海洋王照明595免维护照明2595LED双色泛光灯4297弯头灯5098防爆探照灯4099头灯56100强光电筒142101充电宝20102吸水膨胀袋67103气胀救生衣50104膨胀水袋510105救援抛绳器2106夜压手动泵1107挡板96108手锯10109电锯25110高枝锯2111铝合金手摇油泵3112电圆锯5113侧挂割草机3114油桶19115消防水带3116电箱连线3117斧头10118锤子3119砍刀8120锄头5121绳子49122多功能动作灯30123大鹏办事处大鹏办事处大鹏办事处救生衣600大鹏办事处人民路39号大鹏办事处人民路39号钟国清钟国清1342419030013424190300124救生圈200125雨衣150126雨鞋150127防汛编制袋15000个128防汛土工织物900㎡129便携式工作灯24把130彩条布400㎡131救生衣600件132救生圈200个133水泵8台134防汛麻袋800个135防汛橡皮舟1艘136橡皮舟船外机6台137铁锄55把138铅丝10扎139救生绳类12捆140防汛钢管12条141冲锋舟1艘142雨衣150双143雨鞋100双144快速防洪袋50只145小型发电照明机3台146粗砂585m³147碎石490m³148块石700m³149车辆8辆150挖土机6辆151吊机3辆152泥头车5辆153斧头25把154钢钎25把155砍刀25把156油桶10个157金门子车载扩音器10台158手提测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