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污染及其预防二(40)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ed4bcaee65b5fdb8f89f97bbdc7c8da/eed4bcaee65b5fdb8f89f97bbdc7c8da1.gif)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二(40)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ed4bcaee65b5fdb8f89f97bbdc7c8da/eed4bcaee65b5fdb8f89f97bbdc7c8da2.gif)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二(40)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ed4bcaee65b5fdb8f89f97bbdc7c8da/eed4bcaee65b5fdb8f89f97bbdc7c8da3.gif)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二(40)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ed4bcaee65b5fdb8f89f97bbdc7c8da/eed4bcaee65b5fdb8f89f97bbdc7c8da4.gif)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二(40)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ed4bcaee65b5fdb8f89f97bbdc7c8da/eed4bcaee65b5fdb8f89f97bbdc7c8d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二)outline霉菌及其毒素污染食品概况影响霉菌生长繁殖的因素主要的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发现历史结构与特点污染食品的情况影响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因素黄曲霉毒素的毒性黄曲霉毒素与人体健康预防措施霉菌及其毒素污染食品概况霉菌及霉菌毒素污染食品后,引起的危害主要有二个方面:即霉菌引起的食品变质和霉菌产生的毒素引起人类中毒。霉菌污染食品可使食品的食用价值降低,甚至完全不能食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平均有2%的谷物由于霉变不能食用。霉菌毒素引起的中毒大多通过被霉菌污染的粮食,油料作物以及发酵食品等引起,而且霉菌毒素中毒往往表现为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有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以及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等。霉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对食品的污染以南方多雨地区为多见,目前已知的霉菌素素约有200余种,不同的霉菌其产毒能力不同,毒素的毒性作用也不同,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肝脏毒、肾脏毒、神经毒、细胞毒及性激素样作用。与食品关系较为密切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岛青霉素、黄天精、桔青霉素、展青霉素、单端孢霉素类、玉米赤霉烯酮、丁烯酸内醋等。
影响霉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影响霉菌生长繁殖及产毒的因素是很多的,与食品关系密切的有水份、温度、基质、通风等条件,为此,控制这些条件,可以对食品中霉菌分布及产毒造成很大的影响。水份
霉菌生长繁殖主要的条件之一是必须保持一定的水份。食品中真正能被微生物利用的那部分水份又称为水份活性(Wateractivity,Aw),Aw越接近于1,微生物越易生长繁殖。食品中的Aw为0.98时,微生物最易生长繁殖,当Aw降为0.93以下时,微生物繁殖受到抑制,但霉菌仍能生长,当Aw在0.7以下时,则霉菌的繁殖受到抑制,可以阻止产毒的霉菌繁殖。温度
温度对霉菌的繁殖及产毒均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种类的霉菌其最适温度是不一样的,大多数霉菌繁殖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在0℃以下或30℃以上,不能产毒或产毒力减弱。如黄曲霉的最低繁殖温度范围是6-8℃,最高繁殖温度是44-46℃,最适生长温度37℃左右。但产毒温度则不一样,略低于生长最适温度,如黄曲霉的最适产毒温度为28-32℃。食品基质
与其它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一样,不同的食品基质霉菌生长的情况是不同的,一般而言,营养丰富的食品其霉菌生长的可能性就大,天然基质比人工培养基产毒为好。实验证实,同一霉菌菌株在同样培养条件下,以富于糖类的小麦、米为基质比油料为基质的黄曲霉毒素产毒量高。霉菌种类
不同种类的霉菌其生长繁殖的速度和产毒的能力是有差异的,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强者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黄绿青霉素、红色青霉素及青霉酸。目前已知有五种毒素可引起动物致癌,它们是典曲霉毒素(B1、G1、M1)、黄天精、环氯素、杂色曲霉素和展青霉素。几种主要的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岛青霉类毒素
岛青霉类毒素是由岛青霉产生的代谢产物,岛青霉为青霉属。国外报道的“黄变米”主要含有青霉属,最常分离的霉菌有黄绿青霉、岛青霉、和桔青霉等。“黄变米”是由于稻谷收割后,贮存中含水份过高,被霉菌污染后发生霉变所致,因为霉变呈黄色,故称“黄变米”。
岛青霉类毒素包括黄天精、环氯素、岛青霉毒素、红天精等。这些毒素易污染谷物,对人体危害所表现的毒性作用一般为三种类型,即急性毒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作用,并已证实黄天精和环氯素有致癌作用。镰刀菌毒素
镰刀菌毒素主要是镰刀菌属和个别其他菌属霉菌所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的总称。这些毒素主要是通过霉变粮谷而危害人畜健康。根据其化学结构和毒性作用可以主要分为单端孢霉素类、玉米赤霉烯酮和丁烯酸内酮等几类毒素。单端孢霉素类
主要有T-2毒素、双乙酸蔗草镰刀菌烯醇、雪腐镰刀菌烯醇和镰刀菌烯酮-X等。急性毒性较强,以局部刺激症状、炎症甚至坏死为主,慢性毒性可引起白细胞减少,抑制蛋白质和DNA的合成。玉米赤霉烯酮
又称F-2毒素等,以污染玉米、大麦、燕麦和小麦为主,具有类雌性激素样作用。丁烯酸内脂
是三线镰刀菌产生的一种水溶性有毒代谢产物,可引起牛烂蹄病,可引起后腿变瘸、蹄和皮肤联结处破裂、脱蹄。是一种血液毒,毒性也较大,尚不能排除致癌的可能性。黄曲霉毒素发现历史上世纪60年代,在英国发生的十万只火鸡突发性死亡事件被确认与从巴西进口的花生粕有关。进一步的调研证明,这些花生粕被一种来自真菌的有毒物质污染,这些研究工作最终使人们发现了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产生的有毒代谢物质,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的结构和性质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温特曲霉也可产生少量AF。基本结构:两个呋喃环和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作用有关。AFB1AFB2AFG1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2种,包括B1、B2、G1、G2、M1、M2、P1、Q、H1、GM、B2a和毒醇。特性:⑴紫外线下发不同颜色的荧光,蓝色荧光为B族,绿色荧光为G族;⑵呋喃环有双键者毒性强,具有致癌性;⑶溶于油、氯仿、甲醇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乙醚、石油醚;⑷耐热,加热到280℃才裂解破坏;⑸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稳定,在pH值9~10的强碱性溶液中迅速分解。AF污染食品的情况黄曲霉毒素经常污染粮油及其制品。各种坚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大豆、稻谷、玉米、调味品、牛奶、奶制品、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经常发现黄曲霉毒素。一般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比较高。在我国,产生黄曲霉毒素的产毒菌种主要为黄曲霉,1980年测定了从17个省粮食中分离的黄曲霉1660株,广西地区的产毒黄曲霉最多,检出率为58%。总的分布情况为:华中、华南、华北产毒株多,产毒量也大,东北、西北地区较少。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影响因素产毒菌株培养基:花生、玉米等是黄曲霉的天然培养基。温度和湿度:最适生长温度在37℃左右,产毒温度略低于最适生长温度,黄曲霉毒素产毒温度28~32℃,相对湿度85%以上。水分:产毒的适宜水分活度为0.8~0.9。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pH值:最适pH值为3光强度:较低时有利于产毒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急性毒性:剧毒物,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表现:⑴肝实质细胞坏死;⑵胆管增生;⑶肝细胞脂质消失延迟,形成脂肪肝;⑷肝出血。慢性毒性:动物生长迟缓,肝脏出现亚急性或慢性损伤,主要表现:⑴肝功能变化;⑵肝组织学变化;⑶食物利用率下降,体重减轻,生长发育缓慢。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际肿瘤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IARC)将黄曲霉毒素B1列为人类致癌物。1993年,IARC将黄曲霉毒素划定为1类致癌物。黄曲霉毒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急性中毒:中毒性肝炎慢性中毒:类似于“雷耶氏综合征”,急性脑水肿、内脏脂肪变性。黄曲霉毒素与人类肝癌、胃癌和肠癌的发生关系较为密切,尤其是肝癌。预防措施预防霉菌污染为根本措施:⑴降低温度;⑵降低粮食水分;⑶通风干燥,控制环境湿度;⑷减少氧气含量;⑸减少粮粒损伤程度;⑹培育抗霉新品种。去毒措施:⑴挑选霉粒;⑵碾压水洗;⑶油碱炼去毒;⑷油吸附(白陶土或活性炭)去毒;⑸紫外线照射去毒。制定执行食品中最高容许量标准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食品黄曲霉毒素最高允许浓度为15ug/kg。美国规定人类消费食品和奶牛饲料中的黄曲霉毒含量(指B1+B2+G1+G2的总量)不能超过15ug/kg。人类消费的牛奶中的含量不能超过0.5ug/kg,其他动物饲料中的含量不能300ug/kg。而欧盟国家规定更加严格,要求人类生活消费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不能超过0.05ug/kg。我国的标准玉米、花生、花生油、坚果和干果(核桃、杏仁)≤20ug/kg大米、其他食用油(香油、菜籽油、大豆油、葵花油、胡麻油、茶油、麻油、玉米胚芽油、米糠油、棉籽油)≤10ug/kg其他粮食(麦类、面粉、薯干)、发酵食品(酱油、食用醋、豆豉、腐乳制品)、淀粉类制品(糕点、饼干、面包、裱花蛋糕)≤5ug/kg牛乳及其制品(消毒牛奶、新鲜生牛乳、全脂牛奶粉、淡炼乳、甜炼乳、奶油)、黄油、新鲜猪组织(肝、肾、血、瘦肉)≤0.5ug/kgAF的检测方法薄层层析法
薄层层析是在黄曲霉毒素研究方面应用最广的分离技术。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与薄层层析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二者互相补充。免疫化学分析方法
利用具有高度专一性的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设计的黄曲霉毒素的免疫分析方法,也是最常用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每一次的加油,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自己。7月-237月-23Wednesday,July26,202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04:40:2904:40:2904:407/26/20234:40:29AM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全,常把弓弦绷。7月-2304:40:2904:40Jul-2326-Jul-2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掌控人心方位上。04:40:2904:40:2904:40Wednesday,July26,2023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7月-237月-2304:40:2904:40:29July26,2023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3年7月26日4:40上午7月-237月-23扩展市场,开发未来,实现现在。26七月20234:40:29上午04:40:297月-23做专业的企业,做专业的事情,让自己专业起来。七月234:40上午7月-2304:40July26,2023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2023/7/264:40:2904:40:2926July2023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会发展的标志。4:40:29上午4:40上午04: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研《美术学(050403)》名校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陕西职教高考《职业适应性测试》考前冲刺模拟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专题07 浮力(讲练)
- 幼儿园自理能力活动策划方案五篇
- 镍铁购销合同
- 幼儿园制作蛋糕活动策划方案四篇
- 家具安装合同范文
- 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投资合同
- 农场果品购销合同模板范本
- 2024年公安机关理论考试题库附答案【考试直接用】
- 课题申报参考:共同富裕进程中基本生活保障的内涵及标准研究
- 2025中国联通北京市分公司春季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康复医学科患者隐私保护制度
- 环保工程信息化施工方案
- 红色中国风2025蛇年介绍
- 2024年安徽省高考地理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
- 提高检验标本合格率品管圈PDCA成果汇报
- 世界古代史-对接选择性必修(真题再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 植物的类群及演化
- 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