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_第1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_第2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_第3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_第4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6-11自学目标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3、实践的基本形式。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自学目标1、实践的含义。2思考:(1)是谁在做?(2)做的对象是什么?是在认识世界,还是在改造世界?(3)是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观察:广东肠粉制作过程思考:观察:3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层基本含义:对象主体性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4准确把握实践概念应注意:(1)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2)改造客观世界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3)实践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理论活动、认识活动、而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4)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准确把握实践概念应注意:(1)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5根据实践的含义,判断下列哪些活动属于实践?(1)蜜蜂酿蜜(2)鹦鹉学舌(3)学生学习理论(4)老师向学生讲课的过程(5)农民种庄稼(6)经济体制改革(7)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生产实践教育实践根据实践的含义,判断下列哪些活动属于实践?(1)蜜蜂酿蜜变革6(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实践活动)2、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2)变革社会的实践(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实践活动)2、实践活动的基7在当代中国,主要表现为在社会各方面的改革补充: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如兴修水利、植树造林等)(如革命、改革等)科学实验自然科学实验,如太空育种实验等社会科学实验,如改革试点等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中,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在当代中国,主要表现为在社会各方面的改革补充:人类基本的实践8愚公移山传说很久以前,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山势雄伟,方圆七百余里。在山的北面,住着一个叫愚公的老汉。他家的大门,正好面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每次都要绕好远的路才行,非常不方便。愚公很是烦恼,他下决心要带领着全家老小,把这两座大山挖掉。于是他们就一起干开了,挖下的泥土石块,他们就运到渤海边上去扔掉,他们干得非常投入,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在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汉,因为他很精明,大家称呼他智叟。智叟劝愚公说:“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怎么可能搬动这么大的两座山呢?”愚公却说:“我看你呀,比我还傻呢。不错,我是老了,活不了几年了,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会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这两座山却不会增高了,我们总有一天会把它挖平的!”愚公移山传说很久以前,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有93、实践的特点客观的物质的实践的主体愚公及其家人实践的手段各种挖山工具实践的对象太行、王屋二山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过程各种物质相互作用实践的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支配(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3、实践的特点客观的物质的实践的主体愚公及其家人实践的手段各10(2)实践具有能动性太行、王屋挡住门前的路愚公及其家人决定挖山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太行、王屋终被搬走愚公家的门前出现了一条新路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物质生活资料放开二胎生育政策改变老龄化的人口结构改革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2)实践具有能动性太行、王屋挡住门前的路愚公及其家人决定挖11愚公是否是一个人在搬山?“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又体现了实践的什么特点?①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注:离开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不存在,并不等于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单个人的实践活动,它也具有社会性,因为单个人在实践活动中用到的工具、方法、经验等都来自人类社会……(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愚公是否是一个人在搬山?“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又体现了实践12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13(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3、实践的特点(2)实践具有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总之,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3、实践的特点(2)实践具有能动性(14即刻训练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旨在节能减排、保护人类地球家园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每年都会在全球如期举行,我国从东到西众多城市的市民都积极参与这一活动。“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转化为每个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性的物质活动②实践是主体的意识活动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问题的适应性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及其特点。全球开展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属于实践活动,①正确;我国众多城市的市民都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说明实践的客观性和社会性,“旨在节能减排、保护人类地球家园”说明实践具有能动性,③正确;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不是意识活动,②错误;实践具有能动性,不是被动的适应性活动,排除④。即刻训练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旨在节能减排、保护人类地球家园15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探究活动一卖瓜了!不甜不要钱!尝一尝!真甜!买两个!真甜,我也要两个!我也要两个!问题:(1)左图第一个购买者是怎样确认西瓜是甜的?(2)右图围观者并没有尝西瓜,他们是怎样确认西瓜是甜的呢?(3)左右两图买西瓜的方式你更倾向哪种?为什么?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探究活动一卖瓜了!不甜不要钱!尝一尝!真16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学游泳,就得下水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17直接经验间接经验通过学习知识或从别人那里获得通过实践获得实践是认识唯一来源认识途径注意: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通过实践获得如何理解:1.“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2.“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说明每个人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参加实践。(可以获取间接经验)对客观事物的真正认识,还必须亲自参加实践,才算理解深刻。(可以获取直接经验)直接经验间接经验通过学习知识或从别人那里获得通过实践获得实践18

1908年,美国发生了第一起军用飞机事故。以后,随着飞行事故增加,迫切需要有一种研究事故原因的仪器,来弄清楚事故的原因。于是人们研制出黑匣子(飞行记录仪),来记录各种飞行数据,为查找和分析事故原因提供数据。随着人们对飞行数据分析方法的进步,现在人们已经能够通过对黑匣子提供数据的研究,精确的还原事故现场。探究活动二1908年,美国发生了第一起军用飞机事故。以19实践产生新问题和新要求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改造着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推动着人们去探索研究(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产生新问题和新要求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20用铅笔扎进袋子,水会流出来吗?探究活动三用铅笔扎进袋子,水会流出来吗?探究活动三21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回答。B、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要成为检验认识正确性的标准,须具备什么特点?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客观结果主观认识实践相符合不相符合错误的认识正确的认识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22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上述事例表明什么哲学道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名言评析: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以致用。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探究活动四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23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认识实践反作用决定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4、实践是认识的目24实践认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决定反作用辩证关系基本形式特点含义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辩证法唯物论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小结方法论要求: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践认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决定反作用辩证基本形式特点含义正25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