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课件-【高效备课精研精讲】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课件-【高效备课精研精讲】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课件-【高效备课精研精讲】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课件-【高效备课精研精讲】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课件-【高效备课精研精讲】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单元概述

新航路的开辟:16世纪前后,葡萄牙、西班牙首先开辟了通向东西方的新航路。其后,英国、法国、荷兰等国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新航路的活动,世界上主要的大洋和大陆通过海上的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

人口与物种的流动: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和世界物种的大交流,美洲成为世界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区。物种的交流推动了世界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长,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品的全球流动:通过海上的航路,商品流通开始形成全球规模。传统的印度洋贸易中欧洲人逐渐占据优势;大西洋的三角贸易推动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太平洋的丝银贸易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世界格局的变动: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欧洲成为世界贸易的主导力量,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亚非拉国家逐渐被殖民地化,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开始形成。知识框架

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古典时代中古时期近现代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新航路开辟旧航路①从中国或印度出发,到中亚沿里海和黑海到小亚细亚转运至欧洲。②从印度出发,由海路到波斯湾,经两河流域到地中海转运至欧洲。③从中国出发,由海路进红海,然后陆路穿越苏伊士地带进入埃及,再转运欧洲。新航路在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统称为新航路。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兴起资本主义萌芽租地农场手工工场庄园制度解体自给自足

15世纪末期的欧洲,社会分工不断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迅速增多,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于是,西欧的国王、贵族和商人到处追求黄金白银,形成一股贵金属热。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根本原因: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封建庄园制度(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城市兴起,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出现货币取代土地成为财富的标志欧洲长期从亚洲进口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和香料等生活必需品黄金东流,欧洲本土黄金有限一般等价物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马可·波罗这样描述中国元朝一个藩王的宫殿:宫甚壮丽,在一个大平原中,周围有川湖泉水不少,高大墙垣环之,周围约五哩(一哩约等于1.6千米)。墙内即此王宫所在,其壮丽之甚,布置之佳,罕有与比。宫内有美丽殿视不少,皆以金绘饰。——《马可·波罗行记》东方诱惑: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马可·波罗对东方世界的描述,使部分西欧人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1.1新航路开辟的动因肉桂胡椒丝绸之路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1.1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丝绸之路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陆路受阻:奥斯曼帝国扩张,威胁到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直接原因】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动因根本原因: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东方诱惑: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马可·波罗对东方世界的描述,使部分西欧人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陆路受阻:奥斯曼帝国扩张,威胁到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直接原因】精神动力: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成为激励他们出海远航的一个动因。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条件地圆学说指南针造船术1、经验积累:西欧人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长期航行中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2、科技发展:地理知识日益丰富;造船技术不断提高;星盘、

指南针的应用。3,、政治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1、动因(2)《马可·波罗行记》的诱导;(3)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1)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需求大量财富以及新市场;(5)希望通过海外扩张传播基督教;(4)奥斯曼帝国垄断东西方之间陆上贸易;2、条件(6)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1)航海经验的丰富;(2)地理知识的进步;(3)航海技术的提高;商业危机思想宗教政治支持社会经济根源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总结)二、新航路的开辟达•伽马VascodaGama

葡萄牙航海家、探险家,从欧洲绕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线的开拓者。麦哲伦FernandodeMagallanes葡萄牙航海家、殖民者,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险。1519年-1522年9月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迪亚士BartholmeuDias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于1487年春天最早探险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哥伦布CristoforoColombo意大利航海家,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1492年的第一次航行中,到达美洲巴哈马群岛。1487149214971519在菲律宾马克坦岛北岸有一座纪念亭,亭中耸立着一块石座铜碑,这是一块特殊的纪念碑,碑的正反两面同时用英文雕刻着两位敌对人物的事迹。铜牌的正面:“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侵略者的第一位菲律宾人。”铜牌的反面:“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死于此地。他是在与马克坦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死亡的。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只——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行就这样完成了。”◎马克坦岛纪念碑

如果你在这一对纪念碑前,你会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试着从世界、欧洲、菲律宾、麦哲伦、当地土著等不同的视角加深对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认识)航向支持时间航海家过程意义向东葡萄牙1487迪亚士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第一次绕过好望角1497-1498达·伽马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绕道非洲达到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逐渐成为欧亚贸易的主干道之一向西西班牙1492哥伦布(意)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发现美洲新大陆)1519-1522麦哲伦(葡)绕过南美洲,经(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后又达菲律宾群岛,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返回欧洲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三、其他航路的开辟卡伯特1497卡蒂埃1534哈得逊1610德雷克1577德雷克1580塔斯曼1642——1643巴伦支1594-1597Newfoundland(纽芬兰)04时间人物国籍航海路线1497年卡伯特父子英国纽芬兰岛16世纪卡蒂埃法国拉布拉多半岛16世纪巴伦支荷兰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17世纪初哈德逊荷兰北冰洋——亚洲17世纪初俄罗斯人俄罗斯北太平洋—北冰洋1578年德雷克英国美洲南端合恩角1642-1643年塔斯曼荷兰新西兰塔斯马尼亚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占据了最有利的通商线路。英国、荷兰等国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新航路。三、其他航路的开辟三、其他航路的开辟(总结)1、代表:2、特点:(1)侧重于南北方向;(2)向高纬度、南半球探索;(3)探索的地理意义增强;3、原因:(1)发展海上贸易;(2)寻找更多通往亚洲的道路;4、意义:(1)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2)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都建立了直接联系;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见亚美利加以前六十年,当维哥达嘉马发见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下西洋时间1405年——1433年次数7次船只规模最大的船长44丈,宽18丈数量大小船只200多艘人数2.7万—2.8万范围东南亚、印度洋沿岸一带的亚洲、非洲约30个国家地区

早在1405-1433年,中国的郑和就奉命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进行了远洋航行,郑和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海口和东非沿岸,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问题探究: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

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使之朝贡,有不服者则以兵慑之。——(清)夏燮《明通鉴》卷十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1518年3月21日,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其中规定:朕愿下令赐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島屿的钦差和总督官衔赐给你们…为了给你们以最大恩惠,朕愿意,如果在你们发现的岛屿已超过六个的情形下,你们六中取二,而且此后获得当地应交给朕的全部收入、租税的十五分之一。——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目的:前者为了宣扬国威,后者为开拓殖民地。结果:前者因财政负担未能持续,后者因资本主义发展而不断扩张。“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习近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