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_第1页
教师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教师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教师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_第4页
教师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0教师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1.某中学初二年级的上课情景:在教室的前面,有一台录像机,正播放着发生在一个晚上的酒后驾车事件。每个学生的桌子上放着一本小册子。小册子里有关于这次事件的报告和一个写了他们姓名的“检查员”卡片。张老师称同学们为市律师办公室调查员,要求他们负责调查这起酒后驾车事件。学生们有5天的时间去复查已有的证据,并作进一步调查,然后他们必须给市律师办公室提出一份起诉书,并把他们的结论通知给新闻界。这是一种什么学习方式?()。A.自主性学习B.合作性学习C.探究性学习D.研究性学习2.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3.某教师在给学生讲述改革开放成就的同时,还鼓励学生通过“我和爸爸比童年活动”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变化,该教师运用的德育原则是()。A.正面疏导B.因材施教C.长善救失D.知行统一4.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要求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等需要对刺激进行()。A.分化B.消退C.泛化D.撤销5.课外活动,根据各学校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或学生的不同开展,说明其具有()。A.实践性B.灵活性C.资源性D.娱乐性6.课堂管理就是管理课堂中的()。A.人际关系B.学生C.教师情绪D.突发事件7.“雪化了变成什么?”一个孩子回答:“变成了春天!”这个回答是多么富有想象力,又是多么富有艺术性,“树上有五只鸟,被人用枪打死了一只之后,树上还剩下几只鸟?”一个孩子回答:“还有三只。”老师愕然:“怎么可能?”孩子解释:“爸爸被打死了,妈妈吓跑了,剩下三个孩子不会飞。”这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回答,又是一个极现实的回答。这是一种()评价。A.传统性B.发展性C.诊断性D.形成性8.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A.地板效应B.挫折现象C.高原现象D.低分现象9.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10.我国古代管子说的“衣食足则知荣辱”与下列关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哪一观点是最吻合的()。A.人类基本的需要先得到满足,然后才会追求较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B.人类的需求与个体的生存有关,最主要是追求自我实现,然后才逐渐考虑安全、社交、尊重,最后才满足生理需要C.人类需要的高低层次与个体的生存有关。基本需要为生存所必需,较高层次的需要在维持个体生存上没有基本需要重要D.一个理想的社会,除了应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之外,还要使人们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并鼓励个人去追求自我实现11.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A.了解自己,但不能对自己的能力做恰当评价B.具有超强的人际关系C.能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D.在任何情况下,能做到个性发挥12.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A.教育目的服务的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D.当前工作服务的13.在下列方法中,不属于行为矫正治疗的是()。A.自由联想B.系统脱敏C.厌恶疗法D.强化和惩罚14.以下关于网络成瘾描述不正确的是()。A.网络成瘾者的上网行为在个人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B.网络成瘾者对上网有一种难以控制的强烈渴望C.严重的网络成瘾者会把自己封闭起来D.造成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很简单15.学习问题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下列对于学习问题干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应结合学生的需求特点培养学习兴趣B.应指导学生调节认知以应对学习压力C.可以用外部学习动机强化内部学习动机D.应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方法16.李某系初二的学生,在学校组织的考试中提前交卷离开考场,擅自离校,与其他同学相约到离学校一公里处的池塘游泳,因体力不支溺水身亡。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认定学校()。A.承担全部责任B.承担大部分责任C.承担过错责任D.不承担法律责任17.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18.下列选项中()的观点符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B.高中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C.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D.高中阶段以分科与综合相结合19.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教育重视()的培养。A.创新能力B.高尚品德C.劳动品质D.实践能力20.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的根本目的在于()。A.满足需求,促进健康B.学会调适,寻求发展C.关注生存,促进发展D.学会适应,促进健康2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教育的工作方针是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A.提高质量促进公平育人为本改革创新B.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C.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改革创新提高质量D.提高质量改革创新促进公平育人为本22.“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这句话启示我们要()。A.先发展教育,再发展科技,后发展经济B.要把发展教育作为我国的中心工作来抓C.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D.要认识到发展教育是我国的强国之路23.如果发生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控告的是()。A.父母或其他监护人B.国家机关C.任何组织或个人D.学校2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运用了()的德育方法。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25.某小学一节课结束后任课老师抱着学生刚交的作业本离开教室,一名未交作业的学生急忙追赶不慎摔倒在地,将门牙摔掉一颗,在此次事件中应承担主要责任的是()。A.学校B.任课老师C.学生自己D.学生监护人26.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27.教师专业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是()。A.专业能力B.专业知识C.专业理念D.专业情感28.目标游离评价模式,主张在教育评价中应()。A.关注非预期效果B.坚持价值取向多元化C.以“对话”为主要手段D.采用“共同建构”的方法29.()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与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A.融合课程B.兴趣课程C.活动课程D.相关课程30.最简单的提问类型是()。A.知识型提问B.理解型提问C.应用型提问D.分析型提问31.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D.已经发展的原有能力32.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知识(广义的)和技能的关系是()。A.知识与技能是同质的概念B.技能是能力的表现,而知识不是C.技能可以用知识来解释D.知识和技能是迥然不同的两个概念33.《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A.宪法和教育法B.宪法和未成年保护法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犯罪法D.教育法和未成年保护法34.我国第一个体现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35.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A.单轨学制B.双轨学制C.分支型学制D.综合型学制36.“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37.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A.校训B.校规C.校徽D.校风38.儿童身心发展在某一时期特别迅速,而其他阶段相对平缓,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互补性39.华生提出,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其祖先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这种观点反映的身心发展动力理论是()。A.原发论B.内发论C.外铄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40.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专著是()。A.《教育漫画》B.《教育学》C.《学记》D.《论语》41.吴老师上课喜欢鼓励学生勇敢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存在错误也没有关系,可以再改进。马老师却喜欢直接教给学生正确答案,若发现存在错误会立马“扼杀”,以免重犯。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吴老师的做法更科学,这样才会对知识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B.吴老师的做法欠妥,学生有了错误的想法后很难再纠正C.马老师的做法更科学,直接给学生正确答案更节省课堂时间,效率更高D.马老师的做法更科学,立马“扼杀”错误能让学生对题目印象更深刻42.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的是()。A.推进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B.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C.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加快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D.探索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联盟43.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一堂课都必须进行课堂讨论B.所有的教师都应该与家长密切联系C.教师在校期间必须回答学生的任何提问D.教师退休或者退职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或者退职待遇44.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是()。A.夸美纽斯B.培根C.赫尔巴特D.康德45.“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A.印度B.中国C.巴比伦D.埃及46.李老师在进行新知识教学时鼓励学生全程参与。课前通常会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课上根据学生的问题讲解重难点;课后让学生反馈,调整讲课内容。李老师的做法体现出的教学过程规律是()。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C.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D.获得知识与培养品德相统一的规律47.识记一篇较长的材料,一般总是材料的首尾容易记住,不易遗忘,而中间部分则常常识记较难,也容易遗忘。这是由于识记材料开始部分只受()的影响,识记末尾部分只受()的影响。A.分化抑制,延缓抑制B.前摄抑制,分化抑制C.前摄抑制,倒摄抑制D.倒摄抑制,前摄抑制48.为了记住一串杂乱无章的数字,小江对这些数字进行了编码,例如:“13:医生”“14:钥匙”“15:鹦鹉”。小江运用的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组织策略B.精加工策略C.元认知策略D.计划监控策略49.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是影响迁移发生的重要条件。那些概括水平越高、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越深刻的知识经验,可以迁移的范围就(),迁移的效果就()。A.越广,越好B.越广,越差C.越窄,越好D.越窄,越差50.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涉及新的知识被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所同化,奥苏伯尔将该同化过程分为三种类型,其中之一便是上位学习。下列选项中属于上位学习的是()。A.学习者头脑中的原有知识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要学习的新知识是“冬天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片会变得模糊”B.过去已经知道“挂国旗是爱国行动”,现在学习新命题“保护能源也是爱国行动”C.教师让学生比较台面、桌面、教室地面、墙面、操场等的面积大小,最后概括出“面积就是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D.物理课上学习“电压越大,电流越强”这一新知识时,常用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水压越大,水流越强”来类比51.下列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是()。A.扰乱学校教学秩序B.向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收取费用的C.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招收学生的D.侵占学校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52.小刘在书法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他认为是自己持久练习的结果,这种归因是()。A.可控的、不稳定的B.不可控、内部的C.外部的、可控的D.稳定的、外部的53.下列能够给予教师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处分决定的部门是()。A.教师所在学校B.教师所在学校人事部门C.学校主管教育部门D.学校主管教育部门的同级人事部门54.清代魏源曾指出:“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从教育学的角度看,这体现了()。A.教师只有善待学生,才能撬开学生的心门,找到教育的契机B.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包括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还包括人格的形成C.好的教学方法一定是基于学生的反馈信息而随机应变的D.师生双方只有充分交流、加深了解,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55.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张老师侧重于在领导与服从关系上实施影响,并对班级实行无条件的管理,严格监督班级学生执行他所提出的要求。张老师的领导方式属于()。A.放任型B.权威型C.开明型D.民主型56.一般情况下,上下节课的内容具有密切联系时,上节课最适合的结课方法是了()。A.归纳式结课B.探索式结课C.悬念式结课D.比较式结课57.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为()。A.课堂管理B.课堂凝聚C.课堂控制D.课堂气氛58.教师所有的努力都要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人格尊严的维护和美好人生的成长,这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是()。A.具有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B.具有合理的专业知识C.具有复合型的专业能力D.具有崇高的专业道德59.卫老师定期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总结,并经常和学生同事交流,从而得到反馈,从而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这种反思方法属()。A.行动研究B.观察研究C.案例分析D.撰写日志60.教师协同专家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的研究方法是()。A.质性研究法B.叙事研究法C.行动研究法D.调查研究法61.传统的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学生的()。A.实践能力的培养B.思维价值能力的培养C.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D.创新能力的培养62.将学习过程视为“闻-见-知-行”的教育家是()。A.老子B.荀子C.孔子D.孟子63.教育能把潜在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劳动力,体现的教育功能是()。A.政治功能B.育人功能C.经济功能D.文化功能64.“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转动”这句话出自()。A.杜威B.陶行知C.陈鹤琴D.卢梭65.教师教学生识字区别干燥和急躁,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防失足,这一教学要利用()。A.无意识识记B.逻辑识记C.意义识记D.机械识记66.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因双手发抖、脸红、声音颤抖、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这种症状是()。A.恐怖症B.焦虑症C.人际交往障碍D.抑郁症67.在阅读时,有人能够“一目十行”,这种现象反映了注意的那种特性?()A.稳定性B.广度C.转移D.分配68.学习英语语法之后对之前的汉语语法的学习产生了干扰和阻碍,这种迁移属于()。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69.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在头脑中浮现出诸葛亮形象的过程,这属于()。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D.幻想70.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说明教育具有()。A.社会性B.超越性C.不适应性D.相对独立性71.关于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学习动机的强度越高,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效率越高B.动机和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呈线性关系C.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D.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72.学习新知识时,以列提纲的形式来理清思路加强记忆,这里使用的学习策略是()。A.精细加工策略B.元认知策略C.组织策略D.复述策略73.“好孩子定向”阶段属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的()。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社会契约水平74.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为()A.培养自我同一性B.培养勤奋感C.培养主动性D.培养自主性75.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数学、音乐、航模等社团活动,主要是为了()A.深化课堂教学B.培养竞赛人才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D.充分发掘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76.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原则。A.疏导B.因材施教C.导向性D.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77.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B.学生听课的影响C.后进生的感受D.人际关系的影响78.提出“最近发展区”学说的著名教育家是()。A.苏霍姆林基B.巴班斯基C.维果斯基D.马卡连柯79.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D.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80.罗森塔尔效应说明,能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是()。A.教师的人格特点B.教师的教学水平C.教师对学生的期望D.教师的威信81.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82.在我国近现代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实行男女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83.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A.练习法B.演示法C.实验法D.发现法84.有些学生喜欢用有方格的作业本,因为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把字写整齐。这说明这类学生的认知方式是()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反思型D.冲动型85.一个学生没有交语文作业,语文教师在其他教师上课时间把他叫到办公室进行教育。这种做法侵犯了学生的()。A.隐私权B.荣誉权C.人身权D.受教育权86.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学生将考试失败归属于努力不够,是一种()。A.内部、稳定、不可控归因B.内部、不稳定、可控归因C.外部、稳定、不可控归因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归因87.“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这句话说明教育具有()。A.历史性B.永恒性C.普遍性D.相对独立性88.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从()时期开始的。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89.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A.杜威B.蔡元培C.陶行知D.杨贤江90.下列哪个选项没有说明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孟母三迁C.蓬生麻中,不扶自直D.出淤泥而不染91.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指的是知觉的()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92.“化悲痛为力量”“不要意气用事”这是()。A.意志对认知的影响B.情感对认识的依赖C.意志对情感的作用D.情感对意志的作用93.按照典型的气质类型分类,红楼梦中王熙凤和林黛玉分别属于()。A.胆汁质和黏液质B.胆汁质和抑郁质C.多血质和抑郁质D.多血质和黏液质94.学习骑自行车后不利于学习骑三轮车,这种迁移属于()。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95.老师问妙妙:“你有兄弟吗”,“有”,“兄弟叫什么名字?”,“明明”,“明明有兄弟吗?”,“没有。”按皮亚杰的儿童认识发展阶段理论,妙妙的思维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96.在教学中,学生会因为漏掉某个字或做错某道题,被部分教师要求将作业在写上十遍,更甚者会写上百遍,要改变学生出现漏字或者错题的现象,最为合适的做法是()。A.教会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养成检查的习惯B.加大罚抄力度C.要求家庭作业做完后有家长进行检查并签字D.默认为这是学生的正常现象,随着年级增高自然会变好9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从小学到高中都要设置()。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A.艺术课B.综合实践活动课C.综合课D.体育课98.孙老师关心学生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有求必应,其做法违背了德育中的()。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D.平行教育原则99.下列古语的表述中能体现“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是()。A.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B.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C.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00.“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体现了注意的()。A.指向性B.集中性C.稳定性D.分配性101.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需要一定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D.儿童现有水平与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10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机体只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刺激不作反应,则体现了()。A.刺激的泛化B.刺激的分化C.消退D.恢复103.下列关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归纳不准确的一项是()。A.学生的学习是为了提高认知、发展智能B.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C.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D.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的实践做准备104.英语胡老师上课时,学生琳琳指出胡老师的某个讲解有误,但实际上胡老师的讲解是正确的。下列胡老师的做法最恰当的是()。A.不搭理琳琳B.肯定琳琳勇于指出老师错误的行为,并跟琳琳解释为什么没有错C.批评琳琳没有认真上课,胡乱指出错误D.直接告诉琳琳是她错了,老师没错105.某老师每次上课都要用5分钟对学生进行提问,提问的内容都是关于之前讲过的内容,以此来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该老师的做法属于()。A.绝对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106.如果在掌握了汉语语法的情况下,再初学英语语法时,总是出现汉语语法去套用英语语法的情况,从而影响了英语语法的掌握。这种情况是属于学习的()。A.正迁移B.负迁移C.零迁移D.一般迁移107.当人们的意志行为受到干扰或阻碍时会体验到挫折,下面哪一个不是个体面对挫折时会产生的反应?()A.情绪性反应B.理智性反应C.个性变化D.智力变化108.对于胆小而易受暗示的学生,教师首先培养他们哪种意志品质?()A.自觉性B.果敢性C.坚韧性D.自制力109.学生品德的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据研究,()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A.初中一年级B.初中二年级C.初中三年级D.高中一年级110.朱智贤教授认为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是()。A.小学2年级B.小学3年级C.小学4年级D.小学五年级111.人本主义对成人心理健康破坏的解释强调()。A.个体平衡能力的丧失B.潜能发展受到阻碍C.个体发展的早期挫折D.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112.某中学生,几乎每次考试都感觉到时间太紧张,原因是她做下一题题时总是担心上一题做错,因此不得不反复检查,而浪费了很多时间,尽管她也觉得没有必要,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这种障碍是()。A.强迫性障碍B.广泛性焦虑C.恐怖性障碍D.抑郁性障碍113.小红因为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当的地位和声望的需求是()。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114.以下不是儿童多动综合症的特征是()。A.爱打架B.活动过多C.注意力不集中D.冲动行为115.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居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A.人的主观能动性B.遗传C.环境D.教育116.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下列哪一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抓住关键期,及时施教?()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117.日常生活中,学会骑自行车会对学习骑三轮车产生消极的影响,这种消极现象称为()。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正迁移D.负迁移118.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儿童思维出现可逆性是在()。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19.某次抽样调查研究显示,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越多,他们的学习成绩越差,该研究属于()。A.因果研究B.相关研究C.个案研究D.纵向研究120.在评价心理健康时,()是不合理的判断。A.个体的自控能力越强,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B.智力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C.易受暗示者,心理健康水平低D.对环境压力耐受性越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故本题选C。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元认知策略。故本题选B。3.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是指德育要引导学生把课堂道德理论学习与课外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某教师在给学生讲述改革开放成就的同时,还鼓励学生开展“我和爸爸比童年活动”。有讲述,之后又通过活动联系实际,教师运用的德育原则是知行统一原则。故本题选D。4.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化。分化是辨别相似但不同的刺激并对其做出不同的反应。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要求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等需要对刺激进行分化。故本题选A。5.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外活动的特点。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状况等来确定。活动规模的大小、活动时间的长短、活动内容的选择等都可以灵活掌握,没有固定模式,生动活泼,灵活多样。故本题选B。6.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故本题选A。7.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是指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旨在促进被评价者不断地发展。发展性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故本题选B。8.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高原现象的概念。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高原现象。故本题选C。9.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忠诚的实现。故本题选C。10.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衣食足则知荣辱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即人类基本的需要先得到满足,然后才会追求较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故本题选A。11.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达到最佳功能状态。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能积极地悦纳自我;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能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具有教育独创性。A属于自我认知不良。B、D超出了心理健康的范围。故本题选C。12.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自编测验。教师自编测验是教师为自己特定的教学服务的。故本题选C。13.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为矫正治疗。自由联想法是弗洛伊德进行精神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不属于行为矫正治疗。故本题选A。14.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网络成瘾。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学校生活的紧张与单调化、时间的空闲、兴趣的狭窄性,网络游戏的不断更新与迎合学生心理的奖惩性与英雄主义情结所使,社会规范的“禁化”所起作用的结果,学生的自控力缺乏所致,学生的“高科技”误区。造成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故本题选D。15.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问题干预。内部学习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个体,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爱好和学习信念等内部学习动机。当学生本身是内部动机时,用外部学习动机(比如物质奖励)会增加被动学习的感受,会让学生误以为自身的学习是为了奖励,反而淡化其内部动机。故本题选C16.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章第十三条规定:“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一)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二)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题中学生擅自离校而溺水身亡,学校不承担责任。故本题选D。17.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观。教师教学行为观点的转变,第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第二,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第三,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第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故本题选A。18.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是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故本题选A。19.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教育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故本题选A。20.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辅导的目标。心理辅导的目标:(1)学会调适。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2)寻求发展。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的根本目的在于学会调适,寻求发展。故本题选B。21.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教育的工作方针是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故本题选B。22.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有关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教育先行论,即首先发展教育而后发展经济,这是一种超前发展理论;一种是教育同步论,即教育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还有一种是教育滞后论,即教育发展落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比例。“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这句话体现的是教育先行论。故本题选C。23.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章第六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故本题选C。24.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属于环境陶冶。故本题选A。25.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学生伤害处理办法》第二章第十二条规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无法律责任: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下课后,学生追赶老师不慎摔倒在地是意外事故,学校并无行为不当,无法律责任。题中属于学生责任事故,但因为学生未成年,所以由学生监护人承担责任。故本题选D。26.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义务教育。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子女入学,此为义务教育的开端。因此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故本题选D。27.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量和本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故本题选A。28.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目标游离评价模式该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的,即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故本题选A。29.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的类型。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是为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与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故本题选C。30.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提问类型。知识型提问是从巩固所学知识出发设计的提问。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并结合复习旧知,求得新知。最简单的提问类型是知识型提问。故本题选A。31.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可以理解为一种潜力,意味着是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距离,也就是最近发展区。A、D属于现有水平的能力,B是干扰项。故本题选C。32.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与技能的关系。学习知识是掌握技能的基础,知识的多少决定着技能掌握的快慢和深浅,技能的掌握又反过来影响知识的学习和发展。A、B说法错误。D没有体现二者的关系。故本题选C。33.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故本题选A。34.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旧中国学制。1912年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这是我国第一个体现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的学制。故本题选C。35.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学制。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分支型学制,这种学制既有上下级学校间的相互衔接,又有职业技术学校横向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立体式的学制。故本题选C。36.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洛克的代表作。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得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的观点;他认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十之八九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主张人人都可接受教育。故本题选B。37.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校风。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一旦形成往往代代相传,具有不易消散的特点。故本题选D。38.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不平衡性的概念。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儿童身心发展在某一时期特别迅速,而其他阶段相对平缓。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故本题选A。39.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动力理论。外铄论指的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华生的观点强调的是教育的作用,属于外铄论。故本题选C。40.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记》的地位。《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学专著。故本题选C。41.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创造性的培养方法有: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利用相关课程和活动,进行创造性训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需要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答案不正确,也要鼓励、肯定学生的思考,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与学习。否则学生因为害怕答错或老师的“扼杀”而不敢想,思维受到局限,不利于创造性的培养。故本题选A。42.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法律法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印发的文件,分为五个部分:战略背景;总体思路;战略任务;实施路径;保障措施。其中,战略任务部分的第五章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1)构建更加开放畅通的人才成长通道,完善招生入学、弹性学习及继续教育制度,畅通转换渠道。(2)建立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环境,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工作机制和专业化支持体系。(3)建立健全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4)强化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服务功能,开展多类型多形式的职工继续教育。(5)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加快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故本题选C。43.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条规定教师退休或者退职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或者退职待遇。其余选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并未体现。故本题选D。44.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赫尔巴特的地位。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因此,赫尔巴特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故本题选C。45.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埃及教育的特征。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故本题选D。46.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即双边性规律。既要承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承认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题干中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老师讲解知识,而且鼓励学生全程参与,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的体现。故本题选C。47.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抑制现象。遗忘中的抑制现象有两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巩固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题干中识记材料开始部分只会受到后面部分材料对它的干扰,即倒摄抑制;识记材料末尾部分只会受到前面部分材料对它的干扰,即前摄抑制。故本题选D。48.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精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它常被描述成一种理解记忆的策略。其中,记忆术指的是人们把那些枯燥无味但又必须记住的信息“牵强附会”地赋予其意义,使记忆过程变得生动有趣的方法。题干中为了记住杂乱无章的数字,小江利用了“13:医生”“14:钥匙”“15:鹦鹉”的方法,这是记忆术中的谐音联想法,属于精加工策略。故本题选B。49.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或相似性、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学习的定势和态度等方面。其中,一般而言,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迁移的范围就越广,效果越好。50.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学习的类型。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其中,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上位学习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C选项的知识学习是从“台面、、桌面、墙面、操场”的面积到平行图形或物体表面的面积,显然,后面新的知识包容程度更高,是更高一级的命题,是具体到一般的归纳与概括过程,这是上位学习。B选项从“挂国旗是爱国行动”到“保护能源也是爱国”,这皆是下位学习。D选项从“电压”到“水压”是并列结合学习。故本题选C。51.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二条: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A说法不符合题意,D说法符合题意。52.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努力归因。努力归因是可控的、不稳定的、内部的。小刘认为是自己持久练习的结果,是努力的结果。53.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第七条:给予教师处理按照以下权限决定中: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处分,由教师所在学校提出建议,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决定并报同级人事部门备案。故本题选C。54.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题干中,这句话意思是不知道一个人的短处,不知道一个人的长处,不能发现一个人长处中的缺陷,不能发现一个人短处中的闪光点。那么就无法合理地用人、教人。这启示教师要深入地、全面地了解和研究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故本题选D。55.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主任的领导方式。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权威的、民主的、放任的。其中,采用权威的领导方式的班主任侧重于在领导与服从的关系上实施影响,由教师自身对班级施行无条件的管理,严格监督学生执行教师所提出的要求的过程与结果。题干描述符合权威型的领导方式。故本题选B。56.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悬念式结课。悬念式结课方法是指利用人们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使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说书方式,在表述到扣人心弦处戛然而止,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激起学生继续强烈愿望。一般来说,上、下两节课的教学内容或形式具有密切联系或适合迁移的,最适合使用悬念式结课。C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探索式结课方法是指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的结束环节,结合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和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新知识的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D选项,比较法是教员对教学内容采用辨析、比较、讨论等方式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意在引导学员将新学概念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类似概念或对立概念,进行分析、比较,既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征,又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异同点,使学员对内容的理解更加准确、深刻,记忆更加牢固、清晰。故本题选C。57.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管理。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D选项,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上占优势地位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故本题选A。58.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合理的专业知识、复合型的专业能力、崇高的专业道德、强健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其中,崇高的专业道德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甘为人梯、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等。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和身体的全面关心上,严格要求学生,尊重、信任学生。题干中要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和人格尊严的维护等体现的是关爱学生,D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59.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撰写日志的反思方法。教育日志是对教育教学现象、工作实践中的人与事的定期记录,也就是教师将自己教育教学中随时出现的、记忆最深刻的事件(包括问题、经验、体会等)进行总结和分析,并记录下来。教育日志除了记录事实外还应有理性思考,它实质上是反思这一单纯的内省活动外化的一种形式。通过撰写教育日志,可以及时、生动地再现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各种欢乐与忧愁,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地分析、回顾和研究。题干中,卫老师定期梳理总结教学活动,并经常和学生同事交流,总结教学经验,符合撰写日志的反思方法。故本题选D。60.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教师和研究人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题干中教师协同专家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符合行动研究法。故本题选C。61.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传统的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传统的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故本题选D。6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荀子的学习过程观点。荀子将学习过程分为闻-见-知-行。故本题选B。63.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经济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包括: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题干中潜在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劳动力,从而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属于教育的经济功能。故本题选C。64.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内容。“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转动”来自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故本题选A。65.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义识记。意义识记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所进行的识记。题干中教师通过讲授联系干燥和急躁的代表的含义,是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符合意义识记。故本题选C。66.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恐怖症。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怖症。中学生中社交恐怖症较多见,其主要表现为: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因双手发抖、脸红、声音颤抖、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题干中表述的正是恐怖症当中的社交恐怖症。故本题选A。67.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一目十行”体现的正是注意的广度。故本题选B。68.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迁移的分类。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题干中学习英语语法后对之前的汉语语法的学习产生了干扰和阻碍影响属于逆向负迁移。故本题选D。69.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想象的分类。根据想象时有无预定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它是当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在有意想象中,由于想象的新颖程度、创造水平的不同,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想象是指根据创造目的,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密切相联系的想象。题干中读《三国演义》在头脑中浮现相应的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属于再造想象。故本题选A。70.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但是有时与社会的发展不是一致的,超前或者滞后于社会的发展。题干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说明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故本题选D。71.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1)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故A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2)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型曲线”,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并非简单的正比或反比关系。故B选项错误。(3)动机最佳水平与学习课题的难易程度有关。任务难度越高,最佳动机水平越低;反之任务难度低,最佳动机水平越高。因此,学习任务简单即任务难度低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学习效率会达到最高水平。故D选项错误。结合题意,故本题选C。72.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策略。选项A,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选项B,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调节。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调节与监控三部分构成。选项C,组织策略是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更高水平的知识结构的信息加工策略。组织策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归类策略,用于概念、词语、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一种是纲要策略,主要用于对学习材料的结构的把握。选项D,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题干中以列提纲的形式来理清思路加强记忆属于组织策略。故本题选C。73.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根据不同个体的回答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其中,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也称为好孩子取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必须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想法,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尽量按这种要求去做。故本题选B。74.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12—18岁,也就是中学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忠诚的实现。故本题选A。75.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外活动中兴趣小组的作用。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教育。学校通过各种兴趣小组形式的课外活动,一面能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故本题选C。76.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在德育工作中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和信任是严格要求的前提。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体现了在德育工作中要遵循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故本题选D。77.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座位的分配。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研究发现,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主要关心的是减少课堂混乱。其实,分配学生座位时,最值得教师关注的应该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故本题选D。78.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果斯基的教育思想。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将个体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选项A,苏霍姆林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全面和谐教育的思想,提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选项B,巴班斯基是苏联教育家。把现代控制论、系统论观点用于教学论研究,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主要著作有《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观点)》。选项D,马卡连柯提出了德育的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平行教育原则。故本题选C。79.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的类型。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并以此设计和开发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故本题选A。80.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也叫教师期望效应或皮革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结合题意,故本题选C。81.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阶段性要求我们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题干中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教学方式不尽相同,正是遵循了个体身心发展阶段性的规律。故本题选D。82.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壬子癸丑学制。壬子癸丑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明令废除在教育权方面的性别和职业限制,在法律上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结合题干,故本题选C。83.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选项A,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培养各种技能和技巧的基本教学方法。选项B,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选项C,实验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选项D,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题干考查的正是演示法的定义,故本题选B。84.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知方式。根据认知加工中对客观环境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的不同,赫尔曼·威特金在研究知觉时将认知风格分为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获得标准,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为依据,不易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对事物做出独立判断,行为常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关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喜欢独处。根据个体信息加工、形成假设和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的不同将认知方式分为冲动型和沉思型,题干中未涉及时间与准确性的问题,故排除D选项,C选项为干扰选项。题干中学生喜欢用方格的本子,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字写整齐,说明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属于场依存型的人。故本题选A。85.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权利。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也是一项基本人权,受教育权是中国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权主要有以下类别和内容:(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题干中语文老师在其他教师上课时将这名学生叫到办公室教育,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故本题选D。86.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A选项是干扰选项;B选项的归因是指努力;C选项的归因是指任务难度;D选项的归因是指运气和其他环境环境因素。结合题干表述,故本题选B。87.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的永恒性是指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88.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特点。原始社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就是为了生产和生活。进入到奴隶社会时期,学校教育产生,学校教育为奴隶主和地主阶级所垄断,接受教育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教育具有阶级性、等级性。教育也逐渐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结合题意,故本题选B。89.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选项A,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选项B,蔡元培是中国近代的教育家,他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选项C,陶行知被毛泽东称赞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命题:(1)生活即教育:主张以人类的生活作为教育内容,在生活实践中接受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2)社会即学校:要“把学校里的一切延伸到大自然界中去”;(3)教学做合一:强调学做结合。选项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03年)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结合题干,故本题选C。90.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选项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选项B,孟母三迁是指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选项C,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意思是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也能成为好人。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选项D,出淤泥而不染比喻从污俗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体现的是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影响。结合题干,故本题选D。91.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觉的特性。知觉的特性包括整体性、理解性、选择性和恒常性。(1)整体性是指我们对客体的知觉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的感觉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2)理解性是指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3)选择性是指人可以按照某种需要和目的,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或无意识地被某种事物所吸引,以它作为知觉对象。(4)恒常性是指当距离、角度或光线的明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时,我们的知觉映象仍然不变。结合题干表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是每个读者都对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哈姆雷特”的形象进行加工处理,这体现的知觉得理解性。故本题选C。92.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志与情感的关系。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意志可以调节、控制人的情感。所谓调节和控制情感,实质上就是调节和控制那些消极情感的产生、发展,使它向积极方面转化。这种转化,通常需要人的意志努力,更多地发挥人的意识作用——主观能动性。意志坚强的人临危不惧,遇险不惊。即使遭遇重大不幸仍能照常工作。意志坚强的人是富于理智的人,他能用理智战胜情感,而不被感情蒙蔽自己的心智。结合题干表述,“化悲痛为力量”“不要意气用事”体现了意志对情感的控制作用,故本题选C。93.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气质类型。现代的气质学说仍将气质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1)胆汁质:这种人情绪体验强烈,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刚毅顽强;但这种人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2)多血质:这种人感情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行动敏捷、适应能力强;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3)黏液质:这种人情绪平稳,思维灵活性较差但思考问题细致而周到,安静稳重、踏踏实实、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自制力强、;但这种人的行为主动性较差,行动迟缓、死板、按部就班。(4)抑郁质:这种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多愁善感、外表温柔,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自制力强,但他们的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结合题干表述及选项分析,王熙凤思维敏捷、处事灵活、善于交往,属于多血质;林黛玉多愁善感、心思细腻,属于抑郁质。故本题选C。94.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迁移的类型。(1)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2)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结合题干表述,“不利于”体现出迁移的阻碍作用,属于负迁移。学习自行车再学习骑三轮车,这是前面学习对后面学习产生的影响,属于顺向迁移。故题干表述属于顺向负迁移。故本题选B。95.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根据题干表述,妙妙并不能回答出老师的第二个问题,思维具有不可逆的特点。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识发展阶段理论,前运算阶段,会出现思维不可逆、不守恒,自我为中心的特点,结合分析,故本题选B。96.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教育能力。结合题干表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是很常见的,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A选项,该做法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B选项,罚抄作业属于变相体罚行为,是错误的。C选项,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但是,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首先应该是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在此基础上,要求家长做到监督和配合,故不符合题意。D选项,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其改正,不能放任自流,故D选项的做法错误。综合分析,故本题选A。97.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98.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既爱护、尊重、信赖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正确、合理、适度的要求,严宽适度,严慈相济。这是贯彻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的要求。该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因此,在德育工作中不能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有求必要,应当提出适当的要求。结合题干表述及内容分析,故本题选C。99.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A选项,“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B选项,“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C选项,“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了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D选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体现了巩固性教学原则。100.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特点。注意的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故排除C、D选项。(1)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2)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以保证注意的对象能得到比较鲜明和清晰的反映。人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除了对目标物之外,对自己周围的其他事物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101.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把个体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故本题选D。10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规律。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即辨别相似但不同的刺激并对其作出不同的反应。泛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结合题干,故本题选B。103.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有以下特点:(1)学习形式: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2)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具有自主性、策略性和风格性,是师生互动的过程。(3)学习内容: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具有间接性。(4)学习目标:具有全面性。体现在学生学习的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学习;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因此选项BC都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选项D,学生的学习属于人的学习,而人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环境和适应社会生活的活动,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表述片面,不符合学生学习目标全面性的特点。故本题选A。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