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思考_第1页
《电视摄像》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思考_第2页
《电视摄像》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思考_第3页
《电视摄像》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思考_第4页
《电视摄像》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视摄像》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思考摘要:电视摄像课程作为传播学和广播电视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实践性和创造性较强的课程,在课程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从长远来看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本文从电视摄像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电视摄像课程的授课现状和电视摄像课程改革措施三个部分进行探讨,力图找到电视摄像实践课程与课程思政结合的最优化路径。关键词:课程思政;电视摄像;教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坚持课程思政教育是培养高质量全方位发展人才的根本方法,也是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与动力。因此,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是十分必要且具有長远意义的。电视摄像是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在具备广播电视理论基础和摄影基础知识之后,需学习、掌握电视摄像技能,以初步胜任电视媒介和各类企事业单位新闻宣传部门的电视资料采编业务工作。本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会学生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掌握广播电视传播流程,从而为今后学生步入广电传媒领域从事工作打下基础。电视摄像课程要求学生在理论知识层面,了解各个景别的概念及意义,了解电视摄像画面构图的类型和方式,掌握拍摄的水平角度和垂直高度,掌握固定画面和各种运动画面,了解长镜头的概念,掌握内外反拍的方式和技巧,掌握正确地运用光线和色彩增强画面表现能力。从在艺术感知层面,本课程教学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授课为主,对国内经典的剧情片、纪录片案例及优秀影视片段进行搜集和分析,让学生结合具体案例掌握理论知识,在学习中提升艺术鉴赏能力。本课程在使学生了解理论内容的基础之上,强调实践动手环节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观摩优秀纪录片作品和影视作品同时勤加思考,掌握拍摄手法,了解创作模式,从中领会到电视摄像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延伸创作思维,于期末完成一部视频短片作品。一、高校电视摄像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电视摄像是传播学专业中实践性、创造性较强的课程,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进入电视台、报社和传媒公司等媒体部门工作。因此,在课程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电视摄像课程是具有创作性的课程,是传播学专业实践类课程(如纪录片的创作、微电影或剧情片的创作、广告宣传片的创作、电视栏目的创作)的先导课程,是实践类创作课程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如何把思想政治内容和专业课程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一种新的、有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增强学生的正确实践创作思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电视摄像课程的教学成绩考核大多由实践拍摄作品和期末闭卷考试两部分构成,理论课所占比例较大,且同实践拍摄环节相分离,因此在实践创作时学生得不到及时的理论指导,拍出来的作品思想比较分散,不仅没有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内容过大过空,而且作品中也存在较为消极的思想和内容。我们虽然倡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开拓思维创新,拍摄多样化的作品,但是从历届学生作品中总能看到学生的一些消极思想和主流意识不强的创作痕迹。部分作品主题不够突出,无法传递正能量,不具有任何社会价值和积极意义。二、电视摄像课程教学现状近些年出现了一些“课程思政”研究的成果,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也初具规模。高德毅、宗爱东(2017)提出“课程思政”的理念,指出要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政理论课程、专业课程、素质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发挥课程优势,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徐立新(2018)指出,要在课程思政中重塑教师教育理念,强调价值知识传播;李南(2010)提出,在影视创作过程中,需要以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主题明确,价值观先行[2]。这些成果体现了一些思政内容与课程的结合,从总体上给出了课程思政的一些发展方向。但是从我院目前的电视摄像教学模式来看,其与以上“课程思政”研究成果结合得不够充分和具体。因此,在电视摄像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探索课程思政与教学的有效结合,发挥课程思政教育优势,保证学生创作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十分有必要的。电视摄像课程目前的教学模式已较为成熟,课程性质在相关专业中也是专业基础课,因此已经有一套实施多年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但近些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丰富与壮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数量和能力远大于从前,其思想如把控不到位,就会被一些负面信息影响,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关注重点和思维方式等,这些消极的思想极易体现在学生创作的作品中。本次教学研究将对已有的教学问题进行总结,并找到合适的教学改革路径,找准课程思政理念与电视摄像的结合点,以期获得优秀的教学效果。从近些年的电视摄像课程教学结果来看,教学体系虽成熟但是老旧,具体体现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案例的选取不合适。由于电视摄像是专业基础课,通常会安排在大一或者大二开课,这时的学生刚步入校园,对专业课接触不久。当下的情况是教师大多会选择一些比较符合自己口味的国外影视片段案例,忽略了这些影片是否适合教学,能否对学生起到正面的影响和作用。从内容上来看,其中部分外国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消极因素,不仅会对学生的创作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和理解问题的方式。第二,教学理念偏重技术,忽视思想教育引导。已有的教学偏重于对技术方面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正确意识形态的引导。有的课程经常让学生发散思维,放飞思想,随意创作,给予了学生过度的自由,而教师只把控摄像技术环节。因此,经常能看到学生在期末提交的作品没有任何逻辑性,只是较为虚空地表现自己的一些消极心情。即便画面和声音大多能够符合摄像技术要求,但是作品主题无法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缺少思想内核。倡导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绝非只限于技术性的应用,有爱党、爱国、爱行业的思想和优秀的品德才是创作实践的基础。因此,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均应加入课程思政的元素,引导学生在创作的各个阶段均有正确的价值观。第三,教学方式需创新。目前的授课模式多为理论授课,并且明显与实践练习相分离了,因此经常会出现学生卷面成绩接近满分,但作品较差,抑或作品拍得不错,但卷面成绩不高,能够看出理论和实践结合得不够紧密,学生对于理论和实践掌握得较为不平衡。因此,应通过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切实可行地、科学有效地采取多种教学要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学主体、教学设计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的改革,做到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状况采取不同措施,调节不同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地掌握知识,培养出自己对行业的热爱。第四,学生作品社会价值不高。由于创作过于自由,部分学生作品无法体现社会价值。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应该正确引导,在学习和实践中挖掘真实的故事素材,如作品主题来源可设置为生活中充满正能量的真人真事,提高学生作品的质量,深化教育的意义,使作品的传播也能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电视摄像课程通常是专业基础课和大课,因此应有意识地进行分组训练和个别指导,避免学生在创作初期出现对选题和内容理解不透彻等问题。三、电视摄像课程思政具体改革措施本课程的未来教学将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内容为教学指导,基于传播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应用和就业为导向,根据传播学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电视摄像课程的教学中。贯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的具体问题,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增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3]。电视摄像是传播类专业的基础性实践课程,很多相关专业的院校都会开设此门课程。由于课程性质本身具有创作性,很多学生的作品过度体现个性化甚至是消极文化,忽视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价值观。因此,在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是十分重要且有必要的。具体改革措施如下。第一,教学内容改革,采用優秀影视案例教学方法。课程原有的教学内容是按照教材设定的顺序和案例进行授课,未来的电视摄像课程的改革将结合符合课程思政元素的案例进行讲解,通过案例的引导和分析引出本节课的授课重点和知识点,紧密结合我国优秀的影视作品的剧情及其技术,并在详细讲解中把我国优秀影视作品拆解开来,如可将《钢的琴》《哪吒》《我在故宫修文物》《流浪地球》等不同类型的优秀影片作为教学案例,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还能让其理解影视作品思想,从而增强自身的爱国情怀和创作热情。第二,考核方式改革,采用小组作业的形式。在对基础内容进行讲解之后,可让学生结合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分组作业。教师还可在团队作业之前留下题目,可将爱国、爱党、爱家、敬业、诚信、友爱、传承等正能量主题渗透于每次实践中,且题目尽量选取实际中能够运用到的,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感,能够为其以后步入社会进行工作打好基础。学生在团队作业中能更好地体会现代社会团队协作的重要作用,找到自身感兴趣的以及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也能够进一步理解我国媒体工作者的崇高职业精神。在课程未来的具体建设中,电视摄像课程学时可设置为48学时,每周4学时,4学时连上,每周1次课,共12周。每次课程利用2.5学时讲解理论知识,1学时进行爱国主义影视作品赏析,0.5学时让学生进行创作讨论,并分组上台讲解。在课程中,结合课程的专业知识,主动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作品中要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优良品质。第三,带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激发其学习潜能和创作力。对本课程学生进行分组,并分别指导,带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等相关比赛,如大学生广告大赛、互联网+创业大赛、创青春创业大赛等等,使学生在课堂模拟实践后,真正参加和融入各项大赛,以任务驱动学习并增强实践锻炼,让其在锻炼的同时也能获得宝贵的经验与成果。这类大赛是针对大学生而言的,学生的关注度也比较高,因此相关作品能够在学生群体中进行广泛传播。这类大赛创作的重点,除了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之外,更多的是提升学生作品的价值和深刻挖掘选题的意义。因此,指导教师需要格外认真地对待参加这类比赛的学生,要注意作品传播效果的积极性和正能量属性。第四,通过企业实践,提升岗位需求认知。在课程中,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内或校外组织的摄像实践活动以及相关企业项目影片的制作,这能够培养学生运用基础摄像知识的能力,同时能让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提升对于社会岗位的认知,学习从业规范和章程,使整个学习体验更加全面,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还能找准我国摄像及相关影视方面工作目前的发展状况,从而培养自身为祖国影视行业贡献力量的优秀职业情操。第五,课程思政结合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对本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措施进行创新前,笔者进行了一番调研,得到了可以支持本次课程教学改革的数据及结果。相关调研方法如下:访谈法。对传播学、广告学或广播电视学等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方法与考试方面的意见,总结调研报告,并将调查结果作为教学改革的依据之一。调查法。实地调研(或线上调研)。到省内相关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或广播电视学等专业调研学习,了解他们如何选用新媒体更新教学内容,了解不同院校专业的教学与考试方法改革情况,并以此作为本教学改革的参考。实验法。对学习电视摄像课程学生的相关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并将其成绩与能力与往届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掌握学生对于新的教学模式的意见,不断调整新的教学与考试改革方式。而在新的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除本科教学经常用到的基础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以外,还会加入翻转课堂法和项目驱动法两种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法。使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利用教师给予的多媒体材料进行部分章节的自主性学习。尤其是电视摄像这类偏实践类课程,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翻转课堂并非让教师脱离授课主体的地位,教师需要继续提高自身对于课程的引导能力,引导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进行学习与思考,而学生可以主动上讲台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这能使学生在掌握课堂理论知识性的同时培养自己高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项目驱动法。在以往的电视摄像课程中,教师通常不会给出非常具体的题目,因此就会出现一些学生作品的价值观是较为消极、自私化的,创作态度是散漫的。因此,对于实践题目的下发,教师需要进行多轮审核并反复确认,题目应围绕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让学生以其为项目中心和宣传重点,自主组织拍摄团队,辅以拍摄技术,创作出具有时代价值观的优秀作品。四、结语电视摄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将直接应用于高等学校传播类、广播电视类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