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专题二第四节诗歌是抒情的艺术,鉴赏诗歌的情感是考查的重中之重。常见的考查角度有三:①体会情感类型;②分析情感变化;③评价诗歌中蕴含的观点态度。一、体会情感类型1.(2014·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暮春
[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抓住两首诗的意象特点,就能把握其感情异同。《暮春》写了落花、柳绵、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因暮春引发的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写诗人缓步春山,看到莺、燕各自轻盈飞翔,桃花凋谢涧水香,描绘了一幅幽美静谧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愉悦闲适之情。答案:《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一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欣赏山中暮春之景的愉悦闲适之感。2.(2013·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钓船归
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词人的情感融在意象之中,“柴扉”“鳜鱼”等意象表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抒发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白鸥”“钓船”等意象与隐士生活有关,结合“忘机”一词,可感受到词人甘于淡泊、以隐居为乐的情怀。答案: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以隐居为乐,不再让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继续保持安静方法小结1.体会诗歌的情感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提示:①抓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如“愁”“怨”“喜”“悲”之类。②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上词中的“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③④抓住诗歌的题目和注释等。2.我的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分析情感变化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古戍
[明]刘基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注]。九洲犹虎豹,四海未桑麻。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注】笳:号角。本诗的后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变化?【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最后两联描绘的景象可抓住“天迥”“江空”和“荒草”“白雪”“黄沙”概括出荒凉之气。诗人的情感虽有对百姓的同情,对国家前途的忧心,但并不绝望,“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又显示出一丝坚韧与希望。答案:颈联写了一派荒芜萧条的景色:白云低垂,与草原连成一片,江面广阔,白雪覆盖着无垠的黄沙。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怨愤,对国家前途的忧心。尾联写虽历经战火和风雪,梅树依旧顽强坚贞,透露出春的消息。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及坚定信念。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惜余春
贺铸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注]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注】西曛:斜阳。从全词看,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篇游子伤春怀人之作。上片写惜春思归,下片转入怀人。答案:由惜春到思归再到怀人。方法小结1.怎样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提示:①首先要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切分诗歌的层次;②再根据不同层次的内容,体会每一层次(具体到每一句)中诗人微妙的情感;③将这些微妙的情感贯穿起来,大致可以把握诗人的情感波动情况,体会出诗人的情感变化。2.我的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评价观点态度5.(2014·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轼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注】
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②翁:苏轼自称。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苏轼虽一生屡遭磨难坎坷,但因其思想受佛道思想影响颇深,所以总能以乐观旷达的胸怀来应对人生世事。另外,从诗歌前两句可看出黎族百姓对诗人的热情,从而引发诗人“莫作天涯万里意”的感慨,“莫作”二字写出诗人虽远在天涯(海南)却不必有伤怀之感;接着运用《论语》中曾皙言志的典故,借曾皙的志向说出自己现时的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感受。答案: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具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诗歌是凭借意象来抒发情感的。如果写“悲”就要抓住“卷帘尽放春愁去”的忧愁,“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的孤独,“絮影
香,春在无人处”的惋惜,“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的惆怅。写“喜”,可以抓住“春愁去”的畅快,“对黄鹂语”的悠闲,看到无人处的“絮影
香”的惊喜,“梨花雨”的沉醉。还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写。答案:(示例1)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示例2)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
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示例3)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方法小结1.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提示:①体悟要深入。要结合诗歌的内容,乃至标题、注释、背景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②分析要细致。一要紧扣原诗的内容。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二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③归纳要全面。有的诗歌表达的情感不是单一的,要求我们在分析概括时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④评价要恰当。一要避免先入为主,二要避免没有分寸,三要避免用今人的眼光苛求古人。2.我的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评内容主旨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菩萨蛮
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对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1)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示例2)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示例3)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解析:这首词可以多角度解读,不同的角度抒发的情感不同,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角度,解读内容,得出自己的看法。二、评思想观点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注]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江苏苏州西南十里左右),自号石湖居士。有人说,这首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1)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示例2)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解析:这首诗写了范成大居住环境的幽静,无人打扰,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这是确定的。但对于“人不到”三字,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三、评情感态度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词人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要把握两人强调的侧重点。范成大的这首词是说“相逢草草”后离别时刻的伤感,而秦观强调的是“若是久长时”。据此可答。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四、评矛盾处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
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家乡已无兵马战乱,但归家之路仍愁绪万千。愁是因为战争。诗人这两句看似矛盾的话,突出了诗人对战争留下的悲痛及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一种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解答有关诗歌的思想情感类的题目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
着手:1.关注诗歌的标题。诗歌的题目往往透露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抓住题目,往往就抓住了解答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类题目的“要害”。如:杜甫《水槛遣心》、马戴《灞上秋居》、司空曙《江村即事》、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等,题目似乎显露着情感。2.关注作者的背景。每一位作者的作品都因受时代及作者本身性格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特征,因此,了解作者的背景及写作特点,有助于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如:2014年江西卷明确要求“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3.关注诗中的意象。抓住诗歌的意象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体现的情调、表现出的意义和感染作用,就能准确领悟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梅、兰、菊,常比喻高洁的情操;石、竹常比喻坚韧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4.关注诗歌的题材。不同题材的诗歌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不同,虽然相同题材的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情感与题材很多情况下具有关联性。如: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等等。有些题材其实就是情感的暗示。5.关注注释的作用。命题者之所以给注释,就是为了给考生一些提示:介绍写作背景,用以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介绍作者,用以暗示诗歌的写作风格、感情基调等。再如2014年江西卷的两个注释“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②翁:苏轼自称。”对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有重要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后面的问题。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注]
虞集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注】这首诗作于元顺帝元年寒食日祭扫祖墓时。作者的先祖虞允文曾在宋高宗绍兴年间大破金兵,暂时稳定了南宋局面,但最终宋朝还是灭亡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江山信美非吾土”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阅提示:考生没有关注标题、注释和意象。在解答此题时,要抓住诗歌的题目“改元”“寒食”和“示弟及诸子侄”,其情感是复杂的,不仅是“亡国之悲”。诗歌下面的注释也补充解释了这一点。在2014年18套高考语文试卷中,古代诗歌采用比较鉴赏的有6套(山东卷、课标卷Ⅱ、天津卷、江苏卷、浙江卷、福建卷),占全部试卷的三分之一。因此,诗歌的比较鉴赏,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1.(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①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宿渔家
[宋]郭震②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前两句说为了建功立业,自己甘愿客居天涯,已经习惯了“流离”“别家”的生活,把这当作等闲之事了。“挥袂”之举流露出诗人的洒脱。后两句说万籁俱寂的夜晚,诗人好梦醒来,只有一盏孤灯相伴,不禁心生悲凉,欲在孤独无奈中寻找寄托,却是斜月相迎。“斜月”意象的加入,让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惆怅之情更浓。显然,这是衬托的手法。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感情。通过上一个题的分析,知道韦庄在灯前回想江南好梦,眼前的孤灯、斜月让他心生羁旅之愁。郭诗的意思是:渔家世代在海边生活,几间小屋上面覆盖着雪白的芦花。白天在海上捕鱼虽然辛苦,但晚上归来,有青天明月、大海涛声伴送到家,真是开心惬意。“灯前笑说归来夜”一句中的“灯前笑说”,描写了主客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的情景。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2.(2014·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
[南宋]徐熙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注]。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__来写愁。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两首诗表达情感的共同意象都是猿声,通过猿声来抒发诗人的愁怀。(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两首诗中抒情手法的差异,主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比较。内容上,两首诗都写“猿声”,都与“愁”有关,但第一首景中含愁,“昏”“繁”二字点明愁情,“那堪”二句则是直抒愁怀;手法上,都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但第二首的愁情主要通过运用典故来抒发,与第一首有所不同。猿声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②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3.(2014·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双调·蟾宫曲自乐
[元]孙周卿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选自《太平乐府》)【注】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意思对即可)(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及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1)此曲句句用“山”,连用十五个“山”字,层见叠出,写出了隐居山林之乐。诗人住在山上,吃在山林,欣赏的是山中风光。评价“山”字在内容表达上的作用,可从突出“山”的多、对“山”的情等角度作答。(2)分析起因和表达效果,需要把握诗句的基本意思,然后结合诗歌主旨回答。“扫山云惊散林鸦”通过写因云朵掠过山林而使林鸦受惊四散,反衬了树林的寂静,属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写月亮升起,惊动了山林中的小鸟,也是以动衬静。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钟山即事[注]
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游钟山
王安石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注】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钟山时的所见所感。(1)第一首诗的诗眼是“幽”,试作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抓住诗歌中所描述的意象,概括它们的特征即可,如“涧水无声”“花草弄春”“茅檐相对”“一鸟不鸣”等。通过流水无声,花草摇曳,青山一鸟不鸣写出环境的幽静;通过在茅檐下独坐,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幽静。(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两首诗在手法和表达情感上的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零酒驾宣传标语(130句)
- 水的溶解中班教案5篇
- 平面设计个人工作计划(10篇)
- 网络销售开场白(3篇)
-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阶段检测 数学试题含答案
- DB12-T 1113-2021 河湖长制工作规范
- 山东省青岛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随堂测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年PCM脉码调制终端设备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重庆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上学期二调化学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教师信息化培训
- 光伏发电项目试验检测计划
- 会计领军人才笔试题库及答案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有答案
- 洗浴搓澡承包合同书(2篇)
- 《中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垂直起降场技术要求》编制说明
- DBJ46-064-2023 海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民用建筑篇)
- 农村网格员个人述职报告
- 2024年全国财会知识竞赛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国开(陕西)2024年秋《社会调查》形考作业1-4答案
-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课件
-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 5 Fun Clubs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5课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