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被恢复技术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目录概述先锋植物植被恢复技术体系场地整理及客土种植与管理植被恢复的新技术、新方法一.概述1.定义植被恢复: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保护现有植被、封山育林或营造人工林、灌、草植被,修复或重建被毁坏或被破坏的森林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功能。植被恢复与植被重建、植被修复、生物多样性恢复以及生物工程治理等都是内涵基本相同的词语,它既是一种治理手段,同时也是治理的过程和目的。2植被恢复的主要目的2.1自然生态系统的保全是指由于开发等而丧失机能的植物群落的恢复或是完全消失的植物群落恢复而形成生态系统地保全2.2周围环境的保全是指由于开发能造成环境变化对周围的影响应保持在最低限度,例如:泥沙向下游的冲击等2.3景观的保全是指在景观上对重要地区的保护,通常特别要求自然公园应重视与自然景观的协调。3天然植被的重要价值3.1保持水土和营养;3.2防止水灾、旱灾、火灾、暴风雨、虫害;3.3防止污染;3.4防止水土流失和沙漠化;3.5调节地区与全球气候;3.6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可再生能源等。
4植被恢复误区分析
4.1大量使用外来物种所谓外来物种是指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原来并没有这个物种的存在,它是借助人类活动越过不能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而进来的种类。外来入侵种的最主要危害是采用各种方式杀死或排挤当地土著植物物种。能够成为外来入侵种的物种通常具有抗逆性强和繁殖能力强,能够迅速扩展和蔓延等特点。而我们在进行植被恢复的过程中,积极寻找的是什么样的植物类型呢?正是具有上述特点的外来入侵种!因为这样可以迅速覆盖裸露地表。因此利用危险的外来物种的愿望是很强烈的,我国也确实已经进口了这类危险物种用于植被恢复。原产于澳大利亚的桉树是经常被大量引种的外来物种之一,却屡屡引起诸如土壤贫瘠、地下水位下降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严重的生态问题。互花米草被引进后成为沿海地区影响当地渔业产量,威胁红树林的一个严重问题。禾本科,米草属(Spartina
alterniflora
)水葫芦给昆明滇池造成损失的案例是入侵物种危害的经典案例之一。
4.2忽略了健康生态系统要求的异质性
天然的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多样的异质性或称多样性,包括:1物种组成上的异质性;2空间结构上的异质性;3年龄结构上的异质性;4资源利用上的异质性。而人工林的特点是均一,不能满足健康生态系统要求的异质性,这样会导致“绿色沙漠”的出现。“绿色沙漠”是指大面积的绿色树林,其中树木种类单一,年龄和高矮一致,且十分密集。密集单一的树冠层完全遮挡了阳光,使下层植被无法生长,林下缺乏中间的灌木层和地面的植被。
绿色沙漠
4.3忽略了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自我更新和维持的能力,因为其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物种间的这些相互作用关系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
4.4忽略了农业区的植被恢复农业区是生物多样性扩展和连通的重要障碍。我国典型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大面积连绵不断的农田,农业区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障碍之一。
4.5覆盖率常被用作唯一的评估标准对植被恢复工作是否成功,我们需要有一定的指标进行衡量。我们还需要了解正在进行的植被恢复工作是否按照我们预计的目标进行。这些目标包括环境效益、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经济可持续能力等。,而不仅仅以覆盖率作为唯一评估标准。
4.6对当地濒危物种的需要缺乏考虑
植被恢复中使用的物种和恢复的规模应根据当地动植物的需要进行考虑。濒危动植物的保护是当前自然保护的重要目标之一。如果从当地濒危物种的需要去考虑选择适当的物种和适当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有利于这些濒危物种的生存,也会极大地有利于当地其他物种的保护和恢复。
4.7城市绿化忽略了植被的生态功能城市中的花园、公园和绿地过于强调观赏性而忽略其生态价值,大量种植一年种一次的花卉、四季常绿物种,却没有考虑到:种植的这些植物究竟对这个地区有多少生态方面的价值;能否养育当地的各种动物;这样的植被能否不依赖于人类的帮助正常生长,并给人类带来好处。
5.植被恢复原则5.1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原则一个生态系统要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必须有合理的时序和空间结构。通过引进和保护动植物资源,形成完善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建生态系统的有序结构和和谐的关系,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5.2以仿自然群落和近森林建设为原则自然群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下形成的,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较充分,与环境建立了一种动态平衡,稳定性好。因此在建造植物群落时模仿自然群落结构,包括合理的群落组成、空间结构特征等,构建仿自然群落能取得较好效果。5.3遵循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学原则最早的利用城市废弃地、垃圾填埋场建设实质是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通过植被恢复与重建改善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因此在恢复中必须遵循相关生态学原理要求植物种之间的阴阳性、深浅根、疏密生、养分元素吸收等生态学特征上具有生态位的互补性,以减少竞争造成的不稳定性。5.4以提高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原则生物多样性是是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综合体,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因此在建设中应从不同层次考虑保护生物多样性。实践中通过增加物种种类、创建多种生境类型和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来实现。5.5遵循群落演替原则在群落组建和管理过程中应加强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研究,充分借鉴地带性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师法自然。要考虑植物间的互利、竞争关系,合理选择耐荫植物,开发利用绿地空间资源,丰富林下植物,改变单一物种密植的做法,使自然更新种具有生存和繁衍空间,并通过密度或频度制约等方式调整群落种间关系。5.6生物气候区适应原则由于长期适应自然条件的结果,使植物形成了一定的生物气候适应区。在建设中应以地带性的乡土种类为主,避免过分强调奇花异草,尤其是热带植物的无序引入,既能大大减少建设成本,又能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态功能。二.先锋植物1.定义先锋植物是指在荒山荒地、沙漠、盐碱地、矿山、石山或无林地上能够实现自然生长成林并能完成天然更新的树种。一般为更新能力强,竟争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耐霜冻能力,深根性,根系发达、喜光、耐阴,为强阳性树种,适生于多类土壤、对土壤肥力酸碱度要求严。如马尾松、山杨、白桦、侧柏、黄檀、沙棘和构树等,这些先锋往往在成林后被其他树种逐渐替代。2.衡量标准什么样的树种可以做为先锋树种,就是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一般树种无法存活,只有少量树种适应环境保存下来并且自然繁衍生息。其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2.1根系深根性、须根发达,树根交织成网,耐贫瘠土壤,汲取土壤深层水分能力强。抗风倒能力强,不需要形成一片林分才能抗风,先锋树种单株可自然生长,独木成林。2.2繁殖能够自我繁殖,根蘖繁殖或者种子带翅飞籽成林。在野外可能正常过冬、过夏,正常开花结实,生产的种子可以萌发,结实能力强,结种量大。2.3根瘤菌可固定大气中游离态的氮素,养分自给,自我改善和调节土壤。2.4喜光在缺乏遮阴形况下,幼树幼苗生长健壮。在野外光秃秃山上,不借助任何人为措施就能成活。2.5适应性广分布范围广,不同海拨、不同坡向、坡位、土壤都能生长存活,在当地随处可见。2.6乡土树种适生性很强,并且可以成材,随处可见野生单株,都是通过自然繁殖而来,抗病虫害能力强。2.7造林成活率高,立体条件复杂,简单的栽植都可成活。2.8耐修剪自我修复力强,具明显主杆。牛羊等践踏、啃吃,植株都能萌发新的枝条。3优点先锋树种在恶劣的环境下造林,能够摆脱不良因素的影响,成活下来,进而改变小环境,为其他树种的进一步生存创造先决条件。3.1恢复脆弱的生态环境,把无林地变成有林地,使绿色先站住脚。3.2天然更新力强,一次栽植,不间断自我修复,根蘖繁殖,借助种翼飞翔飞籽成林。3.3抵抗恶越环境能力强,能正常越冬越夏,抵抗早霜晚霜危害。3.4易郁密。树木前期生长快,造林后枝叶繁茂、林地郁密速度快,发达的根系在石山、矿渣、酸碱性不良土壤下都能生长,能起到绿化地表,保持水土,保育土壤,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3.5保护土壤。秋季形成大量的枯枝落叶,松针,能吸收和阻拦一部分的地表泾流,保护封不受浸蚀,树木根系不裸露,正常生存。3.6根部萌芽能力强。自然繁殖能力快,造林成活率高,在人为破坏及森林火灾后仍能以顽强生命力重获新生。4.举例①沙棘:耐严寒、耐贫瘠,适应性强。②侧柏:能适应干冷及湿暖气候、耐低温、耐干旱,不耐涝,对气候、土壤、水分要求不严,在向阳干燥贫瘠的山坡和石缝中都能生长,对土壤酸碱度适应范围广,在酸性、微碱性土壤上都能生长旺盛。③臭椿:喜光、阳性树种,生长较快,适应性强,对微酸性、中性和石灰土壤都能适应。④马尾松:无论在贫瘠的山地或淤积的沙滩及轻盐碱地,繁殖容易、病虫害少,落叶量多。⑤花棒:适应沙漠环境、萌蘖性强,生长较快,耐沙埋,抗风蚀,主侧根系都很发达,防风。⑥旱柳:扦插容易成活,生命力强、耐干旱、耐贫瘠,易生存。⑦构树:阳性树种,适应性与抗逆性强,耐干旱、瘠薄,也能在水岸边生长,常常是废弃地、撂荒地自然更新的早期优势树种。5造林先锋树种造林最主要的在干旱地、土壤贫瘠地进行,干旱地造林能否成活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保持苗木的体内水分;二是苗木根系与土壤的水分。5.1大坑深坑浅埋使根系舒张、与土层紧密接触,养分、气体能很好的交换,大坑可以蓄积大量雨水。带土栽植:一是;不破坏植物的毛细根,保持根的完整性;二是自带原土,增加与新土的缓冲接触,慢慢适应;三是不存在缓苗期或缓苗期变短。5.2鱼鳞坑栽植坑内改变苗木的小环境,光照、温度、水分;条件都能生根发芽,坑体还能蓄积坡面降水,提高雨水利用率,增强树木的抗旱能力。荒山鱼鳞坑整地种植柠条5.3容器苗栽植在干旱条件下,在一定程度上增大苗木的生根量,提高抗旱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成活率。5.4大树造林大树活力强,成活率高。树木结实后,形成天然更新,林地密度不但增加,质量不但增加。造林周期短,以少量的代价换取最大效益。5.5机械围栏防止牛羊进入林地造成危害,杜绝乱砍滥伐,封山育林。5.6加强森林防火干旱地造林地植物含水率低,树木抗力差。杂草丛生,一旦失火,火势漫延快,火势大,难以控制。先锋树种就是让绿色先存活起来,逐沂改善土壤,蓄积水分,形成适应林木生长的小环境,修复生态环境。让树木在生态条件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必需选择多方面抗性强的先锋树种,适地适树,结合各类形之有效的工程造林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三.植被恢复技术体系1.保全水准的制定为了维护优美的自然景观并协调开发事业和自然的矛盾,对自然环境的状况有必要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为此把自然环境分成三个保全级别。1.1一级保全水准是以人为影响极少的原始区域、学术价值很高的自然环境和极为重要的区域为主要对象。在这些区域进行植被恢复时,要慎重应尽力回避人为影响,而且不要损害原自然状态。1.2二级保全水准主要的对象是那些常受人为影响,易被破坏的区域、自然环境特异的某些地区、该地区被改变又要影响周围环境的个别地区。特别是这些地区的土壤保全占有重要地位的区域。由于对下游居民的农林渔业等生产影响极大,因此,即使是公园以外的地区,也应积极从国土保全和其他利益方面来考虑,建造植物群落、恢复植被。1.3三级保全水准是以自然公园以外的区域为对象,尽量避免改变自然状态,针对土壤保全、区域环境保全的目的进行相应的植被恢复。2.恢复目标的制定2.1恢复目标的制定2.1.1在植被恢复时,根据相应的保全水准制定出恢复目标。恢复目标取决于周围环境、施工目的、绿化的必要性、植物分布、气象条件、土地条件等综合因素。一般来说具有以下机能的植物群落为好。①近似于天然植物组成的群落。②与景观协调的群落。③防灾能力较强的群落。④能很好恢复原生态平衡的群落。2.1.2说明2.1.2.1一级保全水准地区,对于原始性较强的区域,从保护自然环境角度来说,应尽量组成近似天然植物的群落。在亚高山以上地区由于引进植物的生长严重衰退,因此应依具体气象条件和土地条件最好栽种乡土植物,由天然植物种构成理想的植物群落。2.1.2.2从景观保全来说,最好组成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植物群落。对一级保全水准的地区可以由潜在性植物组成群落。但是,对二级、三级保全水准的地区应用潜在性植物未必能和周围景观协调,所以在急于开发地区可用景观保全和防灾性能较强的其他植物做为植被恢复的目标。2.1.2.3山谷地区,由于降水集中,台风、冻土、积雪等自然灾害多有发生,应该利用防止灾害、保全土地性能较好的植物组成群落。特别应构成与绿化基础工程能有机结合的植物群落,有必要用乔木和草本植物混栽形式,构成植物种丰富的植物群落。2.1.2.4对于那些已经荒废的生态系统地恢复工作应以自然的恢复顺序为原则,不可急于求成,如果违背这一原则,在荒废地上引入顶级群落植物种,势必会造成植被恢复非常缓慢的局面。特别是在亚高山以上地区,由于土壤、养分流失严重,会造成生长发育不良。因此,有必要先营造一些耐贫瘠且对恢复生态系统有益的植物群落。(以先锋树种、肥料木、补充树种为有优势的群落)。2.2恢复目标的形态植被恢复目标的形态如表1所示。根据施工地点的条件确定恢复目标的类型。表1荒废裸地的恢复目标恢复目标类型目标的外观适用地乔木型(森林型)以高度乔木、中等乔木为主体的群落(例)山赤杨群落红松——日本桤木(qi)·周围森林·倾斜35度以下·自然公园内·堆土斜面·平坦地·阶梯面(宽2米以上)灌木型以中等乔木、灌木为主要树种的群落(例)胡枝子群落日本桤木群落·35度以上陡坡·周围是杂木林·风口地区·残桓(huan)斜面草原型以草本为主体的群落(例)(乡土草本群落)(外来草本群落)(乡土与外来草本混合群落)·周围是草地·周围是农耕林·防止水土流失•注:补充树种,是为帮助植被恢复而引进的植物种的总称。例如为了调整主要构成树种的生育环境并促进其生长而栽植肥料木(胡枝子、紫穗槐、桤木等)、以及先锋树种(盐肤木、天门冬、柳树等)。3植被恢复的技术体系绿化措施绿化基础措施生育环境的整治方法。目的稳定生育基础;改善生育基础;改善气象条件。方法方格状、网状、栅栏状、水泥框客土法、平台式生育法。植物措施栽植植物的方法播种从种子开始的方法。方法:客土种子喷撒法、种子撒播法、中层喷撒(厚4—6cm)厚层喷撒法(厚7cm以上)植生草廉、植生袋栽植栽植方法。栽植—树木栽植、草本栽植植物诱导促进植物自然侵入的方法。方法:种子在潜在表土中播种、喷撒没有种子的植生材料。管理措施早期实现目标群落并维持、保护群落的方法。培育管理确保早期达到恢复目的管理维护管理维护好群落状态的管理。保护管理保护植物生长、避免危害的管理、4植被恢复的作业程序4.1植被恢复计划及基本方针4.1.1植被恢复沿恢复目标的制定→→植物选择→→生育基础的整治→→植物栽种→→植物生长管理的技术体系进行。4.1.2恢复目标的形态以草本与木本混生的植物群落为标准。4.1.3从土木计划阶段开始,对植被的恢复要予以充分考虑。4.1.4绿化基础措施与植物栽植紧密结合才是标准的施工方法。4.1.5植物措施应以播种为主,次之是栽植。4.1.6管理措施,必须按照抚育、维护、保护目的进行。4.2说明4.2.1盲目的绿化对环境保全毫无益处,施工3—5年后又会退化成裸露地,造成浪费。为达到与环境协调之目的,应该从恢复目标到植物生长管理贯彻统一的施工计划。4.2.2如果考虑植被恢复的必要性和目的性,营建单纯的草本群落并不理想,应该创造一个能具有改善环境、稳定生育条件、景观保全等机能的木本群落。4.2.3有必要建设好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特别是引进植物后会形成很厚的风化土层,这些土层的稳定工作必须在施工计划中予以充分考虑。4.2.4利用土木工程不能缓和斜面的坡度时。“绿化基础措施+植物栽植措施”会成为标准的绿化工程法。另外,开始时即使是稳定的斜面,由于长时间利用也会出现不稳定,所以单独进行植物栽植也不好,为了将来长期的稳定,应当进行绿化基础工程和植物栽植有机组合的设计。4.2.5尽量营建近似自然状态的植物群落,用种子恢复木本群落的方法是早期恢复生态系统的极好措施。再者如利用栽植方法发展木本植物时,由于要挖掘植树坑穴,势必会破坏斜面的稳定性。4.2.6营造完理想群落即施工后的管理措施也十分重要,匆忙简易的绿化,往往会引起导入植物种的衰退。欲恢复理想的植物群落,有必要加强抚育、维护、保护等措施。5植被恢复的步骤与途径5.1环境背景调查和诊断通过环境背景调查和研究,弄清哪些环境因子是有利因素,哪些是不利因素,以及哪些是限制因子。在植被恢复与重建时扬长补短,发挥区域优势,弥补不足。
5.2恢复与重建对策的选择和布局通常有三种对策。第一种是消除人为因素,通过自然恢复过程,缓慢地恢复;第二种选择是在人为的帮助下,恢复到初始状态或某一阶段;第三种选择是按照人们的愿望通过建立人工植被,替代原生植被方向的演替。很多学者建议第二种与第三种相结合,恢复和重建生态经济型植被,既遵循自然恢复演替规律,同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类生存发展的经济需求。5.3物种(品种)的引种和筛选物种的选择应针对具体的不同地段而进行,通常以乡土物种为主。在引入外来物种时,必须先作适宜性评价。
5.4植物群落的设计和配置根据生态经济规划目标和布局,应用筛选出的适宜物种,模拟自然群落的时空结构,组建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并实施于布局好的适宜地段。
5.5监测和优化调控植被恢复与重建是一个生态学过程,对这个过程中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种间关系、群落关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跟踪观测,一方面为进一步调整群落及其组合,为功能优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为定量评价植被恢复与重建对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复杂系统的作用及贡献提供依据。四.场地整理及客土1场地整理场地整理主要是进行土地平整,有填土、挖高填低、挖低填高等方法。整理后场地平整,坡度小于25°。1.1填土凹坑、沉陷、塌陷深度小于1m的,应填平,尽量恢复为原地类。凹坑、沉陷、塌陷深度1m—3m的,可填平,也可采用挖高填低方法,原则上尽量恢复为原地类。1.2挖高填低对深度大于3m的凹坑、已稳定的沉陷和塌陷,凹陷场地地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的,可采用挖高填低处理,把整治区内采矿废渣、废石、弃土等堆积土石或其它较高处挖出土方,用于填平整治区内凹陷、沉陷、塌陷等较低的地方,恢复为原地类,达到整治区内土方量平衡,基本上渣尽坑平。1.3挖低填高对深度大于3m的凹坑、已稳定的沉陷和塌陷,凹陷场地地面标高低于地下水位的,不具备回填土源条件的,或有景观要求的可将水面改造成水塘、景观池、蓄水池。把整治区凹陷、沉陷、塌陷地方进一步挖低,形成水塘、景观池、蓄水池,用挖出的土填到需要填高的地方,修整成台地。2客土2.1定义非当地原生的、由别处移来用于置换原生土的外地土壤,通常是指质地好的壤土(沙壤土)或人工土壤。2.2公路边坡客土应具有的特性2.2.1抗侵蚀性①水蚀②风蚀2.2.2持续供应养分性公路边坡土壤抗侵蚀性的特性,要求土壤既能更快地提供前期的养分,促使植物前期快速生长,在土壤上形成保护膜,以减少土壤的侵蚀,又能长期提供多种养分,促使植物生长健康,形成高覆盖度的植被条件。公路使用的长期性,要求边坡客土能长时间地保持土壤肥力,尽量减少公路维护时间和经费,提高公路使用效益。2.2.3抗污染性汽车尾气中主要成分是未燃碳粒、X、C和CO等;汽NOH油机主要为HC和CO,由于汽油的不完全燃烧,还含有一定的重金属和各种有机化合物.这就要求客土要有一定的抗污染性,并能保持一定的净化能力。2.3客土方式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植被恢复主要有整体客土和穴状客土两种客土方式。2.3.1整体客土对治理场地进行同一标准的整体客土。2.3.2穴状客土在治理场地内,以种植穴客土为主,辅以穴间客土的方式。种植穴规格为0.8m×0.8m×0.8m(或种植穴不小于0.5m3),穴内全部客土,穴间客土厚度不小于0.2m。2.3.3特殊要求土壤为酸性、碱性或含有毒、有害、放射性成份时,须进行相应的特殊处置。客土标准见表3。表3整体客土标准地类类型客土厚度(自然沉实后)客土土壤PH值范围客土土壤盐分含量废弃露天采矿场≧0.6m5.5—8.5≤0.3%排土场≧0.3m5.5—8.5≤0.3%废石(含矸石)堆场≧0.6m5.5—8.5≤0.3%尾矿库、贮灰场、贮泥场≧0.3m5.5—8.5≤0.3%有毒有害重金属、放射性污染土地≧1.0m5.5—8.5≤0.3%五.种植与管理1.种植1.1.种子和苗木1.1.1种子播种造林种子的质量应达到GB7908规定的合格种子的标准。播种前可对林木种子进行浸种、催芽、拌药等处理。1.1.2苗木使用DB21/T1292规定的1级苗木。优先选用大苗或容器杯苗。未制定国家标准的树种,各地可选用品种优良、植株健壮、根系发达的苗木。1.1.3整地1.1.4草坪建植翻耕与平整草坪建植前对土地应进行深翻处理,随后将土耙细,在土壤板结地带应进行机械碎土,清除杂草及杂物。严禁在雨期进行翻地。常用整地方式①穴状整地山地陡坡、水蚀和风蚀严重地带适用穴状整地。整地规格:采用圆形或方形坑穴,规格因树种和立地条件而异,原则上,种植穴不小于0.5m3;场地土层较薄或无土层时,穴间空地应覆土0.2m以上,促进灌草生长。②鱼鳞坑整地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坡地及需要蓄水保土的石质山地适用鱼鳞坑整地。整地规格:鱼鳞坑为近似半月形的坑穴,外高内低,长径沿等高线方向展开,一般为0.6m—1m,短径略小于长径,深度为0.5m以上。③带状整地在坡度小于25°、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可采用带状整地方法。山地丘陵带状整地要沿等高线进行,其形式有水平阶、水平槽、反坡梯田等。整地规格:带状整地规格为带宽0.6m以上,深度0.4m以上。带长根据地形确定,每隔一定距离应保留长为0.5m—1m自然植被。1.2造林绿化方法1.2.1一般造林绿化方法1.2.1.1苗木处理造林前根据树种、苗木特点和土壤墒情,对苗木进行剪梢、截干、修根、修枝、剪叶、摘芽、苗根浸水、蘸泥浆等处理;也可采用促根剂、蒸腾抑制剂和菌根制剂等新技术处理苗木。1.2.1.2植苗造林破损山体植被恢复以植苗造林为主。造林时坚持分层踩实的操作原则,要保证苗干竖直,根系舒展,深浅适当,填土一半后提苗踩实,再填土踩实,最后覆上细土。1.2.1.3栽植深度根据立地条件、土壤墒情和树种确定栽植深度。干旱地区、沙质土壤和能产生不定根的树种可适当深栽。1.2.1.4其它措施栽植完成后,浇足定根水。提倡使用地膜覆盖、保水剂等保墒措施。1.2.2特殊造林绿化方法对于恢复植被有困难的边坡等特殊地点,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采用特殊的绿化方法,达到生态恢复的目的。1.2.2.1生态植被毯法利用稻草、麦秸等为原料制成生态植被毯,在其载体层添加乔灌草植物种子、保水剂、营养土等,根据需要可采用3层和5层结构,在坡面整理、土壤改良、坡面排水等工程结束后,进行生态植被毯的铺设,植被毯与坡面利用“U”形铁钉或木桩进行固定,毯间要重叠搭接,搭接宽度为0.1m。1.2.2.2普通喷播坡面平整后,将种子、肥料、基质、保水剂和水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泥浆状喷射到边坡上。1.2.2.3挂网客土喷播利用客土掺混粘结剂和固网技术,使客土物料紧贴岩质坡面,并通过有机物料的调配,使土壤固相、液相、气相趋于平衡,创造草类与灌木能够生存的生态环境,以恢复石质坡面的生态功能。该技术适用于花岗岩、砂岩、砂页岩、片麻岩、千枚岩、石灰岩等母岩类型所形成的不同坡度硬质石坡面。1.2.2.4土工格室法土工格室是由高强度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宽带,经过强力焊接而形成的立体格室,使用时张开并填充土石或混凝土料,构成具有强大侧向限制和大刚度的结构体,格室规格根据坡面的立地条件选择,常见尺寸为展开4m×5m,格室深0.15m,宽0.06m。铺设时先在坡顶固定,再按要求展开,做好单元之间、土工格室与坡面之间的固定,填土时高出格室面1cm—2cm。
土工格室植草绿化1.2.2.5三维网植被恢复法三维网又称固土网垫,以热塑性树脂为原料,经挤出、拉伸等工序形成上下两层网格经纬线交错排布粘结,立体拱形隆起的三维结构,具有很好的适应坡面变化的贴附性能。在对坡面进行细致整平后,进行铺网,剪裁长度应比坡面长1.3m,让网尽量与坡面贴附紧实,网间重叠搭接0.1m,采用“U”形钉或聚乙烯塑料钉在坡面上固定三维网,之后在上部网包层填改良土,并洒水浸润,至网包层不外露为止,最后采用人工撒播或液压喷播灌、草种子。1.2.2.6原生植物移植将坡面修成可以进行绿化的倾斜度(约35°以下),覆盖外运表土后,选取该地段附近的原生植物,在修筑坡面的同时进行移植。1.2.2.7高大乔木遮挡在需要治理的山体边坡远处及坡脚复土,栽植速生高大乔木或移栽大树。利用大树树体高大浓荫遮挡裸露坡面,同时为耐荫等爬藤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1.2.2.8植生袋法将预先配好土、有机基质、种子、肥料等装入聚乙烯网袋中,袋的大小厚度随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0.33m×0.16m×0.04m,在有一定碴土的坡面使用。使用时沿坡面水平方向开沟,将植生袋吸足水后摆在沟内。摆放时植生袋与地面之间不留空隙,压实后用U形钢筋式带钩竹扦将植生袋固定在坡面上。1.2.2.9堆土袋法用装土的草袋子沿坡面向上堆置,草袋子间撒入草籽及灌木种子,然后覆土并依靠自然飘落的草本类种子繁殖野生植物。堆土袋法可用于岩面矮坡1.2.2.10藤蔓植物攀爬法用藤蔓植物攀爬、匍匐、垂吊的特性,对山坡、墙面、岩石、坡面绿化或垂直绿化。选择藤蔓植物必须注意植物性状(如阳性、阴性、耐荫性,不同坡面朝向选择不同光耐性植物)及攀爬方式、适宜的高度。1.2.3造林成活率要求当年造林成活率大于80%(朝阳、阜新地区以及义县、建昌县、康平县、法库县大于65%);三年后保存率大于75%(朝阳、阜新地区以及义县、建昌县、康平县、法库县大于60%)。1.2.4边坡垂直绿化覆盖率采用垂直绿化技术进行边坡治理的,当年边坡垂直绿化覆盖率大于20%;三年后大于40%。2.后期抚育与养护管理2.1抚育2.1.1抚育次数植被恢复后应及时进行松土除草,松土除草要与扶苗、除蔓等结合进行。连续进行3年—5年,每年1次—3次。2.1.2抚育技术与措施2.1.2.1松土松土应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深度一般为0.05m—0.1m,干旱地区应深些,丘陵山区可结合抚育进行扩穴,增加营养面积。2.1.2.2除草对于植被恢复治理区,原则上不进行全面割灌、割草抚育;根据需要,采取适宜的除草措施。2.1.2.3平茬对具有萌芽能力的树种,因干旱、冻害、机械损伤以及病、虫、兽危害造成生长不良的,应及时平茬复壮嫩芽。2.1.3经济林栽培管理栽植的经济林要按照LY/T15570的规定执行。◆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LY/T1557—2000)(栽培管理的内容)
1土壤管理1.1根据不同季节和树木生长发育的要求,及时松土清除杂草或深挖垦复,扩修树盘。1.2在幼树期.可利用林地的空间间种豆类、花生、药材、绿肥等矮杆作物,以改善土壤地力。1.3实行科学配方施肥,并做到适时、适量,合理施肥。提倡多施有机肥。1.4根据树种(品种)物候期及土壤墒情.结合施肥进行适时适量灌溉。大力推广滴灌、喷灌、渗灌和覆盖地膜、覆草等节水、保墒措施。2树体管理2.1按树种(品种)生长发育特性.在不同年龄期.合理定干和整形修枝,培育丰产树形。2.2果品类树种要根据需要在花期采取喷水、喷生长调节剂等保花保果或疏花疏果等措施·控制合理负载量。推广应用果实套袋、摘叶、转果和果园铺反光膜技术.以提高果品质量。2.3冬季严寒和春初风沙较大的地区,对幼树实行防寒和防抽条保护措施。2.2后期养护管理2.2.1浇水、施肥2.2.2间伐2.2.3修剪2.2.4有害生物防控
①物理防治
②生物防治
③化学防治六.植被恢复的新技术、新方法1.工程技术措施2.苗木培育技术措施3.保护苗木技术措施4.节水抗旱造林技术措施1.工程技术措施1.1集水造林枝术集水造林就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林木生长的最佳水量平衡为基础,通过合理的人工调控措施,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有限的降水资源进行再分配,在干旱的环境中为树种的成活与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并促使该地区较为丰富的光、热、气、资源的生产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林木的生长接近当地生态条件下最大的生产力。近年来,人们更多地用“径流林业”的术语来概括利用天然降水以发展林业的措施。1.2爆破整地造林技术爆破造林,就是用炸药在造林地上炸出一定规格的深坑,然后填入客土,种植上苗木的一种造林方法。爆破造林能够扩大松土范围、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增强土壤蓄水、保土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加快造林速度,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能在短时间内使荒山荒地尽快绿化起来。大面积爆破造林虽有较大的局限性,但在位置重要的景点处,旅游线两侧及名胜古迹周围,游人较多、景观重要处的荒山荒地应用,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造林方法。1.3秸秆及地膜覆盖造林技术秸秆及地膜覆盖造林,对保水增温、促进幼苗的迅速生长、尽快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秸秆与地膜覆盖可以避免晚霜或春寒、春旱、大风等寒流的侵袭造成的冻害,同时也提高了地温,促进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越冬率和保存率,是提高干旱脆弱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1.4封山育林技术封山育林是利用树木的自然繁殖能力和森林演替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人们有计划、有步骤的封禁手段,使疏林、灌丛、残林迹地,以及荒山荒地等恢复和发展为森林、灌丛或草本植被的育林方法。封山育林以森林群落演替、森林植物的自然繁殖、森林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为理论依据。1.5压砂保墒造林技术压砂,就是把鹅卵以下的小石头,以5—10cm厚铺盖在新栽的小树周围,相当于给土壤覆盖一层既渗水又透气的永久性薄膜。它不仅起到保温保湿,减小地表蒸发,蓄水保墒的作用,而且就地取材,经济耐用。从土壤学角度看,山地多年不耕,土壤结构简单,孔隙粗直,即使下点雨浇些水,蒸发加上流失,水分很快就消失了。从植物学角度看,树木生长并不需要很多水分,关键是根部土壤要经常保持湿润。这种方法不破坏植被,不受地形限制,不受水源约束,可以最少的投人,换得可观的效益。压砂西瓜种植1.6坐水返渗造林技术坐水返渗法是将树苗(裸根苗)根系直接接触到湿土上,靠根系下面湿土返渗的水分滋润苗木根系周围土壤,从而保持有效的水分供给,提高苗木成活率。具体操作程序是挖坑、回填、浇水、植树、封土。需要注意的是浇水与植树间隔时间要短。水渗完后,马上植树,保证树苗根系能坐在保含水分的土壤上。与传统植树方法相比,坐水返渗法树坑内土体上虚下实,蓄水量足,透气性好,非常有利根系恢复生长。1.7喷混植生技术喷混植生技术原理是利用特制喷混机械将有机基材(泥炭土、黄土、水泥)、长效肥、速效肥、保水剂、粘接剂、植物种子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充分搅拌均匀后喷射到铺挂铁丝网的坡面上,由于粘接剂的粘接作用,混合物可在矿渣表面形成一个既能让植物生长发育而种植基质又不易被冲刷的多孔稳定结构(即一层具有连续空隙的种植基),种子可以在空隙中生根、发芽、生长,又因其具有一定程度的硬度可防止雨水冲刷,从而达到恢复植被、改善景观、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目的。2.苗木培育技术措施2.1苗木全封闭造林技术苗木全封闭造林技术就是在培育、选择具有高活力苗木的基础上,采用苗木叶、芽保护剂(HL系列抗蒸腾剂、HC抗蒸腾剂、透气塑料、光分解塑料形成的膜、袋等)、苗木根系保护剂(海藻胶体、高吸水材料形成的胶体液、保苗剂、护根粉等)等新材料、新技术,使整株苗木在造林后完全成活前处于较好的微环境中。其表现为苗木地上部分与外界相对隔离,抑制叶、芽的活动,减少水分、养分的散失;根系处于有较适宜水分、养分供应的微域环境,保持根系的高活力。整株苗木始终处于良好生理平衡之中,直至苗木成活,药剂的保护作用才缓慢失去,进而促进幼树快速生长。该技术为干旱地区造林和生长期苗木移栽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选择。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房地产开发商项目公司担保合同
- 小型化隔离器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度工厂生产安全管理合作协议合同
- 游泳馆装修拆旧协议模板
- 2025年度充电桩场地租赁及运营维护一体化合同
- 2025年度美容美发连锁店美容师聘用服务协议
- 二手特种车辆买卖合同范本
- 2025年夫妻婚内财产约定与家庭财务预算管理合同
- 2025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钢铁厂
- 2025年度网络安全防护简易股权转让协议书
-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课件
-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实用教程教学课件
-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 外研社一起英语四年级下册课文
- 学校办公室主任述职报告
- 《列夫·托尔斯泰》-完整版PPT
-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教案
- 负数的认识1202
- 中国铁塔建设维护工作培训PPT通用通用课件
-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Book 2 Unit 1 Text A
- 医疗设备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