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培训【传染科】课件_第1页
麻风病培训【传染科】课件_第2页
麻风病培训【传染科】课件_第3页
麻风病培训【传染科】课件_第4页
麻风病培训【传染科】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麻风病的流行病学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主要波及皮肤和周围神经的慢性传染病。潜伏期长,一般2~5年甚至20年以上。它与其它传染病一样,要在人群中传播和发病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个体三个环节。1医学资料1、传染源到目前为止,被公认的传染源是未治疗的麻风病人,尤其是多菌型麻风。这些病人鼻粘膜和皮疹含有大量的麻风杆菌,可排出体外,造成传播。但皮肤查菌阴性的病人(如TT型)是否为传染源,目前仍不清楚。2医学资料2、传染途径(1)直接接触传染:由于多菌型麻风的皮疹和鼻咽粘膜有大量的麻风杆菌,通过鼻涕、飞沫或皮疹破溃向外界排菌,健康人可通过密切接触这些传染性高的病人而传染。

3医学资料(2)间接接触感染:麻风菌在36.7℃和湿度77.6%的环境中可存活9天。可以想象,如果健康人接触被麻风菌污染的物品、水源、土壤都有被传染的可能性。节肢动物如:蚊、蝇、臭虫等作为传染媒介的可能性,仍未被证实。

4医学资料3、易感者感染麻风菌后是否发病,关键是机体对麻风菌特异性的免疫力。据研究,人群绝大多数对麻风菌具有天然的免疫力。5医学资料中国麻风病流行现状6医学资料中国从1949年~2004年底,累计登记病人数为48万余例,全国86%的县(市)都发现过病人,至2004年底,全国累计接受联合化疗的麻风病人达7万余例。2004年底患病率已下降到0.51/10万,比最高年代1966年的24/10万下降了98%。然而以县(市)为单位,我国麻风患病率在1/万以上的还有

36个县(市),在0.1~0.9/万的有

249个县,主要分布在云、贵、川、藏、湘等省。7医学资料近10年来,全国新发现病人数没有明显下降,其中50%的新病人发生于中国西南地区即云、川、贵、湘、桂和西藏等省份。近10年来新病人中2级畸残率仍然高达在20%以上,表明病人的早期发现还存在一定问题。

2005年全国共发现麻风病人1656例,新发现率0.117/10万。8医学资料广东省麻风病流行现状9医学资料1、全省流行概况总体基本控制,但局部仍有流行。至2004年,累计登记病例95290例,约占全国1/5,列全国首位,累计治愈病例77987例。2005年广东省新发现麻风病人119例,比2004年(128)下降7.03%,2005年底共有现症病人323人,患病率为0.41/10万,分别较上年上升106.67%和38.46%。10医学资料2、全省麻风病达标验收考核情况1996年开始实施达标验收考核,至2004年全省辖下100个县已有98个达到部颁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且已经通过省级考核。全省仍有2个未达标的市县分别是雷州市和惠来县,去年底患病率分别为1.12/10万和1.55/10万。2005年广东省患病率在1/10万以上的市县有5个,包括南雄市、惠来县、汕尾市、阳江市、陆丰,省卫生厅定下目标广东省要在2010年达到全省基本消灭麻风病。11医学资料3、地区分布近5年发现病人的地区主要是湛江、揭阳、广州、茂名、汕头等市。近5年现症病人的地区分布主要是湛江、揭阳、广州、茂名、汕头等市。12医学资料4、流动人口麻风病人情况2004年全省流动人口中新发现麻风病15例(MB11例,PB4例),分别是深圳7例、东莞6例、惠州1例、佛山南海区1例。其中男12例,女3例,男女比例为4:1;2级畸残率为20%(3/15)。2004年年底全省流动人口麻风病现症病人26例(MB20例,PB6例),分别是深圳12例、东莞8例、惠州5例、佛山南海区1例。2005年流动人口中新发现31例,年底共有现症病人36例,深圳市有22例.13医学资料深圳市麻风病基本流行情况14医学资料深圳市在1996年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标准。常住户口居民麻风病流行情况:1962年至2005年,深圳市常住户口居民中共发现麻风病人255例,患病率以1962年最高,为0.6322‰,以后呈逐年下降趋势,近五年维持在0.0019‰左右,至2006年7月止,常住户口居民中仍有现症病人3例。暂住户口中麻风病人流行情况:从1985年至2005年平均每年都会从暂住户口居民中发现5-8名麻风病患者,从1985年至2005年,暂住户口居民中累计发现麻风病人81例,麻风病患病率均值为0.0042‰,至2006年7月止,暂住户口居民中仍有现症病人26例。15医学资料2006年深圳市各区麻风病人情况区新发现病人现症病人罗湖区福田区宝安区3龙岗区39南山区盐田区16医学资料问题基本消灭麻风病的考核标准是什么?(患病率)17医学资料麻风病防治基本知识18医学资料现在还有麻风病吗?

什么是麻风病?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19医学资料麻风病的传染源?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20医学资料麻风病是如何传播的?皮肤和呼吸道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21医学资料我容易感染麻风病吗?

感染了麻风杆菌就一定会患麻风病吗?

麻风病人需要隔离起来吗?

麻风杆菌主要存在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宿主就是人类,每个人都有可能接触麻风杆菌,但95%的人对麻风杆菌天生就有免疫力,即使感染了麻风杆菌也不会发病,只有极少数的对麻风杆菌缺乏免疫力的病人感染麻风杆菌后才会发病。麻风病人用特效药治疗1天后即可杀灭体内99%的麻风杆菌,失去了传染性,所以不需将麻风病人进行隔离。22医学资料麻风病的潜伏期?麻风病发病缓慢,平均潜伏期为3-5年。23医学资料麻风病的早期症状和体征麻风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如耳大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等)。主要表现是:(1)皮肤出现单个或几个与皮肤齐平或边缘高起的浅色、淡红色或紫铜红色、灰褐色斑疹或结节。面部、耳朵及四肢皮肤肥厚,潮红,发亮,眉毛脱失。(2)皮肤损害不痛、不痒,不出汗,浅感觉(触觉、痛觉、冷热觉)迟钝或丧失,毛发生长障碍。

(3)周围神经粗大及触痛。

这些临床症状一般时间非常长,几个月至几年,按照一般皮肤病治疗,效果不佳。(4)病人皮肤损害部位组织液涂片可查到抗酸杆菌,活检可见麻风特异性镜下改变。24医学资料麻风病分哪几型?临床上按照光谱分类法将麻风分为结核样型(TT)、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界线类(BB)、界线类偏瘤型(BL)、瘤型(LL)、未定类(I)。为了便于联合化疗,将麻风病分为多菌型(MB)和少菌型(PB)。25医学资料麻风病会遗传吗?致死吗?

致残吗?麻风病不遗传、不致死!但发现晚了或治疗不及时、不规则,或出现麻风反应不及时处理,则可导致终身的、不可逆的残疾。26医学资料麻风病人怎样治疗

国家对麻风病人提供免费治疗,深圳市由深圳市慢性病防治机构为病人提供专业的免费治疗。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1981年推荐的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方案(MDT):少菌型麻风用利福平、氨苯砜2种药物联合治疗6个月,多菌型麻风用利福平、氯苯吩嗪、氨苯砜3种药物治疗24个月即可治愈。27医学资料麻风病如何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麻风病人,是控制传染、预防畸残的最好方法。28医学资料麻风病人的发现29医学资料发现方式采取多种形式早期发现病人是控制和消灭麻风病的首要环节。麻风病的发现方式主要分为两种类别:主动发现和被动发现。主动发现是指专业普查、线索调查、接触者检查、疫点调查、团体检查。被动发现是指综合性医院就诊检查以及报病奖励、自报来发现病人。30医学资料主动发现专业普查是由专业普查人员进行,以分散或集中的方式,对全体居民逐个进行检查的方法,此法多在防治初、中期采用,可最大限度的发现隐藏病例,有时可与其他疾病的普查方式相结合。31医学资料主动发现线索调查,是一种利用专业防治人员、基层卫生人员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专业防治人员编印麻风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宣传材料,提出发现麻风病的相关线索,由基层卫生人员发放给广大群众,然后在所调查的人群中搜集麻风病可疑病例,逐级鉴别,最后由专业防治人员确诊。常用线索:

A红斑白斑

颜面潮红

结节浮起

不知痒痛

B眉毛脱落

嘴歪眼翻

皮肤干燥

不见出汗

C指钩手曲

虎口无肉

小腿肌萎

吊脚行走

D筋络肥大

耳垂肥大

常年烂脚

皮肤发麻32医学资料主动发现麻风接触者检查,主要是对多菌型麻风病人的家属进行定期检查,规定每年体检一次,必要时可做细菌检查,对少菌型的家属,在监测期满后其家属也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体检,此项检查常可发现病期在2年以内的早期病例。疫点调查,此系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发病调查。当某地发现有新发麻风病人时,即可在一定范围的疫点(如该村庄、学校、机关、工厂、车间)进行发病调查。33医学资料主动发现团体检查,即选择在某些特定团体或重点人群中进行检查,以期发现可能隐藏或积压的新病例。例如,中小学生检查、婚前检查、入学体检、征兵体检、就业体检、特殊行业体检及移民体检等。这些大多是结合健康体检时进行,较易于组织实施,另外这种方法对于在流动人口中发现隐藏病例很有用处。34医学资料被动发现综合性医院就诊检查,在各级综合医院(主要是皮肤科)的日常工作中,通过提高对麻风病的警觉性和识别能力,在患者未感到有特殊不适或认为系其他疾病的就诊中发现麻风病可疑病例,予以进一步检查或转诊。报病奖励,利用各种方式宣传麻风病防治知识,鼓励群众和医务人员积极发现、报告可疑麻风病人,一旦确诊,即发给首先怀疑并报告者一定经济奖励,这也是低流行状态下发现麻风病的重要方式。35医学资料低流行状态下的麻风病发现方式70年代,以普查为主的主动发现方式在发现病人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市于1970年、1971年和1975年分别进行了3次深圳市全人口大普查,发现了大量的麻风病人。1970年全民普查人数293042人,普查率99.2%,查出可疑病人数90人,确诊18人;1971年全民普查289779人,普查率98.1%,查出可疑病人数70人,确诊麻风病人10人;1975年全民普查人数282790人,查出可疑病人数40人,确诊麻风病人8人。除了在1970年、1971年、1975年进行了三次全民普查之外,从1964年至1978年,先后6次对14个镇非农业户口进行了全面普查,受检查人数为281450人次,每次的受检查率均达99%。发现可疑病人数39人,确诊23人。36医学资料低流行状态下的麻风病发现方式80年代以后,由于患病率的明显下降,普查等主动发现方式的作用也明显降低,以综合医院门诊为主的被动发现方式在发现麻风病人方面则占了主要地位。从1985年至2003年发现的44例常住户口麻风病人和68例暂住户口麻风病人中,通过门诊发现的病人分别为40例和58例,占所有发现方式发现病人数的90.91%和85.29%。37医学资料

深圳市1985年至2003年常住户口麻风病人

发现方式分布

38医学资料深圳市1985年至2003年暂住户口麻风病人

发现方式分布39医学资料低流行状态下的麻风病发现方式将综合医院门诊、高质量的线索调查与团体检查、报病奖励相结合作为低流行状态下发现病人的主要方式。40医学资料麻风病人的早期发现发病病期在2年内被发现的麻风病人属于早期发现。早期发现病人为及时的治疗提供了便利,也为减少麻风病人的残疾提供了条件。41医学资料相关研究深圳市基层医务人员和居民麻风病知识水平调查

深圳市麻风病防治网络研究

42医学资料

深圳市基层医务人员和居民

麻风病知识水平调查

一般情况

共调查医务人员93人,居民112人。结果结论深圳市基层医务人员对麻风病的病原体、传染源、治疗方案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甚至有的基层医务人员还认为麻风病人不能结婚。居民对于麻风病人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歧视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居民认为麻风病传染性极大,与麻风病人一起工作学习十分可怕,持有这种观点,必定影响病人的同事关系、邻里关系和家庭关系,不利于病人的早期发现和社会康复,也必将对今后的麻风病防治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

43医学资料深圳市麻风病防治网络研究目的:为收集深圳市麻风病防治网络基本信息,熟悉各级麻风病防治机构工作现状,了解深圳市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病防治工作的难点,研究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病防治网络应如何合理配置才能有利于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持续、稳定、有效发展,2004年7月,我们访问了深圳市各级麻风病防治机构的日常工作负责人。44医学资料访问对象:8人结果:1962年防治专业人员少,以后网络逐渐健全,1996年网络最完善并建立起三级麻风病防治网络,在早期发现、规范治疗病人、愈后监测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1996年后,随着部分专业防治人员转向门诊,部分退休,专业人员数量下降,但是社区医疗服务逐渐健全,2003年底有281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覆盖人口539万人,网络中社区医疗机构基本具备雏形。分析:目前麻风病防治网络的特点是三级麻风病防治网络仍然存在且基层医疗服务网络比较健全,但麻风病专业防治机构职能不健全,麻风病防治专业人员数量减少,麻风病防治质量下降,在现有的6个区级麻风病防治专业机构中有3个不具备独立诊断、治疗、监测麻风病人的基本职能。45医学资料早期发现麻风病人的影响因素群众、基层医务人员(皮肤科、体检科、社区)对麻风病知识的熟悉程度。社会歧视现象的存在。(搬家、炒鱿鱼、拒绝、自卑、恐惧)麻风病防治网络的健全。(上级:培训、制订病人发现方式、建立发现奖励、惩罚制度。基层:报病和转诊)46医学资料临床病例发现过程及麻风病临床特点47医学资料女,40岁,四川人,左臂红斑伴皮肤麻木感十年。皮肤损害特点:一块皮损,左臂皮肤以肘部为中心有10*10cm2红斑,中间区皮肤颜色正常,感觉减退,边缘清楚,皮损害边宽0.6cm,微隆起。病例148医学资料病例1

诊断过程:此病人在老家曾经诊断为神经炎,治疗效果不佳,来深之后去市某医院就诊,先按体癣治疗,效果不佳,后怀疑为麻风病,来我院确诊。49医学资料TT(结核样型麻风病)通常只有1-2块皮肤损害,红色或暗红色斑疹,分布不对称,环状或地图状,浅感觉障碍明显。神经损害少,1-2条神经,常见有尺神经、腓总神经和耳大神经,如果不及时治疗常可发生严重的肌肉萎缩、运动障碍和残疾。一般没有毛发损害。皮肤组织液涂片查抗酸杆菌阴性。组织病理变化:以结核样肉芽肿为特征。鉴别诊断:体癣50医学资料病例2男,左大腿出现红色斑块4个月伴感觉减退皮肤损害特点:左大腿伸侧可见30*12cm2大小暗红色浸润斑块,皮损中央有免疫区,表面干燥脱屑,感觉减退明显。51医学资料病例2诊断过程:曾经在某区同一家医院多次被误诊为体癣。52医学资料BT(界线类偏结核样型)大面积暗红斑块,中央有颜色正常的免疫区,边缘有卫星灶,皮肤损害感觉减退明显。皮肤组织液涂片查抗酸杆菌一般阳性。预后较好,部分病例容易出现麻风反应。53医学资料病例3男,23岁,全身起红斑伴皮肤麻木3年余,皮肤损害红肿,眉毛脱落2月皮肤损害特点:弥漫分布的全身红斑,大小不等,面部、胸部红斑略高出皮面,四肢皮肤麻木感明显。54医学资料诊断过程:曾经诊断为神经炎、荨麻疹、日光性皮炎。病例355医学资料病例4男,66岁,全身浸润性红斑、结节、水疱伴皮肤肿胀、麻木5年。皮肤损害特点:全身皮肤干燥,弥漫分布大小不等梭形红斑,在浸润红斑的基础上可见数个蚕豆大小结节。56医学资料病例4

皮肤损害特点:全身皮肤干燥,弥漫分布大小不等梭形红斑,在浸润红斑的基础上可见数个蚕豆大小结节。57医学资料病例458医学资料病例4诊断过程:此病人属深圳常住户口居民,发病以后,患者拒绝就医,病情逐渐加重后才就诊,该病人所属社区健康站医生虽多次要求其去看皮肤病,但并未怀疑其为麻风病。59医学资料BL(界线类偏瘤型)皮肤损害多样性,有斑疹、斑块、结节、浸润,淡红或淡褐色,表面光滑,浅感觉障碍出现迟,周围神经多有粗大,有眉毛不对称脱落。皮肤组织液查抗酸杆菌阳性。60医学资料病例5男,23岁,面部、腰部、双下肢结节5月。皮肤损害特点:面部、双下肢散在分布绿豆至蚕豆大小结节,颜色暗红,质软,底部有轻度浸润。61医学资料病例562医学资料病例5诊断过程:此病人曾经于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就诊,按痤疮治疗一个月效果不佳,来深后于深圳市人民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麻风病。63医学资料组织样麻风瘤组织样麻风瘤是瘤型麻风的一种特殊类型,皮肤损害以结节为主,结节大小不一,绿豆至鸽蛋大小,有的高出皮面,但是结节没有明显炎症,无红肿,颜色为正常皮肤颜色,常常有瘙痒感,一般无皮肤感觉减退,非常少见,容易误诊为皮肤纤维瘤或结节性血管炎。皮肤涂片查抗酸杆菌强阳性。病理活检可确诊。64医学资料BB(中间界线类麻风)本型皮损多形性和多色性。有斑疹、斑块、浸润等。颜色有葡萄酒色、枯黄色、棕黄色、红色、棕褐色等。边缘部分清楚,部分不清楚。损害的形态有带状、蛇行状或不规则形,如“靶形斑”“徽章样斑”。有的病人面部皮损呈展翅的蝙蝠状,颜色灰褐,称为“蝙蝠状面孔”。常见一个病人不同部位的皮肤上存在似瘤型和结核样型的损害。损害数目较多,大小不一,分布广泛,多不对称。神经受损后,轻度麻木,比结核样型轻,比瘤型重。眉睫常不脱落。粘膜、淋巴结、眼、睾丸及内脏可以受累。65医学资料LL(瘤型麻风)在较早期就有眉睫毛稀落的表现。皮肤损害的特点是数目多,有斑疹、浸润、结节及弥漫性损害等,分布广泛而对称,感觉障碍很轻。在面部由于浸润弥漫增厚,皮纹加深,鼻唇肥厚,耳垂变大,眉睫脱光,头发稀脱或大片脱落,结节和深在性浸润混融在一起,眼结膜充血,形成“狮面”样外观。66医学资料麻风病的特殊检查组织液涂片查抗酸杆菌:(1)取材部位:MB,6个,PB,5个,常规为眶上、耳垂、及下颌,皮损取2-3处。(2)取材方法:无血、涂抹均匀。(3)查菌时间:每年1次,直至临床愈合。神经检查:(1)形态检查:眶上神经、面神经、耳大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肺总神经、胫神经。(2)功能检查:痛觉:用大头针以尖头或钝头反复刺激皮损和正常皮肤,让病人回答痛还是不痛或尖头还是钝头。触觉:以棉签轻轻接触皮损和正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