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1单元复习课课件_第1页
16年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1单元复习课课件_第2页
16年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1单元复习课课件_第3页
16年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1单元复习课课件_第4页
16年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1单元复习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沁园春长沙2诗两首3大堰河——我的保姆单元写作指导目录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1沁园春长沙

古来胸怀才学、抱负之士,一旦登临送目,凭高览胜,必生万端感慨。日月的变迁,家园的忧患,人生的辛苦一齐涌上心头,奔赴笔端。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以显英雄气概。杜甫吟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叹时运不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更以其境界的开阔、气势的恢宏令吟赏者叹为观止。今天,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感受领袖那宽阔的胸怀。

1

│导学提示

导学提示

[听课之前想一想]①你能想起毛泽东创作中的哪些诗词?②你能否找出《沁园春长沙》中极富表现力的词语并加以体会?③你认为《沁园春长沙》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

│导学提示

1

走近作者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及各种单行本。其中《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昆仑》《沁园春长沙》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走近作者

1

追溯背景

192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的发展也遍及二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

1925年2月,毛泽东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8月从韶山到长沙,9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长沙》,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追溯背景

1

文体知识文体知识词,又称“曲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词牌原是填词用的曲调名称,后成为特定词体格式的标目,与内容无多大联系。根据字数多少,词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中、长调按照音节可以分为上阕、下阕,阕是中止的意思,分成上下阕表示奏乐时在中间要停一下,文字上则用空两格或另行表示。根据宋词的风格特征,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杰出代表,而柳永

1

文体知识和李清照则是婉约派的杰出代表。《沁园春长沙》一词从形式上看属于词,从时间上看,属于新诗。

1

预习学案预习学案(1)单音字qìn

chàngliáokuò

qiú

zhēngróng

1

预习学案(2)多音字jǐn

jìn

céng

zēng

jìng

jìn

1

│预习学案沁泌竞竟怅伥苍沧携镌遏竭漫谩寥缪

1

│预习学案3.根据词义,补充词语________:风采才华正盛。________:形容不平凡的年月。峥嵘,不平凡、不寻常。________:评论国家大事。________: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在三门峡)一样。________: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________: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抨击坏人坏事,褒扬好人好事。

1

│预习学案风华正茂峥嵘岁月指点江山中流砥柱意气风发激浊扬清

1

│预习学案

[辨析小练]

(1)近日,荆州美术家曾本厚展出了周恩来30幅头像剪纸,这些头像剪纸或抒怀大笑,或静默沉思,或眉头紧锁,从________时的意气风发、革命年代的挥斥方遒,到居庙堂之高的忧国忧民,再现了周恩来一生中的________。(2)2015年两会期间,政治局常委和全国人大代表一起________。(1)风华正茂峥嵘岁月(2)指点江山

1

│预习学案

4.词语辨识

(1)寥廓·辽阔两者都有“开阔空旷”的意思。“辽阔”侧重指辽远,多用于平面方向,形容河海、原野、田原等。“寥廓”侧重指高远,多用于空间范围上,形容天宇、江天、海天等。(主要从使用对象上辨识)[辨析小练]①苍茫的群山,________的天空,越发衬出人的渺小。只有思想冲破躯壳,驰骋在这山峦间。②高大的山峰、________的草原、奔腾的河流,都能给人以壮美的感受。①寥廓②辽阔

1

│预习学案

(2)义气·意气两者都指气概和情绪。“意气”指意志和气概,也指志趣和性格,还可以指由于主观的偏激而产生的情绪。“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突出指由于“私人关系”而产生的气概和情绪。(主要从侧重点上辨识)[辨析小练]①“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________,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决的信心。②我们强调友谊的重要,但我们也要明白:友谊并不是哥们________。①意气②义气

1

│预习学案

(3)遏制·遏止两者都是动词,都有用强力阻挡的意思。“遏制”着重在“制”,即用强力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或使不随意活动,适用范围较宽,其对象多是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绪,有的也指敌人或某种力量。“遏止”着重在“止”,即用强力使停止,不再进行,适用范围较窄,其对象常是来势凶猛而突然的重大事件。(主要从适用范围上辨识)[辨析小练]①谁也无法________改革的潮流。②他们企图从各方面________中国的发展,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①遏止②遏制

1│

精华探究

1.上阕一个“看”字统领哪几句?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精华探究

[答案]“看”字总领到“万类霜天竞自由”。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遍染红色;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天空展翅高飞;俯瞰,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作者描绘了在橘子洲头看到的一幅绚烂的、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

1│

精华探究

2.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烂多彩的秋色图的?在描绘这幅绚烂多彩的“湘江秋色图”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观察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还有色彩的变化。运用了动静结合和点面结合的手法。“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静景,是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动景,是点。

1│

精华探究3.下阕中一个“恰”字总领到后面哪句话?其中的“同学少年”具有怎样的特色?

[答案]“恰”字总领到“粪土当年万户侯”一句。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富有激情,革命斗志十分旺盛。这几句话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1│

精华探究4.这首词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的意境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这首词选取的意象有“寒秋”“湘江”“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霜天”等。作者通过对意象进行色彩、动静以及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等方面的描绘,创造出了一幅动静结合、远近相间、由上到下、层次分明、对比鲜明的湘江秋色图,从而使得这首词的意境气势恢宏,雄浑壮阔。作者一扫“自古逢秋悲寂寥”的灰色格调和凄凉情怀,描绘出一派无比光明、无比绚丽、无比活跃、欣欣向荣的壮丽景观,并将自己的革命思想感情水乳交融地统一于这些鲜明的艺术形象中,抒发了斗志昂扬、改天换地的革命豪情。

1│

品读鉴赏品读鉴赏

《沁园春长沙》的表达技巧

1.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本词用词精当、形象,语言极富表现力。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层”字表现出树木的重重叠叠,“染”字则活画出岳麓山一带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写的是近景,“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碧透”则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百”字写舸之多,而一个“争”字,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

1│品读鉴赏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一句中,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时的矫健勇猛的雄姿。“鱼翔浅底”一句中,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把鸟不扇动翅膀盘旋回飞的状态,用来形容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形象生动。

1│品读鉴赏

2.对比手法的运用这首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生动。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3.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沁园春长沙》上阕重在写景,景中有情。词中所描绘的这一派色彩鲜明的秋景,并不是顺手涂抹,而是经过艺术的概括,使这些具有特征性的景物连成一个生气勃勃的有机体。本来秋天容易给人以荒凉肃杀之感,但在青年革命者毛泽东眼

1│品读鉴赏中,却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美。诗人从“万类霜天”中以力透纸背之笔揭示出“竞自由”的自然奥秘,从而向之发出“谁主沉浮?”的哲理性诘问。下阕重在抒情,情中见景。对往事的追忆,自然是抒情,但这追忆是由今游引起的,眼前景物就不得不同当年的往事联系起来。时间变了,情况不同,指点江山,击水遏舟,正是往昔的具体景象。通过这些具体景象,才得以显现出当年的豪放气概和战斗精神。此所谓“融景入情,寄情于景”。

1

归纳总结【主旨归纳】

《沁园春长沙》一词,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疑问。下阕通过对峥嵘岁月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归纳总结【图解课文】

1

│归纳总结

1│

拓展阅读拓展阅读青年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立志出乡关湘潭县韶山冲,在一片山峦绿荫环抱中,土墙草房,水田杂陈。1893年,毛泽东出生在一户条件较好的农家。取名泽东,意即“润泽东方”。毛家祖宅曾被军阀彻底破坏,后按众人记忆重建。如今,每天游客络绎不绝,排队半小时左右,才得以进屋参观。16岁之前,毛泽东一直在这里生活。16岁之后,他的人生面临两个选择:父亲计划让他去县城米店当学徒,他自己则筹划到一所新式学校读书。

1│拓展阅读

两种主张互不相让。争吵之余,毛泽东开始四处活动,暗中借钱。一日父亲抱怨,不做学徒,家中一年少12块钱。毛泽东当即拿出12块银洋说:“我明日离家。”临行前,他写了首诗,夹在父亲毛贻昌每天必看的账簿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贻昌没想到,儿子离乡后,不只是学有所成,他还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并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1│拓展阅读登报觅知音1911年,毛泽东考入长沙一所中学。他在全校是第一批剪辫子的,并和另一个同学,把10个曾“相约剪辫子”而又反悔的同学的辫子强行剪掉。那年10月,毛泽东投笔从戎,加入湖南革命军。半年后,军旅生涯结束,毛泽东陷入何去何从的困境。他开始整天黏在湖南省立图书馆,“像牛闯进了菜园子”。他凝视图书馆墙壁上以前从未见过的《世界堪舆图》,中国与其他几十个国家排列在一起,模糊的边境线把它们分开;中国在地图上不是“中央帝国”,湘潭县在地图上根本没有。

1│拓展阅读随后,毛泽东考入湖南省第一师范。他爱爬山,爱在冰凉的池塘里游泳,一天只吃一顿饭。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所受的教益,主要来自老师杨昌济和报纸。任何一位同学来找毛泽东,都会有人告诉他:“可能在报纸阅览室。”求学时期,毛泽东的言谈举止慢条斯理,聚会时沉默寡言;但他心中渴望朋友。一天他去报社刊登启事,邀请有志于爱国工作的青年同他联系,并指明要结交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青年。在此基础上,毛泽东、萧瑜、蔡和森于1918年组建了纯政治性的团体——“新民学会”。这是湖南第一个进步团体。学会取义于“大学之道在新民”,成立于蔡和森家中。他们经常讨论国家大事和世界局势,研究俄国革命经验,寻求改造中国的道路和方法。

1│拓展阅读

[文章鉴赏]

少年立志出乡关,青年时登报寻觅愿为国捐躯的朋友,毛泽东把握住了人生的方向,以国事为己任。这两则小故事,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早立志,立壮志,多付出,无愧无悔。

1│拓展阅读橘子洲头沈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踏上橘子洲的土地,我们便会想起《沁园春·长沙》。浩浩湘江由南至北穿过长沙市区,左傍郁郁苍苍的岳麓山,右拥高楼林立的长沙城,橘子洲赫然砥柱中流。山、水、洲交汇,山是名山,水是秀水,不知吸引了多少过客游人。橘子洲四面环水,宛如一艘墨绿色的巨轮泊定江心。这里风景秀丽,环境清幽。春季波光潋滟,江鸥点点,嫩柳低垂,随风飘拂;夏季林木葱茏,百花争艳,芳香四溢;秋季橙黄橘绿,丹桂飘香;冬季雪压松竹,凌寒剪冰,江风戏

1│拓展阅读雪,银雕玉琢。四时之景,各异其趣,多彩多姿,尤以“橙黄橘绿”之秋景为最佳。

读到“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刹那间时光倒流。我目睹了那一袭红色的潮流从山的那边涌来,所到之处,又一层层地渗了进去。山上每一个跳动的点,每一条运动的线都闪烁着红色的光芒。有一位中年男子的眼睛亮了,他仿佛看到了飘扬的旗帜,听到了吹响的号角。这时画面在扩展,在延伸。随着中年男子的眼神望去,我看到了空中矫健飞腾的身影,看到了水里轻快盘旋的身形;我看到了万物旺盛的生命力,看到了每一个生命努力拼搏的身影。不知何时,中年男子已眯起了眼睛,迸射出的

1│拓展阅读眼光足以穿透一切。“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风吹过,涛声在与他对话,山林在与他共鸣。江边的山,绿了又红,红了又绿,终于在一片火红中静了下来。橘子洲头,青年男子和一班战友在畅谈着。就这样,江边的每一座峥嵘的山,都有着一段峥嵘的故事,都有着一段峥嵘的回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听,那一阵阵欢畅的笑声,那一段段慷慨激昂的话语,那一声声衷心的赞叹,那一句句毫不留情的批判,还有那一篇篇激浊扬清的文章。世界上仿佛没有什么比这更能吸引他们,

1│拓展阅读可他们却吸引着整个世界!我找到了,找到了“谁主沉浮”的答案!阳光突然变换了角度,映得江水像映山红一样红。在这红色的大潮中,望着那条令人心潮涌动的巨龙,你会不由得大声地诵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拓展阅读

[文章鉴赏]

品读如此佳作,读者自会拍案叫绝。《沁园春·长沙》里的佳句,宛若穿珠的彩线,穿起了橘子洲头那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面。“江鸥点点,嫩柳低垂”“凌寒剪冰,江风戏雪”之类的语句,简洁整齐,灵动生辉,颇得原词之神韵。诗意的背景、凝练的语言与今昔人物的对接,令文章充满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蓬勃的生命激情。

1│

写作借鉴写作借鉴

1│

写作借鉴毛泽东遵循“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读书方法,认真地做读书笔记,这体现了他不凡的意志和精神。他常说:“中国人把学问两个字连成一个词很有意思。学问学问,就是好学好问。一个好学好问的人,才能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也才是一个虚心好学的人。”毛泽东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也经常向别人请教。可以说,他的知识、学问在一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也非常关心国家大事,立志于救国救民。少年时代他就认为努力救国是每一个人的天职,决心以救国救民为自己崇高的责任。他认为,要救国救民,改造社会,就必须了解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掌握各种社会

1│

写作借鉴思潮的动态。而且,他还敢于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宣传革命思想,最好的事例就是“‘猴子石’缴枪”的行动,他以实际行动实践了其“救国救民”的抱负。

1│

写作借鉴【运用点拨】1.青春需要激情。“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词人激情澎湃,满腔热血,充满壮志豪情,雄姿英发,掷地有声。激情飞扬的青春,定能展翅翱翔。

1│

写作借鉴2.志当存高远。青年时代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时期。在青少年时代毛泽东就树立了救国救民,以天下为己任,让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的宏伟抱负,在这一伟大志向的引导下,他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也由此成为震惊世界的东方巨人。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一词中写道“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充分展示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素有大志,方成一代伟人;欲成大事,必当志存高远。

1│

写作借鉴3.奋斗成就未来。还在湖南求学时期,毛泽东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他刻苦自励、好学上进、勤于思考,他从学习中汲取了大量的知识养分,这些丰富的知识、学养为他输送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养料,为他日后成为一位伟大的领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

写作借鉴【运用示例】示例1:面对山河破碎不可承受的重中之重,毛泽东自己站了起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两万里长征,雄关漫道真如铁;保四方家国,志士仁人洒热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时代与时代的对决中,国与国的硝烟弥漫不散。他似星星之火,却造就了燎原之势。乱世之下的马蹄溅起鲜红的血,在华夏大陆的呻吟里,在神州大地的满目疮痍里,他自己站了起来。于是,苍穹之下,厚土之上,是新中国成立的凯歌嘹亮,是帝国主义逃散者马蹄声碎的仓皇。

(2014年四川卷高分作文《自己站起来》)

1│

写作借鉴示例2:消除顾虑,直奔目标,在乱世中方显英雄之气。“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主席,如此豪情壮志的诗词,怕只有您吟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被外族侵略,百姓艰难度日,您不再顾虑。身无分文,却心忧天下,这才是您的气概。双亲的失去、爱妻的惨死,都挡不住您一颗爱国的心!“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您对坚强品格的赞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您对上天的呐喊。苍天不负有心人,不懈的努力,让您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主席,您伟人的风度使我们敬您、爱您!

1│

考点链接考点链接

1│

考点链接抒情话语系统,这种语言,是一种变形的语言,我们在“泡”开诗歌过程中要注意语序的调整,如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当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词中的“红叶黄花秋意晚”的语序应调整为“叶红花黄晚秋意”,“千里念行客”的语序应调整为“念千里行客”,“飞云过尽”的语序应调整为“飞云尽过”,“何处寄书得”的语序应调整为“何处得寄书”,等等。下面就“泡”开此诗:“林叶红,菊花黄,暮秋寒意深,思念千里

1│

考点链接远行人。飘飞的浮云已然过尽,南归的大雁杳无音信,哪里才能寄出我的书信?泪水弹洒不尽,任它临窗滴落,就着砚石研成泪墨。渐渐写到离别凄楚,离别情深处,那红格笺纸竟因泪水浸染而褪去颜色。”

1│

考点链接【考题印证】[见本课练习册第14、15题的(1)]

2诗两首

2诗两首

2│导学提示

导学提示

精美的诗篇是轻盈的蝴蝶飞跃万年的光阴,轻叩我们的心扉;是圣洁忧郁的丁香飘过无边的烟雨,任我们惆怅;是女孩溪水般荡漾的歌声,玫瑰样的身影,牵引我们的思绪轻曼地飞扬。多情才子戴望舒在飘浮着丁香花淡香的雨季,在深巷中孤独地徘徊,是那么多愁善感;浪漫诗人徐志摩在剑桥轻吟浅唱,淡淡的哀愁牵动了无数文人的心弦。他们就这样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却把传世的经典留给了诗坛,也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我们。

2│导学提示

[听课之前想一想]①你了解现代新诗吗?你能说出几个现代诗人的名字和他们的作品吗?②如何才能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③这两首诗主要写了哪些意象?诗人借这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④你认为这两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

走近作者走近作者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人物。1928年,他的《雨巷》在《小说月报》上发表,被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作者也由于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主要的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其中,《望舒草》标志着作者艺术性的完成,《灾难的岁月》标志着作者思想性的提高。代表诗作,前期有《雨巷》,后期有《我用残损的手掌》。

2│走近作者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字志摩,初字槱森。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徐志摩1921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1925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大雾在济南附近触山,飞机失事,因而遇难。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

2│走近作者

小说集《轮盘》;戏剧《卞昆冈》;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他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2│

追溯背景追溯背景

1.《雨巷》创作于1927年夏天,当时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反动派对革命青年进行血腥屠杀,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入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出现,在阴霾中盼望升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对当时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到党的宣传工作

2│

追溯背景中。1927年3月,戴望舒因宣传革命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咀嚼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2│

追溯背景2.《再别康桥》这首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旅游欧洲的归途中,时值1928年11月6日。“康桥”现在通译为“剑桥”,是英国的学术、文化中心,也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徐志摩年轻的时候曾在此读书、生活,结识过许多英国朋友。这次重游康桥是在一个夏天的晴朗的下午,他一个人怀着对往事美好回忆的激动心情,悄悄地来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但遗憾的是,由于事先没有联系好,他所熟悉的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地迎接他,于是,他就一个人漫步在七八年前曾生活过的地方,感受那美好的生活。他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在汹涌澎湃的海涛声中,记下了重返康桥时的感受。

2│

文体知识文体知识

新月派: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年成立,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梁实秋、陈西滢等。他们不满足于新诗的自由散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就的是闻一多。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辞藻。他创立的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的新格律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

文体知识

现代诗派:该诗派得名于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文学月刊。围绕这个刊物并且创作诗歌风格相似的一群新人,被称为现代诗派。20世纪30年代中期是现代诗派的鼎盛时期。现代诗派并非西方现代派诗歌的简单移入,它实际上是对象征诗派与新月诗派变革性的继承与发展,因而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诗派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现代诗派的诗意核心是象征主义。

2│

预习学案预习学案

2│

预习学案

(1)单音字pánghuáng

liáo

chìchù

chóuchàng

wǎn

tuípǐ

pàn

yàng

xìng

róu

zǎo

diàn

gāo

bānlán

shēngxiāo

xiù

2│预习学案(2)多音字xiàng

hàng

zuò

zuō

zǎi

zài

qiāo

qiǎo

2│预习学案惆倜婉惋圮杞畔衅荇衍揉糅淀绽篙蒿溯朔斓谰箫萧

2│预习学案3.根据词义,补充词语__________: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__________:寂静;空旷。__________:走走停停的样子。__________:伤感;失意。__________:坍塌,破败。__________:青青的水草。荇,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根生在水底。__________:灿烂多彩。彷徨寂寥彳亍惆怅颓圮青荇斑斓

2│预习学案

4.词语辨析(1)荡漾·动荡荡漾:指水波一起一伏地动。动荡:指波浪起伏;比喻局势、情况不稳定。[辨析小练]①那恍若仙境的地下宫殿,那充满诗情画意的十里画廊,那碧波________的宝峰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百丈峡及太虚幻境般的西海云雾,无不令人流连忘返。②目前,备受国际关注的伊拉克进入了斋月,但当地的局势却依然________。①荡漾②动荡

2│预习学案

(2)积淀·沉淀积淀:(多指思想、文化等)积累沉淀。沉淀:指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辨析小练]①烦恼就像水杯中的灰尘,越摇荡越显眼,如果让它安安静静地待在那里,灰尘就会________到杯底,杯子里的水看起来就澄清透明。②某品牌酒能有今天的辉煌,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源自于那深厚的历史________。①沉淀②积淀

2│预习学案

(3)寂寞·寂寥寂寞:孤单冷清。多用来形容心情。寂寥:寂静;空旷。多用来形容环境。[辨析小练]①面对冷冷清清的家,老人很容易产生________、孤独之感,以致出现情绪低落、焦躁不安、孤僻抑郁等心理问题。②幽静而________的小巷一曲一折地向更深处延伸,两边隐在树影深处的,是一栋一栋的老式建筑。①寂寞②寂寥

2│预习学案

(4)徘徊·彷徨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侧重于动作。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去。侧重于心理。[辨析小练]①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近年来中国经济崛起,与美国形成巨大反差,许多在美国的华人陷入“留下”或“回国”的________中。②由于不懂汉语,一群从韩国来北京的旅游者在十字路口________,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①彷徨②徘徊

2│

精华探究精华探究

1.《雨巷》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采用了哪些意象?

[答案]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朦胧。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一共有六个意象,有三个主要意象(景物)。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的具体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入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纸伞的迷蒙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把它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

2│精华探究暮春,寂寥的雨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塑造了一个手撑油纸伞在风雨中独立销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第二个是雨巷。作者年少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第三个是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二字。诗中描写了一个像丁香一样的姑娘。美丽的事物总能和姑娘联系在一起。

2│精华探究

2.“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排比。用排比句铺写想象中的那位“丁香一样”的姑娘,句式整齐划一,读来朗朗上口。用丁香的“颜色”“芬芳”“忧愁”等来反复强化姑娘的形象,进而展现自己“哀怨又彷徨”的情感。

2│精华探究

3.《再别康桥》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案]

选取了金柳、艳影、青荇、柔波、浮藻、星辉等意象,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丰富的画面。

2│精华探究

4.“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试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

比喻。金柳是对夕阳下的柳树的生动描绘,它秀美婀娜,随风摇摆,好似一位美艳的新娘。这样写既描绘出了其形态美好,又表达出诗人对康桥的喜爱与眷恋之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精华探究

5.“油油的在水底招摇”一句中,“招摇”一词有何妙处?

[答案]“招摇”一词将青荇拟人化,形象地写出了水草招手欢迎诗人的情形。

2│

品读鉴赏品读鉴赏

雨巷

运用重叠、反复手法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但诗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第三节中“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第四节中“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等诗句。而首尾两节,除“逢着”换为“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情感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

2│品读鉴赏色彩。全诗每节第三、六行押韵,一韵到底,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到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再别康桥1.音乐美诗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每行基本由二至三个音节构成,每节二、四行押韵,韵脚依次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读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

2.建筑美诗节和诗行的排列匀称整齐,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八个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

2│品读鉴赏

3.绘画美诗人注重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彩运用和搭配。如“云彩”“金柳”“艳影”“青荇”“彩虹”“斑斓”等词语充满色彩感,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看作是一幅色彩鲜明、丰富的图画,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

2│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

【主旨归纳】

《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描写了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些象征性的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所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再别康桥》:诗人通过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的情景,着意描写了康桥迷人的风光,及由此引发的诗意联想,表达了对康桥对母校的热爱之情,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图解课文】

2│归纳总结

2│归纳总结

2│

拓展阅读拓展阅读

雨巷里的哀怨武鸣滴答,滴答……雨点落在屋檐上,聚起来,顺着瓦片滑下来,又停在瓦片的末端,雨点越聚越多,终于成了一个大滴,瓦片再拉不住它,只得任它坠下,坠在巷子里铺的青石板路上,发出那一声清脆的“滴答”声。瓦片叹了口气,继续努力地拉住以后每一个雨点聚成的水滴,然而它们都像第一个一样,挣扎着从瓦片的手中脱出来,一连串地坠下,像一串珠子,很干净地坠到青石板上,那“滴答”的声音也就不断传来。

2│拓展阅读我躲在屋子里,透过明亮的窗子向外瞧着。秋日凄寒,你是否还站在那条悠长的雨巷里,等着那位插满丁香的姑娘?你是否在埋怨她向你仅投下的那一瞥太息般的目光而使你迷茫在那温柔的雨巷,思念着那束令人折肠的“丁香”?她默默地叹息,静静地徘徊,已经很久很久……她真的在那雨巷中徘徊,哀怨?是的,她是在徘徊,是在哀怨!她是在为是否踱进那深深的雨巷深情地扑进黑暗中那一抹羞怯而徘徊,是在为久久地等待在这凄冷的雨巷而无人搭理才哀怨。而你,为何不冲破那思想的樊篱奔上前去告诉她,有人在为她那深情的哀怨而心疼?

2│拓展阅读难道,你还不了解她么?我想不是,望舒,你知道吗,她与你走的是同一条路,也背上了同样的行囊。带着对浪漫的觊觎,对桃源的企望。她的徘徊,是在向你诉说她那漫长的等待,尽管在如此凄冷的雨巷;她的哀怨,是想跟你说,那颗愁肠百结的心儿早已注定了要飞到你的身边。可是,这一切,是否缘于你的羞怯,她才徘徊才哀怨,才久久地等待,等待……等过了一个又一个飘叶的季节,你似乎还是不愿或是不敢与她在那深深的雨巷并肩而行,共撑着那把淡黄的油纸伞。恐怕,世界上再有耐性的心儿都要被你的羞怯而挤碎。望

2│拓展阅读舒,你曾经都能用那“残损的手掌”堵在敌人的枪口,为何却不敢把你那心儿靠向那深情的姑娘?你是糊涂也好,羞怯也罢,可这一连串的懵懂与哀怨,驻足又彷徨,镌刻在了多少柔柔的心间。懵懂令人向往过,哀怨又使人折肠过。愁肠百结,这许多日子以来,你是怎样度过的?望舒啊,你是否在后悔,是否在自责了?不,这些都用不着了,那束“丁香”已走远,那丝哀怨已沉淀。而留下的,只有那淡淡的丁香气息弥漫在那条凄冷的雨巷和你对她的思念浇灌着你几近干涸的心房。你吟着你对她的思念,唱着你对她的赞叹,你企望着能回到从前而不愿从此撒手人寰……可这一切,对你只是种奢望,是一个永远也不能圆的梦想!

2│拓展阅读

2│拓展阅读徐志摩:是人没有不想飞的余杰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这皮囊若是太重挪不动,就掷了它。可能的话,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徐志摩1931年11月19日午后2时,一架司汀逊式小型运输机展翅北飞,把它的身影投射在深秋斑斓的大地上。忽然,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雾铺天盖地,飞机顿时迷失了航向。经过几分钟艰难的飞行,飞机撞到了泰山北麓的白马山上,“轰”的一声巨响,紧接着一团冲天大火,裹挟着浓烟坠落山下……这架飞机上有一位特别的乘客——现代诗坛的“夜莺”徐志摩。在烈焰

2│拓展阅读中,这位年轻的诗人结束了他35岁的生命,而他的灵魂已飞向天外,逍遥地“云游”去了。“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是一位从头到脚都充满了浪漫气息的天才诗人。他的一生,如同他热烈崇拜的拜伦、雪莱、济慈一样,彻底地奉献给了远在云端的理想。我感到惊奇的是,在那被鲁迅形容为“处处是非人间的黑暗”的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怎么会有这样一个拥有“单纯”信仰的诗人?我始终觉得他不像一个纯粹的中国人。因为中国人很少像他那样快快乐乐、认认真真地做梦。中国人都是世故的,乡愿的,滑头的。而在徐志摩的眼里,生命如同一汪清泉,处处有

2│拓展阅读飞沫,处处有闪光;生命也像一段山路,处处有鲜花,处处有芳草。不幸的是,错乱的时代与困苦的现实一天天侵蚀着他明朗的心房,他渴望像孩子那样哭,像孩子那样笑,但生活却强迫他长大。他的歌声越来越低沉,他的目光越来越黯淡,他的笑容越来越稀疏,他的诗作越来越晦涩。一支秃笔去,一支秃笔回,再无当年剑桥的神采飞扬。生活的牵制、政治的压迫、舆论的指责、友人的背离……团团地包围住了这位坚持浪漫理想的诗人。“你们不能更多地责备我,我觉得我已是满头的血水,能不低头已算好的。”是的,徐志摩一辈子没有绝望过,也没有怨恨过谁。在最悲壮的那一幕到来之前,尽管现实

2│拓展阅读的黑暗一点点地吞噬着他那理想的新月所放射的清辉,但他还是在痛苦中竭尽全力挣扎着,写诗,作文,教书,办刊物,开书店,甚至实验农村乌托邦计划……作为一个诗人,他注定像蚕一样用生命结成雪白的茧,在茧成的那天羽化飞升而去;作为一个诗人,他也注定像荆棘鸟一样,衔着锐利的荆棘,在只有一弯新月的夜晚,不断为理想而鸣唱,直到满嘴鲜血淋漓,直到生命的终了。徐志摩是为了艺术,为了自由,为了美而生活的。“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痛苦,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我将于茫茫

2│拓展阅读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在答复梁任公的责难时,徐志摩说出了肺腑之言。但是,世间有没有真正的“灵魂之伴侣”呢?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有不爱而勉强爱的,有爱而不能爱的,有且爱且不爱的。总之,无论怎样求索,他的“爱”一次次被现实碰得粉碎。这是必然的结果。浪漫的爱,有一显著的特点,就是这爱永远处于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步,永远存在于追求的状态中,永远被视为一种圣洁高贵虚无缥缈的东西,一旦接触实际,真的与这样一个心爱的美貌女子自由结合,幻想立刻破灭。原来的爱变成了恨,原来的自由变成了束缚,于是从头再开始心目中的爱。这样周而复始、两次三番地演下去,以至于死。

2│拓展阅读这是一个无法摆脱的悲剧模式,徐志摩深深地陷到了旋涡之中,他每一次的挣扎反而加速了旋涡的运转。徐志摩本不该来到这么一个世界的,就好像一粒沙落进眼睛里肯定会被流出的眼泪冲走一样,他只能被当作异端。不设防的城市往往会招致最猛烈的攻击,这是一种他怎么也参不透的逻辑。进入30年代以后,徐志摩开始感到,尽管诗歌弱小的翅膀在那里扑腾,还是没有力量带整份的累赘往天外飞。“太丑恶了,我们火热的胸膛里有爱不能爱;太下流了,我们有敬仰之心不能敬仰;太黑暗了,我们要希望也无从希望。太阳给天狗吃去,我们只能在无边的黑暗中沉默着,永远地沉默着!这仿佛是经过一次强烈的地震的悲惨,思想、感情、人格,全给震成了无可收拾

2│拓展阅读的碎片,再也不成系统,再也不得连贯,再也没有发现。”当每个聪明的成年人都对皇帝的新衣赞不绝口的时候,那个喊出“什么也没有看见”的孩子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在这一点上,徐志摩很像安徒生——既深味人世的苦楚,又保持不老的童心。然而,长不大的彼得·潘毕竟只是一个遥远的神话,徐志摩则是一棵无法与土地告别的树。追求了一辈子的美,突然发现面前傲然开放的是一朵恶之花。我们无法揣度他当年的心态,而在其好友梁遇春的回忆录中,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徐志摩拿着一支纸烟向一位朋友借火时说的一句话:“Kissingthefire。”“人世的经验好比是一团火,许多人都是敬鬼神而远之,隔江观火,拿出冷酷的心境去估量一切,不敢投身到轰轰

2│拓展阅读烈烈的火焰里去,因此过个暗淡的生活,简直没有一点的光辉。”只有徐志摩“肯亲自吻着这团生龙活虎般的烈火,火光一照,化腐臭为神奇,遍地开满了春花,难怪他天天惊异着,难怪他的眼睛跟希腊雕像的眼睛相似,希腊人的生活就是像他这样吻着人生的火,歌唱出人生的神奇”。还是梁遇春看得真切透彻,徐志摩的血液里,真有希腊人天真好奇的因子呢。“飞”是徐志摩理想的象征。在诗歌《爱的灵感——奉适之》中,他写道:“脱离了这世界,缥缈的/不知到了哪儿。仿佛有/一朵莲花似的云拥着我/拥着到远极了的地方去……/唉,我真不稀罕再回来/人说解脱,那许就是罢!”

2│拓展阅读于是,他真的不回来了,真的解脱了。这是一个他早已洞悉的宿命。我不得不相信宿命的存在。否则,这个沼泽地一样的世界上,怎么会有徐志摩这样一个不湿鞋袜的人来走一遭呢?(有删改)

2│拓展阅读

2│

写作借鉴写作借鉴

【素材展示】1.古语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介文人,戴望舒热切地关注着时局的发展,他积极地参加各种进步活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作者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和朦胧的希望,《雨巷》就是这种心情的真实反映。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先在上海继续著译,1938年5月赴香港,与许地山等人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任理事。1941年,在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伤致残,所作的《狱中题壁》和稍后的《我用

2│

写作借鉴残损的手掌》,表现了他崇高坚贞的民族气节。套用顾城和艾青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来描述作者的思想,或许是可以的。

2│

写作借鉴

2.徐志摩的精神家园是他的康桥,在康桥求学的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2│

写作借鉴【运用点拨】1.戴望舒虽为文人,但一心爱国,可用于“精神家园”“人生境界”“爱国”“气节”“责任”等相关写作主题。也可灵活运用《雨巷》中的相关诗句作为行文的线索,用于每段行文的开头,这样既可以使文章结构清晰,也会增强文章特有的韵味。

2│

写作借鉴2.《再别康桥》这首诗,记述了诗人重返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达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的一切,早就给诗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可用于“诗意的生活”“怀旧”“人生的一种经历”“亲近自然,感悟生命”等相关写作主题。

2│

写作借鉴【运用示例】示例1:徐志摩从康桥上、康河边“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他“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带着周身温暖重温旧梦,他又轻轻将温暖掩藏。在康河的柔波里,他轻轻地探探指尖,抚得一指柔情,便悄然离开。他这样的柔情,不知惊动了多少人的眼波,温暖了多少人的眼角。(2013年四川卷高分作文《过一种平衡的生活》)

2│

写作借鉴示例2: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现代诗人戴望舒在《雨巷》中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借这个美好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诗人写这首诗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他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在迷惘和失望中仍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爱因斯坦说:“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尚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再看另一位诗人流沙河,他在20世纪50年代被打成了“右派分子”,遭遇不公待遇二十余年,但他始终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战胜坎坷,最终走过了人生那段黑暗的时光。他在诗

2│

写作借鉴中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2│

考点链接考点链接

2│

写作借鉴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我们理解诗歌形象,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捕捉“意”“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如何分析意象的特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要抓住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把握其外在特征。要特别关注意象的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因为不同季节、不同色调所呈现出的特征,尤其是情感特征是不同

2│

写作借鉴的。(2)要抓住“物”与“志”“情”的契合点,由外在的形象特征而深入挖掘其内在的品质特征。如何分析意象的作用,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2)提供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最主要的。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中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及“一腔的爱国情”。

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由具体诗歌决定。(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5)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意象贯穿

2│

写作借鉴始终,则往往为线索。2.意境所谓“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它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所谓“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

2│

写作借鉴

2│

考点链接考题印证【考题印证】[见本课练习册第12、13题的(1)]3大堰河——我的保姆3大堰河——我的保姆

3│导学提示

导学提示这是一个一头扛着苦难,一头扛着亲情的女子。虽然地位低下,家境惨淡,但是,在苦难面前,她没有改变对生活的爱:她可以在卑微中活出快乐,在劳累中绽放母爱,在艰难中依然心存梦想。她的慈爱善良、深沉博大、宽厚隐忍、勤劳无私永远感动世人。大堰河,中国大地上一个善良而不幸的普通农妇,是旧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歌颂、去赞美。

3│导学提示

[听课之前想一想]①你知道哪些描写母亲的诗歌?②文章是如何刻画大堰河这一母亲形象的?有哪些细节描写?③我们的父母亲也给了我们无私的爱,你感受到了吗?你打算今后如何回报他们?

3│

走近作者走近作者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8年就读于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次年留学法国。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被捕,

在狱中开始写诗,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1937年后辗转于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1949年后先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3│

走近作者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入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等,论文集有《诗论》《艾青谈诗》等。

3│

追溯背景追溯背景艾青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艾青出生时母亲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抚养。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被领回到亲生父母家里,但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艾青后来说过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他,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3│追溯背景1932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12日,艾青和其他十多名青年被逮捕,国民党反动派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控告这些手无寸铁的青年“颠覆政府”,艾青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写于诗人在监狱的日子里。当看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他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写就了这首赞颂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

3

预习学案预习学案

3

预习学案

(1)单音字yàn

jiá

jīng

chì

xiè

niǎnzāo

zhòu

yán

tái

shī

niǔní

3

│预习学案(2)多音字gěi

fēi

fěi

tái

tāi

piāo

piào

bei

qiào

fān

Pān

3

│预习学案凋雕碉菲斐绯堰偃揠檐赡瞻掐陷谄箕葺萁

3

│预习学案3.根据词义,补充词语__________: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__________:一方把物品押给另一方以换取钱物并约定日期可赎回。__________:文中指社会生活不安定,到处奔走。__________:信奉某些宗教的人念的以为可以除灾或降灾的语句,也指说希望别人不吉利的话语。__________:用来盛火取暖的瓦盆。__________: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忸怩典押漂泊咒语火钵瓦菲

3

│预习学案

4.词语辨析(1)陌生·生疏陌生:指不熟悉,对象多是没有见过的人或物。生疏:没有接触过或很少接触的;长期不接触或不用而不熟练或疏远了。[辨析小练]①“防人之心不可无”是中国的古训,但走在爱丁堡的街道上,来自________人的微笑随处可见,笑容都很自然、随意,给来自异乡的游客一种亲切、友好之感。②由于平日书写过于依赖电脑,用笔写字的机会大大减少,不少大学生对汉字已日渐________,写错和读错字当然就在所难免。①陌生②生疏

3│预习学案

(2)养育·抚育养育:指抚养和教育;照管动植物,使其很好地生长。抚育:照料、教育儿童,使其健康地成长。[辨析小练]①河南省永城市在芒砀山广场举行成童礼仪式,35名儿童身着汉服,向父母行礼,立志成才,答谢父母的________之恩。②一对因儿女________权问题争执数年的离婚夫妇,在法官的悉心开导下,不久前终于达成了和解协议。①养育②抚育

3

│预习学案

(3)凌侮·欺负凌侮:指欺侮、侮辱,常用于书面语。欺负:指用蛮横无理的手段侵犯、压迫,范围比“凌侮”大。[辨析小练]①一个国家只有国富民强,拥有强大的国力,才能抵御外来的侵扰和________,捍卫国家的主权不受侵犯。②如果孩子经常受________,说明他的交往方式有问题,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家长应该首先从孩子身上找到问题的症结,帮他调整与同伴交往的策略,决不能强行要求他“打回去”。①凌侮②欺负

3

│预习学案

(4)漂泊·飘零漂泊:随波浮动或停泊;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飘零:(花、叶等)坠落、飘落;比喻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辨析小练]①远去的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故乡;________的船儿,始终的惦记是港湾;奔波的人儿,时时惦记的地方还是家。②秋风瑟瑟,落叶________,在林荫小道上孤影孑然而行,悄然萌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惆怅与悲凉……①漂泊②飘零

3│

精华探究精华探究1.大堰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诗人对这一形象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形象:大堰河是勤劳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喂猪,终日操劳;她又是善良的,她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她又是慈爱的,纵使在终日劳作的疲惫之后,她仍然不忘记同样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她还是博大的,她能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她又是悲苦的,贫苦的,劳累的。多年的贫苦生活过早地夺取了她的健康,年仅四十多岁就含泪去了。

3│

精华探究思想感情:她是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是普通母亲的代表,所以诗歌也是对全中国劳动人民的赞美。

3│

精华探究

2.诗歌哪些地方表现出大堰河对诗人有慈母般的爱?

[答案]

主要表现在第4、5、8节里。在第4节,用8个排比句集中写大堰河对乳儿的爱。这八句实在是八个出色的细节,把她的爱心写得非常具体、充分。“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一句首尾反复,起了点化、强调感情的作用。在第5节,叙写“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之后,发问道:“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显而易见,从哭声中传达出来的是对乳儿的爱。这种间接表现的方法是十分有力的。在第8节,进一步写大堰河对乳儿之爱,其细节有切糖、夸画、赞儿、梦

3│

精华探究做“婆婆”等。特别是那个梦,表现她具有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写得浪漫,富有幻想、激情。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爱至极致,不禁做起梦来。她的梦可以看作是对乳儿的祝福,当然也表现出她个人的精神要求。不过,她很本分,知道自己地位低下,不配享受这幸福,所以她不敢把梦对人说。

3│

品读鉴赏品读鉴赏

1.细节描写

诗的感染力来自真切而具体的生活细节描写。如第4节一口气用八个排比句“在你……之后”,这八个排比句其实就是八个生活细节,一方面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极度的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处处给他以爱抚,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善良、勤劳,对乳儿无私的爱。再如第8节,通过几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真切地表现了她对乳儿的感情:年节里,她为乳儿忙着切冬米的糖,把乳儿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显要

3│品读鉴赏的位置上,情不自禁地逢人便夸赞自己的乳儿,就连做梦,也盼望乳儿得到幸福,尽管这美妙的梦境连对人说都不可能。这几个感人的细节,说明大堰河像爱自己的儿子一样爱她的乳儿,充分表现了大堰河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

3│品读鉴赏

2.排比手法本诗共13节,有7节运用了排比。它们或是再现大堰河的善良慈祥,或是突出大堰河的勤恳耐劳,或是叙述她对“我”的亲昵爱抚,或是极写她死后的悲哀和凄凉。排比句式的运用,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作者对保姆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赞美,对旧社会的无比憎恨和愤怒,气势磅礴,一泻千里。

3│品读鉴赏

3.反复手法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如第1节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了“我”对大堰河的深情。第3节首尾句反复:“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我”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8、10节中,也都采用了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3│品读鉴赏

4.对比手法为了表现诗人爱憎分明的感情,本诗多处采用了对比手法。作者以两个家庭生活的对比,反映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以两个家庭对“我”亲疏的对比,表现自己鲜明的爱憎;用大堰河生时的勤劳和死后的凄凉对比,激起人们对旧社会的憎恶……这正是作者要达到的目的。对比,使诗的意境更加深邃,再现了广阔的时代画面,极其深刻地表达了作者无比深广的同情、悲愤和怀念之情。

3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

【主旨归纳】作者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图解课文】

3

│归纳总结

3│

拓展阅读拓展阅读跪下来,叫一声娘赵欣国庆节学校放假7天,热恋中的女友忽然提出,要和我一起回一趟老家,见一见我的父母,我顿时变得惶恐不安。从踏上列车的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要告诉女友自己家庭的真实情况。看到头一次出远门的她是那样的意趣盎然,又不忍心扫了她的兴致。经过一夜颠簸,火车停靠在古城邯郸。我们又转乘汽车,坐了将近六个小时,才回到我的家乡——一个偏远的山区

3│拓展阅读小城。此时,灰头土脸的女友已经累极了,靠在我身上,勉强笑了笑,问:“咱们到家了吧?”我不敢看她的眼睛,嗫嚅着:“不,还要转车。”女友很奇怪:“你的父母不是在县委工作吗?”“可是……可是……”我的脸烫得厉害,“他们都住在乡下。”“那上下班多不方便呀!”单纯的女友没有多想,又说:“不过,这样也好,乡下空气新鲜,我还没去过乡下呢。”我有些苦涩地叹了口气,拉着她,上了一辆开往乡下的破旧的公交车。

3│拓展阅读车上已经坐了不少人,但迟迟没有开走的意思,在零乱肮脏的车站里很慢地兜圈儿。女友百无聊赖,不停地左顾右盼着。忽然一个女人的声音引起了她的注意——“报纸杂志,谁看报纸杂志……”“喂,有《当代青年》吗?”女友推开窗,向外喊。“有!有!”那个中年妇女急忙向这边跑。她满脸油汗,皮肤黑红,一身沾满灰尘的衣服已辨不出本来的颜色。我立刻惊叫了一声“啊……”,旋即弯下腰,用手遮住脸,躲在女友的背后。女友挑出一份《当代青年》从车窗里递出钱,但中年妇女却不接,她脸上堆满了卑微的笑,说:“5元一份。”

3│拓展阅读

“可是,这本书的定价是4.5元。”“姑娘,我在车站里卖书,是要交管理费的。”中年妇女的嗓门很大,而且沙哑,这对于有着良好家教的女友来说,无疑是种不可忍受的噪音。她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