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湖滨中学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准考证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厦门市湖滨中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当前,网络文艺发展势头强劲,呈现活力充沛、影响巨大等特点。除原创网络文艺,文学经典的网络再生产也蔚为壮观。文学经典彰显着中华审美的独特样式,其进驻网络,与原创网络文艺一道,成为网络文艺的主体内容。然而,文学经典的网络改编尽管产量可观,内容仍芜杂参差,能够兼具艺术与市场的作品依然不多。如何做好文学经典在网络时代的再生产,使其在新的媒介传播环境下真正焕发出新魅力,让文学经典与网络空间产生“化学反应”,值得研究和重视。
在网络文学方面,网络重塑了文学创作的环境,粉丝构成网络文学阅读主体,内容生产逻辑由传统文学的“作者中心”向“粉丝中心”转换。随着网络文学产业化程度的加深,IP改编、线下出版等经营模式进一步强化了网络文学创作的粉丝倾向。创作与阅读的双向转换催生了网文的类型化走势,文学经典再生产也随之陷入类型化创作的窠臼中。深受电影《大话西游》影响的网络小说《悟空传》曾引发网络文学风潮,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大话”风格的跟风戏谑之作。这部具有作者理想主义色彩的改编之作,引领了“大话”风潮,却没有推动个性化创作,兼具形式创新与立意高远的独创性改编作品乏善可陈。事实上,依托成熟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和故事架构,文学经典完全可以成为新的网络创意类型的“开路先锋”,而不必在已有类型的怪圈之中兜兜转转。
如果说阅读的点击率引导了网络文学写手的类型选择,那么网络剧片的生产则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大数据分析的影响。近些年,大数据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成熟,对于网络剧片的创作来说,大数据不仅可以精准分层用户,还可以精细捕捉到用户的内容选择,筛选出受众观剧高峰的桥段,淘汰受众快进跳过的内容。这些高峰桥段反过来成为网络剧片编剧与制作的依据,导致一些作品的生产逻辑从个体主导转向集体拼凑,改编后的故事仅仅是热门桥段的大拼盘,剧情架构不完整。这也是为什么在大量商业资本涌入网络影视制作领域后,虽然带来炫酷视觉冲击却无法带来精良叙事体验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必须充分尊重网络媒介生产的特性。数据分析无法也不应回避,但是在数据这一刚性参数指标之上,我们更应该意识到网络文艺仍是一门叙事艺术,文学经典改编应该强化叙事创意,服从叙事艺术规律,强调叙事逻辑和人物衍生逻辑。
众网络文艺不同于传统文艺,其内容消费几乎完全依赖于粉丝黏性。因此,文学经典网络再生产有着不同于传统改编的本质规定。其创新性应接地气,即面向网络受众,要足够年轻化和通俗化。同时也应尊重网络媒介属性,弥合古典与现代的话语鸿沟,适应碎片化的视听要求,要有十足的“网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创作主体可以隐没在大数据与点击率之下,我们既要立足大众趣味,又要倡导价值引领。网络碎片化的阅读与观看,不等于任意化的写作与破碎化的世界观。以《西游记》为代表的文学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它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秩序,提供的是一个多维的阐释空间,而不是一个可供肆意涂抹的白板。此外,文学经典之所以为经典,还在于它代表了一种审美风范,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样式,能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网络文艺尽管主要面向普通大众,经典改编仍不应降低经典所蕴含的艺术水准和审美品位,相反应该借力经典,找到经典文艺作品与网络空间的结合点,产生新的“化学反应”,化身网络文艺审美风潮的引领者。
(摘编自赵敏《文学经典如何与网络空间产生“化学反应”》)
材料二:
近年来伴随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文化传播方式推陈出新,形态多样、异彩纷呈的文艺经典在网络上得以呈现。文艺经典的大众传播,将重要文化成果汇集在网络之中,为人们走近古今中外经典提供前所未有的便捷条件;利用互联网、数字化等技术手段对各类经典作品进行转化和再创造,正在形成具有网络特点的新的文化形态。目前,文艺经典在网络上的传播主要有三种途径。
其一,对文艺经典进行便捷式传播。现代生活丰富繁忙,人们很少能耐下心来细读经典,但对经典的精神需求并未减退。通过有声书的方式,人们得以随时随地聆听经典;通过“长图”“H5”等趣味性、互动性较强的方式,古典文学作品得以生动再现。这类产品通过短视频、公众号、音频等多种形式传播,让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经典作品有一个基本把握。尤为可贵的是,部分经典通俗化的网络产品兼具专业性和系统性,给人的收获接近于经典阅读。
其二,善用多种形式,阐释经典的“门道”。互联网兴起后,对经典名著进行解说解读的产品丰富多样。让大众了解并把握经典的精髓、得到更多美的享受和思辨之乐,离不开内行专家的诠释。比如,有学者通过微信公众号介绍各类文学流派和作家作品,为人们更好理解经典谱系提供参考。这些探索为人们深入理解文艺经典搭建了桥梁,让人们获得精神境界的提升。
其三,在经典基础上创作开发新的文化产品。在经典中获得创作灵感,并借力文艺经典品牌效应,进行“续写”“改编”“再创作”,是当今文化产品重要类型。比如,在《西游记》既有人物设定基础上,改编创作国漫作品,开发网络游戏。比如,根据《山海经》等神话经典,重新梳理线索、设置人物、搭建情节,开发新的文艺作品。这种续写和改造既保留了经典的重要元素,同时注入创作者个性解读,为经典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互联网正在深度影响文化传播,但有价值的文化内容并不是凭空而来,只有囊括尽可能多古今中外的“智慧财产”,互联网才能担当起文化传播阵地的责任。文艺经典凝聚前人智慧,经历岁月淘洗,对人价值观的涵养、精神境界的陶冶、审美趣味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总体上看,互联网便捷化、阐释化和延伸化传播,已经成为延续经典文脉的重要方式,赋予文艺经典以新鲜的生命活力。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经典的阐释与再创造不断涌现精品佳作。这些作品既保存经典原味又符合时代需要,引领大众审美。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自觉意识到,文艺经典网络传播需要把握好分寸,既要引起人们对经典的兴趣,又要保持对经典的尊重,让经典以新面貌为时代生活增添丰富色彩,为文化建设注入源源动力。
(摘编自张颐武《善用网络推动经典走向大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文艺既包括原创网络文艺,也包括文学经典的网络再生产,具有活力充沛、影响巨大等特点,发展势头强劲。
B.古代文学经典为我们提供了多维的阐释空间,我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无限拓展与延伸,不受任何约束。
C.人们可以通过短视频、音频等方式了解经典、把握经典,这与细读经典获得的感受并无区别。
D.互联网囊括了尽可能多古今中外的“智慧财产”,传播了有价值的文化内容,因此是文化传播的主阵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前的文学经典网络改编作品在产量和内容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短板,缺少兼具艺术与市场的优秀作品。
B.粉丝对网络文学阅读和创作中都有重要影响,这使网文呈现类型化的走势,文学经典再生产也不例外。
C.大数据技术能筛选受众观剧的高峰桥段,为网络剧片的创作提供依据,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
D.我们要想从经典名著中获得更多美的享受和思辨之乐,可以多听听内行专家对经典的解说解读。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网文《朱雀记》以现实世界为模板续写《西游记》,讲述了一个少年成为佛的故事,把佛理糅杂在故事剧情中,别有一番滋味。
B.电影《西游降魔篇》创新了故事架构,一反《西游记》以取经之路作为主体的传统,而是把收服悟空、八戒、沙僧作为主体。
C.电影《倩狐传》对《聊斋志异》中聂小倩的角色进行了二度创作,并不拘泥于聂小倩的女鬼形象,而是将人物设定为被狐妖附身的普通人。
D.电视剧《功勋》创新采用了单元剧的形式,凭借独特的叙事形式、克制的情感表达、精良的视觉呈现,满足了年轻观众的观剧需求。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互联网时代,如何推动文学经典再生产的发展?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石匠留下的歌
何立伟
从山外头来了一个石匠,在水碾子坊前歇脚。他把背上的褡裢往地上一撂,褡裢里发出了金属的沉闷的音响。侧耳,听了听水碾子坊里碾谷的嗡嗡声,他大声说:“碾子要凿了哦!”
爹正在水碾子坊里扫谷。提着高粱帚子出来,见是陌生客,忙取了紫竹烟筒递过去。那石匠其时已将一根纸烟夹在食指与中指之间了。似乎从他吸纸烟的派头上,看出其人的不凡。
水碾子正要凿槽咧,很快讲定了工价,无争无吵,各自一派让得三分的气度。那石匠绕碾子转了三圈,也并不发表阔论高谈。从褡裢里取了锤凿,水碾子坊里,就叮叮当当热闹了起来。四面的苍苍郁郁的山壑里,一时贮满了这十分好听的声音。
先前这水碾子终日碾谷,其音清越,其韵悠扬,好比寨前的四妹子,不紧不慢,打出好听的山歌来。后来,日日磨,日日磨,磨平了石槽,碾子就一声一声闷如沉雷了。
天热起来,他就索性打起赤膊,凿。他膀大腰圆,甩锤子的时候,上身的肌肉有规律地滚动。汗水使他宽阔的胸膛油着异彩。简直那本身就是一錾一錾凿出来的。像一尊石雕。拿来了蒲扇,拿来了茶罐,拿来了切得极细极细的烟丝,爹吩咐:“你好生招呼石匠吧。”我说:“好。”爹放不下心,又吩咐:“这石匠一定见过世界,莫要让他笑话我桃花寨人不晓得礼数。”
我说:“好!”
我就同他打扇,将酽茶斟得满满的,双手稳稳递与他。请他歇憩,请他喝茶。手上捏一把爹平日藏在柜里舍不得吸的,切得极细极细的烟丝。我想同他谈讲。只想他是见过世界的,那重重的山外头是个什么模样呢?他却默默喝茶,默默吸烟,默默歇憩。从鼻孔里口角里喷出的烟云浓浓的、辣辣的、也是默默的。
但几分钟以后他又拿起了锤子。烟蒂在脚边断续着残烟几缕。山谷里,飞翔着钢与石的回音。很长的一声一声。仿佛四山里万人千人在凿岩取石,你呼我应。
又歇憩的时候,我终于恳切地同他说:“说个故事我听吧。说个故事!”“故事?什么故事?”他放下了锤子。
真的,什么故事呢?竟不晓得这个世界有哪样一些故事。于是我说:“随便你同我讲点什么吧。反正我什么都不晓得。”
“等你长大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了,你就会什么都晓得的。用不着别人讲。”他将那多茧的厚实的手掌放在我的脑壳上,“唉,你还细,你还不懂事。生活里头有的是酸甜苦辣,你只能够尝,不能够讲。讲不出。生活里头没有故事。”
好久了我才说:“那就打一个山歌吧。”歉意地一笑,摇摇头,他又去凿那磨槽。
洁白的石砾在錾子尖上跳跃,落在地上,落在他的裤褶缝里,如一层层雪粉。直到黄昏从山沟里溢了出来,才将那叮叮咚咚的锤声淹没掉。这时,那很大的碾槽,正凿得如一朵刚刚绽放的山茶花。
掌灯吃夜饭时,他累了,倦了。爹招待他,用了好香的米酒,用了一条腊得透明的麂子腿。那麂子,还是去冬大雪封山时,爹在鹰嘴岩打的。好肥的麂子,爹舍不得吃,除非来了贵客。爹问他这问他那。爹这人,就景仰见过世界的人。那石匠总是回答得很少,很有分寸。你总觉得他不肯说出来的东西必定深奥。他那紫红的脸膛,深刻的皱纹,使你感觉到他是一部书,但谁也无法打开。爹只好死劲地敬酒。
“多谢。明日赶早,我还要行路。”“往哪边走?岩陀,还是檀木坡?”“哪里有工夫做,就到哪里去。石匠嘛,走四方,吃四方。”他笑了一下,笑得很淡。有雪白的牙齿。
起身,打一轮拱手,他晃晃地朝东厢房走去。第二日天刚放明,爬起来我就要去找石匠。要问他,见了世界的人,为什么不会讲故事?
爹朝水闸走去,说:“这时候才起来,石匠他走了咧!”
跑到高处,朝雾中的石板路望去,终于看见了他那朦朦胧胧的背影。其实无法说那是背影,整个的只是小小的一个黑点了。那黑点,在这迷蒙的天地之间,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就消失在晨雾之中了。他走了,同他来时一样,同他吸烟凿石时一样,是默默的,无声无嗅的。天和地,好大呵!
哗啦!爹把水闸扯开了。蓄了一夜的溪水,扑过来,攀住染满了青苔的木轮子,木轮子就滚动起来,吱吱呀呀地带动了水磨。这清新的空气里,就颤动着它那好听的声音了。
比先前还要好听些!清越。悠扬。娓娓地,悄悄地,向你叙述着什么。长大后,我一直觉得,这水碾子的声音,是那个默默的石匠,留下的一支很长很长的歌,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
(节选自《人民文学》1983年06期,有删改)
文本二:
小说,是我最受重视的文学体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受到文坛普遍关注的,正是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受关注的原因,现在回想起来,恐怕在它的实验性上。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兴起,百无禁忌。在思想解放的大的社会背景下,文坛空前活跃,各种题材、各种文体、各种风格,竞相怒放。我初出道,亦知要崭露头角,须得有自家面目,遂努力在文体同语言上与别人拉开距离。汪曾祺先生说,我的小说受唐人绝句的影响;李陀先生亦说我的小说是“绝句式”的小说。皆是解人语也。肯定了我的有着诗的含蓄意韵的文体面目。我喜欢唐诗,尤喜绝句,五绝二十个字,七绝二十八个字,短得不能再短,但每每是一幅历史的图卷,浩浩沧桑,尽寓其中,意蕴深长。譬如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把个唐朝从开元到天宝年间经历“安史之乱”的惊天巨变,从全盛到衰落的历史图景,通过几位白头宫女闲聊往昔的日常场景,轻巧地勾勒了出来。这种以小场景写大历史,以日常生活见白云苍狗的唐人绝句,给了我莫大的启发。当其时,文坛大多数作家的叙事范式,是受西方文学的影响,而我是选择受祖宗的影响。
(节选自何立伟《自序》,有删改)
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对了解“世界”的问题很是急切,但因为年纪小,又不知应该了解这个世界的什么,不知如何向石匠发问。
B.“我”想同石匠谈讲,急切地想通过见过世界的石匠了解山外的模样,但那个石匠却口拙言迟,不愿回答。
C.石匠“赤膊”凿槽形象的刻画,既展现了石匠身体的健壮,也展现了生命阳刚之美,更暗含劳动塑造人生的思想。
D.这篇小说故事情节简单,叙写了一个石匠来为“我”家修理水碾与“爹”与“我”想通过见石匠了解外界的故事。
7.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烟丝”和“纸烟”两物,分别代表山内、山外两种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生活,引发读者思考。
B.小说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劳作场景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突出石匠的技艺高超。
C.石匠侧耳一听水碾子坊里碾谷的嗡嗡声,就可知碾子的状态,侧面写出石匠精湛的技艺。
D.小说以第一人称写“我”眼中的石匠、父亲以及“我”对外界的好奇,突出“我”的主观感受。
8.小说标题“石匠留下的歌”具有怎样的意蕴?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
9.如欲以“一篇‘绝句式’小说”为题写一篇《石匠留下的歌》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尹子奇①领兵十三万趣睢阳。许远告急于张巡,巡自宁陵引兵入睢阳。巡有兵三千人,与远兵合六千八百人。贼悉众逼城,巡督励将士,昼夜苦战,或一日至二十合;凡十六日,擒贼将六十余人,杀士卒二万余,众气自倍。
尹子奇复征兵数万,攻睢阳。睢阳城食且尽。将士人廪米日一合②,杂以茶纸、树皮为食,士卒消耗至一千六百人,皆饥病不堪斗。议弃城东走,张巡、许远谋,以为:“睢阳,江、淮之保障,若弃之去,贼必乘胜长驱,是无江、淮也。且我众饥羸,走必不达。古者战国诸侯,尚相救恤,况密迩群帅乎!不如坚守以待之。”
癸丑,贼登城,将士病,不能战。巡西向再拜曰:“臣力竭矣,不能全城,生既无以报陛下,死当为厉鬼以杀贼!”城遂陷,巡、远俱被执。尹子奇问巡曰:“闻君每战眦裂齿碎,何也?”巡曰:“吾志吞逆贼,但力不能耳!”子奇以刀抉其口视之,所余才三四。子奇义其所为,欲活之。其徒曰:“彼守节者也,终不为吾用。且得士心,存之,将为后患。”乃斩之。巡且死,颜色不乱,扬扬如常。
巡行兵不依古法教战阵,令本将各以其意教之。人或问其故,巡曰:“今与胡虏战,云合鸟散,变态不恒。数步之间,势有同异。临机应猝,在于呼吸之间,而动询大将,事不相及,非知兵之变者也。故吾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投之而往,如手之使指。兵将相习,人自为战,不亦可乎!”每战,将士或退散,巡立于战所,谓将士曰:“我不离此,汝为我还决之。”将士莫敢不还死战,卒破敌。又推诚待人无所疑隐临敌应变出奇无穷号令明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寒暑故下争致死力。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当二公(张巡、许远)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注】①尹子奇:安史之乱中的叛军将领。②合:容量单位,十合为一升。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需加句读,请用铅笔把答题卡相应位置涂黑。(3分)
又A推B诚C待D人E无F所G疑H隐I临J敌K应L变M出N奇O无P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合,也称“回合”,旧小说中描写武将交锋一次叫一个回合。这里指双方较量两次。
B.再拜,有两种意思:一是第二次拜,二是拜两次。文中“巡西向再拜”中是第二种意思。
C.颜色,文中是“脸色”的意思,与《屈原列传》中屈原“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中相同。
D.“其谁之功也?”中“其”的意思,与《师说》中“其皆出于此乎?”的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史叛军以近二十倍的兵力进攻睢阳。守城将士日夜与叛军激战,擒贼将六十多人,杀士卒二万余,将士们因之士气大增。
B.睢阳被围粮食将尽,而且士卒都因为饥饿无法战斗,有人建议弃城,张巡、许远认为睢阳是江、淮的保障,决定坚守待援。
C.张巡练兵不依照古代兵法,而让将领们各依本人的想法指挥作战,因为他觉得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让士兵们各自为战更好。
D.韩愈在《张中丞传后叙》中对张巡、许远的评价很高,认为他们守卫睢阳,不弃城而走的考虑非常周到,体现出他们的贤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且我众饥羸,走必不达。古者战国诸侯,尚相救恤,况密迩群帅乎!
②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14.两则材料都反映出张巡和许远坚守睢阳的艰难,具体有哪些困难?他们的坚守有什么意义?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述。(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念奴娇·春情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前三句点明了环境和天气。庭院萧条,重门紧闭,兼以细雨斜风,引发了词人心中的惆怅。
B.“征鸿过尽”是虚写,使用鸿雁传书的典故,写词人欲向丈夫诉说相思而信使难逢。点出词人愁绪的由来。
C.“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写晨起时庭院中景色。新长的桐叶引发了游人的喜悦,反衬出作者内心的悲凉。
D.全词从上片的天阴写到下片的天晴,词中感情的起伏和天气的变化相谐而生,全篇融情入景,浑然天成。
16.通过与南渡后的代表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比较阅读,请你判断: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前还是南渡后的作品?从词的内容、情感等方面谈谈你的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强化自己厌倦官场生活,向往回归田园的情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和《六国论》都是总结前朝灭亡教训,给后来者以警告的文章。《过秦论》中强调秦朝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六国论》里论述六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
(3)“澄江”,清澈的江水,古人经常把它写人诗词,比如“________,________”就含有“澄江”这一意象,并且辅之以山的背景,描摹出一幅优美山川图。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从前,写字是一件大事,从描红模子的横平竖直,到写墨卷的黑大圆光,中间不知有多大勤苦。小时候记得写字,老师冷不防地从你脑后把你抽走的毛笔弄得你一手掌的墨,证明你执笔不坚,是要受惩罚的。有的还会在笔管上套大铜钱,一个,两个,乃至三四个,摇动笔管只觉头重脚轻。这道理是和国术家腿上绑沙袋差不多,一旦解开重负,便会①,极尽飞檐走壁之能事。握起不加附件的竹管,当然会龙飞蛇舞,②了。
“善书者不择笔”,此说未必尽然,秃笔写铁线篆,未尝不可,临赵孟頫《心经》就有困难。字写得坚挺俊俏,所用大概是尖毫。有时候写字的人除了工具之外还讲究一点特殊的技巧,最妙者无过于某公之一笔虎,八尺的宣纸,布满了一个虎字,③,一气呵成。尤其是那像一根杉木似的笔直得顶天立地煞是吓人的一直竖。据说,这是有特别办法的,法用马弁一名,牵着纸端,在写到那一竖的时候把笔顿好,喊一声“拉”,马弁牵着纸就往后扯,笔直的一竖自然完成。
某公“一笔虎”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短语),可以改变语序、标点符号,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凛冬时节,千里冰封。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的一段呼玛河支流,却是流水潺潺,水雾缭绕。据观察,即便在零下40摄氏度,呼玛河的干流和支流中,__________①__________,共有20余处。冰天雪地,为什么会出现“不冻河”这样的景观?
原来,呼玛河流域在很久以前经历了复杂的地质作用过程,__________②__________,如得尔布干断裂和新林—喜桂图断裂,这些深大断裂断穿整个地壳,甚至断穿岩石圈,可以成为地下热液的通道,让地幔和地壳深处的热量持续涌上来,因此地热资源极其丰富。地热还能以气体为载体,沿着断裂向上运移,甚至到达地表。同时,地质作用过程形成的沉积地层、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岩以及众多的裂隙等,都是地下水良好的储集场所,热量遇到地下水,就形成了源源不断的温泉水。
__________③__________,不冻河的形成,还受多种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比如,飞流直下的黄河壶口瀑布,冰期也是短于周围区域内同纬度的河流。若水中含有沙、盐等杂质,结冰点也会降低。呼玛河流域的河流属于是山区河流,地表坡降大,河水流速较强,且矿化度较高,这些因素都为不冻河的形成起到辅助。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请简述第二段文字,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语言表达流畅,不超过50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社交媒体上,“松弛感”一词火了起来,这也引发了网上关于“松”与“紧”的讨论。其实,关于生活中“松”与“紧”的思考,由来已久。
村上春树曾说:“要想让时间成为自己的朋友,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运用自己的意志去掌控时间,这是我一贯的主张。”
洛克有句名言:“凡是打算充分利用一生中任何一部分时间的人,必须让其中一部分用于游戏娱乐。”
《礼记·杂记》有言: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松紧之道是万物的生存法则,“松”与“紧”的智慧也是人生的大智慧。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生活中的‘松’与‘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厦门市湖滨中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A2.A3.D4.首先,分析文学经典网络改编的背景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文章论点;其次,从阅读的点击率论证文学经典改编应注意避免类型化创作;然后数术典作响最后强调改文经典立大众趣味,又要倡导价值引领。5.①避免类型化创作,对文化经典进行独创性改编。②强化叙事创意,服从叙事艺术规律,强调叙事逻辑和人物衍生逻辑。③尊重经典,既保存经典原味又符合时代需要。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无限拓展与延伸,不受任何约束”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第四段内容可知,古代文学经典不能肆意涂抹,也不应降低经典所蕴含的艺术水准和审美品位。
C.“这与细读经典获得的感受并无区别”说法有误,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内容“让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经典作品有一个基本把握”“部分经典通俗化的网络产品兼具专业性和系统性,给人的收获接近于经典阅读”可知,通过短视频、音频等方式了解经典、把握经典,与细读经典所获得的收获并不完全相同。
D.因果关系不当,材料二说的是“只有囊括尽可能多古今中外的‘智慧财产’,互联网才能担当起文化传播阵地的责任”。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都存在明显的短板,缺少兼具艺术与市场的优秀作品”说法有误。根据材料一“文学经典的网络改编尽管产量可观,内容仍芜杂参差,能够兼具艺术与市场的作品依然不多”可知。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材料一主要论述了文学经典的网络再创作,《功勋》并不属于文学经典的改编。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首先,第一段“当前……”分析文学经典网络改编的背景,“然而……”指出存在的问题,“如何做好文学经典在网络时代的再生产,使其在新的媒介传播环境下真正焕发出新魅力,让文学经典与网络空间产生‘化学反应’,值得研究和重视”提出文章论点;
其次,第二段“网络重塑了文学创作的环境,粉丝构成网络文学阅读主体,内容生产逻辑由传统文学的‘作者中心’向‘粉丝中心’转换”“创作与阅读的双向转换催生了网文的类型化走势,文学经典再生产也随之陷入类型化创作的窠臼中”从阅读的点击率论证文学经典改编应注意避免类型化创作;
然后,第三段“如果说阅读的点击率引导了网络文学写手的类型选择,那么网络剧片的生产则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大数据分析的影响”“网络文艺仍是一门叙事艺术,文学经典改编应该强化叙事创意,服从叙事艺术规律,强调叙事逻辑和人物衍生逻辑”从大数据分析的影响论证网络剧片的生产应注意逻辑性;
最后,第四段“其创新性应接地气,即面向网络受众,要足够年轻化和通俗化。同时也应尊重网络媒介属性,弥合古典与现代的话语鸿沟,适应碎片化的视听要求”“我们既要立足大众趣味,又要倡导价值引领”强调改编文学经典既要立足大众趣味,又要倡导价值引领。
5.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①结合材料一“创作与阅读的双向转换催生了网文的类型化走势,文学经典再生产也随之陷入类型化创作的窠臼中”“依托成熟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和故事架构,文学经典完全可以成为新的网络创意类型的‘开路先锋’,而不必在已有类型的怪圈之中兜兜转转”和材料二“这种续写和改造既保留了经典的重要元素,同时注入创作者个性解读,为经典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概括出:避免类型化创作,对文化经典进行独创性改编。
②结合材料一“我们更应该意识到网络文艺仍是一门叙事艺术,文学经典改编应该强化叙事创意,服从叙事艺术规律,强调叙事逻辑和人物衍生逻辑”概括出:强化叙事创意,服从叙事艺术规律,强调叙事逻辑和人物衍生逻辑。
③结合材料一“我们既要立足大众趣味,又要倡导价值引领”和材料二“这些作品既保存经典原味又符合时代需要,引领大众审美”概括出:尊重经典,既保存经典原味又符合时代需要。
6.B7.C8.①“石匠留下的歌”既指石匠锤凿发出的叮叮当当的好听的声音,以及经过石匠修理后的水碾发出的“清越、悠扬”的声音;
②又指石匠精湛的手艺、“见过世面”的人生阅历带给我的人生启蒙和启迪;
③还指留存在“我”记忆深处的山村生活、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等传统文化与文明。9.①在情节构思上,故事短小,不以宏大曲折取胜,而是以小场景反映大历史。
②在主题表达上,意蕴深长,耐人寻味,以“我”的诗性视角叙写,突出主观感受,使小说富有韵味。
③在刻画人物、描绘环境上,具有诗歌的意境美,以诗性语言写物写人,将人与物变成诗的意象,处处充满了意境美。
④语言简练,多用短句,节奏整齐和谐,富有音韵美。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B.“石匠却口拙言迟,不愿回答”说法错误。从原文“不发表阔论高谈”以及对“我”说的一番话“生活里头有的是酸甜苦辣,你只能够尝,不能够讲。讲不出。生活里头没有故事”,可知石匠并非口拙言迟。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侧面写出石匠精湛的技艺”说法错误,“石匠侧耳一听水碾子坊里碾谷的嗡嗡声,就可知碾子的状态”,直接描写石匠的动作表明他精湛的技艺,应为“正面描写”。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标题意蕴的把握能力。
根据原文“从褡裢里取了锤凿,水碾子坊里,就叮叮当当热闹了起来。四面的苍苍郁郁的山壑里,一时贮满了这十分好听的声音。先前这水碾子终日碾谷,其音清越,其韵悠扬”“这清新的空气里,就颤动着它那好听的声音了。比先前还要好听些!清越。悠扬。娓娓地,悄悄地,向你叙述着什么”可知,“石匠留下的歌”指石匠锤凿发出的叮叮当当的好听的声音以及经过石匠修理后的水碾发出的“清越、悠扬”的声音。
从原文“这时,那很大的碾槽,正凿得如一朵刚刚绽放的山茶花”,并且经石匠修理后的水碾发出“清越、悠扬”的声音,可以看出石匠精湛的手艺;“唉,你还细,你还不懂事。生活里头有的是酸甜苦辣,你只能够尝,不能够讲。讲不出。生活里头没有故事”,当我让“见过世面”的石匠讲点什么的时候,他的深奥的话语给我留下了无限的深思,给我的人生启蒙和启迪。据此可概括出:“石匠留下的歌”又指石匠精湛的手艺、“见过世面”的人生阅历带给我的人生启蒙和启迪。
本文作者回忆了小时候在深山里的生活情境,父亲用水碾子碾谷,然后来自山外面的、手艺精湛的石匠给修理石碾,而这用水碾子碾谷,石匠修理石碾都代表着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以“石匠留下的歌”还指留存在“我”记忆深处的山村生活、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等传统文化与文明。
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文本二提到作者的小说受唐人绝句的影响,是“绝句式”的小说。
情节构思上:《石匠留下的歌》叙写了一个石匠来为“我”家修理水碾的简单故事,故事短小,也没有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却反映了如何对待传统文明的深刻思想,以小见大,以小场景反映了大历史。这种构思方法借鉴了“以小场景写大历史,以日常生活见白云苍狗的唐人绝句”。
主题上:文本一叙写了一个石匠来为“我”家修理水碾,“爹”与“我”想通过见石匠了解外界的故事,展现了如何对待传统文明的深刻思想。“我”家所在的地方有着传统的生活方式,用石碾子劳作等反映是传统的生活方式;石匠会修理石碾,体现的是传统技艺;而石匠走过的山外的地方是另一个样子,是与“我”所在的地方完全不同的世情和民风。文章以“我”的诗性视角叙写,突出了主观感受,展现出世情、民生、传统技艺等丰富的历史内容,富有韵味,耐人寻味。
在刻画人物、描绘环境上:文章用写诗的方式描写人物和环境。如写石匠身体健壮,富有阳刚之美,写他喝茶、吸烟、休憩,写父亲“让得三分”“晓得礼数”,都运用了诗化的语言,富有诗情画意。作者以审美眼光写物写人,如写石匠喝茶、吸烟、休憩、凿石,写锤子的回声、凿后的碾槽等,将人与物变成诗的意象,有极强的画面感,形成独特的意境,处处充满了诗歌似的意境美。
语言上:文本一中大量运用短句,语言简练,如“其音清越,其韵悠扬”“默默喝茶,默默吸烟,默默歇憩”“他累了,倦了”“清越。悠扬。娓娓地,悄悄地”等,节奏整齐,言简意赅,和谐优美,富有音韵美,类似“绝句”。
10.EIM11.D12.C13.①况且我们的士兵饥饿病弱,逃跑一定不能到达目的地。古代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尚且相互相救援帮助,何况睢阳附近的众位将帅呢!
②等到没有救兵而且处境窘迫的时候,率领着那些受伤残废、饥饿羸弱的残兵,即使想逃走,也一定无法到达要去的地方。14.困难:
①缺乏粮食(或士兵饥饿羸弱)无法战斗;
②兵力消耗(不足),又没有援兵。
意义:保护了江、淮,为朝廷最终平定叛乱做出贡献。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张巡又待人诚恳,胸怀坦荡,善于随机应变,出奇制胜。他号令严明,赏罚分明,与部下同甘共苦,所以部下的将士都争先拼死效力。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
D.“意思相同”错,“其谁之功也?”中“其”的意思是“这”;“其皆出于此乎”中“其”的意思是“大概”。句意:这是谁的功劳呢?/大概是出于这个原因吧。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整合信息,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C.“因为……让士兵们各自为战更好”错,根据“故吾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投之而往,如手之使指。兵将相习,人自为战,不亦可乎!”可知,张巡让将领各自训练自己的士兵,是为了让将领和士兵互相熟悉,“让士兵们各自为战更好”并非原因。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且”,况且,而且;“羸”,羸弱,身体瘦弱;“走”,撤退,逃跑;“恤”,救济,帮助;“密迩”,附近,近旁。
②“穷”,处境窘迫;“将”,率领;“余”,残兵;“虽”,即使。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根据第一段选文“睢阳城食且尽”“士卒消耗至一千六百人,皆饥病不堪斗”可知,其困难是城中粮食短缺,士卒饥饿、生病,兵力不足;
根据第二段选文“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可知,其困难是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也没有后援。
根据第二段选文“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可知,其意义是保护了江、淮一带的安全,为朝廷以后平定叛乱奠定了基础。
参考译文:
尹子奇带领十三万军队奔赴睢阳。许远向张巡告急求救,张巡从宁陵带兵进入睢阳。张巡自己有军队三千人,跟许远的军队合共六千八百人。叛军全部人马逼近睢阳城,张巡督促激励将士,日夜苦战,有时一天交战达二十次;总共激战十六天,擒获叛军将领六十多人,杀死对方士兵二万多,睢阳士气大涨。
尹子奇又征兵几万,攻打睢阳。睢阳城粮食将尽。将士每人每天分米一合,用茶纸、树皮夹杂在一起作为食物。士兵也消耗至一千六百人,都因饥饿不能战斗。有人建议放弃守城往东撤退,张巡、许远商量,认为:“睢阳是江、淮一带的屏障,如果放弃睢阳撤离,叛军一定会乘胜长驱直入,这样就无法守住江、淮了。况且我们的士兵饥饿病弱,逃跑(撤退)一定不能到达目的地。古代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尚且相互相救援帮助,何况睢阳附近的众位将帅呢!还不如坚守睢阳来等待援兵。”
癸丑(初九)这一天,叛军登上城头,将士们因为病弱,不能再战。张巡向西拜了两拜说:“我已经竭尽全力,但没有守住睢阳城,生时既然不能报答陛下的恩德,死后应当变为恶鬼来杀死叛贼!”随后睢阳城被叛军攻陷,张巡与许远都被俘。尹子奇问张巡说:“听说将军你每当作战时眼角都要睁裂,牙齿都要咬碎,这是为什么?”张巡说:“我是坚决想要吞掉你们这伙叛逆的反贼,只是力量不够罢了。”尹子奇就用刀撬开张巡的口探视,发现所剩下的不过三四颗牙齿。尹子奇十分欣赏张巡的忠义,不想杀掉他。他的部下却说:“张巡是忠义守节的人,终究不会被我们所用。况且他深得军心,留下他的性命,将成为后患。”于是尹子奇就把张巡斩杀。张巡将死时,神色自若,面不改色,意气扬扬像平常一样。
张巡练兵不按照古人的兵法作战布阵,而是命令部下的将领各自按照自己的战略教习战法。有人问其中的原因,张巡说:“现在是与反叛的胡人作战,他们忽散忽合,变化不定,有时在数步之内,军势都不同。所以需要将领们在很短的时间内面对时机应对突发的事件,如果让他们动不动就要请示大将,那事情就来不及处理了,这样做是不知道作战用兵的变化。所以我让士卒了解将领的心意,将领熟悉士卒的情况,这样将领指挥士卒作战,就如手使用自己的指头一样自如。兵与将都相互熟悉,部队各自为战,不是很好吗!”每当战斗激烈时,有的将士后退下来,张巡就立在阵地上对将士们说:“我绝不离开这里,你们为我返回去继续与贩军决战。”将士听后,没有人敢不返身拼死而战的,最后都能够打退敌人的进攻。张巡又待人诚恳,胸怀坦荡,善于随机应变,出奇制胜。他号令严明,赏罚分明,与部下同甘共苦,所以部下的将士都争先拼死效力。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当张、许二位刚守城的时候,哪能知道别人最终不来救援,从而弃城预先逃走呢?如果睢阳不能坚守,即使逃到其他地方又有什么用处?等到没有救兵而且处境窘迫的时候,率领着那些受伤病废、饥饿羸弱的残兵,即使想逃走,也一定无法到达要去的地方。张、许二位这样贤明,考虑已经很精密周到了!坚守一座城池,来保卫国家,凭借千百名接近死亡的士兵,抵挡百万名日益增多的敌军,掩护江淮流域,从而阻遏叛军的兵势。唐王朝没有被灭亡,这是谁的功劳呢?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15.C16.通过内容,情感可以判定这是南渡前的作品。
从内容来看,《声声慢》选用凋谢黄花,雨中梧桐等意象,极力营造凄凉哀伤的氛围;而本词中“宠柳娇花”“新桐”都是清丽明快的意象;(回答“重门、垂帘、玉阑干也可以看出较为富裕的生活状态”;“慵倚阑干,被冷香消的描写可看出是年轻女子”等内容也可以给分)
从情感来看,本词与《声声慢》都写了孤独寂寞之情,但《声声慢》在孤独中融入了家国之悲,沦落之苦,情感沉郁忧伤,而本词还有期盼天晴赏春的喜悦,盼夫君归来的期待,情感上相对明朗。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
C.“反衬出作者内心的悲凉”错,这句是说晨起时庭院中景色令人感到盎然生趣,引发了作者的游春之意,所以才会有下句“更看今日晴未”,并不是反衬,也不是悲凉之情。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通过内容,情感可以判定这是南渡前的作品。
内容上:两首词中都选用了“花”和“梧桐”的意象,但营造的意境和氛围明显不同。《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菊花谢落,满地堆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更加上细雨落在梧桐叶上,到黄昏还点点滴滴不停息。菊花憔悴,雨打梧桐,营造的是凄凉哀伤的氛围。本词中“宠柳娇花寒食近”春天的娇花即将开放,嫩柳也渐渐染绿。“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清晨的新露涓涓,新发出的桐叶一片湛绿,不知增添了多少游春的意绪。垂柳繁花,犹得天宠,备受人们爱怜;新发出的桐叶一片湛绿,引发了游人的喜悦,营造的是清丽明快的氛围。
情感上:《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再结合写作背景可知,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所以《声声慢》在孤独中融入了家国之悲,沦落之苦,情感沉郁忧伤。本词中开头三句写环境气候,景色萧条。柳、花而用“宠”、“娇”修饰,隐有妒春之意。接着写作诗填词醉酒,但闲愁却无法排解,已有万般怨尤。一句“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道出词人闲愁的原因:自己思念远行的丈夫,“万千心事”却无法捎寄。但下片的“清露”两句转写新春的可爱,因之产生游春心思。结尾两句写期盼天晴赏春的喜悦,盼夫君归来的期待,情感上相对明朗。
17.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弊在赂秦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羁、渊、仁义、弊、赂、翠、簇。
18.①身轻如燕②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一挥而就)③气势磅礴19.记得小时候写字,老师冷不防地从你脑后把你的毛笔抽走,弄得你一手掌的墨,这证明你执笔不坚,(你)是要受处罚的。20.尤其是那一直竖,顶天立地的笔直,一根杉木似的,煞是吓人。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后文“极尽飞檐走壁之能事”可知,前面讲的是一旦解开重负,行动上便会感觉到很轻松,据此可填“身轻如燕”。身轻如燕:比喻身体轻盈,最初意义带有指身材瘦削轻盈而姿态曼妙的含义在里面。多指动作轻盈。
第二空,根据前文“握起不加附件的竹管,当然会龙飞蛇舞”可知,此处强调用不加附件的竹管写字更加轻松熟练,可填“驾轻就熟”,或者“得心应手”“一挥而就”。驾轻就熟:意思是赶着轻载的车走在熟路上。比喻对事情熟悉,做起来轻松便捷。得心应手:意思是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一挥而就:指才思敏捷,写字、作文或画画速度很快。
第三空,根据后文“尤其是那像一根杉木似的笔直得顶天立地煞是吓人的一直竖”可知,强调一笔虎很有气势,可填入“气势磅礴”。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部分有三处语病:
一是“小时候记得写字”语序不当,应改为“记得小时候写字”。
二是“老师冷不防地从你脑后把你抽走的毛笔弄得你一手掌的墨”结构混乱,可改为“老师冷不防地从你脑后把你的毛笔抽走,弄得你一手掌的墨”。
三是“证明你执笔不坚”成分残缺,缺主语,可改为“这证明你执笔不坚”。
20.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
先抽出句子的主干“尤其是那一直竖”独立成句。
再将附加成分“像一根杉木似的”“笔直得顶天立地”“煞是吓人的”抽出来让它单独成句,可改为:一根杉木似的、顶天立地的笔直、煞是吓人,整个句子就变换为由三个单句构成的句群。
最后按照句子内部的顺序(如时间、空间、事理、逻辑等顺序)调整词序、句序,组合成连贯的句群。
21.①依然会出现不冻河段②形成一些深大断裂③除受温泉等地热因素影响外22.因为地热能通过断裂向上运移,热量遇到地壳裂隙储集的地下水,所以形成了源源不断的温泉水。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依据后文“为什么会出现‘不冻河’这样的景观”可知,这里是说即便在零下40摄氏度,呼玛河的干流和支流中也有不冻河的存在。可填:依然会出现不冻河段。
第②空,依据后文“如得尔布干断裂和新林—喜桂图断裂,这些深大断裂断穿整个地壳”可知,所填句中要引出“深大断裂”,可填:形成一些深大断裂。
第③空,依据后文“不冻河的形成,还受多种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可知,所填句子是总结上文所说的形成不冻河的原因,可填:除受温泉等地热因素影响外。
22.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及选用句式的能力。
根据“就形成了源源不断的温泉水”可知,结果应是“形成了源源不断的温泉水”,其原因是:
依据“原来,呼玛河流域在很久以前经历了复杂的地质作用过程,形成一些深大断裂,如得尔布干断裂和新林—喜桂图断裂,这些深大断裂断穿整个地壳,甚至断穿岩石圈,可以成为地下热液的通道,让地幔和地壳深处的热量持续涌上来,因此地热资源极其丰富。地热还能以气体为载体,沿着断裂向上运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逆向教学法对青少年网球初学者正手击球稳定性的效果研究》
- 《基于伏邪、络病理论探讨经痛愈舒颗粒对EMs大鼠 EphA2、(P)P38MAPK、VEGF和MVD的影响》
- 35函数的应用(一)(精练)-2022年新高一数学暑假预习(人教A版2019)
- 《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血浆sCD26、sCD30的浓度与桥本甲状腺炎的相关性》
- 《过渡金属氢氧化物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和电催化性能研究》
- 考点9氯及其化合物
- 2024年度人工智能助手开发与维护合同
- 2024年孝感大客车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
- 2024年拉萨客运资格证考试题库答案解析
- 天然气巡检记录表
-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临床应用
- 民法典讲座-继承篇
- 外包施工单位入厂安全培训(通用)
-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课件
- 客户接触点管理课件
- Python语言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医学-心脏骤停急救培训-心脏骤停急救教学课件
- 高中英语-Book 1 Unit 4 Click for a friend教学课件设计
- 年产30万吨碳酸钙粉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主题班会如何对待厌学情绪(初二) 省赛获奖 省赛获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