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PAGE11.3.1有理数的加法(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正确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3.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过程与方法: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渗透分类讨论、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和的符号的确定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教学方法引导发现、合作探究式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师生行为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入:小学的时候学过正数与正数相加、正数与0相加,引入负数后,加法有哪几种情况呢?今天我们借助下面的问题来研究有理数的加法问题小明在一条东西方向的跑道上,先走了3米,又走了2米,能否确定他现在的位置和方向,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学生回答问题;学生思考实际问题.明确学习目标,用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内容.探究新知试验规定向东方向为正方向,多媒体展示各种走法:(1)若两次都向东走,一共向东走了5米,在数轴上可表示为:写成算式是:(+3)+(+2)=+5,即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东方5米处.(2)若两次都向西走,在数轴上表示为:即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5米处,算式就是(-3)+(-2)=-5.(3)若第一次向东走3米,第二次向西走2米,在数轴上表示为:即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东方1米处,算式是(+3)+(-2)=+1.(4)若第一次向西3米,第二次向东2米,在数轴上表示为:即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1米处。算式是(-3)+(+2)=-1.(5)第一次向西走3米,第二次向东走3米,即回到原来位置。数轴可以表示为:算式是(-3)+(+3)=0.(6)第一次向西走3米,第二次没走,算式是(-3)+0=-3.【归纳总结】观察算式(1)(2),可归结为:同种符号两个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观察算式(3)(4),可归结为:异种符号两个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观察算式(5):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零;观察算式(6):任何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归纳加法法则综合以上情形,得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零;(3)任何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强调: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首先要判别这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是异号?是否是零?来确定用哪一条法则;同时在运用法则的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先定符号,后计算绝对值”.学生回答分几种情况;教师PPT展示运动过程,提出问题:你能用算式表示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吗?学生观察式子,发现、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教师可适当引导;教师板书加法法则教师强调运算步骤:1、确定和的符号;2、进行绝对值的加减运算。体会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归纳法则,体会转化的思想。知识应用例1计算:(1)(-3)+(-9);(2)(-5)+13;(3)0十(-7);(4)(-4.7)+3.9.解:(1)

(-3)+(-9)

(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3+9)

(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12.学生活动1:卡片小检测(1)(+4)+(+7);

(2)(-4)+(-7);

(3)(+4)+(-7);

(4)(+9)+(-4)(5)(+4)+(-4);

(6)(+9)+(-2);

(7)(-9)+(+2);

(8)(-9)+0;(9)0+(+2);

(10)0+0.学生活动2:写一写,说一说:计算下列各题:(1)(-0.9)+(+1.5);

(2)(+2.7)+(-3);

(3)(-1.1)+(-2.9);(4)小结: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学生活动2:小组PK(训练反馈)计算:(1)(-10)+(+6)

(2)(+12)+(-4)

(3)(-5)+(-7)

(4)(+6)+(+9)(5)67+(-73)

(6)

(+3.14159)+(-3.14159)(7)(-56)+0

(8)(-0.9)+(-2.7)(9)4.23+(-6.77)(10)

教师板书例题,规范书写;提问:哪种类型?符号?绝对值运算?教师随机抽卡片,找学生回答类型、符号、计算结果.学生书写计算过程,教师巡视;小组内互查,解决存在的问题;学生代表板书并口述每一步依据.课堂检测,比比谁的速度快,准确率高.训练学生逻辑的严谨性,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巩固所学.规范书写习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总结提升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法则和步骤确定类型定符号绝对值同号相同符号相加异号(绝对值不相等)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异号(互为相反数)结果是0与0相加仍是这个数学生填表,总结直观呈现本节课内容,巩固所学.板书设计1.3.1有理数的加法(1)有理数加法法则:例题多媒体课后作业练习册《有理数的加法》学情分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在认知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兴趣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因此,从初一开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其学好数学的重要保障.围绕这一点,在教学中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教学中教师为导、学生为主,充分认识初一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好奇心强;好胜心强;抽象思维能力弱,过分依赖直观;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另一方面,课本知识的传授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的.在前期段,学生已经储藏了两个正数的加法,较大数减较小数的减法,引入了负数,有必要再学习有理数的加法,然后过渡到有理数的其它运算,再到式的运算、方程、函数的运算;同时,负数、数轴、绝对值的学习又为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有理数的加法》效果分析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学大纲》中要重视“双基”教学的要求,发展思维能力为培养能力的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力性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等要求设计的。.本节教材的知识密度大,教学时间紧,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我运用了电教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本节课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注重了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在极其兴奋的状态下去学习,既能掌握知识点,又培养了能力。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体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活动时间和想像空间,鼓励每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到活动和实践中来。教学中将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学习方式贯穿数学学习的始终,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和发现,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自始至终和学生一起共同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乐趣,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满足了学生的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1、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2、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3、你今天必须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好让你明天可以拥有别人不能拥有的东西。4、不要觉得全心全意去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是一种浪费,小事做的得心应手了,大事自然水到渠成。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7、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有理数的加法》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拓展,是初中数学的起始部分,也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继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法则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2)体验初步的算法思想;(3)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师生交流、探索,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难点:理解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三、教法和学法指导教法: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实验观察法,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学法:根据学法指导的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归纳——应用”的实践探索中,自主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与应用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来构建与此相关的知识经验,使学生掌握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运用.《有理数的加法》当堂达标1.如果规定存款为正,取款为负,请根据李明同学的存取款情况填空:①一月份先存入10元,后又存入30元,两次合计存人元,就是(+10)+(+30)=②三月份先存人25元,后取出10元,两次合计存人元,就是(+25)+(-10)=2.计算:(1); (2)(—2.2)+3.8;(3)+(—5); (4)(—5)+0;(5)(+2)+(—2.2); (6)(—)+(+0.8);(-10)+(+6);(8)(+12)+(—4);(-5)+(-7);(10)(+6)+(一9);(11)(-0.9)+(-2.7);(12)()+《有理数的加法》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因此不必要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而应以活动课的方式展开本节课的教学。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实际上是一种规定,要让学生经历从问题情境中得到算式并体验规定的合理性,同时鼓励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运算法则。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主动探究鼓励学生表达与交流,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快地由教师给出法则,用较多的时间(30分钟以上)组织学生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法则;另一类是适当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相应地适当压缩应用法则的练习,如本教学设计。现在,试比较这两类教学设计的得失利弊:第一种方案,教学的重点偏重于让学生通过练习,熟悉法则的应用,这种教法近期效果较好。第二种方案,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懂了法则,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这种方案减少了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的练习,所以学生掌握法则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但是,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将千万次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故这种缺陷是可以得到弥补的。第一种方案削弱了得出结论的“过程”,失去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的一次机会。权衡利弊,我们主张采用第二种教学方法。《有理数的加法》课标分析1.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是在学习有理数的意义、数轴、绝对值、相反数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后,学生正式开始有理数运算的学习。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运算的第一站,涉及两个正数、一个正数一个负数、两个负数,以及零与正数、负数等5种情况,而两个正数、正数与零这2种情况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习过。现在的重点是讨论一个正数一个负数、两个负数,以及负数与零等3种情况的加法法则。这3种情况运算法则的探究,是在有理数的意义、数轴、绝对值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的。其间涉及到分类讨论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学生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需要借助于生活常识,需要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掌握应用。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是帮助学生明确算理、提高运算速度与准确率的主要根据,是在小学学习两个正数、正数与零这2种情况的加法运算律的基础上,在有理数范围内的拓展。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重要性的认识,学生只有在进行多个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才会有真切地感受。因此,要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