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一、教材版本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二、目标确立(一)课标分析《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1、关于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2、关于评价。“对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借助语感和必要的文言常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是否热爱和有兴趣,在文言文阅读中能否有意识地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评价要有助于学生确立古为今用的意识,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二)教材分析《种树郭橐驼传》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要求在老师指导下自主赏析。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散文,文章“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本单元所选课文篇幅都不长,形式自由活泼,内容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富于情趣。文虽短小而情味隽永,值得反复研读品味。因为本单元的选文在阅读上难度不大,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赏析,教师挑选有启发性的问题,加以引导,多让学生活动,引发学生兴趣。《种树郭橐驼传》虽名为“传”,但并不是一般的人物传记,是一篇借“传”立说的讽喻性寓言。文章通过谈论种树之理,来阐明治国之道,以郭橐驼种树为喻进一步阐明为政要顺应民心,要使人民休养生息的政治观点。由事及理,以小见大,极富哲理。(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通过初中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对这一类散文已并不陌生。经过了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能力,所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探究能力成为重中之重。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探究讨论文中借事说理的写作思路并以此为鉴赏重点。同时培养学生以现代眼光审视古代文学作品并关注现实的能力。在课后的作业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学习目标品读语言,赏析人物感悟设事明理的理趣(五)教学重难点1、理清文章由事及理的论述过程,联系实际探究顺天致性的道理。2、理解柳宗元的悲悯情怀,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法学法(一)教法:1、创设问题情境2、合作探究学习3、点拨法拓展法4、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二)学法:1、问题法:学生积极思考,能够个性解读。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五、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疏通文意并分类归纳文章的文言知识点,有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在课本上。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子有云:大道至简,亦云,"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就像烹煮小鱼,生活即如此,小事寓大道。岁月千年,真理永恒,唐代一位种树老农的一番话,又让我们明白了怎样的治国大道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种树郭橐驼传》。(二)、展示学习目标(三)、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病偻莳飧饔2.解释词句;爪其肤不我若也(四)、整体感知课堂研讨:解读题目内容——传、何人、何事,并找出相关段落。【设计意图】透过题目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并对文章形成整体观。(五)、品读鉴赏【赏析其人】:顺其形1、郭橐驼是怎样的人?请自由诵读1、2段,找出相关语句品读鉴赏明确:郭橐驼技术高超,相貌奇特,他顺己之形,顺其自然,心胸豁达,超越世俗。本环节在文言上注意抓关键词的理解,在语言方面采用抓关键词的典型化描写和删词比较的方法进行品读,在人物塑造上的方法指导,在诵读形式运用了自由诵读、比较品读的方法。【赏析其技】:顺其天1、郭橐驼的种树“妙招"是什么?请大家齐读第3段,画出相关语句。明确: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翻译)2、其“妙招”最核心的一句是什么?关键词有哪些?怎么理解?明确:顺、天、致、性。就是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即“顺其自然”。(抓关键词品读)树木的天性具体是什么呢?明确: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翻译,关键词“欲”,个性品读)郭囊驼顺木之天性是不是就放任自流了?明确:其献也若子,其置也若弃。(翻译,关键词“子”,调换语序品读,是顺应事物的规律)5、郭橐驼是否认为自己的“妙招”很高妙?明确:不认为高妙。“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6、变化句子“吾不害其长,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非有能早而蕃之也”,让学生与原句比较品读,看看语气有何不同。明确:虚词“而已”可以使本句自然平淡,能反映出郭橐驼认为自己做的微不足道的心态。(虚词用法,比较品读。)7、“他植者”种树的结果怎样,以及原因?明确:木之性日以离矣。(通过郭橐驼和他植者对举的方法说明“顺木之天”是种树的妙招。尊重事物规律才是成功之道。)(六)、合作探究【探讨语段删节】1、清代学者何焯(zhuō)认为后两段应删去。你认为删去后好不好?前后4人—组,讨论两分钟,派代表发言。明确:如何焯所言,删掉之后会使意蕴更丰富,可以联想到教育等问题,但是“文章合为时而著”,针对本文来说.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背景资料:中唐时期,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国力衰落,民不聊生,百姓需要宽松的政治统治以求安居乐业。但是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赋说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本文的写作目的“传其事以为官戒”正是由此而来。写作目的还未达到,可见删去不够好。2、官吏们的哪些做法要作为官戒呢?请自读第4段找出官吏的做法。明确: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探讨官吏对待百姓的态度】(1)、具体描述官吏们行为的动词赏析。明确:来、促、勖、督。共同特点都是催促、命令。旦暮吏来,时时催促。这些有言有行的动词把官吏催逼百姓的情景写得淋漓尽致、可闻可见。(2)、对百姓的称呼体会官吏与百姓的关系明确:"尔"多用于上对下,可用于严厉、蔑视的口吻。本段连用七个“你、你们”更使官吏与百姓对立起来。、官吏催促百姓的内容明确:百姓的日常活动根本不需要官吏催促。、时代背景官史看似关心、勤勉管理,其实是扰民。(学生互读,感悟官吏烦政扰民的现状。用类比的方法要提醒官吏们的“为官之戒"。)【比较为政之道】1、“为官之戒"是作者的偶然所思吗?。走近作者:写作此文时正处于“永贞革新”的前夕,柳宗元(773—819)作为政坛新锐,以明锐的见地,本着“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精神向当政者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明确:作者“传其事以为官戒"绝非偶然,而是思之太久,忧之太深;才借他人之口“问养树得养人术”。道出自己的政治主张。2、“养人术"怎么理解?古代常用“牧人”“治人”表示管理、治理百姓,作者为什么不说“牧人”“治人",而用“养人”,试分析体会有什么不同的理念?明确:“治民”强调的是统治、管理,没有温度。“牧人"也是治民之意,更是把百姓当牲畜对待。“养人术"不仅有管理,更强调“休养生息”,有温度,有爱民的意思。3、从种树到养人,事不同而理相通;郭橐驼种树“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那官吏“养人”应该怎样做?拿起笔来写一写,(三分钟后展示)。明确:为官者都要让老百姓顺应本来的,像树木一样的天性。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养人术"为——顺民之性。4、寓言体写法总结本文从问“养树"得出“养人术",这种设置前面故事引出后面道理的写法就是“设事明理,寓理于事"的写法,即寓言体写法。所以,本文文体是“寓言体传记”。“设事”和“明理”,事理结合,虚实相生。一扫议论文中常见的枯燥严肃之风,让人觉得新鲜活泼又有理性深度。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郭橐驼,他顺己之形,顺木之天,让官懂得顺民之性,让我们悟到了“顺天致性”的人生大道!、板书设计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种树顺天致性养人设事明理(八)、布置作业推荐大家阅读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三戒》和陈兰村的《论韩愈、柳宗元传记的生命力》。故事常读常新,作为当代中学生,你对郭橐驼种树一定有自己的理解,请结合社会现实选好角度写出所思所感,不少于600字。学情分析高二学生通过高一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对这一类散文已并不陌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能力,所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探究能力成为重中之重。对文言面言,首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是扫清字词障碍。忽视了字词的理解,文章的鉴赏评价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更不用说对文章更深层次的探究和挖掘。我设置了几个较难且不太常见的字词句式提问,其他的融入文本的分析中去,做到"言"“文"并重。对文本语言的欣赏是教学重点,我决定采取"抓关键词、调换语序、删词比较”等多种万式,让学生走进文本,涵泳文本,沉浸文本。同时在诵读的形式上多次变换方式,有学生的自由诵读,齐声朗读,赏后品读,教师范读,师生互动,—起感受交本"简洁形象"的语言特点。作为一篇寓言体传记,《种树郭橐驼传》人物形象鲜明,政治见解深刻。这种“设事明理”的手法,有必要让学生深入地探究,挖掘文章深处的内融。我面对的学生有这个基础和能力,因而设计了文体格式的探究,以及对“养、牧、治”用词的比较探究。基于对文本深人的解读和学情充分的分析,我进行了以上的教字目标设定,带领学生和文本来一次亲密接触,共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效果分析一、课堂思考问题完成情况分析1、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学生抓住了肖像描写和侧面描写,忽略了语言描写,这个稍微出乎我的意料,不过对这个环节我有预设,提示学生还有没有对人物的正面刻画。可能对于文言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没有敏感性。2、对郭橐驼种树技能的把握,直接体现树的繁茂的句子学生能把握住,但想不到他植者是能反映出郭橐驼种树技艺独特这一特点。整体而言在我认为是难点的地方学生也都有思维的碰撞,经过引导学生能顺利的完成任务。3、课堂最精彩之处是种树之理对现实生活的指导这一讨论,学生的思路被彻底打开了,给整节课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二、评测练习完成情况1、学生对于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好。2、经过层层抽丝剥茧的分析,最终学生顺利的由种树事件总结出养人之术,并且能用自己的话来简练的概括,效果很好。教材分析《种树郭橐驼传》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要求在老师指导下自主赏析。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散文,文章“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本单元所选课文篇幅都不长,形式自由活泼,内容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富于情趣。文虽短小而情味隽永,值得反复研读品味。因为本单元的选文在阅读上难度不大,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赏析,教师挑选有启发性的问题,加以引导,多让学生活动,引发学生兴趣。《种树郭橐驼传》虽名为“传”,但并不是一般的人物传记,是一篇借“传”立说的讽喻性寓言。文章通过谈论种树之理,来阐明治国之道,以郭橐驼种树为喻进一步阐明为政要顺应民心,要使人民休养生息的政治观点。由事及理,以小见大,极富哲理。评测练习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培,即培土,也叫壅土。为保护植物在其根基部分垒土,有防止植物倒伏,促进植物根部发育等作用。B.缫,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缫丝是制丝的一个主要工序,传说黄帝之妻嫘祖是养蚕缫丝的创始人。C.鸣鼓,指公开宣布罪状,加以声讨。例如屈原《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就是此意。D.飱饔,晚餐和早餐。周朝时亦是招待宾客的两种礼宴,“飱,客始至之礼;饔,即将币之礼。”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橐驼是个身份低下的小人物,却处处表现出他的不同寻常:欣然接受丑陋之名,身怀种植绝技。B.郭橐驼种树之法为顺其自然,不善植者看似用心实则妨害。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得真实生动。C.郭橐驼认为自己有本领让果树早结果,并且果实丰硕的秘诀是他没有伤害果树,没有仇视果树。D.本文兼有寓言性质,通过郭橐驼的事项,规劝为政不可扰民,要“顺天致性”,让百姓休养生息。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5分)译文:(2)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5分)译文:参考答案:1.C2.C3.(1)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种树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迎接和雇佣他。(“业”,意动用法1分,定语后置句式,1分,“迎取”,迎接和雇佣1分,句意2分)(2)早些织你们的线,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而”,你们1分,“字”,养育1分,“遂”,喂大1分,句意2分)教学反思文言文教学比较容易侧重知识的传授讲解,而理想的课堂不应只是教师“独领风骚”的“独角戏”,更应是“众声喧哗”的“多角戏”。设计本课时,我侧重师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走进文言,让文言走进现实。—、文本诵读—奠定师生对话的基础文言文教学应建立在诵读的基础上,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节课有自由诵读、齐声朗读、鉴赏品读、教师范读等多种诵读形式。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同时,教师范读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句读、重音、语气、语调,继而带动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准确把握文本的思想情感。我对七个“尔、而"的范读,让学生感受文本的主旨。二、设置问题———架起师生对话的桥梁师生对话教学要激发学生对话交流的兴趣,应该提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郭橐驼是怎样的人?”“郭橐驼的‘妙招'是什么?”等问题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进而对人物形象进行鉴赏。问题的设置也要直指文本。在对“郭橐驼其技"进行分析时,设置了“郭橐驼‘妙招'中最核心的一句是什么”这一问题,直指文本的中心“顺天致性”。这个问题源自文本,又指向文本,有利于对文本展开环环相扣的品读鉴赏。三、方法指导——体现师生对话的艺术在师生对话的教学过程中,方法的指导必不可少,因而在鉴赏品读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方法促进师生间的对话,如抓关键词法、补充语句法、调换语序法、副词比较法等,师生以各种形式进入文本,涵泳文本,获得解读文本的有效途径。四、合作探究——深化师生对话的内涵师生对话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问固然能够指导学生理解文本,但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疑而间会更有价值。因而,我设计了“后两段删去好不好”“比较养、牧、治’"等合作探究环节,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发出不同的声音,通过师生对话,加深了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本节课,对话教学激发了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5 Our new hom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上册
-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探究课-祖暅原理-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教学设计
- 第4章开源硬件项目制作4.2调控测试 -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人工-开源硬件项目设计》教学设计(人教-中图版2019)
-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教学设计-1.1 无所不在的信息1-中图版
-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初中七年级上册 3.2.2 山地之国 教学设计
- 第22、23课 从局部抗战到抗日战争胜利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12《家庭的记忆》(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5年动叶可调轴流电站用风机项目发展计划
- 2022-2027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 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课件
- 2023年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社会招聘3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粮五常筒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经纤支镜气道球囊扩张术课件
- 汽车尾气污染与治理汽车尾气污染课件
- 河南神火兴隆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泉店煤矿矿产资源开采与生态修复方案
- AIGC及ChatGPT保险行业应用白皮书
- 对外汉语教学论
-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新插图) 练习二 教学课件
- 砖数量自动计算、换算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