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文学剖析课件_第1页
现实主义文学剖析课件_第2页
现实主义文学剖析课件_第3页
现实主义文学剖析课件_第4页
现实主义文学剖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实主义文学又称作写实主义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文学中一重要且主要的流派,兴盛于19世纪下半叶,为对19世纪上半叶兴盛的浪漫主义文学的批判反动和推翻,作品创作的焦点,是那些生活在底层社会下的大众,关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等因素对人民所造成的种种压迫和影响,描写的是一个当下大时代的变动,而不再是浪漫主义式个人内心情感的自我世界。形成背景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从此,法国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这两大政治事件,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欧洲各国在英、法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下,相继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过渡。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文学,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1.叙写人情风俗史

19世纪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的成就,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科学主义成为一种时代风尚,作家们都以研究与分析社会为己任,把广阔真实地反映时代的风俗史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理想。文学中的历史意识重新受到高度重视,并成为作家的自觉选择。

现实主义文学以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为哲学根据,广泛、深刻地反应现实人生的各个方面,客观展示封建社会的毁灭,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写出社会生活的人情风俗史。许多作家都把自己的作品当作“社会史”,公开宣称自己要忠实地书写历史。2.强调客观性和真实性

现实主义叙写人情风俗史,必然强调客观性和真实性,客观地、真实地描绘社会生活。

客观性是现实主义的一个基本特点。司汤达提出“文艺应像一面镜子”,福楼拜主张“取消私人性格主义”,左拉认为文学要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契诃夫说:“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它的任务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凡此种种,都说明现实主义主张作家应像一面镜子那样客观真实地反映现实,不流露自己的情感,甚至不让自己的个人性格影响到对事物的描绘。3.描写普通人生活

现实主义文学抛弃古典主义文学专写伟大人物和伟大事迹的习尚,有意识地以城市普通人及其现实生活为表现对象,描写中下层社会小人物。福楼拜针对浪漫主义的夸张,提出了“不要妖怪,不要英雄”的口号。在俄国现实主义作家中,写“小人物”是作为一个正式口号提出来的。现实主义作家描写了这些普通人的个人奋斗,个人反抗,命运的沉沦升迁。4.描写典型环境现实主义描写普通人,特别注意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是现实主义文学塑造人物的一个特点。巴尔扎克说:“不仅仅是人物,就是生活上的主要事件,也要用典型表达出来。”(《人间喜剧》前言)托尔斯泰总是让作品中的人物根据自己的逻辑在一定环境中行动。他说:“人物自己按照他们的性格做着所要做的事情,也就是说由于人物的性格及境遇而引导出来的结局是从其本身来的。”

5.细节真实通过细节描写,增强形象的具体性,再现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这些细节描写包括社会生活细节、人物活动细节、物质经济细节。现实主义的细节真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小说人物高居于读者和作者之上,成为两者共同关注的对象。法国现代学者纳塔丽萨罗特在《怀疑的时代》中谈道:“在那全盛时代,小说人物真是享有一切荣华富贵,得到各种各样的供奉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什么都不缺少,从短裤上的银扣一直到鼻尖上的脉络暴露的肉瘤。”

6.坚持人道主义

自文艺复兴以来,欧美文学形成了人道主义的传统。它在文艺复兴时代表现为人文主义,在启蒙时代表现为“天赋人权”的思想,成为批判封建主义的武器。在19世纪,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作为揭发批判资本主义罪恶的思想基础和进行文学创作的出发点。他们根据人道主义观点,分析评判一切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认为人性是普遍存在的,把人性中的善与恶作为评论事物的标准,充分发扬人性的博爱是人类的最高理想。人道主义思想的表现

托尔斯泰:“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

狄更斯:仁爱战胜邪恶。巴尔扎克:为贵族阶级唱挽歌。哈代:抗议恶毁灭善。陀思妥耶夫斯基:热爱苦难。马克•吐温:呼吁平等。凡此种种,都是人道主义思想表现的不同侧面,表明人道精神是不朽的。7.以小说为主要体裁

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体裁是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从文体角度看,小说在19世纪达到近代的发展高峰。从小说史的角度看,19世纪是小说的繁荣阶段。现实主义的一项重大成就就是创造了广泛概括生活的现实主义小说,扩大了小说的容量,使它成为综合反映整个时代广阔的社会历史画面。

往往在科学意识和历史意识指导下,综合地反映整个时代、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风俗,真实地展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历史画面。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①产生早,发展快。②有广阔的历史视野。③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为思想武器站在中小资产阶级立场上暴露资产阶级的阴暗面。④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作品主人公大多是带有英雄主义色彩的个人反叛者和野心家的形象。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特点

①以最先描写劳资矛盾题材,揭露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政治欺骗,正面描写工人阶级的生活和斗争。②善于描写小人物的命运,成功的表达了小资产阶级的痛苦挣扎和个人奋斗的生活经历,③具有温和的人道主义和浓厚的改良主义倾向,感伤色彩和劝善说教色彩比较浓重。④女性文学异军突起。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特点①名家如林,名作如海,群星灿烂。②文学与民族解放运动密切相连,以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为重点。③具有悲怆的情调,表达知识分子深广的忧愤,沉重的焦虑,以及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思想。④产生了独特的形象系列,如贵族知识分子的“多余人”形象系列,平民知识分子的“新人形象系列”等。⑤有系统的进步理论作指导。查尔斯·狄更斯

(CharlesDickens,1812-1870)

Iloveyounotbecauseofwhoyouare,butbecauseofwhoIamwhenIamwithyou.Don‘ttrysohard,thebestthingscomewhenyouleastexpectthemto.

-----ATaleofTwoCitiesFeaturesofDickens’Novels

1.Sharpsocialcriticism.尖锐的社会批评

2.Humanitarian.

人道主义

3.Vividoutwardportrayal

生动的人物塑造

4.HumorousandPungentirony幽默辛辣的讽刺Earlyperiod(1836-45):

Gentlesocialcriticism

温和的社会讽刺Fantasticoptimism

充满幻想的乐观精神Novelapicaresca

“流浪汉小说”的结构模式Exaggeration

夸张的艺术手法Hisrepresentativeworksofthattime

ThePickwickPapers

《匹克威克外传》(1837)OliverTwist

《奥利佛·退斯特》(又名《雾都孤儿》)(1838)TheOldCuriosityShop

《老古玩店》(1839)NicholasNickleby

《尼古拉斯·尼科尔贝》(1841)Themiddleperiod(1846-57):

Hecriticisebourgeoisandtheirmorality

对资产者及其道德的辛辣批判GentleMoralism

温和的道德主义Theplotandstructurearemorecompleteunified

情节结构更为完整统一Humorandsatire

幽默讽刺风格HisrepresentativeworksofthattimeAmericanNotes

《美国札记》(1842)

MartinChuzzlewit

《马丁·瞿述伟》(1843)DombeyandSon

《董贝父子》(1848)DavidCopperfield

《大卫·科波菲尔》(1852)Thelaterperiod(1858-70):

HumorandsatireSocialCriticism广泛、尖锐的社会批判GentleReformismandStronghumanitarian

温和的改良主义和强烈的人道主义Explorationofman’sinnerconflicts

尖锐的矛盾冲突主导情节设计

Symbolism

象征手法HisrepresentativeworksofthattimeBleakHouse

《荒凉山庄》》(1853)HardTimes

《艰难时世》(1854)LittleDorrit

《小杜丽》(1857)ATaleofTwoCities

《双城记》(1859)GreatExpectations

《远大前程》(1861)一、题材特点

1.现实主义题材,从人道主义出发,对社会的黑暗、不公进行了坚决的揭露和批判。

“他的人生观体现在一种真诚的博爱精神中。债务人监狱必须废除。但是,拿什么去替代呢?怎样养活平民百姓呢?又如何去开办良好的学校呢?狄更斯一无所知。只要好就够了。从根本上说,他痛恨所有的立法,信仰善良的狄更斯式英雄的个人博爱。”——法国安德烈·莫洛亚《狄更斯评传》

2.笔触涉及广泛,既有上流社会也有下层社会。(既写法律界、贵族庄园、也写孤儿院、雾都街头、工厂、监狱。)3.“流浪汉小说”的创作和对儿童的关注。(奥利弗·退斯特、大卫·科波菲尔、匹普)二、艺术特点1.总体上:注重描写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2.结构上:小说叙述中的多元整一的网状结构。以《双城记》五个叙事单元为代表:梅尼特一家的故事卡尔登的生活得伐石夫妇的故事厄弗里蒙地家族的故事《双城记》克朗丘的故事

3.情节内容上:故事性和戏剧性强,通俗易懂。

4.人物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对比。擅长描写儿童形象。“善”的代表:梅尼特医生“恶”的代表:厄弗里蒙地伯爵5.艺术手法上:出色的心理描写,人物形象的夸张手法,注重细节。6.风格上:幽默中的沉痛。

《双城记》:人道主义的充分体现《双城记》经典开头Itwasthebestoftimes,itwastheworstoftimes,

itwastheageofwisdom,itwastheageoffoolishness,

itwastheepochofbelief,itwastheepochofincredulity,

itwastheseasonofLight,itwastheseasonofDarkness,

itwasthespringofhope,itwasthewinterofdespair,

wehadeverythingbeforeus,wehadnothingbeforeus,

wewereallgoingdirecttoHeaven,wewereallgoingdirecttheotherway.——inshort,theperiodwassofarlikethepresentperiod,thatsomeofitsnoisiestauthoritiesinsistedonitsbeingreceived,forgoodorforevil,inthesuperlativedegreeofcomparisononly.第一类:资产阶级贵族凶恶代表: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阴险、虚伪、残忍、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人物形象分析第二类: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和革命者:得伐石太太。即是坚定的革命者,又是可怕的复仇者。

第三类:理想的人道主义正面形象:梅尼特、代尔那、路茜、卡尔登。狄更斯评价社会、褒贬人物的出发点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凡是符合人道主义的,他就爱;凡是不符合的,他就憎。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进一步发展了他在前期作品中所宣扬的以仁慈为核心的精神。他要人们“勿以暴抗恶”,用仁爱、宽恕的精神来对待敌对的阶级。凡是“以暴抗暴”,违反这种基督教仁慈精神的必然会自食其果。最能体现作家这种基督教仁爱精神的是英国律师卡尔登的形象。理想人物卡尔登,是狄更斯心目中的一个伟大的利他主义者和可敬的自我牺牲者。他有才华,有见识,思想敏锐,道德高尚,但却不为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