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五石之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语文-五石之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语文-五石之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语文-五石之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语文-五石之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PAGE《五石之瓠》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等相关的文言基础知识,理解文章大意。2.体会庄子借助寓言,曲达旨意的写作手法。了解这则小故事的寓意。3.领略庄子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思辨性,恰当评价庄子的说理散文及其思想。二、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提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厘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2.通过阅读文章,分小组展开讨论,探讨本文寓意。运用本文的写作手法练习写作。3.查找庄子与《庄子》的相关资料,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三、知识拓展1.作者简介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2.背景资料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彼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正在形成。庄子就生活在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社会的变动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变动和活跃,各种思想派别应运而生。经济的发展又给文人学士提供了物质保证,社会变革则为他们提供了社会实践论题。大批文人墨客议论社会局面,闸述政治理想,畅谈人生追求。惠子“五石之瓠”和庄子“不龟手之药”的辩论就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真实写照。3.文题解读“石”是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瓠(hù),葫芦《五石之瓠》节选自(庄子·道遥游(《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年版),题目是编着加的。四、整体感知1.预习检查(1)字音识记(kuànɡ)鬻(yù)不龟手(jūn)瓠落(hù)呺然(xiāo)(2)通假字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龟,同“皲”,皮肤冻裂)世世以洴澼为事(,同“纩”,丝绵絮)(3)一词多义其坚不能自举也(动词,拿起来)举世无双(副词,全部)不过数金(动词,超过)过故人庄(动词,拜访)寡人之过也(名词,过错)或以封(无定代词,这里指有的人)而或长烟一空(副词,有时)云霞明灭或可睹(副词,或许)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副词,实在,确实)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动词,巩固)固不如也(副词,本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形容词,牢固)词类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名词的活用我树之成而实五石(名词作动词,种植)吴王使之将(名词作动词,统率部队)特殊句式省略句:以说吴王(即“以之说吴王”)与越人水战(即“吴军与越人水战”)倒装句:请买其方百金[状语后置,即“请(以)百金买其方”]判断句:则所用之异也(“…也”表判断)瓠大而无用(明)庄子的思想大而无用(暗)问答2.图文导航 瓠大而无用(明)庄子的思想大而无用(暗)问答五石之瓠 五石之瓠宋人世代漂洗丝絮(同一物:不龟手之药)对比客受封土地 宋人世代漂洗丝絮(同一物:不龟手之药)对比客受封土地3.主旨点睛本文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五石之瓠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了五石之瓠的独特价值。本文运用了寓言深刻的故事,表现出庄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4.重点难点重点1:请简要分析惠子和庄子在文中的形象特点。庄子在文中是放旷豁达、无欲无求、顺其自然,不凝滞于物的形象;惠子则是内心受到世俗经验的束缚,拘泥于成见,因而见识不够通达的形象。重点2:惠子和庄子在对话时,各自引用了“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分别有什么用意?惠子用“五石之瓠”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难点:本文中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人们要更善于去发现这个事物的最大价值,从而完美地利用它。五、阅读指导1.层次解读段解:所用之异产生事物之间巨大的差异性2.精彩段落客之得之,以说吴王……则所用之异也。分析:此处对比鲜明。同样是这个“不龟手之药”,宋人世世代代只用来漂洗丝絮,而客人则将它用于作战,因此得到封赏。由此可见,同样一个事物,由于使用方法不同,其结果和收效也会大不一样。六、相关链接(一)庄子的文学思想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他和他的门人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中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子》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自由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此种哲学思想。《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它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庄子“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庄子文章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其行文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其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总体来说,庄子散文极具浪漫主义风格,在古代散文中罕有其比,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对后世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他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最高成就。名句(评价庄子)战国·荀子: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汉·司马迁: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唐·白居易: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遥中一致,鸾凤终较胜蛇虫。(《读〈庄子〉》)宋·王安石:清燕新诗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庭下早知闲木索,坐间遥想御丝桐。飘然一往何时得,俯仰尘沙欲作翁。(《题蒙城清燕堂》)明·徐渭: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何为数论量,死生反大事?乃知无言者,莫得窥其际。身没名不传,此中有高士。(《读〈庄子〉》)现代)鲁迅: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秦汉以来的每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鲁迅与庄子》)闻一多: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胡文英: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庄子独见》)王蒙:庄子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与众不同的哲学家,古今中外独此一人。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把非常深邃的思想变成了文学,变成了艺术,变成了神话、寓言、故事、传说。他的那些论述哲学问题的文字都是朗朗上口、比喻精当、辞藻华丽、文风开阔、见棱见角、妙不可言的,读起来你感到的是津津有味、心旷神怡。这就做到了深奥哲理的文学化与趣味化。人物轶事鼓盆而歌庄子晚年丧妻,惠施闻讯,前去吊唁。他是庄子的老朋友,此时已非梁国宰相,不必再摆官架子了,有必要去安慰庄子。庄子家居陋巷,马车进不去。巷口下了车,惠施走进去。庄子的长子跪在门外迎接吊客,口称:“俺娘给伯父道谢了。”惠施扶起孝子,说了两句按照礼仪应说的话,然后面罩悲悯之容,很严肃地进了大门,步入灵堂。庄子坐守棺旁,两腿八字张开,撮箕似的很不雅观,手拍瓦盆伴奏,毫无愁容,放声歌唱。看见惠施吊丧来了,也不招呼,仍唱他的。惠施说:“伉俪多年,同床共枕,她为你养儿成人,自己送走青春,老了,死了。你看得淡,不哭也行,可你,唉,竟然敲盆唱歌。你不感到做得太过分了吗?”庄子说:“你说错了。我也是人啊,哪能不悲伤。但我不能一味的受感情支配,还得冷静地想想呀。我想起从前,那时她未生,不成其为生命。更早些呢,不但不成其为生命,连胚胎也未成。更早些呢,不但未成胚胎,连魂气也没有。后来恍恍惚惚之际,阴阳二气交配,变成一缕魂气。再后来呢,魂气变成一块魄体,于是有了胚胎。再后来呢,胚胎变成幼婴,她生下来,成为独立生命。生命经历了种种苦难,又变成死亡。回顾她的一生,我联想到春夏秋冬时序的演变,多么相似哦。现在她即将从我家小屋迁往天地大屋,坦然安卧。我不唱欢送,倒去嗷嗷哭送,那就太不懂得生命原理了。这样一想,我便节哀,敲盆唱起歌来。”惠施双手奉上一袋赙金,放入瓦盆,暗自骂了一句“活见鬼”,便告辞了。庄子陪葬庄子快要死了,学生想用很多好东西给他做陪葬。庄子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时间为连璧,星辰为珍珠,万物是可以作为我的陪葬。我陪葬的东西难道还不够多吗?哪里还用着加上这些东西!”学生说:“我恐怕乌鸦老鹰吃您的遗体。”庄子说:“在地面上被老鹰吃,在下面被蚂蚁吃掉,夺过乌鸦老鹰的吃食,再交给蚂蚁,这是多么偏心啊。”影视《庄子》(百家讲坛,鲍鹏山)(五)文本特色寓言之中蕴含哲理(1)用寓言故事和人物形象作为依托。文中刻画了惠子和庄子两个人物形象,对比鲜明:庄子讲述了“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来反驳惠子认为“五石之瓠”无用的观点,很好地反映了人物的形象特点。(2)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中惠子和庄子两人的对话贯串始终,用两人对话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的故事内核。(3)以小见大,思辨性强。本文借助“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这两则小故事,深刻地阐明了“有用”与“无用”可以相互转化的哲理,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引发人们的思考。

七、布置作业

课外作业:1、熟读并背诵全文。2、完成“创新设计”中相关的习题。

1、熟读并背诵全文。2、完成“创新设计”中相关的习题。

通过背诵及其他练习巩固知识。自我反思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1、

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在诵读赏析时重视各段知识点的归纳。2、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3、课堂双边活动气氛活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4、重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质疑解难,着重培养自学能力。5、引导学生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辨析能力。6、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提高了语文教学效果。7、教师示范串讲梳理第1段,为学生后面的接龙串讲2、3、4段做示范。8、注重讨论、诵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可多设计一些有趣的小竞赛活动。

2、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培养文言文语感,自觉地积累一些古汉语知识。3、在教学中,恰当穿插一些小故事,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所教班级为本校普通班,学习基础和习惯都不错,本文就文言基础知识而言不是太难,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课堂上作简单评价。但学生的文史知识不足,对《逍遥游》不很了解,对人生的思考也还浅显,对文章的内涵的挖掘不深,与之相对应的文化现象也不很了解,课堂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文章的内涵及相应的文化现象要点拨透彻。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方法和手段,在课程教学时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讲授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资源等现代化手段,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资料,适时示范,使枯燥乏味的古语课生动具体,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运用了现代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新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生的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二语文《五石之瓠》教材分析教材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彼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正在形成。庄子就生活在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社会的变动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变动和活跃,各种思想派别应运而生。经济的发展又给文人学士提供了物质保证,社会变革则为他们提供了社会实践论题。大批文人墨客议论社会局面,闸述政治理想,畅谈人生追求。惠子“五石之瓠”和庄子“不龟手之药”的辩论就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真实写照。文章篇幅虽然短小,故事情节却有头有尾,层次井然。内容波澜迭起,曲折有致。本文写作上具有以下特点:波澜起伏、详略得当。

二、学情

高二上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的积累,文言文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我校是普高,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较差,对他们来说文言知识的积累始终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并且学生目前对文言文的学习还存有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有很多学生对文言文都不感兴趣,所以,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现状开展教学活动。《五石之瓠》同步测试基础知识:1、读准字音(请给下面加点字注音)1.五石之瓠() 2.贻我大瓠之种()()3.以盛水浆()() 4.剖之以为瓢()5.瓠落无所容() 6.呺然()7.掊之() 8.不龟手之药()9.洴澼() 10.鬻技()11.以说吴王() 12.越有难()2、辨清通假(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同,2.世世以洴澼为事 同,3、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古义:今义:思考;担忧,发愁4、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树:2.其坚不能自举也 坚:3.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大:4.与越人水战 水:5.大败越人 败:二、经典语句翻译1.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译文:参考答案:(掏空它)用来盛水,它的硬度太小不能胜任。2.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译文:参考答案:不是这葫芦不够内中空虚宽大,我因为它没有用处把它击破了。3.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译文:参考答案:宋国有一个善于制造防止手冻裂的药物的人,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4.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译文:参考答案:现在一下子卖制药的技术能卖一百金,让我们卖给他吧。5.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译文:参考答案:这药物能够防止手裂是一样的,有的人靠它得以分封土地,有的人拥有它却不能免除艰苦的漂洗丝絮的劳动,那么就是使用它的地方有不同啊。6.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译文:参考答案:那么先生还是有不通达的见识啊!三、理解分析综合阅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子之所以砸烂了大葫芦,是因为用它盛水,可是它的硬度太小不能胜任。 B.以外地人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不皲手药物的药方这一故事,例证“夫子固拙于用大”的观点。 C.本文借助“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地方价值不一样。 D.庄子建议“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表明其思想摆脱了世俗经验的束缚,境界开阔。解析:“是因为用它盛水,可是它的硬度太小不能胜任”错误,是因为大葫芦没有什么用处才砸烂了它。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中惠子与庄子就“有用”“无用”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善于从世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 B.文章写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考虑大葫芦的功用,这从侧面表现出庄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C.同样是能使手不皲裂的药方,那个外地人用它来获得封赏,宋国的那户人家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 D.作者以哲学观点代替寓言故事,在逻辑推理中巧妙运用比喻、象征手法,让读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领悟其中的哲理。解析:D项,“作者以哲学观点代替寓言故事,在逻辑推理中巧妙运用比喻、象征手法”错误,作者以寓言故事代替哲学观点,用比喻、象征手法代替逻辑推理。四、永远的庄子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在斜阳晚照下的河边悠然摆弄着他的鱼竿。有经邦济世之才、虚怀若谷之量的他抛弃了那个时代。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属于他的人生。不与世俗争名利,只在深山求逍遥。楚王的盛情相邀只换来他的淡然谢绝。他是一向视权贵如腐鼠的,在他眼里,窃国者诸侯,与盗贼共事岂不是对他的侮辱?自嘲“曳尾涂中”的他却有凌云之志。“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豪言是英雄的气魄与哲人的睿智最完美的结合。他人最大的志向不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人间过上极尽奢华的生活,得到万古流芳的美名,谁看到了头上高远的天空?别人俯下身子,只有他昂着头。一贫如洗的他永远不会放弃他的尊严,魏王嘲笑他的潦倒,他立即讥讽诸侯的昏庸。如此桀骜不驯,以凛然不可侵犯之气示人。孔子一生颠沛流离的狼狈,比起庄子,实在是相形见绌。孔子永远弯着腰,庄子却从不低下他高傲的头颅。他也有无奈的时候,不是源于君王不听忠言的苦痛,也不是国势危如累卵的压抑。而是源自对物与我、肉与灵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思考。是梦境还是现实,他迷茫了。也许,只有他会迷茫,在那个人人为功名利禄而生的时代,谁能把眼光放到如此的高度?他又是可爱的,濠梁之上的辩论让人忍俊不禁。惠子中了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圈套,他的思想不依托于艰涩的文字,而是活泼的故事。傲骨之外,还有和气。凛凛之中,透着亲切。孔孟总是以教导人的姿态讲话,韩非总是发号施令,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永远与功利紧紧相连,少了几分真诚。汪洋恣肆的文章,带着浓厚的浪漫。诸子的文字毫无韵味,只有他能给人美感,一种到了极致的美。同时慨叹人生苦短,孔子说逝者如斯,他却道白驹过隙,哪个更美?从文学与哲学的角度不足以全面了解他,他还是古代科学的先驱,无论是类似于原子的理论,还是数学中的极限思想,都是极其超前的。那些对鬼神敬而远之的士大夫还在依靠神灵的庇佑,哪会想到这些?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注定他不会被人理解。也许,在他人眼里,他只是个衣不遮体、食不充饥的乞丐,只是个不拘成法、特立独行的狂人。他注定会生活在无休止的孤独里,孔孟成了至圣先师,韩非的思想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墨翟的理论偶而还会被人提及,唯有庄子的思想被斥为家人言。只有零星几个超然物外的隐士与他神交。即使这样,也是他们的无奈之举。他们只把庄子当作精神上的导师,而不是推心置腹的朋友,更不是大成至圣的圣人,庄子的思想,只是山水突围的理论武器。诸子之中,孔孟太虚伪,韩非太冷酷,墨翟太平庸,老聃太消极,孙武太权谋,王诩太迷信,惠施太势利。只有庄子用一颗真诚的心感动着中国人,用一种超人的智慧教育着中国人。斯人已去,虽死犹生。[美文评点]本文主要写了庄子蔑视权贵、志向高远、维护尊严、思想深邃等特征,并指出他不仅在文学与哲学上造诣很深,还是古代科学的先驱。文章末尾进一步强调,庄子用一颗真诚的心感动着中国人,用一种超人的智慧教育着中国人,赞美了其伟大光辉的精神品质,深化了文章中心。【教学反思】在当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文言文教学如烫手的山芋,摸涅不得。因为在文言文中承载着比较多的内容,有语言文字,也有人文的,要想在一堂课内很好的完成这些任务比较困难,而且有两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一是教师习惯于越“文”讲“言”,强调各种古汉语语法规律,以为总结种种规律便能多快好省的学好文言文,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审美观照;二是学生诵读感悟文本的时间被教师疏解文言字词句所挤占了。由于课堂教学“文”与“言”不能兼顾,以致教学效果严重削弱,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极为不利。

鉴于上述情况,如何实施文言文教学呢?我认为文言文教学既要教“言”,也要教“文”,言文兼顾。首先要注重文言文语言教学,着力于必要的文字梳解、语言品味,走出了“重文轻言”的误区;其次要促进学生积淀民族优秀文化,要探究语言文字中的文化信息,挖掘教材文本中的文化因素并实现教学实施中的文化传递,走出“有言无文”的误区;最后要重视反复诵读,模仿练读,想象品读,实现“文”“言”融合”。我认为张必锟先生提出的“一个转变”和“一个转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一个转变”是课堂教学要从教师讲解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练习诵读为主;“一个转移”是把立足点从讲翻译、谈语法转移到指导学生诵读上来。通过诵读以“文”引言,以言带文,实现“文”“言”两个要素的交融合一。

当课堂进入品味庄、惠最精彩的劝辞环节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