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桔灯(教案)教案及反思_第1页
小桔灯(教案)教案及反思_第2页
小桔灯(教案)教案及反思_第3页
小桔灯(教案)教案及反思_第4页
小桔灯(教案)教案及反思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系列小桔灯(教案)教案及反思[教学目的]

1.理解“小桔灯”对表现小姑娘性格的作用,学习小姑娘“冷静、英勇、乐观”的品行;

2.学会恰当地使用修饰词语;

3.进行复述训练。

[教学过程]

依据“我”与小姑娘交往的经过,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初遇小姑娘、探望小姑娘和离开小姑娘。

一、讲读“初遇’部分,着重理解修饰语的作用。

《小桔灯》写于1957年,它回忆了十几年前的往事,故事发生的地点是。这是一个特殊的年月,也是一个特殊的地点,想一想,特殊性表现在哪里?(1945年,正是国民党白色恐怖覆盖的时候,是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国民党特务正疯狂地屠杀革命党人、革命群众,文章奇异地示意了这一背景。)

在一个乡公所的楼上,“我”与小姑娘相遇了,文章先描写了小姑娘的外貌。哪些词语体现出小姑娘的外貌特点?这些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文中分别用“瘦瘦”、“苍白”、“发紫”、“短”、“破旧”等词语修饰小姑娘的脸、嘴唇、头发及衣裤,这些描写示意了小姑娘饥寒交迫的生活境况。)

看着小姑娘打电话的一系列举动,“我”对小姑娘造成或产生了一种怜悯心理,并买了几个大红桔子去探望小姑娘及她生病的母亲。

〔提示:讲“初遇”一段,老师可着重抓住小姑娘的外貌描写的文字,体会修饰语的作用。〕

二、学习“探望”部分,理解“小桔灯”对表现小姑娘性格的作用。

同学默读课文:“我轻轻地扣着板门……我好像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老师提问:这一部分可分为几层?(可分为两层:一写小姑娘接待“我”,二写她为“我”送行。)

进到小姑娘的家,先写了她家的陈设。留意:反复使用了一个“小”字,如“小炭炉”、“小沙锅”、“小凳子”、“小矮桌”,这个“小”字说明什么?(说明小姑娘的家非常简陋,一贫如洗。)

家境如此清贫,而妈妈的病又是这样严峻(“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小姑娘的表现如何?请找出关键语句分析。

a.她又像劝慰我似的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劝慰”一词体现出小姑娘在困难面前很冷静。

b.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笑”这个词体现出小姑娘面对困难的乐观态度。“年夜饭”让人想起这是除夕之夜,正是小孩儿放鞭炮、吃团聚饭的时候。小姑娘却在又小又黑的房子里陪伴着病危的母亲,没有欢乐,没有温和,而她却“笑”对困难,这不得不让人对她造成或产生由衷的宠爱之情。

指名,朗读课文:炉火的微火渐渐地暗了下去……我好像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老师可从三方面引导同学学习“送行”部分。

①从人物言行看人物性格。

“小姑娘”为“我”送行时,哪些动作和语言最能体现她的性格特点?(文章运用“拿”、“穿”、“挑”、“点”、“递”等动词生动地描述了“小姑娘”制灯的经过,她的这些动作,体现她处事冷静的性格。“小姑娘”与“我”话别时所说的话也很能反映她乐观的性格。如“不久,我爸爸肯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一句,说明“小姑娘”坚信妈妈的病会好起来;“我们大家也都好了”则说明“小姑娘”对将来生活怀着奇妙的向往。)

②理解“写灯”与“写人”的关系。

在“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小姑娘的冷静、英勇、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好像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一句中,先讲小桔灯的光是“朦胧”的,后面又说“眼前有无限光明”,这样前后冲突吗?(“朦胧”是对“小桔灯”灯光的实写,而“光明”是指“我”受到“小姑娘”冷静、英勇、乐观精神的鼓舞,看到了革命成功的曙光。小桔灯在“黑暗”的山路上闪着“朦胧”的光,同样,“小姑娘”的形象在“革命成功的前夜”闪着“桔红”的光。以“灯”写“人”,“灯”与“人”交相辉映。)

③比较人物形象,加深熟悉。

“小姑娘”与《最终一课》中的小弗郎士年龄相近,他们的性格有哪些不同?缘由是什么?(“小姑娘”生活在中国40年月的山城,父亲王春林是个地下党员。“小姑娘”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因此,她“冷静、英勇、乐观”的性格与特殊时代和特殊家庭分不开。小弗郎士由一个顽皮厌学的孩子变为一个懂事、好学、爱国的孩子,也与“最终一课”的情景分不开,与阿尔萨斯人即将成为“亡国奴”的大背景分不开。可见,刻画人物性格时,必需注意对人物的生活环境的描述,离开了成长的环境,人物形象就会失去真实感,就会显得很单薄。)

〔提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留意“提得起”和“撒得开”。所谓“提得起”,是指老师擅长抓住重点、难点,以精要的问题提挈课堂教学。上述环节中,老师先让同学分析人物言行,理解人物性格,然后扣住“朦胧”与“光明”两个词语,让同学体会“小桔灯”对表现“小姑娘”性格所起的作用,同学的学习思路明确而集中。所谓“撒得开”,是指老师能够想方设法拓宽同学的思维活动面,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熟悉。上述环节中,老师奇异地将“小姑娘”和小弗郎士两个形象放在一起,让同学比较辨析,使他们懂得人物性格形成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样的阅读教学,具有肯定的深度。〕

三、略讲第三部分(“离开小姑娘”),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指名朗读课文第三部分,思索三个问题:

1.王春林是“小姑娘”的爸爸,他给那些“被当作共产党抓走”的同学送信,以后也“失踪”了,这些内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它示意了什么?(这些内容是以侧面描写的形式表现的,它示意当时的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国民党正疯狂地镇压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侧面描写的作用在于突出“小姑娘”成长的家庭环境,同时以当时的恐怖气氛反衬出“小姑娘”的冷静、英勇和乐观。)

2.文章结尾写道:“她妈妈也肯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这个句子中,“好”字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前一个“好”的含义是病好了,后一“好”的含义是指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