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重点_第1页
人文地理学重点_第2页
人文地理学重点_第3页
人文地理学重点_第4页
人文地理学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主体:人文现象(人文事象)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事象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差别,并预测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着重于地表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与变化。人文地理学中三大主题:1人地关系的传统2区域研究的传统3空间分析的传统人文地理的学科特性(小展):1社会性:1)研究对象——人文现象是社会现象,其分布又主要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社会性的人文因素,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与社会经济制度。2)人文现象具有历史性2区域性:1)区域性是人文地理的凭借。2)区域性的体现: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3综合性:1)综合性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复杂性。2)综合性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3)在综合分析中,注重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影响因素的力度与顺序)。德国的洪堡和李特尔对古代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具有奠基意义洪堡: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李特尔:公认的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简答)环境学派:德国的拉采尔、美国的森普尔人地相关学派:法国的白兰士、白吕纳区域学派:德国的赫特纳、美国的哈特向景观学派:德国的施吕特尔、美国的索尔德国: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法国:白兰士、白吕纳:注重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英国:麦金德的“大陆腹地说”和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美国: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索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哈特向区域观点的代表作《地理学的性质》。俄国:巴朗斯基、萨乌什金为代表的地理学派和费根、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经济学派。第二章形式文化区定义:某种文化现象(习俗)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民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特征:具有特征典型的核心区、相对一致的外围区和边界模糊的过渡带。自然状态的形式。功能文化区定义:机能文化区,也称功能文化区,受政治、经济或某种社会功能影响,内部彼此间相互联系并确定其分布范围的文化区。特征:具有区域中心中心位置明确,但不一定在分布区的几何中心没有过渡带,界限分明功能性(但有时有功能无区,如报纸、开放思想、文化辐射)乡土文化区(定义):居住在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地缘意识、归宿感、倚赖感等构成的情结、思绪)。扩展扩散定义:文化现象通过其居民,不断向四周传递、辐射,占据空间扩大的过程。特点:1新分布区大于旧分布区;2新分布区是旧分布区扩大而成的;3空间上是(相对)连续性的;4扩散速度因时代区域不同而有差异。扩展扩散分类: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迁移扩散定义:文化主体的迁移、流动对文化的引进与传播引致文化扩散。特点:1速度快2文化保持原汁原味3空间上不连续,呈“点”状分布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基础条件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作用环境条件差异性的影响人类活动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文化景观文化整合(定义)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的协调关系。文化系统的开放性与文化整合的必然性。人文景观(文化景观)(定义):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人地关系论:(一)环境决定论原称地理环境决定论,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二)可能论也称或然论,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力。(三)适应论适应,既意味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也意味着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四)生态论地理学是“人类生态学的科学”,其目的在于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五)环境感知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六)文化决定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人类不仅可以利用自然,而且可以按照人类愿望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在人地关系中人起决定作用。(七)和谐论要支配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共生关系。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第四章人口转变(定义)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理论内容1兰迪的“三个序列”理论:极高、极高、极低(原始阶段)--高-高-低(过渡阶段)-高低高、低低低(现代阶段)2布莱克的“五阶段”模式高位静止阶段——早期扩张阶段——后期扩张阶段——低位静止阶段——减退阶段(负增长)求*口限求*口限适度人口(合理容量)定义适度人口是一个动态的人口规模指标,它是指在一定地区人口生态系统的条件下,达到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理想人口数。适度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1适度人口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它的确定对于解剖某个区域的人口过剩状况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口现象有重要参考价值;2适度人口的确定是制定国家人口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3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而言,适度人口的确定也有重要意义。人口密度(算术人口密度):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人口数量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世界分布规律(填空)人口分布有明显趋向暖湿地区(中低纬指向)、地平地区和岸边(近海岸指向和平原指向)。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人口政策因素、人口政策、文化因素人口移动: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置变动,包括为经济、娱乐等目的而暂时离开居住地的人口位置变动和以寻求新居住地为目的的非暂时性人口移动,前者称人口流动,后者称人口迁移(定义)。即人口移动包括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种族(定义)即人种是指在自然体质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如(划分种族的关系7个)肤色、眼色、发色、身高、头颅形状、鼻型、血型等)的人群。世界种族划分(4大类)白色种族群特征:皮肤呈白色、浅棕色,波状金发或棕发,鼻高目蓝分布:世界最广泛,欧亚大陆的西部、南亚及北非地区分类:北欧种族、南欧种族、印第种族黄色种族群特征:皮肤黄色,毛发黑而直,眼褐色分布:亚洲大陆和美洲大陆的土著居民分类:蒙古种族、美洲印第安种族、爱斯基摩人黑色种族群特征:皮肤呈黑棕色,头发黑且成羊毛卷状,唇厚分布: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美洲部分地区分类:尼格罗种族、布须曼种族棕色种族群特征:肤色深,儿童的头发有时为红色甚至是亚麻色,毛发卷曲,鼻梁高而不扁,唇厚但不外翻分布:太平洋及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等群岛分类:澳大利亚种族、美拉尼西亚种族、波利尼西亚种族、密克罗尼西亚种族民族(定义)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群共同体,是人们最主要的社会划分形式之一,属于历史学、社会学范畴。民族的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民俗(定义)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民俗的特点内涵的特征民族性地方性集团性约束性外延的特征承传性变异性民俗分类物质民俗生产习俗、商贸习俗、饮食习俗、服饰习俗、居住习俗、交通习俗等。社会民俗节日民俗、岁时民俗礼仪民俗诞生礼仪、成年礼仪、婚姻礼仪、丧葬礼仪等精神民俗民间信仰、民间巫术、宗教等口承语言民俗民间文学传承、民间艺术传承等民居与环境的关系(阐述)建筑材料建筑布局建筑外形与内部特征第七章集镇(定义)是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过渡性聚落。既无行政上的含义,也无确定的人口标准,一般是对建制镇以外的地方服务中心的统称。乡村形态分类(填空):密集型农村聚落、分散性农村聚落、半聚集型农村聚落城市化(定义)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化包含四个方面的含义:①是城市对农村施加影响的过程;②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③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增大;④是城市人口比例占全社会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形式城市化:人口与非农业活动向城市集中、非农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功能城市化: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农村扩散的过程。城市化的进程1内部市区的城市化(特点)——建成区1)城心地区的城市化——向心型城市化2)中间地区的城市化——稳定,表现形式:填充2外围市区的城市化(特点)——城乡结合部市区与郊区接壤,是城市化近域推进表现最激烈的地区。在离心外延型城市化作用下,城市表现为平面和量的扩大。1)对外交通设施的延伸与城市化)工业的扩展与城市化)住宅的扩散与城市化郊区的城市化(特点,结合具体城市谈)土地利用集约化:作物商品化劳动商品化土地商品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主城市网络化4逆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定义)是指人口和工商业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镇转移,城市化地域不断扩大,城市化向农村地域推进,并以中小城镇的分散发展为主,形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化的机制(简答)(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原生动力(二)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三)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四)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内生决定性力量(五)人口与城市政策可加速或延缓城市化进程城市地域结构发展动力(作用机制,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分为集聚力、离散力和摩擦力。集聚力即向心力,驱使居民和某些部门向市中心集聚;离散力指向相反方向,驱使其转向郊区;摩擦力指向阻碍城市空间增长的方向。1集.聚力第一,它提供了多而方便的服务和设施;第二,它具有社会条件方面的优势。2离.散力首先是经济条件方面,其次是社会条件方面。3摩.擦力摩擦力是指阻碍产业、家庭产生集聚或扩散运动的力量。多核模型:出现的原因是城市的多样化功能不断出现,而各种功能都有自己的特殊需要,所

以在空间上呈现出这种特殊的空间地域结构。具1体内容以在空间上呈现出这种特殊的空间地域结构。城市体系/系统(定义):一定地区内,性质不同、规模不等的城市是相互联系、互相依赖、互相补充的,进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城市地域体系。在体系内部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人员、信息的交换。这种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城市结合为有固定关系和作用的有机整体,就是城市系统(有人称之为城市体系)。城市体系具有整体性、等级性和动态性等特征。第八章语言的本质属性社会性、交际性、工具性。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社会功能1语言是人类的一种思维工具2语言是人类认知交流的媒介3语言是人类开发智力的工具4语言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5语言是民族心理的寄托6语言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具谱系分类法(定义):是指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将世界上的语言比拟为具有生物学上的亲属关系,认为同一语系中的语言具有相同的起源,并按其亲属关系的远近、亲疏划分为不同等级的类别,列出详略不等的语言分类表。语言传播特性(填空):外延性和连续性、距离衰减性、层序性和阶层性、复合性、竞争性和同化性、演化性。语言扩散及其结果(简答)(一)新来语言取代当地语言(二)新来移民接受当地的语言(三)新来移民所带来的语言先存在,后影响下降或消失(四)新来移民仍维持自身语言,成为特殊的语言岛(五)新来的移民到新地后最终随着环境条件变化形成新的语言(六)多语言国家出现地名景观的特点:特殊性、符号性和变异性。地名景观的作用:根据地名景观的时代性、空间性,可以推断文化事物或现象的扩散过程。地名景观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地名是语言符号的一种,具有不可更改性。第九章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导致宗教传播的因素:移民、传指、领土竞争地理环境对宗教的影响1.影响宗教起源1)环境内容影响宗教崇拜2)特定环境培养宗教意识2影.响宗教礼仪、节日、习俗、教义等3影.响宗教的传播与分布宗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生态环境2影.响地域文化3影.响政治地图影响一国内部政治形势;影响世界政治格局。4影.响人文景观:建筑、风俗、穿着、艺术5影.响人口增长、分布及迁移6影.响区域经济,尤其是旅游经济宗教风俗影响经济;宗教以文化为中介,能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7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功能第十章旅游业(定义)是指为旅游者自居住地到目的地再回到居住地的旅游活动全过程服务的全部相关企业的总和。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关系(填空)1客源地和目的地相一致: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同时旅游业也相应发达的国家。2客源地和目的地相对应:如西欧对地中海,北美对加勒比海,东北亚对东南亚等。3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分散与集中旅游地文化的基本特征(填空)1.地域性、2大.众性、3综.合性、4直.观性、5季.节性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论述)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简答)(二)旅游与经济发展(三)旅游与收支平衡(四)旅游与就业(五)旅游与税收(六)旅游与经济结构(七)旅游对区域经济的消极影响1旅游过度超前发展2通货膨胀和土地价格2旅游对区域的环境影响(二)旅游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旅.游与植物2旅.游与水质量3旅.游与大气质量4旅.游与野生动物5旅.游与地质(三)旅游对人文环境的影响1旅.游对风景区的影响2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化3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一)旅游地居民态度从欢迎到憎畏(二)示范效应(三)旅游和社会道德(四)旅游与宗教(五)旅游与语言(六)旅游与健康4旅游对区域的文化影响(一)旅游与文化的变更和交流1游.客2时.间、空间和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