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比赛教案doc_第1页
李凭箜篌引比赛教案doc_第2页
李凭箜篌引比赛教案doc_第3页
李凭箜篌引比赛教案doc_第4页
李凭箜篌引比赛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凭箜篌引欧阳遇实验中学阳旭珍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的自我感悟诗歌能力2.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3.鉴赏诗歌的乐曲美和技巧美4、感受李贺的浪漫主义风采教学重难点1.鉴赏诗歌的乐曲美和技巧美2.通过鉴赏,能够迁移对描写音乐的诗歌进行阅读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鉴赏法点拨启发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大家听过箜篌曲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一首箜篌曲。(播放箜篌曲)觉得怎么样?柔和美妙的音乐就像这缓缓的流水一样,洗涤着我们的心扉,让我们觉得心灵澄澈、舒爽。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冷艳的诗歌,倾听一曲优美的音乐——《李凭箜篌引》。读——音韵美听范读。2、学生齐读。(自信)3、学生齐读,读出音韵美(要求:①舒缓、柔和②注意节奏和重音=3\*GB3③注意语调)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赏——音乐美李凭:唐代元和年间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关于他当时的身价及声名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思考:1、大明星的演奏会一定有很多粉丝参加,参加李凭箜篌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云、江娥、素女、长安、紫皇、石、天、神妪、老鱼、瘦蛟、吴质、寒兔2、这些“听众”有什么特点?不仅有凡人,还有动物和天上的神仙,更有没有生命力的云、石、天。3、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1)三至六人为一组,自由组合,时间3分钟。(2)可以选取你喜欢的一两个“听众”讨论,讨论的内容:他们听了箜篌曲之后有什么反应?他们的反应又有什么作用?(3)小组代表发言,要求声音洪亮,吐词清楚。鉴赏:1、云:优美悦耳箜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在俯首谛听。“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张”显得饱满,“颓”显得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2、石、天补天的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石破天惊逗秋雨”,为什么不是“下”秋雨呢?连秋雨都逗引下来了,应该是不由自主,音乐太迷人。“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3、老鱼、瘦蛟: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音乐的力量真了不起!能化腐朽为神奇!4、寒兔:月宫中嫦娥的宠物。蹲伏在一旁,任凭露水斜飞滴在身上,把毛浸湿,也不肯离开。5、长安:唐代的都城长安呈正方形,四面每面三门,共十二门,所以称长安为十二门。长安为都城,繁华热闹,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如今清冷的箜篌曲一经传出,整个长安的百姓都沉默了,所以说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其实是长安的百姓沉浸在凄冷的乐曲声中。——音乐具有不可抗拒的感化力和渗透力6、紫皇:“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天帝和皇帝都听过天上和人间最美妙的音乐,如今,李凭的箜篌曲把她们打动了,可见非同凡响。7、江娥:就是湘夫人,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因为丈夫舜的去世,她伤心欲绝,泪水落在竹子上化为斑竹,听了李凭弹奏的箜篌,她又泪洒斑竹。8、素女: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善鼓瑟。素女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9、神妪:就是成夫人,身份——仙人;职业——箜篌顶尖极高手。做凡人的老师绰绰有余,可这儿却用一个“教”字,为什么不是“学‘呢?因为李凭的技艺太娴熟了,引仙人竞折腰,音乐太美了,那简直就是“此曲只应人间有,天上能得几回闻”,让神妪甘愿向李凭学习。10、吴质:吴刚,他因学仙有过,被罚在月宫中砍桂树,树创随砍随合。听了李凭的箜篌声,吴刚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倚着桂树静听,彻夜不眠。小结:南朝有一则著名的讲经传说: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的鲜花纷纷坠落。——天花乱坠。李凭弹奏箜篌就有这样美妙的效果,音乐所到之处,万物动容,天地震惊,众神哭泣——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品——技巧美思考:诗人运用什么样的写作技巧来表现箜篌乐曲的优美?侧面烘托: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了则多“听众”的反应,其最终目的是什么?★明确侧面描写的作用:写出音乐的美妙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想想我们学过的写音乐的诗文中运用侧面烘托的句子。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②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古人写美女也喜欢运用此手法:①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②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侧面描写调动了读者的想象,你想它有多美,便有多美,文章融入了读者的再创造、再加工,因此而具备了神韵。(当我们在写作时正面无路可走的时候,不妨转到侧面,换个角度,就柳暗花明了,这是智慧!)正面描摹:以声写声(比喻)、以形写声(通感)鉴赏“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上句分析:用昆山玉碎摹写音乐清脆悦耳,用凤凰叫摹写婉转动听。——以声写声(比喻)下句分析: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乐声的悲凉凄恻,以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悲惨,唤起视觉感受:露水一点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用“香兰笑”摹写乐曲活泼欢快,也唤起音乐的形象感:兰花绽放。——以声写声(比喻)以形写声(通感)(1)以声写声(比喻)想想课文中运用以声喻声手法的句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赤壁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以声写声的作用: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比喻,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音乐的特点,还写出了音乐的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有亲耳聆听之感。(2)以形写声(通感)(通感,又称移觉,即感官的贯通。是经过大脑中枢神经的沟通而产生的一种感官挪移现象。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提到“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如我们听到爱人的笑声就觉心中甜蜜。)想想课文中描摹音乐运用通感的句子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通感的作用: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小结:(1)无论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烘托,都是建立在诗人丰富的想象的基础上的。(2)通过这节课对《李凭箜篌引》的鉴赏,联系之前学过的《琵琶行》《赤壁赋》对音乐的描写,我们明白,古人写音乐,喜欢运用正面描摹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高考真题课堂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天津卷)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1)诗的第二联中“万壑松”表现了什么答:(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答:参考答案:(1)用大自然界万壑的松涛声比喻琴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琴声的雄浑、铿锵有力。(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侧面烘托了琴声的魅力和蜀僧濬高超的技艺。课外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2004年湖南卷)听邻家吹笙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第四句,参考答案:.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及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附板书:惊天地音侧面烘托以声写声(比喻)泣鬼神乐正面描摹以形写声(通感)《李凭箜篌引》学案资料:【作者简介】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优秀作品有《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等。名句有“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桃花乱落如红雨”等,为后世所传颂。

传说他每次出门,跟随的书僮身上总背一只锦囊,他边走边吟诗,每得佳句就写下来放进囊中,归来时再补足成篇。【吴刚的传说】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女娲补天】女娲补天的记录见于《淮南子》:在洪荒时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而大打出手,最后祝融打败了共工,水神共工因打输而羞愤的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哪知那不周山是撑天的柱子,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敛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从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晨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当天空出现彩虹的时候,就是我们伟大的女娲的补天神石的彩光。【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和龙一样为汉族的民族图腾。凤凰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常用来象征祥瑞。凤凰性格高洁,非晨露不饮,非嫩竹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栖。神话中说,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槃”。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和鸣,即雄雌声音相和,响亮和谐。二、高考真题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天津卷)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1)诗的第二联中“万壑松”表现了什么答:(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2004年湖南卷)听邻家吹笙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