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经院哲学所谓“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最初是在查理曼帝国的宫廷学校以及基督教的大修道院和主教管区的附属学校发展起来的基督教哲学。这些学校是研究神学和哲学的中心,学校的教师和学者被称为经院学者(经师),故他们的哲学就被称为经院哲学。经院哲学的三个阶段通常我们可以把经院哲学划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早期经院哲学仍然是奥古斯丁和新柏拉图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中期是经院哲学的繁荣时期,亚里士多德逐渐成为哲学的最大权威,晚期是被看作异端的唯名论盛行的时期,经院哲学式的理性主义从此一蹶不振。经院哲学的主要问题经院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共相和殊相、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问题。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使哲学家们分成了两大派别:一些哲学家主张普遍的共相是真正的实在,殊相或个别的东西不过是现象,而另一些哲学家则认为个别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存在,共相不过是概念、语词而已,并没有实际存在的意义。前者被称为“唯实论”(realism),后者被称为“唯名论”(nominalism)。第一节早期经院哲学从时间上说,经院哲学的第一位重要哲学家无疑是爱留根纳。他在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下,建立了欧洲中世纪第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11世纪,一些学者开始把辩证法引入神学的研究,从而引发了围绕辩证法问题的大争论。在争论中,安瑟尔谟在信仰支配理性的前提下,肯定了理性对神学的作用,从而确立了经院哲学的基本立场。而围绕共相问题的争论也在经院哲学内部形成了唯实论和唯名论这两大派别。唯实论坚持共相是真正的实在,是存在于事物之中或事物之先的精神实体,而唯名论则认为共相不过是名词或者概念,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正的实在。中世纪哲学之父:爱留根纳(一)理性与信仰爱留根纳第一个明确地提出信仰应当服从理性。爱留根纳的目的并不在于否定信仰,而在于使信仰具有理性,使信仰与理性取得一致。(二)论自然的区分自然乃是一般名称,指的是全体存在的与不存在的”,。爱留根纳区分了四种自然:(1)创造而非被创造的自然,它包括存在和不存在的一切的原因,指的就是上帝;(2)被创造又能创造的自然,它是众多的创造的原因,指的是存在于上帝之中的诸理念,其统一就是逻各斯;(3)被创造而不能创造的自然,它是由于在时间和空间中产生出来而被认识的,指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上帝理念的表现;(4)不创造又不被创造的自然,作为一切事物的终极目的,指的仍是上帝。这样,万物产生自上帝,又复归于上帝。上帝创造万物,无非是说上帝现存于万物之中,上帝是一切存在的本质。整个自然在上帝这里达到了统一。(三)存在与不存在第一种方式:理性以它为根据,要求一切可以清晰辨认的或超越感觉的,都可以隶属于存在的范围,而与此相反,那存在由于本性卓绝,不仅超于物质即感性之外,而且超于纯思维以及理性之外,却又表现为不存在。第二种方式:作为物质世界和每一区分的界限的每一个层次,连同它的紧接的较低层次,都可以通过令人惊奇的理解方式,视为存在和非存在。(三)存在与不存在-2第三种方式:凡是根据在时间和空间里产生出来被形成了的物质原因本身而被认识的,习惯上被称之为存在;反之,凡是仍然内含于自然深处,尚未成为被形成的物质,或者还不在时间和空间里,并且还没有由于某种机会成为可见的,习惯上被称之为不存在。第四种方式:只有凭纯思维认识的,才是真正的存在;相反,那些通过产生、通过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中的运动而延伸或收缩从而变化着、凝聚着或分解着的东西,只能说实际是不存在,(三)存在与不存在-3第五种方式: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人犯了罪,从而背弃了上帝,背弃了上帝赋予自己的形象,丧失了自己的存在,就成为不存在。但当人被引导恢复了先前的存在状态,就又恢复了存在。这也就意味着,符合自身理念的就是存在,不符合理念的就是不存在。(四)人的获救人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的,上帝在创造人的同时,把一切事物的观念也置放在人的心中。因此,人自身就是一个小世界。人由于犯罪而失去了自己的存在,成为不存在,但人也可以通过恢复先前的状态而重获存在。所谓天堂和地狱,都不是具体的地点,都只不过是人的心灵状态罢了。地狱是因犯罪而感到的痛苦,而天堂则是因德行而感到的幸福。由此出发,爱留根纳又重复了奥里根的观点:一切存在都是不死的,最终都将回归到创造者上帝那里,甚至魔鬼也可以得救,只不过时间上稍迟一些而已。第二节经院哲学的繁荣一、拉丁阿威洛依主义二、早期弗兰西斯教派:亚历山大和波纳文图拉三、多米尼克教派:阿尔伯特四、托马斯·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ThomasAquinas,1225-1274)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的阿奎诺地区,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位颇有势力的贵族。托马斯5岁时被父母送进附近的卡西诺山修道院接受教育,14岁进入那不勒斯大学,在此期间加入了多米尼克修会。1244年,他受修会派遣到巴黎大学深造,在那里拜阿尔伯特为师,不久又被阿尔伯特带到科隆继续学习。1252年,阿尔伯特推荐托马斯到巴黎大学任教,后被反对派排挤出校。1259年,托马斯奉命到教廷供职,在那里结识了精通希腊文的曼培克的威廉。威廉直接从希腊文译成拉丁文的大量亚里士多德著作使托马斯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他以后的学术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269年,托马斯重返巴黎大学,与激进的拉丁阿威洛依主义和保守的弗兰西斯教派展开激战。1274年,托马斯应教皇之召赴里昂参加宗教会议,不幸于中途因病故世。(一)哲学与神学哲学与神学既相互独立又彼此统一区别:认识目标或者认识对象不同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同联系:信仰所启示的真理和理性所探究的真理,实际上是同一个真理。哲学与神学只是认识真理的两种不同的途径,而真理只有一个,那就是上帝。“哲学是神学的婢女”。(二)存在、本质及其他存在是一个发生的过程,是一个现实的过程,是指在现实中有某个东西与某个概念或某种论断相对应。而本质则是我们对某个事物形成表象所必需的东西,是使某事物成为该事物的东西。上帝的存在与其本质是同一个东西。因为上帝的本质就在于他是万物的创造者。(三)上帝存在的证明1、第一推动者的证明2、第一作用因的证明3、必然存在者的证明4、从存在的等级出发的证明5、事物最高指挥者的证明(四)灵魂与认识灵魂是生物的生命原则,是生物的形式灵魂的五种基本形式:(1)营养能力,属于单纯的生命,例如植物;(2)感觉能力,属于较高的生命,例如动物;(3)追求能力,指的是动物本能的追求;(4)运动能力,指的是动物任意的空间运动;(5)理性能力,指的是仅仅为人所具有的思维和自由意欲的纯精神能力。灵魂与肉体的关系灵魂与肉体的关系是形式与质料的关系,二者的统一体就是人。灵魂共有两个作用,一是赋予肉体以形式,二是控制和推动肉体。但肉体的作用也不是纯消极的,作为质料,肉体是灵魂个体化的原则,它赋予灵魂以个性,为灵魂的活动提供器官和条件。只有灵魂与肉体的结合才形成人的生命,二者的分离则造成人的死亡。认识论反对柏拉图主义强调理性认识、排斥感性认识的传统,肯定了感性认识在整个认识过程中的地位知识必须起源于感觉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普遍的理性认识,而这种升华是由理智实现的共相与个别事物的关系首先,一方面以单个的和个体的事物为对象的感性认识是以普遍的事物为对象的理智认识的起源,另一方面认识又是从潜能到现实,从不完全到完全,从混乱不清到清楚明白,从“种”到“属差”的发展过程其次,共相是和普遍性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由于普遍性的概念来自理智的抽象,所以共相是在我们的已有知识之后获得的,因此共相在殊相之后;但另一方面,共相是潜存的东西,殊相是由于分有了潜存的共相而存在,所以共相又先于殊相。共相与个别事物的关系-2从认识论上看,殊相在先,共相在后;从本体论上看,共相在先,殊相在后。最后,从共相存在于个体中的性质本身来看,在发生先后和时间的次序上,不完善的、有潜能的、较普遍的东西在先,例如动物的出现先于人;但是,在完善和自然意向的次序上,完善的、较不普遍的东西在不完善的、较普遍的东西之先,例如人比动物在先,因为自然的意向决不止于动物,而在于产生人。从现实的发展史来说,共相在先,殊相在后;从目的论体系来说,殊相在先,共相在后(五)政治与伦理人天然是社会的和政治的动物。人拥有语言能力,它使人们互相之间能够交流思想内容,为共同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五)政治与伦理-2但是,人为了自己的生存,都只顾及自己的利益,而这种各不相同的私人利益与把社会团结在一起的公共利益是相互冲突的。为了避免社会的混乱和解体,社会必须拥有某种治理的原则和控制的力量。这样,就有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划分。托马斯指出,就像在人身上体力从属于感性和智力、感官服从智慧一样,在社会中,“才智杰出的人自然享有支配权,而智力较差但体力较强的人则看来是天使其当奴仆”。不过,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托马斯又返回到君权神授的观点。他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本身就是上帝的创造物。上帝在创造这种自然本性的同时,也为人类社会安排了君王,授予这些君王以统治尘世的权力。(五)政治与伦理-3统治者被授予统治权的目的不是让他们谋求私利,而是让他们谋求自己所治理的区域的公共幸福。据此,托马斯区分了正义的政体和非正义的政体,指出:“如果一个自由人的社会是在为公众谋幸福的统治者的治理之下,这种政治就是正义的,是适合于自由人的。相反地,如果那个社会的一切设施服从于统治者的私人利益而不是服从于公共福利,这就是政治上的倒行逆施,也就不再是正义的了”。(五)政治与伦理-4根据统治者是由许多人或者几个人或者一个人来担任,托马斯区分了三种好的政体,即民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君主政体,和三种坏的政体,即暴民政体、寡头政体和暴君政体。(五)政治与伦理-5人是一种有目的的动物,人的一切行动乃至整个人生都在追求着某种目的、幸福或者善。伦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人生的理想和目的,即如何追求至善,获得最高的幸福。(五)政治与伦理-6至善和最高的幸福决不在物质世界中,也就是说,不在于财富、名誉、地位、权威之中,因为这些东西纵然是对人们有益的,但只能部分地满足人们的愿望,只能是有限的善。至善和最高的幸福甚至也不在科学知识或者理论知识中,因为一方面,知识只能实现人格的一部分,满足人的某些愿望。另一方面,知识本身也是有限的。人的至善和最高幸福只能是精神上的满足,只能在于对无限的真善美的追求中。这种无限的真善美只存在于上帝之中。因此,人的至善和最高幸福就在于承认上帝、信仰上帝、认识上帝、分有上帝。(五)政治与伦理-7传统的“伦理德性”即柏拉图的四主德――智慧、正义、节制、勇敢――是四种最基本的德性,它们超越了其他一切德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但是,由于它们是基于人的自然本性的,必然具有某种局限性,不能指导人们追求存在的最终目的,即超出人们自己的存在的上帝。因此,在四种“伦理德性”之上,托马斯特别强调三种“神学德性”,即“信、望、爱”。在他看来,“神学德性”高于“伦理德性”。因为“神学德性”不仅也注重培养人的良好社会习性,而且通过信仰上帝、把希望寄托于上帝、爱上帝,可以使人升华到道德的最高境界,达到至善,获得最高的幸福。(五)政治与伦理-8托马斯的社会政治伦理学说完全是围绕着上帝和人以及社会的关系展开的。上帝是人以及社会的创造者、统治者,是人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追求的最终目的。遵从上帝的律法、信仰上帝、爱上帝,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第三节经院哲学的解体一、罗吉尔·培根(一)认识的四种障碍:“屈从于谬误甚多、毫无价值的权威;习惯的影响;流行的偏见;以及由于我们认识的骄妄虚夸而来的我们自己的潜在的无知”。(二)知识的三个来源:权威、理性和经验二、邓斯·司各脱(一)哲学与神学的关系司各脱反对用理性来思维上帝,他认为上帝不是形而上学的主题。他意识到了理性对信仰的威胁,因此认为放弃通过理性证明信仰的企图更为明智,力图限制认识为信仰保留地盘,但在客观上却为哲学摆脱神学束缚创造了条件。二、邓斯·司各脱-2(二)意志与理性意志是灵魂的本质,上帝的意志高于上帝的理性,上帝的活动全凭其意志决定,上帝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否则他就不是全能的了。上帝可以创造一个世界,也可以不创造一个世界,也可以创造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世界的善完全在于上帝的意愿,只要符合上帝的意愿,什么事情都可以成为好事。正因为如此,上帝的本质是不可认识的,最高的善也不在于认识上帝,而在于信仰上帝、爱上帝。二、邓斯·司各脱-3(三)物质与思维上帝是最高的本质,而质料(物质)是最低的本质。除了上帝之外,一切被创造的实体,包括精神实体,都是形式与质料的结合。因此,灵魂不是什么纯粹的形式,在灵魂中包含有作为基质的物质。在此基础上,司各脱进一步提出了“假如上帝是万能的,他能否赋予物质以思维的能力”这样的问题,引起了马克思的高度重视。二、邓斯·司各脱-4(四)个体性原则质料是普遍的基础,而形式则是事物的个体性原则。个体是完善的存在,是自然的目的,是直接的、独立的实在。因此,完善的知识不是一般的知识,而是个别的知识。知识起源于个别的感知,普遍的概念来自人类能动理智的抽象活动。三、威廉·奥卡姆(一)唯名论思想个体而且只有个体是真实的存在,共相在物之后,是存在于理智中的一般概念,是符号,现实中没有与这种符号相应的实在的对象。“奥卡姆剃刀”。现实中没有独立的联系,只有相互联系的事物,联系仅仅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也不存在一个单独的多,而只有多的事物。在相互联系的事物之外设定一个联系,在多的事物之外设定一个多,只能使科学毫无意义地复杂化。这是违背逻辑和一切科学的基本原理的。在此基础上,奥卡姆提出了他的著名论断:“能以较少者去完成的事情,若以较多者去做,便是徒劳”。后人把它概括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从这一原则出发,他认为像“实体形式”、“隐蔽的质”、“影象”之类都是多余的东西,都应当加以抛弃。哲学史上把奥卡姆这一思想形象地称之为“奥卡姆剃刀”。(二)哲学与神学哲学与神学在奥卡姆那里截然分离理性对于信仰问题不仅无能为力,而且有可能动摇神学信条,因而必须放弃证明不能证明的东西。神学的基础不是理性,而是信仰,而信仰应当向启示寻求支持,圣经就是启示的真理。圣经决不会有错误。和司各脱一样,奥卡姆从维护信仰的主观动机出发,却造成了削弱信仰的后果,这也许是他们所始料未及的。(三)教权与王权人间的、世俗的一切事务的权力属于国家,教会的权力在于宗教事务。一般地说,教会不应干涉世俗事务,国家也不应干预教会。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教皇的全权才可以表现出来。另一方面,若有充分根据,教皇就不仅应当受到宗教的审判,而且也应当受到世俗的审判。四、艾克哈特艾克哈特(MeisterEckhart,1260-1327)出生于德国图林根的一个骑士家庭,青年时期加入多米尼克修会,曾担任过该修会在萨克森等地的分会长,后在巴黎与科隆等地讲授神学。由于他的神秘主义异端思想,晚年曾受到教会的迫害。(一)论上帝上帝在一切之中,一切在上帝之中。一切都来自上帝,又都回归上帝。上帝无处不在,又不在任何地方。艾克哈特最终得出了世界和神同样永恒的结论。(二)论灵魂人拥有一个按照神的形象创造的灵魂。灵魂由三种力量构成的,即记忆、理性、意志。灵魂看作是一种多层次的存在。在这些层次中,有一个特别深邃的层次,它直接地与灵魂自己在神里面的原型、与灵魂的理想的存在相联系。(三)神人合一艾克哈特哲学的最高理想就是灵魂返回到自己的原型,返回到上帝,与上帝合一。为了从多样性退出,返回到统一性,灵魂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摆脱一切被创造的东西,返回自身,聚精会神,力图在自身中,在内心的最深处,达到自己的原型。艾克哈特称这一过程为“隐遁”。所谓隐遁,并不是世俗生活的隐遁,而是心灵的隐遁,是灵魂不为尘世的万千景象所引诱。艾克哈特关于神和灵魂的思辨无疑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德国哲学的思辨精神。他把灵魂与上帝的契合纯粹看作个人的事情,看作是内在世界的一个过程,也为即将到来的宗教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小结从教父哲学的兴起,到经院哲学的解体,基督教哲学走过了10多个世纪的历程。早期基督教贬斥理性,但为了建立神学体系、争取信徒又不得不利用哲学的词句、形式乃至内容。所以,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始终面临着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关系问题。小结-2尽管在基督教一统天下的形势下,仅仅给哲学留下了非常狭小的思维空间,但是哲学之为哲学归根结底要诉诸于理性,因而哲学就以扭曲的形式顽强地从事着它的工作。就哲学家们的初衷而言,他们的确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国际私人民间贸易协议样式
- 2024年期企业互保反担保协议样本
- 2024年企业劳动协议范本要点
- 2024广告影片拍摄场地使用协议
- DB11∕T 1570-2018 甜瓜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 2024年钢材供应协议钢筋条款详本
- 2024年适用场地租赁协议模板
- 不锈钢栏杆建设施工服务协议2024
- 2024年定制销售受托管理协议
- 2024年度特定物资委托采购合作协议
- 学科分析:中等职业教育“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学科分析
- 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吊装
- 消音器研究报告
- 高中冬季安全教育班会ppt
- 房地产:融创 -建筑行业第三方测评体系宣贯
- GBZ(卫生) 18-2013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则
- GB/T 29894-2013木材鉴别方法通则
- 某厂房主体结构验收汇报材料
- GB 30721-2014水(地)源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云南校长职级考试试题
- GA/T 1081-2020安全防范系统维护保养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