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邓山河堤路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生态园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邓山河堤路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生态园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邓山河堤路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生态园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邓山河堤路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生态园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邓山河堤路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园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邓山河堤路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一、概述1.1工程概况项目名称:生态园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邓山河堤路改造。道路全长1143.986m,道路宽度8m,工程按城市支路标准设计。本项目为连接二龙山生态园景区与外界的主要道路。本项目远期规划道路宽度为16m,双向2车道,设计速度20km/h。道路起点接S380,终点接沙岗现状村道,沿线与广河高速相交,两侧主要分布有农田、果地等。原道路已实施左半幅,并对本次实施范围内的路基进行填筑整平。本次设计的内容:(1)对现状右半幅已填筑路基进行清表、开挖路槽、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并加铺沥青;(2)对原道路下穿广河高速路段线位局部微调,避开广河高速桥墩,路基局部分离;(3)K0+480~K0+520路段临近邓山河河道,填筑路基后无法放坡,设置浆砌片石挡墙防护;(4)对沿线交通标志标线设施进行完善。二、设计编制的依据和规范2.1规范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30--201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5、《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6、《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7、《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5、其他规范6、我院收集的其他资料。2.2依据《增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增城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广州增城片区发展规划》;广州市、增城市城市路网发展规划;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省市的相关规范、标准、法则;我院收集的其他资料。三、技术标准技术指标表序号技术指标名称单位规范值采用值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城市支路2车道数2或12或13设计速度km/h20204停车视距m20205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70756设超高推荐半径m40-7设超高最小半径m20209最大纵坡%82.3610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1502500极限最小半径m100--11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1502800极限最小半径m100--12标准车道宽度m3.0,单车道3.5m5.0m14桥涵设计荷载等级城市B级15设计洪水频率1/2516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17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g0.1(地震基本烈度VI度)四、道路设计4.1道路平面道路平面线位置拟合现状已实施完成原道路工程中心线线位,对于半径小于70m的路段设置超高,超高过渡段通过缓和曲线段渐变,超高横坡为2%,本次路面宽度达5m,可不考虑加宽设计。道路平面线形指标满足设计车速20km/h的要求,全线主线为A线,全长1143.986m,因原道路实施道路中线与广河高速桥墩冲突,考虑局部路段改线绕开桥墩,设置B线线路,线路全长为165.726m。4.2道路纵断面本次设计新建右幅道路设计标高拟合现状已实施道路原道路路面设计标高,考虑左右幅道路标高平顺相接,最小纵坡需大于0.3%,纵坡坡长满足设计速度标准要求。,4.3道路横断面本次设计原则上按规划横断面设计。本次新建右幅道路标准横断面图:1.5m(边沟及护坡道)+1.5m(土路肩)+5m(机动车道)=8m全幅横断面布置如下:1.5m(边沟及护坡道)+1.5m(土路肩)+5m(机动车道)+5m(机动车道)+1.5m(土路肩)+1.5m(边沟及护坡道)=16m。5、路基设计为了防止路基沉陷和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保证路基稳定性,必须对路基的压实度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如下:路基填料宜选用有一定级配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特别是路床部分;粘性土等细粒土次之,当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时,应掺入石灰等固化材料处理后使用;粉性土和耕植土、淤泥等不能用于填筑路基。路基填料的强度和粒经要求应满足规范要求。土质路基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填筑路堤时应采用分层填筑逐层辗压,其分层最大厚度应与压实机具功能相适应。填方路堤路床顶面以下80厘米以内,压实度要求达到95%以上,路床顶面以下80厘米以上,压实度要求达到93%以上;零填及路堑路床压实度要求95%以上。路基压实标准及压实度要求详见下表:路基压实标准要求表填挖类型深度范围(cm)机动车道压实度(%)人行及非机动车道压实度(%)填方80~150≥93≥93>150≥90≥90挖方0~30≥94≥9330~80≥94≥935.1一般路基设计本次一般路段主要为低填浅挖路段,现状路基整平面原道路已先行填筑完成,但根据现场调查,路基顶面杂草丛生,部分路段堆积有垃圾弃土,需进行清除,本次设计清表厚度按50cm计。对现状整平的路基进行清表后,开挖路槽。部分填方路段可利用现状路基翻挖土方,重新回填压实。5.2路基边坡防护本次路基填筑高度均在6m以下,可直接采用植草边坡防护,填方边坡采用1:1.5坡率放坡,挖方边坡采用1:1。考虑路面排水不对边坡或河道岸坡冲刷,在路基外侧边缘设置60*60cm浆砌片石排水边沟,浆砌片石砌筑厚度为30cm。5.3挡土墙设计本项目K0+580-K0+620路段靠近现状邓山河河道,路基填土高度较高,无法直接放坡。该路段本次设计采用俯斜式挡土墙,采用C25片石混凝土砌筑。根据路面设计标高及现状地面标高,墙高为3.55m-4.06m,挡墙基底埋深在现状地面以下至少1m。考虑挡墙基底位于河道内,开挖基坑后需先对基底进行压实处理后,设置10cm混凝土垫层,再进行钢筋砼扩大基础与墙身的砌筑。墙后必须对现状填土反开挖后换填透水性较好的中粗砂分层填筑,高于河道常水位以上30cm需设置泄水孔,间距2m。挡墙每隔10m设置一道沉降缝隙,并采用沥青麻絮与轻质木板填塞。挡墙墙顶设置30cm后混凝土压顶,预留防护栏杆焊接钢板,挡墙路段必须设置钢护拦,确保行人安全。六、路面结构6.1车行道路面结构上面层:4cm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下面层:5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新建25cmC40水泥混凝土路面新建15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新建15cm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路面结构总厚度为64cm6.2路缘石设计沿线设置路缘石,路缘石采用花岗岩材质。七、道路面层材料参数要求7.1路面结构层材料设计计算参数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层材料及设计计算参数见下表:结构层材料规格适用层位抗压模量(MPa)(20℃)劈裂强度(MP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上面层14001.65中粒式改性沥青砼AC-20C中面层12001.07.2沥青面层对原材料的技术要求1、沥青沥青面层用基质沥青采用70号道路石油沥青,沥青应满足下表要求。指标单位等级沥青标号试验方法70号针入度(25℃,5s,100g)0.1mm60~80T0604适用的气候分区1-4附录A针入度指数PIA-1.5~+1.0T0604软化点(R&B)不小于℃A46T060660℃动力粘度不小于Pa.sA180T062010℃延度[2]不小于cmA15T060515℃延度不小于cmA、B100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A2.2T0615闪点不小于℃26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T0607密度(15℃)g/cm3实测记录T0603TFOT(或RTFOT)后T0610或T0609质量变化不大于%0.8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A61T0604残留延度(10℃)不小于cmA6T06052、改性剂改性剂采用SBS类I-D型,具体要求见下表。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指标单位SBS类(=1\*ROMANI类)试验方法=1\*ROMANI-D针入度25℃,100g,5sdmm40-60T0604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0T0604延度5℃,5cm/min不小于cm20T0605软化点TR&B不小于℃60T0606运动粘度[1]135℃,不大于Pas3T0625T0619闪点不小于℃23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T0607弹性恢复25℃不小于%75T0662粘韧性不小于N·m-T0624韧性不小于N·m-T0624贮存稳定性[2]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2.5T06613、粗集料粗集料必须使用坚韧、粗糙、有棱角的优质石料,必须严格限制集料的扁平颗粒含量;粗集料采用优质玄武岩轧制的碎石,各沥青结构层用粗集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要求。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表面层中、下面层石料压碎值,不大于%3030T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3535T0317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452.45T0304吸水率,不大于%3.03.0T0304坚固性,不小于%--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20--20--T0312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1T0310软石含量,不大于%55T0320粗集料磨光值PSV,不小于BPN--T0321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级44T0616/T0663具有一定数量破碎面颗粒的含量,不小于%一个面:100两个面:90一个面:70两个面:50T03464、细集料沥青面层用细集料应满足下表要求。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45T0328坚固性(>0.3mm部分),不大于%-T0340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5T0333砂当量,不小于%50T0334亚甲蓝值,不大于g/kg-T0346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T03455、矿粉沥青面层用矿粉应满足下表要求。指标单位质量要求试验方法表观密度,不小于t/m32.45T0352含水量,不大于%1.0T0103烘干法粒度范围<0.6mm<0.15mm<0.075mm%%%10090~10070~100T0351外观--亲水系数-<1T0353塑性指数%<4T035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T03556、沥青面层混合技术要求=1\*GB3①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如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试验指标单位四级公路夏炎热区(1-1、1-2、1-3、1-4区)中等交通击实次数(双面)次50试件尺寸mmφ101.6mm×63.5mm空隙率VV深约90mm以内%3~6深约90mm以下%3~6稳定度MS不小于kN5流值FLmm2~4.5矿料间隙率VMA(%)设计空隙率(%)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mm)的最小VMA及VFA技术要求(%)26.519不小于2101131112412135131461415沥青饱和度VFA(%)70~8570~85=2\*GB3②车辙试验要求沥青混合料必须满足以下要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气候条件与技术指标相应于下列气候分区所要求的动稳定度(次/mm)试验方法七月平均最高气温(℃)及气候分区>301.夏炎热区1-11-21-31-4普通沥青混合料不小于8001000T0719改性沥青混合料不小于24002800=3\*GB3③水稳定性要求沥青混合料必须满足以下要求: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检验技术要求气候条件与技术指标相应于下列气候分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年降雨量(mm)及气候分区>1000500~10001.潮湿区2.湿润区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不小于普通沥青混合料80T0709改性沥青混合料80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不小于普通沥青混合料75T0729改性沥青混合料80=4\*GB3④渗水试验要求沥青混合料必须满足以下要求:级配类型渗水系数要求(ml/min)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不大于1207、集料级配范围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必须满足规范要求的级配。沥青级配表见下: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中粒式AC-2010090-10078-9262-8050-7226-5616-4412-338-245-174-133-7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SMA-1310090~10050~7520~3415~2614~2412~2010~169~158~128、沥青路面表面层抗滑性能沥青面层抗滑技术指标年平均降雨量(mm)交工检测指标值横向力系数FC60构造深度TD(mm)>1000≥54≥0.559、基层集料级配要求本工程基层采用骨架密实型混合料,底基层采用悬浮密实型混合料。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类基层集料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悬浮密实型水泥稳定类底基层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7.5mm。集料级配范围应符合下表要求: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类集料级配层位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19.01613.29.54.752.36基层10087-7385-6575-5866-4750-3036-191.180.60.30.150.07526-1219-814-510-37-2悬浮密实型水泥稳定类集料级配层位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534.750.60.075底基层10050-10017-1000-5010、基层检测要求基层、底基层均为水泥稳定类集料,材料的压实度、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符合中交通集料所规定范围的要求,且不超过高限。混合料时间成型宜采用振动成型方法。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基层可参照轻交通标准执行。水泥稳定类材料的压实度及7d无侧限抗压强度层位轻交通(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压实度(%)抗压强度(MPa)基层≥973.0底基层≥952.011、粘层、透层、封层材料参数沥青各面层间应喷洒粘层油,粘层油采用喷洒型阳离子乳化沥青PC-3,用量为0.5L/m2,柔性路面结构沥青路面与基层之间必须喷洒透层沥青,透层沥青采用中凝液体石油沥青AL(M)-1,用量为1.0L/m2。并在面层基层之间设置一层1cm厚ES-3型稀浆下封层。道路用乳化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项目种类PC-2PA-2PC-3PA-3筛上剩余量不大于(%)0.3电荷阳离子带正电(+)阴离子带负电(-)破乳速度试验慢裂快裂粘度沥青标准粘度计C25.3(S)8-20恩格拉度E251-6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50蒸发残留物性质针入度(100g,25℃,5s)(0.1mm)80-30080-160残留延度比(25℃)不小于(%)80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7.5储存稳定性8d不大于(%)51d不大于(%)1与矿料的粘附性,裹复面积不小于2/3低温储存稳定性(-5℃)无粗颗粒或结块用途透层油用粘层油用道路用液体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快凝中凝慢凝AL(R)-1AL(R)-2AL(M)-1AL(M)-2AL(S)-1AL(S)-2粘度(S)C25.5C60.5<205-15<205-15<205-15蒸馏体积(%)225℃前>20>15<10<7315℃前>35>30<35<25360℃前>45>35<50<35<40<35蒸馏残留物针入度(100g,25℃,5s)(0.1mm)60-20060-200100-300100-300延度(25℃)5cm/min(cm)>60>60>60>60漂浮度(50℃)(s)<20闪点(TOC法)(℃)>30>65>70含水量不大于(%)0.20.20.2用途粘层油用粘层或透层油用透层油用稀浆封层矿料级配封层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适宜厚度9.54.752.361.180.60.30.150.075ES-1型-10090-10060-9040-6525-4215-3010-202.5-3mmES-2型10095-10065-9045-7030-5018-3010-215-154-7mmES-3型10070-9045-7028-5019-3412-2517-185-158-10mm稀浆封层混合料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指标试验方法可拌合时间s>120手工拌合稠度cm2-3T0751粘聚力试验30min(初凝时间)60min(开放交通时间)N·mN·m≥1.2≥2.0T0754负荷轮碾压试验(LWT),粘附砂量g/m2<450T0755湿轮磨耗试验的磨耗值(WTAT)浸水1hg/m2<800T0752气温低于10℃或路面潮湿时,不得浇洒粘层沥青,粘层洒布后应紧接铺筑沥青面层,但乳化沥青应待破乳、水分蒸发完后方可铺筑。浇洒粘层后严禁沥青混合料车外其他车辆、行人通过。另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也应浇洒粘层:(1)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铺筑上层前,其下层的沥青已被污染。(2)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路缘石、雨水进水口、检查井等的侧面。八、道路刚性基层材料参数要求(1)水泥选用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路面水泥28天龄期抗压强度不小于42.5MPa,抗弯拉强度不小于4.5MPa.其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路用品质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表3.1.2的规定。(2)粗集料粗集料碎石(砂砾)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最大公称粒径不应超过31.5mm。粗集料碎石(砂砾)技术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表3.3.1中不低于Ⅱ级的规定;粗集料级配应分别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表3.3.2的规定。(3)细集料细集料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细度模数应在2.0~3.5之间。细集料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表3.4.1中不低于Ⅱ级的规定。细集料级配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表3.4.2的规定。(4)水清洗集料、拌和混凝土及养生所用水PH值不得小于4,含盐量不得超过5mg/cm3,硫酸盐含量(按SO42-计)小于2.7mg/cm3,不得含有油污、泥和其它有害杂物。(5)外加剂所使用的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引气剂、阻锈剂、早强剂、缓凝剂等)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表3.6.1的规定。(6)钢筋所用钢筋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的技术要求,并应顺直,不得有裂纹、断伤、刻痕、表面油污和锈蚀。(7)接缝材料胀缝板采用塑胶、橡胶泡沫板或沥青纤维板,填缝材料应优先使用树脂类、橡胶类或改性沥青类填缝材料。其技术要求应分别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表3.9.1、3.9.2的规定。(8)其他材料传力杆套(管)帽、沥青及塑料膜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第3.10.2条要求。混凝土路面养护的养生剂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表3.10.3的要求。(9)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在兼顾经济性的同时应满足下列三项技术要求:1)弯拉强度标准值不低于各路面结构的设计标准。2)坍落度、振动粘度系数和最大单位用水量等工作性能指标,以及混凝土含气量、最大水灰比和最小单位水泥用量等耐久性指标,应根据摊铺机具种类分别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中有关要求。九、交通标志标线9.1交通标线设计车道边缘线:设在机动车道边缘,为宽15cm的白色实线。禁止跨越对向车道分界线:黄色实线,线宽15cm,两标线间隔10cm~30cm。导向车道线:设在同向行车道之间为宽15cm的白色实线。人行横道线:设在平交口的相应位置,为白色实线,线宽40cm,线距为60cm,线长为3m。导向箭头:用于交叉道口的导向车道内及渠化交通的引导,颜色为白色,箭头长度为6m。停止线:设于交叉路口,为白色实线,线宽40cm,距人行横道2m。9.2交通标志设计道路沿线所设置的交通标志主要有:指示标志牌,让行标志牌,限速标志牌等。并在路基分叉路段设置消能防撞桶。9.3交通标志标线等设施的材料及施工注意事项1.使用的标线涂料应耐久耐磨耗、耐腐蚀、抗滑,与路面粘结力强、干燥快。标线应具备良好的视认性,宽度一致,间隔相等,边缘整齐。2.标线厚1.8±0.2mm,用量一般为4kg/m2,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