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预测06民族融合与文化认同、国家认同█一、【主干知识】█1.先秦:华夏族与各族走向交融。春秋时期,各族在文化上不断发生交流乃至走向交融,华夏认同观念出现;进入战国之后,民族交融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族,出现了“四海之内若一家”“天下定于一”的共同心理。2.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秦汉统治者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宣扬大一统思想、加强交通建设等,为华夏族演变成汉族提供了物质、政治与思想条件。秦发动对匈奴和越族的战争,修筑长城和灵渠。西汉初年与匈奴和亲。汉武帝对匈奴用兵以解决匈奴问题。3.魏晋南北朝:民族杂居与民族交融,民族融合加强:北方“五胡”内迁、孝文帝改革;南方南方经济发展及中原人南迁,民族大融合趋势出现。4.隋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通过和亲、册封、会盟等和平方式与边疆少数民族交往。各民族文化、风俗相互影响,胡乐、胡舞、胡服、胡食等在汉人中流行,各民族通婚,地域文化认同形成。5.两宋: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进一步交融。有战有和,北方民族政权在开拓边疆、推动民族交融、民族文化发展、活跃中外经济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少数民族封建化,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6.元明清国家统一:国家治理加强,巩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元朝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元朝的行省制度对边疆的控制加强。明朝仍用羁縻政策,在东北、西北设置羁縻所;在北部修长城、设集镇、开展贸易;对西藏多封众建以分其势;对西南地区推行土司制度。清朝奠定了中国的国家版图,民族整体凝聚力增强。7.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观念形成与发展(1)19世纪40-50年代:传统“天下观”开始动摇;林则徐具有了朴素的民族意识和近代国家主权观念,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2)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主导的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走上近代化的实践(3)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提出在中国建立一个近代化民族国家,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并形成了“国家”取代“天下”“民族国家”替代“封建王朝”的近代民族国家观(4)20世纪初:孙中山不但提出了三民主义,还将三民主义发展为一个把民族解放、国民革命和社会改造合为一体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完整提出了建设民族国家、国民国家和社会国家的思想,因辛亥革命而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是拥有独立主权民族国家的雏形,开启了近代以来建设中国民族国家的进程(5)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及其国家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经过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民族国家最终实现了独立自主█二、拓展●核心要点█1、民族融合与文化认同、国家认同的关系(1)文化认同作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基础的价值取向,为中国数千年来的政治统一奠定了坚实的信念和基础。文化认同具有标识民族特性,塑造认同心理、规范社会行为,培育统一意识、凝聚民族精神,强化统一意识等功能。(2)中国古代的国家认同,主要的不是民族认同或宗教认同,而是一种文化认同。人们固守一种以文化差异为区分的国家观念,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面貌,使之成为中国的象征;这种文化的获得,或者是向这种文化的靠拢,则成为是否获得华夏族资格(即中国资格)的主要判断依据。(3)在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关系上,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强化国家认同的维度上,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必须把国家认同放在高于民族认同的地位,这就是说,民族的认同不能超越或凌驾于国家认同之上,国家的文化认同必须大于民族的文化认同。2、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3、民族交融意义(1)有利于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统一,有利于少数民族的进步。(2)有利于发展封建国家的经济,特别是少数民族经济。(3)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科技文化发展创造了条件。(4)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各民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三、经典命题█1、命题点:西周的分封制与文化交流(2021·广东·高考真题)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 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 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2、命题点:分封制影响与西周的版图(2020·海南·统考高考真题)西周初,为了在各地部署监察力量,由王族带领归顺的外族进驻各地,与土著长期混居。此举A.加强了对新拓版图的控制 B.改变了早期宗法制的核心C.实现了从诸侯争霸到皇权的统一 D.延续了选举部落贤人为王的传统3、命题点: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2022·湖北·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文献记述出处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贾谊《过秦论》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后汉书·班固传》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 B.家国同构模式改变C.“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 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4、命题点:民族、文化交流(2020·天津·高考真题)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 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 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5、命题点:华夏族的发展,华夏认同(2022·辽宁·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下图是学者绘制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分级图。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紧扣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逻辑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四、考题预测█一、单选题1.(2023·山东临沂·统考一模)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形成的以“国”为中心的地域组织逐渐取代传统的氏族群体,“邦”“国”“邦族”“国族”等地域组织概念已没有明确的界限。这表明(
)A.宗法观念瓦解 B.国家制度成熟C.礼乐文化鼎盛 D.族群融合加强2.(2023·辽宁·校联考一模)《史记》为少数民族立传,记载了环绕华夏的四邻各少数民族如匈奴、百越、西南夷等的历史。这些少数民族列传与其它列传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不存在主次之分。这种民族史撰述体例(
)A.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B.反映了华尊夷卑的思想C.蕴含了民族共同体意识 D.说明了民族交流的悠久3.(2023·福建福州·统考二模)公元前135年,番阳令唐蒙通使夜郎,在蜀地征发大量士卒并诛杀一些部落首领、汉武帝命蜀人司马相如还乡,晓谕蜀民:“(唐蒙)惊惧子弟,忧患长老”非其本意。这说明汉武帝(
)A.大力整顿地方吏治 B.实行因俗而治政策C.谨慎处理边地问题 D.扫除改土归流障碍项。4.(2023·福建莆田·统考二模)南北朝时期,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各个政权都自认为是“中国”。前秦皇帝苻坚提到氐羌部落时说:“彼种落杂居,不相统一,不能为中国大患。”这说明了,当时(
)A.民族关系日渐平等 B.儒学主流地位动摇C.华夏认同观念加强 D.北方政局相对稳定5.(2023·河北·统考模拟预测)《晋书·武帝纪》记载,咸宁三年(277)至太熙元年(290),西北地区众多少数民族首领向晋归降、献贡,晋皆封官加爵。图1和图2为近代出土的“晋归义羌王”金印及其印文,该金印为晋代中央政府授予羌族首领的官印。这表明(
)A.考古发现拓宽人们认知视野 B.魏晋时期民族关系较为融洽C.出土文物和文字史料相印证 D.华夏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6.(2023·河北·统考二模)南北朝时期,北方很多的少数民族首领崇尚儒学、提倡文教,系统地接受了汉文化教育,精通经、史以及诸子之学,有着较高的汉文化水平。同时,北方游牧民族的彪悍民风也融人进了汉儒文雅之中,中原文化注人游牧民族的新鲜血液。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
)A.华夏民族共同体意识出现 B.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形成C.民族交融促进文化的发展 D.北方各族完成封建化进程7.(2023·福建·统考一模)北魏时期,许多皇后来自匈奴、汉、柔然、羌等民族,民间的族际通婚也很常见,平城、洛阳是族际通婚的中心。这些现象可说明当时(
)A.南北差距逐渐缩小 B.民族交往途径单一C.民族矛盾有所缓和 D.婚姻观念平等开放8.(2023·广东广州·统考一模)近年在西安市长安区出土了唐代将军史善应墓。其墓志载:“(史善应)曾祖缬杰娑那可汗,祖乙史波罗可汗,父褥檀特勤,隋开皇中因使入朝,值本国丧乱,遂留不返。隋文帝授上柱国,封康国公,君(史善应)即第四子也”。材料可说明隋唐时期(
)A.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B.门第观念影响广泛C.族际流动与文化的整合 D.羁縻政策效果明显9.(2023·河北唐山·统考一模)我国古代习惯把从西域传入中原之物冠以“胡”称。据《资治通鉴》记载,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至成阳集贤宫,饥饿困顿之际,杨国忠买胡饼献上。此外,在唐代街市上销售胡饼的店铺随处可见。这反映出(
)A.文化交流影响社会生活 B.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C.先进文明强大的吸引力 D.胡汉差异的逐渐消失10.(2023·河南郑州·统考一模)唐朝时,在西域、东北、岭南、漠北等地共设置羁縻府州近千个,羁縻府州的都督和刺史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世袭充任,中央政府在这些地区“顺其土俗”,不收赋税,接受以政治象征意义为主的土贡。当时这些措施(
)A.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 B.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C.完善了中央行政体制 D.削弱了边疆地区政治地位11.(2023·吉林·统考二模)元朝曾一度不行科举,1315年第一次开科取士,以后三年一次。初,汉人、南人考试内容较蒙古人、色目人难度大。后来此种现象逐渐改变,其中在1333年,在所取进士百人中,近六成的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七成娶汉人为妻。这说明(
)A.元朝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B.政府放弃民族歧视政策C.科举成为主要选官途径 D.民族矛盾得到极大缓和12.(2023·福建厦门·统考二模)忽必烈即位后.定国号大元、年号中统,并为辽、宋、金修史,“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这表明元朝(
)A.开创了少数民族修史的先例 B.形成了开放平等的民族观念C.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D.强化了“大一统”的政治理念13.(2023·山东菏泽·统考一模)下表是从北魏到金朝对“中国”概念认知的变化。这反映出(
)北魏推出“脱夷统华”理论。后唐、后晋、后汉沙陀人以“政治正统”观念进行正统建构。契丹人提出“北极之下为中国”“大辽中国”的说法。金朝宣称“我本中国”。A.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B.古代大一统思想的发展演进C.民族交融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D.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的扩大14.(2023·贵州毕节·统考一模)元朝统一全国后,统治者通过修缮和新建孔庙、加封孔子、增加配享者人数等方式来提升先圣孔子的地位;并大力发展庙学,将祠祀先圣与教学相结合。上述措施客观上(
)A.构建了统治所需的官方哲学 B.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观C.昭示了新王朝建立的合法性 D.促进了文化传承与民族交融15.(2022·海南·统考模拟预测)下图是敦煌莫高窟石刻,它是佛教人士驱魔消灾的宗教崇拜行为的见证。图中刻有“六字真言”两行,每行一种文字,计有梵、藏、汉、西夏、八思巴蒙古、回鹘六种文字。该石刻可用于研究元代(
)A.民族交融的趋势 B.对西域管辖因俗而治C.严格的四等人制 D.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16.(2022·山东烟台·统考三模)下图为我国古代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中原内地关系的三种模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模式一下民族关系一直紧张,战争频繁 B.模式二下少数民族加速汉化,国家统一C.模式二下少数民族内迁,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模式三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7.(2023·海南·统考模拟预测)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建筑是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山庄正门“丽正门”用满、蒙古、汉、藏、维吾尔五种文字镌刻,外八庙的碑文多用满、蒙古、汉、藏四种文字书写。据此可知,这些历史文化遗存(
)A.推动了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 B.体现了清政府对边疆地区控制松散C.反映出清代民族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D.见证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18.(2023·广东湛江·统考一模)雍正曾说道:“盖天下之人,有不必强同者。五方风气不齐,习尚因之有异,如满洲长于骑射,汉人长于文章,西北之人果决有余,东南之人颖慧较胜,非惟不必强同,实可以相济为理者也。至若言语嗜好,服食起居,从俗从宜,各得其适。”由此可见,清朝(
)A.实现了边疆内地一体化治理 B.秉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C.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间交融 D.开创了边疆地区管理新模式19.(2023·江苏·统考一模)中国人的“边疆”概念原来泛指“蛮荒之地”。近代以来,“边疆”的语境发生了质的变化,转换成了另一种价值预设,即指的是有明确边界的、在国家领土之内的边疆。“边疆”概念的变化折射出(
)A.中国疆域范围的扩大 B.近代外交理念的成熟C.边疆民族政策的调整 D.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20.(2023·全国·模拟预测)1900年,梁启超写下著名的《少年中国说》,自此以后,“少年中国”一词便迅速流行开来。但总的来说,“少年中国”的符号意义,五四运动以前,以“国家”为中心,五四运动之后,开始转移到以“少年”为中心。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危机暂时得到缓解 B.青年的进步性受到社会认可C.进化论思想进一步传播 D.时代转换推动国家改造进程二、材料分析题21.(2023·河北·统考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提出“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胶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岂独百姓不欲而必顺其情,但夷狄不欲,亦能从其意耳。”唐玄宗在《命备吐蕃制》中说“朕以虚薄,君临寓县,……无隔于夷夏,柔服四裔”,又说“怀远以德,……中外无隔,夷夏混齐,托声教于珠方,跻含灵于仁寿。”在《安置降蕃诏》中说“开怀纳戎,张袖延狄”。唐代在边疆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州,根据不同地区具体情况,针对性推行政令、法令。边疆民族除可保留本部族风俗习惯之外,有的甚至允许内部保留着政权组织形式及其原有官职等级序列。——摘编自《资治通鉴》等材料二
19世纪末,梁启超较早地提出了“中国民族”“中华民族”的概念,指出“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康有为不赞成把满族说成夷狄,且对清胡开拓疆土、巩固边疆的贡献做了肯定,认为“自满、汉及篆、回、藏既同隶一国,并同当为中华人,不得殊异,其满人并赐汉姓,俾合同而化,永泯猜嫌,则团合大群以强中国,莫善于此。”五四运动后,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关于民族主义,他指出:“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华民族”的自觉意识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称谓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认同,对民族问题的探讨由此更加受到重视。——摘编自周励恒《近代以来民族观是怎样形成的》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着力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围,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泛开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摘自陈立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加强五方面工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民族观的突出特点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观不同于唐代之处并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你对党中央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22.(2023·新疆乌鲁木齐·统考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隋唐时期在东北地区设立羁縻府州,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行政基础。唐玄宗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金末于各地设行省,开我国省制的先河,为后来元朝在全国普遍设立行省创造了条件。元朝时,辽阳行省的设置标志着“天下一家”治边思想在东北地区的确立。《元史·地理志》总结道:“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摘编自刘信君《中国古代治理东北边疆思想研究》等材料二
东北地区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受到清政府的严密控制。清初,出于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考虑,清廷鼓励民人开垦东北,使东北出现短暂的移民高潮。乾隆五年(1740年),清廷以“东北为满洲根本,移民甚多影响旗人生计”为由,颁布八条封禁措施,禁止民人进入奉天。但封禁政策并没有能够阻挡关内民人“闯关东”的热潮。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利用地域上的优势,加紧对中国东北的掠夺和侵占。为了应对日益加深的危机,清廷开始放宽对东北移民的限制,推行移民实边策略,使大量移民涌入东北。同光时期,东北出现了民治机构建置的高潮。——摘编自梁磊《清中叶以降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隋唐至元朝对东北地区管辖的具体措施,并据此归纳其趋向。(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中叶以来东北移民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23.(2023·贵州·统考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唐时期因“关中三面距险……雍州山原皆从西北来,西北最多,羌虏据之”,“边陲之戍,用保封疆”,故而西北边疆历来是国家治理的重心。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唐代以各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以西北边疆地区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完善了边疆治理体系;为解决戍边部队的军资粮秣,“凡边防镇守,转运不给,则设屯田,以益军储”。虽然汉唐时期对边疆“其地不可耕而食,其民不可臣而畜”看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汲取边疆资源以补国用的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阳师范大学《健康教育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信阳师范大学《电磁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搭建互助学习的平台的学习社团安排计划
- 《机械零件加工》课件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 新余学院《商务英语阅读》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01月11192高层建筑施工期末试题答案
- 西北大学《决策心理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9.3溶质的质量分数(第1课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 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1)-江西省(原卷版)
- 八年级历史期末模拟卷02(考试版)【测试范围:八上全册】(统编版)
- 肌肉能量技术(原创)
- GB/T 8564-2023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
- 上海市上海中学东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共9篇)
- 委托印刷加工证明书1
- 小学全科目单元测试成绩汇总统计表
-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
-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及易错题
-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隐患识别图集(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工程部分)
- 社区法律知识讲座
- 园地考点词句段应用 小练笔(素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