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社会第二讲_第1页
法律与社会第二讲_第2页
法律与社会第二讲_第3页
法律与社会第二讲_第4页
法律与社会第二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与社会第二讲第1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社会失范概述

1、何谓社会失范

“社会失范”,是一个社会学术语,指现代化过程中,因传统价值和传统社会规范遭到削弱、破坏、乃至瓦解,所导致的社会成员心理上的无序状态。或是指由于社会规范缺乏完整、明确和自治的特征而导致社会的不正常状况或曰社会病态。

第2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在失范的社会中,曾有的统一信仰遭到怀疑和抛弃,而个人又尚未确立自身的信仰体系,所以社会成员会感到失落,缺乏目的性和方向感。这种心理上的挫折感会产生一系列后果,比如犯罪和自杀,因而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第3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具体而言,对社会失范概念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理解:微观层面的失范主要指人们不认同规范、不遵守规范、破坏规范的行为。它与越轨行为是同义语,指社会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现行社会规范的行为。宏观层面的失范则是指规范本身的紊乱、不确定,它表达一种“社会规范缺乏、含混或者社会规范变化多端,以致不能为社会成员提供指导的社会情景”。第4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关于越轨如前所述,越轨指的是社会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现行社会规范并因此受到许多人否定评价的行为。越轨的主要类型有六种:不适当行为;异常行为;自毁行为;不道德行为;反社会行为;犯罪行为。犯罪行为是越轨的最高级形式。第5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越轨的负功能越轨的存在能毁掉他人遵从规范的信心;越轨能毁坏人们预期的制度安排;越轨会伤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长期的、广泛的越轨则会导致社会功能的失调。

越轨还可区分为原初性越轨和习惯性越轨。第6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2、社会失范的具体内容(1)“失范”(anomie)是由法国社会学家E·涂尔干最早提出的,其字面上的意思是“缺少规范”,但涂尔干所指的主要是一种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少规范、制度化程度差而丧失整合的混乱无序的社会状态。他认为失范是病态的,是外在的和约束性的道德控制的离散。

第7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默顿进一步发展了失范理论,他把失范看成是“规范的缺席”,即人们对现存的社会规范缺乏广泛的认同,从而使社会规范丧失了控制人们行为的权威和效力。他认为,社会失范是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的不平衡。第8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3)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现状,可以把社会失范分为:秩序性失范、道德失范、政治失范以及经济失范。社会失范可以表现为许多情景,如社会秩序的破坏、越轨、自杀,犯罪现象的增多,社会生活中道德的败坏、腐败的盛行等等。第9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3、社会失范的原因社会失范的可能原因有三种:一是严重削弱的集体意识,令人们看不到自身在社会中的位置和意义;二是强制的社会分工带来不平等,缺乏公正的分工丧失了合法性,令人们丧失信心;三是需求不足带来效率低下,社会的功能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连锁反应,引起失范。第10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相关案例简介:2010年,短短1个多月时间内,国内连续发生五起校园砍杀事件:5月12日,陕西省南郑县男子砍死7名孩子,20余名孩子受伤;4月29日,泰兴男子幼儿园内砍伤32人;4月28日,雷州男子砍伤16师生;4月12日,合浦男子砍死8岁小学生;3月23日,南平郑民生砍死8名小学生,5名受伤。第11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2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福建南平实验小学凶杀案

时间:昨晨7时20分

地点:南平实验小学

凶手身份:从社区诊所辞职的医生。

作案手段:连续砍杀多名学生,作案时间只有几十秒。

伤亡情况:8死5伤。

最惨一幕:一名在现场的母亲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在瞬间死在面前。

第13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个案:周克华抢劫杀人案案情简介:2004年以来,周克华在江苏、湖南、重庆等地多次作案,杀死杀伤多人,抢劫巨额现金,被各地警方悬赏达数百万元通缉。特别是其在2012年初南京枪击案惊动全国。由于其抢劫时大多直接击中受害者头部致其死亡而被网友称作“爆头哥”。2012年8月14日晨6点40分左右,周克华在重庆沙坪坝区童家桥一带被击毙。第14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5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周克华案的反思简言之,周克华案是当前社会极端情绪表达的一个缩影。社会极端情绪的出现源于社会观的混乱和社会机制的缺陷社会机制缺陷的最基本表现是公平公正无法落实到社会生活中,虽然我们在政治制度改革上已经努力前行,相比三十多年前,我们已经相对民主和自由,但是我们依旧存在着权力垄断和身份世袭的现实,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制度上我们还无法实现公平分配和合理获取,于是导致的严重的贫富分化的趋势。在贫富分化的趋势无法控制的形势下,必然带来社会基本价值判断标准的模糊,从而引起社会公众无法准确在政治和经济生活中找到自身的定位;找不到自身定位,必然游离于社会现实边缘,在无奈和无助中催生极端的心理和情绪。第16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另一个角度,是社会疏导平台本身的缺陷,在单纯追求概念上的民主自由的鼓噪下,给社会开放了疏导的平台,却没有疏导的手段和内容,社会公众可以自由通过平台发泄自身的情绪,却找不到解决问题和平复情绪所必要的价值体系和社会机制,无形中使情绪得到了肆意的交流和扩大。通俗地说,从这个事件的社会反应本身,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简单的逻辑,社会公众对于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存在缺陷所带来的不公存在着严重的不满情绪,在社会机制本身无法提供解决的现实形势下,只有寻找宣泄的平台,网络成为了唯一的没有约束的平台替代品。第17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二、犯罪现象概述1、犯罪现象的概念所谓犯罪现象,是指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应受到制裁或处置的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总和。犯罪现象具有多变性的特点。2、犯罪的概念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第18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以上述及的是犯罪的实质概念,大家可以从形式概念来把握一下什么是犯罪,例如对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解。3、犯罪的特征(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刑事违法性(3)应受刑罚惩罚性第19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试对下面两个小案例进行评述:案例一:2008年9月15日,A省B市的家庭主妇张某在家中利用计算机ADSL拨号上网,以E话通的方式,使用视频与贾某等3人进行“裸聊”被公安机关查获。案例二:从2008年11月到2009年5月,C省D县的无业女子方某在网上从事有偿“裸聊”,“裸聊”对象遍及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电脑上查获的聊天记录就有300多人,网上银行汇款记录1000余次,获利2.4万元。第20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结论1、案例一不构成犯罪,但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来进行行政处罚;2、案例二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3、法律依据:罪刑法定原则和宪法关于公民自由的边界的合法性限定。第21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评述:1、近代以来,法律的最高目标在于保护个人自由,这已经成为法律界的共识。然而,法律保护自由并非意味着拥有自由就可以任性妄为。近年来,屡屡出现的网络“裸聊”行为不仅不符合法律的自由意图,而且也严重损害了社会利益,它不再属于自由的范围,它已经打破了自由的合法性的边界。也就是说,个案中的裸聊揭示了法的两个价值的冲突:自由和秩序。第22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2、在法学上,关于自由存在的最基本原则是不伤害原则,即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自由的时候,不得损害他人的自由,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善良风俗。对于“裸聊”的行为,也许有人认为它属于私生活的范畴,属于道德调整的领域,法律不应过多干预。然而,必须承认的现实是,裸聊,尤其是有偿的裸聊行为,不仅败坏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也给国家网络管理及网络媒体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危害。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网络通讯的隐秘性和传播性,裸聊行为还会引发其他的违法活动,比如网络淫秽图片的传播,利用裸体照片进行的欺骗和敲诈等等。

第23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3、一样的裸聊,不一样的结果,其差别的关键在于刑法中一个重要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其内涵丰富,包括要求罪和刑都要有法律明文规定,禁止溯及既往,禁止有罪类推,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等含义。根据这一原则,司法机关定罪和量刑都必须按照法律规定来判断,而不仅仅是看行为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

第24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法律规则的失效——社会控制方式的解读(兼谈社会失范与犯罪的关系)失范是对规范的违反。规范作为价值观念的具体化,包括约定俗成的风俗、明文规定的法律条文、群体组织的规章制度等。第25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现代社会,乡规民约、社区道德与国家正式的法律之间的博弈中法律规则已经占据了更主要的地位,社会个体更大程度上会重视法律规则的约束。然而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即使是外在控制力很强的法律规范,也需要通过教育和养成的途径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方能起到调节约束人的行为的应有作用。第26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1、犯罪现象增长的社会原因

(1)社会转型促使社会失范状态突出。进而引发犯罪。

(2)价值观以及文化形态的冲突加剧。

(3)贫富分化、教育及失业等问题产生的相对被剥夺感增强。第27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案例:对邱兴华案的解读

2006年12月28日上午9时,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在安康市中级人民法院再次开庭,法庭当庭宣布省高级法院维持安康市中级法院一审刑事判决的终审裁定,决定判处被告人邱兴华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9时50分,经验明正身,邱兴华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至此,轰动一时的邱兴华特大杀人案终于随着邱兴华生命的终结而结束了。第28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29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从相关报道中可知,在邱兴华生长的地方,他的姓氏和家庭在当地都只是势单力薄的小门户,因此,在他和他妻子的恋爱过程中,因对方家庭的反对而受到的抵制和欺辱就表现得十分强烈。虽然他通过法律手段成功和妻子结了婚,但同时也失去了在一个社区中很重要的关系——姻亲关系。

第30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他在这个社区中很难建立起成功的人际关系,与岳父家庭的连连矛盾,他都选择了忍耐,心里已经有一些失衡和不满在压抑。家庭、亲族之类的基础群体的功能在邱兴华眼中已经缩小甚至解体。第31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邱兴华经历的可以说是一个微观的社会冲突。结婚中的曲折,婚后与岳父妻舅之间尖锐的矛盾,对他个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为姻亲关系在农村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种纽带,如果姻亲关系不好,他的家庭本身在社区中又没有很大的势力,注定了他与社区集体的不团结,他无法很好地在这个社区集体中生存下去,可能越来越被边缘化,孤立化。第32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而社区中的其他主体对邱兴华所持的抵制和怀疑的态度也证实了这一点。比如由于被认为“不务正业”,当地发生案件,邱兴华很容易被怀疑。第33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通过邱兴华案我们可以看到:正常的社会生活理念实际上受到了破坏,社会秩序处于一种表面的“法制”状态,但是,这种法制的价值取向与法治的正义性相去甚远,社会的公共价值取向受到了违背。第34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对犯罪控制的思考

(1)寻求有效的社会控制体系

1)完善相关立法,尽快将对失范行为的控制纳入法治轨道;

2)建立有效的社区控制机制;

3)强化对网络失范行为的管理控制;第35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重塑新型的价值评判体系(3)对分化的社会进行重新整合,催生新的社会整合体系(4)加强对失范个体的结构性心理调适第36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对两个案例的思考:案例一:彭宇案件

案情:2007年7月,南京的一位老太太将青年彭宇告上法庭,称对方撞倒自己,要求其赔偿十几万元的损失。彭宇则称自己好心帮助那位老太太,将她扶起送她去医院,却反被诬。9月5日,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对彭宇案做出了一审判决,称“彭宇自认,其是第一个下车的人,从常理分析,他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裁定彭宇补偿原告40%的损失,即45876元,10日内给付。

第37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38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判决书:从常理分析……首当其冲的就是核心问题:彭宇和老太太到底有没有相撞?法院认为,如果彭宇是见义勇为做好事,“更符合实际的做法是抓住撞倒原告的人,而不是好心相扶。”“如果被告是做好事,根据社会情理,在老太太的家人到达后,其完全可以说明事实经过并让老太太的家人将她送到医院,然后自行离开。但彭宇未作此等选择,他的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判决书写道。第39页,课件共4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法院认为:“如果不是他撞的,应该不会垫钱”。最后,该案以和解结案。无论如何,当事人撤诉,法院结案是符合法律规定的。问题是这样的结案法院牺牲了什么?

牺牲了社会正义,牺牲了公正。

法院做了大量调解工作,恰恰说明双方当事人调解的不自愿。法院,正在自毁形象,正在破坏人们对法律的信心。第40页,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