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1页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2页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3页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4页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他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知识回顾:第2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活动:请为学校选绿化树备选树:A、棕榈树B、胡杨树C、樟树D、白桦树四所学校:1——三亚某学校;2——南昌某学校;3——北京某学校;4——乌鲁木齐某学校。乌鲁木齐杭州海口海口南昌尊重差异因地制宜第3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棕榈——属常绿乔木,生长需要的气温在20℃到30℃之间,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耐寒性强,可忍受零下14度的低温第4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胡杨——有“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腐”之说,根可以扎到10米以下地层中吸取水分,银白色的树皮可以反射阳光,叶面有一层蜡被,它不怕盐碱的侵害,它的树叶和树干都能把体内吸收过量的盐碱排出,它既耐高温又抗低温。第5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樟树——常绿乔木,它的常绿不是不落叶,而是春天新叶长成后,去年的老叶才开始脱落,所以一年四季都呈现绿意盎然的景象,樟树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湿,但不耐干旱和盐碱土。第6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白桦——落叶乔木,喜光,不耐荫,耐严寒,对土壤适应性强,深根性、耐瘠薄。第7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1)从海南三亚到南昌、北京学校植被景观有何不同?(2)从北京到新疆沿途学校植被景观又有什么不同?思考?试一试,找出变化的原因?第8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陆地自然带二、地域差异在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气候热量水分植被土壤成带状一定宽度1、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分别具有一定的量和水分组合。不同的气候,又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思考?是什么原因分别导致下列情形的出现?(1)从海南三亚到南昌、北京学校植被景观有何不同?(2)从北京到新疆沿途学校植被景观又有什么不同?第9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由于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形成了自然特征大致相似,呈带状分布的区域自然带――地球上自然属性相一致的条带状区域。

第10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世界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冰原气候冰原带

苔原气候

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带…北极圈…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草原温带荒漠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北回归线…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赤道…2、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第11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重点要点探究】自然带的分析判定3、分析认识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第12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重点要点探究】自然带的分析判定【特别提示】

1、南半球相同的纬度带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是因为南半球相同的纬度带上缺失大陆。

2、分析时注意一种气候类型下对应两种不同的自然带,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带;同时注意一种自然带对应不同的气候类型,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第13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66°34N23°26N0°

西岸中部东岸中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冰原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雨林带温带荒漠带21345我会用规律请揭开图中序号所指的神秘“面纱”第14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思考?从刚才活动中对植被生长习性的描述你是否发现这种植被变化有无规律?试一试,找出变化的原因。A、棕榈树D、胡杨树B、樟树C、白桦树生长需要的气温在20℃到30℃之间,喜温暖湿润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干旱,耐寒性不强不耐荫,耐严寒,深根性它既耐高温又抗低温,10米以下地层中吸取水分

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为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单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地域单元自然条件的差异。这就叫地域分异第15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地域分异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就是地域分异规律。(1)地带性规律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3)、垂直分异规律第16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从海南到乌鲁木齐是什么原因导致植被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分布上有什么样的规律呢思考?第17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分布特点:以热量为主,水分为辅归纳: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成因:南北更替、东西延伸,大致与纬线方向平行。图示:典型区域第18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在非洲从赤道出发,沿东经20º经线依次向南、向北前进。想一想,自然景观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太阳辐射能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第19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请找出更多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表现得明显的区域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第20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21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大陆的水分主要来自海洋。一般说来,气流由海洋吹向大陆的地区,距海越近大陆上获得的水分越多,反之越少。这样,在辽阔的大陆上,随着距海远近的不同,在同一个温度带内降水量却出现由沿海向大陆内部逐渐减少的趋势。在干湿程度上则出现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的演变,地表水、土壤和植物等也相应地出现更替。这种分布趋势大致与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相平行,主要由于水分状况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导致自然景观分布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现象,称为经度地带性规律。一般认为夏季风第22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阿拉善戈壁锡林郭勒草原呼伦贝尔草原荒漠荒漠草原草原降水量<200mm200—400mm400—600mm经度地带性由东向西的变化第23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思考:是否所有大陆都是距海越近降水越多?大陆60°N30°N大陆东南信风离岸风23°26′S西风东南季风极地东风分析结论:暧湿气流的迎岸风将导致较明显的沿海向内陆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第24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南北延伸、东西更替,大致与经线方向平行。以水分为主,热量为辅。分布特点:成因:图示:归纳: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典型地区:中纬度地区第25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从亚欧大陆东西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温带草原带第26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为什么纬度地带性只在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表现明显?在大陆的低纬和高纬地带,气候的纬向地带性表现得尤其明显,因为在这两个纬度地带,冷与暖的矛盾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前者接收太阳光热多,暖空气是矛盾主要方面,全年高温,长夏无冬;后者接收太阳光热少,冷空气是矛盾主要方面,全年低温,长冬无夏。因而在低纬和高纬地带,各种气候类型均按纬度南北更替,多呈带状分布,有的甚至横贯大陆东西。为什么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只在中纬度表现明显?陆地中纬度气候带是冷、暖气流相互角逐的地区,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非周期性变化都很显著,进而,中纬度的气压季节变化也很显著。按热量情况,陆地中纬度气候带分为陆地温带和亚热带。由于全球大陆在中纬度地区被海洋分割得最为厉害,所以往往出现大陆东、西两岸和大陆内部不同的气候现象和特征,而表现出干湿地带性,并由此影响到自然环境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热量与水分相比,哪个是主导因素?地球表面自然界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能量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热能,而热能分布又主要受纬度因素制约,所以纬度地带性是地带性规律的基础,而经度地带性现象则是在纬度地带性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探究为什么真实的自然带分布并不完全与纬线和经线平行?

由于海陆分布、水热状况的地域差异受地形的影响,以至陆地水平自然带并不是简单地与纬线或经线相平行分布,而是有某些变化。一般说来,地表起伏和缓,地形影响不大,水平地带性规律表现尤为明显。

第27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A站B站C站D站E站第一站第二站第三站第四站第五站经线路线纬线路线发现之旅1、两条考察线沿途分别经历了哪些自然带?第28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B站C站D站E站A站经线路线发现之旅2、请迅速地将自然带景观图与相应的考察站对应起来.14325A-3,B-2,C-5,D-4,E-1第29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一站第二站第三站第四站第五站纬线路线发现之旅3、请迅速地将自然带景观图与相应的考察站对应起来。123123一和五:3;二和四:1;三:2第30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AD第31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赏析下列古诗词,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其体现的地域分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纬度地带分异经度地带分异

?第32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天山风光珠峰风光第33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甸由山下到山上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与前面所提到的哪种变化相似?引起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第34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热状况的垂直差异)山麓山顶思考一: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是否有地域分异现象?为什么?思考二:在赤道地区有座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将如何演替?自然带沿海拔变化的方向更替(由山麓向山顶更替)产生原因:海拔高度变化导致的水热变化思考三:分别从珠峰的南坡和北坡登山到峰顶经历哪些自然带?第35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热量减少越向内陆A、山地自然带的垂直递变规律热带雨林带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高山草原(甸)带针叶林高山灌木带苔原带终年积雪森林上限雪线赤道地区高山植被带模式图第36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

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MNOP●山麓带(基带)基本上与山地所处的自然带相一致。归纳:赤道上的高山在垂直高度上的自然带变化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基本一致.第37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雪线北南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寒草甸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第38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相对高度越大则垂直自然带谱数量越多。EFG●纬度愈低,海拔愈高,垂直自然带谱数量越多;归纳: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在低纬度的高山地带表现明显。第39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热带雨林带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针叶林高山灌木带苔原带终年积雪森林上限雪线赤道地区高山植被带模式图第40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C、山地自然的界限的倾斜分布规律——水、热决定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与热量和降水的关系是:同一自然带在热量和降水丰富的一坡分布的高度要高①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②同一自然带在阳坡海拔高、阴坡海拔低;---山地垂直自然带带数的多少、分布高度与山地相对高差、所在的纬度位置、坡向等因素紧密相关。第41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南坡自然带与北坡的差异相对高度基带所处纬度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第42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另注】探究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水分对自然带分布高低的影响是复杂的,具体分析:一.在基带热量盈余区,水分是决定自然带高低的主要因素。同一植被在迎风坡的分布高度比背风坡高。该结论通常符合低纬度地区的山脉,但也有特殊情况。二.在基带热量非盈余区,土壤的水热状况是决定植被分布的重要因素:1、在水分充足,两坡热量又明显差异的山区,同一植被在热量较好的坡向海拔高(阳坡高于阴坡)2、在水分充足,两坡热量差异不大的山区,降水较少的背风坡的植被分布高度比多雨的迎风坡高。3、在水分短缺的地方,降水的多坡向能够较好的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植被分布的高度较高。以上三结论中,如秦岭南北坡自然带分布较符合第1条,而比秦岭纬度较高的太行山、吕梁山东西坡自然带分布较符合第2条,当然也有情况特殊的山地。山地的垂直地带性是非常复杂的,有时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43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44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距海远近引起份水差异纬度高低引起热量的差异

4

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

干湿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

垂直地带性定义

更替:沿纬度变化方向。延伸:沿纬线方向更替:沿经度变化方向。延伸:沿经线方向更替:沿海拔变化(等高线)方向

主要是由于纬度位置引起的热量差异,同时也受水份条件的影响。在高纬和低纬地区表现得明显。主要是由于距海远近引起的水份差异,同时也受温度的影响。在中纬地区表现得明显。主要是由于海拔高度引起的水、热变化,而导致自然带的在垂直方向上的更替、变化。

海拔高度引起热量和水分的差异

2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小结:第45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ABCD分别在哪半球?ABCD四山海拔高度大体相当,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次序是

。北坡南坡AAD在北半球;BC在南半球北坡南坡C北坡南坡D北坡南坡BABDC第46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常绿阔叶林判断该山地位于我国的哪一地区()A.山东B.新疆C.黑龙江D.浙江D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草甸荒漠冰雪第47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典型例题: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山脉走向D.山体坡度读山地自然带图,回答1-4题:AA第48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典型例题:3.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降水量

C.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4.该山可能位于()

A.赤道附近B.40°S附近

C.40°N附近D.极圈附近读山地自然带图,回答1-4题:AA第49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图5为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1.该山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2.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则该山地海拔不超过()

A.1000米 B.2000米 C.3000米 D.4000米3.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A.信风的影响B.季风的影响C.西风影响 D.西风和副高交替控制1.C2.B3.C4第50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珠峰南北雪线:南坡北坡哪个低?原因是什么?南第51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气温: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雪线高降水:降水量大---雪线低;降水量小---雪线高。气候地貌山势:陡---雪线高;缓---雪线低:陡坡积雪易下滑,不利于保存坡向:阳坡:T高---雪线高阴坡:T低---雪线低d、雪线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雪线:是永久冰雪带的下界,即〇℃等温线,与温度有直接关系测定时间:夏季最热月第52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重点归纳探究】探究雪线及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1、纬度(温度)。一般地,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四图比较)2、降水。雪线位置最高的地方,不在赤道附近,而在副热带高压带降水量比赤道附近少的地区。(乞山和珠峰比较)3、坡向。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乞、天、阿均如此);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珠峰最明显,乞山、阿山、天山都有此特点)。两种条件矛盾时,一般是看主导因素降水(迎风坡)。4、季节。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图中无法说明)5、从地势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探究结论:影响雪线高低因素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降水量丰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线高度要低。

第53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

雪线是永久冰雪带的下界,受气温、降水的共同影响,气温高的山地雪线也高,而降水多的山地雪线要低。如喜马拉雅山南坡虽然热量高于北坡,但因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有丰富的降水,雪线在5500m左右,远低于北坡雪线高度6000m左右。一般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降低,所以雪线高度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降低,如赤道非洲雪线为4500-5000m,阿尔卑斯山为2500-3000m,挪威在1540m左右,南北极圈内雪线已低达海平面附近。但雪线位置最高的地方,不在赤道附近,而在副热带高压带降水量比赤道附近少的地区。典型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及雪线分布图【案列探究】第54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1、下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6—7题6.若图中虚线表示雪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B.

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C.

S坡是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D.

S坡是向阳坡,N坡为迎风坡7.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脚气温T(T冬表示冬季气温,T夏表示夏季气温)应是()A.T冬<18℃

B.T夏<18℃C.T冬<10℃

D.T夏<20℃

BB

第55页,课件共65页,创作于2023年2月

雪线是指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的界线,雪线处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右图是雪线地球上的分布状况图。读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