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课时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件湘教版必修_第1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课时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件湘教版必修_第2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课时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件湘教版必修_第3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课时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件湘教版必修_第4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课时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件湘教版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二章】第三节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KECHENGBIAOZHUN课程标准1.运用相关示意图,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分析其对气候形成的作用。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3.掌握季风的形成、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XUEXIMUBIAO学习目标达标检测NEIRONGSUOYIN内容索引自主学习互动探究专项提能4

气压带和风带图的判读01自主学习ZIZHUXUEXI一、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1.成因:_________差异,使北半球纬向的气压带被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气压中心。2.分布(1)北半球时间原因陆地海洋7月_____________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亚洲低压高压中心1月_____________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亚洲高压低压中心(2)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的纬向分布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_____分布。海陆热力副热带高气压副极地低气压带状3.对气候的影响:大气活动中心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其位置和强度一旦异常,就会造成世界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1PANDUAN判断2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呈块状分布,而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北半球陆地上在7月份形成高压中心。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1.季风概念: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_____有显著改变的现象。2.分布及成因(1)东亚季风区冬季:_____季风夏季:_____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南亚季风区冬季:_____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_____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季节西北东南东北西南SIKAO思考亚洲东临太平洋,北美洲东临大西洋,为什么东亚是世界上重要的季风区,而北美洲季风现象却不显著?答案因为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欧亚大陆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东亚在海陆交界地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明显,因此成为重要的季风区。知识归纳02互动探究HUDONGTANJIU探究点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探究导引材料一北半球1月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材料二北半球7月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答案C地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D地盛行东北风,温和干燥。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副极地低气压答案C地盛行东南风,高温多雨;D地盛行西南风,高温多雨。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副热带高气压核心归纳1.图解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形成(1)冬季季风(2)夏季季风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比较内容东亚南亚(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主要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风向及其源地冬偏北、西北风;欧亚大陆内部冬季风强于夏季风东北风;欧亚大陆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夏偏南、东南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气温7月高温高温高温1月温和,0℃以上寒冷,0℃以下暖热,15℃以上降水冬较少少少夏多;集中在5~9月多;集中在7~8月多;集中在6~9月全年1000~1500毫米500~800毫米1500~2000毫米澳大利亚北部的风向及成因(1)1月份,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由北半球的东北风越过赤道转向而成。(2)7月份,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属于东南信风。TUOZHANYANSHEN拓展延伸跟踪训练读“印度洋季风示意图”,回答1~2题。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盛行风①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所以性质温暖;该盛行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来自海洋的气流性质湿润;所以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暖湿。1.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A.暖湿

B.冷湿C.热干

D.冷干√2.与盛行风①形成原因无关的是A.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B.海陆轮廓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地转偏向力解析盛行风①是由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此时南半球为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上形成高压,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03专项提能4——气压带和风带图的判读ZHUANXIANGTINENG4

QIYADAIHEFENGDAITUDEPANDU图表特征:气压带和风带图分为侧视图、俯视图和各种变式图。其考查内容主要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季节移动和影响。典型例题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下题。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析题过程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下题。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找1.“雾”“大量微小水滴”“S市”“夏季多雾”。2.“S市海陆位置”“37°30′N~38°N的纬度位置”。3.“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析形成浓雾天气的水滴很微小,必须在稳定的大气环流形势下才能出现。S市位于30°N~40°N之间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力较弱,利于雾的持续笼罩。答C读图训练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其位置随季节而变化。下图为“某区域热带辐合带形成与云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的风向分别是A.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B.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C.东风、北风、西北风、西南风D.东北风、东南风、西风、西风解析①②分别为北半球和南半球低纬信风,③④分别为其高空风带,根据气压带和地转偏向力判断具体风向。√(2)热带辐合带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B.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气温变化C.影响的地区气候温和D.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解析图示热带辐合带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受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影响,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受其控制地区全年高温多雨。√04达标检测DABIAOJIANCE(2019·湖北黄冈检测)读图,回答1~2题。解析低纬度环流圈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从b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可知其为赤道低气压带,再由图示环流圈位于赤道低气压带以南,可判断该环流圈位于南半球。123451.若图示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度环流圈,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示为北半球的低纬度环流圈气压带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控制的区域气候干燥地位于信风带√2.若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气压带影响下气候干燥地盛行东北风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该环流圈属于高纬度环流圈解析根据图中各气压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可以判断该图为北半球的中纬度环流圈,b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在其影响下,气候湿润;a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因此Q地盛行西南风。12345√解析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12345读图,完成3~4题。3.图中所示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解析欧亚大陆形成高压中心时为北半球的冬季,故我国东部地区主要吹西北风。123454.此季节,我国东部地区的风向是A.东南风

B.西南风C.西北风

D.东北风√123455.读“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为___(1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_。(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处盛行_______风,D处盛行_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1亚洲高压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形成高气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西北东北寒冷干燥12345(4)夏季,D处盛行_____风,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南

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