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黄陂中学2021年高三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梅州市黄陂中学2021年高三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梅州市黄陂中学2021年高三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梅州市黄陂中学2021年高三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梅州市黄陂中学2021年高三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梅州市黄陂中学2021年高三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读“武汉和广州两地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价格表”,完成10-11题。城市年份生产成本(元)市场平均价格(元)技术原料劳动力其它武汉2001年1282262011年1.2611330广州20011.262063010.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该类企业由广州向武汉转移,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A.技术

B.原料

C.市场

D.劳动力11.关于该类企业转移,其造成的影响可能有A.促进转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B.不利于转出地产业结构升级C.导致转入地大量农民工失业

D.提高了转出地该类产品的市场价格参考答案:10.D

11.A2.下图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到6月30日的日出时间。读图回答8月23日,②地的昼长约为

A.24小时

B.22小时

C.20小时

D.18小时参考答案:D3.2012年夏季,我国频频遭遇城市内涝的窘境。强降雨过后,街道成河、住宅进水、汽车没顶……城市瞬间变成“水城”,网民戏称带你去“看海”。回答27~28题。27.降雨后被地表吸收及渗透的水量称为降雨损失量,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越不容易积水。下图表示城市不同地表降雨损失量,序号和地表物质对应正确的是(

A.①土地

②混凝土方砖

③新沥青路面

④草地B.①草地

②土地

③混凝土方砖④新沥青路面C.①新沥青路面②混凝土方砖③草地

④土地D.①混凝土方砖

②草地③土地

④新沥青路面28.很多时候,城市比周边地区降雨强度高、时间长,称为“雨岛效应”,下列关于城市“雨岛效应”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气温高,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

②气温高,多上升气流③车流量大,尾气排放量大

④多高层建筑,气流移动慢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B

D4.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回答5~6题。5.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B.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C.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中间的一层D.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6.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B.B所在的圈层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C.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D.D圈层是一般认为的岩浆的发源地参考答案:5.D

6.C【知识点】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结构分析。解析:5题,本题要注意审题,选择错误的选择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属于地球内部圈层,D正确。6题,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是岩石圈的一部分,A错;A所在的圈层,即大气圈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B错;大气圈是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C正确;一般认为的岩浆的发源地在上地幔,D为地核,D错。【思路点拨】了解地球圈层结构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较小。5.下图为一假想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图中P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温出现异常.读图完成仅从气候因素考虑,若要在M、N两地中选一地建海滨浴场,正确的方案及理由是A.M地:气候温和温润B.M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C.N地:气候温和湿润D.N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参考答案:D6.可达性是指借助某种交通方式从某地到达指定活动地点的便捷程度。以省会城市为铁路网络节点,采用省会城市间高铁客运最短旅行时间数据来表示我国省际交通可达性。下图是2020(预测)我国大部分省会城市间的最短旅行时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4.由图中信息可推断A.省际可达性由东部沿海省区向西北内陆省区逐渐增大B.人口数量多、矿产资源丰富的省区,省际可达性较优C.科技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区,省际可达性就越差D.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等地区成为可达性最优的中心区5.乌鲁木齐所在区域平均最短旅行时间较大,主要原因是A.距其他省会距离远

B.城市交通网密度小C.人口少,客运量低

D.经济发展水平低参考答案:4.D

5.A4.可达性是指借助某种交通方式从某地到达指定活动地点的便捷程度。省会城市间高铁客运最短旅行时间数据来表示我国省际交通可达性。最短旅行时间越短,省际交通可达性越高。通过读图可知,省际可达性由东部沿海省区向西北内陆省区逐渐减小,A选项错误。黑龙江矿产资源丰富,但是交通可达性并不高,B选项错误。科技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区,省际可达性较高,C选项错误。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等地区成为可达性最优的中心区,D选项正确。本题正确答案是D。5.乌鲁木齐所在区域平均最短旅行时间是指乌鲁木齐到其余省会城市高铁客运最短旅行时间,根据图可知,乌鲁木齐距其余省会较远,因此影响了最短旅行时间。正确答案是A。7.白酒是经原料发酵,蒸馏而成,其香型由发酵微生物的构成和数量决定,与酿造原料、自然环境、发酵技艺关系密切。在川黔交界的金沙江、岷江、赤水河流域,形成:“中国白酒金三角”,这里集中了众多知名白酒品牌和数千家中小酒厂及相关产业。据史料记载。白酒发酵技艺由北向南经历了缸窖(在地上挖坑放入陶缸)、土窖(用黏土糊内壁).石窖(用砂石加固四壁,保留泥底)的传承变化过程(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中国白酒金三角”酿造的白酒香气浓郁的主要原因是A.淡水资源充足 B.地形夏杂多样C.发酵窖池独特 D.酿造经验丰富2.“中国白酒金三角”吸引众多酒厂集聚的主导因素是A.资金、技术 B.自然环境、区域品牌C.原料、动力 D.消费市场、政策扶持3.“中国白酒金三角”集聚众多酒厂及相关企业可能面临的问题是A.增加企业生产成本 B.区域闲塞,协作困难C.基础设施利用不足 D.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参考答案:1.C

2.B

3.D【1题详解】“白酒是经原料发酵,蒸馏而成,其香型由发酵微生物的构成和数量决定,与酿造原料、自然环境、发酵技艺关系密切”,因此发酵窖池独特是白酒香气浓郁的主要原因,C正确。据材料判断:淡水资源水量、地形、酿造经验不是主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酒厂不是技术导向型、动力导向型企业,AC错误。众多酒厂集聚在“中国白酒金三角”,原因是“中国白酒金三角”自然环境优越,发酵条件好,有“中国白酒金三角”之称,区域品牌效应好,B正确。“中国白酒金三角”在川黔交界的金沙江、岷江、赤水河流域,距离市场远,D错误。故选B。【3题详解】“中国白酒金三角”集聚众多酒厂为了利用当地的优越发酵条件,相关企业集聚应该是较低企业生产成本,A错误。据图分析该区域不闭塞,协作较方便,B错误。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利用便利,C错误。集聚众多酒厂及相关企业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D正确。故选D。8.鼓丘是由一个基岩核心和冰砾泥组成的数百米长的流线型小丘,是冰川前进过程中,底部砾泥物质翻越凸起的基岩后,冰川前进能力减弱,砾泥物质堆积而成,下图为某地鼓丘平面示意图,闭合曲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1.塑造图示地貌形态的冰川前进方向为

)A.正北 B.正南 C.西北 D.东南22.该地最可能位于(

)A.东欧平原 B.辽东丘陵 C.东北平原 D.中西伯利亚高原参考答案:21.D

22.A【21题详解】在冰川运动过程中,凸起的基岩上迎着冰川的一面底部砾泥物质被向上推起,坡度较陡;而越过凸起的基岩后,随着冰川运动速度减慢,砾泥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坡度较缓;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知,冰川由西北向东南方向运动。D正确。【22题详解】东欧平原受欧洲北部山脉冰川的影响,冰川侵蚀、冰碛地貌发育,A正确。辽东丘陵、东北平原纬度低,没有冰川地貌,B、C错误。中西伯利亚高原海拔较低,没有冰川地貌发育,D错误。故选A。9.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下面左图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右图为某区域湖泊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题。

1.左图中(

)A.①气流强弱决定降水量多少 B.产生暴风雪是因为②温度低C.产生③过程的原理类似暖锋 D.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2.右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

)A.1月,甲地

B.4月,乙地C.9月,丙地

D.11月,丁地参考答案:1.C

2.D1.【考点】本题旨在考查锋面系统及地形雨的形成原理,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迎风的湖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即形成地形雨;大湖效应产生时,冷空气经过大湖湖面,变成了带有大量水汽的暖湿气团,在迎风岸登陆,又遇到冷气团阻挡,形成降水或降雪,整个过程与暖锋降水过程相似,C正确;图中降水的强弱主要和湖面的大小、③气流水汽的多少和上升的冷却的速度相关,A错误;产生暴风雪是因为掠过大湖后的暖湿气流,在流向岸边时,遭遇气温骤降,应该是②温度高,B错误;气流④是高空气流动水平运动,它不是受热后的抬升气流,D错误;故C正确。2.【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地形雨形成的原因和位置以及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据图示和已学知识分析,图中所示为北美洲的五大湖区,降雪形成的时间为秋、冬春三季,但最大降雪量应该出现在11月,因为,11月为秋季,陆地降温快,水域降温慢,二者温差大;同时,北方冷空气在地形和西风带的影响下迅速南下,为西北风,经过五大湖的,强烈增温增湿,在迎风岸气温骤降,产生大量降雪。所以五大湖沿岸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11月,丁地;故D正确。10.在新疆伊犁、塔城、喀什等地,寒冬采冰储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等到来年夏天出售到市场上。下图为伊犁河及其支流吉尔格郎河示意图,这里曾是伊犁河谷最大的采冰场,但近年来伊犁河谷采冰规模越来越小。据此回答下列各题。6.新疆伊犁寒冬采冰储藏主要用于A.传统冷饮原料和食品保鲜

B.制作冰雕景观,发展冰雪旅游C.获取淡水,缓解用水紧张状况

D.夜间纳凉,调节室内气温7.导致近年来伊犁河谷采冰规模越来越小的原因是①气温升高②降水减少③发现新的采冰区

④机器制冰的大量出现⑤水质污染加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参考答案:6.B

7.D【6题详解】寒冬采冰储藏,“来年夏天出售”,夏季气温高,储藏的冰可用作传统冷饮原料和食品保鲜,B正确;其目的不是制作冰雕景观,发展冰雪旅游,A错;新疆全年少雨,采冰储藏也不是为缓解用水紧张状况,C错;新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夜间相对凉快,不需用冰来纳凉,D错。选B正确。【7题详解】冰是由冬季降雪在低温下结冻而成,冰的减少与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冰融化有关,①正确;机械制冰方便快捷,机器制冰的大量出现,不需要人工大量开采了,④正确;水质污染加剧导致可采冰量减少,⑤正确;采冰主要在河谷地区,河流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冬季降水量并不影响河冰多少,②错;伊犁河及其支流,冬季结冰形成采冰场,没有新的采冰场,③错。选D正确。11.雨岔大峡谷是黄土高原一处自然地缝奇观,有“中国的羚羊谷”之称。峡谷由红砂岩的山体构成,峡壁内凹凸不平、线条流畅。该峡谷位于陕北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年均降水量不足150mm,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完成5、6题。5.形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化学溶蚀

C.断裂下陷

D.流水侵蚀6.按岩石成因分,雨岔大峡谷属于(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参考答案:5.D

6.C第5题,该地区处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明显,D正确。第6题,该峡谷地貌由红砂岩构成,峡壁内凹凸不平,线条流畅,推测该地属沉积地貌发育,C正确。

12.我国科学家从a地出发到b、c、d三地考察(图中标注的是经纬度位置和抵达时的北京时间)。读图则科学家抵达下列各地时,符合实际的现象是A.b地—太阳已经升起

B.c地—当地为正午C.d地—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 D.d地—当地日期为19日参考答案:C13.右图示意一天内不同时刻沿水泥混凝土面层(指路面最上层)深度的温度变化状况,读图回答13~14题。13.关于图示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水泥混凝土面层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B.14:00时在10cm深度处温度最高C.表层温度逐渐向下传递,其最大深度为20cmD.水泥混凝土面层温度日变化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4.分析图示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可以确定的是(

)A.水泥混凝土比热容小,不适宜作路面建设材料B.表层剧烈的温度变化会导致路面开裂,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应做防裂处理C.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方法D.一天中10:00—14:00水泥混凝土面层表面增温最快,应进行洒水降温参考答案:D

B14.下列等高线示意图中,能反映沙丘地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参考答案:A15.蚝是我国主要海洋水产之一。古人就地取材,将生蚝壳拌上黄泥、熟糯米等堆砌成墙,墙体风干后坚固不倒、遇水不溶。在我国某些地区的村落,保存着为数不多的以蚝壳为墙的古建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下列可能有蚝壳墙古建筑留存的地区是A.珠三角 B.洞庭湖区 C.河西走廊 D.三江平原9.蚝壳呈鳞状以向下约45度排列,主要是为了A.美观大方 B.节约蚝壳资源C.坚固耐用 D.方便雨水下泄10.蚝壳墙又被成为“凸砖遮阳墙”,它能起到隔热的效果。其原理是A.蚝壳厚度较大,能有效地隔热B.壳表凹凸不平,形成大片阴影C.建造蚝壳墙时,使用隔热材料D.蚝壳墙有空隙,利于通风散热参考答案:8.A

9.D

10.B【8题详解】材料中提到,蚝是我国主要海洋水产之一,四个选项中只有珠三角临海,A正确;洞庭湖区、河西走廊、三江平原不临海,海洋水产不丰富,BCD错误。故选A。【9题详解】珠三角地区属于湿润地区,降水多。从建筑实用角度分析,蚝壳呈鳞状以向下45度的方式排列的最主要原因是利于雨水下泄,避免雨水浸入内墙,保持室内干爽,D正确;美观大方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该地区蚝壳资源丰富,节约蚝壳资源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坚固耐用与倾斜角度无关,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蚝壳厚度不大,A错误;整堵墙都是蚝壳加黄泥浆粘合砌筑。蚝壳墙外表面不施抹灰。凹凸蚝壳像遮阳百页,在阳光照射下,外墙面呈现大片蚝壳阴影,既有遮阳隔热效果,又韵味无穷。这种传统自身遮阳的做法被后人发展为凸砖遮阳墙,B正确;整堵墙都是蚝壳加黄泥浆粘合砌筑,没有只有其它隔热材料,C错误;蚝壳墙没有空隙,是蚝壳阴影起到遮阳隔热效果,D错误。故选B。16.某考察小组在7月份进入一个海拔3000多米的河谷,看到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而目力所及的山坡却寸草不生。据此完成19-21题。19.山坡寸草不生,反映出该地区

A.昼夜温差大

B.年降水量少

C.水土流失严重

D.地质灾害频发20.该河谷农田用水依赖

A。当地降水

B.远程调水

C.冰雪融水

D.地下水21.该河谷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A.甘

B.新

C.藏

D.滇参考答案:B

C

C17.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气温和降水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B.乙气候类型分布在各大洲C.丙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D.丁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参考答案:A18.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图”,回答该图可能是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

B.温度带分布图C.干湿区分布图

D.日照时数分布图参考答案:C19.读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回答如果该图表示同一地区的人口增长过程,按照一般规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C.丙—丁—乙—甲

D.乙—丙—甲—丁参考答案:B20.读“某年到北京市旅游的国内游客来源地人数比例表”和“我国城市居民出游距离与所占旅游者人数累加百分比图”。回答地区河北辽宁山东湖北河南黑龙江四川吉林山西湖南上海内蒙古陕西广东所占比例(%)12.3510.306.915.455.405.255.025.024.824.803.843.403.023.0读表格,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各省区中,到北京市旅游人数最少的是广东B.河北省到北京市旅游的人数比例大是因为距离北京近C.内蒙古到北京市旅游的人数比例小是因为距离北京远D.上海到北京市旅游的人数比例小是因为经济收入水平低参考答案:B21.图6是某国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22-24题22、图7中四条剖面线,与图6剖面吻合的是23、对图6所示地区地理状况的叙述是A.甲地形区是该国人口、粮食生产区与军事工业集中区

B.乙地形区是该国重要的石油产区C.②—⑤各河流皆属北冰洋水系

D.丙山脉是阿巴拉契亚山脉24、图6中①海区的盐度约为A.10‰

B.32‰ C.35‰

D.40‰参考答案:B

B

A22.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北部库赛湖的地理位置及该湖泊中M点的湖底沉积物剖面。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5.图中M点的湖底粗颗粒沉积物形成的地质作用及季节分别是A.风力作用,春季 B.流水作用,夏季C.海浪作用,秋季 D.冰川作用,冬季26.近些年连续观测发现,湖底粗颗粒沉积层的厚度逐渐变薄,推测其原因可能是A.青藏高原风力减小 B.入湖水量逐渐增加C.全球变暖,气温上升 D.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参考答案:25.A

26.D【25题详解】读图,结合经纬度及地理事物的分布来看,图示区域库赛湖位于青藏高原,冬季温度低、风力强劲,风力搬运作用使大量的陆地砂砾在冰面沉积,春季气温回升,湖泊解冻,冰面上的粗颗粒物质沉积到湖底形成粗颗粒沉积层;夏季流水搬运的粗颗粒泥沙在湖泊边缘沉积,细颗粒泥沙在湖泊中心沉积;冰川前沿不可能进入湖泊中心形成冰川沉积。故选A。【26题详解】可知,粗颗粒沉积层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湖底粗颗粒沉积层的厚度逐渐变薄,说明风力侵蚀、沉积作用减弱。青藏高原的风力在短期内变化不大;粗颗粒沉积层厚度变薄最可能是生态环境改善,地面植被覆盖增加,风力侵蚀作用减轻。故选D。23.下图为某山地的山脊线图,图中等高距为50米,M1的海拔为60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若M2的海拔为600米,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山顶处流向M1的水流流速大于从山顶处流向M2的水流流速B.在山顶处设火情瞭望哨,无法观测到M2C.M2不可能存在永久冰川D.从②到①,地势呈上升趋势4.若M2的海拔为650米,则①地与②地的高差不可能是A.49米 B.50米 C.51米 D.52米参考答案:3.B

4.D【3题详解】山脊处没有河流,山顶水流不会沿着山脊流,A错误;山顶652到M2方向,从652到650的等高线相对稀疏,则靠近山顶的坡度较平缓,650到M2600处,坡度较陡,所以从山顶到M2是凸坡,在山顶处设火情瞭望哨,无法观测到M2,B正确;M2如果位于南极大陆存在永久冰川,C错误;从②到①,地势先上升后下降,D错误。故选B。【4题详解】①地海拔范围是650<H<652,②地海拔范围是600<H<650,因此①地与②地的高差范围是0<△H<52,因此①地与②地的高差不可能是52米。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坡度大小与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有关,根据山脊线与到某条等高线交点的远近即可判断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大小;高差的而判断根据是能够正确推断①点和②点的海拔高度,随后根据两点之间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即可得出。24.2012年7月21日下午,北京城上空突然电闪雷鸣,一场四十年来罕见的暴雨侵袭北京城。据此回答下3~5题。3.给华北地区雨季带来丰沛降水的大气环流系统是A.赤道低压

B.北太平洋副高

C.台风

D.印度低压4.本次暴雨发生过程与图2中天气系统相符的是5.由于城区多处积水,造成严重交通堵塞,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下列措施有利于此问题解决的是①用透水砖代替实心水泥砖硬化地面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在低洼处标示安全警戒线④人口外迁

⑤组建志愿者队伍

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⑥参考答案:B

B

C25.读下图,太阳高度随经度和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31~32题。31.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北京旭日东升

B.多伦多(45°N,74°W)夕阳西下C.布宜诺斯艾利斯(33°S,60°W)艳阳高照

D.南极长城站(60°S、59°W)夜幕深沉32.a、b、c、d四点比较A.a点自转线速度比c点小

B.这一天b点比a点晚见日出C.四点白昼最长的是b

D.一年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是b点参考答案:C

D26.

图中大圆表示昼半球范围,N表示北极点,B为北京市,OB距离约为2220Km,据此回答10一12题10、图中A点坐标为A.70°N64°W

B.70°N

116°EC.20°S64°W

D.20°S

116°E11、此刻,下列地点将会迎来日出的是A.麦加

B.珀斯

C.中山站 D开普敦12、这一天,可能出现在A.5月底

B.6月初

C.7月底 D8月初参考答案:A

D

B二、判断题(共10分)27.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回答问题。(10分)53.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3分)54.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5分)55.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2分)参考答案:53.②区。

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3分)54.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3分)

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2分)55.森林火灾;遥感技术。(2分)

28.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参考答案:A29.在农场里进行作物轮作会加快水土流失。参考答案:B三、综合题(共38分)30.【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三清山花岗岩峰林地貌被列为世界遗产。2017年4月15日清晨,三清山风景区核心景区标志性景观“巨蟒出山”的巨型石柱上有人擅自使用攀岩工具在地质遗迹点钻孔、打岩钉、攀爬,风景区党委、管委会第一时间组织景区管理局、公安分局、消防大队等部门人员赶赴现场,制止3名驴友擅自攀登行为并采取救助措施,现已将他们安全带离。(1)简述“巨蟒出山”形成的地质过程。(2)针对越来越多的旅游景点破坏案例,分析应该采取的措施。参考答案:(1)①岩浆侵入地壳冷凝形成花岗岩;②地壳运动导致岩层断裂抬升形成山体;③长期外力侵蚀使花岗岩露出地表;④花岗岩经风化作用形成巨型石柱。(2)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保护意识;②加强对特殊景点的日常管理,防止对景点的破坏行为;③控制景区游客的日流量;④建设隔离带和适当的保护工程;⑤依法处理破坏景点的行为;⑥合理规划旅游路线,防止对景点的建设性破坏。解析:(1)形成“巨蟒出山”的山石是花岗岩,形成过程先是岩浆侵入地壳冷凝形成花岗岩。然后地壳运动,岩层断裂抬升形成山体。地势高,长期外力侵蚀,使花岗岩露出地表。花岗岩经风化作用形成巨型石柱,形成酷似地貌景观。(2)措施主要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保护意识。加强对特殊景点的日常管理,防止对景点的破坏行为。控制景区游客的日流量,减轻景区压力。建设隔离带和适当的保护工程,防止人为破坏。依法处理破坏景点的行为。合理规划旅游路线,防止对景点的建设性破坏。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局部图,右下图为红水河梯级开发示意图。材料二:红水河位于珠江水系干流西江上游,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之间,流城内水能丰富,为我国水电资源的“富矿”,目前已实施梯级开发(如图)。根据不同河段的落差,分别采用高坝水电开发模式(如“龙滩”)及低坝水电开发模式(如“大化”),为华南地区输送了巨大的优质电能。材料三: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该地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原料指向型产业向省内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远地区产生集群效应。(1)据图分析低坝水电开发模式的优势。(2)珠江三角洲产业向省内的边远地区转移,简述这种转移对边远地区带来的影响。(3)港珠澳大桥是“一国两制”框架下港珠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请评价大桥修建的区位条件。参考答案:(1)工程量小,淹没的土地面积少;移民数量少;建坝工程技术难度相对较小,耗资少;对流域生态环境和景观影响小;溃坝等造成的威胁小。(2)有利:促进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二、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