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物理-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物理-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物理-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物理-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列举生活中的平面镜。2、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了解平面镜成虚像。4、初步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用“替代法”确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2、通过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描述现象、归纳结论的能力。3、通过交流汇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认真记录实验信息,得出结论,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活动;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教学媒体设计】(1)自制多媒体课件:(2)学生器材:薄玻璃板、支架、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物体和像(两个相同的棋子上面有红半圆)、白纸一张、刻度尺、三角板、火柴。【教学方法】讲授、启发、实验探究、交流讨论相结合【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导入新课情境设疑:多媒体课件播放“猴子捞月”和“在水中点燃的蜡烛”两张图片。教师问:水中的月亮是怎么形成的呢?水中点燃的蜡烛为什么不熄灭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面镜成像》。(板书课题)学生就两张图片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产生疑惑。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学生快速阅读一遍。讲授新课讲授新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多媒体课件播放“舞蹈室的大镜子”“光滑的瓷砖表面”和“国家大剧院在水中的倒影”等图片。教师:这些都是平面镜,平面镜具有什么特点呢?什么叫平面镜?同学纷纷回答,在教师引导下讨论得出结论:它的表面是平的,我们把它叫做平面镜。用它照自己的时候,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教师问:当我们远离或靠近镜子时,镜中的像是否会变化呢?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意见产生分歧。教师:刚才,大家谈了平面镜成像的一些特点,是不是都正确呢?是不是全面了?找两位身高、胖瘦相同的同学上台表演照镜子的动作。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播放多媒体动画)学生认真观看同学表演,判断看到的现象是否符合照镜子的情景。学生发表不同建议,并讨论。教师反问物理探究实验的基本过程学生回答: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先引导学生看教科书上P77页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内容。大家互相讨论交流,设计好探究过程。教师问:本实验中,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教师问:实验中,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平面镜?教师问:怎么确定像的位置?学生回答: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这样既能看到像,又能看到平面镜的后面。学生回答:拿一只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蜡烛像的位置。教师展示实验器材,让学生设计实验,四人为一组进行实验来验证猜想。教师巡视学生做实验,并对学生进行不断指导。教师提问: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特点?由学生进行叙述,教师再加以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被镜面垂直且平分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学生小组设计实验方案:1、在白纸中间画一条直线,线上竖立一块玻璃板;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保持固定;3、玻璃板后放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前后移动,直到从玻璃板前看,这支蜡烛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4、在纸上画出两支蜡烛的位置并连接起来,测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填入表格。5、移动点燃的蜡烛,再做2次实验。学生处理白纸数据: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教师:平面镜可以成虚像,那么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什么呢?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光的传播过程及成像原理。解释:以点燃蜡烛为例分析平面镜成像原理。物点S发出的光射到镜面上,经过镜面的反射后,反射光线射入人眼。人的眼晴会认为光是从S'点沿直线传来的,S'就是S的像点。蜡烛由无数点组成,每一点在镜中都有一像点,所有像点就组成了整个蜡烛的像。结论: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让学生讨论、猜测虚像的形成。

学生观看课件演示。学生通过光路图理解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学生用笔和三角板通过反射作图加深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教师展示设计的作图题例:如图,OO’表示平面镜,AB表示镜前的物体,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课堂练习:题型1.画出下左图在平面镜中的像.题型2.如图下右所示,S′是S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画出平面镜的位置来。S’’′SS’’′S让学生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来作图,并通过作图小结平面镜作图的方法和步骤。学生画图:学生总结作图方法:1、作垂线2、取等距离3、画虚像平面镜的应用潜望镜教师问: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观看课件演示并思考平面镜的作用。生回答平面镜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课堂小结同学们,平面镜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例如:平滑的桌面,平静的水面,平滑的金属面,它们都相当于平面镜。它们的作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美丽的风景。本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呢?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学生回答小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3.利用平面镜的特点作图。达标检测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检测题》,学生做完题后,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之间互换检测题用红笔批改后,4人一组互相讨论学习,并更正错误。最后老师点评,并讲解疑难问题。学生认真做检测题;学生相互批改;学生之间讨论学习;最后向老师报告解决不了得题目。板书设计平面镜等大↑等距光的反射←原理←平面镜成像→特点→连线垂直↓↓正立作图应用虚像左右相反课后作业课本80页后1-5题《平面镜成像》的【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平面镜成像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非常多,也是他们容易产生兴趣的一个生活现象。加之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这使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实施具有很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对平面镜成像虽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往往容易受生活经验的主观影响,得出一些错误的认识,例如:物体离平面镜越近,物体的像就越大,这是教师在授课时需要注意的。平面镜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对镜子所成的像学生具有一些“前概念”,比如感觉到“镜中的像与物左右相反”、“像近大远小”等。但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没有仔细的研究过,对“像”的认识处于模糊阶段,不知其物理原理,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平面镜成像》的【效果分析】本节课首先通过人们熟知的猴子捞月的故事和水中点燃的蜡烛(平面镜成像)这两个情景引入新课,提出问题,环环相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贯穿始终,并运用科学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索方案,然后自选实验器材完成科学探究。在探究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重新思考、分析、讨论把平面镜改为玻璃板完成实验,使学生通过亲自解决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认知冲突,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整个课堂充满了探究、合作和交流的气氛。学生通过一节课的探究活动,找到了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准确定位像的方法,并通过两支相同的蜡烛利用的“等效替代法”来验证物和像的大小相同。但是,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教师没有把用实验来验证猜想进行分步、细化的探究,使学生忘记个别验证实验,导致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不全面,知识与方法、实验并重的意识要及时在课堂中进行体现。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光沿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及应用,是前两节课知识的应用。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提高学习能力的好素材。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较完整的研究“像”这个概念,本节课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为下一章“凸透镜成像”作了铺垫。所以,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平面镜成像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学生通过对平面镜成像的分析,可以丰富知识,开拓思维;培养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平面镜成像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光学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教材内容

教材中用大量的图片呈现了平面镜成像现象,留有充裕的探究时间来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领略物理的美妙,体会成功的快乐,体现了学生自主性探究的新课程标准。

教学中通过奇妙的平面镜成像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进而鼓励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用类比法分析和归纳结论,最后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归纳的结论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究的习惯。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活动;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第三节《平面镜成像》【评测练习】1.某同学从平面镜前2.5m处走近平面镜,则该同学在平面镜中的像将()A.远离平面镜 B.变大了 C.大小不变 D.变小了2.如图所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情况正确的是()3.一只小鸟在离湖面10m的上空飞行,若湖深为5m,则小鸟在湖里所成的像与它的距离是______m,它在湖里所成的像是____像(填“虚”或“实”)。

4.小丽同学正在对着镜子整理自己的着装,她身高为1.6m.她在镜中像的高度是_____m;她到镜面的距离是0.4m,像到她的距离是________m。5.关于物体通过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B.物体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

C.物体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一定相等

D.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大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6.小明利用平板玻璃、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选用玻璃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将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则像将________________移动。7.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指针式钟表的像如下图所示,这时的时刻应是()A.7∶40B.7∶20C.3∶40D.3∶20【当堂检测】答案1.(C)2.(B)3.20m,虚像。

4.1.6m;0.8m。5.(c)6.(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远离玻璃板。7.(C)第三节《平面镜成像》【课后反思】本节课,我将教材中的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使这节课的课堂气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比以前有了一定的进步。现就本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教学思想的转化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原来我一般通过演示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再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掌握平面镜成像规律。这样做虽可节省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他们能较好地掌握课本知识,但却不利于对学生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本节课采用“分组探究式实验”教学后,通过给学生创设平面镜成像的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观察现象到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都能积极主动的完成。2、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实验来验证猜想得出结论。以前上课,我把眼光较多的放在学生掌握内容的多少、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上,经常忽视对学生学习、认识事物的过程及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启发,不注重学生的学习思考过程。在实验活动中,我加强了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引导,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的探究方法。由于学生是通过自主的探究实验获得知识,对知识要点的来龙去脉了解清楚,因而他们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就比被动接受、死记硬背要牢固的多,从而也使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足1、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通过学生猜想、探究,自行设计实验,缺乏对学生进行实验的引导,在实验设计方面学生动手能力还欠缺,以致有些同学做实验的方法不正确。2、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有个别学生刻度尺与玻璃板的位置放置不准确,使测量的物距和像距不够准确,造成结论偏差较大或错误。第三节《平面镜成像》【课标分析】《课程标准》要求“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物与像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受到科学方法的研究的教育,同时,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通过探究无、像和镜面之间的关系,领略简约的对称之美,养成实事求是、刻苦钻研的科学态度。《平面镜成像》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初中新课程光学很重要的内容,目的是通过让学生经平面镜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定律的重要应用。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学生对此非常熟悉,但学生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理性认识和科学探究。教材在这部分知识上,突出了以下几点:(1)突出自主探究。教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