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一、书写(4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20分)

1.根据语境,完成下列任务。(4分)

任务一:根据拼音,在语段中填入相应的汉字。(3分)

(1)jī▲绊(2)xiāo▲声匿迹(3)溪水chánchán▲

任务二:给语段中的加点字注上正确的读音。(1分)

(4)龟裂▲

2.完成古诗文填空,积累名篇佳句。(10分)

古典诗文别有洞天,藏有无数美景,也蕴含无限情思。陶渊明漫步桃花林,欣赏到了“芳草鲜美,①▲”的胜境;柳宗元观小石潭,发现潭中小鱼“俶尔远逝,②▲,似与游者相乐”的意趣;孟浩然望洞庭湖,“③____________▲,④▲”,描绘了水天合一的奇妙景象;而《诗经》中的男子面对眼前的“⑤▲⑥▲”,感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王勃眺五津风尘烟霭,一扫离愁别绪,用“⑦▲,⑧▲”传递积极的力量,劝勉宦游的友人;诗词中还有许多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佳作,或寄相思之愁,或抒胸襟之旷,如“⑨▲,⑩▲”。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斗折蛇行▲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____________(4)风雪载途▲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首,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都属于事理说明文,但他们的说明顺序明显不同:《恐龙无处不有》以介绍恐龙生存的大陆为主,属于空间说明顺序;《被压扁的沙子》则通过介绍斯石英说明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主要使用了逻辑顺序。

C.古人为诗文集命名,或以作者的姓名、字、号等命名,或以谥号、书斋、官职、居官地或籍贯等命名,如《柳河东集》是以籍贯命名的。

D.“老生”“老旦”“小生”“小丑”等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老年男子、老年女子、年轻男子和滑稽人物。

三、阅读(50分)

(一)名著阅读(6分)

5.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近日,学校读书节活动正如火如荼地举行,让我们一起遨游书海,探索奥秘。

(1)语文老师组织了“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表。(2分)

经典“谈”经典

①《▲》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

《说文解字》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在这部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这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②《▲》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

(2)校园小记者在八年级活动区域内进行随机采访,请你接受访问并回答问题。(4分)

小记者:这位同学,你好!相信你应该读过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对经典有着自己的研读和理解。请问你最喜欢里面提到的哪部经典?请说说你的理由。

同学: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记者:如果是选择性阅读,你的兴趣点在哪一方面,又会选择哪些篇目来读?

同学: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类作品阅读(15分)

婺源笔记

祝勇

①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在婺源租一所老房子,住下。

②在这里,可以与诸多向往的事物同在:山水、风月、田野、老屋、廊桥、灯、牛、农具、村民、酒、书、笔墨、乐器、历史、爱情。(A)在婺源,它们松散地混合在一起,像浸满柴火味的空气,被我们习惯,并且,忽略。在这里,任何古旧的事物(包括堂上的字画、器皿、窗栏板上的雕刻)的出现都不显得唐突,它们就像是在岁月里生长出来的,没有人为的痕迹,生命中所有的谋划都不动声色,雍容、质朴,与土地、河、树林、目光、梦境,浑然一体。

③婺源不是一个发光体,这一点与宫殿不同。在金碧辉煌的都城,即使是旧宫殿也是明亮的,在遥远的距离之外,我们的双眼也会被它屋顶的反光刺痛,在婺源,几乎所有的事物,诸如田野、青山、石墙、烟囱,都是吸光物,质地粗糙,风从上面溜过,都会感觉到它的摩擦力。婺源不属于那种夺目的事物,这里没有一处是鲜艳的,它的色泽是岁月给的,并因为符合岁月的要求而得以持久。(B)为了表明谦卑,它把自己深隐起来。延村、思溪、长滩、清华、严田、庆源、晓起、江湾、汪口、理坑……反反复复的村庄,在山的皱褶里,散布着,像散落的米粒,晶莹、饱满、含蓄、难以一一捡拾。

④不知道婺源的村落里暗藏着多少高堂华屋,从一扇小门进去,不知会遭遇什么。毫无预兆地,我们闯入明代某位尚书的客厅,被梁枋槅扇排山倒海的雕花所震慑。它们并不嚣张,那些高大的院墙和华美的雕刻在历经岁月的烟熏火燎之后已不再令人望而生畏,作为对现实的隐喻,这些雕饰——“喜上眉(梅)梢”、“合(荷)和(鹤)美好”、“鹿(禄)鸣幽谷”——变得像现实一样朴素。雕梁画栋,与日常生活连接得如此妥贴。儒雅的官厅中,有几只母鸡在散步,戴花镜的祖母,弯在竹椅上打盹。所有的房屋,都有好几个敞开的入口,我们把那些开启的门扉当作公开的邀请函。我们可以任意参观所有的空间:堂屋、轩斋、天井、花园、庭院、回廊、厨房,甚至卧室。这使我们有了接近婺源的机会。到后来,我们干脆住在里面。我们躺在五百年的木床上睡觉,五百年前的事物就这样在梦中汹涌而来,而现世的烦忧,则再也无法扭动梦的机关。

⑤夜,是我认识婺源的开始。我们在白天里观察婺源,疯跑,迷失,流连忘返。但在夜晚,我们进入了婺源的内部,可以变换观察婺源的方式,比如:倾听、呼吸、梦幻、想象。夜晚呈现了比白天更多的东西。最奇妙的感受在于,我们能够倾听到倾听者——在黑夜里,埋伏着无数的倾听者,寂静,暴露了它们的存在——不仅包括隐在黑暗中的身影,还有各种各样的物品:桌椅、茶壶、门窗、小巷、树叶、野猫……仿佛事先达成默契,所有的事物都在彼此倾听。倾听成为许多事物交流的方式,很久以来,我们都忽略了这一点,并且因此中断了与许多事物的联系。现在,这种联系正悄无声息地恢复。在夜里,我发现自己和婺源正在相互渗透。我甚至可以看见婺源渗入我皮肤的进度,彼此之间无所顾忌地坦然接纳。

⑥在婺源,我会醒得很早。这一点,与在都市里截然不同。我的身体变得异常敏感,它的反应,与周围的事物完全同步——我醒来的时候,我清晰地看见,屋子里的家具,正井然有序地一一苏醒,先是靠窗的条凳,然后是那张祖上传下来的八仙桌,再后是屋角的箩筐……我的身体知觉依次恢复,从眼,到耳,到鼻,到手足,与此同时,对婺源的记忆一一恢复。

⑦关于婺源的未来,人们即使不说也心知肚明。美的事物总含有某种无端的寂灭,这种悲剧意味使它显得更加动人。我对一些事物总是怀有绝望的爱,婺源是其中之一。我走到田垅上,心里有些酸楚。曾经自以为刀枪不入、百炼成钢,此时我才发现,还是一如既往地脆弱,毫无进步。我劝说自己,要努力习惯世界的变化,尽管很难;就像一只蝴蝶要习惯那死亡的虫蛹空壳。

⑧我们已经离散多年。但婺源仍在,像五百年前那样,均匀地呼吸。(有改动)

6.阅读全文,筛选词语,说说你在作者笔下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婺源?(3分)

质朴、▲、▲、▲

7.本文笔法自然却意蕴丰厚,请从修辞、关键词或句式等角度为文中的划线句做批注。(任选一句批注)(3分)

(A)在婺源,它们松散地混合在一起,像浸满柴火味的空气,被我们习惯,并且,忽略。

(B)为了表明谦卑,它把自己深隐起来。

8.阅读第⑤段,联系上下文,说说婺源如何“渗入”到我的身体?(3分)

9.作者在第⑦段中说对婺源怀有“绝望的爱”,联系全文并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的解读。(6分)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0分)

[材料一]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

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6%,较2020年提升了0.3个百分点,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高于2020年的4.70本。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04月25日有删改)

[材料二]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3日公布结果。记者采访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就有关问题作进一步解读。

记者: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本。这个阅读量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处于什么水平?

魏玉山:我国人均纸书加电子书的阅读量在8本左右,这个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发达国家人均年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在10册左右,或者高于10册,加上电子书的数量更高一些。

记者:手机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占据了重要位置。手机阅读为什么如此受欢迎?手机阅读是否会加深“浅阅读”的流行?

魏玉山:手机阅读受到广泛欢迎,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手机的普及度很高,智能手机获取信息、获取知识的便利程度要高于图书或者报刊;二是手机阅读的内容更加丰富,读者的选择面更广,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爱的内容,这是传统纸质图书和报刊难以比拟的;三是手机内容的及时性,读者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了解到国内外各方面的信息,读到各种最新出版的图书杂志,这也是纸质出版物难以实现的。我认为,手机阅读并不一定导致“浅阅读”,虽然手机可能更适合于读短内容,但是许多青年人也正在通过手机来进行系统的知识学习。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04月25日《共同参与,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有删改)

[材料三]

人类的历史有很多的精神丰碑,要达到或者超越那些精神高峰,阅读和思考是唯一的途径。只有通过阅读,通过与孔子、孟子等先贤达人的对话,才能达到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只有通过阅读,通过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交流,才能达到他们那个时代的思想境界。没有阅读,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境界可能还远不如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们,甚至还不如更早以前的历史阶段。

我推崇书籍阅读而不是网络阅读。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在书里。尽管我国目前的网络阅读人数已经超过了纸质阅读人数,但我认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还处在离线状态。网络上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是信息、广告和娱乐的内容,人类的理解,特别是人类理性的洞察力,通过网络很难获得,智慧的内容在网络上更是凤毛麟角。对人类思想的进化而言,对个人思想的发展而言,从信息到知识到智慧,就像一个金字塔,它是精神与智力逐步升级发展的过程。唯有通过书籍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将每一个人的智慧汇总起来,才能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

(节选自朱永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有删改)

10.根据三则材料,以下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和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均高于2020年。

B.手机的普及度、内容的丰富度和推送的及时性决定了纸质阅读未来将被边缘化。

C.手机阅读使我们这代人的精神世界远远不如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们。

D.人类知识的进化是一个精神与智力逐步升级发展的金字塔结构。

1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我国人均纸书加电子书的阅读量在8本左右,这个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12.“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在书里”,同学们,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请结合以上材料,为学校拟写一则弘扬经典阅读的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精炼,不超过20字。(2分)

13.你认为纸质阅读会被网络阅读替代吗?请根据上述材料及自己的学习体验说明理由。(3分)

(四)古诗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蜀氏遇晋氏饥辈①三五人,挟木弓竹矢,入白鹿山,捕猎以自给。因值群鹿骇走,分路格之。一人见鹿入两崖间,才通人过,随而逐之。行十余步,但见城市栉比,闾井繁盛,了不见鹿。徐行市中,因问人曰:“此何处也?”答曰:“此‘小成都’耳,非常人可到,子不宜久住。”遂出穴密志归路以告太守刘悛②悛使人随往,失其旧所矣。

(选自唐末五代·杜光庭《神仙感遇传·蜀氏》)

[注]①辈:某一等级、某一类别的人或物。②悛:quān。

【初读知文】

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遂出穴密志归路以告太守刘悛悛使人随往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联系上下文推断[乙]文中“因值群鹿骇走,分路格之”中“格”的意思,并给出理由。(3分)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格’作动词时的义项“因值群鹿骇走,分路格之”中“格”的意思及理由

①阻止,阻碍。《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形格势禁”(被形势所阻止)。成语有“格格不入”。②击,打击。《后汉书·钟离意传》:“乃解衣就格。”今有双音词“格杀”“格斗”。③推究,研究。《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④抗拒,抗御。《史记·李将军列传》:“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我选(▲),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读知意】

17.读完[甲][乙]两文,小语若有所思,他向小文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请你补全对话。(4分)

小语:两文故事内容不同,但在情节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发现者都是偶然进人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美好境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文:的确如此,相似之处还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语:[甲][乙]两文作者不同,他们生活的时代也不同,但讲的都是人们“避难入山”的故事。请你推测这类“避难入山”故事被广泛流传、改编的原因。

小文: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8-19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桃夭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②。之子于归③,宜④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⑤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②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华:同“花”。③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④宜:和顺、亲善。⑤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18.《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请结合《桃夭》一诗的内容举例分析。(3分)

19.“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你怎样理解诗中两个“悠”字的作用的?(3分)

四、写作(46分)

20.根据要求,完成任务。(6分)

仿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阿长与》《列夫·托尔斯泰》写人都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或情感上由讨厌到怀念感激,或由描写丑陋的外表到赞叹人物的非凡,前后形成一种张力,让读者对人物的印象更为深刻。

请模仿这种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并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来描写一位你熟悉的人物。要求100字左右。(6分)

21.读后感是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在深入领会原文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对作品的主题、人物、某些细节、表现手法或某一感兴趣的问题等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见解的一类文章。

请参考以上“知识卡片”,就《经典常谈》《桃花源记》《二首》三部作品中的任意一部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书写(4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擅用修正液,卷面不整洁或涂改严重的,酌情扣分。

二、积累(20分)

1.(1)羁(2)销(3)潺潺(4)jūn(4分,各1分)

2.①落英缤纷②往来翕忽③八月湖水平④涵虚混太清⑤蒹葭萋萋⑥白露未晞

⑦海内存知己⑧天涯若比邻(⑨⑩两空,诗句运用情景交融手法即可,不能写前面出现过的诗句。本题共10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3.(1)同“邀”,邀请(2)像北斗星那样(3)挑选(4)充满(4分,各1分)

4.B(2分)

三、阅读(50分)

(一)名著阅读(6分)

5.(1)①春秋②孟子(2分,各1分)

(2)①【示例】小记者,你好!我最喜欢的经典是《诗经》,里面的诗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等古时的社会风貌,让我了解到古代人们的生活,也更激发了我学习诗歌的兴趣。(2分)

②【示例】我喜欢古典诗歌,选择《诗经》篇、《辞赋》篇、《诗》篇。(2分)

(二)文学作品阅读(15分)

6.自然、寂静、低调、谦卑、包容(3分,3点即可)

7.(A)“像浸满柴火味的空气”比喻形象贴切,写出这些事物在婺源这个地方的普遍自然与浑然天成。

(B)“深隐”一词将婺源拟人化,形象地写出婺源的质朴低调之美。

(3分。能从用词、句式、修辞等任一角度进行批注,体会语言特点即可)

8.作者在婺源真正地待着,婺源的自然、质朴、厚重、包容被慢慢发现;在婺源静谧的夜晚,人的感官放大,发现被忽略的事物的联系。(3分。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9.本题采用分层赋分评价

第一层级:思维单一,仅简单解读了“绝望”或仅解读了“爱”。(0-2分)

【示例一】美的事物总含有某种无端的寂灭,婺源便是如此。

【示例二】婺源环境优美,低调质朴,让作者亲近。

第二层级:思维发散,从文本角度解读“绝望”和“爱”,但缺少材料的链接。(3-4分)

【示例三】作者对婺源无疑是热爱的,作者笔下的婺源环境优美,质朴低调,有文化底蕴,让他沉醉其中。但是作者又说“美的事物总含有某种无端的寂灭”、“要努力习惯世界的变化”,所以说这种“爱”带有一种深深的绝望之感。

第三层级:思维发散,从文本出发解读“绝望”和“爱”,同时结合链接材料深入剖析,且表述清晰。(5-6分)

【示例四】作者对婺源无疑是热爱的,这体现在身为现代人的他在城市生活的喧嚣中奔波,在婺源可以得到片刻的喘息:第一,婺源是一个环境优美、低调质朴的乡村,让作者有如回到故乡般的亲近感。第二,婺源带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让陷入“昨天的文化”中的作者沉醉其中。同时,作者的文字中又有一种无力感。文中谈到“美的事物总含有某种无端的寂灭”、“要努力习惯世界的变化”,这都隐隐透露出一种文化的焦灼感:当农耕社会不可抗拒地走向消亡,具有文化情怀的人要如何去寻找自己的精深天地?

(5—6分。思考深入,紧密联系文本和链接材料,多点挖掘,对内涵进行深度探究)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0分)

10.A(2分)

11.不能。“左右”表示这是一个估算的数字,并非“正好8本”,去掉后与事实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分)

12.【示例一】读书点燃智慧,知识照耀人生。【示例二】攀登书山与知识同行,遨游学海以真理为伴。(2分)

13.纸质阅读不会被网络阅读取代。人类的理解,特别是人类理性的洞察力只能在纸质阅读中获得;智慧的内容在纸质阅读中大量存在;通过书籍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3分)

(四)古诗文阅读(19分)

14.(3分)遂出穴/密志归路/以告太守刘悛/悛使人随往

15.(3分)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16.(3分)(选择义项①或②得1分,理由表述准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