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福建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参考答案与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陶瓷艺术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内续的表达特征与外延的形象表现之中。就内续表征而言,不同的艺术作品表现出的内在情感不尽相同,不仅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图像及形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更呈现出对美表达切入点不同而形成的多重视角。就外延形象而言,则传递出雄浑、典雅、洗练的传统审美旨趣和民族情怀,是时代背景下对审美理念的延续、择取及阐释。特别是彰显时代特征的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以艺术为形式对文化属性的深刻呈现,是传统审美思想的复读与时代表达,以此进行深层次引导,促使观者得以感受到美,明确文化美与艺术美之间相互包容与促进的关系,形成美学心理的定向感知方向。陶瓷文化与艺术形式的发展体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审美旨趣与内涵。正如克罗齐说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通过品味陶瓷艺术可以感受到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语境与民族共性。翻开中国陶瓷史不难发现,中国传统陶瓷器物的每一次进阶,器型、纹饰、材质的创新与发展,都与历史诸阶段的审美情趣息息相关。从陶瓷器物的造物理念来看,早期的陶瓷造型追求“大巧若拙、大匠不雕”的审美境界,不追求过多的雕饰与设计,符合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儒家追求中庸之道,其反映在陶瓷造物上就是工匠精益求精的心态与中庸之道的融合,这一理念推动着中国古代陶瓷器物逐渐发展成为和谐对称的器物体系。至明清时期,景德镇作为全国制瓷中心,所产陶瓷的器型构造讲求圆润感和无违和感,特别强调去棱角的造型设计理念。由此可见,传统技艺不仅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及传统审美旨趣的内涵,更在延续中华美育精神的同时,展现出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摘编自成珊珊《论陶瓷艺术的美育特性——以景德镇为例》练崇潮《传统陶瓷器物的民族文化基因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二:瓷与玉之间存在着无可置疑的隐喻关系。景德镇瓷器的四大特点中,“白如玉”被列在第一位。国人对玉的喜爱折射出儒家学说的价值取向。瓷与玉本属一家,其原料皆为山中之矿,景德镇瑶里一带所产的釉石,外表看来犹如淡绿色的美玉。如果说两者有什么不同,那就是玉为大自然用亿万年地火冶炼出来的“瓷”,瓷则是人类模仿大自然用短暂时间烧制出来的“玉”,人类对前者只能作外形上的打磨削剔,对后者却可以在质地、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随心所欲地创造。然而瓷器在硬度上不如玉石,任何鲁莽的摆放与碰撞都可能使之破碎,因此它比玉器更难于长期保有。从这个意义上说,瓷的易碎性增加了它的珍稀性。由于四时温差和内应力的影响,有的瓷器上会出现被称为“开片”的细碎裂纹,后来人们发现一些裂纹具有特殊的审美效果,于是在烧制时有意为之,这方面的追求以宋代哥窑为最。碎裂本是瓷器的灾难,哥窑碎瓷却能以其“似碎非碎”的“碎裂美”,触动国人心灵深处的悲恫情怀,这是古代哲学残缺之美的体现。美瓷如玉实属难得,但瓷的原料易得,制瓷工艺早已成熟,古代也不缺乏劳动力,这些都为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据统计,中国在17、18世纪期间销往西方的瓷器“达到好几亿件的数额”,“直至今日,景德镇每天仍生产大约一百万件瓷器”。这样的盲目生产和无序竞争使得景德镇瓷业无复往日的荣光。当下的瓷器制作还有一个“大”的毛病。大件瓷器烧制不易,“美的对象是小的”,“巨无霸”般的瓷瓶瓷碗并不能唤起我们心中的美感,那些摆在国内外地摊上降价出售的大缸大盆,给人以暴殄天物之感。“如玉”的瓷还具备“超玉”的可能,关键在于它能承载如书法、绘画、诗词等艺术形式。在西方,在陶瓷上绘制“柳树图案”大为流行。柳树图案最初在1849年的英国杂志《家庭朋友》上出现,后来在欧洲被广泛翻制,最多时有二百多家瓷厂烧制这种图案。柳树图案时至今日在美洲和澳洲等地也颇为流行。为什么柳树图案在西方陶瓷艺术中传播广泛?有学者认为,陶瓷主要栖身于餐厅、厨房和卧室之中,中国文人雅士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与日常生活距离太远,而“安详而美丽”的柳树图案故事更有利于营造平和的家庭氛围。此外,柳树图案上不仅有故事,英国人还为其创作了一首世代传唱的儿歌,柳树图案的消费,不仅诉诸瓷具使用时的视觉欣赏,还伴之以听觉渠道广为流传,这种老少咸宜、视听兼具的娱乐方式,让瓷绘艺术产生类似综合性艺术的效果。(摘编自傅修延《瓷的叙事与文化分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瓷艺术文化表现出的内续表征和外延形象,反映了文化美与艺术美之间相互包容与促进的关系。B.早期的陶瓷造型不追求雕饰与设计,体现了“大巧若拙、大匠不雕”和“天人合一”的艺术追求。C.景德镇瓷器要想恢复往日荣光,必须摈除盲目生产和无序竞争的状态,符合人们内心的审美需要。D.瓷之所以具备“超玉”的可能,是因为瓷比玉更能直观地表现书法、绘画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克罗齐的话是为了说明陶瓷文化与艺术形式的发展体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审美旨趣与内涵。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审美旨趣对陶瓷发展产生的影响,但材料一侧重从历史的不同阶段进行阐述。C.“瓷”与“玉”的打磨,“玉”只能是外形上的加工,而“瓷”可以根据匠人的喜好随心所欲地创造。D.绘制“柳树图案”的陶瓷在西方大为流行且主要用于餐厅和厨房中,足见这些陶瓷功能指向日常生活。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碎裂美”的一项是(
)A.在《论语·子罕》中,孔子与学生对谈中提出“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B.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梦中游山时写道“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C.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塞窣片刻不息”。D.曹禺说,“在《雷雨》里,宇宙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4.明清以来景德镇民窑大量生产的“青白相间,青花缠枝莲图案瓷”颇为流行。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5.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新时代如何扩大中国陶瓷艺术在西方的影响。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且说香菱见过众人之后,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说着便命紫娟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内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香菱又逼着黛玉换出杜律来,又央黛玉:“出个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黛玉道:“昨夜的月最好,你竟作一首来。十四寒的韵,由你爱用那几个字去。”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方得一首。黛玉看时,只见写道: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众人看去,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是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材料二忽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众人跟去因问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①,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忽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梳洗已毕,便忙录出来,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来又找黛玉。刚到沁芳亭,只见李纨与众姊妹方从王夫人处回来,宝钗正告诉他们,说他梦中作诗说梦话。众人正笑,抬头见他来了,便都争着要诗看。(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黛玉说的“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出自元代范德玑的《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B.香菱随宝钗进大观园后,见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便向黛玉请教,苦心作诗。探春笑她:“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大笑,探春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他!”C.《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读到的“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的判词写的是香菱。D.文章中黛玉主张作诗要“不以词害意”,立意第一要紧,词句是末事。这种观点和巴尔扎克的“文采来自思想而不是辞藻”不谋而合。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虚实结合讲述了香菱从“读诗”到“品诗”再到“作诗”的艰辛的学诗过程,正所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有肯付出才能成功。B.“这个人定要疯了!……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既从侧面表现香菱学诗之“苦”,又照应题目中的“苦吟”二字,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C.文章准确描写了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香菱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表现了香菱对诗歌的追求及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赞美了她专注、勤勉的学习精神。D.香菱从王维的诗句中品到了诗的韵味,以绝妙的比方“念到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似的”显现了她敏锐的艺术感受力,且从艺术通感角度描述了诗歌的形象特征。8.下列有关《红楼梦》相关的内容与艺术手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妙玉爱“洁”。贾母带领刘姥姥等人来栊翠庵喝茶。妙玉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刘姥姥用过的)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B.贾母提议为凤姐过生日。方法是凑份子。邢夫人尤氏也被叫来了。贾母带头出了二十两,薛姨妈也出了二十两,邢王二位夫人各出十六两,尤氏李纨出十二两,但贾母体恤李纨是个寡妇,就替她出了十二两。C.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由于得到贾母的召见,又陪着贾母在园中逛了两日,讨得贾母欢心,临走时,总算不枉此行,得了一百多两银子,还有衣服绸缎、瓜果点心。D.《红楼梦》像一棵参天大树,贾府盛衰和宝黛钗爱情悲剧是其主干,“淡淡写来”(脂砚斋)的日常生活细节则犹如茂盛的枝叶。小说中这些“家庭闺阁琐事”,既真实可信,又内涵深刻,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魅力。9.下列有关《红楼梦》相关的内容与艺术手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蟠对柳湘莲调情遭苦打,薛姨妈要告诉王夫人寻拿湘莲,被薛宝钗劝阻了。只说柳湘莲一时酒后放肆,如今酒醒,后悔不及,惧罪逃走了。B.芦雪庵争联雪景,王熙凤起了一个开头“一夜北风紧”,众人联句,宝钗、宝琴、黛玉共战湘云,十分有趣。湘云思维敏捷,联得最多。宝玉落第,李纨罚他到妙玉的栊翠庵去折红梅。C.赵姨娘的弟弟赵国基死了,探春照例给银二十两,赵姨娘来哭闹,说她对舅舅刻薄。探春说正因为是自己的舅舅,更要秉公办理。D.宝玉和平儿、宝琴、邢岫烟同一天生日,妙玉给宝玉一个字帖儿,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宝玉看了,不知如何回帖,路遇曾和她有过一段交往的邢岫烟,便求她指教,邢岫烟教他回帖写上“槛内人”。10.在文本一、二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林黛玉,请结合节选的文本及《红楼梦》其他章节,简要分析林黛玉原形人物形象(性格的复杂性与多样性)。11.“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讲的是香菱学诗,香菱原名叫什么?她的父亲是谁?请结合小说其他章节说说她成为薛蟠小妾的遭遇。三、选择类12.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吟赏烟霞 B.汝岂得自由C.怨灵修之浩荡 D.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和成语“鳞次栉比”所涉及的活用类型相同的是(
)A.风乎舞雩
刑于寡妻B.此其志不在小
以无厚入有间C.既东封郑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吾得兄事之
常以身翼蔽沛公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者,见终始之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中)》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B.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C.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D.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1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面称帝”中的“南面”,古代以坐北面南为尊位,帝位面朝南,所以“南面”代称帝位。B.“莫不虚心而仰上”的“虚心”,与《苏武传》“虚心欲相待”的“虚心”意思一样。C.“夫寒者利短褐”中的“褐”指粗麻衣服,穷人“被褐”,被称为“褐人”。“释褐”指辞去官职。D.“去收孥污秽之罪”中的“收孥”,古时,一人犯法,妻子连坐,没为官奴婢,谓之“收孥”。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抛弃仁政王道,用残暴苛虐治理天下。B.如果秦二世能够任用忠贞贤能的人,为天下的苦难而忧心,衣着简朴不奢靡,改正先帝的过失,再采取一系列措施,天下人就会归附他了。C.陈涉既没有汤、武那样的贤能,也没有公侯那样尊贵的地位,但他振臂一呼而天下响应,是因为百姓处于危难之中。D.治理百姓,就是要致力使他们安定,这样天下即使出现叛逆的臣子,也必然没有人响应,得不到帮助的力量了。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2)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18.《过秦论(中)》写了秦二世治理国家时哪些“仁义不施”的行为?请简要概括。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①方干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凉月照窗攲枕倦,澄泉绕石泛觞②迟。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旅居洋州时写的。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②泛觞:一种游戏。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举目”“思量”是诗人由里及表的自我写照,抬首低眉之间,蕴含着深沉的感伤。B.颔联运用了视觉、听觉结合的技巧,写出了鹤盘旋之形和蝉鸣之声,传神逼真。C.颈联前一句写月夜独处。“凉”与“倦”两字,极写诗人的冷寂凄清,孤独无聊。D.尾联以“身旅羁”和首联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旅次”二字,结构严谨。20.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六、情景默写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人君不必宵衣旰食,劳神苦思,也无须越俎代庖,事必躬亲,就可以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政治境界了。(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援引盘庚迁都的事例来表达自己变法的坚定决心,他认为盘庚不会因为怨者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3)《阿房宫赋》中和“盖幽、厉尝笑桀、纣矣,炀帝亦笑周、齐矣,不可使后之笑今如今之笑炀帝也”所发议论一致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六国论》中,苏洵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_”,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5)“舟”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有时蕴含人们的漂泊与离愁之思,有时寄托了人们的自由与洒脱之志,如“__________,___________”。七、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真正热爱阅读的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从书本中获得的巨大愉悦,足以让人_______。一个角落、一本书,就能筑起一个完整而缤纷的世界,令人沉醉。通过阅读,让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并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训练中使精神日益提高。在这个意义上,阅读需要_______的精神,勤于阅读的人将逐渐成长为一个心灵丰富、智慧成熟的现代人。古人讲“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这并不仅仅在讲旁观者的感受,也是在提醒自己,不读书就会让灵性蒙尘。我们手捧书本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阅读是对庸常生活的救赎,让我们得以暂时跳脱出琐碎的眼前之事,对永恒之物进行片刻的凝望。阅读是一项几乎没有门槛的活动,人人都可_______文字之美;阅读又是一项由浅入深的精神历练,需要长久坚持才能_______、窥其堂奥。这个世界需要书籍的火种来点亮,而一个追求内心丰富的人,也总有赖于阅读带来的精神刷新。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宵衣旰食
持之以恒
领受
循序渐进B.废寝忘食
一如既往
领受
登堂入室C.废寝忘食
持之以恒
领略
登堂入室D.宵衣旰食
一如既往
领略
循序渐进2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阅读,让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并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训练中使精神日益丰富。B.通过阅读,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并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训练中使精神日益丰富。C.通过阅读,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并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训练中使精神日益提高。D.通过阅读,让我们学会如何与自己最终相处,并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训练中使精神日益提高。八、语言表达2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标题:①敦煌学是目前世界上以地名命名的国际显学。为什么它如此特殊,能成为世界关注、举世闻名的学科?其一,②。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不论丝绸之路分为几条,敦煌都是唯一不变的吐纳口,故而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枢纽。其二,学术价值无可替代。敦煌文献包含宗教、地理、民族等方面的资料,用中文、梵文、叙利亚文、希伯来文等书写,是研究世界历史文化的绝好材料。其三,石窟艺术多姿多彩。敦煌石窟数量众多,内存大量壁画,内容包括生产劳动、风俗礼仪、使者朝会等。虽然敦煌文化吸纳中外各国文化,但它却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融汇创造而成的。这就说明,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长河中,敦煌文化始终是③。九、名著阅读25.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可卿死前托梦给凤姐,嘱咐她趁当下富贵筹划将来衰时之产业。在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并开设家塾,收入用于祖茔祭祀和家塾供给。B.贾元妃差人送出来的灯谜只有迎春和贾环没猜着,其他猜中的各有赏赐。贾母也让众人自制灯谜来玩乐,贾政看着这些灯谜,大有悲戚之感。C.史湘云劝宝玉应该关心仕途经济的学问,宝玉登时拉下脸来下逐客令;袭人说前次宝钗提到类似的话,宝玉甩脸就走。D.宝玉怕黛玉担心自己,就派晴雯送去两条旧帕。黛玉奇怪宝玉为何给自己送半新半旧的手帕,就把旧帕拿来抄写诗词。十、材料作文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艺术体操队从国宝“莫高窟第220窟”的壁画中汲取灵感,将敦煌元素融进艺术体操,经过不懈努力,创演作品《飞天乐舞》,在东京奥运会上取得佳绩并深受好评。赛后,国际体联技术委员会特别邀请中国艺术体操队做线上的全球分享。事后,教练孙丹说:“我真是感觉国家强大了,能够做我们坚实的后盾。我们起初在赛场上都是想去迎合别人,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希望能够做自己,是我们五千年的文明让我们敢创作,敢拿出去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当下,文化的交融互鉴越来越密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对“民族的”与“世界的”的关系,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发言稿,在学校举办的“一起向未来”主题论坛上发言。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与解析1.B2.C3.D4.①瓷由青色和白色构成,它代表了明清时期素雅的审美旨趣和审美理念,是陶瓷艺术的外延形象表现。②瓷的图案由青花、莲组成,体现了儒家思想中清白廉洁的文化表达,是陶瓷艺术的内续表征。5.①既要坚守传统审美思想,也要有时代表达。②拒绝批量生产,应精制惜售。③摒弃“以大为美”的思路,陶瓷制作应以精巧灵动为主。④在瓷绘上加入中西方都认同的内容与形式。【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早期的陶瓷造型不追求雕饰与设计”错。由原文“早期的陶瓷造型追求‘大巧若拙、大匠不雕’的审美境界,不追求过多的雕饰与设计,符合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可知,原文说的是“不追求过多的雕饰与设计”,而不是“不追求雕饰与设计”。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根据匠人的喜好随心所欲地创造”错。由原文“人类对前者只能作外形上的打磨削剔,对后者却可以在质地、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随心所欲地创造”可知,是根据匠人在质地、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喜好随心所欲地创造。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未成一篑”体现做学问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B.从听觉的角度描写了山泉水势浩大的样子。C.表现的是在寂静的园子里亦有生命的萌动。D.“宇宙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是《雷雨》里人物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可以体现“破碎美”。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对材料进行运用的能力。由原文“就外延形象而言,则传递出雄浑、典雅、洗练的传统审美旨趣和民族情怀,是时代背景下对审美理念的延续、择取及阐释。特别是彰显时代特征的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以艺术为形式对文化属性的深刻呈现,是传统审美思想的复读与时代表达”可知,明清以来景德镇民窑大量生产的“青白相间,青花缠枝莲图案瓷”颇为流行是因为瓷由青色和白色构成,它代表了明清时期素雅的审美旨趣和审美理念,是陶瓷艺术的外延形象表现。由原文“儒家追求中庸之道,其反映在陶瓷造物上就是工匠精益求精的心态与中庸之道的融合,这一理念推动着中国古代陶瓷器物逐渐发展成为和谐对称的器物体系。至明清时期,景德镇作为全国制瓷中心,所产陶瓷的器型构造讲求圆润感和无违和感,特别强调去棱角的造型设计理念”可知,明清以来景德镇民窑大量生产的“青白相间,青花缠枝莲图案瓷”颇为流行是因为瓷的图案由青花、莲组成,体现了儒家思想中清白廉洁的文化表达,是陶瓷艺术的内续表征。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原文“传统技艺不仅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及传统审美旨趣的内涵,更在延续中华美育精神的同时,展现出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可知,中国瓷器既要坚守传统审美思想,也要有时代表达。由原文“这样的盲目生产和无序竞争使得景德镇瓷业无复往日的荣光”可知,中国陶瓷要拒绝批量生产,应精制惜售。由原文“当下的瓷器制作还有一个‘大’的毛病。大件瓷器烧制不易,‘美的对象是小的’,‘巨无霸’般的瓷瓶瓷碗并不能唤起我们心中的美感,那些摆在国内外地摊上降价出售的大缸大盆,给人以暴殄天物之感”可知,中国陶瓷要摒弃“以大为美”的思路,陶瓷制作应以精巧灵动为主。由原文“在西方,在陶瓷上绘制‘柳树图案’大为流行”“柳树图案时至今日在美洲和澳洲等地也颇为流行”可知,中国陶瓷要在瓷绘上加入中西方都认同的内容与形式。6.B7.A8.B9.C10.①缺点:爱使小性子,多思多虑。因薛宝钗比她更得贾府上下喜爱,这令黛玉感到了一丝不平,因此经常与宝玉闹别扭,如剪香囊;对宝钗也含酸意。②优点:乐为人师,善为人师。乐为人师,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当仁不让,主动、率真、自信,溢于言表。善为人师,善于鼓励,精通教艺,提倡自学。她鼓励香菱树立信心,在教学中积极引导香菱循序渐进,要重视积累和感悟。不仅如此,林黛玉更强调自学,强调实践和探究,重视能力的培养。11.(1)香菱原名甄英莲;(2)她的父亲甄士隐;(3)①元宵节时霍启抱英莲出去赏灯,将她弄丢了;②甄家在女儿丢失后,又被大火烧毁,后英莲被拐子卖给冯渊;③呆霸王薛蟠也看上英莲,打死冯渊,强夺英莲改名香菱;【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B.“探春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他!’”,不是探春说的,这句话是宝钗说的。原著里是“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他!’”。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A.“文章虚实结合讲述了香菱(学诗)”错误,文中没有虚写,香菱从“读诗”到“品诗”再到“作诗”的艰辛的学诗过程都是实写。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B.“但贾母体恤李纨是个寡妇,就替她出了十二两”错。原著是“凤姐笑道:‘生日没到,我这会子已经折受的不受用了。我一个钱饶不出,惊动这些人实在不安,不如大嫂子这一分我替他出了罢了。我到了那一日多吃些东西,就享了福了’。邢夫人等听了,都说:‘很是’。贾母方允了”,贾母想替李纨出十二两,但凤姐应承自己替李纨出,过后又暗中赖掉了。故选B。9.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C.“探春说正因为是自己的舅舅,更要秉公办理”理解错误,探春并不认为赵国基是自己的舅舅,小说中直呼其名,说“既这么说,环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故选C。10.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林黛玉爱使小性子,经常与宝玉闹别扭,还吃宝钗的醋。如第二十六回,“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正是回不是,站着不是。正没主意,只听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二人。林黛玉心中益发动了气,左思右想,忽然想起了早起的事来:必竟是宝玉恼我要告他的原故。但只我何尝告你了,你也打听打听,就恼我到这步田地。你今儿不叫我进来,难道明儿就不见面了!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戚戚呜咽起来”,这段心理描写对林黛玉性格刻画全面、细腻,足见其性格敏感、细心、多思多虑。乐为人师,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仁不让,主动、率真、自信,溢于言表。“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善为人师,善于鼓励,精通教艺,提倡自学。“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她鼓励香菱树立信心,在教学中积极引导香菱循序渐进,要重视积累和感悟。不仅如此,林黛玉更强调自学,强调实践和探究,重视能力的培养。黛玉耐心细致地指导香菱学诗,一次一次与她一起讨论,一点也不嫌累嫌烦。可见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多样性。11.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香菱原名在小说第一回就出现了,小说中“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英莲,年方三岁”。她的父亲是甄士隐。小说第一回中“只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英莲,年方三岁”。她成为薛蟠小妾的遭遇:(1)小说第一回讲英莲“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哪有英莲的踪影”,元宵节时霍启抱英莲出去赏灯,将她弄丢了;(2)小说第四回讲“不瞒老爷说,不但这凶犯躲的方向我知道,一并这拐卖之人我也知道,死鬼买主也深知道。待我细说与老爷听:这个被打之死鬼,乃是本地一个小乡宦之子,名唤冯渊,自幼父母早亡,又无兄弟,只他一个人守着些薄产过日子。长到十八九岁上,酷爱男风,最厌女子。这也是前生冤孽,可巧遇见这拐子卖丫头,他便一眼看上了这丫头,立意买来作妾”,英莲被拐子卖给冯渊。(3)同样还是第四回,“薛蟠见英莲生得不俗,立意买了,又遇冯家来夺人,因恃强喝令手下豪奴将冯渊打死”,薛蟠为了英莲,打死冯渊,还给英莲改名字香菱。12.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古今异义的能力。A.“吟赏”,古今义相同,吟诵、赞赏。句意: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B.“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约束。句意:你哪能自作主张对她迁就。C.“浩荡”,古义:荒唐,没有准则;今义:广阔或壮大。句意:我怨恨我那君王(楚怀王)过分荒唐。D.“处分”,古义:处理;今义:对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句意:怎么安排都要顺着哥哥的心意,我哪里能够自作主张?故选A。13.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鳞”和“栉”为名词作状语,像鱼鳞一样;像梳子齿一样。“鳞次栉比”的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A.风:吹风;刑:同“型”,做榜样,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句意:在舞雩台上吹风;/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B.小:小的方面;厚:厚度,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句意:这表明他的志向不在这些小的方面;/用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缝隙的骨节。C.封:使……成为疆界;亡:使……灭亡,均为使动用法。句意:它已经向东把郑国当作疆界;/如果灭亡郑国对您是有益的。D.兄:像对待兄长一样;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均为名词活用作状语。句意: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常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掩护刘邦。故选D。14.D15.C16.B17.(1)实行兼并,要重视诡诈和实力;安定国家,要重视顺时权变,这就是说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2)所以说:“处于安定状态的人民可以共同行仁义,处于危难之中的人民容易一起做坏事。”说的就是这种情况。18.①破坏宗庙,残害百姓,比始皇更加暴虐无道,重新修建阿房宫;②使刑罚更加繁多,杀戮更加严酷,官吏办事苛刻狠毒;③赏罚不得当,赋税搜刮没有限度。【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顺着商、周的道路,来制定实行自己的政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上世之事”的“上世”是古代的意思,作“事”的定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制御其政”中“其政”是“制御”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D。15.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及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临朝称帝。B.两个“虚心”都是谦诚的意思。“莫不虚心而仰上”句意:没有谁不谦诚景仰皇上。/愿谦诚地相待您。C.“‘释褐’指辞去官职”说法错误,“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句意:受冻的人穿上粗布短袄就觉得很好。D.正确。句意:废除没收犯罪者妻子儿女为官家奴婢之类的杂乱刑罚。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衣着简朴不奢靡”理解错误,原文“缟素”是指服丧期间,不是指衣着简朴不奢靡。原文没有“衣着简朴不奢靡”的相关内容。故选B。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高”,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高”,引申为重视;“贵”,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贵”,引申为重视;“取与守”,夺天下和保天下;“术”,方法。(2)“与为义”,共同行仁义;“易”,容易;“此之谓也”,宾语前置句,说的就是这种情况。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原文内容可知,秦二世治理国家时“仁义不施”的行为在第四段。①根据原文“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可知,秦二世治理国家时破坏宗庙,残害百姓,比始皇更加暴虐无道,重新修建阿房宫;②根据原文“繁刑严诛,吏治刻深”可知,秦二世治理国家时使刑罚更加繁多,杀戮更加严酷,官吏办事苛刻狠毒;③根据原文“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可知,秦二世治理国家时赏罚不得当,赋税搜刮没有限度。参考译文:秦统一天下,吞并诸侯,临朝称帝,供养四海。天下的士人顺服的慕风向往,为什么会像这样呢?回答是:近古以来没有统一天下的帝王已经很久了。周王室力量微弱,五霸相继死去以后,天子的命令不能通行天下,因此诸侯凭着武力相征伐,强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战事不止,军民疲惫。如今秦皇南面称帝统治了天下,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这样一来,那些可怜的百姓就都希望能靠他安身活命,没有谁不谦诚景仰皇上,在这个时候,应该保住威权,稳定功业,是安定,是危败,关键就在于此了。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实行兼并,要重视诡诈和实力;安定国家,要重视顺时权变:这就是说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秦经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他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秦王孤身无辅却拥有天下,所以他的灭亡很快就来到了。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顺着商、周的道路,来制定实行自己的政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所以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了国家,名号卓著,功业长久。当今秦二世登上王位,普天之下没有人不伸长脖子盼着看一看他的政策。受冻的人穿上粗布短袄就觉得很好,挨饿的人吃上糟糠也觉得香甜。天下苦苦哀叫的百姓,正是新皇帝执政才能的表现。这就是说劳苦人民容易接受仁政。如果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贞贤能的人,君臣一心,为天下的苦难而忧心,丧服期间就改正先帝的过失,割地分民,封赏功臣的后代,封国立君,对天下的贤士以礼相待,把牢狱里的犯人放出来,免去刑戮,废除没收犯罪者妻子儿女为官家奴婢之类的杂乱刑罚,让被判刑的人各自返回家乡。打开仓库,散发钱财,以赈济孤独穷困的士人;减轻赋税,减少劳役,帮助百姓解除急困;简化法律,减少刑罚,给犯罪人以把握以后的机会,使天下的人都能自新,改变节操,修养品行,各自谨慎对待自身;满足万民的愿望,以威信仁德对待天下人,天下人就归附了。如果天下到处都欢欢喜喜安居乐业,唯恐发生变乱,那么即使有奸诈不轨的人,而民众没有背叛主上之心,图谋不轨的臣子也就无法掩饰他的奸诈,暴乱的阴谋就可以被阻止了。二世不实行这种办法,破坏宗庙,残害百姓,比始皇更加暴虐无道,重新修建阿房宫,使刑罚更加繁多,杀戮更加严酷,官吏办事苛刻狠毒,赏罚不得当,赋税搜刮没有限度,国家的事务太多,官吏们都治理不过来;百姓穷困已极,而君主却不加收容救济。于是奸险欺诈之事纷起,上下互相欺骗,蒙受罪罚的人很多,道路上遭到刑戮的人前后相望,连绵不断,天下的人都陷入了苦难。从君卿以下直到平民百姓,人人心中自危,身处穷苦之境,到处都不得安静,所以容易动乱。因此陈涉不凭商汤、周武王那样的贤能,不借公侯那样的尊贵,在大泽乡振臂一呼而天下响应,其原因就在于人民正处于危难之中。所以古代圣王能洞察开端与结局的变化,知道生存与灭亡的关键,因此统治人民的方法,就是要专心致力于使他们安定罢了。这样,天下即使出现叛逆的臣子,也必然没有人响应,得不到帮助力量了。所以说:“处于安定状态的人民可以共同行仁义,处于危难之中的人民容易一起做坏事。”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尊贵到做了天子,富足到拥有天下,而自身却不能免于被杀戮,就是由于挽救倾覆局势的方法错了。这就是二世的错误。19.A20.①对故乡的思念。②作客他乡的悲凉。③怀才不遇的感慨。【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由里及表”错,首联“举目”“思量”是诗人由表及里的自我写照。故选A。2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的首联“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开篇即点出诗人此时是离家在外,“举目”一词道出举目所望皆是他乡景色,诗人触景生情“思似在故山时”,引发对故乡的思念;同时,尾联中“梦到江南身旅羁”一句首句也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首联中以“非我有”扣诗题“旅次”,说明举目所及都是异地之景,托出自己落泊失意、他乡作客的境遇,透露出一种悲凉的情调。颔联“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用孤鹤和残蝉来自喻,表明了诗人此时的境况——自己空有才学,不能凌云展翅,占枝高鸣,却他乡为客的尴尬处境,诗人此处通过对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的视觉形象和蝉鸣未止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的听觉感受,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寓情于景,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慨。而尾联则是作者情感的爆发,“青云未得平行去”一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对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发挥的不平之感。21.鸣琴垂拱不言而化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春潮带雨晚雨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琴”“度”“鉴”“哀”“封”“事”“礼”“匏樽”“急”“渡”。22.C23.B【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此处强调读书而非政务,故填“废寝忘食”。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一如既往:完全跟过去一样。此处强调长久地坚持而非与过去相比,故填“持之以恒”。领略:了解事物地情况,进而认识它地意义,或者辨别它地滋味。领受:接受(多指接受好意)。此处强调感受认识到文字之美,故填“领略”。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达到了高深的境界。循序渐进:(学习或工作)按照一定地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登堂入室”侧重于结果,“循序渐进”侧重于过程。此处强调长久坚持后的结果,故填“登堂入室”。故选C。2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的语病有二:一是主语残缺。介词误用,导致主语残缺,应该删去“让”或“通过”;二是搭配不当,“精神……提高”主谓不搭配,应是“精神……丰富”。只有B项修改正确。故选B。24.①敦煌学何以成为国际显学
②地理位置特殊
③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详解】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并进行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要求概括文章标题,必须综合全文文意加以分析。“敦煌学是目前世界上以地名命名的国际显学。为什么它如此特殊,能成为世界关注、举世闻名的学科?”这两句已经指明具体对象,下文的“其一、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股权抵押借款合同范本格式
- 2024商品买卖合同范本
- 2024年度甲方聘请乙方进行市场推广服务的合同
- 工厂用工合同协议书(2024年)
- 2024年建筑劳务分包主体结构合同
- 个人质押担保借款合同模板
- 2024年度金融服务与投资咨询合同
- 标准版工程居间合同格式
- 合法劳务施工协议书样式
- 精美施工合同模板
- 淮阴工学院《产品形态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长沙市事业单位招聘计算机岗位专业知识试题
- 咨询咨询合同三篇
- 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版
- 师范大学学术规范测试
- 福建师范大学《数字摄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期末模拟练习(试题)-2024-2025学年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 2023阿里云ACA大数据复习题题库及答案
- 基于PLC的物料分拣系统设计
- 国开(内蒙古)2024年《创新创业教育基础》形考任务1-3终考任务答案
- 文旅深度融合绩效评估与反馈机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