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L-01\*Arabic2/DL-01\*Arabic2/NUM②)1)粉质黏土(亚层编号为②1)全部钻孔均揭露该层,层厚1.55~13.20m,层顶深度0.00~0.50m,层顶高程45.62~53.71m。天然状态呈黄褐色,可塑,局部硬塑,主要由粉粒、黏粒组成,干强度中等,含少量砂砾。2)粉砂(亚层编号为②2)ZK1、ZK3~ZK6和ZK9等6个钻孔揭露该层,广泛分布于场地内,层厚0.30~2.30m,平均层厚1.27m,层顶深度2.00~9.50m,层顶高程41.46~44.21m。天然状态呈黄褐色,饱和,稍密~中密,成分为石英质,主要以粉砂为主,含细砂粒和黏性土,分选一般。3、燕山期花岗岩(γ52(3),地层编号为③)根据钻探揭露情况及岩石风化程度分为全风化、强风化和中风化花岗岩。1)全风化花岗岩(亚层编号为③1)全部钻孔均揭露本层,揭露层厚1.80~6.80m,平均层厚3.40m,层顶深度3.00~13.20m,层顶高程40.04~43.17m。天然状态呈黄褐色-褐色,岩石完全风化,原岩结构可辨,主要矿物成分为:黑云母、石英以及斜长石,斜长石呈他形粒状产出,石英以细砂状产出,长石多风化为黏土状,遇水易软化。2)强风化花岗岩(亚层编号为③2)ZK1~ZK7等7个钻孔揭露本层,揭露层厚0.50~1.60m,平均层厚0.80m,层顶深度5.60~17.10m,层顶高程35.51~40.57m。天然状态呈黑褐色-褐色,岩石风化强烈,原岩结构清晰,主要矿物成分为:黑云母、石英以及斜长石,风化强烈,裂隙较破碎,质地较松散,呈碎块状产出。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3)中风化花岗岩(亚层编号为③3)由于勘察深度限制,仅ZK1和ZK2钻孔揭露本层,揭露层厚0.60~2.20m,层顶深度6.30~7.00m,层顶高程39.07~39.87m。芯样呈灰白色间少量浅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黑云母、石英以及斜长石,岩石质地较坚硬,可见有黄铁矿物质充填,呈粒状镶嵌或浸染状分布。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4.3.2岩土的工程性质根据各钻孔所取样品的室内土工试验和颗分试验成果,参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TGC20-2011)附录J“土石工程分级”有关规定,路基土分类及分级评价如下:1)素填土①层:为Ⅰ级松土,稍压实,主要由碎石、砂粒及少量黏性土组成,强度低,在外力作用下极易产生压缩变形;2)粉质黏土②1层:为Ⅰ级松土,可塑状,局部硬塑,中等压缩性,具一定强度和承载力;3)粉砂②2层:为Ⅰ级松土,稍密-中密状,中等压缩性,具一定强度和承载力;4)全风化花岗岩③1层:为Ⅲ级硬土,工程力学性能好,强度较高,承载力较高;5)强风化花岗岩③2层:为Ⅲ级硬土,工程力学性能好,强度较高,承载力较高;6)中风化花岗岩③3层:为Ⅴ级次坚石,岩石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5.平面设计荔园路改造工程起点始于温泉东路,起点位置位于碧浪桥以南40m处,沿现状荔园路向东300m到达陈济棠别墅前广场位置后折向南,沿现状康复路向南约200m,止于省干疗篮球场侧现状水泥路,道路长508.057m。从化区温泉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编制中,控规阶段性成果中的规划线位对现状道路线形已进行了优化,由于本工程主要任务是对现状进行改造,在优化道路的同时避免大填大挖和征地拆迁,故对道路平面线位进行拟合,并将最终确定的线位纳入正在编制中的控规中,保证道路改造后既与现状走向基本保持一致,又与规划线位相同。在道路桩号K0+000~+420段,主要是按城市支路、设计速度20km/h的标准拟合线位,对道路车行道平面进行规整改造;K0+420至终点段,由于道路空间有限、线形较差,主要是对现状道路进行路面结构的提升,不涉及道路线形优化。表2平面线形标准一览表项目单位荔园路(K0+000~+420段)支路规范值(m)设计选取值(m)设计速度km/h20~4020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m时速小于40km/h不时速小于40km/h不设置缓和曲线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m40(20)75圆曲线最小长度m2020.490平曲线最小长度m60(40)—由于本道路条件受限,本项目除对车行道路面进行优化外,还需增设人行道(人行道空间同时作为电力、通信架空线下地路由通道),因此在圆曲线半径小于等于250m段,均未设置圆曲线加宽。6.纵断面设计6.1纵断面设计原则(1)遵循城区竖向规划的总体布局,并满足道路的交通要求、排水要求和防洪排涝要求。(2)充分利用现状荔园路、康复路路基,在道路改造中避免大量填挖方的产生。(3)道路标高与道路两端、陈济棠别墅前广场、省干疗篮球场等重要节点处顺接,并充分考虑道路两侧现有建筑的地坪标高,避免道路改造后产生新的水浸点。(4)适当考虑荔园路现状给水管、温泉水管等需保留管线的覆土要求。6.2道路纵断面控制点荔园路纵断面设计有两个主要的节点:(1)在起点位置与温泉东路接顺,在K0+000~+016.688段保留现状路面铺装,因此在K0+016.688处与现状标高接顺。(2)在终点位置需与K0+508.057处现状标高衔接。表3纵断面主要控制点参数表桩号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前纵坡后纵坡备注K0+016.68846.08946.010—0.409%起点位置K0+508.05756.58956.5897.957%—终点位置6.3纵断面线形指标本次纵断面主要设计依据是现状地形及现状道路标高,并考虑了防洪排涝要求、现状保留管线覆土深度等要求。道路在陈济棠别墅前为T形交叉口,道路纵面设计分为两段,即起点至K0+280和K0+320至终点两段,K0+280~+320之间为交叉口范围。因此纵断面设计指标不考虑K0+280~+320之间的情况。表4纵断面设计指标一览表项目单位荔园路支路规范值(m)设计值(m)设计速度km/h20~4020最大纵坡%87.957纵坡最小长度m6070竖曲线最小长度m50(20)20.402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150(100)350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150(100)2657.平纵组合设计《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中有若干对平纵线形组合的具体要求,其中重要的有:(1)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应插入急转的平曲线或反向平曲线。(2)长直线不宜与陡坡或半径小且长度短的竖曲线组合;长的竖曲线不宜与半径小的平曲线组合。(3)长的平曲线内不宜包含多个短的竖曲线;短的平曲线不宜与短的竖曲线组合。(4)纵断面设计不应出现使驾驶员视觉中断的线形。本次荔园路改造的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在K0+420之前完全满足上述规范的要求;在K0+420之后,由于现状道路线形差、高差变化频繁,K0+471.368处的变坡点未能满足“平包竖”要求。8.横断面设计8.1设计原则(1)在现状道路空间狭窄的条件下,尽可能地保证机动车的交通顺畅,尽量提高机动车的通行能力,以服务道路两侧的单位出行及外来旅游车辆需求。(2)考虑荔园路的道路定位,为方便居民出行,设置至少单侧全线贯通的专用人行道;结合道路节点改造,在空间允许处,道路人行道铺装做至建筑物边。(3)保证沿路管线的布设,道路横断面与管线横断面同时进行设计,减小未来管线检修对交通的影响,降低管线维护成本。(4)合理布置绿化系统,提高行人的舒适度。总之,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道路横断面设计,减少交通拥挤、提高运行效率,加强环境保护,美化道路景观,改善市民生活空间,保障行人安全,最终促进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8.2横断面设计按在编控规,荔园路道路红线宽度为16m,其基本横断面形式为:16m=3.15m(人行道+非机动车道)+1.35m树池+3.5m机动车道+3.5m机动车道+1.35m树池+3.15m(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本次道路改造机动车道宽度完全按以上基本断面形式设计;人行道宽度按不同路段的现场条件,分别进行处理:(1)荔园路K0+016.688~+170北侧为现状圣托利温泉庄园酒店围墙,此段不设置人行道。(2)荔园路K0+040~+095南侧为建设中的温泉文化公园,此段道路与文化公园之间以在编控规中道路红线为界,各自建设红线内区域,此段荔园路人行道新建宽度在1.2~1.5m之间。由于公园此段将铺设石材铺装作为人行道使用,且人行通道总宽度不小于2m,因此满足通行要求。(3)荔园路K0+095~+155段南侧及K0+170~+235段北侧的人行道铺装做至现状建筑边,新建人行道宽度分别在4.2~7.5m和4.6~13.5m之间。(4)荔园路K0+190~+240段南侧人行道宽度按基本断面形式为4.5m(即3.15m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1.35m树池位)。(5)荔园路K0+260~+365段南侧人行道铺装做至现状建筑边,新建人行道宽度在2.2~19m之间。(6)荔园路K0+350~+410段东北侧人行道铺装做至现状篮球场栏杆处,新建人行道宽度在2.0~8.4m之间。(7)荔园路K0+410至终点,仅对现状车行道路面进行提升,不新增人行道。机动车道横坡为2%,向道路两边放坡;人行道横坡为1.5%,与机动车道横坡方向相反。9.路面结构设计及材料要求9.1路面结构设计路面设计荷载采用单轴双轮组BZZ-100kN作为标准轴载,沥青混凝土路面支路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2×107次,路面设计弯沉值为0.25mm。本次荔园路的路面结构设计,采用全部拆除原道路路面结构层(包括水泥混凝土板与基层),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其中道路在K0+016.688~+420段,道路按城市支路标准建设,机动车道路面总厚度为65cm,人行道路面总厚度为47cm;道路在K0+420~+508.057段,主要是进行机动车道路面提升,不新增建设人行道,机动车道路面总厚度为51cm。土路基顶面回弹模量不小于20MPa。(1)K0+016.688~+420段机动车道路面结构组合为:表5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一)结构名称厚度AC-10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4cmAC-16C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6cm乳化沥青下封层1cm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34cm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20cm总厚度65cm土基回弹模量E0≥20MPa注:沥青混凝土面层间喷洒粘层油(PC-3阳离子乳化沥青0.5kg/m2),基层与下封层间喷洒透层油(PC-2阳离子乳化沥青1.5L/m2)。结构层的厚度的确定依据《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中5.3.3规定各类沥青面层的厚度应与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相匹配,沥青混合料的一层压实厚度不宜小于混合料最大粒径的3倍。表6材料设计参数表材料名称抗压模量(MPa)15°C劈裂强度(MPa)60°C剪切强度(MPa)7d无侧限抗压强度(MPa)压实度(%)20°C15°CAC-10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140020001.400.6--AC-16C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120018001.00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17000.60-3.5≥98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15000.50-2.5≥97(2)K0+420~+508.057段机动车道路面结构组合为:表7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二)结构名称厚度AC-10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4cmAC-16C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6cm乳化沥青下封层1cm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20cm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20cm总厚度51cm土基回弹模量E0≥20MPa注:沥青混凝土面层间喷洒粘层油(PC-3阳离子乳化沥青0.5kg/m2),基层与下封层间喷洒透层油(PC-2阳离子乳化沥青1.5L/m2)。结构层的厚度的确定依据《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中5.3.3规定各类沥青面层的厚度应与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相匹配,沥青混合料的一层压实厚度不宜小于混合料最大粒径的3倍。其余材料设计参数同表6.(3)人行道路面结构组合为:表8人行道路面结构结构名称厚度天然石材砌块(饱和抗折强度≥9MPa)8cmM10水泥砂浆调平层3cmC20水泥混凝土板18cm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18cm总厚度47cm土基回弹模量E0≥20MPa——本次道路改造中,人行道以及道路红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改造范围,所有铺装均按统一的形式处理。为与外围道路温泉东路等保持风格一致。(3)道路侧、平石本次道路改造的侧石、平石以及压条均采用芝麻灰花岗岩材质,侧石尺寸为60×15×30cm;平石60×25×12cm;压条尺寸100×15×16cm。9.2路面材料要求(1)水泥用于人行道上基层C20水泥混凝土板的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规定的标准。水泥应有合格证,若有疑问,出厂期超过三个月及发现受潮的水泥,必须先经实验,合格后方准使用。不同品种,不同厂家和不同出厂期的水泥应分别堆放,严禁混合搅拌或在同一仓内使用不同的水泥。水泥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路用品质要符合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F30-2014)P4表3.1.3、表3.1.4;水泥路面的抗压、抗折强度、安定性和凝结时间必须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水泥混凝土板采用的卵石应质地坚硬、耐磨、洁净,并应符合规定的级配,公称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6cm。水泥混凝土外加剂供应商应提供有相应资质外加剂检测单位的品质检测报告。水泥参考面层水泥混凝土用水泥的各参数要求。表9水泥各龄期的实测强度值混凝土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MPa)4.5实验方法龄期(d)328水泥实测抗折强度(MPa)≥4.0≥7.0GB/T17671水泥实测抗压强度(MPa)≥17≥42.5GB/T17671表10水泥的成分要求序号水泥成分中交通荷载等级试验方法1熟料游离氧化钙含量(%)≤1.8GB/T1762氧化镁含量(%)≤6.03铁铝酸四钙含量(%)12.0~20.04铝酸三钙含量(%)≤9.05三氧化硫含量(%)≤4.06碱含量Na2O+0.658K2O(%)怀疑集料有碱活性时,0.6;无碱活性集料时,1.07氯离子含量(%)≤0.068混合材料种类不得掺窑灰、煤矸石、火山灰、烧黏土、煤渣厂家提供表11水泥的物理指标要求序号水泥物理性能中交通荷载等级试验方法1出磨时安定性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JTGE30T05052凝结时间(h)初凝时间≥0.75终凝时间≤103标准稠度需水量(%)≤30.04比表面积(m2/kg)300~450JTGE30T05045细度(80μm筛余)(%)≤10.0JTGE30T0502628d干缩率(%)≤0.10JTGE30T05117耐磨性(kg/m2)≤3.0JTGE30T0510(2)砂水泥混凝土板用的砂,应选用质地坚硬,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数在2.5以上,富有棱角的粗砂或中粗砂,当无法取得粗、中粗砂时,经配合比实验可行,可采用泥土杂物含量小于3%的细砂。当采用天然砂或机制砂,其质量标准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F30-2014)的要求。按中交通荷载等级,使用Ⅲ级天然砂、机制砂标准。表12天然砂质量标准序号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1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10.0JTGE42T03402含泥量(按质量计)(%)≤3.0JTGE42T03333泥块含量(按质量计)(%)≤1.0JTGE42T033354氯离子含量(按质量计)(%)≤0.06GB/T146845云母含量(按质量计)(%)≤2.0JTGE42T03376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按SO3质量计)(%)≤0.5JTGE42T03417海砂中的贝壳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8.0JGJ2068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1.0JTGE42T03389吸水率(%)≤2.0JTGE42T033010表观密度(kg/m3)≥2500.0JTGE42T032811松散堆积密度(kg/m3)≥1400.0JTGE42T033112空隙率(%)≤45JTGE42T033113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JTGE42T033614碱活性反应不得有碱活性反应或疑似碱活性反应JTGE42T032515结晶物二氧化硅含量(%)≥25.0JTGE42T0324表13机制砂质量标准序号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1机制砂母岩的抗压强度(MPa)≥30.0JTGE41TO2212机制砂母岩的磨光值≥30.0JTGE42TO3213机制砂单粒级最大压碎指标(%)≤30.0JTGE42T03504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10.0JTGE42T03405氯离子含量(按质量计)(%)≤0.06GB/T146846云母含量(按质量计)(%)≤2.0JTGE42T03377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按SO3质量计)(%)≤0.5JTGE42T03418泥块含量(按质量计)(%)≤1.0JTGE42T03359石粉含量(%)MB值<1.40或合格<7.0JTGE42T0349MB值≥1.40或不合格<5.010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1.0JTGE42T033811吸水率(%)≤2.0JTGE42TO33012表观密度(kg/m3)≥2500.0JTGE42TO32813松散堆积密度(kg/m3)≥1400.0JTGE42T033114空隙率(%)≤45.0JTGE42T033115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JTGE42TO33616碱活性反应不得有碱活性反应或疑似碱活性反应JTGE42T0325(3)卵石水泥混凝土板用的卵石应质地坚硬,符合规定级配,最大粒径不超过16mm。卵石的技术要求应满足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F30-2014)的要求。按中交通荷载等级,使用Ⅲ级卵石标准。表14卵石质量标准序号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1碎石压碎值(%)≤30.0JTGE42T03162卵石压碎值(%)≤26.0JTGE42T03163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12.0JTGE42T03144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20.0JTGE42T03115含泥量(按质量计)(%)≤2.0JTGE42T03106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7JTGE42T03107吸水率(按质量计)(%)≤3.0JTGE42T03078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按SO3质量计)(%)≤1.0GB/T146859洛杉矶磨耗损失(%)≤35.0JTGE42T031710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JTGE42T031311岩石抗压强度(MPa)岩浆岩≥100JTGE41TO221变质岩≥80沉积岩≥6012表观密度(kg/m3)≥2500JTGE42T030813松散堆积密度(kg/m3)≥1350JTGE42T030914空隙率(%)≥47JTGE42T030915磨光值(%)≥35.0JTGE42T032116碱活性反应不得有碱活性反应或疑似碱活性反应JTGE42T0325(4)水混凝土搅拌用水应清洁,不得含有油、酸、碱类及其它污浊物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饮用水可直接作为搅拌与养生用水。若使用非饮用水时,应经过化验,符合下表《非饮用水质量标准》的要求,还应与蒸馏水进行水泥凝结时间与水泥胶砂强度的对比试验;对比试验的水泥初凝与终凝时间差均不应大于30min,水泥胶砂的3d和28d强度不应低于蒸馏水配制的水泥胶砂的3d和28d强度的90%。表15非饮用水质量标准项次项目钢筋混凝土及钢纤维混凝土素混凝土试验方法1pH值≥5.04.0JGJ632CL-含量(mg/L)≤100035003SO24-含量(mg/L)≤200027004碱含量(mg/L)≤150015005可溶物含量(mg/L)≤5000100006不可溶物含量(mg/L)≤200050007其它物质不应有漂浮的油脂和泡沫;不应有明显的颜色和异味(5)钢筋水泥混凝土板用的钢筋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应顺直,不得有裂缝、断伤、刻痕、表面油污,颗粒状或片状或锈蚀应清除;用作传力杆与拉杆的钢筋所有断口毛茬须仔细磨平。(6)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本路段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阳光充足,高温多雨且湿度较大,所以在表面层采用改性沥青AC-10C,以提高其抗滑、耐磨、高温稳定性、水稳性等其它路用性能。下面层为AC-16C,采用A级70号石油沥青。所选用的沥青、改性沥青和矿料等必须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相关规定的要求。由于本路段地处南方湿热地区,应采用Ⅰ-D技术指标的SBS改性沥青。表16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指标改性沥青技术要求(JTGF40-2004)I-D针入度(0.1mm)25℃30-60针入度指数PI≥0延度(5℃,5cm/min)(cm)≥20软化点(TR&B)(℃)≥60闪点(℃)≥230溶解度(%)≥99弹性恢复(25℃)(%)≥75密度(25℃)(g/cm3)实测记录旋转薄膜加热试验163℃,85min质量损失(%)≤±1%针入度比(25℃)(%)≥65延度(5℃)(cm)≥15表17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指标项目质量标准(JTGF40-2004)70号适用气候分区1-4针入度(25℃,5s,100g)(0.1mm)60~80延度(15℃,5cm/min)(cm)≥100软化点(环球法)(℃)≥46(44)闪点(开口)(℃)≥260含蜡量(蒸馏法)(%)≤2.2(3)密度(25℃)(g/cm3)实测记录溶解度(三氯乙烯)(%)≥99.5旋转薄膜加热试验163℃,85min质量损失(%)≤±0.8针入度比(%)≥61(58)延度(15℃)(cm)≥15注:括号内为B级沥青技术要求数值。表18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JTGF40-2004标准)筛孔尺寸(mm)AC-10C通过率%AC-16C通过率%31.526.5191001690~10013.210076~929.590~10060~804.7545~7534~622.3630~5820~481.1820~4413~360.613~329~260.39~237~180.156~165~140.0754~84~8表19沥青混合料设计指标设计指标技术要求空隙率VV(%)3-6饱和度VFA(%)65-75流值(0.1mm)15-40(20-50改性沥青)马歇尔稳定度(KN)≥8浸水马歇尔残余稳定度(%)>80(85改性沥青)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4级(表面层5级)动稳定度(次/mm)改性沥青混合料≥2800普通沥青混合料≥1000应充分利用同类道路与同类材料的施工试验经验,经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验证这三个阶段来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并应符合《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的矿料级配范围和马歇尔试验的技术指标,并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当进场材料发生变化,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沥青混合料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对的稳定,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应符合下表规定的要求。表20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要求横向力系数SFC60构造深度TD(mm)粗集料磨光值PSV≥54≥0.55≥42其它未尽事宜,依照《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的相关规定进行。粗集料技术要求应满足表21的规定,应首选玄武岩。天然石料作为粗集料时应选用表面清洁、干糙、无风化、无杂质、富有棱角、质地坚硬、颗粒成立方体而少针片形的碎石,宜使用反击式石料破碎机械加工,颜色宜为青黑色。表21粗集料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试验方法压碎值%≤26≤30T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28≤35T0317表观相对密度—≥2.60≥2.45T0304与彩色沥青的黏附性级≥5≥4T0616吸水率%≤2.0≤3.0T0304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其中粒径大于9.5mm其中粒径小于9.5mm%%%≤15≤12≤18≤20--T0312水洗法小于0.075mm颗粒含量%≤1.0≤1.0T0310软石含量%≤3≤5T0320坚固性%≤12—T0314磨光值BPN≥42—T0321细集料应满足表22的要求,天然石料作为细集料时宜采用机制砂,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有适当的颗粒级配。表22细集料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2.50≥2.45T0328坚固性(大于0.3mm部分)%≤12—T0340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3≤5T0333砂当量%≥60≥50T0334亚甲蓝值g/kg≤25—T0349棱角性(流动时间)s≥30—T03459.3人行道基层C20水泥板块划分及接缝(1)纵向缩缝:设拉杆的贯通缝,拉杆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直径为14mm,长70cm,间距70cm;(2)横向施工缝:位于横向缩缝处或胀缝处,设传力杆的贯通缝,施工方法可采用前置钢筋支架法,详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4);传力杆钢筋采用HPB300级钢筋,直径为30mm,长45cm,间距30cm;(3)缩缝:为不设传力杆的假缝形式,应在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0%时,采用切缝机切割。缝宽5mm,缝深为砼的1/4~1/5,间距为4.5m(调整范围为4~6m),灌缝料为PG道路嵌缝料;(4)胀缝: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必须垂直,缝宽必须一致,缝中不得起浆。邻近胀缝或路面端部的三条缩缝应设传力杆。传力杆钢筋采用HPB300级钢筋,直径为30mm,长45cm,间距30cm,设钢筋支架固定传力杆。胀、缩缝的灌缝料填充聚氯乙烯胶泥嵌缝料,胀缝板采用涂沥青聚丙烯泡沫塑料板或软木板。与其它道路相交处、板厚改变处、路段每相隔70m~100m处应设置胀缝,宽20mm,具体做法参见图纸。9.4道路基层及底基层材料要求(1)水泥稳定类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应采用厂拌法集中拌合,机械摊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用12-15t压路机时,每层压实度厚度不大于15cm,用18-20t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压实度厚度不大于20cm,严禁用薄层贴补法找平。水泥稳定碎石中的碎石应符合规定级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7d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其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均应不小于下表之规定。表23水泥稳定层的压实度及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层位稳定类型压实度(%)抗压强度(MPa)基层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983.5底基层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972.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集料级配范围应该符合以下要求:表24水泥稳定碎石层级配层位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19.09.54.752.360.60.075基层10068-8638-5822-3216-288-150-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集料级配范围应该符合以下要求:表25水泥稳定碎石层级配层位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7.531.526.519.09.54.752.361.180.60.075底基层90-100-66-10054-10039-10028-8420-7014-578-470-30水泥稳定基层的设计组成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度标准,通过试验选取最适宜稳定的集料,确定必须的水泥剂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各项试验按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进行。基层须保湿养生,养生期应>7d,基层未铺封层,严禁一切机动车通行(施工车辆除外)。(2)级配碎石路槽底面土基回弹模量值应大于或等于20MPa,路槽级配碎石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规定,具体如下:a宜采用机械摊铺符合级配要求的厂拌级配碎石。b轧制碎石的材料为各种类型的岩石、砾石。轧制碎石的砾石粒径应为碎石最大粒径的3倍以上,碎石中不应有黏土块、植物根茎、腐植质等有害物质。c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不应超过20%。压碎值不得大于40%。d压实系数应通过试验段确定,人工摊铺宜为1.40~1.50;机械摊铺宜为1.25~1.35.e摊铺碎石每层应按虚厚一次铺齐,颗粒分布应均匀,厚度一致。10.路基设计及材料要求由于排水管、给水管等市政管道的施工需要对现有道路路基进行开挖回填,因此本项目存在路基设计。10.1路基设计原则(1)充分利用原道路路基,在产生填挖方时,应保证路基体稳定均匀,一般路段和与构造物连接段的工后沉降应满足规范要求。(2)在产生预埋管线的路段,路基回填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不产生不均匀沉降。(3)路基填筑材料符合规范要求。10.2路基填筑与压实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最小强度满足表26要求:表26路床填料最小强度(CBR)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支路填料最小强度CBR(%)0~0.350.3~0.83路基填料的强度和粒径要求应满足表27~表29要求。表27路基填料最小强度(CBR)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支路填料最小强度CBR(%)0.8~1.53>1.52注:本工程根据《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年会主题策划方案范本
- 黑龙江大庆历年中考作文题(2008-2024)
- 尿毒症培训课件
- 2022年湖北省通信管理局考试真题
- 2025年玻璃自动切割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环形气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猪苓多糖注射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牛筋塑料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线性代数及概率统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旅行社运营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华能霞浦核电限公司2025年上半年应届毕业生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医院保安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5-2030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及病例分享
- 中国慢性腰背痛诊疗指南(2025 版)解读课件
- 眼科学重点总结-临床医学
- 监狱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
- 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功能康复与管理专家共识
- 无菌技术的护理课件
- 糖尿病科普教育的社交媒体推广-洞察分析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