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古代诗歌体裁分类鉴赏_第1页
课件古代诗歌体裁分类鉴赏_第2页
课件古代诗歌体裁分类鉴赏_第3页
课件古代诗歌体裁分类鉴赏_第4页
课件古代诗歌体裁分类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诗句:①(关键词句)“北风凋白草,胡马日爐爐”“夜后戍楼月”“铁衣霜露重”“烟尘飞至今”。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定情感:表达诗人对南国昔盛今衰的感慨和革新政治的抱负不得施展的悲愤,更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岌岌可危的政治局势的忧虑。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②[景、事](写景)写江梅潇洒,用修竹作陪衬,遭受雪压风欺,却凌寒而开,蕊寒香冷,不仅与蜂蝶无缘,连候燕也“轻失花期”,最后写梅花虽遭冷落,却不与世俗同流,清香不减。对比/类比(眼前的衰败荒凉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对比、文本中的人物与作者的相似或相反)(4)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6)对战争残酷艰苦的厌恶,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读注释: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恬淡闲适。读诗句,明手法:①(关键词句)“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我国诗歌众多,类型多样,从题材上大致可分为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送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读诗句,明手法:①(关键词句)流离、别家、客天涯、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函光为题材的诗。(2)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2)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古代诗歌鉴赏之题材类型目录我国诗歌众多,类型多样,从题材上大致可分为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送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咏史怀古诗的题材特征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咏史怀古诗的主题与情感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变迁):①感慨昔盛今衰、盛衰无常,如《乌衣巷》②世事变迁,物是人非之感,如韦庄《台城》③感慨国运衰微,忧国伤时,如《石头城》2.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劝诫世人: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如《过华清宫》《马嵬》3.对宇宙、历史的冷静思考:《赤壁》4.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类比、对比):《蜀相》国家——国事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人物——壮志难酬用典(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对比/类比(眼前的衰败荒凉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对比、文本中的人物与作者的相似或相反)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哀景衬哀情)景情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哀乐景情)以小见大咏史怀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1)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读注释:①诗作于被贬赴连州刺史之任时,交代写作背景②中唐诗人刘禹锡“永贞革新”失败,介绍作者情况③介绍“庾开府”,暗示此处运用典故。山水田园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徒使词臣庾开府②,咸阳终日苦思归。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寄情山水,赞美山河。②[景、事](写景)写江梅潇洒,用修竹作陪衬,遭受雪压风欺,却凌寒而开,蕊寒香冷,不仅与蜂蝶无缘,连候燕也“轻失花期”,最后写梅花虽遭冷落,却不与世俗同流,清香不减。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哀乐景情(正衬/反衬)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②[景、事](写景)春风吹过,蜀地的枯树骤然变绿,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何遁山人刚刚返乡,燕子也随即归来了。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抓标志:山居,意象有柴扉、落晖、松树、荜门、绿竹、红莲、渡头。(叙事)诗人因“流离”“别家”成为一种习惯,漂泊天涯已成为生活常态,梦醒望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荆门道怀古①刘禹锡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马嘶古树行人歇,麦秀空城野雉飞。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徒使词臣庾开府②,咸阳终日苦思归。[注]①这首诗作于中唐诗人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赴连州(今属广州)刺史之任时。②庾开府:即庾信,一开始在梁朝为官,后奉命出使西魏,被强留在北方,历任西魏、北周二朝,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所以世称“庾开府”。1.抓标志:荆门道(地点)、怀古。2.读注释:①诗作于被贬赴连州刺史之任时,交代写作背景②中唐诗人刘禹锡“永贞革新”失败,介绍作者情况③介绍“庾开府”,暗示此处运用典故。3.读诗句,明手法:①(关键词句)咸阳终日苦思归,手法:用典,双关。②[景、事](写景)手法: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动静;哀景写哀情。(叙事)在赴任路上看到江山易主的南国山川,古都破败的景象,感慨昔盛今衰。4.定情感:表达诗人对南国昔盛今衰的感慨和革新政治的抱负不得施展的悲愤,更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岌岌可危的政治局势的忧虑。羁旅思乡诗的题材特征①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②常见意象:有月亮、秋风、秋霜、杜鹃、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羁旅思乡诗的主题与情感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叙写羁旅漂泊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④抒发厌恶战争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羁旅思乡诗常用的表现手法①借景抒情②乐景哀情③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身,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①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1.抓标志:含山店(地点)、梦觉作(事由)、客。意象有灯、山月,暗示羁旅思乡。2.读注释:介绍作者,交代其为长安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暗示思乡的主题。3.读诗句,明手法:①(关键词句)流离、别家、客天涯、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②[景、事](写景)写眼前灯火迷离,起床后看到山月西斜的景象,令人无限惆怅。手法:以景结情。(叙事)诗人因“流离”“别家”成为一种习惯,漂泊天涯已成为生活常态,梦醒望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4.定情感:①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人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惆怅之情。山水田园诗的题材特征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1)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2)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②庾开府:即庾信,一开始在梁朝为官,后奉命出使西魏,被强留在北方,历任西魏、北周二朝,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所以世称“庾开府”。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哀景衬哀情)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③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④去后,冷落新诗。(1)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①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边塞征战诗常用的表现手法②[景、事]写月夜戍楼中的老将,在恶劣的边塞环境中戍守边关国土,思念家乡,感叹戍边的岁久年深。定情感:①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②表现了对从古至今连接不断的战争的厌倦;③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1)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②[景、事](写景)写江梅潇洒,用修竹作陪衬,遭受雪压风欺,却凌寒而开,蕊寒香冷,不仅与蜂蝶无缘,连候燕也“轻失花期”,最后写梅花虽遭冷落,却不与世俗同流,清香不减。(2)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却矢志不渝。山水田园诗的主题与情感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寄情山水,赞美山河。

如李白《望庐山瀑布》2.表达对安静淳朴生活的热爱,衬托出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如王维《山居秋暝》3.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如孟浩然《过故人庄》4、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如《题西林壁》山水田园诗常用的表现手法(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④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的运用;⑤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⑥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⑦正侧面描写(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哀乐景情(正衬/反衬)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抓标志:山居,意象有柴扉、落晖、松树、荜门、绿竹、红莲、渡头。2.看作者:王维,唐代诗人,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读诗句,明手法:①(关键词句“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②[景、事](写景)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手法:对比,色彩的使用。(叙事)诗歌描述了诗人隐居山林之后的生活和心态,虽是生活惬意,却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落寞之情。4.定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意象有灯、山月,暗示羁旅思乡。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表达对安静淳朴生活的热爱,衬托出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注]①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1)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3)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哀景衬哀情)(1)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3)托物讽世,或忧国优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叙事)作者观看梅花,以梅花品格的高洁、孤傲寓自己的品性。定情感:①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②表现了对从古至今连接不断的战争的厌倦;③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边塞征战诗的题材特征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函光为题材的诗。(1)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2)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边塞征战诗的主题与情感(1)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如:李贺《雁门太守行》(2)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3)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如:王维《使至塞上》(4)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5)渴望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如: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6)对战争残酷艰苦的厌恶,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边塞征战诗常用的表现手法(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3)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塞下曲(其六)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注]①骎骎: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1.抓标志:塞下,意象有北风、白草、胡马、戍楼、铁衣、战马、烟尘,表明这是一首边塞征战诗2.读注释:“骎骎”的解释表明边塞紧张的战场气氛;“卢龙塞"为边塞特有的地名。暗示所写内容与边塞战争有关。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北风凋白草,胡马日爐爐”“夜后戍楼月”“铁衣霜露重”“烟尘飞至今”。②[景、事]写月夜戍楼中的老将,在恶劣的边塞环境中戍守边关国土,思念家乡,感叹戍边的岁久年深。4.定情感:①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②表现了对从古至今连接不断的战争的厌倦;③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咏物言志诗的题材特征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1)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2)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咏物言志诗的主题与情感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1)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2)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却矢志不渝。(3)托物讽世,或忧国优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如:《咏柳》《卜算子·咏梅》《石灰吟》《望岳》咏物言志诗常用的表现手法(1)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2)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3)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读注释:①诗作于被贬赴连州刺史之任时,交代写作背景②中唐诗人刘禹锡“永贞革新”失败,介绍作者情况③介绍“庾开府”,暗示此处运用典故。(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哀景衬哀情)山水田园诗的主题与情感(1)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如《题西林壁》②[景、事](写景)写江梅潇洒,用修竹作陪衬,遭受雪压风欺,却凌寒而开,蕊寒香冷,不仅与蜂蝶无缘,连候燕也“轻失花期”,最后写梅花虽遭冷落,却不与世俗同流,清香不减。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定情感:表达诗人对南国昔盛今衰的感慨和革新政治的抱负不得施展的悲愤,更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岌岌可危的政治局势的忧虑。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叙事)诗人因“流离”“别家”成为一种习惯,漂泊天涯已成为生活常态,梦醒望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③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④去后,冷落新诗。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③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身,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1)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汉宫春梅晁冲之①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东君②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③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④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注]①晁冲之,北宋词人,因朝廷党争遭贬,后隐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②东君:司春之神。③玉堂:指华贵的官殿。④故人:此指林逋。1.抓标志:梅,横两三枝雪压风欺、(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空自倚、清香未减(梅的特点)1.抓标志:梅,横两三枝雪压风欺、(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空自倚、清香未减(梅的特点)2.读注释:①介绍作者,北宋词人,交代生存环境:“遭贬,暗示内心郁郁不平,“隐居”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以及时隐居生活的向往,交代写作背景;②"东君"“玉堂”“故人”帮助理解诗歌。3.读诗句,明手法:①(关键词句)“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②[景、事](写景)写江梅潇洒,用修竹作陪衬,遭受雪压风欺,却凌寒而开,蕊寒香冷,不仅与蜂蝶无缘,连候燕也“轻失花期”,最后写梅花虽遭冷落,却不与世俗同流,清香不减。(叙事)作者观看梅花,以梅花品格的高洁、孤傲寓自己的品性。手法:象征、托物言志。4.定情感:①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②表达了对林逋的仰慕和追怀;③表达了对无人赏识自己的忧愤;④表达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