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历史上的观点_第1页
第二节历史上的观点_第2页
第二节历史上的观点_第3页
第二节历史上的观点_第4页
第二节历史上的观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历史上的观点第1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精神分析理论观点行为主义理论观点认知心理学观点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性心理学2第2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每一种咨询方法都有其优势所在。不存在哪个理论是“对”还是“错”的问题,因为每个理论在了解人类行为的时候都有独特的贡献,对咨询实践有独特的意义。在一个正在变得多样化的社会里,理论应该是多元的。3第3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一单元精神分析理论观点第4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1856年5月6日出生于奥地利1873-81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86年结婚(56年)1939年死于喉和颌癌5第5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分区观点结构观点心理动力观点发展观点适应观点 6第6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1.分区观点:心理结构意识(consciousness)

是心理结构的表层,它面向外部世界,是由外在世界中的种种文化内容构成。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负责警戒任务。有用的、意识可以接受的愿望和冲动在这里被选择、加工,然后被释放到意识层面。潜意识(unconsciousness)(无意识)是人心里活动的深层结构,被认为是原始欲望和冲动的储存仓库7第7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补充:无意识的证据梦:无意识的需要,愿望,冲突的符号表现口误与遗忘催眠后暗示由自由联想导出的信息投射技术导出的信息精神病症状中的象征性内容8第8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1)本我(id):生物本能欲望,快乐原则,无意识的,无理性的,要求无条件得到满足,婴儿的人格结构就属于本我;(2)自我(ego):现实原则,代表理性和审慎,一部分是无意识的,一部分是意识的,合乎逻辑,对本我中的东西有检查权,防止被压抑的东西扰乱意识,还要在超我的指导下,按外部现实的条件,去驾驶本我的需要;遵循次级思考方式:成人思考方式评价事物以现实(客观)为依据或参考;逻辑思维,考虑因果关系;

用语言来表达思想;

情感有细致的分化。2.结构观点9第9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超我(superego):道德原则,从自我中分化出来,大部分是无意识的,是父母权威的内化,可分为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和良心——对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进行惩罚,主要作用是监督和控制自我“良心”是一种道德检查官,是儿童受到惩罚后所内化的经验;是事先禁止和事后内疚等心理特质的动力;“自我理想”是儿童受到奖赏后所内化的经验,是教育的产物,是早期生活中向父母和其他重要他人认同的结果,是人生目标;超我是真实的心理力量,使人们按照社会接受和认可的方式去行动;罪恶感是超我的背面;“超我”的这两种成分对人的行为有重大影响;超我的不适当发展会导致的不同的心理病态;2.结构观点10第10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3.心理动力观点弗洛伊德所说的心理发展动力,是性本能和营养本能的复合体。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两种本能同时促进心理发展。生本能(Eros)营养本能:自我保存的驱力,呼吸、吃喝、排泄性本能:性—利比多(LIBIDO)种族保存驱力死本能(Thanotos)攻击驱力儿童的社会化是儿童的“性”本能受到压抑转移到社会活动上的结果,而战争是攻击本能“移置”的结果;文明及艺术创造是“生本能”受到压抑而转移的结果。11第11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4.发展观点弗洛伊德认为,“本我”中的“无意识”冲动和性欲,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总是通过身体的不同部位或区域得到满足并获得快感。而在不同部位获取快感的过程,就构成了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他认为,性心理的个体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口欲期(0-1岁)其快乐满足来自唇、口、手指——贪婪、对他人的不信任和拒绝、爱以及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和困难2、肛欲期(2-3岁)快乐来自排便,肌肉紧张的控制,12第12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4.发展观点

3、恋母期及生殖器期(3-5岁)快乐来自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恋母或恋父,4、潜伏期(5-12岁)这时儿童不对性感兴趣,不再通过躯体的某一部位而获得快感,而是将兴趣转到外部,去发展各种知识和技能,以便应付环境的需要。5、生殖期(12岁以后)性欲逐渐转向异性。这一阶段起于青春期,贯穿于整个成年期。

这一过程,如果不能顺利进行,在某阶段受挫,或从高阶段倒退回低级阶段,就可能造成行为的异常,成为各种神经症或精神病的根源。13第13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5.适应观点1、因为主要的心理动力----性本能的活动与发展,是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与自我不断周旋中进行的,是在自我的监督、控制中度过的,所以,本我必然练就一套“应对的功夫”,甚至不惜改变存在或表达自己的模式,以求自己得到满足。

2、自我保存本能,在个体发展中,随时都要维护个体的安全,他对现实中一切危害生命的危险,必须及时予以反应,以尽自己的职守。这类应对是与人的认识能力有关的。对环境的了解程度,可以影响反应的强度,制约着应对的方式。在发现危险信号时,会形成‘真实焦虑’,这是应对的开端。

14第14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5.适应观点1、变相宣泄性本能的活动和发展,是在“自我”的监督和控制中度过的,所以“本我”必然练就了一套“应对的功夫”,甚至不惜改变存在的模式,以求自己得到满足。“隐性梦”就是性本能的应对方式之一——变相宣泄不能宣泄,就可以形成神经症性焦虑。15第15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5.适应观点2、自我防御在个体发展中,随时都要维护个体的安全,他对现实中一切危害生命的危险,必须予以反应,以尽自己的职守。这类应对与人的认知能力有关。“焦虑”是弗洛伊德确立适应观点的重要概念。

“自我”经常受到“本我”“超我”“现实”三方面的威胁;焦虑是“自我”出现的一种症状,代表着自我受到威胁;焦虑是“自我”的一种保护性的功能,是冲突产生的结果,促使人们产生警觉并对处境做出反应;16第16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5.适应观点根据产生的根源不同可以将焦虑分为:现实性焦虑(真实焦虑):发现危险信号时,会形成“真实性焦虑”,这是应对的开端.

真实性焦虑和恐惧,是对于外部危险或意料中的知觉与反应.他和逃避反射相结合,可视为自我保存本能的一种表现.神经症性焦虑:即个体由于惧怕自己的本能冲动会导致他受到惩罚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道德性焦虑:即个体的行为违反了超我的价值观时,引起内疚感的情绪体验。17第17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5.适应观点防御机制降低焦虑的心理机转笼统地被称为防御机制;当自我把焦虑当成是一种危险或不愉快的信号时,它就会做出反应,形成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是“自我”的功能,目的是降低焦虑.正常人或神经症病人都会使用防御机制.防御机制的另一特点在于短期之内有效,但是长期防卫,则阻碍人格发展。甚至形成各种障碍.18第18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防御机制压抑:是个体把一些本能的、能引起快乐的想法和欲望禁闭到潜意识中去的一个过程,因为这些本能的想法同时会招致一些其它的不快乐的体验(如,被超我所不允许或被外界现实所禁止)。压抑是无意识而有目的的遗忘,是有目的的把那些不愿感知的东西排除于意识之外。虽然被压抑的东西不能被意识到,但它在潜意识中它仍然起作用。幻想:通过想象制造出的神话来回避现实的不如意,或满足某种需要。19第19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防御机制退行:是个体用回复到客体关系的早期阶段(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的方式来应对心理冲突的防御机制。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甚至是人类的婴幼儿期会永远存在于潜意识中。置换:把对某人或某事的、能引起焦虑的情感无意识地转移到另外的人或事上。压抑和置换常常同时起作用,压抑能够被支撑并感到安全,就是因为将压抑的体验用替代物来替代了。如,儿子压抑了对父亲的狠,转而会体验到对其他男性权威的敌意。20第20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防御机制投射:把自我的一部分当成他人,或把他人的一部分当成是自己时,这就是投射。在投射中,自我不被喜欢的方面被拒绝接受,并归咎与他人。“以己之心,度人之腹”、。通过投射,不愉快的感觉由于将责任推诿给别人而减轻。认同:通过认同作用来保护自己以对抗分离。如,用“与攻击者认同”的方式来对付自我的焦虑,保护自己。或在癔病症状中,我们可以看到,患者所出现的症状很象他最近刚刚逝世的父亲或母亲的生前的某些症状。21第21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防御机制反向:个体为对抗本能的欲望和冲动,形成一种相反的情感或行为反应。最典型的是强迫症的症状,患者所努力追求的清洁和次序感,是反抗他对肮脏和无序的本能要求。合理化:个体试图从逻辑上合理地解释自己的态度、反应、想法和情感体验,并寻求道德上的可接受性,而真实的的动机是他自己未觉察到的。22第22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防御机制升华: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性欲或攻击性冲动能量,转向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目标或渠道,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如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化悲痛为力量”……23第23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认识—领悟疗法”

钟友斌先生《中国的精神分析》“认识—领悟疗法”实际上是充分利用求助者的认识能力,引导求助者认识自己在个体心理发育某一阶段上所发生的某种停滞,并认识到这种停滞造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进而引导求助者看到这些心理和行为特点与现在年龄阶段是何等的不相容、不合理,最后通过领悟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不合理性,达到治疗的目标。“认识—领悟疗法”不等于“认知疗法”弗洛伊德说过:“潜意识一旦进入意识,症状会立即消失。”24第24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认识以尚未证明的理论假设作为大前提,通过演绎推理得出结论,认为症状是神经症性冲突的结果,是经过化装的无意识的症结“意识化”治疗:着重在于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意识化,通过分析,使求助者自己意识到其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产生意识层次的领悟,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为意识的心理过程,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使症状消失25第25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二单元行为主义理论观点第26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行为主义理论观点方法论上,以严格的、大量的科学实验结果为依据,提出行为的脑机制,而后,以此解释异常行为,最后提出矫正方法特点:严谨、科学27第27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巴甫洛夫IvanPavlov(1849-1936)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狗不仅在食物出现时流唾液,在与食物出现有关的任何其他刺激物单独出现时也流唾液28第28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建立,条件刺激取代无条件刺激,形成特定的刺激-反应关系的获得过程;泛化,人或动物把学习到的经验扩展运用到其他类似的情境中去;消退,条件反射建立后,不再需要无条件刺激,仅条件刺激物就可引起条件反应,但继续给予条件刺激物时,条件反应的强度就逐渐下降,直至不再出现条件反应,这时消退产生29第29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桑代克使用观察记录老鼠走迷宫的方法,研究行为的学习过程,并提出他的著名的“尝试—错误”定律。这一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尝试”在一定的情景与特定的反应之间建立某种联结。在尝试中,个体会犯很多错误,通过环境给予的反馈,个体放弃错误的尝试而保留正确的尝试,从而建立起正确的联结,这就是学习。桑代克30第30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华生(B.Watson,1878-1958)否认传统心理学以主观体验到的知觉或意识作为研究对象,而代之以行为将行为归结为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刺激—反应模式”即R=f(S)

行为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他不认为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那么任意挑选其中的一个婴儿,不管他的才能、嗜好、性格和神经类型等种种因素如何,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乃至乞丐和小偷”。31第31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E.C.Tolman,1886-1959)刺激和行为之间,即实验变量和行为变量之间存在一个中介变量,这就是机体的内部因素B=f(S、P、H、T、A)B是行为,S为环境刺激,P为生物内驱力,H为遗传,T为训练和过去经验,A为年龄32第32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B.Skinner,1904-1990)R=f(S、A)R是反应,S是刺激,A为实验者在研究中所控制的实验变量。不仅考虑了某一刺激和某一反应之间的关系,而且也考虑了改变刺激与反应关系的其他条件的作用强化作用:人类行为有“前因—后果”关系,即前一个行为的结果,可以是后一种行为的激励因子并决定以后的行为33第33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新行为主义者:班都拉(A.Bandura,1925-)社会学习理论:人类行为既不是单纯地取决于内力驱动,也不是单纯地被环境所摆布。人有自己独特的认知过程,它们不但参与行为模式的形成,而且可以参与人格的形成和保持34第34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重要概念(1)“替代学习”或“观察学习”。人们能够操纵符号,思考外部事物,可预见行为可能的结果,而不需要实际去经验它;这是社会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2)“自我奖赏或批判”。人们可以评价自己的行为,为自己提供自我强化(自我奖赏或批判),而不必依靠外部强化;(3)人们可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被外界左右。35第35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重要概念按照学习理论,对行为问题的咨询与治疗的原则:在行为反应过剩时,治疗就是通过社会学习,消退这些反应;而在行为反应不足的时,治疗目标就是通过社会学习增加和强化此类行为。理论假设:个体既然可以通过社会学习形成那些不良或不适应行为,也可以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这些行为,反之亦然。36第36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沃皮(Wolpe)

行为治疗是:使用实验确立的行为学习原则和方式,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对待求助者不良行为的态度,应该就事论事,即在行为治疗中,要治疗的东西就是不良行为本身。它不假设也不探讨在这些不良行为背后是否存在着什么更深层的东西。但是,对行为的直接治疗,并不拒绝承认求助者的内在认知和情感活动。“内隐”、“外显”活动相一致的观点,就是“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依据。37第37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行为治疗一般包括五个步骤:“靶行为”是:可观察、可量化的“关键行为”行为治疗步骤:1、“靶行为”的发生的情境及其功能分析2、“靶行为”量化与标定3、矫正目标的制定4、制定增加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的干预实施、监测、调整计划。5、结束以及复发的处理行为治疗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脱敏法、模仿学习、自我管理技术角色扮演、自信心训练、厌恶疗法、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等等38第38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行为治疗技术的特点:1、注重形成靶行为的现实的原因、而不是它的历史原因;2、以可观察的行为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标准,这种行为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隐的;3、依据实验研究,从中引伸出假设和治疗技术;4、用尽客观的、操作的术语描述治疗程序,以便使治疗过程能够被重复;5、精心发现靶行为,并认真选择测量行为改变的方法;6、对于每个求助者,咨询师根据其问题和本人的有关情况,采用适当的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模仿学习或其他行为治疗技术。

39第39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行为治疗的方法系统脱敏法、模仿学习、自我管理技术角色扮演、自信心训练、厌恶疗法、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等等40第40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自我肯定行为训练1、目的:表达自己的权利及社会义务2、时机或类型要求他人改变行为拒绝要求表达不同意见3、原则(1)「我」的描述而非「你」的描述:

『我很生气』而非『你让我很生气』或『你很糟糕呀』(2)直接表达(3)要求需针对特定事件,而非笼统普遍的

如:『请你帮我写这一页好么?』而非『你帮我好么?』(4)社会义务,包括:解释原因表达对他人的体谅或理解表达对他人的赞美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41第41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三单元认知心理学观点第42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认知心理学观点与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不同,后者认为外部刺激进入大脑以后的内部加工过程不重要,是不可探索的“黑箱”;而认知心理学则认为,恰恰是“黑箱”中的信息加工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认知: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生事件的预期。43第43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认知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与情感、意志、动机和行为相联系的一种功能。认知作为理性的心理活动,对人的情绪、情感、动机和行为,有较强的调控作用。这一特征用在心理咨询与心理矫正方面,便产生了形形色色的与认知有关的疗法。44第44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认知是心理学临床实践的产物《触龙说赵太后》触龙用的就是认知性的疏导疗法。认知心理学不是一个学派,所以无门派偏见。最大的优点就是吸收了各种理论中的科学见解。由于所有认知阶段和各阶段的联系都与认知因素有关,所以,从理论上说,如果改善认知因素的结构、调整认知的逻辑、理顺各认知阶段的联系,就有可能矫正心理问题,从而达到心理咨询和矫治的目的。45第45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认知心理学原理人们不是由于某些事件本身,而是由于他们自己对这些事情的看法所困扰。情绪是认知的产物,心理障碍来源于错误的思维方式,即非逻辑的思维。46第46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或重建不良认知为目标的一类心理疗法。认知疗法(cognitivetherapy)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信念或想法,往往导致情绪障碍和自我挫败行为(self-defeatingbehavior)47第47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寻找不良认知改变不良认知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情绪和行为的好转新的认知模式认知治疗基本过程48第48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

认知疗法的发展简史

认知疗法的诞生《认知疗法与情绪障碍》(Beck1976)首次提出认知疗法(cognitivetherapy)《抑郁症的认知治疗》(Beck1979)

全面阐述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及其治疗过程与技术应用。49第49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治疗技术的发展借用其他治疗方法的技术强调自身体验(患者中心疗法)深入挖掘和分析情绪反应、深层认知和内心冲突(精神分析)认知家庭作业、日程安排(行为疗法)50第50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

1、理性情绪疗法(A.Ellis)

2、贝克认知疗法(A.T.Beck)

3、认知行为矫正(DonaldMeichenbaum)常见的认知疗法51第51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小结认知疗法要求治疗者以“权威性的指导者”的面目出现,符合我国传统的医生角色;

认知疗法强调“通情达理”,与儒家精神一致,易被国人接受并应用;

认知疗法的重点在于改变认知,要考虑到民族特色和文化特点;

认知疗法在保证操作的科学性基础上,拓宽应用面,注意理论和技术的完善和丰富。52第52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四单元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咨询心理学中的理论观点

第53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人本主义心理学原理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可以挖掘,自我实现是一个人根本性的动机。心理障碍的发生源于自我形象的破裂和行为的外部标准。54第54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操作过程:求助者和咨询师之间,以存在人本主义的人生哲学为准绳,围绕着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平等、自由地”讨论。通过这种讨论,使求助者接受人本主义哲学理念。创立者:只要相信了这种人生哲学,就能解脱自身的一切苦闷,无限的“潜能”便可迸发出来,推动求助者直逼“自我实现”的顶巅,获得“自我高峰体验”

55第55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咨询师:存在人本主义的信奉者对求助者“无条件地关注”咨询关系:自由、平等、关注、温暖、真诚的、无条件关注的56第56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时间: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基础: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提倡从人的主观意识经验出发,反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和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动机决定论内容:强调着重从整体上理解人的动机和人格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每一个体的自由选择,根据自己的意向,确定其自身存在意义人的意识能超越传统的、现实的、文化的界限,因而具有创造性和无限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人性研究的重点是意识经验,应该遵循现象学途径57第57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马斯洛(A.Maslow)——需求层次论罗杰斯(CarlR.Rogers)——有效治疗的四个条件:无条件的积极关注(unconditionalpositiveregard)

共情(empathy)

真挚(authentic)

不要解释,也不要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或建议,重诉(reflect)来访者的思想和情感

58第58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罗杰斯(C.Rogers)求助者中心疗法人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这种自我潜能的发展即自我实现是一种自发过程。尊重全部真实经验是自我实现(成为理想自我)的前提;健康人的自我和经验和谐一致,自我和经验的冲突会导致心理冲突和适应不良。为了获得外部安全,进而满足外界的价值条件会形成一种自我和经验的分离;为了避免内心冲突,会形成自我的防御;防御造成对自我的疏远;心理治疗的目标恰恰在于使一个人更多地尊重自我的真实经验,放弃外界的价值条件。在治疗中,我们应该给予病人一种在缺乏价值条件下的无条件关注,使其在这种无条件的关注中重新体验与评价自我全部的真实经验及其对自我的威胁,接受自己的全部的真实经验,并发展这种经验;最高目标,无为而治;最低目标:身心健康。

59第59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治疗早期:病人往往体现出一种强烈而混乱的情绪冲动,顽固的病理信念,思维的狭窄、泛化和僵硬。这时要求来访者放弃一种长期的价值条件是有很大威胁的,来访者对于自我改变存在着巨大的抵抗;治疗过程:随着治疗的进行,在治疗者的启发下,来访者会发现尊重自己的真实经验,在这种新的经验中确立不压抑的自我、是一种更好的感受,体会到不服从或者放弃外在的价值条件,并不象原来那么可怕,这时来访者便找到了(体验)他的真实自我。这种对真实自我的体验成为成长的动力和源泉;60第60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治疗手段:启发式谈话(1)和谐与真诚:和谐与真诚是指咨询师在咨询中是真实的,他的内心体验和外在的表达是一致的,他能够表达自己内心世界和感情。(2)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咨询师需要体现出对求助者的深切和真实的关切。这种关切必须是无条件的,绝对不能根据对求助者的评价来决定。(3)移情式理解:设身处地的理解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流露出来的经验和感情。治疗的结果:病人的内心是一种渐进的感受上的变化,并最终出现我们所期待的结果;通常体现在一种情绪的好转,能够理智地分析和面对原来无法面对的事情;能够灵活、现实的思考,建设性地行动;不再犹豫和冲突,消极情绪唤醒减少,程度减低;非适应性行为的减少;心理满足程度提高;珍妮的案例61第61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总结和评估贡献强调了来访者的责任强调来访者内部和主观体验以关系为中心关注于咨询师的态度关注于共情、此时此刻,尊重来访者的价值重视多文化的影响62第62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理论名称人本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华生、斯金纳贝克、艾理斯弗洛伊德人性观点人性本善人是一张白纸人是可以改变的人性本恶乐观主义机械主义现实主义悲观主义人是什么具有成长动机的人环境控制的人可以改变的人紧张的人治疗方法患者中心疗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精神分析心理病理自我实现受阻习得性无助思维方式的歪曲自我压抑治疗机理促进成长动机矫正不良行为改变不良认知改变人格主要技术真诚、关注强化、学习认知、行为共情、自由联想医师角色解释者、反馈者指导者、示范者教育者、塑造者建议者、参与者治疗效果慢,长期快,短期较快,中期慢,长期常见心理学流派及其治疗方法的比较63第63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五单元人性心理学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的理论观点第64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郭念峰1986年,将“人类的本质”问题引入“临床心理学”,并使用这类概念解释心理现象(《临床心理学概论》,中科院心理所函授大学印刷,1986年)1995年将“人的本质”定义为“人性”,从而提出一种心理学理论,即“人性心理学”理论(《临床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95年,北京)1999年,为中科院心理所函授大学撰写另一本讲义,名为《人性主义临床心理学引论》65第65页,课件共7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基本概念(一)人性定义:人,作为一个类,其自身与其它动物相区别的质的规定性本质:三种基本属性的辩证统一体

三种基本属性缺一不可,而且不可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