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课件教学_第1页
《扬州慢》课件教学_第2页
《扬州慢》课件教学_第3页
《扬州慢》课件教学_第4页
《扬州慢》课件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慢姜夔新课导入:

江南自古多胜景,胜景令人流连,白居易最忆是杭州,“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杜牧却偏爱扬州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李白亦念念不忘“烟花三月下扬州”,杭州、扬州,两座江南名城,为何如此令人魂牵梦绕,今天我们将跟随柳永和姜夔的脚步去一探究竟。扬州掠影jing瘦西湖瘦西湖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代〕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的分类按长短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落: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按风格豪放派婉约派分类:按字数(词的段落叫:阕或片)宋词的发展脉络词派时期作者成就代表作豪放派北宋前期范仲淹开启豪放派词风《渔家傲》北宋后期苏轼开拓豪放派词风《念奴娇》南宋前期辛弃疾继承——爱国词派《永遇乐》婉约派北宋前期柳永发展婉约派《雨霖铃》北宋后期周邦彦婉约派集大成者《苏幕遮》南宋前期李清照婉约派大家《声声慢》南宋后期姜夔继承——格律词派《扬州慢》01.反复吟诵,感受词的韵律,背诵本词。02.运用联想和想象,品味词的意境,深切感受黍离之悲。(重点)03.学习词中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的艺术手法。(难点)04.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忧国伤时、抚今追昔的哀思。学习目标杜牧眼中的“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杜牧眼中的“扬州”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遣怀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扬州成为南北交通枢纽,商贾往来,文人荟萃。然而到了南宋,金兵屡屡南侵,而扬州因地处南北交通要道而屡遭战乱。故有辛弃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之说。1129,金军突袭扬州,迫使宋高宗狼狈难逃,后由“绍兴和议”,双方停战。1161,完颜亮撕毁和议,率军大举南侵,扬州再遭焚掠,元气大伤。1163,南宋遭符离之败.1176年,年仅二十出头的姜夔经过扬州,眼见这座过去繁华无比的都市如今破败不堪,感慨万千,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扬州慢》扬州在历史上的别称:广陵、维扬、江都、芜城、吴州、邗(hán)、南兖(yǎn)州布衣一生的江湖流民诗人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其词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创造出一种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词的意境独创一格,被奉为雅词的典范。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作者生平

出生于一个破落官宦之家姜夔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任职地,长大后四次回家乡参加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四十五岁时朝廷下诏允许他破格到礼部参加进士考试,但他仍旧落选,从此完全绝了仕途之念,以布衣终老去世后靠朋友捐资才勉强葬于杭州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经按照人的思想品德高下,将人分为三等:狂,狷,乡愿。孟子在《尽心下》中也把人分成三个等级:中道者为上,狂狷者次之,而“阉然媚于世”的乡愿者,则属最劣之等级了。何谓“狂狷”?孔子曰:“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狂者,就是有进取心的人;狷者,就是独善其身的人;而乡愿则是同流合污的人。无独有偶,近代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也将词人分作了三等:东坡、稼轩为狂者,姜夔为狷者,而吴文英等就分到了乡愿中。姜夔为何归属于“狷者”?

“苏辛,词中之狂。白石犹不失为狷。若梦窗、梅溪、玉田、草窗、西麓辈,面目不同,同归于乡愿而已。”——《人间词话》

《扬州慢》是姜氏的代表作之一。“慢”指慢曲,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词,一般比较长,同长调一样在91字以上。本词是作者21岁路经扬州时有感而作的。扬州在唐代繁华兴盛,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繁华。但到了宋朝,由于女真族多次南侵,扬州屡遭战争洗劫,终于被弄得残破不堪。作者路过扬州,眼见繁华的城市已破败不堪,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词,抒发《黍离》之悲。这首词描绘了古城扬州的荒凉景象,指出了残败的原因,反映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关心。背景介绍创作背景

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等城,焚掠一空。

此后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绍兴三十一年

,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扬州再次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在1176年冬至,诗人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的扬州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

词牌名,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解题“扬州慢”旨为悲旨:黍离之悲情为悲情:予怀怆然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黍离之悲,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黍离》,《诗经·王风》中的一首诗。周大夫见故都的宗庙宫室倾覆,遗址上长满了茂盛的黍子,于是写了《黍离》一诗表达自己的忧伤。读小序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至日,这里指冬至扬州的别称指雪方止,天刚晴

野生麦子。一说,茅菜与麦子指驻防部队的号角谱写,作曲指故国残破的悲思。南宋诗人萧德藻的自号。姜奠娶其侄女为妻,并跟他学诗。写作时间所见所闻写作缘由千岩老人的评价淳熙丙申至日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感慨今昔有《黍离》之悲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黍离之悲:指国破家亡之痛2、小序在词中有何作用?

交代了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地点(维扬,即扬州),季节(夜雪初霁),景色(荠麦弥望)以及城中场景。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这也是作者写下这篇小序的缘由。词人通过扬州昔盛今衰的对比,追怀丧乱,感慨今昔,抒发了对国事痛惜伤感的悲痛之情。“黍离”

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hào)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稷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这首诗两千年来不断被传唱着。《毛诗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后人把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称为“黍离之悲”。

赏析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杜郎俊赏,

算而今、

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姜夔这首词上下两片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上阕:纪行写景下阕:伤今怀古

整体感知:全文可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上片主写景,扬州战后的凄凉景象。第二部分:下片主抒情,今昔对比,“黍离之悲”思考1:扬州的路上,词人心中的扬州是一幅怎样的图景?(用词中的话回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繁华)思考2:进入扬州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看到:荠麦青青、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二十四桥、波心荡

冷月无声、红药。听到:清角吹寒

联想:重到须惊,难赋深情;桥月仍在、玉人已无;花开依旧、人事全非。扬州城已是“空城”(词眼)思考3: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呢?

胡马窥江去后

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实质上是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思考4:词人进入扬州,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渐黄昏,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红药清角吹寒

见到——听到——想到——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扬州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要少驻?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牵动了许多诗人的情怀和游兴。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上片开首“名都”、“佳处”,指出扬州自古就是

,也是词人“解鞍少驻初程”的原因。

前两句突出词人对名都的

,在笔法上是虚写反衬,以昔之繁华令人神往反衬下文今日扬州的

仰慕神往名胜之都、繁华之地破败萧条上片解读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只剩下一片青青的荠麦。把心中(昔日)与眼中(今日)扬州进行对比,表现了眼中(今日)扬州的凄凉萧条和荒凉破败。

虚与实

“春风十里”,化用杜牧诗句,指昔日扬州城街道的繁华;“荠麦青青”,写眼前扬州城街道的荒凉。今昔对比,

,令人感慨。“胡马窥江”,指金兵南侵,曾打过长江,把扬州城洗劫一空。“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以

手法来写废池与古树都“犹厌言兵”,物尚如此,民何以堪?此句写出战争给扬州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寄寓着词人对扬州人民的同情和感时伤世的情怀。上片解读拟人昔盛今衰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自从金兵侵犯长江回去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姜夔眼中扬州的荒凉破败,表现他对人民苦难、朝廷昏聩和胡人罪恶的忧愤和痛心。“胡马窥江”,指金兵南侵,曾打过长江,把扬州城洗劫一空。“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以

手法来写废池与古树都“犹厌言兵”,物尚如此,民何以堪?此句写出战争给扬州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寄寓着词人对扬州人民的同情和感时伤世的情怀。“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好在哪里?

时间渐渐进入黄昏,清越的号角吹起了丝丝寒意,回荡在这座残破的空城。明确:清角:听觉寒:触觉感觉

通感“渐”字表明词人伫立时间之久,陷入到一片悲凉之中,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而黄昏,又更加让人惆怅。“清”修饰“角”,有一种特别的味道,跟“寒”“空”用在一起,表明了扬州的荒凉冷落。“寒”不仅表明号角声在寒气中飘荡,而且让人内心涌起一股寒流,让人觉得心寒。“空”字与“潮打空城寂寞回”有相似之处,表现城池的萧条,呼应“废池”。而用一“都”字总括,更显得凄凉。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此句由视觉描写转入听觉描写,以黄昏清角吹寒打破了空城的死寂,进一步渲染了凄清沉寂、悲凉伤感的氛围,从而点明扬州已成空城一座,景中寓情,表达了词人对名都沦为空城的不胜沉痛悲凉之感。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一切景物在空间上来说都统一在这座“空城”里,既写出了为金兵破坏后留下这一座空城所引起的愤慨;也写出了对宋王朝不思恢复,竟然把这一个名城轻轻断送的痛心;更写出了宋王朝就凭这样一座“空城”防边,如何不引起人们的忧心,哀深恨彻。上片解读

阙写词人路经扬州时所见到的情景。写景着重体现一个“空”

上片重在纪行写景,扣紧驻、看、想、闻展开描述层次,以反衬起笔,虚实结合写劫后扬州的萧条与荒凉。扬州慢上阕今“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昔“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繁华热闹破败荒凉对比(虚)(实)“空城”城池情景原文手法时间虚实结合用典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情怀通感视听结合空荡荡的劫后惨象,满目凄凉,不堪回首,寄寓着词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无限哀婉。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卓越的鉴赏力就算如今吃惊

杜牧为何会“惊”?该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因“空”而“惊

”,返照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以杜牧之惊,侧面写扬州城如今的荒凉破败。联系全词,由上片的纪行写景过渡到下片的联想对比,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虚,两副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下片解读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赠别·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使用典故,表现对眼前扬州昔盛今衰的震惊和感伤。【解析】“豆蔻”、“青楼”引用杜牧的诗句:下片解读用典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作者在这里写“豆蔻词”、“青楼梦”,对写眼前所见的扬州景象有什么作用?

词人欲以“豆蔻词”“青楼梦”这些象征扬州繁华的艳句,在设想杜牧“重到须惊”“难赋深情”的反衬下,使劫后扬州的荒凉更加突出,使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深情难触更加突出。

反衬,有时比直抒胸臆感时伤乱,更为含蓄有致。下片解读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杜牧诗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句,相传古代有二十四个美人吹萧于桥上,因有此句。

“二十四桥”仍在,而吹箫玉人安在?唯有凄冷的月光无声映照在水中,桥下水波摇荡,一片清冷空寂。所谓物是人非莫过于此!今昔对比,写二十四桥不变,月亮却由暖变冷,由欢笑到无声,表现姜夔对眼中扬州衰败的沉默和感伤。词人用桥下的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冷月无声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面,如此意境,令人顿生忧思悲怆之情。下片解读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二十四桥仍旧,但桥头没有了吹萧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画面无声无息,冷绝凄绝。“冷月无声”,月本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令人伤怀。先著、程洪《词洁辑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是“荡”字着力。所谓一字得力,通首光彩。”

【译】想那桥边的红芍药,现在已经无人有心情来欣赏它们了,可是它们还是一年一度地盛开着鲜艳的花朵,它们究竟是为谁而生又为谁而开呢?眼前扬州衰败不堪、繁华难再。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冬至之日,本来不是芍药花开的季节,但纵使冬去春来,来日红药花开,又有谁能欣赏它呢?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只不过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全词以问句作结,但词意绵长,余音缭绕,久久不绝,词人的悲怆之感达到了高潮。

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有点“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这里的虚拟非常耐人寻味。冬至之日,本来不是红芍药花开的季节,但纵使冬去春回,来年红药花开,又有谁来欣赏它呢。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词情跌荡浓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红药”意象

红药,即芍药,芍药花作为一种意象符号,最早见于《诗经》,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魏晋南北朝将芍药喻作风情万种的美人,以致后人用“芍药笼烟”来形容美人的娇媚。又因为芍药开于暮春时节,当它开始绽放时,百花已开始凋谢,有寂寞之情。因此往往又成为落寞、凄凉之境的反衬,令人感慨昔日美好时光的不再。

姜夔在《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在这里,娇艳的“桥边红药”却反衬出扬州空城里寒水自碧、景物萧条,颇合“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之意。扬州慢下阕今日扬州和昔日扬州杜牧诗句荒凉之景寓悲伤之情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今日扬州和昔日扬州渐黄昏,清角吹寒

虚实结合对比用典借景抒情拟人视听结合通感联想动静结合若杜牧重到扬州……波心荡,冷月无声反衬反问知为谁生?下阕写词人在扬州的心情和感慨。着重体现一个“乱”抒

情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复杂的情感?

思考回答。对金人,痛恨对统治者,警醒与不满。对百姓,历经战乱之苦的同情。对扬州,悲痛今日的荒凉,追忆往日的繁华。

上片重在纪行写景,扣紧驻、看、想、闻展开描述层次,以反衬起笔,虚实结合写劫后扬州的荒凉;下片运用伤今怀古,从人事、景物两方面写今昔变化之巨,景象愈转愈凄清,情感愈写愈悲凉,情调越来越低沉,使主旨更为集中、突出。

词人通过扬州昔盛今衰的对比,追怀丧乱,感慨今昔,抒发了词人对金兵野蛮侵略的愤恨,对国事痛惜伤感的黍离之悲。主旨①表崇拜之情②形象更加鲜明,增加了文采。③又以昔日的繁华,反衬了今日的荒凉,使词更沉郁,内容更丰厚,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词作中多次化用杜牧诗句,有何作用?请简析。写作手法拟人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借代胡马窥江反问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对比:用昔日扬州城繁荣兴盛的景象对比现时凋,残破败的惨状,写出了战争给扬州城带来了万劫不复的灾难。通感清角吹寒化用大量化用杜牧等人的诗句,增强对比效果扬州慢上阕今“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昔“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繁华热闹破败荒凉对比(虚)(实)“空城”城池情景原文手法时间虚实结合用典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情怀通感视听结合空荡荡的劫后惨象,满目凄凉,不堪回首,寄寓着词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无限哀婉。扬州慢下阕今日扬州和昔日扬州杜牧诗句荒凉之景寓悲伤之情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今日扬州和昔日扬州渐黄昏,清角吹寒

虚实结合对比用典借景抒情拟人视听结合通感联想动静结合若杜牧重到扬州……波心荡,冷月无声反衬反问知为谁生?合作探究昔日:名都、佳处今日:荠麦青青比对黄昏、清角正面渲染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杜郎重到须惊冷月无声侧面烘托

扬州春风十里劫后萧条景象红药为谁生空城《黍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